首页 / 正文

礼一六

释奠

淳熙四年二月二十七日,户部侍郎、兼详定一司 令单夔言:「绍兴祀令,文宣王州县释奠同。为中祀,干道祀令,文宣王州县释奠同。为大祀。所载不同。乞依绍兴七年十月已降指挥,春秋上丁释奠至圣文宣王,在京为大祀,州县仍旧为中祀。」从之。

六年四月十八日,知常德府李焘言:「本府春秋释奠,凡所陈设多不依式。乞下太常寺,将《政和五礼新仪》内州县释奠文宣王行礼仪注,及绘画尊、爵、簠、簋制度图本颁下。」从之。

七年二月十七日,太常寺言:「已降指挥,降州县释奠祭祀仪式。今续参照大中祥符间颁下州县祭器,止有散尊,即与《新仪》不同。其散尊乞行除去。兼政和之后,其配位、从祀神位升降位数及封爵不同,窃虑州县塑绘不一,乞依国子监大成殿并两廊从祀位数、爵号、姓名并尊器制度,一就颁降。」从之。

绍熙三年八月十七日,诏太常寺将州县释奠文宣王神位次序仪式改正,仍备坐今来申明指挥,行下临安府镂板,同《绍兴制造礼器图》印行颁降。先是臣僚言:「兖国公颜回、邹国公孟轲、舒王王安石配飨,西上。王安石已降从祀之(例)[列],不曾明载指挥,兖、邹二国公坐位从绍兴指挥,徙于先圣之东南,而皆西向北上。州县多不见此指挥,往往差错。曾参合从唐《通典》元封国作郕侯。薛公冉雍、费公闵损从《政和新仪》,闵为第一,冉雍为第二,以正淳熙仪式之误。两廊从祀,《政和新仪》与《淳熙祭祀仪式》不同,合依唐《通典》所载,以东西相对为次序。泗水侯孔鲤,《政和新仪》、《淳熙仪式》不曾该载,今增入,孔鲤合在沂水侯孔伋之上。临川伯王雱,乞照《中兴礼书》,去从祀画像。祭器样式,政和年中铸(考)[造]皆(造)[考]三代器物,绍兴间以其样制印造颁付,今州县尚仍聂氏旧图,乞别行图画,镂板颁行。释奠时日,州县或秋用下丁,乞从《政和新仪》序例,春秋皆用上丁日行事。陈设条内着尊肆、牺尊肆,着当作牺,牺当作象,新本虽已改正,旧本尚仍,并乞附载改正镂板。」既而礼院奏从所请,故有是诏。

祝文

徽宗崇宁四年,颁降先圣祝文:「维年月日,具官姓名,敢昭告于至圣文宣王:惟王固天攸纵,诞降生知。经纬礼乐,阐扬文教。余烈遗风,千载是仰。俾兹宋学,依仁游艺。谨以制币牲齐粢盛庶品,祗奉旧章,式陈明荐。以兖国公、邹国公配。尚享!」

礼 宋会要辑稿 礼一六 幸太学

幸太学

太宗端拱元年八月,太宗幸国子监。谒文宣王毕,升辇,将出西门,顾见讲坐,左右言:学官李觉方聚徒讲书。即召觉,令对御讲说。觉曰:「陛下六飞在御,臣敢辄升高坐。」帝为降辇,令有司张帟幕,设别坐,诏觉讲《易》之《泰卦》,从臣皆列坐。觉因述天地感通,君臣相应之旨。帝甚悦,特赐帛百匹。明日,谓宰臣曰:「昨听说《泰卦》,文理深奥,足为君臣鉴。朕与卿等当遵守勿怠。」

二年二月,以国子监为国子学。

淳化五年十一月,幸国子监,赐直讲孙奭五品服。时召奭讲《尚书》,判监李至执经。讲《尧典》一篇未毕,遽令讲《说命》三篇。帝曰:「《尚书》王言,治世之道,《说命》居最。文王得太公,高宗得傅说,皆贤相也。」复诵《说命》「事不师古,以克永世,匪说攸闻」之句,曰:「诚哉是言!何高宗之时,而有贤相如此!」嘉孍久之。赐奭帛三十段。《庙学典礼》云云:「天以良弼赉商,朕独不得。」遂饮从官酒,别赐奭束帛。

真宗咸平二年,幸国子监,召学官崔墦佺说《尚书》。景德中,令墦佺讲《道德经》日,于崇文院候对。终篇,赐以白金缯彩。墦佺,颐正之弟。

绍兴十三年三月十九日,诏:「朕以兵革之后,创建太学,特为临幸。至养正、持志二斋,详观诸生砚席之游,诚嘉多士文学之集。所幸二斋长、谕,已免解人特与免省,未免解人与免解。其学生并与免将来文解一次,内有官人特与免省。」

二十一日,诏:「车驾临幸太学,执经、讲书官,太学、国子监书库、官厨指使,各转一官。内选人与改合入官,大职事已该永免解人与免省,未该免解人与免解一次。其余学生并令户部支赐束帛。」

淳熙四年二月一日,诏车驾以是月五日幸太学,祗谒先圣。执经官差权礼部侍郎李焘,讲经官差国子祭酒林光朝。仍讲《礼记 中庸》「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一段。既而参知政事龚茂良等言:「祖宗朝幸学,皆命儒臣讲经。绍兴十三

年太上皇帝尝御敦化堂,命国子司业高闶讲《泰》卦,比已行典礼。」上曰:「《易》《诗》《书》累朝皆曾讲。如《礼记 中庸》篇『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最关治道,前来却不讲。」茂良等奏:「此于治道包括无遗,且在《中庸》篇,愚见不知出此。陛下圣学高明,深得其要。」故有是诏。是日,依故事讲书毕,应从驾三公、使相、亲王、侍〔从〕并陪位监学官、监学生,并赐茶。同日,参知政事龚茂良言:「幸学礼成,合拜表称贺,州郡监司亦当上表。」诏:「幸学常事,奚以贺为 不须拜。」

七日,诏:「两学敝甚,可与修葺。令南库支二万缗,委知临安府赵磻老修葺。其规模狭陋去处,令随宜展拓,务要如法,毋致灭裂。」

八日,诏:「幸学合推恩人,令依绍兴十三年已行体例:执经、讲书官,太学、武学、国子监书库、公厨官,以次各与转一官。大职事已免省人与释褐,永免解人与免省,未免解人与免解一次。曾得解,该遇庆寿恩免解人,候登第唱名日,与升甲。内武学人比附减年。诸斋起居学生各赐束帛。」既而,上又宣谕:「诸生有两经幸学人,潦倒可念,莫已不多否 宜并与补官。」臣茂良等奏:士人蹉跎场屋,其两幸学者不(遇)[过]数人,极可怜。圣念及此,恩同天地。」上甚喜。又奏:「有何上民者,前遇庆寿恩,实年八十,因初赴补,减了年甲,至时方六十九岁,诸生曾结罪保,今又该幸学。」上曰:「可与补迪功郎。」又奏:「前此该庆寿恩补官者,闻得有数人年老离学,遂无所归。」上曰:「如何

终身只在学中 」茂良奏曰:「寒士自小入学,老无所归,或以学校为家者有之。」上曰:「如此可悯。」于是诏:「昨该庆寿赦,太学生七十已补官人,如愿依旧在学者听。」

十一日,诏:「太学文宣王像并从祀一十二位,令重行塑绘。所有旧像权迁于首善阁下。」

礼 宋会要辑稿 礼一六 幸武学

幸武学

宋太祖建隆二年。先是上临幸武成王庙,观所画名将,指白起曰:「起杀已降,不武之甚。」乃诏张昭、窦仪、高锡等取历代谋臣、名将功业始终无暇者配享。

三年九月十六日壬申,诏于东京旧城南建武成王庙,与国学相对。命左谏议大夫崔颂、一作判国子监崔颂。中使卢尔德岳董其役。仍命颂检阅唐末以来谋臣、名将勋绩尤著者,具名以闻。考试举人权就武成王庙。

四年四月六日丁亥,帝幸庙,阅土木之功也。历观两廊下图画名将,指白起曰:「此人杀已降,不武之甚,何受享于此 」以杖画去之。

六月十三日癸巳,知制诰高锡言:「配享七十二贤,王僧(辨)[辩]不克令终,虑非全德;望加裁定。」诏吏部尚书张昭、工部尚书窦仪与锡详定以闻。昭等奏:「新入历代功臣二十三人,如灌婴、耿纯、王霸、祭遵、班超、西晋王浑、东晋周访、宋沈庆之、后魏李崇、傅永、北齐段韶、后周李弼、唐秦叔宝、张公谨、唐休璟、浑瑊、裴度、李光颜、李愬、郑畋、梁葛从周、后唐周德威、符存审。旧配享功臣退二十二人,魏吴起、齐孙膑、赵廉颇、汉韩〔信〕、彭〔越〕、周亚夫、段纪明、魏邓艾、蜀

关羽、张飞、晋杜元凯、陶侃、北齐慕容绍宗、梁王僧辩、陈吴明彻、隋杨素、贺若弼、史万岁、唐李光弼、王孝杰、张齐丘、郭元振。诏曰:「其武成王庙从祀神象,齐相管仲宜塑像升于堂,魏(河西)[西河]太守吴起宜画像降于庑。余依昭等议外,并从旧制。」

干德元年四月丁亥幸国子监,遂幸武成王庙。开宝二年九月一日乙巳朔幸武成王庙。

艺祖皇帝即位之月,首幸国学,次月又幸。范祖禹于《帝学》言之,范百禄上哲宗《视学疏》又言之。而《续通鉴长编》与《会要》、《日历》等书皆逸不载,盖阙典也。岂有列祖崇儒重道汲汲如此,而纪载可略乎!盖三代王者得天下以仁,未尝一日不以学为急务。武王克商,未及下车,而褒先圣之后,表先贤之闾,尊尚名教,惟恐不及,此所以作周恭先,而无疆惟休也。汉非不以宽仁成业,然过鲁以太牢祀孔子,乃在高祖十二年;唐非不以义兵取天下,然诣国子监释奠于先圣先师,乃在武德七年。兵戈未休,犹举坠典,以汉、唐尚尔,而况其它乎!国朝受命,五星聚奎,皇业初基,日不暇给,而一两月间,至于再屈帝车,款谒先圣,表章儒术,明示化原。所以三百年间,理学盛行,圣道复续,盖与武王之政先后合符,而汉、唐儒风抑亦在下矣。故百禄曰:「祖宗隆儒师古,躬化天下之意如此。」祖禹曰:「所以启佑后嗣,立太平之基,猗欤盛哉!」《书》云:

「圣有谟训,明证定保。」皇祖之训,具在子孙,可不保持而缉续之哉!

礼 宋会要辑稿 礼一七 宗庙

猜你喜欢
  卷五十三·志第二十·柯劭忞
  卷十六·连横
  辛亥四川路事纪略·佚名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二百五十五·佚名
  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五十三·佚名
  卷之四百四·佚名
  第四七四佥禀光绪十六年闰二月二十五日一二二四三--一·佚名
  第十四册 崇德元年五月·佚名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六 列传一百六十六·纪昀
  第三章 紫禁城内外 四 不绝的希望·溥仪
  十国春秋卷六十三·吴任臣
  桓宣传·房玄龄
  卫剌王宇文直传·李延寿
  卷一百四十一·雍正
  卷一百七十·雍正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岁时杂咏巻十六·蒲积中

    宋 蒲积中 编上已上已篇 张 华仁风导和气勾芒御吴春姑洗应时月元已启良辰良辰防朝日零雨洒防尘飞轩逰九野置酒防众賔临川悬广幕夹水布长茵徘徊存往古慷慨慕先眞朋从自逺至童冠八九人追好舞雩庭拟迹洙泗濵伶人理新

  • 徐正字诗赋巻一·徐寅

    唐 徐寅 撰赋【共八首】涧底松赋碧涧千仞青松几年岂天生之有异盖地势以居偏挺操弥贞虽厄岩峦之下抡材倘鉴合居樗栎之前则知植物之近不可用而或用生物之逺其可贡而谁贡伊彼良木何慙其青竹成龙工未我求且伴其髙梧宿鳯

  • 卷三 周紀三·司马光

      起重光赤奮若(辛丑),盡昭陽大淵獻(癸亥),凡二十有三年。   慎靚王元年(辛丑、前三二O年)   衞更貶號曰君。   慎靚王二年(壬寅,前三一九年)   秦伐韓,取鄢。   魏惠王薨,子襄王立。孟子入見而出,語人曰:「望之不似人君

  • 卷一百三十六·毕沅

      ◎宋纪一百三十六 ∷起玄黓敦牂正月,尽三月,凡三月。   ○高宗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   绍兴三十二年金大定二年   春,正月,戊辰朔,日有食之。   己巳,遣中书舍人、权直学士院虞允文先往建康措

  • 卷三百三十七 元豐六年(癸亥,1083)·李焘

      起神宗元豐六年七月盡其月   秋七月乙巳,提點寺務司言:「已令大相國寺六十二院,以其二為禪院,餘為律院。其舊院名及試經恩例,乞並罷。」從之。   禮部言:「淨因院僧道臻奉詔選舉蘇州瑞光院僧宗本、江州東林院僧常總

  • ●卷一百九·徐梦莘

      炎兴下帙九。   起建炎元年六月二十五日癸未,尽七月四日壬辰。   绍兴八年敕送到右宣义郎守尚书兵部员外郎吕用中状伏念先父好问昨於靖康元年闰十一月初金人欲围城之际方除兵部尚书即值国家祸变二圣出幸虏(改作

  • 第一百四十九回 救后路衡山失守 争关余外使惊惶·蔡东藩

      却说谭延闿见和议破裂,又入战争时期,和鲁涤平等定下计划,等湘谭的鲁涤平军准备好后,便和长沙对岸的蔡巨猷军的刘序彝部,以及湘阴、赤竹、洙州各面的军队,齐进以夺长沙。到了赵军下总攻击令的那一天,因鲁军还不曾准备定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五百七十·佚名

    万历四十六年五月戊子朔夏至大祭 地于 方泽遣公张惟贤等行礼○刑科给事中姚若水奏奴用谋极狡须宜预防请罢内市慎启闭清占役禁穿朝令诸监各置木牌出入查验以防夹杂责成直卫首领以防顶替○有净犯庞忠紏把棍王云等阻挠

  • ●辽兴·吴廷燮

    辽兴军节度使平滦营等州观察使统平滦营等三州干亨元年 韩德让 耶律隆运传代父守南京宋兵侵燕围城隆运守御援军至围解及战高梁河宋兵败走隆运邀击又破之以功拜辽兴军节度使二年 韩德让三年 韩德让 本纪十二月以辽兴军

  • 通志卷十四·郑樵

    宋 右 廸 功 郎 郑 樵 渔 仲 撰陈纪第十四武帝 文帝 废帝 宣帝 后主高祖武皇帝讳霸先字兴国小字法生吴兴长城下若里人姓陈氏其本甚微自云汉太邱长实之后也实元孙晋太尉凖凖生匡匡生逹永嘉中南迁为丞相掾

  • 卷十·傅恒

    钦定四库全书平定准噶尔方略前编卷十康熙六十一年春正月庚子命赍谕哲卜尊丹巴胡土克图暂停进兵上谕议政大臣等曰防妄阿喇布坦之兵屡被我师击败死伤颇多防零敦多卜等贼众亦大半死亡弃藏窜走仍回伊犂地方固守三岭若我满

  • 陈涉世家第十八·司马迁

    宋尚斋何平译注【说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用武力完成了中国的统一,结束了战国二百多年的纷争局面,建立了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国家。统一之后,他又采取了一些厚今薄迸的措施,进行了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一系列改革,推动了

  • 张根传·脱脱

    张根字知常,饶州德兴人。年幼时入太学,成年时,考上进士。调任临江司理参军、遂昌令。应当改任京官,因为四亲在堂,希望把给父母的恩封转给祖父母,把妻子的恩封转给母亲,于是退休,得任通直郎,成全了他的志向。当时年仅三十一。乡

  • 三、夏夷交胜·傅斯年

    严格意义的诸夏所据之地域已如上章所述,至于夏后一代的大事现在可得而考见的,是些什么呢?答曰,统是和所谓夷人的斗争。夷一个名词应如何解,留在下一章中说明。其字在殷周文书每与人字一样,音亦与人相近,这是很可注意的。现在

  • 卷七·顾栋高

    钦定四库全书毛诗类释卷七国子监祭酒顾栋高撰释官职卿士疏郑以卿士为六卿之外更为都官兼总六官之事朱传或曰卿士盖太宰之属公羊所谓宰士以宰属而兼总六官位卑而权重也许氏谦曰王命卿士南仲太祖太师皇父是以卿士而兼太

  • 第18章·老子

    【原文】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1)。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贞臣(2)。【题解】本章承上章“故信不足,焉有不信”而来,在病态社会的反常现象中,提出所谓仁义、智慧、孝慈、贞臣等等。从相反相成

  • 卷第四·佚名

    祖堂集卷四 祖堂卷四 石头 石头和尚嗣吉州思和尚,在南岳。师讳希迁,姓陈,端州高要人也。在孕之时,母绝膻秽。及诞之夕,满室光明。父母怪异,询乎巫祝。巫祝曰:“斯吉祥之徵也。”风骨端秀,方颐大耳,专静不杂,异乎凡

  • 原要论·佚名

    自来医之一道,内症凭脉象,外症凭形状。外症惟痘 最关紧要,痘症见于古人坊本者甚多,而于治 则尚略。迩来痘 ,迥非昔比,调治非时,变为棘手。吾郡袁氏沈氏虞氏,有治抄本,其论症辨状,甚为了然。对症用药,亦极详慎,爰纠同志,登诸梨枣,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