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大乘方广曼殊室利菩萨华严本教阎曼德迦忿怒王真言大威德仪轨品

大乘方广曼殊室利菩萨华严本教阎曼德迦忿怒王真言大威德仪轨品第三十

  尔时金刚手大药叉将。在彼众会从座而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于佛世尊合掌礼敬。而白佛言世尊。曼殊室利童真不广说阎曼德迦忿怒王。我观未来有情。如来涅槃后佛教隐灭。大恐怖末法之时。无声闻缘觉远离佛刹。护持正法故法界久住故。制伏一切难调悖逆伪王故。不利益三宝者。菩萨善巧以此不思议法。治罚调伏满足故。以不思议法成熟离恶趣故。于佛法磨灭时。令住持佛法者依法教。持诵阎曼德迦忿怒王皆悉决定成就。不益于佛教有情及悖逆伪王。于佛教不益者有情。应用阎曼德迦忿怒王非余类者。尔时世尊默然入游戏神通加持三昧。曼殊室利菩萨亦寂默而住。一切集会众六种震动。天众皆悉惊忙惶怖。一切天龙阿修罗王。及诸母天一切曜等并天人众。彼等震动心生苦恼。恶心布单那暴恶者。并皆归依法王教及秘密主药叉金刚手大威德。及归依曼殊室利童真真言三么耶。彼等咸作是言。曼殊室利愿垂哀愍救护。我等被此忿怒真言烧烁。我辈皆受楚苦闷绝擗地。时大威德以曼殊室利童子形。而作是言。

  诸天等勿怖  药叉罗刹娑

  及诸修罗众  我说三昧耶

  无能违越者  人非人鬼神

  及诸部多等  汝等发慈心

  咸念正等觉  法王两足尊

  释师子仁王  彼佛说真言

  佛顶佛眼等  于三界中轮

  光聚胜高顶  最胜顶真言

  莲华手观音  圣观自在尊

  毗俱胝多罗  名称明妃尊

  白衣及大白  野轮嚩底时

  威德马头尊  莲华族明王

  最胜佛流出  一字转轮王

  真言中主宰  应念天中天

  明主大威猛  大忿阎曼德

  亦念观自在  从心起悲愍

  先佛故宣说  多罗救有情

  观自在所说  住悲三么地

  圣者现女形  是菩提萨埵

  行于菩提行  于诸千世界

  复于无数刹  游历诸苦难

  拔济诸有情  持妙色女容

  调伏皆令顺  安立菩提乘

  为诸菩萨说  应念金刚手

  勤勇真言王  持族么莫鸡

  三界应供者  钩锁弥佉罗

  金刚拳名称  忿怒妙月黡

  青棒恐怖形  如是使者众

  忿怒名天师  金刚族最胜

  若念便加护  世间中香象

  菩萨大威德  得大势菩萨

  大威德长子  普贤端严尊

  是时若忆念  远离诸恐怖

  复当常忆念  宝贤大自在

  最胜药叉王  声闻缘觉众

  咸皆离诸怖  若供养彼等

  即得大加护  广果及福生

  色无色诸天  离欲大威德

  供养三宝者  净信于佛教

  彼皆无所有  友非友怖畏

  则名三昧耶  诸真言难越

  此忿怒中胜  阎曼德所说

  遍护诸有情  一切天人众

  咸皆生欢喜  各住于本誓

  佛子皆称赞  闻此凌忽言

  药叉主忿怒  于彼时振动

  无数千世界  忿怒王无益

  何故诸佛子  而已先宣说

  忿怒王威德  调伏暴有情

  在于大众中  高声而告令

  金刚手言已  弃掷金刚杵

  则彼大威德  妙音智慧尊

  童子形嗤诮  复作如是言

  勿恶大药叉  金刚手威德

  我所说此圣  怒王大自此

  我今授与汝  恣意而广说

  汝岂尽能述  忿怒王威德

  是汝所任持  如在身中现

  摄召咸来集  心明复问答

  不能现变化  忿怒阿尾奢

  听汝广宣说  除舍三摩耶

  不澡浴耽眠  随顺于爱欲

  涂油贪盥饰  嗔怒心常恒

  弃舍胜真言  不净信佛教

  疑惑于正法  恶行不净信

  于妙法僧宝  谤毁心散动

  秽污于三宝  非清净境界

  不密真言教  常秽无哀愍

  天室寺道场  于中秽污行

  如是诸类等  忿怒皆摧坏

  破三昧耶禁  不知相应明

  乃至微亏行  忿怒皆治罚

  人间一切处  不可免放逸

  放逸心染著  若毁三昧耶

  忿怒王得便  愚夫一切处

  随顺于放逸  修行真言者

  应离欲解脱  如声闻缘觉

  忿怒王能逼  曼殊悲愍心

  说如是语已  诸佛难思行

  及菩萨大威  作如是语已

  寂默而安住

  尔时吉祥大威德金刚手菩萨。既蒙印可踊跃欢喜。复引手扪持金刚杵。

猜你喜欢
  卷第二十二·道宣
  增壹阿含经卷第三十七·佚名
  金光明经文句卷第二·智顗
  卷第十四·佚名
  佛说立世阿毗昙论 第一卷·佚名
  菩萨受斋经·佚名
  在仰光与来礼人众谈话·太虚
  息除中夭陀罗尼经·佚名
  云溪俍亭挺禅师语录卷之八·净挺
  佛开解梵志阿颰经·佚名
  佛说摩利支天经·佚名
  见闻录·智旭
  众经撰杂譬喻·佚名
  成唯识论观心法要卷第六·智旭
  卷第八十六·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第十一出 赠玉·李渔

    〖浪淘沙〗(生上)忘却旅人忧,乡住温柔;几番欲别又还留。(旦上)怕听一声归去也,惹病生愁。(生)美人,下官与你情投意合,不觉住了多时。只是一件,我和你既订同归之约,则此青楼片土,必非久住之乡。下官要别你回去,好遣车马来相迎,未知尊意

  • ●卷一·冒广生

    ○蒋春霖水云楼词江阴蒋鹿潭[春霖]所著水云楼词,多清商变徵之音,而流别甚正。谭仲修谓:“咸丰兵事,天挺此才,为倚声家老杜。”仲修固不为妄叹者也。丙申丁酉间,余寓吴门,识其犹子玉棱,亦善填词。以鹿翁随狙拾椽图属题

  • 忏悔·闻一多

    啊!浪漫的生活啊!是写在水面上的个“爱”字,一壁写着,一壁没了;自搅动些痛苦的波轮。(曾收入《红烛》,1923 年,上海泰东图书局)

  • 卷三百二十四·列传第二百十二·外国五·张廷玉

        ◎外国五   ○占城 真腊 暹罗 爪哇三佛齐   占城居南海中,自琼州航海顺风一昼夜可至,自福州西南行十昼夜可至,即周越裳地。秦为林邑,汉为象林县。后汉末,区连据其地,始称林邑王。自晋至隋仍之。唐时,或称

  • 资治通鉴后编卷九十八·徐乾学

    宋纪九十八【起重光单阏正月尽闗逢敦牂十二月凡四年】徽宗体神合道骏烈逊功圣文仁德宪慈显孝皇帝政和元年春正月己巳以贤妃王氏为德妃 辛未诏诸路州军学生不及八十人处不置教授若熈丰曾置教授者虽人少自合存留 壬申

  • 卷之七百八十九·佚名

    ○两江总督高晋、江苏巡抚明德奏奉谕江苏粮额。饬令间府分免。查江苏省十一府州。额徵漕白粮。统计一百九十七万余石。江以南六府州。漕粮较多。本年应请间免松江、太仓、常州、三府州。江以北五府州。漕粮较少。本

  • 第一卷 驿铺·缪荃孙

    驿传按:《唐宰相世系表》“姚 ,浙西馆驿巡检”,《徐铉集》“尚懿,润州馆驿巡官,又知丹阳县吕延正兼检点馆驿,迎送公事”,是则前代亦尝名官矣。【丹徒县】高资馆在义里乡高资村,离城三十里,升、润往来之冲

  • 二一三 谕内阁所有王士正之名著改为王士祯各馆书籍一体照改·佚名

    二一三 谕内阁所有王士正之名著改为王士祯各馆书籍一体照改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初三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初三日内阁奉上谕:原任刑部尚书王士正之名,原因恭避庙讳而改。但所改「正」字与原名字音太不相近,恐流传日久,后世

  • 卷十五·李天根

    江阴云墟散人李本天根氏辑丙戌(一六四六)夏四月丁丑朔唐王谕德兴王由枵曰:『江民苦兵,甘为敌用,情罪可原;赦过之条,已括于「有发为义民、无发为难民」十字中』(由枵,仁宗庶七子淮靖王瞻墺九世孙)。闽中关警频传,人心惑乱。敕唐、

  • 河渠书第七·司马迁

    刘洪涛译注【说明】中国古代记述水道的著作,最早的当然要数《尚书·禹贡》。但是它还不是专记水道,其中有导山、导水两部分。此外如《管子·水地》、《度地》篇,《山海经》中的山经、海经等,都大体相似。专门记水道昉自《

  • 平准书第八·司马迁

    刘洪涛译注【说明】《平准书》所述是汉代平准政策产生的由来,实际上系统介绍了汉武帝以前的富国政策。从中可以看到一个大一统的封建集权zheng府是如何利用权力,扼杀、限制工商业的发展,以求解决自身财政危机的。其主要

  • 概论·洪应明

    君子之心事,天青日白,不可使人不知;君子之才华,玉韫珠藏,不可使人易知。耳中常闻逆耳之言,心中常有拂心之事,才是进德修行的砥石。若言言悦耳,事事快心,便把此生埋在鸩毒中矣。疾风怒雨,禽鸟戚戚;霁月光风,草木欣欣,可见天地不可一

  • 第六篇 统治的理论 第七十二章 论罚(一)·林语堂

    民不畏威 ,则大威至。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语译人民一旦不害怕统治者的威势,则更大的祸乱就会随之而来。因此,执政的人,不要逼迫人民的生存,使他们得不到

  • 卷一百七十三·佚名

    △初分赞般若品第三十二之二复次舍利子,菩萨摩诃萨不为引发八解脱故应引发般若波罗蜜多。不为引发八胜处九次第定十遍处故应引发般若波罗蜜多。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不为引发八解脱故应引发般若波罗蜜多。不为引发八胜处

  • 卷第一百十八·李通玄

    大方广佛新华严经合论卷第一百十八 唐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译经 唐太原方山长者李通玄造论 唐福州开元寺沙门志宁厘经合论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三十一 【经】善男子菩提心者成就如是无量功德举要言之应知悉与一切佛

  • 卷第三十七·普瑞

    华严悬谈会玄记卷第三十七苍山再光寺比丘 普瑞集钞三法无去来宗中言都有八全一少分者一大众部即窟外结集之大众也或大天分部时凡僧多者为大众部二说转部有本云雪转部者非也以上座部转居雪山云雪山转部此部在前法有

  • 春秋别典·薛虞畿

    十五卷。明薛虞畿撰。书前自序称尝阅往牒,见春秋君臣往迹,不下千事,散见百家,皆三氏所未录。间或微掇其端,而未究其绪,存其半而不采其全。所以作者略仿《左传》之例,分十二公以统其世,稽三传人名以系其事。书目后跋文由虞畿之

  • 春秋左传选译·佚名

    《春秋》学著作。今人陈世饶译注。是书选录《左传》原文约五分之一。所选篇目大多是历史大事的记述或有代表性的文学名篇。注释参考前人旧注和今人研究成果,择善而从。译文尽量忠实于原文,但由于语言的发展而形成的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