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十一

卷十一

事功篇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世人都想建立不世之功,而曾国藩却说:“身居乱世,富贵无所图,功名亦断难就。”王安石另有体悟:“豪华尽告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虽然,曾国藩仍认为“天下事有所激有所逼而成者居其半。”

事功篇(上)

【原文】

大抵任事之人,断不能有毁而无誉,有恩而无怨。自修者但求大闲不逾,不可因讥议而馁沈毅之气。衡人者但求一长可取,不可因微瑕而弃有用之材,苟于巉巉者过事苟求,则庸庸者反得幸全。事会相薄,变化乘除,吾当举功业之成败,名誉之优劣,文章之工拙,概以付之运气一囊之中,久而弥自信其说不可易也。然吾辈自信之道,则当与彼赌乾坤于俄顷,较殿最于锱铢,终不令囊独胜而吾独败。国藩昔在江西湖南,几于通国不能相容,六七年间,浩然不欲复闻世事,惟以造端过大,本以不顾生死自命,宁当更问毁誉!

【译解】

凡是有重任在身的人,绝不可能只有人指责而没有人称赞,有入感恩而没有人怨恨。自我修养的入,只要大节不亏,小节修养不够也不要紧。不能因为有人讥刺,就泄了沉毅之气。选拔人才,只要他有一方面的长处,就可以任用,不可因为有一点不足,就将有用之材抛弃。如果对出类拔萃的人过分苟求,则庸庸碌碌的人反而得以侥幸被委以重任。事会相薄,变化乘除。我曾经把功业的成败、名誉的优劣、文章的高低,全都认为是靠运气。时间一久,就更加相信这种说法是正确的。然而,我们的自信,则应当与运气赌这世界于顷刻,比高下于锱铢,最终不能让运气一直取胜,而我们的自信一直失败。当年我在江西、湖南,几乎到了全国都不能容我们的地步。六、七年间,我根本不想再过问世事。只是因为最初的影响太大,我本来就自命不顾生死,又怎么能再去过问别人是诋毁我呢,还是称赞我?

事功篇(中)

【原文】

知天之长,而吾所历者短,则遇忧患横逆之来,当少忍以待其定;知地之大,而吾所居者小,则遇荣利争夺之境,当退让以守其雌;知书籍之多,而吾所见者寡,则不敢以一得自喜,而当思择善而守约之;知事变之多,而吾所办者少,则不敢以功名自矜,而当思举贤而共图之。夫如是则自私自满之见可渐渐蠲除矣。

【译解】

知晓宇宙漫长无限,而我所经历的很短暂,那么遇到忧患不顺的事就应当稍加忍耐而等待时机;懂得大地的广博而我所居住的狭小,那么遇到荣誉、利益等争夺的场合,就应当忍让而守其拙;知晓书籍著述很多而我所阅读的很少,那么就不敢以一得而自喜,应当想到择善而从;通晓古今事变很多,而自己所办的很少,就不敢以功名自夸,而应当想到举荐贤能与他们共同治理。如果做到了以上这些,自私自满的想法就会逐渐放弃了。

事功篇(下)

【原文】

与作梅畅谈,当今之世,富贵无所图,功名亦断难就,惟有自正其心,以维风俗,或可补救于万一。所谓正心者,曰厚曰实。厚者,恕也,仁也,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存心之厚,可以少正天下浇薄之风。实者,不说大话,不说虚名,不行驾空之事,不谈过高之理,如此可以少正天下浮伪之习。因引顾亭林所称“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者”以勉之。

【译解】

与陈作梅畅谈当今的社会,富贵没有什么值得追求的,功名也断断难以达到。只有自己正其心,来维持江河日下的风俗,或者还可能补救个万分之一。所说的正心,就是厚、实。厚,也就是儒家的恕、仁。自己想树立应先树立别人,自己想通达顺利应先让别人通达顺利,自己不能接受的东西,不要施加给别人。存于心中的厚能像这样,可以或多或少地纠正一下天下刻薄的风气。实,就是不说大话,不追求虚名,办事不摆空架子,不谈论过高的大道理。如果能这样,就可以或多或少地纠正天下浮夸虚伪的习气了。因此引顾炎武先生所称的“平民百姓虽贫贱低下,国家兴亡也有责任”的话来勉励自己。

猜你喜欢
  景公贪长有国之乐晏子谏第十六·晏婴
  士昏礼第二·佚名
  法言義疏十二·汪荣宝
  卷四·高诱
  大学衍义卷七·真德秀
  第十九章 1·辜鸿铭
  卷五十一·江永
  卷九上·傅恒
  总说·方苞
  卷十三·熊节
  卷十二·王质
  现前三昧中十法品第十三·佚名
  卷第二十·道宣
  菩萨璎珞经卷第九·佚名
  大般涅槃经 第十三卷·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巻十·顾瑛

    钦定四库全书草堂雅集卷十元 顾瑛 编姚文奂字子章昆山人聪敏好学过目即成诵博涉经史搢绅先生咸加推重辟浙东帅阃掾虽公事旁午不废吟咏把酒论诗意气豁如每过予草堂必有新作故所录尤多家有书声斋野航亭自号娄东生云题

  • 卷五十三·徐世昌

    熊正笏熊正笏,字元献,汉阳人。有《撷蕊亭集》。过旧村将移居松竹依然覆短墙,疏篱土锉旧风光。时平莫问逃秦路,岁俭还余辟穀方。万卷诗书销岁月,百年经济付耕桑。隆中谁解吟《梁父》,秋水蒹葭正淼茫。彭始奋

  • 提要·赵彦端

    【臣】等谨案介庵词一巻宋赵彦端撰彦端字徳庄号介庵魏王廷美七世孙乾道淳熙间以直宝文阁知建宁府终左司郎官宋史艺文志彦端有介庵集十巻外集三巻又有介庵词四巻马端临经籍考则仅称介庵词一巻此本为毛晋所刻亦止一巻与

  • 卷204 ·佚名

    楼钥 端明殿学士汪公挽词 道学不尽诗,功名只绪余。 立朝惟正色,荐士有遗书。 百赎嗟无及,九京谁与居。 莫酬推毂意,衰涕湿巾裾。 楼钥 端明殿学士王公挽词 片言寤主上亨途,几向专城佩左鱼。

  • 卷二百七十五·列传第一百六十三·张廷玉

        张慎言 徐石麒 解学龙 高倬 左懋第 祁彪佳   张慎言,字金铭,阳城人。祖升,河南参政。慎言举万历三十八年进士。除寿张知县,有能声。调繁曹县,出库银籴粟备振,连值荒岁,民赖以济。泰昌时,擢御史。逾月,熹宗即

  • 卷五百十二 列传二百九十九·赵尔巽

      ◎土司一   ○湖广   西南诸省,水複山重,草木蒙昧,云雾晦冥,人生其间,丛丛虱虱,言语饮食,迥殊华风,曰苗、曰蛮,史册屡纪,顾略有区别。无君长不相统属之谓苗,各长其部割据一方之谓蛮。若粤之僮、之黎,黔、楚之瑶,四川之倮儸

  • ●卷一百七十八·徐梦莘

      炎兴下帙七十八。   起绍兴七年四月十七日戊申,尽八月五日乙未。   十七日戊申追尊道君皇帝为圣文仁德显孝皇帝惠恭皇后王氏为显恭皇后皇后郑氏为显肃皇后。   五月九日庚午张浚还行在。   行状曰:公自淮西

  • 卷一百六十七·杨士奇

    永乐十三年八月乙丑朔○丙寅 永宁县进嘉禾五十四本 以北京军民养马者多增置行太仆寺卿少卿各一员寺丞八员○丁卯○遣官释奠先师孔子○戊辰祭 太社太稷命皇太子行礼 敕辽东总兵官都督刘江曰朕命尔备御一隅诸事皆

  • 孙德昭传·欧阳修

    孙德昭,盐州五原人。他的父亲惟..有才略。黄巢攻占长安,惟..率乡里子弟得义兵千人,南下咸阳进攻黄巢军,兴平州将赞扬他的作为,给他增兵二千人。因破巢有功升右金吾卫大将军。朱玫乱京城,僖宗逃到兴元,惟..率兵击贼。升..州节

  • 弇山堂别集卷五十八·王世贞

    (明)王世贞 撰○卿贰表刑部左右侍郎盛元辅不知何许人由才能洪武元年任本年调山东行省参政张仁不知何许人由荐举元年任程儒即程徐浙江鄞县人故元入仕二年任左安善不知何许人由荐举二年任三年调河南知府李质广东徳庆人故

  • 卷70·陈邦瞻

    高宗绍兴六年六月,岳飞进屯襄阳。时张浚视师江上,会诸大帅,独称韩世忠与飞可倚大事。命飞屯襄阳以窥中原,曰:“此君素志也。”飞遂移军京西,除宣抚副使,置司襄阳,命往武昌调军。秋七月,岳飞遣王贵等攻虢州,下之,获粮十五万石,降者

  • 第九章 2·辜鸿铭

    达巷党人曰:“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吾何执?执御乎,执射乎?吾执御矣。”辜讲某地有一个人说:“孔子当然是个伟人,他知识特别渊博,但是他在任何事情上都不会凸显自己,所以他得到了名声。”当孔子听到

  • 卷十·陈启源

    钦定四库全书毛诗稽古编卷十吴江陈启源撰南有嘉鱼之什上【正小雅】小雅次什之首至宋儒而两更不数六亡诗而以南有嘉鱼为什首者毛公之旧也苏颍濵嫌其非孔子之旧仍数六诗于什中而更以南陔为什首朱子又据仪礼奏乐之次升南

  • 卷三·佚名

    尔时世尊,告普勇菩萨言:汝今谛听我念过去无量无数阿僧祇劫前。值遇十二俱胝如来应供正等正觉。同名宝上我於尔时修勇施行。即以饮食衣服殊妙庄严珍宝璎珞及诸华鬘涂香等。一一供养彼等诸佛。时诸如来。皆与我授阿耨多罗

  •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十八·欧阳竟无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十九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二十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二十一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二十二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二十三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二十四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二十五

  • 中本起经卷上·佚名

    (次名四部僧出长阿含)    后汉西域沙门昙果共康孟详译  转法轮品第一  阿难曰。吾昔从佛闻如是。一时佛在摩竭提界善胜道场元吉树下。德力降魔。觉慧神静。三达无碍。度二贾客。提谓波利。授三自归。然许五戒

  • 第五卷·慧沼

    金光明最胜王经疏 第五卷(尽灭业障品)梦见忏悔品第四梦见忏悔品三门分别。一来意。二释名。三释难。来意有四。一上之二品明所得果。次下五品明所修行。分之为四。初二品明地前行。次一品明十地行。次一品因为

  • 国学讲演录·章太炎

    章炳麟在苏州国学讲习会的讲演稿,由其时在讲习会任讲师的王乘六、诸祖耿记录,孙世扬校订成书。作者对小学、经学、史学、诸子、文学等方面作了系统讲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