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中州人物考卷七

容城孙奇逢 撰

○隠逸

岳纯孝仲明

仲明固始人宋鄂王七世孙也洪武初徙家于大梁仲明少负清节隠居不仕尝庐居于墓侧者九年有司以孝廉举朝廷三召不起赐号纯孝先生今三召祠故址尚存所著有遗安集

丘布衣铎

铎字文振祥符人诚意伯刘基弟子也通儒书兼习医家言至正末父诚为湖广儒学提举铎侍母留呉越间欲往从之会江右兵起武昌陷二浙绎骚铎忧惧不知所为乃避地四明暨江南皆归职方复奉母至南京已而其父亦至自武昌铎卖药市中以资养未几弟钧为会稽上虞廵检铎与父母皆往会稽母疾铎昼夜泣祷乞以身代及殁哀恸几絶卜葬鸣凤山哭曰母生铎咫尺不离膝下今殁可委体魄于无人之墟乎乃结庐墓侧朝夕上食如生时当寒夜月黑悲风萧飕恐母岑寂辄廵墓号曰铎在斯铎在斯其地多虎闻铎哭声辄避去会稽人异之称为真孝子云先是铎在四明从祖父母居汴者八人贫不能自存铎咸迎养死皆返葬人以为难其姑适河南匡氏者年十八夫亡誓不再适铎义之养其终身其制行峻絶皆类此

张布衣宗鲁

宗鲁钧州人四岁失明二十遭乱负母路氏避难其妻扶掖以行岁饥宗鲁卖卜以为养日给不足则令妻采野蔬以继之天下既定宗鲁奉母还故乡竭力供养母卒仍求其前母曹沈呉三氏遗骸合葬焉洪武中礼臣请表其门文皇闻之曰生事死葬之礼宗鲁瞽者乃能尽之岂不足为人子劝乎亲制诗褒之

王布衣中

中者登封人也家业农母殁庐墓三年未尝栉髪易衣墓侧无水浚井四丈余不得泉中环井再拜吁祷泉水涌出乡里以为孝感也洪武中旌表文皇尝谓曰夫学所以涵养其性非性由学而有也世固有朴鲁之民不能尽孝以事亲而诿曰不知书岂非自诬其性哉亦有读书学文而质行反不及者此文过之弊也然则中固可嘉其不如中者亦可勉矣朱睦■〈木挈〉曰余尝观御制孝顺事实所录者古今仅二百有七人而宗鲁中皆预焉夫二子者亦惟履人之常而已乃蒙二圣褒谕史氏采录岂非幸哉岩薮之士事亲守身以名行自砺类此而不显者奚少要之在遇与不遇耳

周布衣炳

炳舞阳人事母焦氏至孝母尝病笃炳哀号吁天愿以身代遂愈后复病滞下思食獐肉炳四出求之不得是日晚忽有獐入其家即取供母母病复瘥人以为孝感所致宣徳间诏修五伦书而炳与魏敏皆与焉敏见第八卷

皇甫布衣仲和

仲和者睢州人也精天文推歩之学文皇北征袁忠彻以相仲和以占从师至漠北不见敌上意欲还师召仲和占之曰今日未中敌至上问自何方曰自东南胜负如何曰王师始却终胜召忠彻问之一如仲和之言上怒曰汝二人朋比欺我乎即械之曰今日敌不至二人皆死乃命中人往觇日中不至复召二人占对如初居顷之中人奔告曰敌大至矣时初得安南神鎗一敌直前即以神鎗击之二敌继进复中鎗而毙敌乃按兵不动顷之敌众齐发上登髙望之召总兵谭广曰东南隅不少却乎广率精兵舞牌徃砍马足敌稍却已而疾风扬沙两不相见敌引去上欲乗夜引还二人曰不可明日敌必来输欵竢其降整师而去明日敌果诣军门伏曰不意乗舆在是也上以币赐之乃还正统十四年仲和老矣学士曹鼐与邻时有旨亲征北敌鼐急归召仲和与议曰胡王两尚书方率百官諌尚可止乎仲和曰不能止也紫微垣星皆动矣曰事将若何仲和曰以老夫计之当先治内而后行曰已有旨某监国仲和曰不如立储君而后行曰东宫驾幼且未易立也仲和曰恐终不免于立及上北伐果值土木之难敌骑逼城下城中人皆哭仲和登髙望谓家人曰云头不南向乎曰然曰大将气至敌将退矣明日杨洪自宣府石亨自大同将兵入援敌遂遁

胡给事智

智字尚明光山人成化丙戌进士歴戸科给事中数上封事弹劾时宰念亲老一旦乞归既登途忽闻父丧一痛几絶匍匐抵家而母亦卒智哀毁骨立几不能生服阕亲友劝之仕智曰二亲既殁更出何为乃扁其堂曰知足自号云山道人筑舍于城南百里外白沙闗竟日掩扉静坐玩易如此者二十有八年丁巳元旦拜天地毕端坐而逝自通籍以来凡俸金租余悉以赡宗党之贫者子孙一无所遗其忠孝大节恬退髙风真有超乎流俗者矣

阎郎中伦

伦字天叙息县人弱冠举于乡父殁哀毁骨立及塟遂筑室于茔侧居之晨夕悲号哀感行路成化戊戌登进士歴官礼部郎中遂坚意以疾乞归为人清慎端敏不乐仕进优游田里累征不吉士论髙之

野史氏曰隠逸不必尽不仕者也陈太丘陶彭泽不以仕而妨其隠胡阎二公入官未久归里即坚卧不出而终身之慕二公一致予谓此方是真隠逸

张举人景纯

景纯字文粹南阳人成化丙午举人天资颖敏志向精専凡天文地理性命道徳之学无不精究晓悉著书立言名重天下为当时学者所宗王文荘夙负重望毎叹服其人未仕而卒

左举人国玑

国玑字舜齐尉氏人也生而颖异七岁即能诗解音律读书日数千言弱冠入京师就姊夫李梦阳学六年业毕归补开封郡学生正徳十一年举于乡其声称籍甚而四方好古之士不逺数百里来访其至都下诸公卿大夫又争迎致之与之游者或累日忘归获其片纸只字辄藏以为寳顾数竒累试不利嘉靖十四年复试礼闱其答策问以为今之不治者文过实也文过实处则行谊不修出则治功不成惟务抗名华世而已其意若有所指典文者不恱遂摈斥之维时吏部尚书许赞都御史王廷相杜楠毛伯温皆欲荐入官辞不就于是归汴上考六籍之源委究微言之未絶叅诸子之异同达天人之隠奥居六年颇毕其志所著有经义赋颂碑诔序记五七言诗各累万言门人逺近来受业者葢不可胜纪十九年都御史富平李宗枢为按察使时尝欲拟文待诏故事荐于朝会李以丧免不果年六十一终学者称之曰中川先生

官举人思恕

思恕字子仁光山人嘉靖乙夘举于乡喜任侠走马燕山有封狼居胥意归而母彭殁思恕哀毁几絶结庐墓旁有白鸟冬笋之祥居庐时百家之言无不涉猎而尤喜读易因而有悟遂絶意仕进南之楚与天台耿氏兄弟焦弱侯杨道南游数年还居天中山房黙坐研思至忘寝食遗友书曰始吾从羣书入茫乎莫得今从静中讨出端倪方信此心原与天地万物无两道其在兹乎士人熈然宗之所居白沙闗山连两省民俗顽梗乃结社其间讲明正学发挥髙皇帝圣谕六言聴者如堵亡何有四十八人者鸡冠佩刀请见曰某等柴山盗魁也习闻先生之教愿自洗濯以归圣化奈鼎镬何言毕环拜而泣童仆皆走趋思恕从容谓曰律自首者免尔果洗心来者乎无遗后悔归试思之诘朝诣社如是者三乃以闻之邑邑闻之郡太守史桂芳异其事召四十八人者至如向语太守请于中丞御史待以不死葢隆庆己巳间事也明年两台疏荐思恕孝友诏下征用会病卒从祀乡贤

野史氏曰士而得志则为帝王师不得志不过家庭孝弟礼让而止因思之孝弟为仁之本即尧舜之时雍风动亦只完其为孝子为悌弟而已矣士而以隐逸称者即夫子所谓宗族称孝乡党称弟者也不于此得力而以幽僻枯寂之人当之岂圣门所谓隠居求志者哉

张明经袭仁

袭仁字体元光州人也七世祖竒字沧洲有破贼功以叅议致仕袭仁少沉潜颖异稍长入州庠其学无所不窥一以六经为要诚敬为主庸行为先偶寄兴诗文则有天然逸致时喻侍郎时刘给諌绘方为诸生数从之游后各贵显袭仁竟以里选不仕讲学老焉生平不近货色或欲试其守俟醉以妓共闭一室中袭仁鼾睡达曙惟赋栁色花香争侑酒澹然一笑却忘情又其下第诗云床头金尽无余物惟有逼人剑气寒此足以想见其为人矣以居丧逾礼几于丧明卒年六十七学者称为复庵先生所著有闲居管窥诸儒语抄史纲撮竒藏于家

朱进士长世

长世字兴公光州人生而颖异性仁考崇祯己夘以弱冠登乡荐值中原冦变父令避乱江东癸未成进士九月丁外艰明年闯贼陷京师每夜号不止河南诸地尽委冦巢长世间道奉母而南观朝政叹曰君父大仇未雪京师未复臣子之耻也遇当事辄正色言之无何归隠田里以逸民自负寄狂于酒夜半悲号人不解其故忧愤成疾卒年三十三

龚举人业新

业新号海旭光州人天启辛酉举人当国变业新在江南呜咽悲泣者累日病剧且死戒其子曰国势不可为为官不可不如归耕业新居里尝奋勇抗叛帅左良玊之师城頼以全自童年事二人以孝闻友爱同气一时名士多从游者所著有易解行世其与人心口爽直排难解纷人称为鲁仲连至利人济物掷千金如敝屣早年丧妻不忍再娶诸生寓江南者举业新行实请于学政御史凌公炯准祀社祠

野史氏曰兴公海旭俱以郁愤死身隠矣而心未得逸有主辱臣死之意焉然身非应死之身而时无可行之义非以节死仍以隠死

张举人民表【附阮太学汉闻 秦布衣镐】

民表字林宗中牟人宫保孟男之子也举万厯辛夘乡试负才能文章落笔即抗古人藏书数万卷皆手自点定喜饮及草书饮少许即颓然挥洒如云烟醒视之自谓有神助郡邑大夫有以地方利病询者人讽以葛巾野服见民表曰吾既以孝廉举也葛巾野服非孝廉服也吾不能学众之矫时方举贤良方正同里宦于朝者欲以其名闻民表曰吾既以孝廉举也倒行逆施吾不能学众之伪郡邑诸使征请恐后民表皆峻辞拒之自称旃然渔隠避居郭外蒲津之旁日与友人阮汉闻秦镐等荡漾其中或乗败车无顶幔一老■〈牜孛〉牵之朗吟车中油然自放人无由测其浅深汲引后进孜孜若不逮以故四方从游者常数十百人壬午闯贼围汴有劝之去者民表曰死则死耳奈何以身为众倡时廵抚髙素重民表日命人视于城上以觇一城安危民表虽耄日率门人子弟拮据矢石间不少怠以故五阅月士民食尽卒无叛志比水灌城民表急取所著诗文自负之结木筏以登求援者多筏重竟没于水长子允集骂贼死次子允隼与门人文大士同溺死三子允■〈隹上六下〉年十一依浮木赖廵按王舟济得免后门人周亮工抚之成立复其产且征求民表遗诗梓之

阮汉闻字太冲原浙人家于京师过尉氏爱阮旧里遂家焉所谓诗文欝欝卓烁而气澹韵孤浩浩然时人莫之知也冦剧洛汉闻料贼形势川谷扼塞图其畧上之当事会卧疾据床犹划地作筴冦慑汉闻名会掠尉氏城陷骂贼死其著述朱宗正睦■〈木挈〉梓之皆没于水门人张昌祚缮其稿避地于南周元亮重为之梓

秦镐字子京汝阳人有诗名与张民表阮汉闻友善并以旷达称时号天中三君子云

野史氏曰予两同林宗赴公交车结社萧寺中每酒后谈文赋诗佐以谐语意旷如也余来中州林宗久为地下人与此中人士游徃徃道三子之高恨未覩其著述详其行事可慨也

理举人鬯和

鬯和字寒石西华人好古嗜竒博闻强记身长七尺须髥如戟初姓李时闯氛猖炽鬯和耻与同姓遂从理学使者考验不合坐黜名后闻其贤乃许之自是姓理中崇祯壬午乡试值中原乱避地河朔尝徃来太行百泉间有所题咏辄呜咽悲愤人莫知其心之所存也甲申后尝劝大臣奋义旅不遂乃携家南徙张公凤翔抚苏松素知其名荐鬯和为监纪推官与俱鬯和外柔内刚有所推问或谋议大事多引经证传无不允当凤翔大倚重之不踰年长江不守鬯和从唐藩如闽然性恬退不乐仕进以母在流移转徙就一官为寄殊非其志也人传其如闽时授行在职方司主事奉命檄虔兵既至而虔州乱城亦随陷鬯和从城上自投下死之子习奉祖母以归疑者犹谓遁海外莫知所终云

张庠生凤质

凤质字文冲临颍诸生也家贫有田八十畆尝躬耕以养父母非其力不食时方匮乏亲故或有赠遗谢不受卿士大夫咸敬重之然性褊急不为流俗所喜父惟修事亲孝凤质故能以孝世其家无子一女十八岁而孀亦能以孝事凤质庚子疾革谓其女曰忠孝节义人伦所重我不愧汝祖汝不愧我女且我头颅如故而死可以含笑九原矣寻卒

中州人物考卷七

猜你喜欢
  列传十二·薛居正
  卷一百七十四 皇祐五年(癸巳,1053)·李焘
  卷二十六·连横
  第一百八回 迫公愤沪商全罢市 留总统国会却咨文·蔡东藩
  卷十三·张九成
  卷之八百六十·佚名
  卷之一·佚名
  明名臣琬琰録卷十三·徐紘
  卷二十一·萧常
  代序一 我所认识的徐志摩和陆小曼·陆小曼
  肃宗孝明帝纪·魏收
  王韶传·魏徵
  杜弼传·李延寿
  野史无文卷十三·郑达
  卷第五·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一个观念·闻一多

    你隽永的神秘,你美丽的谎,你倔强的质问,你一道金光,一点儿亲密的意义,一股火,一缕缥渺的呼声,你是什么?我不疑,这因缘一点也不假,我知道海洋不骗他的浪花。既然是节奏,就不该抱怨歌。啊,横暴的威灵,你降伏了我,你降伏了我!你绚缦的长

  • 卷346 ·佚名

    苏轼 倦夜 倦枕厌长夜,小窗终未明。 孤村一犬吠,残月几人行。 衰鬓久已白,旅怀空自清。 荒园有络纬,虚织竟何成。 苏轼 绝句 柴桑春晚思依依,屋角鸣鸠雨欲飞。 昨日已收寒食火,吹花风起却添

  • 御选明诗卷八十一·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明诗卷八十一七言律诗十四徐阶试茉莉茶时有郑三守之招不赴絶域花来本自珍露芽江水亦新分香浮石鼎沈沈缕清映氷壶细细纹静听几回翻白雪徐看一椀簇春云风生賸有卢仝赋未许山翁席上闻自三茅归渡淀山湖即

  • ●三朝聖諭錄簡介·杨士奇

      三朝聖諭錄,三卷,明楊士奇撰。楊士奇,名寓,以字行,號東里。早孤力學,授徒自給。建文初以薦入翰林,與編纂太祖實錄。成祖即位,入內閣典機務。仁宗時擢禮部侍郎兼華蓋殿大學士,未幾,命為兵部尚書。修太宗實錄,為總裁之一。宣宗

  • ●卷二百四十一·徐梦莘

      炎兴下帙一百四十一。   起绍兴三十一年十一月二十八日丙申,尽其日。   二十八日丙申金国完颜亮被弑於扬州。   遗史曰:金国主亮驻於扬州之东南督诸万户渡江甚急限来日不渡尽行诛斩万户皆惧之是时葛王已即位

  • ◎食货三·徐天麟

    ○算訾訾算。(景纪,后二年,服虔注云,訾万钱算百二十七。)○算车船武帝元光六年,初算商车。(本纪注云,始税商贾车船,令出算。)时公卿言,异时算轺车有差,请算如故,非吏比者,三老北边骑士,轺车一算,(师古曰,比,例也,身非为吏之例,非为三老,非为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六十六·佚名

    万历十三年闰九月戊戌朔凤阳淮安二府所属灾诏留漕折银一十五万两赈之漕折例不准留以淮凤重地也○升参政陈惟直为狭西按察使参议詹仰庇王承休李复聘为副使仰庇承休山西复聘湖广○起兵部右侍郎杨俊民为户部右侍郎总督漕

  • 卷二十三·萧常

    钦定四库全书 续後汉书卷二十三    宋 萧常 撰列传十八 李意其蜀郡人有道术昭烈欲伐吴遣人迎之既至访以吉凶意其不答而索纸笔画兵马器杖十数纸已便一一手裂之又画一大人掘地埋之径去帝不

  • 卷五·朱轼

    <史部,传记类,总录之属,史传三编  钦定四库全书史传三编卷五大学士朱轼撰名儒传五宋谢良佐谢良佐字显道寿春上蔡人始务记问为该博及见明道举史书不遗一字明道警之曰可谓玩物丧志良佐闻语汗浃背面发赤明道乃曰即此是

  • 第50章 大骂呈报河南旱灾的蒋介石·冯玉祥

    河南大旱,是人人都知道的。这次旱灾是以叶县为中心,周围七八百里,草根树皮都被饥民吃光了。饿死的人不知有多少,遍地皆是,无法算计。就在这样惨痛之下,蒋介石还叫河南征粮。那位河南主席实在没有办法,大胆地向蒋介石说:&ldquo

  • 六十八、新闻记者开场·包天笑

      我到了上海的几天内,即到时报馆去访问狄楚青、陈景韩两君。那时候的时报,是在福州路巡捕房对面广智书局的楼上。走上去是一条黑暗的楼梯,到了楼上,始见光明。时报是在一九○四年,清光绪三十年间开办的,到这时候,大概有一

  • 刘勰传·李延寿

    刘勰字彦和,东莞莒县人。父亲刘尚,作过越骑校尉。刘勰早年丧父,一心求学。因家贫不曾娶妻,到寺里依靠和尚僧佑生活,因此能博通佛教经典,于是把它们分门别类,抄录下来定出次序。定林寺的经藏,就是刘勰所勘定的。梁天监年间,任东

  • 黄子澄传·张廷玉

    黄子澄,名..,以字行世,分宜人。洪武十八年(1385)会试第一。由编修进升为修撰,在东宫伴读,屡升至太常寺卿。惠帝为皇太孙时,曾坐在东角门对黄子澄说“:诸王位尊辈高,拥有重兵,且多不法,怎么办呢?”黄子澄回答说:“诸王的护卫兵,只足

  • 书经集传卷五·蔡沈

    宋 蔡沈 撰召诰【左传曰武王克商迁九鼎于洛邑史记载武王言我南望三途北望岳鄙顾瞻有河粤瞻洛伊毋逺天室营周居于洛邑而后去则宅洛者武王之志周公成王成之召公实先经理之洛邑既成成王始政召公因周公之归作书致告逹之

  • 第一章 绪论·梁漱溟

    漱溟承教育厅之晚至此地讲演,是很荣幸的。本来,去年教育厅约过我一次,我已从上海首途,适值直皖战争,火车到徐州就不通行,所以,我又折回去没有得来。今年夏承此约,终究得来,似乎我们今日之会并非偶然!今日在大雨的时候承大家来

  • 成实论 第十四卷·佚名

    成实论 第十四卷诃梨跋摩造姚秦三藏鸠摩罗什译食厌想品第一百七十六一切苦生皆由贪食。亦以食故助发淫欲。于欲界中所有诸苦皆因饮食淫欲故生。断食贪故应修厌想。又如劫初众生。从天上来化生此间。身有光明飞

  • 辩正论卷第三·法琳

    十代奉佛上篇第二儒生曰。信心渐发邪执稍回。又问曰。汉地君王奉佛至信。久而弥笃。为福有征者。可得闻乎。开士喻曰。自项日降灵摩蕂入洛。归心奉法不可殚言。今当为子略陈十代君王三公宰辅通儒博识敬信佛者。以告子

  • 金匮钩玄·朱震亨

    综合性医书,三卷。元·朱震亨撰。明·戴元礼校补。卷一~二以内科杂病为主,兼述喉症及外科一些病证;卷三为妇人、小儿病证。分证论治,条理赅括,词旨简明。朱氏倡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之说,治法以补阴为宗,复长于治郁,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