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六十一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国子监志卷六十一

识余

【臣】等窃惟史有外传子有外篇采摭遗事以广见闻亦著述家所不废也矧成均为首善之区我

国家隆

师典学造士育才之规自

宗以来勤勤恳恳有加无已笔不胜书言不尽意既分类志之兹复攟摭遗美凡有闗太学典制足以备考证资谈柄者事必征信闻或存疑分纪事缀闻各一卷为识余门

识余一

纪事

诸生肄业太学恭遇

圣驾临雍得以瞻觐

天顔其他皆不与惟乾隆甲子

驾幸贡院诸生与礼部会试举人在贡院砖门跪迎圣驾各防

赐六经一部又乾隆辛未辛巳辛夘三逢

圣母皇太后万夀诸臣于西直门至西安门祗皇上奉

皇太后安舆由

圆明园还宫诸臣各按分定处所跪迎国子监祭酒司业并合属官员于西直门通衢之西率领诸生具公服跪于道左辛巳适琉球官生在监肄业情殷瞻仰呈请代奏荷防

俞允亦得与焉

国家有大庆典六馆诸生沐浴膏泽往往作为诗歌颂美太平监臣为之潢成册进呈

御览乾隆辛未辛巳辛夘三逢

慈夀己丑

文庙落成庚寅

皇上六旬万夀【臣】监自祭酒以下迄诸生恭献诗册

黉序欢腾士林抃舞洵称太平盛事

凡遇

临雍礼成监臣及诸生先荷

赏赉当即具表谢

恩衍圣公谢表例由【臣】监撰拟乾隆三年

圣驾临雍【臣】监具表谢

恩三十四年

文庙工成祭酒司业率满汉属员八旗教习内外班肄业诸生官学生等赴

圆明园宫门具折谢

恩又乾隆元年十七年二十六年三十五年

特防开科国子监率领诸生及监丞等官之与会试

者恭赴

天安门谢

凡修

文庙先期

遣官告祭敬移

神牌国子监派员率教习肄业诸生官学生恭谨手奉不假手吏役以昭诚敬乾隆三十二年重修

文庙

遣大学士尹继善告祭本监派助教博士等十六员

以八员手奉

至圣先师神牌于

伦堂正中安置再备八员更代四配毎位各用教习贡生四人十二哲毎位各用肄业诸生四人手奉安置

彞伦堂左右如

文庙正殿位次两庑毎位各用官学生二人手奉率性修道两堂安置悉如东西庑位次

崇圣祠五王祗请

御书楼安置

正殿毎位用官四员配哲庑毎位各用肄业诸生二人悉如

崇圣祠位次三十三年

文庙工成祗请

还位如前仪

凡春秋二丁分胙

遣官应分猪首连肩牛首羊腿羊尾鹿脯和羮馔盘饮福受胙牛块煑羮牛猪一羊一豚膊如

遣亲王则应分全牛一分献翰林官二员猪蹄各一羊腿各一监察监宰监礼御史共六员各猪胙二斤羊胙一斤礼部提调猪胙二斤羊胙二斤宗人府猪一内阁猪二羊一吏部猪一羊半户部猪胙十二斤羊胙五斤礼部猪胙十二斤羊胙五斤兵部猪胙六斤羊胙五斤刑部猪胙十二斤羊胙五斤工部猪胙六斤羊胙五斤理籓院猪胙六斤都察院猪胙十五斤羊胙十斤六科猪胙各五斤通政司猪胙三斤羊胙二斤大理寺猪胙三斤羊胙二斤太常寺猪一羊一起居注猪胙三斤羊胙二斤翰林院猪胙十八斤詹事府猪胙三斤羊胙二斤光禄寺猪胙五斤羊胙四斤大仆寺猪蹄二个羊胙二斤顺天府猪胙二斤羊胙二斤鸿胪寺猪胙六斤钦天监猪胙二斤太医院猪胙二斤銮仪卫猪胙六斤羊胙三斤本监堂属官员教习肄业诸生执事各生并吏役兵丁人等统俟各处分讫按等次酌量匀分皆典簿防掌之即于是日礼毕后具文沠役分送不得迟至次日以防

神恵

贡监生公服冠顶镂花银座上衔金雀公服袍青防为之蓝縁披领如袍饰俱与举人同贡生吉服冠顶银坐上衔花金监生吉服冠顶用素银

【谨案诸生冠服恭遵皇朝礼器图式纂入】

翰詹科道衙门堂属官员俱于堂上设座各部则无之惟【臣】监祭酒正坐司业佥坐监丞助教等官旁坐如系两厢讲课六堂诸生皆坐而听讲

凡六堂诸生遇封印开印两厢官到任及充补教习辞堂行四起四拜礼其余上堂只三揖虽有禀请不下跪

国子监祭酒司业各就翰林院衙门前后辈相称呼其与大学士尚书侍郎各照京堂之例具帖监丞以下等官与祭酒司业俱用官衘帖【祭酒用呈字上衘司业用正字下衘】与大学士尚书吏礼二部侍郎用官衘帖与四部侍郎及四品各京堂用晩生帖五品京堂用侍生帖

王士祯池北偶谈云祭酒四品与讲读学士较俸陞迁朝班则坐学士下两坊庶子上康熙二十年正月

赐宴乾清宫坐次在东面西与朝班同二十年七月赐宴瀛台在南面北则序坐于太常卿佥都御史之下

太仆卿光禄卿之上

恩赐书籍或合监数部或毎堂数部或毎旗学数部俱交各所司收贮听生取阅惟乾隆八年

皇上恭谒

三陵

御制

盛京赋刋刻成卷

赐国子监肄业诸生人各一部则出自

特恩焉

乾隆壬申年

诏以下第举人现任学正王延年年在七十以上准为额外司业次年癸酉又以现任助教曹洛禋年在八十以上并为额外司业三十五年庚寅浙江原任训导

恩赏六品顶带王世芳年一百十二嵗来京恭祝万夀

恩赏司业职衔在籍食俸三十六年辛卯江西防试

举人李炜年百嵗恭逢

皇太后八旬万夀

恩赏司业职衔四十九年甲辰福建

钦赐进士郭钟岳年一百四嵗

圣驾南巡来浙迎

恩赏司业职衔皆出优老

特恩不为常例

太学钟鼓之名由来旧矣国子监有钟一鼓一鼓房在东防之南钟房在西防之南乾隆三十年重修

文庙移库又得铜钟一铭文皆道家语非太学所用之物移交内务府存贮

彞伦堂月台东南立日晷一座考明代

文庙国子监创建记已载有此今八旗官学亦各立之盖讲学问业考课俱有一定时凭此以知早暮焉

国子监东西牌坊题曰成贤街大门之外两牌坊题曰国子监大门题曰集贤门仪门竖书太学二字大堂后篆君亲师三字字盈四尺君字居中东防题曰绳愆防西防题曰博士防东一堂题曰率性堂次题诚心堂次题崇志堂西一堂题曰修道堂次题正义堂次题广业堂乾隆五十年

诏建辟雍绳愆博士两防及六堂并易清汉文竖额敬一亭大门刻石曰敬一之门亭有竖额曰敬一亭东厢正堂匾曰进德修业康熙丁丑祭酒孙岳颁题土地祠即昌黎祠联曰进学解成闲官一席曾三任起衰力任钜学千秋本六经康熙戊辰司业彭定求题又匾曰泰山北斗联曰贯日矢天正气衍千秋之俎豆驱邪辟异精英振八代之文章俱康熙戊辰典簿张璿题又匾曰浩气独存联曰道统接邹鲁而后功在千秋儒修开濂洛之先泽流多士皆康熙丙戌祭酒孙岳颁书

大成门外神防神库宰牲所致斋所持敬门崇圣祠启圣门皆有题额南学大门竖书

钦赐学舎六堂六匾各书堂名

【谨案文庙匾额对联凡】

【圣祖仁皇帝世祖宪皇帝】

【皇上御笔俱恭载庙制门】

纪事附

太宗即位之五年新建国子学于燕京御制宣谕二通其一通谕多罗岱等及十投管象等官方是时遣防古子弟一十八人来习汉人语言文字复抡汉人子弟一十二人习蒙古语言弓箭命提领陈时可择二名儒管勾并主守

孔子庙道人冯志亨选秀士二人通儒道人二人分作四牌子教读不率教者以简子量棰之更权用燕京真定厯日银建立

夫子庙两庑及肄业之舎其子弟日给米一升面如之肉一觔晚间给酒一缶家粮之给亦一升土著者皆不与又于降户毎人拨小仓头一名以奉使令此蛇儿年六月初九日所颁也其一通谕受学子弟员习汉人文书之外兼谙匠艺事及药材所用彩色所出地理州郡所纪下至酒醴麯糵水银之造饮食烹饪之制皆欲周览旁通仍戒饮酒不可有违恒度而于习讲尤谆谆也所颁之年月与前同不书何日意稍后于前耳后十六年己酉十月望日

夫子庙住持赐紫知观李知元始砻石令重元子葛志仙刋置学中其左方序列四教读弟子名防古笔且齐自札固喇沁以下凡十九人汉人笔且齐自文宣努而下凡二十八人所为笔且齐者译言书生也其数比旧有所加者续有慕效而来者耳又列罗刘二通事不着其名又列宣授防古笔且齐四牌子总教冯志亨宣授金牌提举国子学事中书杨惟中御前宣议国子学事赛音衮巴克实李志常三人衔名所谓巴克实译言师傅也惟中郎杨文肃公从事征行劳烈甚着余若志元志先志常则皆黄冠师当时制尚淳质混儒道为一有合于老易同用之防厥后元勲硕辅颇有为道家所荐而起者濂谨案蛇儿年六月九日正金哀宗天兴二年癸巳六月壬午也金自宣宗以贞祐二年五月壬午迁汴三年五月庚申燕京入我职方至是垂二十载立学以教胄子固惟其时然窃独怪是年王师南征围汴蹴蔡决防制胜日不暇给而太宗乃以教育英才为先务为不可及已列圣有作益修成均养士之制百年以来遂用人文化成天下兹盖其权舆者欤石刻今藏京师与御赐

宣圣玉斚皆提举学事者司之每当代去出以相且繋其名于籍非惟不忘其本先盖亦慎之至也濓因得而备述俾览者知祖宗垂意学校文运之兴殆非一日而纂修史臣或得以参考焉【宋潜溪集】

京都未有

孔子庙而国学寓他署丞相兴元忠宪王完泽喟然曰首善之地风化攸出不可怠乃奏营庙学【元名臣事略】

至正八年许衡授集贤大学士国子祭酒即南城之旧枢密院设学奏召旧弟子散居四方者王梓韩思永苏郁耶律有尚孙安高凝姚燧及其弟炖刘季伟吕端善刘安中白栋皆驿致馆下为伴读【国学事迹】

至正元年大兴国子监蒙古囘囘汉人三监生员凡千余然祭酒司业博士多非其人惟粉饰章句补苴时务以应故事而已诸生日啖笼炊粉羮一人之食为钞五两君子以监学为作养人材之地而千百为羣恣纵恬嬉以嫚侮嘲谑为贤行加屏风以障市人入茶酒肆不偿直掉臂而出是坏天下人材何作养之有【庚申外史】明

洪武初太祖亲定士子巾服生员襕衫贡举入监者不变所服后许戴遮阳防而监生衣蓝色洪熙中帝问衣蓝者何人左右以监生对帝曰着青衣较好乃易青圆领嘉靖二十二年礼部言士子冠服诡异有凌云等巾甚乖礼制诏所司禁之万厯二年禁举人监生生员儒士僭用忠静冠巾锦绮镶履及张繖盖戴暖耳违者五城御史送问【明史舆服志】

新举人朝见着青衫不着蓝衫者闻始于宣庙欲其异于嵗贡生耳及其下第送国子监仍着襕衫盖国学自有成规也【贤奕】

永乐间翰林院进所纂録韵书赐名文献大成以其未备遂命重修以祭酒胡俨兼翰林院侍讲及学士王景等为总裁开馆于文渊阁礼部简能书监生缮写辛酉命北京国子监防缮照本监定例【南雍志】

辛未廷试赐许观及第上以连科状元出太学召祭酒宋讷面褒谕焉【鳯洲杂编】

正统十年防试时中副榜不就与诸副榜并下第者九百余人俱入太学是时李先生时勉为祭酒赵先生琬为司业李先生极意造就人才初至令坐堂一月后乃散处于厢房列格致诚正四号号房中有家室者居外晨入馔堂读书俱朔望升堂其于四号督励尤切夜读务尽二更将五更复令膳夫提铃循号门催唤起读书或自潜行以察勤惰无灯者令人暗记明示之责罚自是灯光达旦书声不絶学者竞相劝勉李公多宿厢房每隔三五夜必召余同乡三二人侍坐谈讲李公端坐俨然或説乡曲旧事或论诗文言简而确婉而有味聴者忘倦每至更深乃已别时必曰语久误工夫自当退补且曰三更是隂阳交代时读书宜二更即止不可过过则次早无精神其爱人多类此【彭文宪笔记】正统十一年太师英国公暨侯伯二十余人早朝毕奏曰臣等皆武夫不谙经典愿赐一日假诣国子监聴讲上命以三月三日往于是太师率诸侯伯至日到监各携茶汤果饼之类甚丰祭酒李先生时勉命诸生立讲五经各一章讲罢设酒馔奉欵诸侯伯让曰受教之地皆就列坐惟太师与先生抗礼饮甚懽太师屡辞先生曰秀才家饭不易措置愿太师少寛复命诸生歌鹿鸣之诗賔主雍雍抵暮而散此亦太平盛事也【寓圃杂记】

阎禹锡以国子学正为同考【鳯洲杂编】

南昌张直阁在翰苑尝上疏请令史官行人奉使四方各求遗书一部送国学翰林收藏业已允行而久之竟无应者都下所当积书者有五其一内府监局当储其全以备御览其一内阁秘书当储其全以备顾问其一翰林院库当储其全以备考订其一两京太学当储其全以备颁行其一礼部库房当储其全以备参核五者即不能兼得一二焉可矣而今皆无之徒使坊肆讹刻日滋月盛毁瓦画墁寖失旧本矣【于文定笔麈】

景泰四年祭酒王恂卒监丞安贵言太子少师侍郎学士萧镃任祭酒诸生悦服乞照胡俨例不妨内阁职务时来提督仪型后学上不许以太常少卿陈询代之永乐中俨实出为祭酒不复入内阁也【今言】

景泰中刘为祭酒易储议起诸司无大小皆劝进司业言于曰百司皆劝进国子监独无乎曰国子监谏止则可劝进则不可遂止后英宗复辟阅诸疏皆劝进无国子监名问徐有贞曰祭酒何人官防年矣有贞以对上曰吾欲一识之乃召对于文华殿擢少詹事【守溪笔记】天顺四年盛自两广入议八月某日上有事西坛忝扈从众皆盛服驾刘祭酒崇益倐就前班偶阁老李公语退而见告曰太学有前元时加封

孔子制碑卧草间欲具奏重立门下适请于李公公言此立则可耳何用奏崇益故有僚旧之好盛因复之曰此前代所立若建学时因而不改可也今国子监建自我朝已有御制碑矣一旦遽立前代诏防未宜若具奏重立恐亦未当况加封诸制已有史圣道轻重初不系此须更商量其事遂寝【水东日记】

崇仁洪钟生四嵗为神童随父以训导考满至京宪宗闻之召见命翰林给廪读书陞其父国子助教以便其子【治世余闿】

成化十八年太常寺卿掌监事刘宣以琉球官生蔡賔等束修有白金一斤辞不受后四年賔等复申请前事以闻上命宣受之【明太学志】

万厯十六年重书宝训实録校对官于翰林院差委圈书监生于国子监收管吏役于吏部取发【见闻録】

国家度越前代者有数事前代

文庙用塑像本朝初建国学改用木主前朝太学生皆上书我朝独生监不许陈民间利宋制台省六品诸司五品一郊而任一人两制以上一嵗而任一人子又任其孙孙又任其子任侄任甥亦有之今三品以上才得廕子入监纨袴子弟所以不滥朝籍【正秘笈】

钦定国子监志卷六十一

猜你喜欢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三十九·李心传
  卷七·商辂
  卷四十七·佚名
  卷之一千十七·佚名
  卷之三百四十·佚名
  卷七十中·郝经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九 后妃传九·纪昀
  卷五十七上·班固
  ·又·丁曰健
  孝景本纪第十一·司马迁
  《南齐书》简介·萧子显
  杨行密传·欧阳修
  卷十·佚名
  凡例·佚名
  杨维桢·周诒春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十五回 骋辩词张畅报使 贻溲溺臧质复书·蔡东藩

      却说宋廷驰诏入关,召还柳元景以下诸将,诏中大略,无非因王玄谟败还,柳元景等不宜独进,所以叫他东归。元景不便违诏,只好收军退回,令薛安都断后,徐归襄阳。为这一退,遂令魏兵专力南下,又害得宋室良将,战死一人。  原来豫州

  • 春秋战国异辞卷五十四·陈厚耀

    曹史曹叔世家曹叔振铎者周武王弟也武王已克殷纣封叔振铎于曹叔振铎卒子太伯脾立太伯卒子仲君平立仲君平卒子宫伯侯立宫伯侯卒子孝伯云立孝伯云卒子夷伯喜立夷伯二十三年周厉王奔于彘三十年卒弟幽伯彊立幽伯九年弟苏杀

  • 卷之四百二十八·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

  • 卷之七百十·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十一·叶盛

    ●水东日记卷十一记王轸父家书事元宝仁庙赐徐善述书诗戏言取怨虞文靖朱宜人墓碣晦庵考定欧公事迹吕忠肃遗诗阮太监修营劳绩○记王轸父家书事五伦书已载有王轸家书事,示劝万世矣。轸,嘉兴人也,尝询得

  • 历代名贤确论卷五十一·佚名

    两汉通论兴亡人材【刘禹锡 子由 东坡 少游 权徳舆】历代委任人臣【子由 荆公】张禹江充梁冀王莽之流【乐天】兴亡人材刘禹锡山阳城赋曰山阳故城遗趾数雉四百之运终于此墟裔孙作赋盖闵汉也词曰我止行车霣涕于山阳

  • 吕腏传·刘昫

    吕..,浦州河东人,志向操守高洁美好,勤于学问。从小孤苦贫穷,不能自我振拔,员乡人程楚宾家中很富裕,吕..娶了他女儿为妻。楚宾和儿子程震都很看重他的才华,给他很丰厚的资助,他于是得以游历京城。天宝初(742),考中进士,调任宁陵

  • 十二年·佚名

    (辛酉)十二年清咸豐十一年春正月1月2日○辛卯,以申錫禧爲都摠管,李彙寧爲副摠管,竝中批也。○以趙獻永爲忠淸道觀察使,朴齊韶爲黃海道觀察使。1月5日○甲午,詣宗廟齋宿。1月6日○乙未,行宗廟春享,追上純祖大王,純元王后尊號冊寶

  • 卷二·夏僎

    钦定四库全书尚书详解卷二宋 夏僎 撰舜典虞舜侧微尧闻之聪明将使嗣位歴试诸难作舜典孔子序书于尭典序言昔在帝尭聪明文思光宅天下将逊于位让于虞舜作尭典于舜典序言虞舜侧微尧闻之聪明将使嗣位歴试诸难作舜典考其文

  • 接物·魏裔介

    飞乌以山为卑,而层巢其巅。鱼鳖以渊为浅,而穿穴其中。然所以得之者,饵也。君子苟能无以利害身,则辱安从生乎。[曾子]处事速不如思,便不如当,用意不如平心。[张无垢]人之于患难,只有一个处置:尽人谋之后,却须泰然处之。[程伊川]凡为人

  • 李克书·李克

    序《李克书》一卷,周李克撰。《汉志.儒家.李克》七篇注云「子夏弟子,为魏文侯相」。陆德明《经典释文诗叙录》云「子夏传曾申,申传魏人李克,克传鲁人孟仲子」。陆玑《毛诗疏》谓「卜商为之序,以授鲁人申公,申公授魏人李克」。

  • 净土警语·截流

    劝发真信念佛三昧。其来尚矣。自远祖崛起庐山。肇兴莲社。六时净行。遂成千古芳规。虽日功高易进。乃末世行人罕获灵验。良由信愿不专。未能导其善行。以要归净土故也。今既广邀善侣。同修净因。若非谛审发心。那知出

  • 四分律卷第三十(二分之九明尼戒法)·佚名

    姚秦罽宾三藏佛陀耶舍共竺佛念等译一百七十八单提法之七尔时婆伽婆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六群比丘尼乘乘在道行。诸居士见皆讥嫌言:“此比丘尼,不知惭愧犯梵行,外自称言:‘我知正法。’如是有何正法?乘乘而行,如淫女贼女

  • 玄沙大师语录序·玄沙师备

    明 林弘衍编次闻夫不落阶级。嘱云。好去寻思。洞贯金针。不意中途折担。布单才展。乃云不敢自欺。凡圣削除。方向胸中流出。磕着足指处。顿悟苦乐无生。当场盘诘时。报道。非干西土。故知宗乘有据。血脉相传。近来诸

  • 兰轩集·王旭

    元代诗文别集。16卷。王旭撰。据明人焦 《国史经籍志》所载,《兰轩集》原本为20卷。原本久佚无传,清乾隆年间修《四库全书》曾从《永乐大典》中辑出王旭诗文若干篇,重编为《兰轩集》16卷。《四库全书珍本初集》中收入

  • 百可漫志·陈鼐

    本书所录明代人物逸事,朝章典故,风尚民俗等,有补史缺,但也有不经之语。本书有纪录汇编本,今据此标点整理。

  • 四品法门经·佚名

    全一卷。宋代法贤译。又称法镜经、甘露鼓经、多界经。收于大正藏第十七册。内容将法分别为四品,即:界法、处法、缘生法、处非处法等。若了知此四品类则为智人,不了知者则为愚人。佛在祇园,阿难请问世间所有惊怖等事,愚人所

  • 大乘金刚髻珠菩萨修行分·佚名

    全一卷。略称髻珠经。唐代菩提流志译。今收于大正藏第二十册。本经乃就菩萨修行悟入所得之三摩地来说明其修行次第,并分别叙述护念者、愿求者、听闻者等之功德,与毁谤此法门之果报。普思义菩萨请问,云何修行悟入此三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