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书
序
《李克书》一卷,周李克撰。《汉志.儒家.李克》七篇注云「子夏弟子,为魏文侯相」。陆德明《经典释文诗叙录》云「子夏传曾申,申传魏人李克,克传鲁人孟仲子」。陆玑《毛诗疏》谓「卜商为之序,以授鲁人申公,申公授魏人李克」。案曾申,曾子之子称申公者误。克先从曾申受诗,为子夏再传弟子,后子夏居魏,亲从问亲。故班固以为子夏弟子也。其书《隋》、《唐志》不着录,佚已久。惟刘渊林《魏都赋》注引一条,明标《李克书》。考《吕氏春秋》、《淮南子》、《韩诗外传》、《史记》、《新序》、《说苑》亟引李克对文侯语,虽互有同异,要从本书取之,兹据辑录,凡七节。其论夺淫民之禄以来四方之士与不禁技巧则国贫民侈,皆能扼政术之要。叙次《文侯书》后即君臣同心共治,可想见西河之教泽焉。历城马国翰竹吾甫。
李克书
魏文侯欲(《说苑》作且)置相,召李克而问焉,曰(《韩诗外传》无而字,焉字据《说苑》补。《史记》作「魏文侯谓李克曰」):「先生尝教寡人曰『家贫则思良妻,国乱则思良相(《史记》有此三句)』。今所置非成则璜,二子何如(《韩诗外传》作「寡人欲置相,非翟黄则魏成子」。《说苑》作「寡人将置相于季成子与翟触,我孰置而可」,兹据《史记》)?愿卜之于先生(《史记》、《说苑》并无此句,据《韩诗外传》补)。」李克避席而辞曰(《史记》作「李克对曰」;《说苑》作「李克曰」):「臣闻之(《史记》无之字),卑不谋尊(《说苑》作「贱不谋贵」),外不谋内(此句据《说苑》补),疏不谋戚(《韩诗外传》作「疏不间亲」,《说苑》作谋亲)。臣在阙门之外(《韩诗外传》作「臣外居者」,《说苑》作「臣者疏贱」),不敢当(《说苑》作闻)命。」文侯曰:「此国事也(此句据《说苑》补),先生临事勿让(《说苑》先上有愿与二字,勿上有而字,让作辞)。」李克曰:「君不察故也(《韩诗外传》无此句)。夫观士也(此句据《韩诗外传》补),居则视其所亲,富则视其所与,达则视其所举,穷则视其所不为,贫则视其所不取(《史记》无五则字。《说苑》无「居则亲其所亲」句,作「贵视其所举,富视其所与,贫视其所不取,穷视其所不为」),五者足以定之矣,何待克哉(《韩诗外传》作「此五者足以观矣」;《说苑》作「由此观之,可知矣」,并无何待句)!」文侯曰:「先生就舍(《韩诗外传》先上有请字,《说苑》作「先生出矣」),寡人之相定矣。」李克趋而出(《韩诗外传》、《说苑》并作「李克出」),过翟璜之家。翟璜曰(《韩诗外传》作「遇翟璜曰」;《说苑》作「过翟黄。翟黄问曰」):「今者闻君召先生而卜相,果谁为之(《说苑》作「吾闻君问相于先生,未知果孰为相」)?」李克曰:「魏成子为相矣(《韩诗外传》作为之;《说苑》作「季成子为之」)。」翟璜忿然作色曰(《韩诗外传》忿作悖,《说苑》作「作色不悦」):「以耳目之所睹记,臣何负于魏成子(《韩诗外传》无以耳目句,臣作吾,据《史记》增改)?西河之守,臣之所进也(《韩诗外传》臣并作吾,无之字,据《史记》改。下同)。君内(《韩诗外传》无内字)以邺为忧,臣进西门豹。谋(《韩诗外传》无谋字)欲伐中山,臣进乐羊。中山已拔,无使守之(《韩诗外传》作「中山既拔,无守之者」),臣进先生。君之子无傅,臣进屈侯鲋(《韩诗外传》作「君欲置太子傅,吾进赵苍」)。皆有成功就事(《史记》无此句,据《韩诗外传》补),臣何以负于魏成子(《韩诗外传》臣作吾,无以字)!」李克曰:「且子之言克于子之君者,岂将比周以求大官哉(《韩诗外传》作克曰,无且字,者作也,无将字)?君问而置相『非成则璜,二子何如』?克对曰:『君不察故也(《韩诗外传》无而字,璜作黄,克作臣)。居则视其所亲,富则视其所与,达则视其所举,穷则视其所不为,贫则视其所不取(五则字据《韩诗外传》补),五者足以定之矣,何待克哉!』是以知魏成子之为相也(《韩诗外传》无足字,两之字)。且子安得与魏成子比乎(《韩诗外传》安作焉,无乎字)?魏成子以食禄千,什九在外,什一在内(《韩诗外传》作「魏成子食禄日千钟,什一在内」),以聘约天下之士(《史记》无此句,据《韩诗外传》补),是以东得卜子夏、田子方、段干木。此三人者,君皆师友之(《韩诗外传》无东字、者字。《史记》无友字)。子之所进五人者,君皆臣之。子恶得与魏成子比也(《韩诗外传》无五人者君四字,恶作焉,也作乎)?」翟璜逡巡再拜曰:「璜,鄙人也,失对,愿卒为弟子。」(《韩诗外传》作「翟黄逡巡再拜曰:『鄙人固陋,失对于夫子』」。《史记.魏世家》;《韩诗外传》卷二,刘向《说苑.臣术篇》并载此节,互有不同。「翟璜忿然作色」以下,《说苑》与《史记》、《韩诗外传》次叙大异,兹据二书参订,附载《说苑》于后:「翟黄作色不说曰:『触失望于先生。』李克曰:『子何遽失望于我,我与子之君也,岂与我比周而求大官哉?君问相于我,臣对曰:「君不察故也,贵视其所举,富视其所与,贫视其所不取,穷视其所不为,由此观之可知也。」君曰:「出矣,寡人之相定矣。」以是知季成子为相。』翟黄曰:『触何遽不为相乎?西河之守,触所任也;计事内史,触所任也;王欲攻中山,吾进乐羊;无使治之臣,吾进先生;无使傅其子,吾进屈侯鲋。触何负于季成子?』李克曰:『不如季成子,季成子食采千钟,什九居外,一居中。是以东得卜子夏,田子方,段干木。彼其所举,人主之师也;子之所举,人臣之才也。』翟黄迮然而惭曰:『触失对于先生,请自修,然后学。』言未卒,而左右言季成子立为相矣,于是翟黄默然变色内惭,不敢出,三月也。」《吕氏春秋.举难篇》亦载文侯置相,讹李克为季充,文亦多异。)
文侯问李克曰:「吴起何如人哉?」李克曰:「起贪而好色,然用兵司马穰苴不能过也。」于是魏文候以为将,击秦,拔五城。(《史记.孙吴列传》)
魏文侯问李克曰:「人有恶乎?」李克曰:「有。夫贵者,则贱者恶之;富者,则贫者恶之;智者,则愚者恶之。」文侯曰:「善行此三者,使人无恶,亦可乎?」李克曰:「可。臣闻:贵而下贱,则众勿恶也;富而分贫,则穷士弗恶也;智而教愚,则童蒙者弗恶也。」文侯曰:「善哉言乎!尧舜其犹病诸!寡人虽不敏,请守斯语矣。」(《韩诗外传》卷八)
魏文侯之居中山也,问于李克曰(《吕氏春秋》、《淮南子》并作魏武侯。案攻中山文侯事,《韩诗外传》、《新序》作文侯是也,据改。《韩诗外传》作里克,误):「吴之所以亡者何也?」李克对曰:「数战而数胜(《吕氏春秋》数并作骤,下同。《新序》无而字,据《淮南子》、《韩诗外传》订)。」文(《吕氏春秋》、《淮南子》作武,误)侯曰:「数战而数胜,国家之福也(《淮南子》、《韩诗外传》、《新序》并无家字)。其独以亡,何故也(《韩诗外传》无以字、故字。《吕氏春秋》无也字。《新序》作「其所以亡何也」。据《淮南子》订)?」李克对曰(《韩诗》作里克对曰;《新序》作李克曰;《吕氏春秋》、《淮南子》并作对曰):「数战则民罢(《韩诗外传》、《新序》罢并作疲),数胜则主骄。以骄主治罢民(《淮南子》骄并作侨,治作使。《韩诗外传》无以骄句),然而国不亡者,天下鲜矣(《韩诗外传》、《新序》并无此句。《淮南子》无然字)。骄则恣,恣则极物;罢则怨,怨则极虑(《韩诗外传》无物字及下句)。上下俱极,吴之亡犹晚矣,夫差之所以自刭于干隧也。」(《吕氏春秋》无矣字,夫上有此字,刭作没,遂作隧。《韩诗外传》作「此夫差所以自丧于干隧」。《新序》接治罢民作「此其所以亡也。是故好战穷兵,未有不亡者也」。《吕氏春秋.适威篇》;《淮南子.道应训》;《韩诗外传》卷十;刘向《新序.杂事五》并引此节,文句互异,兹据参订。)
魏文侯问李克曰:「为国如何?」对曰:「臣闻为国之道,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文侯曰:「吾赏罚皆当而民弗与,何也?」对曰:「国其有淫民乎?臣闻之曰:夺淫民之禄以来四方之士;其父有功而禄,其子无功而食之,出则乘车马、衣美裘以为荣华,入则修竽琴、钟石之声而安其子女之乐,以乱乡曲之教,如此者夺其禄以来四方之士,此之谓夺淫民也。」(《说苑.政理篇》)
魏文侯问李克曰:「刑罚之源安生?」李克曰:「生于好邪淫泆之行。凡奸邪之心,饥寒而起,淫佚者,久饥之诡也;雕文刻镂,害农事者也;锦绣纂组,伤女工者也。农事害,则饥之本也;女工伤,则寒之原也。饥寒并至而能不为奸邪者,未之有也;男女饰美以相矜而能无淫佚者,未尝有也。故上不禁技巧,则国贫民侈,国贫穷者为奸邪,而富足者为淫佚,则驱民而为邪也;民以为邪,则以法随诛之,不赦其罪,则是为民设陷也。刑罚之起有源,人主不塞其本,而替其末,伤国之道乎?」文侯曰:「善。」以为法服也。(《说苑.反质篇》)
言语辨聪之说,而不度于义者,谓之胶言。(《文选.左太冲魏都赋》刘渊林注引李克书)
习射令
人之有狐疑之讼者,令之射的,中之者胜,不中者负。(《韩非子.内储说上》:「李悝为上地守,欲人之善射也,乃下令」云云。「令下,而人皆疾习射,与秦人战,大败之。」)
为魏文侯尽地力之教
地方百里,提封九万顷,除山泽邑居参分去一,为田六百万亩。治田勤谨则亩益三升,不勤则损亦如之。地方百里之增减,辄为粟百八十万石矣。
籴甚贵伤民,甚贱伤农。民伤则离散,农伤则国贫。故甚贵与甚贱,其伤一也。善为国者,使民毋伤而农益劝。今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除十一之税十五石,余百三十五石。食,人月一石半,五人终岁为粟九十石,余有四十五石。石三十,为钱千三百五十,除社闾尝新春秋之祠用钱三百,余千五十。衣,人率用钱三百,五人终岁用千五百,不足四百五十。不幸疾病死丧之费,及上赋敛,又未与此。此农夫所以常困,有不劝耕之心,而令籴至于甚贵者也。是故善平籴者,必谨观岁有上中下孰。上孰其收自四,余四百石;中孰自三,余三百石;下孰自倍,余百石。小饥则收百石,中饥七十石,大饥三十石。故大孰则上籴三而舍一,中孰则籴二,下孰则籴一,使民适足,贾平则止。小饥则发小孰之所敛,中饥则发中孰之所敛,大饥则发大孰之所敛,而粜之。故虽遇饥馑水旱,籴不贵而民不散,取有余以补不足也。(《汉书.食货志》上)
法经
悝撰次诸国法,着《法经》。以为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故其律始于「盗贼」。「盗贼」须劾捕,故着网、捕二篇。其轻狡、越城、博戏、借假(《中国文化法家名著》无借假两字,据汉书补)、不廉、淫侈、逾制以为杂律一篇,又有其律具其加减。是故所着六篇而已,然皆罪名之制也。(《晋书.刑法志》)
正律略曰:「杀人者诛,籍其家,及其妻氏;杀二人及其母氏。大盗戌为守卒,重则诛。窥宫者膑,拾遗者刖。」曰:「为盗心焉。」其杂律略曰:「夫有一妻二妾其刑聝;夫有二妻则诛。妻有外夫则宫,曰淫禁。盗符者诛,籍其家。盗玺者诛。议国事者诛,籍其家及其妻氏。越城者,一人则诛;自十人以上夷其乡及族,曰城禁。博戏罚金三币,太子博戏则笞,笞上止则特笞,不止则更立,日嬉禁。群相居一日则问,三日四日五日则诛,日徒禁。丞相受金,左右伏诛。犀首以下受金则诛。金自镒以下罚,不诛也,曰金禁。大夫之家有侯物,自一以上者族。」其减律略曰:「罪人年十五以下,罪高三减,罪卑一减。年六十以上,小罪情减,大罪理减。武侯以下守为法矣。」(桓谭《新论》)
人君之患在盲目自大
魏武侯谋事而当,攘臂疾言于庭曰:「大夫之虑莫如寡人矣!」立有间,再三言。李悝趋进曰:「昔者楚庄王谋事而当,有大功,退朝而有忧色。左右曰:『王有大功,退朝而有忧色,敢问其说?』王曰:『仲虺有言,不谷说之。曰,诸侯之德,能自为取师者王,能自取友者存,其所择而莫如己者亡。今以不谷之不肖也,群臣之谋又莫吾及也,我其亡乎?』曰,此霸王之所忧也,而君独伐之,其可乎?」武侯曰:「善。」人主之患也,不在于自少,而在于自多。自多则辞受,辞受则原竭。李悝可谓能谏其君矣,壹称而令,武侯益知君人之道。(《吕氏春秋.骄恣》)
猜你喜欢 卷十二 十二之一·孔颖达 噩梦 全文·王夫之 卷十四·孙瑴 春秋谷梁传谳卷三·叶梦得 第十六章 奸近杀·佚名 卷十二·刘瑾 概论 原文·洪应明 卷十四·赞宁 赴东亚佛教大会中华代表团留别日本诸佛教同袍文·太虚 祝南洋佛教之联合·太虚 汉藏教理院与佛教文物展览会·太虚 降胎品第三·佚名 佛说如来兴显经卷第三·佚名 深密解脱经卷第三·佚名 第二十五卷·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