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南齐书》简介

《南齐书》南朝梁·萧子显 撰

《南齐书》记述南朝萧齐王朝自齐高帝建元元年(479年)至齐和帝中兴二年(502年),共二十三年史事,是现存关于南齐最早的纪传体断代史。

《南齐书》记述南朝萧齐王朝自齐高帝建元元年至齐和帝中兴二年,共二十三年史事,是现存关于南齐最早的纪传体断代史。原名《齐书》,至宋代为区别于李百药所著《北齐书》,改称为《南齐书》,撰著者为萧子显。

萧子显,字景陽,南朝历史学家、文学家。出身皇族,萧子显博学多识,长于写作,又是自齐入梁的贵族人物,对南齐许多史事、王室情况是熟悉的或是亲自经历过的,加之梁朝取代南齐,未经重大战乱,许多图书文籍得以保存,都为萧子显撰著史书提供了有利条件。

《南齐书》现存五十九卷,其中帝纪八卷,志十一卷,列传四十卷。

所缺一卷为《自序》。

《南齐书》文字比较简洁,文笔流畅,叙事完备。列传的撰写,继承了班固《汉书》的类叙法,又借鉴沈约《宋书》的代叙法,能于一传中列述较多人物,避免人各一传不胜其烦的弊病。又书中各志及类传,除少数外,大都写有序文,借以概括全篇内容,提示写作主旨。

卷一··本纪第一 高帝上

卷二··本纪第二 高帝下

卷三··本纪第三 武帝

卷四··本纪第四 郁林王

卷五··本纪第五 海陵王

卷六··本纪第六 明帝

卷七··本纪第七 东昏侯

卷八··本纪第八 和帝

卷九··志第一 礼上

卷十··志第二 礼下

卷十一··志第三 乐

卷十二··志第四 天文上

卷十三··志第五 天文下

卷十四··志第六 州郡上

卷十五··志第七 州郡下

卷十六··志第八 百官

卷十七··志第九 舆服

卷十八··志第十 祥瑞

卷十九··志第十一 五行

卷二十··列传第一 皇后

卷二十一··列传第二 文惠太子

卷二十二··列传第三 豫章文献王

卷二十三··列传第四 褚渊(渊弟澄 徐嗣) 王俭

卷二十四·列传第五 柳世隆 张瑰

卷二十五·列传第六 垣崇祖 张敬儿

卷二十六·列传第七

卷二十七·列传第八 刘怀珍 李安民王玄载(弟玄邈)

卷二十八·列传第九 崔祖思 刘善明苏侃 垣荣祖

卷二十九·列传第十 吕安国(全景文) 周山图 周盘龙 王广之

卷三十·列传第十一 薛渊 戴僧静 桓康(尹略) 焦度 曹虎

卷三十一·列传第十二 江谧 荀伯玉

卷三十二·列传第十三 王琨 张岱 褚炫 何戢 王延之 阮韬

卷三十三·列传第十四 王僧虔 张绪

卷三十四·列传第十五 虞玩之 刘休 沈冲 庾杲之 王谌

卷三十五·列传第十六 高帝十二王

卷三十六·列传第十七 谢超宗 刘祥

卷三十七·列传第十八 到捴 刘悛 虞悰 胡谐之

卷三十八·列传第十九 萧景先 萧赤斧(子颖胄)

卷三十九·列传第二十 刘瓛(弟巉) 陆澄

卷四十·列传第二十一 武十七王

卷四十一·列传第二十二 张融 周颙

卷四十二·列传第二十三 王晏 萧谌 萧坦之 江祏

卷四十三·列传第二十四 江敩 何昌宇 谢抃 王思远

卷四十四·列传第二十五 徐孝嗣 沈文季

卷四十五·列传第二十六 宗室

卷四十六·列传第二十七 王秀之 王慈 蔡约 陆慧晓(顾宪之) 萧惠基

卷四十七·列传第二十八 王融 谢朓

卷四十八·列传第二十九 袁彖 孔稚珪 刘绘

卷四十九·列传第三十 王奂(从弟缋) 张冲

卷五十·列传第三十一 文二王 明七王

卷五十一·列传第三十二 裴叔业 崔慧景 张欣泰

卷五十二·列传第三十三 文学

卷五十三·列传第三十四 良政

卷五十四·列传第三十五 高逸

卷五十五·列传第三十六 孝义

卷五十六·列传第三十七 幸臣

卷五十七·列传第三十八 魏虏

卷五十八·列传第三十九 蛮 东南夷

卷五十九·列传第四十 芮芮虏 河南 氐 羌

猜你喜欢
  志第五 地形二上·魏收
  卷二百六·列传第九十四·张廷玉
  ●靖康稗史之六·确庵耐庵
  建康实録卷十五·许嵩
  ●海东逸史卷十四·佚名
  卷之一千三百六十八·佚名
  一百三十二 曹寅奏请圣安并进呈晴雨录摺·佚名
  第五卷 学堂表·缪荃孙
  ·檄台湾民人·丁曰健
  沮渠牧犍传(附沮渠秉等传)·魏收
  李敏传·张廷玉
  卷之二十六  御製官箴(明)朱瞻基 撰·邓士龙
  第一节 文帝内治·吕思勉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四十五·佚名
  卷六十六·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六·陈衍

    一、旧岁林秉周移军九江湖口,所游皆余曾游地,读其诗如重温旧梦然。录数首于后。《秀峰寺》云:“我来恰值桂花开,风送幽香入古台。(寺后有李勃读书台。)拔地危峰如剑立,盘空怪石俨炉排。(寺旁有双剑、香炉诸峰。)黄岩瀑布

  • 岁时杂咏巻二十四·蒲积中

    宋 蒲积中 编立秋立秋日祷雨宿灵隐寺同周徐二令苏 轼百重堆案掣身闲一叶秋声对榻眠床上雪霜侵户月枕中琴筑落堦泉﨑岖世味尝应遍寂寞山栖老渐便惟有悯农心尚在起占云汉更茫然自立秋后便凉诗示秬等张 耒暑别齐纨知有

  • 卷七·张籍

    钦定四库全书 张司业集卷七 唐 张籍 撰 七言絶句 送蜀客 蜀客南行祭碧鸡木绵花发锦江西山桥日晚行人少时见猩猩树上啼 蛮中 铜柱南边毒草春行人几日到金麟玉鐶穿耳谁家女自抱琵琶迎海神 赠道士 茆山近别剡溪逢玉节

  • 月屋漫稿原序·黄庚

    唐以诗为科目诗莫盛于唐而诗之弊至唐而极宋以文为科目文莫盛于宋而文之弊至宋而极甚矣诗与文之极其弊而难于其起弊也自有虞明良之赓歌已非太古忘言之天矣三代以还虽王者之迹熄而世独近古其播于声诗发为辞令形于规谏讽

  • 卷八十九·志第四十二·地理五·脱脱

        ◎地理五   ○福建路 成都府路 潼川府路 利州路 夔州路   福建路。州六:福,建,泉,南剑,漳,汀。军二:邵武,兴化。县四十七。南渡后,升建州为府。绍兴三十二年,户一百三十九万五百六十五,口二百八十二万八千八

  • 卷一七四 陳紀八·司马光

      上章困敦(庚子),一年。   高宗宣皇帝太建十二年(庚子,公元五八O年)   春,正月,癸巳,周天元祠太廟。   戊戌,以左衞將軍任忠為南豫州刺史,督緣江軍防事。   乙卯,周稅入市者人一錢。   二月,丁巳,周天元幸露門學,釋奠。

  • 第八十八回 宠阉竖屈死萧望之 惑谗言再贬周少傅·蔡东藩

      却说黄龙元年冬月,宣帝寝疾,医治罔效;到了残冬时候,已至弥留。诏命侍中乐陵侯史高为大司马,兼车骑将军,太子太傅萧望之,为前将军,少傅周堪,为光禄大夫,受遗辅政。未几驾崩,享年四十有三。总计宣帝在位二十五年,改元七次,史称

  • 后汉书补逸卷三·姚之骃

    东观汉记第三冯异王郎起兵上自蓟东南驰夜至芜蒌亭时天寒烈众皆饥疲冯异上豆粥明旦上谓诸将曰昨日得公孙豆粥饥寒俱解【案异字公孙颍川父城人谥节侯亦称大树将军此所载与范书月芜范作无孟子所谓天降大任必先穷饿者此其

  • 卷二十·商辂

    <史部,史评类,御批续资治通监纲目>   钦定四库全书 御批续资治通监纲目卷二十 【起甲午宋理宗端平元年尽戊午宋理宗宝佑六年】凡二十五年 【甲午】端平元年【金天兴二年是岁金亡】春正月金主

  • 世家卷第三十六 高丽史三十六·郑麟趾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 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 敎修。忠惠王。忠惠献孝大王讳祯蒙古讳普塔失里忠肃王长子母曰明德太后洪氏。 忠肃王二年乙卯正月丁卯生十五年二月以世子如元宿卫。 十六年十

  • 王方翼传·刘昫

    王方翼,并州祁人,是高宗王庶人堂祖父家的哥哥。祖父王裕,武德初(618)为隋州刺史,王裕的妻子就是高祖的妹妹同安大长公主。太宗时,因公主辈尊年长,所以特别敬重不同一般,多次亲临王裕的宅第,赏赐的东西成千上万。方翼的父亲王

  • 钦定南巡盛典卷四十五·高晋

    目录河防【十一】 钦定南巡盛典卷四十五河防乾隆四十二年正月初八日两江总督髙晋河道总督萨载奏言窃照外河清口黄河北岸陶荘迤上前经【臣】等奏请开挖引河一道使黄水绕北下注相距清口较逺清水益得畅出行至周家荘而后

  • 三年·佚名

    (壬子)三年清咸豐二年春正月1月1日○壬子,詣眞殿,行茶禮。○以鄭德和爲江華府留守。1月3日○甲寅,詣仁政殿,行社稷祈穀大祭誓戒。○詣仁政殿,親傳宗廟永寧殿春享香祝。1月4日○乙卯,詣宗廟展謁,景慕宮展拜,春謁也。1月5日○丙辰

  • 第一 捭阖 10·王诩

    【原文】一陽一动而行,一陰一止而藏;一陽一动而出,一陰一隐而入。一陽一还终始,一陰一极反一陽一①。以一陽一动者,德相生也;以一陰一静者,形相成也。以一陽一求一陰一,苞②以德也;以一陰一结一陽一,施以力也。一陰一陽一相求,由

  • 卷第十一·佚名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杂事卷第十一三藏法师义净奉 制译第二门第十子摄颂之余难陀因缘缘在劫比罗城多根树园。世尊有弟名曰难陀。身如金色具三十相短佛四指。妻名孙陀罗。仪容端正世间罕有。光华超绝人所乐见。难陀于

  • 道安法师念佛赞文·佚名

    上北台登险道石泾峻层缓步行多少遍地莓苔唯软草定水潜流一里三回倒骆驼坞风袅袅来往巡犹须是身心好罗汉岩头观奈好不敢久停焉有龙神操 第五首。上东台过北斗望见浮乘海畔龙神斗雨雹相和惊林薮雾卷云收化现千般有吉祥

  • 提纲录凡例·呆翁行悦

    提纲录凡例是书大要。以清规诸事为纲。列祖提纲作目。但从上列祖。提持大法纲要。本不合分门别类。同世间事类备要等书柰有祖以来所遗微言妙句。散漫不一。学者纵欲博览。而禅门典籍。未必尽备。纵备。未必尽谙先德说

  • 卷二·佚名

    嘉兴大藏经 夔州卧龙字水禅师语录夔州卧龙字水禅师语录卷二住澧州洛浦门人寂亮录小参熊之可之奇之京请为胡县君对灵小参师拈疏云第一第二总不足论此是象山县君生平底付与没量居士拈出宣毕师云县君早修净业持诵佛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