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六

钦定四库全书

宋宰辅编年録卷六   宋 徐自明 着英宗嘉佑八年【癸卯】

五月戊午富弼拜枢相【弼既除丧授枢密使检校太师行礼部尚书同平章事】制曰兵布於天下而至衆故统之有本元谋出於堂上而无穷故资之於明哲是以基於静密式畅远猷始乎几微能成大务若时畀付兹谓剧艰【具官富弼】文武相资刚柔并适诚贯金石材隆栋梁往在先朝尝为上宰至言无隐精虑有开方国计之是毗以亲丧而遽去况夫西汉而下距唐以还讫於本朝凡厥公相率就起复以为权宜而卿固执礼经恳辞恩诏三年始事四海具瞻再炳台符之文兼崇枢极之任重陪多赋庸示褒章於戱天命甚难神器至重始从缵绍正赖经纶幸元老之聿来偕衆贤而同济庶几凉德罔累庆图

英宗自嘉佑七年立为皇子八年三月辛未即帝位丙子皇帝不豫己卯诏请皇太后权同处分军国事五月弼拜枢密使同平章事治平元年五月皇太后归政嘉佑初韩琦与富弼同相或中书有疑事往往私与枢密院谋之自弼使枢密非得旨令两府合议者琦未尝询于弼也弼颇不怿及太后还政遽撤东殿帘帷弼大惊谓人曰弼备位辅佐他事固不敢预闻此事韩公独不能共之耶或以咎琦琦曰此事当如出太后意安可显言於衆弼自是怨琦益深【长编】太后还政弼迁户部尚书以不预定策恳辞

治平元年【甲辰】

闰五月戊辰宰相韩琦加尚书右仆射【自门下侍郎兼兵部尚书同平

章事昭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魏国公除】

制曰无德不报者古人之甚重有功而赏者当国之所先况予辅弼之良尝任社稷之寄岂无异数於昭大猷【具官韩琦】天资惇纯世济英敏擢自先帝付予冲人藩邸侧微首与建储之议宫车出驾复为定策之忠寻属过哀之所伤在於几务而【阙】废乃能厉一德以无懈底庶工之允修逮兹平康实用嘉叹进升右相兼领东台重启多封益陪真赋於戱书美伊尹勲格於天史称霍光义形於主今朕所得宜无媿焉

二年知制诰祖无择言中书省不当在东乞与门下省对移且门下中书与尚书号三省其长官皆宰相之任莫有高焉者也今乃左省在西右省在东此不可不易也唐龙朔中尝改左右省为东西台此又明不可不易也从之【长编附见】四年正月神宗即位除守司空兼侍中

十二月戊子吴奎罢枢密副使【以父忧罢】

奎自嘉佑七年三月除枢密副使累迁礼部侍郎是年十二月以父忧去位在枢府凡三年明年起复仍召奎子大理评事见於延和殿面谕齎诏赐奎而奎固辞从之

是月丙午王畴枢密副使【自翰林学士礼部侍郎除】

畴字景彛同知枢密院事鬷之子也上尝谓辅臣曰畴善文章欧阳修曰其人亦劲正但不为赫赫之名尔一日晩上御小殿召畴草诏因从容谈中外事语移时上喜曰卿清直好学朕知之久矣非今日也不数日遂有是命畴辞不敢拜上遣内侍趣畴入御延和殿以俟之日已晚须畴入乃归知制诰钱公辅封还词头言畴资轻望浅在台素餐不可大用又颇荐近臣可为辅弼者上以初政除两府而公辅沮格制命不行责授滁州团练副使知谏院吕诲言公辅责降太重士论纷纭吕公着亦上疏乞寝公辅责命不报【长编】

【治平初王景彛自御史中丞除枢密副使钱公辅为知制诰缴还词头时英宗初即位韩公当国以为始除大臣而下不奉诏恐主威不立乃特责滁州团练副使议者以为太过司马君实知谏院意亦以为是而不救及後论陕西义勇章六上不行力求罢中始云钱公辅一上章止枢密使恩命於诏命未行之前而责散官臣六上章沮宰相大议於诏令已行之後而不为罪是典刑不均矣石林燕语】

二年二月癸卯畴卒英宗甚悼惜之临哭赐白金三千两赠兵部尚书諡忠简他日谓辅臣曰王畴可惜朕於西府初得此人而遽尔沦丧岂国之不幸耶畴好治容服坐立嶷然言必以文未尝慢戱吏治审密文辞严丽可喜其执法亦【阙】事然於时不能无顾望执政才五十日终於位及所享夀类其父鬷云【长编】

治平二年【乙巳】

五月癸亥陈升之枢密副使【自资政殿学士礼部侍郎除】

吕诲言当先朝任陈旭时臣与唐介范师道赵拚王陶言其奸邪不当置於二府封章交上外则近臣主张内则宦官引援韩琦极力为地富弼依违不决凡论列半年陈旭出知定州臣等谪斥江外事既两罢曲直不断人言沸腾第成先帝之一失近崇政殿奏对奉承德音谓旭有才人或言其奸邪者不数日遽闻除命岂有中外言其奸邪明知而复用【旭升之旧名也】

七月癸亥富弼罢枢相【自行户部尚书罢授检校同平章事充镇海军节度使判河阳】制曰入筦天枢以导万几之命出蕃王室以倡九牧之风维时左右之良固无内外之间宜颁涣命式告治廷【具官富弼】执心端夷涵德粹茂有几圣之学穷天人精祲之原有经世之材洞国家表里之体方先帝之在御擢贰於冢司肆冲人之守图召谋於密府百姓有衣食之遂四方无兵革之虞廼去冬以来属疾在告虽怀忧国之虑每上退身之文眷旧德之不忘终高情之靡已聼解神机之剧仍聨宰铉之荣建海岱之高牙镇河桥之巨屏加以爰田之户衍以真食之封并举徽章式优贤辅於戱进而合诸道得君子光亨之时退以遂其私保大雅明哲之谊往加冲啬用翼丕成

弼以嘉佑八年五月拜枢密使是年七月罢再入枢府凡三年初富弼久在告五月命宰相韩琦曾公亮权兼枢密院公事【十月罢权】弼以足疾卧家累上章求罢至二十余上乞补外郡上固欲留之不可罢为镇海节度使同平章事判河阳初除仆射及使相弼凡八上章乞以本官出守且言仆射是正二品官师长百僚使相者文武中便是第一等俸禄真宗以前惜此官禄未尝轻有除拜仁宗幼冲即位不曾检详祖宗故事兼当时执政者徇私亦欲自为已地遂开此例终仁宗一朝罢相罢枢密使者皆除使相其间最为不可者数人并以不称职过恶彰露台谏官互有抨弹本合得罪黜削而亦皆除使相领大藩使相以上有三师三公其品秩虽崇而俸禄甚少比使相絶然不侔也愿立法自臣始不从弼止乞罢使相或仆射一官诏许罢仆射而改制焉

庚辰张昪罢枢密使【自检校行吏部侍郎兼羣牧制置使罢授检校太尉同平章事充彰

信军节度使判许州】

制曰夫达进退之分则臣节高笃始终之恩则君道大粤予耆艾之德久颛机密之司宠至而色愈兢年踰而志弥劭匪推殊奬曷表羣伦【具官张昪】敦简廉之风赋庄厚之体早陞华於政路遂长议於枢庭从容樽俎之间荐收奇策密勿庙堂之上预定大谋自先帝之升遐方冲人之在疚顾家多难有若涉川之危繄国大臣遂成奠枕之泰向屡婴於疾苦每愿解於机繁朕虽眷春秋之高不忘忠义之至俞音未下素尚益坚宜膺台钺之荣用寄藩符之秩陪始荒之奉邑衍新食之真封举示褒章式旌美绩於戱安世且老岂不有夙夜之劳申伯於行是亦具文武之宪载惟令闻奚媿前修

昪自嘉佑三年六月除枢密副使五年十月除参知政事六年闰八月除枢密使是年七月罢在枢府凡六年英宗即位未几请老英宗曰太尉勤劳王家未当遽去诏五日一至枢密院进见毋舞蹈受赐勿跪昪曰本兵之地岂容尸禄养疾昪久在病告求罢凡七上章乃得请

同日文彦博枢密使【自淮南节度使检校太师兼侍中行扬州大都督长史潞国公充】吕公弼枢密副使【自工部侍郎权三司使枢密直学士除本官充】

彦博枢密使制曰天极环枢上通帝位之纪神兵会府内严师律之谋朕方垂构丕平进经常武虽天下无事思备御之不敢忘盖王者有征视安危之不敢忽适登髦杰资以辅予【具官文彦博】器闳而深材敏以济早贲贤人之业实膺圣考之知以忠孝之名彰国家之盛节以文武之略辑将相之大猷肆纂命於皇图廼罹忧於丧纪迨终哀戚甫见仪形属疆事之方兴烦师旌之载举折冲境外方将出憺於王灵收画幄中曷若坐图於庙胜宜长机庭之务亶符岩石之瞻於戱过饵北敌未厌贪骄之志再盟西夏犹包狂忽之图终伫奇勲用恢远驭初彦博自河南入见上谓曰朕在此位公之力也彦博对曰陛下登储纂极乃先帝圣意臣何与焉上曰备闻始议公于朕盖有恩者彦博逊避不敢当行未至永兴亟有是命宰臣曾公亮奏先朝枢密使兼侍中在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之上今文彦博至乞班序如故事合门奏天圣中两府领宫观枢密使兼侍中曹利用领景灵宫使宰臣王曾领会灵宫使故利用在曾上其後枢密使兼侍中不领宫观则宰臣在其上从之【长编】四年九月自行尚书左仆射除守司空公弼字宝臣宰相吕夷简之次子初夷简薨仁宗思之一日公弼自知开封府奏事仁宗目送之语宰相曰公弼甚似其父拜枢密直学士权三司使英宗在藩邸尝得赐马给使吏以为不善求易之公弼不可至是公弼奏事已英宗曰朕往在宫中卿不与朕易马是时朕固巳知卿矣逾月拜枢密副使

治平三年【丙午】

四月庚戍胡宿罢枢密副使【授观文殿学士吏部侍郎知杭州】

宿自嘉佑六年闰八月除枢密副使是年四月罢在枢府凡六年宿累乞致仕故有是命後迁尚书左丞以太子少师致仕四年卒年七十二赠太子太傅諡文恭

同日郭逵同签书枢密院事【自殿前都虞侯容州观察使迁检校太保除同签书

枢密院事自逵始】

逵字仲通本邢州人少隶范仲淹麾下至是除同签书枢密院事同签书枢密院事自逵始逵既入西府衆多不服或以咎琦琦曰吾非不知逵望轻也故事西府当用一武臣上欲命李端愿吾知端愿倾邪故以逵当之或曰上本意欲用张方平琦知方平不附已猥曰西府久不用武臣矣宜稍复故事上督其人无以应乃遽用逵知谏院邵亢御史吴申吕景交章论祖宗朝枢府参用武臣如曹彬父子马知节王德用狄青勲劳为天下所称则可逵黠佞小才岂堪大用不报【长编】十月逵出为陕西四路沿边宣抚使兼权判渭州逵恳辞签书自吕余庆以参知政事权知成都府其後见任执政无守藩者至逵始以同签书枢密院事出镇【同上】

宋宰辅编年録卷六

猜你喜欢
  前汉孝景皇帝纪卷第九·荀悦
  通鉴释文辩误卷一·胡三省
  御题许嵩建康实録·许嵩
  明穆宗庄皇帝实录卷之二十九·佚名
  卷之四百五·佚名
  卷之八十五·佚名
  第三十六卷明万历(二)·缪荃孙
  一○○六 军机大臣奏稽核秋季所进第三分全书错误记过次数请将总校等官交部察议片·佚名
  导言·金毓黻
  卷六下·佚名
   第五章 我的婚姻·林语堂
  一九九 拾遗癸·周作人
  刘延孙传·沈约
  卷三十八·佚名
  卷一百十·宋敏求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四十七·彭定求

        卷47_1 【奉和圣制烛龙斋祭】张九龄   上帝临下,鉴亦有光。孰云阴骘,惟圣克彰。六月徂暑,   四郊愆阳。我后其勤,告于坛场。精意允溢,群灵鼓舞。   蔚兮朝云,沛然时雨。雨我原田,亦既有年。烛龙煌煌,   明宗

  • 废园·闻一多

    一只落魄的蜜蜂,象个沿门托钵的病僧,游到被秋雨踢倒了的一堆烂纸似的鸡冠花上,闻了一闻,马上飞走了,啊!零落的悲哀?是蜂的悲哀?是花的悲哀?(曾收入《红烛》,1923 年,上海泰东图书局)

  • 列传第七十三·刘昫

    ○刘晏 第五琦 班宏 王绍 李巽 刘晏,字士安,曹州南华人。年七岁,举神童,授秘书省正字。累授夏县令,有能名。历殿中侍御史,迁度支郎中、杭陇华三州刺史,寻迁河南尹。时史朝义盗据东都,寄理长水。入为京兆尹,顷之,加户部侍郎

  • 卷一六五 梁紀二十一·司马光

      起昭陽作噩(癸酉),盡閼逢閹茂(甲戌),凡二年。   世祖孝元皇帝承聖二年(癸酉,公元五五三年)   春,正月,王僧辯發建康,承制使陳霸先代鎮揚州。   丙子,山胡圍齊離石。戊寅,齊主討之,未至,胡已走,因巡三堆,大獵而歸。   以吏部

  • 东都事略卷五十一·王称

    列传三十四  李廸字复古濮州鄄城人也少从栁开学为古文开曰此公辅噐也举进士第一除将作监丞通判徐州代还直史馆为开封府发解官真宗东封泰山以廸通判兖州既而坐前发解举人失当降监海州盐税明年以右司谏知郓州再迁吏部

  • 第二十六回 王沂公劾奸除首恶 鲁参政挽辇进忠言·蔡东藩

      却说丁谓揽权用事,与李迪甚不相协。谓擅专黜陟,除吏多不使与闻,迪愤然语同列道:“迪起布衣至宰相,受恩深重,如有可报国,死且不恨,怎能党附权幸,作自安计?”于是留心伺察,不使妄为。是时陈彭年已死,王钦若外调,刘承珪亦失势,五

  • 大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一百八十·佚名

    弘治十四年十月丙午朔孟冬享 太庙 遣内官祭司井之神遣驸马都尉马诚游太分祭 长陵 献陵 景陵 裕陵 茂陵 遣仪宾杨淳祭 景皇帝陵寝 遣内官祭 恭让章皇后陵寝 太子太保宁晋伯刘福卒福之先直隶清丰县人兄禄袭父爵卒无子福

  • 尚史卷三十六·李锴

    列传十四齐诸臣传甯戚甯戚者卫人也欲干齐桓公穷困无以自进于是为商旅将任车以至齐暮宿于郭门之外公郊迎客夜开门辟任车爝火甚盛从者甚众戚饭牛居车下望公而悲击牛角疾歌歌曰南山矸白石烂生不逢尧与舜禅短布单衣适至

  • ●东京·吴廷燮

    东京留守辽阳尹辖州府军城八十七 【 辽阳一府开盐穆贺定保宣辰卢铁兴汤崇海耀嫔渌桓丰正慕显嘉辽西康宗干海北贵德渖岩集广辽棋遂通韩双银同咸信宾龙益安远威清雍湖渤郢铜涑冀东尚吉麓荆懿媵宁衍连归苏复肃安荣率荷源

  • 第50章 大骂呈报河南旱灾的蒋介石·冯玉祥

    河南大旱,是人人都知道的。这次旱灾是以叶县为中心,周围七八百里,草根树皮都被饥民吃光了。饿死的人不知有多少,遍地皆是,无法算计。就在这样惨痛之下,蒋介石还叫河南征粮。那位河南主席实在没有办法,大胆地向蒋介石说:&ldquo

  • 张玉传·张廷玉

    张玉,字世美,祥符人。元朝时任枢密知院。元朝灭亡后,他跟随逃往漠北。洪武十八年(1385),前来归附太祖。他随大军出塞,到达捕鱼儿海,因功被授为济南卫副千户,升为安庆卫指挥佥事。又随征远顺、散毛诸洞,北逐骚扰边境的元朝人,追

  • 卷二十四 太宗子孙之戮·李有棠

    〔萧玉事附〕废帝海陵庶人天德元年冬十二月,以太保宗本为太傅,领三省事。宗本,原名阿噜,太宗子。熙宗天眷三年封原王。初,宗幹谋诛宗磐,故海陵心忌太宗诸子。熙宗时,海陵私议宗本等势强,主上不宜优宠太甚。及篡立,猜忌益深,遂与

  • 卷二·赵汝愚

    钦定四库全书宋名臣奏议卷二宋 赵汝愚 编君道门君道二上神宗要务十事    钱 顗臣每读书传见忠义之臣事圣明之君诚无所不通言无所不从臣虽至愚未尝不掩卷感激思得其位以竭臣子之节庶几有所补报也而蒙陛下不以臣

  • 卷三·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太常续考卷三春秋社稷事宜社稷坛建于午门之右为制二成四面石阶各三级上成用五色土中黄东青南赤西白北骊坛西砌瘗位四面开棂星门西门外西南建神库库南为神厨北门外为拜殿外门亦四座西门外南为宰牲亭一成上

  • 施肇祥·周诒春

    施肇祥 字炳之。年三十八岁。生于浙江杭县。兄肇曾。陇海铁路督办。家中住址。天津马厂道十七号。已婚。子二女三。初学于上海圣约翰大学。光緖二十三年。自费游美。入美京中央高等学校。光緖二十七年。入康奈尔大学

  • 大学衍义卷二十五·真德秀

    格物致知之要三审治体德刑先后之分舜典象以典刑【象如周礼治象刑象之象典常也刑即墨劓剕宫大辟五刑也】流宥五刑【宥寛也】鞭作官刑【以鞭为治官事之刑】扑作教刑【扑夏楚也不勤道业则扑之】金作赎刑【金黄金误而入刑

  • 卷第五十八(第十诵之三)·佚名

    十诵律卷第五十八(第十诵之三)后秦北印度三藏弗若多罗译比尼诵盗戒之余诸比丘自相语言。共作贼去来。答言。随意。是比丘发去。中道心悔生惭愧。我等云何于善佛法中以信出家。而作贼耶。作是念已便不复去。心疑。我等

  • 华严经搜玄记·智俨

    凡五卷,或十卷。唐代智俨撰。全称大方广佛华严经搜玄分齐通智方轨。略称华严经略疏。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五册。本书记述六十华严之纲要,并解释其文义。全书分立五门,以分别华严一经之文义,即:(一)叹圣临机,德量由致。(二)明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