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金坛狱案

计六奇

金坛风土,趋名而鹜利。故周锺同祖七进士,俱以美锦而多染粪秽;虞来初兄弟会魁,文章、材干一时称大名家,缘京、计二典两挂弹章,遂自蹈珰禁。凡名与利之所在,不转计也。如海寇一案,屠戮灭门、流徙遣戍,不止千余人;其起祸之因,亦惟放利自尊而已。镇江之属邑凡三,二丹一金。金为最僻吏胥舞文特甚。如马草、米、豆等常以设府总数,朦胧征催。不知其弊者,三倍完纳,吏胥则食其二;知其弊者,不特免其本户,且得重贿于吏胥。乡绅之有力,如进士王重、吏部王明试、兵部冯征元(御史冯班之父)之类是也。王、冯等曾为马草事,分过贿银七百两。知其弊而复不宽恕其限数、役重而且冤,则叫号于县门、刻揭于通衢;如生员蒋太初、蔡黝、于厚之类是也。惟此叫号、刻揭之诸生,吏胥恨之,诸绅亦同恨之。又,金坛当质铺俱系徽商,典利三分;银水戥头,几及五分。诸生则控之县,求减恤民。诸商敛银八百庉允凂王、冯二绅,王则为酌之曰:两外二分五厘,两内则仍三分。诸生复叫号于通衢曰:日求减典利为贫民也,贫民有两外之典乎?王、冯等又深恶之矣。诸生之出言竖议,大约多在乡绅,意复不肯扬善隐恶。事盖非一端也,元黄而水火矣。乡绅通吏胥,每思觅一事以难之。会海寇退,两丹绅衿多罹于法;因念若以此网罗之,不但可以箝其口,而且可以绝其影矣。

先发于新海防,指其名者,蒋、蔡、于、周等十生。海防以法重狱繁,且海寇已去年余,内地方庆升平,忍发之(?)而指名之揭,次第上臬司矣。臬司更原情以宽之,亦不欲于无事中生事,更不欲以灭门事发于黉宫,恐其株连。王重独深噬脐之恐,为不杀不休之计。适巡方马腾蛟按临京口,冯征元之子冯班,西台也;重别构重赀以八百金授征元云:不速杀此十生,金坛之祸端百出,而虿先中于乡绅矣。巡方以同台之父见嘱,谓事必非无因;则严刑酷讯之,仍批臬司定罪。不十日,马院以别事就逮,赴西市;臬司益疏纵此十生,不欲以「海寇」二字枉法实焉——然尚未出狱也。时十生中有周姓者,父亦诸生,曰周勉,素与王重诸绅相往还;泣挽重宽恕。重曰:其权在袁大受,我不得主也。周因叩袁;袁与王明试有私隙,曰:欲解此案,须出首一人云:我穷措大,安能为投诚降海之大举;有一现任兵部王明试,降海有据也。周欲救其子,即手书一呈付之。时,明试现在袁之密室,赴马吊酒会;乘其四赏开庄时,抚其肩曰:亦无过喜,大祸临头矣!以周呈示之。明试乍惊,彼于投诚单内实系书名书押,中益歉然;即烦大受力寝其事,许以千金。又曰:我已择吉北上;既如此,明早即行矣。我到京中,诸生之口风撼泰山也,亦何足较!明日,袁于舟次送行,促其千金;王以一半畀之。袁曰:一入都门,恳嘱巡方早结十生之罪,万事瓦解。王颔之——时盖辛丑年之春初也。不一月,又有乡绅中书冯标(乙未)进京,袁寄一函于王明试(壬辰)。冯于轿中私拆其书,内云:吾邑劣衿恶少,挟制官府、侮慢乡绅;若不速置之死地,种祸金沙,现在□绅无焦类也。更有老而不死之余孽,如李恢先(戊辰)、曾宗璠(丁丑),断断不可轻贳等语。标与宗璠子锺浩(乙未刑部)儿女至戚,抵京日,即对锺浩言之。浩索书,冯曰:彼寄,吾未可竟与也。浩曰:明日赆新邑尊于二庙,可使价持来,云袁家所寄,夺而看之可也。冯如其言。席中曾、王二人夺开家信,以致机关大露。锺浩又商之冯班,恐将来是事缠涉。班云:此事若出自己口,甚难措词;盖使省中风闻言事可乎!省臣孙际昌极肯直陈,在年台对户而居,令其入奏为是。曾即往商际昌。孙云云:我未悉事之颠末,做一疏稿来何如?曾再往冯班;班云:请明试迎风,间以马吊,以微词激之,委曲自露矣。曾为发帖,并请同邑在京三、四绅尽一日欢;明试果来。马吊之兴颇高;至午,已负百余金,颇有不悦之色。曾挑之曰:闻年台在乡,得虞来初家弒主之仆;仆大惊,自首银千两。又得降海秀才毛于王五百金:皆倘来意外物,何些须介意。明试曰:此皆王重所为,我实无染指也。又有餂之者曰:海寇投诚,年台实首倡乎?王曰:随众则有,首倡则非。海寇遣伪官王再兴进东门,守东门者王重与袁大受,我则守南门。一番辩论,曾、冯则以笔述之,递与孙际昌。孙即风闻奏告,随奉旨拿究,差满洲尼、马二人下江南。王重首先拘来,则曰:投诚降海,系知县任体坤强逼所为,非某之本心。遂拿体坤,亦上夹棍。体坤曰:现有众绅衿共相商议之单与公约可据,一在明伦堂会集、一在鲁山之某处,俱有亲笔花押,岂不愿投降者?遂出其二议。公堂质对,王重无词。二大人将与名有押之绅名履历,另奏覆上;又奉严旨一体拿究矣:王重(明进士)、段冠(明进士,官知府)、江潢(明进士,官推官)、王梦锡(明进士,官布政)、冯征元(班父封翁)、李铭常(大清进士)、袁大受(广西宾州道)、史承谟(大清进士,官知县)、史洪谟(大清进士,官推官)。袁、冯等又招称投降事情皆系王明试所为,并移文到部提明试。时现任职方有差,堂官欲发回咨,俟后另结。明试曰:非我自去,恐词涉妄举;且谋叛十生或生幸脱计,须面质为妥。一到白下,尼、马二大人即将明试二夹。明试曰:捏造蒋、蔡十生俱系王重、袁大受所为,海寇进城亦是王、袁迎入,王、袁不得不以周勉首呈,供出降海的系王明试首倡;且议单与花押现证。二大人执笔定案:王重、袁大受、李铭常、冯征元拟斩,段、江、史、王等拟绞,王明试拟流徙。其知县、县佐、首令三教官、练兵守备等官以及里老、吏书、兵壮人等,徒杖分别不等。又奉严旨:谋反大逆,不分首从,皆斩;惟知县任体坤,依拟绞。共斩六十四人,家属男女没入,流徙大小老幼又共二百七十六人。蒋、蔡、于、周等十生释放归家,回学肆业。曾宗璠父子出首,免罪。冯班亦在流徙例。段冠夫人年踰六旬,久卧床褥,粒米不入口者已数年,惟藉参膏果饵度日,舁至金陵。起解内院之辰,忽然体健步行。就纽黔解之后,腹空思啖,连■〈口敢〉糙黄米饭三碗。羁于籍没处所,为东人朝夕磨腐,两年而卒。

『郭国士、王之琦、吴允宏、王重、史承谟、史洪谟、江璜、王梦锡、冯征元、段冠、袁大受、李铭常、虞巽吉、周义、谈善应、刘珍、王大泰、于元起、王猷、陈三重、王锡章、许宏、陈磻、李永安、周灿、于培德、虞诚、于益、吴矿、范王、胡文球、岳可忠、朱宏琏、杨仲华、朱大达、虞达理、史旭、吴周、樊耀之、陈达甫、杨增、蒋廷玉、李得如,俱着即就彼处斩;父母、祖孙、兄弟俱解〔部〕,流徙宁古塔。惠六,着即就彼处斩;妻子入官。虞默、王敕、茅鋐、史建侯,俱着即就彼处斩;家产籍没,妻子入官。任体坤,着即就彼处绞。杨贞等十四名,各责四十板;解部,流徙宁古塔。余俱依议。该部知道』。

斩四十八人、绞一人、流徙十四人,共六十三人。此顺治十八年辛丑七月十三事。

猜你喜欢
  列传第二 李穆子浑 穆兄子询 询弟崇 崇子敏·魏徵
  卷百二十七 列传三百十四·赵尔巽
  1924──中華民國十三年甲子·郭廷以
  第六十回 泄秘谋拒绝卖国使 得密书发生炸弹案·蔡东藩
  御批歴代通鉴辑览卷四十八·乾隆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四百十八·佚名
  首卷一 序·佚名
  卷三十一·佚名
  九七九 谕内阁福隆安气体微弱着派八阿哥永璇管理清字经馆及全书馆·佚名
  平定两金川方略卷五十·阿桂
  乾宁·周绍良
  陈寿传·房玄龄
  卷三十一·雍正
  卷二十三、雍正清察·黄鸿寿
  卷十四·叶隆礼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跋·皇甫冉

    跋慎早闻诗于李文正先生曰唐人号能诗者无虑千家其有传者百余集而止其集可以讽咏兴观难以章什拈摘者自李杜外虽高岑王孟固有憾然矣又曰选唐者凡几人虽精驳相出入然而良金美玉人共珍拾未有隠焉者也慎周于是言则取唐集之

  • 许古词作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许古(1157-1230)字道真,河间(今属河北)人,明昌五年(1194)进士。宣宗朝自左拾遗拜临察御史,以直言极谏得罪,两度削秩。哀宗立,召为补阙,迁右司谏。致仕,居伊阳(今河南嵩县)。正大七年卒,年七十四。《金史》卷一○九有传。词存

  • 赵鼎词作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赵鼎(1085—1147)字元镇,自号得全居士,解州闻喜(今属山西)人。崇宁五年(1106)进士。累官河南洛阳令。高宗即位,除权户部员外郎。建炎三年(1129),拜御史中丞。四年,签书枢密院事,旋出知建州、洪州。绍兴年间几度所相,后因与

  • ●白香集卷上之一·沈行

    钱塘沈 行履德着 莆田宋 珏比玉校 姑苏葛一龙震父阅 秣陵叶胤祖肇禧订 咏雪集句(七言律诗共二百四十首内禁体一百二十首) ◆咏雪集句(七言律诗共二百四十首内禁体一百二十首) ○一 腊后风前巳见春玉华清彻不生尘乾坤今

  • 卷十五 度宗 恭宗 端宗 祥兴·王夫之

        度宗  〖一〗  宋迨理宗之末造,其亡必矣。然使嗣立之主,愤耻自强,固结众志,即如刘继元之乘城坚守,屡攻而不下,犹有待也。抑不能然,跳身而出,收溃散之卒,勉以忠义,如苻登之誓死以搏姚苌,身虽死,国虽亡,犹足为中原存生人

  • 卷一百二十七·张守节

    钦定四库全书 史记正义卷一百二十七 唐 张守节 撰 日者列传第六十七  史记一百二十七 自古受命而王王者之兴何尝不以卜筮决于天命哉其於周尤甚及秦可见代王之入任於卜者太卜之起由汉兴而有 司马季主者楚人也卜於

  • 宇文融传·欧阳修

    宇文融是京兆府万年县人,是隋朝平昌县公宇文耺的第四代孙子。他祖父宇文节,精通法制命令,贞观年间任尚书右丞,谨慎干练能保持节操。江夏王李道宗因私事找他帮忙,他奏报了,唐太宗很高兴,赐给他绸缎两百匹,犒劳他说:“我现不任命

  • 卷二十六·彭百川

    钦定四库全书太平治迹统类卷二十六宋 彭百川 撰祖宗圣学【范祖禹帝学附】建隆元年正月幸国子监二月又幸诏加饰祠宇及塑绘先圣先贤先儒之像帝亲制文宣王兖国公二赞三年六月以右谏议大夫崔颂判国子监始聚生徒讲学或遣

  • 卷十五·吕祖谦

    钦定四库全书吕氏家塾读诗记卷十五宋 吕祖谦 撰曹郑氏诗谱曰曹者禹贡兖州陶丘之北地名周武王既定天下封弟叔振铎于曹今曰济隂定陶是也其封域在雷夏荷泽之野昔尧尝游成阳死而葬焉舜渔于雷泽民俗始化其遗风重厚多君子

  • 卷二十四·郑玉

    钦定四库全书 春秋阙疑卷二十四    元 郑玉 撰 十有三年春齐师伐莒 莒恃晋而不事齐故也 夏楚子伐宋 以其救萧也 谢氏曰楚子既灭萧于是伐宋以宋师伐陈故也 秋螽 冬晋杀其大夫先縠 赤狄伐晋及清先縠召之也冬晋

  • 击之第四十二·桓宽

    【题解】本篇就要不要抗击匈奴的侵扰,以保境安民的问题展开辩论。大夫认为:只有打退匈奴的侵扰,才能使中原地区的生产建设得到发展,社会秩序得到安宁。并指出:“匈奴壤界兽圈,孤弱无与,此困亡之时也。辽远不遂,使得复喘

  • 彻视品第十八·佚名

    佛告族姓子。如来至真。以净天眼过於凡俗。皆见众生生者死者微妙瑕秽善恶祸福好颜鬼姿趣安趣苦。如其众生所兴祸福报应之果。如其本末悉知斯实。其人如是,身行恶口言恶心念毒害。谤毁贤圣坠于邪见。以此邪见所行事业。

  • 卷一百四十六·佚名

    △初分校量功德品第三十之四十四尔时天帝释白佛言:世尊,云何名为宣说真正般若静虑精进安忍净戒布施波罗蜜多。佛言:憍尸迦。若善男子善女人等。说无所得般若静虑精进安忍净戒布施波罗蜜多。如是名为宣说真正般若静虑精进

  • 卷七十四·道世

    △偷盗部第五(此别七部)▲述意部第一夫禀形六趣,莫不贪欲为原;受质二仪,并皆恋财为本。虽复人畜两殊,然慳惜无二。故临财苟得,非谓哲人;见利忘义,匪成君子。且钱财玉帛,是外所依;幡华僧物,是内供养。理应省己贫窘,随喜他富;岂以自贫

  • 丘文庄公集·邱濬

    诗文集,十卷,明邱濬撰。丘濬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有赖于他的散文和辞赋的,其实不下于他的诗篇。其散文取材广泛,反映现实,文笔恣肆疏隽,议论深闳,颇受后世文士推崇。

  • 法常住经·佚名

    附西晋录。佛在祇园,为比丘说有佛无佛,法性如故,如来出世,为众生故。分别演说四谛十二因缘六度等法。若行者与合,无彼无此,犹如众流合海。

  • 大乘瑜伽金刚性海曼殊室利千臂千钵大教王经·佚名

    凡十卷。唐代不空译。略称千臂千钵曼殊室利经、文殊大教王经、千钵经。本经述千臂千钵曼殊室利菩萨之秘密三摩地法。今收于大正藏第二十册。计分无生、无动、平等、净土、解脱等五门九品(前九卷)。(一)根本清净无生门,系

  • 咒小儿经·佚名

    三行半,东晋昙无兰译。说疗小儿病之神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