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李石传

李石,字子坚,辽阳人,是贞懿皇后的弟弟。他的先世在辽国做官,官高至宰相。高祖仙寿,曾经帮助辽国君主的舅舅脱险,因此辽国皇帝赐给仙寿辽阳以及汤池土地上千顷,还赏赐了相称的其他物品,常把他当李舅看待。李石的父亲雏讹之,曾任桂州观察使,高永昌据守东京的时候,雏讹之率领众人去攻打,战败而死。

李石敦睦忠厚,寡言少语,然而他的器度胆识却超过常人。天会二年(1124),李石被授予世袭谋克,当了行军猛安。睿宗当时是右副元帅,把李石安置在军中,归属宗弼麾下。八年(1130),拜官礼宾副使,又改任洛苑副使。天眷元年(1138),在汴京设置行台省,李石为汴京都巡检使,历任大名少尹、汴京马军副都指挥使,直做到景州刺史。海陵营建燕京宫室,李石守护皇城端门。海陵迁都燕京,李石按惯例入朝谒见。海陵指着李石说“:这不是葛王的舅舅吗?”葛王,说的是世宗。没过多久,李石被授予兴中少尹之职。

李石知道海陵忌讳宗室,对前日海陵的话很感心中不安,任期届满,以有病为托辞归还乡里。世宗留守东京,抵御契丹括里的进犯,李石留东京在城中巡察。海陵派副留守高存福暗中监视世宗动静,知军李蒲速越知道存福的阴谋,把这些情况告诉了世宗,李石就劝世宗先除掉高存福,然后举行起义,世宗听从了他的意见。大定元年(1161),李石因协助世宗决策有功而拜户部尚书。没有多长时间,又拜参知政事。

阿琐杀了同知中都留守蒲察沙离只,然后派使者进东京上表,群臣中多数劝世宗驾临京都。李石上奏说“:正隆远在江、淮一带,寇盗蜂起,百姓万民盼望东方,应该趁现在这个机会直接奔赴中都,占据腹心要地来向天下发号施令,这是千秋万代的大业。只请陛下不要让众人牵着走。”皇上于是拿定了主意,当日就启行。世宗将李石的女儿纳娶到后宫,她为皇上生下两个儿子:郑王永蹈和卫绍王永济,她就是元妃李氏。

大定三年(1163),户部尚书梁钅求上奏说“:大定以前,官吏士卒俸粟支帖真伪相杂,请一切停止发放。”李石买革失去旧帖,下仓库去支取粮食,仓司不敢违抗他,拿新粮支给了他。皇上听说了这件事,拿来问梁钅求。梁钅求答对没讲实话。皇上命令尚书左丞翟永固审理这件事,梁钅求被削官四级,降知火山军,李石被贬为御史大夫。过了很久,才又被封为道国公。

大定六年(1166),皇上驾临西京,李石和少詹事乌古论三合守卫中都的宫阙。皇上下诏说“:京师的巡逻和防御不可不严。都城附近要从猛安中选二千名兵士巡回警戒,照常发给家畜及粮食。”并对宰相大臣说“:国库中的钱币不是白白集攒的,但如果军士贫弱,百姓困乏,所需费用虽多,难道就可以停止发放吗?”按照旧日的典章制度,凡是皇上巡行启驾,留守中都的官吏每十天上表问候起居。皇上因为使者来往传达频繁,命令改成二十天进一次表。皇上对李石说“:御史要识别普通官吏是邪是正。卿等只弹劾有罪的,而不曾有推举表现好的,应该命令监察分路打探举出善的和恶的让我知道。”

李石掌管法令已经很长时间了,年龄渐渐高了。御史台上奏,典章制度是前朝定下的,请求确定依照新的条令修改制定典章的人。皇上说“:如果典章制度都是前人执行的,怎么可以改呢?”皇上在御香阁,召见中丞移剌道并对他说:“李石老了,汝等应该尽心。前面所奏的事情很不恰当,难道关系到什么私情吗?”另有一天,皇上又对李石说:“爱卿近来屡次上奏的都是平常事。臣下是善是恶是邪是正,没有语言提到这些。爱卿年纪老了,不能长久居留在这里,如果能举荐一、二件善事,也不辜负你现任的职务啊!”大定十年(1170),李石进拜太尉、尚书令。皇帝诏书上说:“太后的兄弟只有爱卿一人,所以命令你统领尚书省的事。有关国家军队的大事,涉及到利害关系,议定其可行不可行,至于琐细的事情,就不烦请爱卿了。”又进封李石为平原郡王。

平章政事完颜守道上言奏事,李石神色不高兴。世宗察觉到了,对李石说:“守道所奏的,既然不是私事,爱卿应当与朕共同商议可否。在你职位之上的所持见解有不可行的,你依顺他服从他,在你职位之下的所持见解虽然得当,你却惶恐而拒绝听从吗?怎么可以因为与自己的见解相违背就动怒呢?像你这样,那么在你职位之下的谁敢再发表意见呢?”李石回答说“:臣不敢。”皇上说“:朕打算在京府节镇运司长佐三员官吏中任用文臣一员,尚没选出这个人。”李石上奏说“:他们的资历考核文书还未到,不敢拟定。”皇上说“:最近观察节度转运副使中有这种才能的人。海陵在位时,省令史不用进士,所以少尹节度转运副使中缺乏人才。大定以来,用了进士,也很有一些人才,节度转运副使中廉洁能干的人都是闻名的,朕将起用他们。朝中官员没有在外地任职经历,没有机会显示他们的才能,外官没有随朝任职的经历,没有奉献他们才能的机遇,如果朝中和外地官员更换试用,一般来说可以选出人才。”有一天,皇上问道:“在朝外任五品职的官员缺的多,这是为什么?”李石回答说“:资格考试很少有及格的。”皇上说“:如果有贤能的人,应当不分等级地使用他们。”李石答对与皇上旨意不相称,他上表请保尸骨。李石以太保的身份进入仕途,进封为广平郡王。大定十六年(1176),李石逝世。皇上退朝亲临凭吊,哭得非常哀痛,办丧事用钱万贯,安葬事宜都是官办。少府监张仅言监护,亲王、宰相以下官员送到郊外。李石的谥号是襄简。

李石以有功勋的皇亲的身份,长期处在腹心要害部门,宫廷内部献计献策,对宫廷以外之事很少知道。观察他弹劾上奏徒单子温时退避回答宰相大臣的发问,气岸确实有不能承受的地方。当时人们对他评论得失参半,也不是没有道理的。旧史记载李石年少时家境贫困,贞懿皇后周济他,他不接受,说“:国家正急用人,正应该自勉,怎么能在乎贫困呢?”皇后感动地哭着说:“你能做到这样,我还有什么可担忧的。”李石到了中年,因为冒领粮食受到贬斥,众人讥笑他贪心卑鄙,前后判若两人。旧史中又称他不自以为贵,人们有侮慢他的,等到他做了宰相,当年侮慢他的人有事去见他,很是惶恐。李石说“:我难道是不忘旧仇的人吗?”对待那人很厚道。能当长者说这样的话,又和他一向气岸迥然不同。

山东、河南的军民关系很坏,争田的事屡次发生,没有停止过。有司认为军队是国家的根本,暂且应该借用土地。李石持不同意见,他说:“兵、民是一样的,哪个轻哪个重?立国所凭仗的是纪纲,纪纲不明,所以下面敢于轻视和冒犯。只有让他们明确划分疆界的道理,宣示有关法律禁令,让他们不再争执,才是长久之计。”有司按他说的去办理,从此军民之争就平息了。北京百姓曹贵阴谋造反,朝中大理廷议时,说曹贵等人有阴谋,但很长时间没有行动,按法律规定“,词理不能动众,威力不足率人”,定罪最重是论斩。李石同意这个意见。又议协同犯罪的,久议不能定夺。李石说:“罪行有疑点不能肯定,只有从轻处理。”他进朝,向皇上详细汇报了情况,皇上听从了他的意见,因此与本案有牵连的都免于死罪。北部边疆一带年年报警,北人要进犯,朝廷想发动百姓挖深沟用来抵御北人。李石与丞相纥石烈良弼都说“:不行。古代修筑长城防备北人入侵,白白耗费了民力,于事无益。北人不定居,出没无常规,只有以德政对他们采取怀柔政策。如果挖了深深的战壕,必须得设置军队把守,而塞北多风沙,要不了几年,战壕就填平了。不能把中国有用的力量搞得很疲劳,如果这样做一点好处也没有。”原来修深壕的建议于是搁置起来了,当时朝中官员都称赞李石有见解。

世宗在位近三十年,尚书令共有四个人:张浩以老臣身份受信任,完颜守道以功劳卓著受重用,徒单克宁因辅助保护皇上性命受尊重,李石则以辅助参与朝廷决策得到宠信,其他人没有能赶上他们的。明昌五年(1194),皇诏李石配享世宗庙廷。李石的儿子是献可和逵可。

猜你喜欢
  卷四十六 田敬仲完世家第十六·司马迁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五百四十三·佚名
  卷之五百四十一·佚名
  第四四七谕光绪十二年四月初九日一二二二八--四·佚名
  卷三十七·萧常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八 列传二百九十八·纪昀
  清穆宗实录选辑·佚名
  一六 两江总督高晋等奏购访遗书情形并进呈书目折·佚名
  ●道咸以来梨园系年小录一·周明泰
  卷三百二十六·杨士奇
  三·钱穆
  卷七十三、预备立宪之宣示·黄鸿寿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十七·佚名
  卷99·陈邦瞻
  费兴仁·周诒春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四百八十七·彭定求

        卷487_1 【经旧游】鲍溶   游鱼怀故池,倦鸟怀故窠。故山系归念,行坐青巍峨。   羸马经旧途,此乡喜重过。居人无故老,倍感别日多。   但见野中坟,累累如青螺。凉风日摇落,桑下松婆娑。   叹息追古人,临风伤

  • 吕希纯·唐圭璋

      希纯字子进,寿州(今安徽寿县)人,公著子。登第,为太常博士。哲宗时,拜中书舍人。出知毫州、睦州、归州。建中靖国初,召为待制,知瀛州,改颍州。入崇宁党籍。卒年六十。   临江仙   □□□□□□□,□□□□□□。莫交闲虑

  • 国秀集卷中·芮挺章

    (唐)芮挺章 编○郭良【二首】题李将军山亭凤辖将军位龙门司隶家衣冠为隐逸山水作繁华径出重林草池摇两岸花谁知贵公第亭院有烟霞早行早行星尚在数里未天明不辨云林色空闻风水声月从山上落河入斗间横渐至重门外依稀见洛

  • 卷一·吕诚

    ●钦定四库全书来鹤亭集卷一(元)吕诚 撰游石湖次五峯李着作韵三月石湖湖水涯绕城山色过楞伽队队行春柘枝鼓隂隂新雨石楠花和张伯雨鹤亭夜坐韵草阁清宵中淰淰苍筤四壁影疎疎天头云过多於鴈池里星移或似鱼怀迁善斋寄希先

  • 卷七百三十一·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七百三十一胡宿【以下四人或云宋人诸本竝附唐末今仍旧】胡宿唐末人诗十九首津亭津亭欲阕戒棠舟五两风来不暂留西北浮云连魏阙东南初日满秦楼层城渺渺人伤别芳草萋萋客倦游平乐旧欢收不得更凭

  • 卷二百七十五 列传六十二·赵尔巽

      格尔古德金世德 赵士麟 郭世隆 傅腊 塔马如龙   格尔古德,字宜亭,钮祜禄氏,满洲镶蓝旗人。自笔帖式授内院副理事官。康熙三年,从定西将军图海平湖广茅麓山李自成馀部。师还,迁弘文院侍读,进翰林院侍读学士,充日讲起居

  • 卷一百六十六·毕沅

      ◎宋纪一百六十六 ∷起玄黓执徐正月,尽昭阳大荒落三月,凡一年有奇。   ○理宗建道备德大功复兴烈文仁武圣明安孝皇帝   绍定五年金天兴元年,蒙古太宗四年   春,正月,己丑,以孟珙为京西路兵马铃辖。初,珙父宗政知枣

  • 读礼通考卷一百十五·徐乾学

    违礼二居丧释服曲礼席盖重素不入公门苞屦极衽厌冠不入公门【防席盖者丧车盖也重素衣裳皆素遭丧之服也苞屦藨蒯之草所为齐衰屦也扱衽者亲始死则扱上衽也厌伏也丧冠厌帖无梁五服丧所着也熊氏云父之丧唯扱上衽不入公门冠

  • 补遗跋·沈德符

    钱牧齐云。自王李之学盛行。吴越间学者拎其残渖。相戒不读唐以后书。而景倩独近搜博览。其于两宋以来。史乘别集。故家旧事。往往能敷陈其本末。疏通其端绪。家世仕宦。习闻国家故事。且及见嘉靖以来名人献老。讲求掌

  • 卷之七十九·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大臣

  • 雍正实录卷之十九·佚名

      监修总裁官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太保议政大臣保和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总理兵部事三等伯加十五级臣鄂尔泰总裁官光禄大夫经筵日讲官起居注太保兼  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仍兼管吏部尚书翰林院掌院事三等伯

  • 卢伯源传·李延寿

    卢伯源,小名阳乌,性情温和儒雅,不重私利,颇有他祖父的风范,他专注于学业,和家中人相处和睦。承袭了侯爵之位,按常规降为伯爵。后来逐渐加官为秘书监,本州大中正。当时孝文帝想要立冯皇后,先征求卢伯源的意见。卢伯源请皇帝命人

  • 曾子将行晏子送之而赠以善言第二十三·晏婴

    曾子将行,晏子送之曰:“君子赠人以轩,不若以言。吾请以言之以轩乎?”曾子曰:“请以言。”晏子曰:“今夫车轮,山之直木也,良匠揉之,其圆中规,虽有槁暴,不复嬴矣。故君子慎隐揉。和氏之璧,井里之困也,良工修之,则为存国之宝,故君子慎所

  • 序·董鼎

    书传辑録纂注序庆元己未冬先生文公令沈作书集传明年先生殁又十年始克成编緫若千万言呜呼书岂易言哉二帝三王治天下之大经大法皆载此书而浅见薄识岂足以尽发蕴奥且生于数千载之下而欲讲明于数千载之前亦已难矣然二帝三

  • 佛说华手经卷第六·佚名

    后秦龟兹国三藏鸠摩罗什奉 诏译  三昧品第十九  尔时世尊。见诸大众普皆集会。即于坐上入佛首楞严三昧。从首楞严三昧起。入佛妙金刚三昧。从妙金刚三昧起。入佛知十方言音差别三昧。从知十方言音差别三昧起。入

  • 还丹金液歌注·元阳子

    还丹金液歌注,原题「元阳子修,通玄先生注」。元阳子疑为唐人羊参微,通玄先生应为五代道士张荐明。《通志‧艺文略》着录元阳子撰「金液还丹龙虎歌一卷」,当即此书。今本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方法类。元阳子歌为五言诗二

  • 神异经·东方朔

    小说。汉东方朔撰。不分卷。朔有《海内十洲记》已著录。此集分东荒经、东南荒经、南荒经、西南荒经、西荒经、西北荒经、北荒经、东北荒经、中荒经九篇,仿《山海经》体例,述各方蛮荒之地的奇禽异兽,茂林佳果及神话传说。

  • 雁山吟·吕声之

    又名《沃州雁山吟》。诗别集。宋吕声之著。一卷,收诗三十四首。见《两宋名贤小集》卷三六四。《宋百家诗存》卷一四、《宋人集》甲编亦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