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十六

药元福,太原人,有勇善射,少为军职,在后唐为裨将。晋少帝即位,契丹入寇,亲征,次澶渊,登陴望虏,众不见其际,元福与慕容邺各以二百骑奋击阵前,虏遂大溃。明年,虏复内侵,张彦泽率师遇之阳城,粮道隔绝,仍乏水草,诸将皆以虏乘顺风,宜少俟之,元福曰:‘俟风回,吾属为掳矣!彼谓我不能逆风战,今出其不意,兵之诡道也。’彦泽从之,杀获甚众,追奔二十馀里。以元福为威州刺史,西戎三族攻灵州,命元福佐朔方节度使冯晖讨之,朔方距威州七百里,地无水草,谓之旱海,携粮至,晖食尽,诘朝行四十里,而虏骑数万扼要路,晖大惧,遣人致赂求成虽许,及日中犹未决,晖曰:‘奈何?’元福曰:‘彼正欲困我尔!察其势,虏虽众,特依西山而阵者,其精兵也。请以骁锐先薄西山,彼或少却,当举黄旗为识,合势击之。’晖善其谋,斩馘殆尽。汉乾祐中,凤翔王景崇、河中李守正、永兴赵思绾结蜀兵为援以叛,元福从晖进讨,兵众寡数倍,他将皆为却,而元福拥数百骑独出,令曰:‘敢回头者,斩!’众效死以战,遂有成功。慕容彦超盗据兖海,周祖命曹英为帅,向训副之,以元福为行营都虞侯,谓曰:‘已谕英、训,勿以军礼见汝。’及元福至,英、训皆父事焉。会亲征,城遂拔,以功除建雄军节度使。世宗讨刘崇,粮不继而班师,命元福殿,崇出追,元福击走之。在周凡改四镇。宋兴加检校太师。卒,年七十七,赠侍中。

郭琼,字国华,幽州庐龙人。少事契丹,迁至都校。后唐明宗朝,挈族来归,授以团练使。晋末,虏陷中原,盗贼蜂起,德光以琼为忻州刺史,即单车赴治,盗畏其威,相与遁去。汉乾祐中,淮人攻密州,以琼帅东路行营,淮人闻之亦亟引避。刘铢守平卢,称疾不朝,隐帝疑其叛,诏琼领兵屯青州,铢将害之,张宴伏兵幕下,琼无惧色,铢亦不敢发,琼徐为言去就祸福,铢遂趋召。周显德中,为齐州防御使,岁饥,出俸以济之,民多自邻境至者,郡人诣阙以言,诏为立碑。宋初,以左卫上将军致仕,卒。琼推贤接物,有士君子之风,所至民怀爱之。

何继筠,字化龙,河南人。父:福进,仕周至节度使,《五代史》有传。福进节制镇州,继筠补牙职,以偏师出玉门,斩并人数千级,赏功,除刺史。契丹入寇,又击败之。宋兴,命护兵关南。乾德六年,太祖亲征太原,继筠夺并人汾河桥,又败其众于城下。开宝末,契丹来为并援,继筠屯石岭关,追奔数十里,斩馘千馀级,遂擢授建武军节度使,屡以少击众,在塞上二十年,虏人畏其名,多绘其像面赡拜之。卒,年五十。继筠儿童时嬉戏必分布部伍为战阵状,及长,善射,深沈有谋,与士卒同甘苦。子:承矩,字正则,开宝二年,从继筠讨刘崇,生擒其伪将胡澄。四年,特除闲厩副使。太平兴国中,监兵泉州,以平草寇功,迁闲厩使,更擢权知河阳,徙潭州,居六年。端拱初,除淄州刺史,签书沧州事,时契丹数寇边,承矩请屯兵于顺安寨西关易河沟口引水,东西三百馀里,南北五十七里,筑堤潴水,以助要害,太宗用其策,属霖潦为患,议者多攻其失,承矩援汉魏至唐故事以折之,诏以承矩为河北制置屯田使,民遂获莞蒲鱼蛤之利,而稻田岁入亦助边饷,自是高阳并海以抵顺安,绝胡寇奔冲之虞。又言顺安至西山,不远百里,亦多川源,愿因而广之,用息外患,朝廷虽嘉之,未及行也。真宗即位,常手疏和戎为息民之利。景德初,契丹修好,上益善其有谋,又命知雄州,进本州团练使兼安抚使。时虏使初至,承矩以为待之礼,宜得中庶可久也,上嘉纳。久之,恳求罢徙齐州。卒,年六十六,赠相州观察使。子:龟龄、遐龄、九龄。缘边及涿、易州军民,闻承矩卒,无不流涕,相与至雄州发哀供佛。何氏世为名将,而承矩好学有文,所与游者,必贤士大夫,有文集藏于家,平时章疏论事多适用,既卒,上遣内侍就其家,取存日奏疏进内,太宗知其好学,喜吟咏,前后命中贵人赐以御制并书,积五十馀轴,又面付手札以褒之。初除团练使,真宗谓宰臣曰:‘承矩将家子,知书好名,以才能自任,宜授以美名。’遂除英州,及丐罢瓦桥,诏自择代,遂荐李允则,亦良将也。承矩御下以诚,同其甘苦,边民有告机事,必与款语,无所猜忌,故虏中动息无不逆知。至道初,虏骑万馀,夜逼城堞,迟明承矩出战,斩获甚众,仍得其酋长,虏始引去,议者犹以开关不俟命为罪,故徙沧州,是夏,魏廷式采访河北,得其功状,朝廷遣使实覆,将士始获推赏。承矩治沧、雄州三任,绩效甚著。

杨廷璋,字温玉,真定人。父〈【原本为祖,据《宋史》本传及《旧五代史‧后妃传》改】〉:洪裕,少渔貂裘陂,有以二石雁授之者,其翼一揜左,一揜右,曰北岳使也,是年生女,为周祖淑妃,明年生廷璋。以淑妃得赐官,遂至节度使,常镇晋州,而隰州阙守,乃请监军李谦浦权领州事,谦浦至隰,并人围其城,或请速救之,廷璋曰:‘贼遽至,必未攻城。’乃募死士百数,潜遣谕谦浦相应,夜衔枚击之,并人大溃,逐北数十里。宋兴,荆罕儒监晋州兵,疑廷璋周之近亲,欲图之,见必怀刃,而廷璋接以至诚,卒不敢发。周祖常谕廷璋图泾帅史懿,廷璋屏左右,示以诏书,懿受代入朝,遂免祸,时论以罕儒之不能加害,为若有施报也。廷璋被诏,单骑朝觐,加检校太尉。

王审琦,字仲宝,河南人。仕周至防御使,沈毅善谋,所至有政绩,世宗征淮,舒州坚壁不下,以郭令图为刺史,命审琦司超,将兵攻城,一夕拔之,令图入,复见逐于郡人,审琦方进军援黄州,闻令图被逐,乃选骑衔枚袭城,夜败其众而复纳之,遂以兵破紫金山。世宗图濠梁,审琦先拔其水寨,乃降,及攻楚州,审琦料淮人城陷必遁,设伏待之,卒堕计中。宋兴,从太祖亲征李重进,论功除忠武军节度使,在镇累年,宽简使民,属邑令有以罪黜县胥者,僚佐以为令不先白,是轻主师也,请诘其罪,审琦曰:‘五代以来,诸镇暴横,令宰之职,不振久矣,能斥黜吏,是可赏也!’闻者叹服。在官岁得租课,量入而用,未尝横敛。卒,赠琅琊郡王。子:承衍,尚昭庆公主。

符彦卿,字冠侯,宛丘人。父:存审,后唐节度使,封秦王,《五代史》有传。彦卿初仕庄宗于太原,郭从谦之乱,左右皆去,惟彦卿与王全斌力射杀数十人,庄宗遇害,恸哭久之。天成中,大破契丹于喜山。至晋,领同州节度,兄彦饶以滑台叛,上表乞归田里,晋释不问。契丹寇河朔,彦卿驻澶渊,高行周被围于铁丘,诸将相顾无敢当其锋,彦卿独以数百骑奋击,虏遂遁,行周获免。开运二年,契丹十馀万,众围晋师于阳城,城中无水,人马多渴死,会大风扬尘,彦卿遂与张彦泽、皇甫遇谋,乘势决战,虏败,戎主乘槖驼而遁,车帐兵械,悉为彦卿所获。及德光入汴,召而责之,彦卿曰:‘臣事晋主,不敢爱死,今日惟命。’德光笑而释之,即遣归镇武宁,方徐、宋间盗贼蜂起,彦卿至埇桥遇贼,李仁恕拥众数万攻徐州,彦卿至城下,贼控马首,请同入城,彦卿之子昭序自城中遣人大呼,曰:‘相公助贼,何也?’城不可入,贼之计不行,相率拜马前而去。汉祖得天下,封彦卿魏国公。至周,封卫王,加太傅,改魏王。宋兴,加太师。开宝三年,引疾纳节钺,退居洛下八年,闲乘小驷游佛寺名园,人服其旷达,性不饮酒,谦恭待士,对宾客清谈,终日不及世务。为将有谋善战,所得俸赐皆分给士卒,故人乐为用。卒,年七十六。周世宗皇后及太宗皇后,皆其女也。周恭帝及太祖两朝,俱赐诏不名。虏自阳城之败,畏不敢呼其名,马不饮龁,则叱之曰:‘此岂有符王邪!’虏主北归,其母问人曰:‘符王安在?’对曰:‘镇彭门。’曰:‘符王不来,何其失策之甚!’其为契丹所惮如此。

王全斌,太原人。父在唐为岢岚军使,私畜武士,庄宗疑而召,惧不敢行,全斌曰:‘上疑有异志矣。若以全斌为质,则释矣。’父如其言,全斌因得隶庄宗帐下,历晋、汉间,积官至节度观察留后。宋兴,除节度使。平蜀,民讼其掊克,贬留后。开宝末,复领节制。卒,年六十九。凡贬黜十年,怡然自得,性轻财,故士卒乐为之用。曾孙:凯,字胜之,其祖:审钧,全斌子也。审钧以击贼而死,其子遂徙居京兆。家富于财,凯日散施结客,与少年驰猎南山下,或逾月不归,民有讼其践田苗者,收至府,寇准守京兆,见而奇之,乃言于朝廷,以全斌平蜀之功,而审钧复死于忠义,当录其后,遂除凯三班奉职,累擢阁门祗候,镇定邢赵都巡检使。元昊反,徙监麟州兵,以功迁至节度观察留后、马军副指挥使。卒,年六十六,赠节度使,谥“庄恪”。子缄彭处仁大方处厚镇特伟。初,凯九年在河外,数以少击众有功,因明镐论奏,乃加进擢。

李谦溥,字德明,太原人。少通《左氏春秋》。仕晋为西头供奉官。至周任刺史,尝监晋州兵,以偏师屡挫太原,而屠城掠地录功为多。隰州阙守,晋帅杨廷璋请谦浦权领州事,至隰,浚城隍,严兵备,未旬日而并人至,方盛暑,谦浦服

猜你喜欢
  庄宗纪三·薛居正
  卷一百二十二·列传第十·张廷玉
  玉堂漫笔·陆深
  帝王经世图谱卷六·唐仲友
  ○瓦将军试金台书院·许指严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二百四十二·佚名
  雍正实录卷之七十四·佚名
  卷九·曾巩
  历代名贤确论卷五十八·佚名
  战国策卷十·鲍彪
  第三章 临终时·李叔同
  韩延徽传·脱脱
  王纪传·张廷玉
  后梁纪四 均王上乾化三年(癸酉、913)·司马光
  卷一百十四·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八百四十七·彭定求

        卷847_1 【猛虎行】齐己   磨尔牙,错尔爪。狐莫威,兔莫狡,饥来吞噬取肠饱。   横行不怕日月明,皇天产尔为生狞。前村半夜闻吼声,   何人按剑灯荧荧。   卷847_2 【西山叟】齐己   西山中,多狼虎,去岁伤

  • 第四十三回 犬吠花村提心胆 凤随萧史夜去来·萧晶玉

    且说毛氏如花勾引狂生伏准,后楼私会,掩门就寝。这正是狂生荡女行苟且,信口胡言欺上天。只顾此时情似火,海誓山盟任意谈。那知日后循环到,如影随形箭一般。风流孽海无边岸,一入其中退步难。花刀柳剑能追命,纵死黄

  • 卷三十七·白居易

    钦定四库全书 白香山诗集卷三十七   歙县汪立名编後集十七【律诗凡一百八首】 春池闲泛 緑塘新水平红槛小舟轻解缆随风去开襟信意行浅怜清演漾深爱緑澄泓白扑柳飞絮红浮桃落英古文科斗出新叶剪刀生树集莺朋友云行

  • 卷十一·王琦

    钦定四库全书李太白集注卷十一钱塘 王琦 撰古近体诗共三十二首赠王判官时余归隐居庐山屏风叠【一统志屏风叠在庐山自五老峰而下九叠如屏游宦纪闻九叠屏风之下旧有太白书堂有诗曰吾非济代人且隐屏风叠】昔别黄鹤楼蹉

  • 蔡挺词作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蔡挺(1014-1079)字子政,宋城(今河南商丘)人。景祐元年(1034)进士,官至直龙图阁,知庆州,屡拒西夏犯边。神宗即位,加天章阁待制,知渭州。治军有方,甲兵整习,常若寇至。熙宋五年(1072),拜枢密副使,元丰二年卒,年六十六,谥敏肃。《宋

  • 后汉光武皇帝纪六卷第六·袁宏

      七年(辛卯、三一)  春正月丙申,诏天下系囚非殊死者,一切勿治。   是时海内新安,民得休息,皆乐吏职而劝农桑,风俗和 同,人自修饰。上惟王莽伪薄之化,思有以改其弊,于是黜虚华,进淳朴,听言观行,明试以功,名实不相冒,而能否彰矣

  •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三十三·佚名

    正德二年十二月庚午朔 上亲视郊牲○升镇守密云等处右参将都指挥佥事吴玉为署都督佥事充总兵官镇守蓟州汞平山海等处地方以分守万全右卫左参将都指挥使孙成充副总兵分守辽阳等处地方○辛未赐周府河阴康简王庶第二子镇

  • 卷之五百八十二·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十一·余继登

    英宗初即位,敕省诸冗费,于是礼部尚书胡濙等议,钦天监历日五十万九千七百余本,省为十一万九千五百余本,太医院药材九万八千一百余斤,省为五万五千四百余斤,光禄寺糖蜜果品减旧数三之二,其添造腌腊鸡鹅猪羊二万七千只,子鹅二千只

  • 跋2·冯玉祥

    我有一位好朋友是加拿大的文幼章教授。他是蒋介石的顾问,他也是教会里的一位忠实的牧师。文幼章教授本来是拥蒋的,因为看见蒋用特务乱杀人,因此他是一天天地反对蒋了。现在他反蒋最烈,大学教授不当了,牧师也不当了。他说:“

  • 闽语四(查东山笔、沈墨庵阅)·查继佐

    ●闽语四(查东山笔、沈墨庵阅)王祁王祁字知止,号拱哲。少时为太仓琅琊之家僮。乙酉,三吴事败,祁走建宁之净慈庵剃发为僧。体丰大,面黧,缁衣相向,多欷歔动人。僧戒秘而坚,盖许祁以死者数百跏矣。诡称谙术数,能缩水令干,便步入海。

  • 王绩传·欧阳修

    王绩字无功,绛州龙门人。性格高傲放任,不喜欢拜揖之礼。兄王通,乃隋朝末年的大儒学家,收徒讲学于河、汾间,模仿古人著作《六经》,又著《中说》,以仿效《论语》;但都不为其他学者称道,所以书并不出名,只有《中说》能够传世。王通

  • 二三、孔子至蔡乃负函之蔡非州来之蔡考·钱穆

    《世家》记孔子自陈迁蔡,又自蔡如叶。崔述辨之曰:“《左传》哀公二年,蔡迁于州来。(今安徽寿州。)四年,叶公诸梁致蔡于负函。(今河南信阳。)十六年,楚白公作乱。叶公自蔡入楚,攻白公,白公死,叶公兼摄令尹、司马。国宁,乃老于

  • 中法天津条约·佚名

    一八五八年六月二十七日,咸丰八年五月十七日,天津。今大清国大皇帝、大法国大皇帝切愿将所有两国不协之处调处和平,与前立和好、贸易、船只事宜复为申明,谐逾往日,妥为处置,保护懋生,以敦永久。因此议定重立和约章程,俾两国均

  • 卷十八·王溥

    周广顺三年九月敕:“入厚载门内向东横街东地房宇,宜令弘文馆、集贤院于此分擘廨署。” 汉乾祐二年十二月敕:“故荆南节度使、南平王高从诲,宜令太常定谥。”〈故事:臣下请谥,故吏陈行状,上考功,覆奏下,乃议谥。今降敕,新例也。

  • 卷第十九·佚名

    阿毗达磨顺正理论卷第十九尊者众贤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辩差别品第二之十一辩因缘已。等无间缘。何法为性。非后已生心心所法。谓除阿罗汉最后心心所。诸余已生心心所法。一切皆是等无间缘。为简未来无为法故。说已

  • 小红马·约翰·斯坦贝克

    本书是斯坦贝克出版于1937年的一部短篇小说集,由四个短篇故事组成:《礼物》《大山》《许诺》《人们的首领》,由儿童主人公乔迪串联起来,写马的生老病死,各种劳动、西迁的过程和老人们暮年的命运。这一切都在乔迪幼小的心灵

  • 凤凰台记事·马生龙

    笔记。明马生龙撰。一卷。作者原署三湘(湘潭、湘阴湘乡)人,仕履不详。凤凰台故址在今南京市南,集中记洪武初年朱元璋于金陵建都筑城及其微行巡察诸传说,颇有“凤去台空江自流”之叹,故以名书。内容约可分三部分。开首诸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