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之二百五十八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

文华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刑部户部三库事务世袭骑都尉军功加十九级随带加二级又加二级臣董诰内大臣户部尚书镶蓝旗满洲都统军功纪录五次寻常纪录十四次臣德瑛经筵讲官太子少保工部尚书纪录六次臣曹振镛等奉敕修  

乾隆十一年。丙寅。二月。丁酉朔。上诣雍和宫行礼。  

○谕、驻劄西宁办理青海番子事务之副都统莽古赉、驻藏办事之副都统傅清、尔等陈奏事件。莽古赉每次俱用汉摺。傅清亦间用汉摺。各省督抚提镇内。有满洲大臣。用汉摺奏事者。原因办理地方民情、及绿营事务。今莽古赉、傅清、系满洲大臣。且系办理蒙古、唐古忒事务。所有事件、理应用清字奏摺。伊等竟仿效外省大臣、用汉字奏摺。殊属非是。着饬行。嗣后奏事、俱着缮写清字奏摺。并寄谕众佛保知之。  

○奉恩将军锡通额故。以其弟庆阿泰袭职。  

○戊戌。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谕、山西大同等州县。去年偶被秋灾。经该抚查明。分别题请赈恤。朕已降旨允行。今思大、朔、等属。地瘠民贫。近处边陲。较之他处。更为寒苦。其被灾各属赈期、俱至三月为止。今岁适逢闰月。恐停赈之后。正值青黄不接之时。贫民糊口无资。朕心轸念。着将大同、怀仁、广灵、应州、浑源、山阴、灵邱、阳高、天镇、朔州、马邑、定襄等十二州县。极、次、贫民。俱于闰三月、再各加赈一月。俾小民不致失所。该部即遵谕速行。  

○又谕、河南永城、鹿邑、夏邑、三县、乾隆四、六、七、三年、未完带徵缓徵银一十四万余两。朕前降旨。自乾隆甲子年为始。均作三年徵收。今该三县。上年秋禾。复被水灾。应徵钱粮。现在分别蠲缓带徵。所有前项旧欠银两。若仍复按限催徵。民力未免拮据。着将永城、鹿邑、夏邑、三县、乾隆十年分、应徵旧欠银四万五百九十余两。准其缓至十一年、麦收后补徵。另扣年限造报。以纾民力。该部遵谕速行。  

○又谕、从前朕巡幸直隶地方。见城垣多有残缺。皆因不能随时堵筑。以致出入践踏。踰越成路。因令大学士等、寄谕各督抚。令其督率有司、留心整饬。嗣据巡抚硕色奏请、分别工程一千两以上者。俟以工代赈之年。动项兴修。一千两以内者。令各州县分年修补。除土方小工、酌用民力外。其余、即于公费项下支修。朕将伊摺令各督抚阅看。俾其仿照办理。但须善为经纪。勿致累民。而各督抚中。遂有因此奏请开捐土方。并将各官养廉、合力捐修者。或经批示。或经议驳。俱未准行。今鄂弥达覆奏摺内。又称按田起夫。诚恐占田之户。必派之佃田之家。不若暂借税银生息、以备修补等语。此奏甚属错误。全不知朕本意矣。盖城垣为国家保障。其责专在地方官员。其所以酌用民力者。盖因各处城垣。偶有坍损。地方官并不查禁。任民践踏。甚且附近居民。竟将城砖窃取。以供私用。是以令于农隙之际。酌用本地民夫补葺。使民知城垣之设。原以卫民。己身曾用力于其间。则遇有坍损。自然护惜。不肯任意践踏。且随时修补。亦易为力。此上下相维之义。并非令其按田起夫。竟成赋额之外。增一力役之征也。如鄂弥达摺内所称者。恐各省督抚。亦错会朕旨或致办理未善。致有累民之处。用是特颁此旨。晓谕各督抚知之。  

○兵部议覆、直隶总督那苏图疏称、<?髟了>髻山行宫。请于平谷汛、派兵八名。额外外委一员看守。三家店行宫。请于旧有看守额兵外。再于顺义营、派兵二名。额外外委一员。各前往分防。蟠龙山行宫外围。旧有经制外委一员。兵丁八名。请照烟郊之例。常川看守。所派弁兵。仍令平谷、顺义、二营统辖。均应如所请。从之。  

○授多罗顺承恪郡王之第二女为县主。壻二等侍卫图拉为多罗额驸。  

○己亥。谕军机大臣等。朕阅看安徽巡抚本章。见宿州等处地方、盗案甚多。此事切须整顿。魏定国未必能办理及此。可传谕尹继善。令其加意稽查捕缉。务使盗风止息。以除民害。  

○又谕、从前李方勉、在洮岷道任内。朕闻其于地方不甚相宜。令查郎阿等、于通省道员内。拣选调补。嗣经查郎阿等、奏称李方勉、循饬有余。而刚果不足。请调补平庆道。朕降旨准行。后经丁忧回籍。近已服阕。朕因其系候补道员。用为广东粮驿道。但看李方勉、甚属平常。似非方正之人。可传谕该督抚留心试看。  

○庚子。谕军机大臣等。从前策楞奏请清查仓粮、造具廒口注册一摺。朕令各省督抚阅看。查明各处情形。或可仿照广东之法办理。今迟至半年有余。尹继善、魏定国、始行陈奏。凡交军机处传谕之件。原欲各省督抚、将应行应止之处。速行回奏定夺。今尹继善等、如此迟延。甚属不合。其他寄谕之件。如地方补葺城工、分别存拨闲款银两等案。各省督抚回奏先后亦不一。有经久不到者。有离京甚近、而较迟于远省者。朕思外省钦部案件。俱有一定限期。稍有迟延。便干处分。是以各督抚自顾考成。尚不敢留滞。至于传谕之事。便以为无从稽查。任意担搁。是特交之件。转不若寻常案件之得以速结也。尹继善等、此次姑免处分。尔等可寄信申饬之。并传谕各省督抚。嗣后如有仍前因循怠缓者。朕必加以处分。  

○兵部议覆、广州将军锡特库等疏称、八旗马乾余银五千七百两。原奉交盐道。借商二分生息、营运足数后。其原本仍留道库生息。充修军装。今军装业经全修。此后不过随时粘补。需费无多。请减生息之数。每两以一分五厘起息。俟息银充裕。另行题减。应如所请。从之。  

○一等侯朱震故。以其子朱绍美袭爵。  

○辛丑。谕军机大臣等。漕运关系紧要。回空粮艘。俱有一定限期。不得稍有迟误。以便各省收兑米粮。上年湖南粮船回空迟延。曾经降旨与顾琮。令其将督催官员查参。今新漕陆续过淮。务须严催北上。沿途勿致逗遛。俾抵通交兑。及早回空。尔等可寄信顾琮。令其严饬官弁。尽力督催。毋仍蹈上年因循怠忽之故辙也。  

○军机大臣等奏、直省每年题奏成效之例。所以稽查政绩。课其实效。使不至因循。立法原为尽善。乃岁底具题。渐成故套。是以令该督抚等详核。悉心条对。今各督抚陆续奏到成效事件。前案后案、分合各殊。用摺用本、亦不画一。且所奏条款。虽胪列分明。其实在教养等事。未尝确有证据。若仍令照常汇奏。则条件纷繁。临时凑集。易于粉饰。殊非务实之意。应令各督抚悉心详查。务从实政。不必克期程效。仍以空文塞责。亦不必分案办理。转至繁杂。至二三年后。再将实在有无成效。汇齐一摺。核明陈奏。再查前于御史史积琦修奏案内奉旨。于各督抚奏到后。令大学士九卿、再行详议。应请敕交大学士九卿、将如何立定章程、画一办理之处。遵旨一并详议具奏。得旨、各省奏报。统以明年年底为准。余依议。  

○以驻劄青海办事副都统莽古赉、为镶红旗护军统领。  

○北路军营参赞大臣拉布敦、乌勒登、期满。以护军统领塔尔玛善、副都统衔努三、代之。  

○壬寅。大学士公管川陕总督庆复、具摺谢恩。并恳辞补授大学士新命。得旨、以卿公忠干济。德望素着。故俾掌纶扉。以风庶位。宜从新命。毋执前辞。  

○旌表守正被戕之直隶安平县民陈直心妻秦氏。  

○癸卯。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幸南苑行围。  

○是日驻跸旧衙门。至乙巳。皆如之。  

○甲辰。户部议覆、漕运总督顾琮疏称、凤阳中卫二帮旗丁钮张美、装运宜兴县乾隆十年起运漕粮正耗平米、六百三十三石三斗八升零。五米、三十一石六斗六升零。于乾隆十年二月初八日。行至清河县黄河中流。陡遇暴风。板片米石。尽行漂没。查无捏饰。请予豁免。应如所题。从之。  

○乙巳。谕、停运漕船。例给一半月粮、以资苫盖。上年两江被水。朕降旨蠲缓、并截留漕粮、以备赈恤之用。其减歇船只。自应照例支给。但念该地方被灾之后。丁力未免艰难。一半月粮。虞不敷用。着加恩于常例五分之外。增给二分。俾穷丁不至拮据。该部遵谕速行。  

○户部议覆、湖南巡抚杨锡绂奏称、湖南地滨洞庭。民间筑堤垦田。与水争地。常有冲决漫溢之忧。先经大学士议准浙江布政使潘思榘条奏、凡湖荡蓄水之处。禁民开垦。第从前止指湖荡官地。未及民业塘池。应请一并饬禁。查塘池虽小民自有之业。然其中或为蓄水之沟。或为通水之径。若皆培土为田。一遇旱潦。水无蓄洩。既无益于己业。转为害于邻田。应如所请。除已经开垦之田。毋庸清厘滋扰外。嗣后无论官地民业。凡有关水道蓄洩者。概禁报垦。从之。  

○又议覆、福建巡抚周学健疏称、闽县、侯官、长乐、连江、罗源、晋江、惠安、顺昌、等八县、共无着渔课银六百九十一两零。米二石三斗零。确查属实。请依原题年分。分别豁除。应如所题。嗣后如有新开澳地。新造船只。应行升课之处。再照例报部。从之。  

○丙午。户部议覆、陕西巡抚陈宏谋疏称、陕省各州县。每年出陈易新。粜少借多。即粜后贮额仍须买补。所有收捐监粮。实无空仓收贮。前请建廒九百七十六间。并宜川贮粮一千四百八十三石零。亦应建廒三座。均应如所请。从之。  

○是日。驻跸南红门。翌日如之。  

○丁未。孝康章皇后忌辰。遣官祭孝陵。  

○户部议准、广东巡抚准泰疏报、乾隆十年分、被水之新宁县田五百六十一顷五十二亩零。被旱之潮州府隆澳田一十六顷三十八亩零。潮阳县田四百二十五顷七十五亩零。阳春县田九十二顷三十一亩零。化州田三百五十一顷四十五亩零。罗定州田三百七十五顷七十三亩零。勘俱成灾。请缓徵蠲赋如例。其乏食贫民、及被风被水倒坏房船。压毙人口。分别赈恤。并动项修造。得旨、依议速行。  

○又议准、云南总督兼管巡抚事张允随疏报、乾隆十年分、鹤庆府属金登等二十六村、被水民屯田、共三十三顷六十亩有奇。应免额徵银米十分之七。并赈借如例。从之。  

○调山东胶州营副将马负书、赴部引见。  

○戊申。兵部议覆、贵州总督兼管巡抚事张广泗疏称、苗疆平定已久。各镇协营兵。已两次裁减。原设塘哨船。亦应量减节帑。请裁都匀协哨船三、塘船十一。裁上江协哨船十四、改设塘船三。裁古州镇标哨船三、改设塘船三。裁下江营哨船三。裁朗洞营哨船二。改设塘船一。裁台拱营哨船一、改设塘船一。裁镇远镇标哨船三、塘船一。裁凯里营哨船二、塘船四。裁铜仁协哨船二、改设塘船三。均应如所请。从之。  

○四川巡抚纪山议覆、布政使李如兰奏称、前抚臣宪德、饬令同城兵饷等项、搭钱二成。今请将同城满汉兵饷、搭放一成等语。查宪德原奏、设炉一十五座。嗣因滇铜不敷。止开八炉。岁铸钱除支给工料等项外。尚不敷搭配一成之数。今自乾隆七年。设炉一十五座。铸钱已多。同城满汉兵饷。应如该布政使所奏、搭放一成。又奏称各镇协营饷、无论远近。每银一百两。搭钱八千文。其运费动支公项等语。查各镇协营、情形互异。如夔协、巫山、梁万、忠州、各营。向因赴省领饷维艰。题请于夔关就近支领。今又以搭钱为未便。即应毋庸搭放。此外无论营汛远近。均请如该布政使所奏。概以每百两、搭钱八千文。如有支钱回营。仍称未便者。即仅搭以在省需用钱数。以顺兵情。至运费一节。查领银一两。搭钱一千。较之市兑。长银几及二钱。应请即以所长之银、定为运费。其公项为修整军装所必需。未便动支。又奏称炉铸钱文。除搭放兵饷外。余请留为修补炉座房屋、酌给囚粮、并零星工程之用。各官养廉。应毋庸搭给等语。查从前设炉铸钱。宪德原议养廉与兵饷并搭。经部覆准。今应仍照原议。酌量配搭。其修补炉座等费。请划出一千串。已属敷用。均下部议行。  

○奉恩辅国公广龄故。赐祭葬如例。谥敦僖。  

○三姓副都统崇悌故。赐祭葬如例。  

○是日驻跸新衙门。翌日如之。  

○己酉。户部议准、署广西巡抚托庸疏称、乾隆十年分、思恩、兴业、二县、原报秋禾被旱各村。今确勘虽有六七分不等。然核计不过十分之一。其余收成均有六分。晚禾虽仅三分。其本年早稻收成、实有八分。所有贫民、于每户借给常平仓谷一石、并借银俾购麦种。俟春间再粜借兼施。毋庸另议加赈。至被灾各户。应徵乾隆十年分地丁银一百二十六两零。本色米四百四十八石零。请照例缓徵。所借银谷、缓至秋收后、免息还款。得旨、依议速行。  

○庚戌。上自南苑还宫。  

○诣皇太后宫问安。  

○辛亥。谕、本月十六日、月食。三月初一日、日食。且自上冬以及今春。雨雪稀少。土膏待泽。朕敬天勤民之心。倍增乾惕。所望大小臣工。共体朕意。加修省。迓天和。夫修省之道。以实不以文。其有关于民生国计者。当尽心筹画。竭诚办理。以尽职守。若朕躬有愆谬。政事有阙失。应行陈奏者。即据实以闻。不得避忌瞻徇。亦不得牵引虚文。负朕咨询之意。  

○又谕、皇后亲蚕典礼。于不行亲祭之年。经该部议照旧例。遣太常寺堂官致祭。朕思从前建立蚕祠。未议皇后亲蚕之礼。是以照祭祀例遣官。今既举行皇后亲蚕典礼。若遇不行亲祭之年。自应遣妃内一人。恭代致祭西陵氏之神。以昭诚敬为是。所有行礼位次、及一切仪注、应如何酌定之处。着大学士会同各该衙门妥议具奏。寻奏、皇后不行亲蚕之年。既遣妃恭代行礼。应令礼部届期照例两请具题。其致祭前期斋戒二日。不进铜人。行礼位次、应照先农坛遣官恭代之例。设拜位于坛阶下正中。不设幄次。升坛由西阶登降。除仍用先蚕坛乐章、不饮福受胙外。一切赞引、导引、拜跪、奠献、仪注。俱照遣官例行。再遣妃恭代行礼。应令文武大臣命妇、照例陪祀。其需用执事女官、及所用祭品。由各该衙门豫备。养蚕、交奉宸苑蚕宫令、丞、率蚕母蚕妇饲养。所得丝觔数、仍照例呈报内务府具题。从之。  

○谕军机大臣等。从前策楞奏称、左江镇总兵杨刚。人虽粗有才情。而不无轻举妄动之意。恐将来或生边衅。似应调用内地。特简老成之员。镇守边境等语。朕看杨刚、于事体不甚明白。但汉仗尚好。且在粤省已久。尚为熟习。若一时更换。未必即能得人。朕已面加训谕之。尔等可寄信与策楞。令其随时教导。再行试看。若果操守不妥。旧习不改。实于地方不宜。策楞自必据实奏闻。  

卷之二百五十八

猜你喜欢
  卷一百五十七·列传第四十五·张廷玉
  卷三百九十七 元祐二年(丁卯,1087)·李焘
  北狩行录 全文·蔡鞗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二百十·佚名
  卷之一百·佚名
  卷之五百六十九·佚名
  卷之三百七十六·佚名
  第四五认充结状光绪七年八月一一二○六-二·佚名
  第六十一册 天聪朝事六件无年月·佚名
  一八五 浙江巡抚三宝奏查办遗书及干碍书情形折·佚名
  裴冕传·欧阳修
  卷二十四下·雍正
  卷二百一·佚名
  第六节 贞元朝局·吕思勉
  八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三家宫词巻中·毛晋

    明 毛晋 编蜀花蕋夫人五云楼阁凤城间花木长新日月闲三十六宫连内苑太平天子住昆山会真广殿约宫墙楼阁相扶倚太阳净甃玉阶横水防御炉香气扑龙牀龙池九曲逺相通杨栁丝牵两防风长似江南好春景画船来去碧波中东内斜穿紫

  • 中兴间气集巻下·高仲武

    (唐)髙仲武 编○郎士元【十二首】员外河岳英竒人伦秀异自家形国遂拥大名右丞以往与钱更长自丞相以下更出作牧二公无诗祖饯时论鄙之两君体调大抵欲同就中郎公稍更闲雅近于康乐如荒城背流水逺雁入寒云去鸟不知倦逺帆生暮

  • 庆元开禧杂事·叶绍翁

      ○淮民浆枣绍兴和议既坚,淮民始(一作“咸”)知生聚之乐,桑麦大稔。福建号为乐区,负戴而之者,谓之“反淮南”。或士民一至其地,其淮民遇夏则先以浆馈之,入秋剥枣则蒸以置诸门,任南人食之,不取价。或遇父

  • 卷第六十五·胡三省

    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朝散大夫右谏议大夫充集贤殿修撰提举西京嵩山崇福宫上柱国河内郡开国侯食邑一千八百户食实封六百户赐紫金鱼袋臣司马光奉敕编集后学天台胡三省音注汉纪五十七〔起柔兆阉茂(丙戌),尽着雍困敦(戊子

  • 第二一一照会同治二年四月二十六日一一五○一—二·佚名

    英国驻台领事伯,照会淡水同知郑:在香港采买白硝时,先将凭照移交领事盖印照会(注一)大英钦命驻镇台湾办理通商事务署领事府伯为照覆事。昨日准贵分府照会,内开:因彰化剿匪紧急,要需军火,业经给照通事张乌豆

  • 后集卷五·宋名臣言行录

    <史部,传记类,总录之属,宋名臣言行录> 钦定四库全书 宋名臣言行录後集卷五 宋 朱子 纂集 唐介 质肃公 字子方荆南人举进士事仁宗英宗神宗官至参政 张尧佐者以进士擢第累官至员外郎知开州会其侄女有宠於仁宗遂骤迁

  • 胡松传·张廷玉

    胡松,字汝茂,滁人。幼年特别好学。曾经收辑古代名臣的奏章,慷慨有经世之志。嘉靖八年(1529)进士,任东平州知州。设定计谋捕捉盗贼,人民得以安居。后调职为南京礼部郎中,历任山西提学副使。嘉靖三十年(1551)秋天,他奏上边关要

  • 王琼传·张廷玉

    王琼,字德华,太原人。成化二十年(1484)进士。最初担任工部主事,后升为郎中。外调治理漕河三年,把所经历过的事罗列出来,撰写了一篇记叙文。后来接任的人查考那些事,竟然是毫厘不差,由此王琼就以勤勉、干练出了名。不久改任户

  • 中英天津条约·佚名

    一八五八年六月二十六日,咸丰八年五月十六日,天津。大清皇帝、大英君主,因视两国情意未洽,今愿重修旧好,俾嗣后得永远相安;是以大清国特简东阁大学士正白旗满洲都统总理刑部事务桂良,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稽查会同

  • 卷九 正谏·刘向

    易曰:“王臣蹇蹇,匪躬之故。”人臣之所以蹇蹇为难,而谏其君者非为身也,将欲以匡君之过,矫君之失也。君有过失者,危亡之萌也;见君之过失而不谏,是轻君之危亡也。夫轻君之危亡者,忠臣不忍为也。三谏而不用则去,不去则身亡;身亡者,仁

  • 卷十三·朱鹤龄

    <经部,书类,尚书埤传钦定四库全书尚书埤卷十三吴江朱鹤龄撰无逸吕祖谦曰逸者祸乱之原三年东征治外也无逸陈戒治源也此葢作于作洛之后成王即政之初先知稼穯之艰难先儒有言民生成周之前其命制乎君民生成周之后其命制

  • 妙法莲华经纶贯后序·智旭

    昔李青莲登黄鹤楼。见崔灏题诗。遂为阁笔。知其不可胜也。智者大师。亲证法华三昧。光宅尚破。余家可知。后人纷纷再出手眼。未具青莲学识故耳。余旣述佛顶玄文。诸友咸请再解法华。坚以此意辞之。适因演妙典于紫云。

  • 梵网经菩萨戒本疏第一·法藏

    魏国西寺沙门法藏撰原夫法身虚应。浃有岸以瓢形。妙智潜通。极无边而照象。至真明理。即事而能理。旋超视听之外。冥权会事。即理而能事。迥架筌蹄之表。故得莲华藏界悬日月以临照。菩提树王开甘露而济之。千华千百亿

  • 卷之五·佚名

    宋括山一庵释 本觉 编集明如如居士 毕熈载 较订南北朝梁 萧姓。都建康。四主。共五十六年。禅于陈。魏 元氏。至孝武分东西(东魏都邺。一主一十七年。禅于齐。西魏都长安。三主二十三年。禅于周)。壬午(梁武帝)

  • 卷之三十四·别庵性统

    续灯正统卷三十四 南海普陀嗣祖沙门西蜀 性统 编集 临济宗 大鉴下第三十五世 磬山天隐修禅师法嗣 镇江府竹林林皋本豫禅师 昆山陈氏子。丱岁礼尧峰湛川老宿出家。受具后。徧历诸方。参博山。山曰。未入金笼贮。谁

  • 恶魔的交易·克劳斯·曼

    克劳斯·曼著。最初连吃顿好饭都要借钱的喜剧演员亨德里克,后来他不但在舞台上演戏,也在生活中演戏,他总在撒谎,然而他又从不撒谎,他的虚假就是他的真实。最后他又因“梅菲斯托”这个角色成功进入“上流社会”,同时也使他意

  • 老子本义·魏源

    哲学著作。清魏源撰。自序成书于嘉庆二 十五年 (1820)。合《老子》通行本81章为68章,除夹句 校字外,分章引述前人注释,最后诠以己意。《序》 中认 为《老子》之本义是“黄老之学” 而非 “老庄之学”,其 “言以身治身、以

  • 诸家神品丹法·佚名

    诸家神品丹法,撰人不详。从内容看,似为唐宋间道士编集。六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神部众术类,此书辑录数种外丹黄白方术而成。前五卷主要摘录《抱朴子•黄白篇》、《金丹篇》、《孙真人丹经》、《葛仙翁紫霄丹经》等诸家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