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涌幢小品卷之二十三

元定推演

绍兴辛巳。蔡元定在显庆堂推演后世子孙休咎。赋云。显庆堂将后世推。子孙绍复承吾书。四传学业家还在。五世因贪人产除。缵俗流风六七代。继兴遗迹八九渠。数终轮奂犹有代。御史尹仁为吹嘘。厥后子沉集书经传注。盛行于世。而孙模杭辈相继表扬。曾孙希仁以贪酷籍没。成化丙申。巡按御史尹仁入关。夜梦一老人嘱求栖身之地。叩其姓名。曰。蔡某也。及至建阳。访蔡氏子孙。得其所传家谱阅之。见西山推演后世之诗中。预有姓名。不觉悚然。即捐俸为建传心堂。盖其赋毫不爽云。晋江蔡松庄先生云。周子出。则生一邵子知数学。朱子出。则生一季通知数学。其揆一也。

兴复旧窝

洛邑水南。两农相哄。讼于府。言耕时有石一方出田中。其一云。己耕田而得之。一人云。出自己田中。纷纭未已。守郡者舁其石于府。视之。有文曰。大明景泰己亥。知府事者虞廷玺为我复兴此窝。博古者辨其地。知其为康节也。往视之。尽为禾黍。遂于其处辟地建祠一区。复上书巡抚。大兴殿宇。殆至百楹。

太乙数

我湖甘泉先生吴珫精皇极太乙之学。人有就学者。多不能尽。惟何天衢尽得其术。自知咎征死兆。何。湖广营道人。字道亨。官淛藩臬。长平汤毛九之乱。升工部侍郎。

石蟹

邹浩谪居昭州。以江水不可饮。汲于数里外。后所居岭下忽有泉。浚之。极清冽。名曰感应泉。乱石之下。得蟹一枚。自放于江。曰。余至五岭。不覩此物数年矣。乱石之下。又非所宜穴处也。何从而出耶。易不云乎。物不可以终难。故受之以解。蟹者。解也。天实告之矣。蒙恩归侍。立可待矣。未几。泉忽涸。疑之。有人至门。厉声呼曰。侍郎归矣。求之不可见。次日。果拜赦命。 【 杨龟山挽诗。有泉甘不出户。客至岂无神之句。】

龙驹

蒋粹翁。政和人。宋季为太学生。元混一天下。遂归隐于满月山。尝言其先世家九峯山下。畜一牝马。舍侧有龙潭。马入浴其中。龙与之媾而生驹焉。龙首马身。状如负河图者。有父老曰。昔仲尼笔削六经而麒麟出。今朱晦翁表章四书而龙马生。圣人之瑞也。晦翁闻之。逊不自居。谨视刍秣。后牧于山林。竟失所在。

蛙鸣

钱恭惠王镇明州。浚治前清澜池以御火。既而太守李夷庚复浚之。以其土益镇明岭之庳薄。壮州治案山之势。池与州学泮池。春间蛙大鸣。夷庚禁之不鸣。鸣时必兆抡魁。有验。

宝山

平江伯陈瑄以四十万众修海塘八百里于嘉定东南。筑土高三十丈。为海舟表识。文皇赐名曰宝山。亲为碑文。先是居民每望其地有山影。至是乃成。若有神兆之。

巨儒之象

宣德癸丑。温州守何文渊于明伦堂集诸生讲书。有羣蜂拥一巨蜂集楹间。声闻如雷。顾谓诸生周旋曰。蜂有巨儒之象。来科状元。子必当之。周果及第第一。

脢庵

刘文靖官修撰时。有荐为督学者。文靖筮之。得咸之九五爻。其脢无悔。公曰。此周公教我也。自号曰脢庵。今人皆误书为晦庵。如祖逖字士稚。今俱误曰士雅。如此类甚多。

甲乙之料

章枫山先生居白露山下。好奖接后进。和易。不事边幅。每对诸生云。甲子以后。天下必多事。乙丑。孝皇宾天。果有刘瑾擅权之祸。岂心灵豫识。抑别有术数致之耶。

祷兆

刘五清瑞。成都人。以检讨忤逆瑾告归。时江水险恶。奉母侨居澧州。有奸人谋害。倡言曰。斯必逋逃人也。奏于司礼监。可立杀。乃密怂一恶少。持奏北上。阖境汹汹。谓祸且叵测。刘亦自分必死。祷于城隍神。兆曰。此蠹贼。庸何伤。印绶自天。在火之年。瑾得奏。快甚。将捏旨来逮。忽眩而止。既苏。掷去不省。明年寘鐇反。果肆赦。瑾亦及诛。奏者逸去。奸人迄不敢逞。计其数。庚午六月也。为作记。着其神。后官至礼部侍郎。

肄器修祀

漳州学乐器久坏。太守陈洪谟遣人求泗磬。请神乐观知音乐羽士。选俊民百余人肄习。仍刻大成乐谱传焉。适琉球使者过漳。闻而来观。皆合掌捧手。称叹而去。一日。习仪开元寺。见寺后有朱文公祠。已敝坏。祠后有峯。僧庐其下。仍旧额扁。为芝山书院。以事文公。陈北溪、黄勉斋、蔡九峯、为配。又遴选庠生数十人。读书其中。士习丕变。郡父老相传。文公尝遗一联云。十二峯送青排闼。自天宝以飞来。五百年逃墨归儒。跨开元之顶上。盖若有待云。守漳之三年。畬人居海滨者见有大鸟飞过。遗一尾于水边。长七八尺。五采炫焕。众以为凤尾。拾以来献。命寘之库中。略不为异。后镇守太监遣人来取。答以火焚。乃得止。

书院燕巢

繁昌县治旧俯大江。后有缥缈台。形胜极佳。天顺初。县内徙。其址为豪人所占。后夺归官。又有侵者。万历四十年赎出。建同仁书院。凡有名士出。则院中结一燕巢。

阁额

四川梁山县举人来知德。字矣鲜。有高行。邃于易学。督抚交荐。授翰林待诏。不出。额其阁曰优哉。郭青螺素相善。闻之。曰。来不久矣。优哉游哉。聊以卒岁。未几果殁。

谣乩

吴淞江久湮。童谣云。要开吴淞江。须是海龙王。人谓工决难成。后巡抚海忠介倡议开浚。而董其事者则郡同知黄□□、推官龙宗武也。其言始验。是时两月不雨。工亦易集。殆有天意焉。又江山县久无城。议立。辄不果。有叩乩者。批曰。江山县欲成。直待金龙兴。后知县余一龙至。城之。盖合余之姓名也。

吴江一士夫家扶乩者。有神至。众未问而笑。乩曰。诸生何笑。对曰。我笑汝未必神耳。乩曰。诸生能解谜否。哄且笑曰。我辈能做文章。何况于谜。乩曰。有二字作一谜。与汝猜。词曰。长十八。短八十。八个女儿低处立。混沌看来一个字。四面看来四个不。众皆不解。又曰。我辈只会文字。何暇及谜。乩曰。尔说会做文字。如何考了四等第二。盖为首一生。近考名数如此。乃大骇服。又曰。费氏到至诚。里面拜我。盖主母在内行礼。已先知之。于是众咸拜问。谜是何字。则楼米二字也。

拆字

郭中丞青螺与蔡见麓家宰同官于浙。是时冢宰为右方伯。有引去意。一日。坐弘济堂。冢宰曰。子为我拆一字。指堂扁弘字。郭曰。公为何事。曰。子只拆字。不必问事。郭曰。公意将引去而数未能。公曰。何也。郭曰。弘字左为弓而无丨。是未能引。右为?而无土。是未能去。公笑曰。奇哉。郭又曰。非徒如此也。堂扁有济字。公将开府齐鲁。或操江。又不徒如此也。堂字。尚书而后归土。公笑曰。是太穿凿。后其言一一验。

赠砚钱

卢某号东楼。扶沟人。尝供郾城传役。见分宜舍人横索邮卒。仰而呼天。异日幸有儿贵。愿勿效若人为也。主者闻而异之。以一砚为赠。曰。此经生所遗。为若子兆。受之出。遇人操一大钱。狂呼于市曰。蚤登科第。因以相赠。又受之。视其文。喜曰。天所赐也。归示诸子。且告之故。使各勉焉。一日。有羽衣诣门与语。语竟。入语妇曰。道人来呼我。我行去矣。遂卒。子傅元。万历丙戌进士。副使。兄弟五人。皆有官职。

堂上金紫人

建阳豪民吴璋。以财横乡曲。亲疏甚惮之。每坐堂上。无敢过其前。必窥伺不在。方敢入。弟十九郎。因窥隙。见金紫人向堂立。后有服朱绿数人。少长俨立。惊异之。疾走入门。乃无所覩。私喜为家庆。未几。璋以不法。为邑丞所治。至窜流远方。弟亦连坐。黥徙袁州。家赀皆籍没。刘侍郎岑。买其室居。缘是为请袁守。免其弟归。因得服役门下。适刘当岁除享祀。偶于壁隙窥之。金朱绿袍。恍然曩日所见者。始以语人。

蹇太师父子

蹇英太师。忠定公之子也。娶冯氏。久未有子。忠定公请杨文贞制词。祷于神乐观。斋沐亲往。梦有人语以道士写祈文有误。视之果然。遂生二子。长曰霖。中书舍人。次曰沾。尚宝丞。英侍忠定。邻有隶卒服某侍郎之役。疽发背。委于涂。见而怜之。延刘御医疗之。得不死。游句容。寓崇明寺。寺有中官一仆。亦患背疽。垂毙。延医士张荣疗之而愈。后英患肺疾。甚剧。医勿效。一夕梦神人告曰。毋忧。吾为汝增福寿矣。疾果平。

木龟

郑赐。为礼部尚书。待漏直庐。梦神人肩一龟遗之。公盛以盘。视之。乃木龟也。觉而语同列曰。吾其不食已。越三日。俟命内庭。曰将晡。忽眩瞀不能支。僚吏掖出。登肩舆。至部。喉中有声轰然。汤药不下咽。夜二鼓。逝矣。

际昌时

杨石斋少时。尝梦天门开。遥瞻卓楔。曰。际昌时而公显。其老也。复梦天门开。有二幡导公冉冉以去。而公卒。公殆天人。禀间气而生者耶。公在位。一辞伯爵及太师太傅。二辞锦衣卫千户荫。三辞文职四品世袭荫。

神人纸署

严文靖公尝梦神人出二纸。一署文正。曰。此以授华亭徐相公。其一署文清。曰。以授相公。后华亭谥文贞。解为正。公谥文靖。点画亦相近。而徐方当国。严居冢宰。同心辅政。神告之矣。

高、沈、徐、先兆

高文端南宇。少遇老僧。与谈。意合。留之。僧言未然事。奇中。高询以科第、名位、年寿。皆得其概。并欲问卜葬处。久不敢言。僧令携榼过藕花居。向一桑柘隙地。坐即偃卧。少时而起。公亦未解何意。后公卒。赐葬。卜穴。正其卧地处也。又沈继山少遇一星士。推算终身事。历历皆验。江陵夺情上疏。谪电白。病垂死。叹曰。某言皆验。独此乃大谬邪。后日荣遇。付之鬼录矣。少顷。算者至。细阅前书曰。已悉。必无他虑。疾果愈。数起至右都。寿七十卒。卒之年。坦坦无恐怖。亦不服药。盖术者之言已定。知必不免也。徐文贞少年得一梦。自登探花、翰林。谪官复召。渐次大拜。归田葬处。皆了了。故所处夷险。都不动心。而末年卜葬湖州。亦梦中所兆。不以人言为劝沮也。

李姬

袁宗皋以兴府长史。从世庙入承大统。拜相。赐奴婢各六人。初公为长史时。中酒昼寝。偶梦一美姬扶床跽。请曰。妾备李白洲下陈。今愿治相公帷箔。公惊觉。对黄夫人。与语。异之。继而李以党宸濠败。妻挐没入官。至是。公所受赐婢李姬预焉。则宛然梦中人也。辞之不得。夫人置酒令荐寝。寻得疾卒。

五曲异人

翁东崖以佥都请告。削籍归。游武夷。至第五曲。有异人挥手曰。别久矣。记得岩下授受秘语。解公大阨乎。今可回头矣。言已忽不见。东崖恍然趣归。得疾。卒于清流舟中。又二日。抵家。眉宇欣欣如生。盖公原以本兵召值。庚戌之儆。疾进。以四十日到京。上犹迟之。将从丁杨之戮。夜卧。梦一仙官自天冉冉至御榻前。手翁字下拜。上既寤。释然。乃得以佥都视三关云。

东崖贵时。门前仆树自起。卒后。树即仆。

行通神明

平泉陆公试南宫时。郡守王华梦谒帝庭。庭下数百人罗拜。口举善人。则公名也。守觉而异之。比得公会元报。守语人曰。此君冥行通神明。他日。禄位名寿必皆第一。至后果验。而公自少至老。数遇奇险。如颓垣堕木。皆不能伤。每出游。天日必熙明。即甚风雨。无不顿霁。至老强健。九十七岁殁。赠太子太保。谥文定。

纪梦

陈恭介有年。未卒之先月余。尝自作纪梦云。万历丁酉十二月十八日之辰。余卧畏天楼之从吾斋。梦徘徊一山馆中。已而吴滦州敬夫、倪博士章、偕至。余曰。此中尽有佳处。吴曰。适来舟。故在。试共一游。遂相携入舟中。舟无榜人。亦无仆从。渐能自移。有顷。转入山口。峯峦耸拔。山椒一老桂。盘根樛枝。下临清涧。飞花飘洒。芳香袭人。逡巡稍前。遥望前山中。房舍甚都。相与叹赏。倏忽已至。舣舟而登。白石鳞次。涓泉出石间。若微雨新过状,徐步入舍。明厂轩揭。四无窗几。寂不见一人。循除久之。忽老仆自外来。诣前报曰。馆罢矣。余第颔之。又回指伟衣冠数人。自舟而陆。若相就者。二友曰。此吾辈适来泛舟路也。遂欠伸而寤。惟见窗际月影膧朦而已。念昔嘉靖丙辰。南宫被放。与吴倪同舟东归。中间区区聚散。亡论已。即二友化为异物。不啻一纪。而顷刻之梦。堪为惘然。若老仆之言。莫可致诘。岂余病侵寻。预为捐馆兆耶。枕上漫成二调纪之。夫人生霄壤。所白昼明目而争于善败之场者。千古一梦也。胜纪乎哉。又爽然自失已。其二调云。山之幽。郁盘丹桂临清流。临清流。花泉溶漾。馥袭兰舟。 个中秋思空淹留。觉来窗外寒蟾浮。寒蟾浮。同游安在。千古悠悠。□人翩翩。朅来携手穿云泉。穿云泉。依稀玉宇。不见神仙。个中微明胡来前。瞥然孤觉成高眠。成高眠。万缘如梦。何在何捐。盖寄忆秦娥云。明年正月既望。环恭介宅而居者。丙夜闻车马杂沓声。窃窥之。见笼火隐隐。不下数十。度骢马桥而来。上下桥址间。呼声甚彻。鸡再号。始返。呼复如之。辄讶。何物官人。乃尔深夜过访。诘朝走问。则属乌有。越数日。恭介卒。

梦泉

有僧宗静欲于杭州无垢院立三门。土石无所取。梦神人语之曰。但于岩下取之。得泉而止。且赠以诗。及穴地。果有泉涌。仍得石剑、雷斧、剑。神人诗。有海变桑田因禹力。持竿之者绝踪迹。岩峦拱耸巨鳌形。林木参差碧波色。岌嶪峯前铺像教。僧梦中以钟声而觉。祗五句耳。又齐云院僧文思等念香积所不可无井。因施九轫之力。地凡三易。无一及泉。郁郁不乐。忽一夕。梦有告之曰。凿井徒劳。良为师苦。泉之通塞。繄吾是主。念师之诚。投师之所。语竟。指西北之隅。觉而骇然惊。恍然若有所得。诘朝。设香几。扬梵音。诣所指之地凿之。仅丈余。脉络寖通。益浚之。而寒泉迸冽。井于是而定焉。

判土地

刘崇之儿时。书斋文籍为鼠啮。戏判土地云。尔不职。杖一百。押出斋门。是夜。其师梦老人曰。某实不职。烦一言于侍郎。免断。次日。其师以告崇之。遂毁其制。夜又梦老人曰。谢教授救解。有少白金为谢。次早。于书几上得银一片。后崇之果侍郎。使金。渡黄河。先一夜。河口舟人梦岸上军马数百。有神人呼曰。明日刘侍郎渡河。见奉岳府指挥。令我拥护。尔等须着小心。次日。崇之至。值河水泛涨。中流失楫。舟人仓皇无措。其舟自风浪中直抵岸。隔河望水中。若有数十人操舟而行者。

梦真

茫湖李封翁。名万平。年四十八时。得奇疾。气绝三日而寤。云至帝所。伏庭下。遥见殿中紫衣者麾黄衣人掖以出。道遇羣狙围之。翁跃马奋力杀狙。晚至酒肆。主人持簿相视。览之。即翁诗稿。所与语皆身后事。病且愈。后二日盥手。狙之毛血凝爪甲间。梦非真。梦真。奇事也。翁年八十三卒。子遂。尚书。孙材。都御史。

索命

戴谦为南京御史。梦骑马至清江厂。有朱衣引一人索命。蓬首褐衫。姓李。朱衣者曰。盍往观乎。即前导。所过皆竹房。至一家。独瓦房。入门。有男子卧地上。一妇人。绿衣红裳。簪花处其傍。曰。欲救之。奈气绝矣。惊寤。出水西门。至清江厂。物色得之。道途屋宇及死者姓氏。皆如梦所见。呼其家问之。乃因市肉。与屠人鬬而死。告以所梦。举家皆大哭。妇人乃其姊归宁者。即捕屠。寘之法。一时白下盛传之。教授王礼、五经博士陈贽、皆有记。时正统八年四月。有殒石之异。

梦韩

陆浚川灿。以给事中奏弹张永嘉。谪官迁永新令。薅栉奸盗。邑以大治。上下多噎呕。意鞅鞅求归。一日假寐堂中。若有来讯然者。曰。君奚如韩子。韩不谪阳山耶。惊起曰。异哉。生平极慕韩。然念不到阳山也。后改其堂曰梦韩。而洞山尹台为之记。洞山。盖先生所识拔计偕者。先生遂不复出。荣遇与昌黎有间。而文章气节则先后一揆矣。

访故址

陈钢。南京人。成化乙酉举人。知黔阳县。有惠政。升长沙通判。议复岳麓书院。初渡江。有僧来迎。公曰。安知迎予。僧曰。夕梦绯衣使君来访故址。是以来。公喜。掘砌。得故甓。识曰。陈某造。适同公名。乃白吉王。得故殿材成之。

傅佛

傅作雨。江陵人。为吏部主事时。朝臣谏江陵夺情者。或锢以计典。执不可。与夷陵王篆争之强。因求补外。江陵没。乡人株累无遗。公独皎然。所部岭北。捕陈乡盗千余人。鞫讯僇渠魁。余尽原之。虔人称曰傅佛。立祠祀焉。抚赣中丞张岳与公兄作舟不相中。迁怒公。草弹文。其母闻而惊曰。是非所称傅佛耶。何可以凡故诬之。事遂已。后数月。不令母知。坐密室理前疏。而屋梁忽坠。碎其案。夜复梦关将军语之。夷、齐、不念旧恶。醒而骇汗。急邀公及他僚言其事。既悔且叹。公神人所共与。遂更为知己。荐于朝。曰。贞心足耐岁寒。履桑梓独挺羣杰。懿行可表天日。遭荆棘不累连枝。

登龙门

魏廷用。新建人。父时雍。少遇异人。得丹书。工炼气术。里有祟厉。治无不立验。宁庶人召而问之。阳为不喻者。庶人怒。囚之。得间亡走。或言之世宗。征拜太常博士。奉诏搜天下异书。所至郡国守相。缘上意。致金帛交驩。一无所受。三年谢病归。耻与诸方士伍。而一意督课廷用。冀以儒成名。困青衿中。尝叩芗溪神。梦若呼登龙门者。觉而殊自负。后以岁贡授龙门令终。

梦剖腹

卢柟梦至东海上。远望见霄绮杂驳。金根云霞。照曜上下。海水振荡。遂作沧溟赋。将半。倦睡。梦一人以刀剖腹。抽肠尺五许。莹洁有红黄色。沃以水。复内之。遂醒。终篇。

神人送诗

宣德四年。杨昺为浙江佥事。有贼据百丈山。频出金衢剽掠。昺夜梦神人送诗云。影入菱花秋月里。人如枯草洛阳边。昺喜曰。贼在吾目中矣。明日。进兵围其山。尽平之。后辞疾归。正统二年。东西二杨学士荐昺可大任。召见。操乡音。擢广东按察使。西杨曰。何为土音。对曰。某世楚人。奈何效齐语媚时。至广。冬大雪。人咸异之。致仕。年八十六终。

弹击汪鋐

冯佑山汝弼。工科。时汪鋐为冢宰。科道交弹。汪犹奏辩不已。冯疏第七上。是夕。梦逐一恶少过桥。桥为所断。冯伫立良久。不得渡。有人从桥下操舟葺桥。则窗外鸡鸣矣。同疏同年潘十泉子正。时在刑科。上疏之夕。梦一大缸。缸内大黑鱼一。小鱼数十。大黑鱼翻身一跃。缸水皆浑。小鱼为其所吞。吞而复出。若死若生者数枚。有顷始苏。不苏者二枚。大黑鱼亦死。时汪复上疏力讦。冯疏留中不出者三日矣。众虑圣意不测。时屠渐山应埈为翰林侍读。谓冯曰。昨圣上置公本于几上。连看数次。怒形于色。急召阁老李序庵。时费鹅湖宏入。上大声曰。如何不与我处。我怒。不能进午膳矣。二老进曰。臣等待他自陈。上大怒。连呼曰。他肯自陈。他肯自陈。汪不得已。疏上。翌日旨下。汪罢去。科道交章者十人。受廷杖死者二人。薛宗恺、曾翀。而冯及翁溥等八人俱谪外。汪亦寻死。

星鈇

王鈇。号苍野。以进士知常熟县。有声。轻兵袭倭。与乡官参政钱泮俱死之。时嘉靖乙卯五月二十四日也。王。赠太仆少卿。钱。光禄卿。王以正德甲戌四月十四日生。父母各梦有星若鈇者坠于苍野。因以名。号曰苍野。兵出先一日。邑有周解元梦兵还时。舆神主入城。惧以告王。三恶闻而言它。邑人感其谊。留一子占籍。

梦桃

呼良朋。隆万间名将也。既致政。一夕。梦上帝符召。偕漳南吴司马渡海征蛮。见桃烂甚。时司马已卒。曰。及桃。吾其逝矣。果庚寅三月卒。司马名华。号小江。呼号益斋。官都督佥事。

鹰禽入窗

有郑老人夜得恶梦。占于善卦者。卦云。三月十四日己卯。有横祸。宜避匿不出。城南潘家。外孙也。是日邀之家。临水窗中。静诵莲华经。适待夷欧内官。使从者放鹰。猎于负郭林野。鹰逐一禽。直入窗内。同坠莲经上。老人惊。以两手重按。鹰禽俱死。从者追及。见鹰死。执老人送欧内官所。痛鞭几殒。追鹰价八两。乃知横祸之及。不可逃也。

虎迹龙风

平湖尹刘汉楼初第时。尝宿盖山驿门外。从人忽扣门求入。间之。云适梦神人促起。曰。虎将至。汝可急入。昨途中欲伤汝。因见刘进士。失跌而去。明早。视路傍稻田内。见一头两膝之形。深入泥中。俨然虎迹也。又于左旗营雇舟往光化。时薄暮微雨。舟数十俱不解缆。汉楼力强所雇舟。独行途中。懊恼之声不绝。是夜抵光化。次日报者云。左旗营昨夜龙起。舟数十只一时颠覆。溺死百余人。信乎死生有定数也。

江夏来

正德年间。华阴学久无举者。有萧先生诲生徒。勤甚。一夕。梦有告者。汝何自苦。举子须江夏来尔。久之。尚不举。复有黄先生者来任。众曰。黄属江夏郡。应矣。仍不举。后有黄瑶先生。以江夏训导至。众欣然曰。江夏来矣。果一人发解。嗣后不复乏科云。瑶号逸庵。雍邱人。

梦兆相同

沈庆之。年八十。梦人遗布二匹。曰。吾数尽于此乎。谓八十尺也。果以其年赐死。嘉靖间。参将薛腾霄梦人赠锦二匹。量之。其末微少。亦以七十九卒。古今人梦兆乃相同如此。

五老人

俞琳初为行人。尝使周府。舟次归德。感疾甚笃。仰天叹曰。丈夫志在四方。即不幸客死。命耳。奈老母何。因痛哭失声。是夕。忽梦五老人。须眉皓白。语琳曰。尔母寿高。尔寿亦远。病当寻愈。毋多伤。琳扣姓名。答曰。此地五老人耳。旦访之。则宋太子少保杜衍、侍郎王涣、司农卿毕世长、郎中朱贯、冯平。年皆八十。庙食兹土者。

祸淫

陆中丞垹。嘉善县人。子中锡。颖悟绝人。一日。与某生倚门。有美妇过焉。中锡心动。某生恶惥之。投牒神祠曰。愿得阴庇。以遂桑中驩也。中丞方寝。梦神来访曰。若子无礼。吾得请于帝矣。若子当魁天下。今且削为老儒。某生者本无禄。兹将抽其肠。既寤。召中锡责问之。以实对。语未毕。忽报某生称肠痛绝矣。中锡自后日愚钝。终日曳白。顾参议中立知其事。尝语人。谓天道祸淫如此。

衡山君

屠宫谕应埈。乙巳冬。病甚。梦至衡山。揖衡山君而进之。见大屏两庑间。曰。明年正月十三日。官至二品。增寿一纪。晨起呼诸子曰。我殆将死矣。我宦游二十年。官不踰五六。二品增纪者。其易岁之兆乎。如期卒。

馆宾爵位

梅司马国桢为孝廉时。时冢宰王公国光为子觅礼经师未得。其夫人夜梦一人谓之曰。公子师。麻城梅孝廉也。其人官爵。与堂上主公同。顷之。即见孝廉坐堂上。长髯。而鼻如拳。寤以告王。王明日往谒麻城刘锦衣守有曰。公邑有梅孝廉否。刘曰。有之。不佞儿女姻也。王即托刘延之。后王与公夜饮。夫人窃窥之。依然梦中人也。王语梅以故。第逊谢而已。一日。王对宾僚言此事曰。梅大将来名位未易涯也。少宰王篆曰。孝廉已非壮年。即明年得第。至八座。亦须近三十年。耄矣。将恐不得待也。次年即成进士。为县令。未满十年。为大中丞。晋少司马。赠尚书。梦中之言始符。梅初无子。近六十。乃生子。不杀之报也。

大司马前驱

万历中。广平一时有五大司马。肥乡张学颜、邯郸张国彦、曲周王一鹗、广平王遴、威县贾待问。贾抚陕西。御虏还。卒于临洮。巡按杨在巩昌。梦两别驾同入告。请为制府前驱。寤而异之。门启。报二人卒。午而公讣至。一儒生骤白母。贾公召我。母曰。梦也。顷之。又白如初。是夕亦卒。

大士题绢

郭青螺与刘淳寰同官闽中。为左右方伯。一夕。刘梦郭汾阳、李邺侯、引之同谒观世音大士。为郭问功名。大士云。取黄绢一幅来。题其上云。仗钺终为夏地游。长城大解圣人忧。若期八座还京国。蹔为冯唐渤海留。光禄云。不甚解。大士复批云。问郭生自知之。次日。光禄语郭。亦莫之晓也。夏地。意以为宁夏。寻督抚贵州。贵州昔属明玉珍。亦名夏。非至贵州不悟也。后以平播。加右都。则解圣人之忧。官亦至八座矣。然在贵州者十年。得请去。岂非京国难期。龚遂渤海留之验哉。

梦墨

唐子畏乞梦仙游九鲤神。梦惠之墨一担。盖终以文业名。年五十四卒。无子。唐自作梦墨亭。祝枝山有记。

还环

唐维城。字邦翰。号两峯。莆田人。嘉靖乙丑进士。为青州知府。有惠政。官至都御史卒。见梦于所属临朐参政冯子履。以玉环授之曰。赠此为尔子。寤而举子。命之曰环。明日梦复来曰。吾为郡神且满。举公自代。期以某日。故以环聘公。冯漫应曰。诺。遂病。下血斗余。日忽忽与神接对语。神趣之急。冯曰。有老母在。身未敢以许人也。神曰。若尔。还我环。从几上取授之。环遂暴卒。冯霍然病已。冯即礼部尚书琦之父。维城守土时。尚书以童子试见赏。后乃为立传云。

铁柈

于杭陈某尝梦两僧趺坐室旁。自后夜中时见火光荧荧。正值坐处。陈异之。掘视。得破铁柈。长八尺。厚五六寸。入冶不化。时闻碧霞僧方募造罗汉。賷往施之。铸成二像。宛如所梦焉。今供寺中。

十八尚书

礼部尚书李长春五世祖。本南京礼部尚书。为诸生时。常有所往。其主人延接甚恭。且出酒馔。怪而诘之。曰。夜梦神语曰。有十八尚书来。故供帐以待公。既始有文名。闻其言。益自负。后行巴江。有双鱼跃入舟中。其一尾带金缕色。仍即跃出。夜梦神人告曰。君知鱼之兆乎。典谟要须再读。再者。两尚书也。至长春而验。

薛公剑

蒋云汉。巴县人。徐州监仓。夜梦白面大耳冠巾者来见曰。我薛公之神也。赠汝剑。设有他虞。击之。言已。忽有鬼物拥随。公如其言。击之辄仆。既觉。莫知所谓。明日。舟经济宁下闸。为急湍冲覆。见者谓不可救矣。顷之。手击舟底。声闻于外。人趋救之。舟即自正。

触舟沉香

万历戊戌。副总兵邓子龙领兵征倭。渡鸭绿江。有物触舟。取视之。乃沉香一段。把翫良久。曰。宛似人头。爱护之。每入梦。则香木与首。或对或协而为一。后死于倭。载尸归。失其元。取香木雕为首。酷肖。子龙。南昌人。骁勇善战。能尽其才。亦一时名将。乃存时仅一偏裨。屡为言者所攻。世之不善容才乃尔。沉香其殆怜而先知。愿与作伴作面目乎。

梦之真幻

孔子梦周公。志也。不言文、武。庄生蝴蝶。寓也。不言鲲、鹏。今人学为儒者。必曰梦孔子。学佛者。必曰释迦大士。学老者。必曰广成、老聃。真耶。幻耶。是乃梦梦耳。

吕翁梦

吕翁祠在邯聃县北二十里黄粱店。李长沙诗云。举世空中梦一场。功名无地不黄梁。冯君莫向痴人说。说与痴人梦转长。端溪王崇庆诗云。曾闻世有卢生梦。只恐人传梦未真。一笑乾坤终有歇。吕翁亦是梦中人。

梦报

杨雄蜀本纪。言张仪筑城。依龟行迹筑之。后龟壳藏酒库。长六尺。高崇文截为带跨。龟夜见梦曰。无事相屠。一一相报。后崇文诛死。尸二十余段。如带之数。此与潘妃毁玉为钗同。然龟剥于生时。而报仇于朽骨者何。可见发冢弃骨。而得显祸。固不虚也。

神对

刘珙少时。尝谒梦于大干惠应祠。梦金牌上有曲巷勒回风五字。未晓所以。迨登第。除诸王宫教授。一夕。上幸宫邸。问诸王何业。珙答以属对。时月照窗隙。上曰。可令对斜窗拗明月。诸王方思索间。珙遽以曲巷勒回风对。上曰。此神语也。

位不副梦

陈轩。字符舆。未第时。夜梦一官府。前有两高门。门各有金书额。一曰左丞陈轩。一曰右丞黄履。其后履官至右丞。轩止龙图阁直学士。轩暮年谓诸子曰。吾白屋起家。平生不作欺心事。今位不副梦。尝思昔守杭州。有达官。以一老兵执送府。欲杖之。此兵年余七十。不应杖。遂听赎。俄达官折简相责。不获已。复呼入。亟命行决。即死于杖下。至今二十年。吾未尝不以自咎也。违法徇情。杀人招谴。宜不登显位。汝等戒之。方轩梦时。左右丞乃寄禄官。后始以为执政。岂法令变更。幽冥中已预知耶。

道人携手

霍鳌。井陉人。为食曹椽。其父生日。归上觞。留其仆张斗于仓。郡大夫诘问斗。仓粟若何。今有几。斗不能对。予杖。创痛数日死。斗父蹋门而诟。汝饮酒乐。而令吾儿代汝死乎。鳌闻之。惊怛丧箸。痰骤起。咽如车轮转。召医药之。不受。卒。先一夕。梦道人赤肚子携其手而吟曰。兔葵无草。蚁酒无水。一人来叩。丝有色矣。莫解其故。卒之岁。为癸酉。识者寤道人盖隐语癸酉命绝四字也。

施药

许叔微。字知可。毘陵人。尝获乡荐。春闱不利而归。舟次吴江平望。夜梦白衣人曰。汝无阴德。所以不第。叔微曰。某家贫。无资可以与人。白衣曰。何不学医。吾助汝知慧。叔微辄寤。归践其言。果得卢、扁之妙。凡有病者。无问贵贱。诊候与药。不受其直。所活不可胜计。后举又中乡试。赴春官。舣舟平望。复梦白衣人相见。以诗赠之曰。施药功大。陈楼间处。殿上呼胪。唤六作五。思之。不寤其意。姑记于牍。绍兴壬子。以第六人登科。因二名不合。升为第五。其上则陈祖言。其下则楼材。方省前梦也。晚岁取平生已试之方。并记其事实。以为本事方。 【 此书颇多神妙。】 取本事诗词之例以名之。又拟伤寒歌三卷。凡百篇。皆本仲景法。又有治法八十一篇及仲景脉法三十六图、翼伤寒论二卷。辨类五卷。

农占

暨生。吴人。性钝。不识牛马。家贫。岁大饥。卧古庙中。奄奄垂绝。忽梦其三世祖父母跪于庙神前。泣诉曰。家世单传。此子死。血食斩。吾辈皆馁鬼矣。久之。神传示曰。此子无禄命。缘汝等皆惰农。故天以此报。然农亦良苦。罪不至绝。延之。亦上帝生生之意。却如此人。终难存活。姑授占术。生一子以续。神苒苒升天而去。暨寤。心忽开朗。则吴泰伯庙也。出与人占。无不验。汝南刺史桓臣范尝以入考。道过吴。适得东京缑氏庄奴婢初到。桓问以庄上事。暨云。此庄姓卢不姓桓。见一奴又云。此奴即走。仍偷两贯钱。桓问。今去改得何官。暨又曰。东北一千里外作刺史。须慎马厄。及行至扬州府东。奴果偷两千而去。至东京。改瀛州刺史。方始信之。常慎马厄。至郡。因拜跪。左脚忽痛。艰于行。有一人解针。针讫。其痛转剧。遂请告。经一百日停官。其针人乃姓马。归至东都。于伊阙住。其缑氏庄。买与卢从愿。方知诸事无不应者。后娶妻。果生一子。

瞽术

毛升。字伯时。御史节弟也。少颖慧。读书过目不忘。七岁丧明。梦遇异人授以前知之术。玩物听声。大类邵子皇极数。近在眉睫。远虽数千百里。决人之死生存亡。祸福得丧。若目覩也。占者坌集。日不暇给。馈之则一无所受。声称藉甚。抚巡诸臣因以上闻。永乐间。两召至京师。凡军国事有疑。辄问之。无不神验。上喜甚。欲加显秩。升辞曰。臣赋命贫薄。不得禄食。获守本郡阴阳正术足矣。上益贤之。以老疾。乞还。因命中使护行。宣德间。复召入。宠眷有加。方升之少也。父母旦夕期其大成。忽失明。伤之特甚。升赋一诗以慰父母曰。失却双瞳未是灾。暗中常得好怀开。隔牕听竹消清昼。扶杖闻莺步绿苔。尽有好音供醉耳。更无邪色破灵台。老亲何用多伤慨。锦片光阴看过来。洒然自得。一无烦态。非夙世智慧。能超一切前尘妄想。安得若此。此其术之所以通灵。而梦亦甚奇矣。

猜你喜欢
  后妃传第五·陈寿
  卷六·本纪第六·脱脱
  第九回 掷果误投怀王爷涎脸 看花齐拍手公子开心·陈蝶仙
  卷之三百十六·佚名
  大事记解题卷七·吕祖谦
  第四节寄托·佚名
  杨公则传·姚思廉
  赵彦深传·李延寿
  王庶传·脱脱
  卷一百八十四·佚名
  卷二十三下·徐一夔
  兵二二·徐松
  第五节 文学美术·吕思勉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二十二·佚名
  附錄·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歴代诗话卷十九·吴景旭

      丙集下之上  赋  歌扇舞衣  王勃春思赋敛态调歌扇逥【一作端】身正舞衣  吴旦生曰洪武间杨孟载早春诗近水欲迷歌扇緑隔花偏衬舞衣红诗话以为舞衣歌扇不脱元诗气习然见李义甫诗镂月为歌扇裁云作舞衣刘希夷

  • 第四出·徐渭

    【传言玉女】〔外扮周丞相上〕要选乘龙,虎榜偶然得宋。若待襄王,定赛赋高唐梦。秦楼弄玉,谁好伴他骑凤?端详,惟有这个门生共。(老夫失偶多年,素有向平五岳之想,所以誓不再娶。止因前荆生有一男,唤名凤羽,一女唤名凤雏,至今未曾婚

  •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二百十·佚名

    废帝郕戾王附录第二十八景泰二年十一月乙未朔 太上皇帝居南宫○钦天监进明年大统历 帝御奉天殿受之赐给诸王及文武群臣颁行天下 总督边储户部左侍郎刘琏奏山西蔚州料豆缺少本卫官军与白乐等站马驴月给不敷户部拟以原

  • 卷之三百三十八·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上书房总师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国史馆总裁官武英殿大学士管理兵部事务加十三级纪录十四次臣贾桢稿本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保文渊阁领阁事武英殿总裁

  • 卷之五百六十三·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之二百八十八·佚名

      康熙五十九年。庚子。五月。丁卯朔。巴林多罗额驸林穆布、来朝。  ○戊辰。科尔沁和硕达尔汉亲王和硕额驸罗卜臧滚布、来朝  ○己巳。仁孝皇后忌辰。遣官祭陵  ○庚午。兵部等衙门议覆、浙江道御史严开昶

  • 张介福传·张廷玉

    张介福,字子祺,自怀庆迁至吴中。年少时受业于许衡。双亲早逝,无出仕求官的意愿。家境贫穷,冬天连短袄也没有,有人送他..絮,不肯接受。有时别人送一点小东西他也要还礼。张士诚占据苏州,兵士骚扰他家,他端坐不动。士卒将他砍伤

  • 后周纪二太祖圣神恭肃文武孝皇帝中广顺二年(壬子、952)·司马光

    >后周纪二后周太祖广顺二年(壬子,公元952>年) [1]九月,甲寅朔,吴越丞相裴坚卒。以台州刺史吴延福同参相府事。 >[1]>九月,甲寅朔(初一),吴越丞相>裴坚去世。任命台州刺史>吴延福共同参预丞相>府事务。 [2]庚午,敕北边吏民毋得入

  • 平书订卷十一 财用第七下·李塨

    商税则尽变从来之法而别为制,今之所恃以征商者,榷关耳。税日增而无所底,百数十倍于旧而犹不足,官吏如狼虎,搜及丝忽之物而无所遗,商旅之困惫已极,其为暴不几杀越人于货哉!宜尽撤之,以苏天下而通其往来。其征之也,分行商坐商。坐

  • 卷二十六下·严虞惇

    钦定四库全书 读诗质疑卷二十六下 太仆寺少卿严虞惇撰 烝民尹吉甫美宣王也任贤使能周室中兴焉申公说宣王命樊侯筑城於齐尹吉甫诗以送之孔疏仲山甫是樊国之君爵为侯而字仲山甫也周语称樊仲山甫谏宣王韦昭云食采于樊左

  • 第四章 24·辜鸿铭

    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辜讲孔子说:“聪明的人希望先勤奋做事,然后慢慢去说明。”

  • 卷三十·严粲

    钦定四库全书 诗缉卷三十 宋 严粲 撰 云汉仍叔美宣王也【笺曰仍叔周大夫也春秋桓公五年天王使仍叔之子来聘】宣王承厉王之烈【朱氏曰烈暴虐也】内有拨乱之志【疏曰何休注公羊云拨犹治也】遇烖而惧侧身修行【去声○

  • 卷十一·张虙

    钦定四库全书月令解卷十一      宋 张虙 撰仲冬之月仲冬者斗建子之辰也汉志云孳萌於子则子孳也夏正爲十一月日在斗十一月之中三统历云日在斗初度元嘉历云日在斗十四度日与斗建常相合子与丑合故十一月斗建子则

  • 卷四十八·佚名

    △入法界品第三十四之五尔时善财童子,起不可思议恭敬之心。好乐净法专向大乘。求诸佛智亲近如来。观法境界无所障碍。决定实际住实境界。至三世际。解了三世如虚空际。决定了知三世法际。不作法际住无碍际。不违业际。

  • 瑜伽师地论卷第二十五·玄奘

    瑜伽师地论卷第二十五本地分中声闻地第十三初瑜伽处出离地第三之四云何名善友性。谓八因缘故。应知一切种圆满善友性。何等为八。谓如有一安住禁戒。具足多闻。能有所证。性多哀愍心无厌倦。善能堪忍

  • 卷之十·佚名

    高峰龙泉院因师集贤语录卷之十 龙泉院住持小师 如瑛 录 诸家伏愿门 祝圣 璿源衍庆。宝祚延供。黎民永贺於尧年。率土常瞻於舜日。 又 皇风荡荡。帝道巍巍。万方歌有永之年。四海祝无疆 之寿。 又 大德必得名。大

  • 云钟雁三闹太平庄全传·佚名

    侠义小说,五十四回,清无名氏撰, 有道光己酉(1849年)琅环书屋刊小本,和同治甲子(1864年)一笑轩刊本,首有道光二十九年(即1849)夏四月珠湖渔隐序,并绣像八幅。书写明朝天启年问太师云定、刑部侍郎兼右都御史钟佩、九门提督雁

  • 周礼详解·王昭禹

    四十卷。宋王昭禹撰。据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记载,昭禹未详何人。王与之作《周礼订义》,类编姓氏世次,将王昭禹列于杨时之后,并记其字光运,其它皆不详。《四库全书总目》认为:王昭禹应为北宋末徽钦时代人。《周礼详解》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