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逍遥游第一

〔释文〕内者,对外立名。说文:篇,书也。字从竹;从艹者草名耳,非也。

〔注〕夫小大虽殊,而放于自得之场,则物任其性,事称其能,各当其分,逍遥一也,岂容胜负于其闲哉!

〔释文〕逍音销,亦作「消」。遥如字。亦作「摇」。游如字,亦作「游」。逍遥游者,篇名。义取闲放不拘,怡适自得。

〇郭庆藩曰:文选潘安仁秋兴赋注引司马彪云:言逍遥无为者能游大道也。释文阙。夫小大音符。之场直良反。事称尺证反。各当丁浪反。其分符问反。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疏〕溟,犹海也,取其溟漠无涯,故为之溟。东方朔十洲记云:溟海无风,而洪波百丈。巨海之内,有此大鱼,欲明物性自然,故标为章首。玄中记云:东方有大鱼焉,行者一日过鱼头,七日过鱼尾;产三日,碧海为之变红。故知大物生于大处,岂独北溟而已。

〔释文〕北冥本亦作溟,觅经反,北海也。嵇康云:取其溟漠无涯也。梁简文帝云:窅冥无极,故谓之冥。东方朔十洲记云:水黑色,谓之冥海,无风洪波百丈。

〇郭庆藩曰:慧琳一切经音义三十一大乘入楞伽经卷二引司马云:溟,谓南北极也。去日月远,故以溟为名也。释文阙。

〇典案:文选鹪鹩赋注、江文通杂体诗注、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诗注、陆士衡演连珠注、御览九、八百八十七、九百二十七、九百四十引「冥」并作「溟」,与释文一本合。疏「溟犹海也」,是成本亦作「溟」。初学记一、文选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诗注、陆士衡演连珠注、御览九、六十引「为鲲」作「曰鲲」。鲲徐音昆,李侯温反。大鱼名也。崔撰云:「鲲」当为「鲸」,简文同。其几居岂反。下同。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注〕鹏鲲之实,吾所未详也。夫庄子之大意,在乎逍遥游放,无为而自得,故极小大之致,以明性分之适。达观之士,宜要其会归而遗其所寄,不足事事曲与生说。自不害其弘旨,皆可略之耳。〔疏〕夫四序风驰,三光电卷,是以负山岳而舍故,扬舟壑以趋新。故化鱼为鸟,欲明变化之大理也。

〇典案:初学记、文选江文通杂体诗注、御览九引「为鹏」作「曰鹏」。

〔释文〕鹏步登反。徐音朋。郭甫登反。崔音凤,云:鹏,即古「凤」字,非来仪之凤也。说文云:朋及鹏皆古文「凤」字也。朋鸟象形。凤飞,群鸟从以万数,故以朋为朋党字。字林云:鹏,朋党也,古以为「凤」字。

〇郭庆藩曰:广川书跋宝和钟铭、通雅四十五并引司马云:鹏者,凤也。释文阙。夫庄音符。发句之端皆同。性分符问反。下皆同。达观古乱反。宜要一遥反。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疏〕鱼论其大,以表头尾难知;鸟言其背,亦示修短叵测。故下文云「未有知其修者」也。鼓怒翅翼,奋迅毛衣,既欲抟风,方将击水。遂乃断绝云气,背负青天,骞翥翱翔,凌摩霄汉,垂阴布影,若天涯之降行云也。

〔释文〕垂天之云司马彪云:若云垂天旁。崔云:垂,犹边也,其大如天一面云也。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注〕非冥海不足以运其身,非九万里不足以负其翼。此岂好奇哉?直以大物必自生于大处,大处亦必自生此大物,理固自然,不患其失,又何厝心于其间哉。

〔疏〕运,转也。是,指斥也。即此鹏鸟,其形重大,若不海中运转,无以自致高升,皆不得不然,非乐然也。且形既迁革,情亦随变。昔日为鱼,涵泳北海;今时作鸟,腾翥南溟;虽复升沉性殊,逍遥一也。亦犹死生聚散,所遇斯适,千变万化,未始非吾。所以化鱼为鸟,自北徂南者,鸟是凌虚之物,南即启明之方;鱼乃滞溺之虫,北盖幽冥之地;欲表向明背暗,舍滞求进,故举南北鸟鱼,以示为道之径耳。而大海洪川,原夫造化,非人所作,故曰天池也。

〇典案:文选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诗注引「徙」作「图」,与下「而后乃今将图南」合。又引李弘范曰:广大窕冥,故以溟为名。

〔释文〕海运司马云:运,转也。向秀云:非海不行,故曰海运。简文云:运,徙也。岂好呼报反。下皆同。大处昌虑反。下同。何厝七故反。本又作「措」。,言鹏不知道里之远近,趣足以自胜而逝。

〔疏〕仰视圆穹,甚为迢递,碧空高远,算数无穷,苍苍茫味,岂天正色。然鹏处中天,人居下地,而鹏之俯视,不异人之仰观。人既不辨天之正色,鹏亦讵知地之远近。自胜取足,适至南溟,鹏之图度,止在于是矣。

〇典案:碧虚子南华真经章句音义校引文如海本「则」作「而」。

〔释文〕色邪余嗟反,助句不定之辞。后放此。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注〕此皆明鹏之所以高飞者,翼大故耳。夫质小者所资不待大,则质大者所用不得小矣。故理有至分,物有定极,各足称事,其济一也。若乃失乎忘生之主,而营生于至当之外,事不任力,动不称情,则虽垂天之翼,不能无穷,决起之飞,不能无困矣。

〔疏〕且者假借,是聊略之辞。夫者之发,在语之端绪。积,聚也。厚,深也。杯,小器也。坳,污陷也,谓堂庭坳陷之地也。芥,草也。胶,黏也。此起譬也。夫翻覆一杯之水于坳污堂地之间,将草叶为舟,则浮泛靡滞;若还用杯为舟,理必不可。何者?水浅舟大,则黏地不行故也。是以大舟必须深水,小芥不待洪流,苟其大小得宜,则物皆逍遥。

〔释文〕且夫音符。覆芳服反,杯崔本作「杯」。坳堂于交反,又乌了反,李又伊九反。崔云:堂道谓之坳。司马云:涂地令平。支遁云:谓有坳垤形也。芥吉迈反,徐古迈反,一音古黠反。李云:小草也。则胶徐、李古孝反,一音如字。崔云:胶着地也。李云:黏也。称事尺证反。后同。其济子细反,本又作「齐」,如字。之生本亦作「主」字。至当丁浪反。后皆同。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疏〕此合喻也。夫水不深厚,则大舟不可载浮;风不崇高,大翼无由凌霄汉。是以小鸟半朝,决起抢榆之上;大鹏九万,飘风鼓扇其下也。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注〕夫所以乃今将图南者,非其好高而慕远也,风不积则夭阏不通故耳。此大鹏之逍遥也。

〔疏〕培,重也。夭,折也。阏,塞也。初赖扶摇,故能升翥;重积风吹,然后飞行。既而上负青天,下乘风脊,一凌霄汉,六月方止。网罗不逮,毕弋无侵,折塞之祸,于何而至!良由资待合宜,自致得所,逍遥南海,不亦宜乎!

〔释文〕而后乃今培音裴,重也。徐扶杯反,又父宰反,三音扶北反。本或作「陪」。

〇王念孙曰:培之言冯也。冯,乘也。(见周官冯相氏注。)典案:王说是也。培冯一声之转,训培为乘,亦正合大鹏御风而飞之状。风绝句。背负青天一读以「背」字属上句。夭于表反。司马云:折也。阏徐于葛反,一音谒。司马云:止也。李云:塞也。

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

〇典案:「而止」二字旧敚。今据碧虚子校引文如海本、江南古藏本补。文选江文通杂体诗注、御览九百四十四引亦并作「枪榆枋而止」,与文本、江南古藏本合。上文「去以六月息者也」,郭注「小鸟一飞半朝,枪榆枋而止」。是郭所见本亦有「而止」二字。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注〕苟足于其性,则虽大鹏无以自贵于小鸟,小鸟无羡于天池,而荣愿有余矣。故小大虽殊,逍遥一也。

〔疏〕蜩,蝉也,生七八月,紫青色,一名蛁蟟。鸒鸠,鹘鸠也,即今之班鸠是也。决,卒疾之貌。枪,集也,亦突也。枋,檀木也。控,投也,引也,穷也。奚,何也。之,适也。蜩鸠闻鹏鸟之宏大,资风水以高飞,故嗤彼形大而劬劳,欣我质小而逸豫。且腾跃不过数仞,突榆檀而栖集,时困不到前林,投地息而更起,逍遥适性,乐在其中。何须时经六月,途遥九万,跋涉辛苦,南适胡为!以小笑大,夸企自息,而不逍遥者,未之有也。

〔释文〕蜩音条。司马云:蝉。学鸠如字。一音于角反。本又作「鷽」,音同。本或作「鸒」,音预。崔云:学,读为滑,滑鸠,一名滑雕。司马云:学鸠,小鸠也。李云:鹘雕也。毛诗草木疏云:鹘鸠,班鸠也。简文云:月令云「鸣鸠拂其羽」是也。

〇典案:文选江文通杂体诗注引「学」作「鷽」,与释文一本合。我决向、徐喜缺反,李呼穴反。李颐云:疾貌。抢七良反。司马、李云:犹集也。崔云:着也。支遁云:抢,突也。

〇俞樾曰:王氏引之经传释词曰:则,犹或也。引史记陈丞相世家「则恐后悔」为证。此文「则」字,亦当训为或。榆徐音逾,木名也。枋徐音方。李云:檀木也。崔云:本也。或曰:木名。控苦贡反。司马云:投也。又云引也。崔云:叩也。

〇俞樾曰:「而」字下当有「图」字。上文「而后乃今将图南」,此即承上文而言也。文选注引此,正作「奚以之九万里而图南为」。

〇典案:俞说是也。御览九百四十四引「而」下亦有「图」字。

适莽苍者,三飡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注〕所适弥远,则聚粮弥多,故其翼弥大,则积气弥厚也。

〔疏〕适,往也。莽苍,郊野之色,遥望之不甚分明也。果然,饱貌也。往于郊野,来去三食,路既非遥,腹犹充饱。百里之行,路程稍远,舂捣粮食,为一宿之备。适于千里之途,路既迢遥,聚积三月之粮,方充往来之食。故郭注云,「所适弥远,则聚粮弥多,故其翼弥大,则积气弥厚」者也。

〇典案:碧虚子校引文如海本「果」作「颗」。马叙伦曰:「果」为「伙」省。方言曰:大物盛多,齐、宋之郊,楚、卫之际曰伙。庄子宋人,此宋语。典案:马说是也。

〔释文〕莽莫浪反,或莫郎反。苍七荡反,或如字。司马云:莽苍,近郊之色也。李云:近野也。支遁云:冢闲也。崔云:草野之色。三飡七丹反。果然徐如字,又苦火反。众家皆云:饱貌。舂束容反。粮音良。之二虫又何知?

〔注〕二虫,谓鹏、蜩也。对大于小,所以均异趣也。夫趣之所以异,岂知异而异哉?皆不知所以然而自然耳。自然耳,不为也。此逍遥之大意。

〔疏〕郭注云,「二虫,鹏、蜩也;对大于小,所以均异趣也。」且大鹏抟风九万,小鸟决起榆枋,虽复远近不同,适性均也。咸不知道里之远近,各取足而自胜,天机自张,不知所以。既无意于高卑,岂有情于优劣?逍遥之致,其在兹乎!而呼鹏为虫者,大戴礼云:东方鳞虫三百六十,应龙为其长;南方羽虫三百六十,凤皇为其长;西方毛虫三百六十,麒麟为其长;北方甲虫三百六十,灵龟为其长;中央躶虫三百六十,圣人为其长。通而为语,故名鹏为虫也。

〇俞樾曰:「二虫」即承上文蜩、鸠之笑而言,谓蜩、鸠至小,不足以知鹏之大也。郭注云「二虫谓鹏、蜩也」,失之。

〇典案:碧虚子校引文如海本作「彼二虫又何知也」。,引司马云:木生江南,千岁为一年。释文漏引。大椿丑伦反。司马云:木,一名橓。橓,木槿也。崔音橓华,同。李云:生江南。一云生北户南。此木三万二千岁为一年。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注〕夫年知不相及,若此之悬也,比于众人之所悲,亦可悲矣。而众人未尝悲此者,以其性各有极也。苟知其极,则毫分不可相跂,天下又何所悲乎哉!夫物未尝以大欲小,而必以小羡大,故举小大之殊,各有定分,非羡欲所及,则羡欲之累可以绝矣。夫悲生于累,累绝则悲去,悲去而性命不安者,未之有也。

〔疏〕彭祖者,姓籛,名铿,帝颛顼之玄孙也。善养性,能调鼎,进雉羹于尧,尧封于彭城。其道可祖,故谓之彭祖。历夏经殷,至周,年八百岁矣。特,独也。以其年长寿,所以声独闻于世。而世人比匹彭祖,深可悲伤;而不悲者,为彭祖禀性遐寿,非我气类,置之言外,不敢嗟伤。故知生也有涯,岂唯彭祖,去己一毫,不可企及,于是均椿菌,混彭殇,各止其分,而性命安矣。

〔释文〕彭祖李云:名铿。尧臣,封于彭城。历虞、夏至商,年七百岁,故以久寿见闻。世本云:姓籛,名铿,在商为守藏史,在周为柱下史,年八百岁。籛,音翦。一云:即老子也。崔云:尧臣,仕殷世,其人甫寿七百年。王逸注楚辞天问云:彭铿,即彭祖,事帝尧。彭祖至七百岁,犹曰悔不寿,恨杖晚而唾远云。帝喾之玄孙。特闻如字。崔本作「待问」。之悬音玄。豪分符问反,又方云反。若反。翱翔五刀反。蓬蒿好刀反。反,或之林反。圣人无名。

〔注〕圣人者,物得性之名耳,未足以名其所以得也。

〔疏〕至言其体,神言其用,圣言其名。故就体语至,就用语神,就名语圣,其实一也。诣于灵极,故谓之至;阴阳不测,故谓之神;正名百物,故谓之圣也。一人之上,其有此三,欲显功用名殊,故有三人之别。此三人者,则是前文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辩人也。欲结此人无待之德,彰其体用,乃言「故曰」耳。

〇郭庆藩曰:文选任彦升到大司马记室笺注引司马云:神人无功,言修自然,不立功也;圣人无名,不立名也。释文阙。

尧让天下于许由,〔疏〕尧者,帝喾之子,姓伊祁,字放勋,母庆都,喾感赤龙而生,身长一丈,兑上而丰下,眉有八彩,足履翼星,有圣德。年十五封唐侯,二十一代兄登帝位,都平阳,号曰陶唐。在位七十二年,乃授舜。年百二十八岁崩,葬于阳城,谥曰尧。依谥法,翼善传圣曰尧,言其有传舜之功也。许由,隐者也,姓许,名由,字仲武,颍川阳城人也。隐于箕山,师于啮缺,依山而食,就河而饮。尧知其贤,让以帝位。许由闻之,乃临河洗耳;巢父饮犊,牵而避之,曰:「恶吾水也。」死后尧封其墓,谥曰箕公,即尧之师也。

〔释文〕尧唐帝也。许由隐人也,隐于箕山。司马云:颍川阳城人。简文云:阳城槐里人。李云:字仲武。曰:「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其于光也,不亦难乎!时雨降矣,而犹浸灌,其于泽也,不亦劳乎!

〔疏〕爝火,犹炬火也,亦小火也。神农时十五日一雨,谓之时雨也。且以日月照烛,讵假炬火之光;时雨滂沱,无劳浸灌之泽。尧既撝谦克让,退己进人,所以致此之辞,盛推仲武也。

〇典案:御览十引「许由」二字重;四百二十四引重「由」字。吕氏春秋求人篇:「昔者尧朝许由于沛泽之中,曰:『十日出而焦火不息,不亦劳乎!』」亦以为尧谓许由之辞。

〔释文〕爝本亦作「燋」,音爵。郭祖缴反。司马云:然也。向云:人所然火也。一云:燋火,谓小火也。字林云:爝,炬火也,子召反。燋,所以然持火者,子约反。

〇典案:品氏春秋求人篇「爝」作「焦」,与释文一本合。浸子鸩反。灌古乱反。夫子立而天下治,而我犹尸之,吾自视缺然。请致天下。」

〔疏〕治,正也。尸,主也。致,与也。尧既师于许由,故谓之为夫子。若仲武立为天子,寓内必致太平,而我犹为物主,自视缺然不足,请将帝位让与贤人。

〔释文〕天下治直吏反。下「已治」、注「天下治」、「而治者也」、「既治」、「而治实」、「而治者」、「得以治者」皆同。,故无行而不与百姓共者,亦无往而不为天下之君矣。以此为君,若天之自高,实君之德也。若独亢然立乎高山之顶,非夫人有情于自守,守一家之偏尚,何得专此!此故俗中之一物,而为尧之外臣耳。若以外臣代乎内主,斯有为君之名,而无任君之实也。

〔疏〕许由偃蹇箕山,逍遥颍水,膻臊荣利,厌秽声名。而尧殷勤致请,犹希代己,许由若高九五,将为万乘之名。然实以生名,名从实起,实则是内是主,名便是外是宾。舍主取宾,丧内求外,既非隐者所尚,故云吾将为宾也。

〔释文〕稷契息列反,皆唐、虞臣也。稷,周之始祖,名弃。契,殷之始祖名。能离力智反。玄应应对之应。泛乎芳剑反。非夫音扶。下「明夫」同。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

〔注〕性各有极,苟足其极,则余天下之财也!

〔疏〕鹪鹩,巧妇鸟也,一名工雀,一名女匠,亦名桃虫,好深处而巧为巢也。偃鼠,形大小如牛,赤黑色,獐脚,脚有三甲,耳似象耳,尾端白,好入河饮水。而鸟巢一枝之外,不假茂林;兽饮满腹之余,无劳浩汗。况许由安兹蓬荜,不顾金闱,乐彼蔬食,讵劳玉食也!

〔释文〕鹪子遥反。鹩音辽。李云:鹪鹩,小鸟也。郭璞云:鹪鹩,桃雀。

〇典案:吕氏春秋求人篇作「啁噍」,高注:啁噍,小鸟也。李注即本吕氏春秋高注。偃鼠如字。李云:鼷鼠也。说文:鼢鼠,一曰偃鼠。鼢,音扶问反。归休乎君,予无所用天下为!

〔注〕均之无用,而尧独有之。明夫怀豁者无方,故天下乐推而不厌。

〔疏〕予,我也。许由寡欲清廉,不受尧让,故谓尧云:君宜速还黄屋,归反紫微,禅让之辞,宜其休息。四海之尊,于我无用,九五之贵,予何用为!

〔释文〕归休乎君绝句。一读至「乎」字绝句,「君」别读。

〇典案:「归休乎君」,吕氏春秋求人篇作「归已君乎」,与释文一读同。怀豁呼活反。乐推音洛。不厌于艳反。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注〕庖人尸祝,各安其所司;鸟兽万物,各足于所受;帝尧、许由,各静其所遇,此乃天下之至实也。各得其实,又何所为乎哉?自得而已矣。故尧、许之行虽异,其于逍遥一也。

〔疏〕庖人,谓掌庖厨之人,则今之太官供膳是也。尸者,太庙中神主也;祝者,则今太常太祝是也。执祭版对尸而祝之,故谓之尸祝也。樽,酒器也。俎,肉器也。而庖人、尸祝者,各有司存。假令膳夫懈怠,不肯治庖,尸祝之人,终不越局滥职,弃于樽、俎而代之宰烹,亦犹帝尧禅让,不治天下,许由亦不去彼山林,就兹帝位;故注云「帝尧、许由,各静于所遇」也已。

〔释文〕庖人鲍交反,徐扶交反,掌厨人也。周礼有庖人职。一本「庖」下无「人」字。尸祝之六反。传鬼神辞曰祝。樽子存反,本亦作「尊」。俎徐侧吕反。弘而无的当,一往而陈梗概,曾无反覆可寻。吾窃闻之,惊疑怖恐,犹如上天河汉,迢递清高,寻其源流,略无穷极也。

〔释文〕无当丁浪反。司马云:言语宏大,无隐当也。惊怖普布反,广雅云:惧也。大有径庭,不近人情焉。」

〔疏〕径庭,犹过差,亦是直往不顾之貌也。谓接舆之言不偶于俗,多有过差,不附世情,故大言不合于里耳也。

〔释文〕大有音泰,徐勑佐反。径徐古定反。司马本作「茎」。庭勑定反。李云:径庭,谓激过也。

〇郭庆藩曰:文选刘孝标辩命论注引司马云:极,崖也。言广若河汉,无有崖也。径庭,激过之辞也。释文阙。不近附近之近。

连叔曰:「其言谓何哉?」

〔疏〕陆通之说其若何?此则反质肩吾所闻意谓。曰:「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

〔注〕此皆寄言耳。夫神人,即今所谓圣人也。夫圣人虽在庙堂之上,然其心无异于山林之中,世岂识之哉!徒见其戴黄屋,佩玉玺,便谓足以缨绋其心矣;见其历山川,同民事,便谓足以憔悴其神矣,岂知至至者之不亏哉!今言王德之人,而寄之此山,将明世所无由识,故乃托之于绝垠之外,而推之于视听之表耳。处子者,不以外伤内。

〔疏〕藐,远也。山海经云:姑射山在寰海之外,有神圣之人,戢机应物。时须揖让,即为尧、舜;时须干戈,即为汤、武。绰约,柔弱也。处子,未嫁女也。言圣人动寂相应,则空有并照,虽居廊庙,无异山林,和光同尘,在染不染。冰雪取其洁净,绰约譬以柔和,处子不为物伤,姑射语其绝远。此明尧之盛德,窈冥玄妙,故托之绝垠之外,推之视听之表。斯盖寓言耳,亦何必有姑射之实乎!宜忘言以寻其所况,此即肩吾述己昔闻,以答连叔之辞者也。

〇典案:初学记二、御览十二引「肌」作「容」。

〔释文〕藐音邈,又妙绍反。简文云:远也。姑射徐音夜,又食亦反,李实夜反。山名,在北海中。淖郭昌略反,又徒学反。字林丈卓反。苏林汉书音:火也。约如字。李云:淖约,柔弱貌。司马云:好貌。处子在室女也。黄屋车盖以黄为裹。一云,冕裹黄也。玉玺音徙。缨字或作「婴」。绂方物反。字或作「绋」。憔悴在遥反。下在醉反。至至者本亦作「至足者」。王德于况反。本亦作「至」。绝垠音银,又五根反。本又作「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

〔注〕俱食五谷而独为神人,明神人者非五谷所为,而特禀自然之妙气。

〔疏〕五谷者,黍、稷、麻、菽、麦也。言神圣之人,降生应物,挺淳粹之精灵,禀阴阳之秀气。虽顺物以资待,非五谷之所为,托风露以清虚,岂四时之能变也。

〔释文〕吸许及反。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

〔疏〕智照灵通,无心顺物,故曰乘云气。不疾而速,变现无常,故曰御飞龙。寄生万物之上,而神超六合之表,故曰游乎四海之外也。其神凝,使物不疵疠而年谷熟。吾以是狂而不信也。」

〔注〕夫体神居灵而穷理极妙者,虽静默闲堂之里,而玄同四海之表,故乘两仪而御六气,同人群而驱万物。苟无物而不顺,则浮云斯乘矣;无形而不载,则飞龙斯御矣。遗身而自得,虽淡然而不待,坐忘行忘,忘而为之,故行若曳枯木,止若聚死灰,是以云「其神凝」也。其神凝,则不凝者自得矣。世皆齐其所见而断之,岂尝信此哉!

〔疏〕凝,静也。疵疠,疾病也。五谷熟,谓有年也。圣人形同枯木,心若死灰,本迹一时,动寂俱妙,凝照潜通,虚怀利物,遂使四时顺序,五谷丰登,人无灾害,物无夭枉。圣人之处世有此功能,肩吾未悟至言,谓为狂而不信。

〇典案:注「行若曳枯木,止若聚死灰」,「行」当为「形」,「止」当为「心」。齐物论篇「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徐无鬼篇「形固可使若槁骸,心固可使若死灰乎」、知北游篇「形若槁骸,心若死灰」、庚桑楚篇「身若槁木之枝,而心若死灰矣」,并以「形」与「心」对言。疏「圣人形同枯木,心若死灰」,是成所见注亦作「形」、作「心」。文选颜延年五君咏注引此注「止」犹作「心」,此疑「心」、「止」草书形近致譌,后人乃改「形」为「行」,增「曳」字、「聚」字耳。

〔释文〕神凝鱼升反。疵在斯反,病也。司马云:毁也。一音子尔反。疠音厉,李音赖,恶病也。本或作「厉」。狂求匡反。李云:痴也。李又九况反。闲音闲。澹然徒暂反,恬静也。皆齐才细反。又如字。而断丁乱反。下」也。

〔释文〕旁薄刚反,李铺刚反。字又作「磅」,同。礡薄博反,李普各反。司马云:旁礡,犹混同也。世蕲徐音祈。李云:求也。弊弊李扶世反。徐扶计反。简文云:弊弊,经营貌。司马本作「蔽蔽」。不应应对之应。苦思息嗣反。之人也,物莫之伤。

〔注〕夫安于所伤,则伤不能伤;伤不能伤,而物亦不伤之也。大浸稽天而不溺,大旱金石流、土山焦而不热。

〔注〕无往而不安,则所在皆适,死生无变于己,况溺热之闲哉!故至人之不婴乎祸难,非避之也,推理直前,而自然与吉会。

〔疏〕稽,至也。夫达于生死,则无死无生;宜于水火,则不溺不热。假令阳九流金之灾、百六滔天之祸纷纭自彼,于我何为?故郭注云,「死生无变于己,何况溺热之间也哉!」

〔释文〕大浸子鸩反。稽天音鸡,徐、李音启。司马云:至也。不溺奴历反,或奴学反。祸难乃旦反,非辟音避。是其尘垢秕糠,将犹陶铸尧、舜者也,孰肯以物为事!」

〔注〕尧、舜者,世事之名耳。为名者非名也。故夫尧、舜者,岂直尧、舜而已哉?必有神人之实焉。今所称尧、舜者,徒名其尘垢秕糠耳。

〔疏〕散为尘,腻为垢,谷不熟为秕,谷皮曰糠,皆猥物也。镕金曰铸,范土曰陶。谥法,翼善传圣曰尧,仁圣盛明曰舜。夫尧至本,妙绝形名,混迹同尘,物甘其德,故立名谥,以彰圣体。然名者粗法,不异秕糠;谥者世事,何殊尘垢。既而矫谄佞妄,将彼尘垢锻铸为尧,用此秕糠埏埴作舜。岂知妙体胡可言邪!是以谁肯以物为事者也。

〔释文〕尘垢古口反。尘垢,犹染污。秕本又作「秕」。徐甫姊反,又悲矣反。糠字亦作「糠」,音康。秕糠,犹烦碎。陶徒刀反,李移昭反。本亦作「鋾」,音同。铸之树反。

宋人资章甫而适诸越,越人断发文身,无所用之。

〔疏〕此起譬也。资,货也。越国逼近江湖,断发文身,以避蛟龙之难也。章甫,冠名也。故孔子生于鲁,衣缝掖;长于宋,冠章甫。而宋实微子之裔,越乃太伯之苗,二国贸迁往来,乃以章甫为货。且章甫本充首饰,必须云鬟承冠,越人断发文身,资货便成无用。亦如荣华本犹滞着,富贵起自骄矜。尧既体道洞忘,故能无用天下。故郭注云「夫尧之无所用天下为,亦犹越人无所用章甫耳」。

〔释文〕宋人宋,今梁国睢阳县,殷后,微子所封。资章甫李云:资,货也。章甫,殷冠也。以冠为货。越今会稽山阴县。

〇郭庆藩曰:文选张景阳杂诗注引司马云:资,取也。章甫,冠名也。诸,于也。释文阙。

〇李桢曰:诸越,犹云于越。春秋定五年经「于越入吴」,杜注:于,发声也。公羊传「于越者,未能以其名通也」,何休注:越人自名于越。此作「诸」者,广雅释言:诸,于也。礼记射义注:诸,犹于也。是叠韵假借。

〇典案:李说是也。御览六百八十五引正作「于越」,是其证。断丁管反。李徒短反。司马本作「敦」,云:敦,断也。哉!」

〇典案:御览六十四、八十引并无「藐」字。八十引注云:四子:许由、啮缺、披衣、王倪也。窅然,犹幽然自失之貌,言尧以有事之心,至于无为之人,故亦无所用也。御览四十五又引庄子「尧见姑射神人,杳然丧其天下」,即是此山也。观其文义,疑是注语。

〔释文〕四子司马、李云:王倪,啮缺,被衣,许由。汾水徐扶云反,郭方闻反。案:汾水出太原,今庄生寓言也。司马、崔本作「盆水」。窅然徐乌了反。郭武骈反。李云:窅然,犹怅然。丧其息浪反,注同。绝冥亡丁反。之竟音境。本亦作「境」。,应须屏削也。

〇马叙伦曰:瓠落,曡韵连语。「瓠」借为「霩」,声同鱼类。说文曰:霩,雨止云罢貌。方言曰:张小使大谓之廓。尔雅释诂曰:廓,大也。廓今字。

〇典案:马说是也。御览九百七十九引「瓠」正作「廓」,是其证。又「掊」,御览引作「剖」。

〔释文〕剖之普(日),,说文所无,盖皆「号」之俗体,施之于此,义不可通。文选谢灵运初发都诗李善注引此文作「枵」,当从之。尔雅释天:玄、枵,虚也。虚则有大义,故曰「枵然大也」。释文引李云:号然,虚大貌。是固以「枵」字之义说之。者,不拘挛也。龟文之说虽非,挛缩之说则是,但不必以如龟为说耳。洴徐扶经反。澼普历反。徐敷历反。郭、李恪历反,澼,声。絖音旷。小尔雅云:絮细者谓之絖。李云:洴澼絖者,漂絮于水上。絖,絮也。

〇典案:御览二十七引旧注云:案「絖」,古「纩」字,絮也。洴澼,浣漂斫絮于水中也。能令力呈反。不拘纪于反。依字宜作「跔」,纪于、求于二反。周书云「天寒足跔」是也。坼勑白反。漂匹妙反,韦昭云:以水击絮为漂。说文作「潎」,丰市反,又匹例反。絮胥虑反。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

〔疏〕金方一寸,重一斤,为一金也。他国游客,偶尔闻之,请买手疮一术,遂费百金之价者也。

〇典案:碧虚子校引江南古藏本「百」上有「以」字。旧阙,有「以」字文较顺。

〔释文〕百金李云:金方寸重一斤为一金。百金,百斤也。聚族而谋曰:『我世世为洴澼絖,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

〔疏〕鬻,卖也。估价既高,聚族谋议。世世洴澼,为利盖寡,一朝卖术,资货极多。异口同音,佥曰请与。

〔释文〕数金色主反。鬻音育。司马云:卖也。技本或作「伎」,竭彼反。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

〔疏〕吴、越比邻,地带江海,兵戈相接,必用舻船,战士隆冬,手多拘坼。而客素禀雄才,天生睿智,既得方术,遂说吴王。越国兵难侵吴,吴王使为将帅,赖此名药,而兵手不拘坼。旌旗才举,越人乱辙,获此大捷,献凯而旋,勋庸克着,胙之茆土。

〔释文〕以说始锐反,又如字。有难乃旦反。之将子匠反。大败必迈反。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

〔疏〕或,不定也。方药无工,而用者有殊。故行客得之以封侯,宋人用之以洴澼,此则所用工拙之异。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

〔注〕蓬非直达者也。此章言物各有宜,苟得其宜,安往而不逍遥也。

〔疏〕摅者,绳络之也。樽者,漆之如酒罇,以绳结缚,用渡江湖,南人所谓腰舟者也。蓬,草名,拳曲不直也。夫,叹也。言大瓠浮泛江湖,可以舟船沦溺;至教兴行世境,可以济渡群迷。而惠生既有蓬心,未能直达玄理,故妄起掊击之譬,讥刺庄子之书。为用失宜,深可叹之。

〇典案:文选谢灵运永初三年七月十六日之郡初发都诗注引「虑」作「摅」,「樽」作「罇」,与疏之作「摅」作「罇」者相合,疑李善所据本、成本如此。

〔释文〕不虑以为大樽本亦作「尊」。司马云:樽如酒器,缚之于身,浮于江湖,可以自渡。虑,犹结缀也。案所谓腰舟。蓬之心郭云:蓬,生非直达者。向云:蓬者短不畅,曲士之谓。迂诞无用,众所不归。此合喻者也。

〔释文〕同去如字。李羌吕反。,音由救反。敖者徐、李五到反。支云:伺彼怠敖,谓承夫闲殆也。本又作「慠」,同。司马音遨,谓伺遨翔之物而食之,鸡鼠之属也。跳音条。不辟音避。今本多作「避」。下放此。机辟毗赤反。司马云:罔也。

〇许骏斋云:辟,疑为「臂」之省文。罟徐音古。今夫斄牛,其大若垂天之云。此能为大矣,而不能执鼠。

〔疏〕斄牛,犹旄牛也,出西南夷,其形甚大,山中远望,如天际之云。薮泽之中,逍遥养性,跳梁投鼠,不及野狸。亦犹庄子之言,不狎流俗,可以理国治身,且长且久者也。

〇典案:御览八百九十八引「若」作「如」。

〔释文〕斄牛郭吕之反。徐、李音来。又音离。司马云:旄牛。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

〔疏〕无何有,犹无有也。莫,无也。谓宽旷无人之处,不问何物,悉皆无有,故曰无何有之乡也。

〔释文〕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谓寂绝无为之地也。简文云:莫,大也。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

〔疏〕彷徨,纵任之名;逍遥,自得之称。亦是异言一致,互其文耳。不材之木,枝叶茂盛,婆娑荫映,蔽日来风,故行李经过,徘徊憩息,徙倚顾步,寝卧其下。亦犹庄子之言,无为虚淡,可以逍遥适性,荫庇苍生也。

〔释文〕仿薄刚反,又音房。徨音皇。彷徨,犹翱翔也。崔本作「方羊」,简文同。广雅云:彷徉,徙倚也。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

〔注〕夫小大之物,苟失其极,则利害之理均;用得其所,则物皆逍遥也。

〔疏〕拥肿不材,拳曲无取,匠人不顾,斤斧无加,夭折之灾,何从而至?故得终其天年,尽其生理。无用之用,何所困苦哉!亦犹庄子之言,乖俗会道,可以摄卫,可以全真,既不夭枉于世途,讵肯困苦于生分也!

〇典案:碧虚子校引文如海本「困苦」作「穷困」。

【校记】止,原作「上」,形近而譌。己,原作「已」,形近而譌。泠,原作「冷」,据集释本改。适,原作「过」,据正文及集释本改。由,原作「曲」,集释本据世德堂本改,从之。无,原作「万」,据集释本改。鸩,原作「鸠」,据集释本改。恢,原作「怖」,据集释本改。天,原作「在」,据集释本改。真,依注文改为「冥」。集释本改「言」为「瓠」,当从之。口,原作「日」,据集释本改。「龟」字据集释本补。亦,原作「迹」,据集释本改。

猜你喜欢
  须颂篇第六十·王充
  孟子序说·朱熹
  应酬·洪应明
  周公用人的经验谈·孔子
  经济文衡前集卷十·佚名
  春秋皇纲论卷二·王晳
  卷三十七·冯复京
  卷八·黄仲炎
  第70章·老子
  卷十六·吕祖谦
  卷二十一·易祓
  墨子卷十·墨子
  偈颂品第十之二·佚名
  好喜品法句经第二十四(十有二章)·佚名
  佛祖历代通载卷第二十七·念常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陈三聘·唐圭璋

      三聘字梦弼,吴郡(今江苏苏州)人。尝和范成大词。  满江红  冬至  薄日轻云,天气好、相将祈谷。民情喜、颂声洋溢,清风斯穆。饮酒不多元有量,吟诗无数添新轴。对古人、一笑我真愚。君无俗。  斜川路,经行熟。黄花

  • 卷第六十二·胡三省

    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朝散大夫右谏议大夫充集贤殿修撰提举西京嵩山崇福宫上柱国河内郡开国侯食邑一千八百户食实封六百户赐紫金鱼袋臣司马光奉敕编集后学天台胡三省音注汉纪五十四〔起柔兆困敦(丙子),尽着雍摄提格(戊

  •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佚名

    废帝郕戾王附录第十八景泰二年春正月辛丑朔 太上皇帝居南宫○ 帝诣 奉先殿 上圣皇太后宫 皇太后宫行礼毕出御奉天殿受朝贺大晏文武群臣及四夷朝使○ 上圣皇太后 皇太后 皇后俱免命妇朝贺○朝鲜国王李珦遣陪臣赵石冈等

  • 卷十七·郝经

    钦定四库全书 续後汉书卷十七     元 郝经 撰 列传第十四 汉臣 龎统  法正 谨案龎统传阙 法正字孝直右扶风郿人也祖父真明五经兼通?纬尝幅巾见扶风守守曰哀公虽不肖犹臣仲尼柳下惠不去

  • 通志卷七十二·郑樵

    宋 右 廸 功 郎 郑 樵 渔 仲 撰图谱略第一索象 原学 明用 记有 记无索象河出图天地有自然之象洛出书天地有自然之理天地出此二物以示圣人使百代宪章必本于此而不可偏废者也图经也书纬也一经一纬相错而成

  • 三二七 谕内阁着大学士会同吏部翰林院议定文渊阁官制及赴阁观览章程·佚名

    三二七 谕内阁着大学士会同吏部翰林院议定文渊阁官制及赴阁观览章程乾隆四十一年六月初三日乾隆四十一年六月初三日,内阁奉上谕:昨四库馆呈进裒集《永乐大典》散篇内,有《麟台故事》一编,为宋时待制程俱撰,具详当时馆阁之

  • 两汉笔记卷一·钱时

    宋 钱时 撰高祖秦二世二年初楚懐王与诸将约先入关中者王之当是时秦兵彊诸将莫利先入关独项羽怨秦之杀项梁奋愿与沛公西入关懐王与诸老将皆曰项羽爲人慓悍猾贼尝攻襄城襄城无遗类皆阬之诸所过无不残灭且楚数进取前陈

  • 淮阴侯列传第三十二·司马迁

    王学孟 译注【说明】本传记载了韩信一生的事迹,突出了他的军事才能和累累战功。功高于世,却落个夷灭宗族的下场。注入了作者无限同情和感慨。他登坛拜将后与刘邦的一篇宏论,使韩信崭露头角,显示了他的雄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二十八下·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二十八下 吴元年十二月甲子,上御新宫,以群臣推戴之意祭告于上帝皇祇,其略曰:“惟我中国人民之君,自宋运告终,帝命真人于沙漠入中国,为天下主,其君臣父子及孙百有余年,今运亦终,其天下土地人民,豪杰分争。

  • 卷四十三 杂记下第二十一·郑玄

    凡弁?,其衰侈袂。(侈,犹大也。弁?,服者吊服也,其衰锡也,缌也,疑也。袂之小者二尺二寸,大者半而益之,则侈袂三尺三寸。○侈,昌氏反。袂,弥世反。)[疏]“凡弁?,其衰侈袂”。○正义曰:弁?者,谓吊服也。其首着弁?,身着锡衰、缌衰、疑衰。

  • 卷七十六·道世

    △恶口部第八(此别二部)▲述意部第一凡夫毒炽,恚火常然。逢缘起障,触境生瞋。所以发言一怒,冲口烧心。损害前人,痛於刀割。乖菩萨之善心,违如来之慈训。故《业报差别经偈言:“粗言触恼人,好发他阴私,刚强难调伏,生焰口饿鬼。”▲

  • 圆悟佛果禅师语录卷第十六·圆悟克勤

    法语下示宗觉大师佛语心为宗。宗通说亦通。既谓之宗门。岂可支离去本逐末随言语机境作窠。窟要须径截超证透出心性玄妙胜净境界。直彻绵密稳当向上大解脱大休大歇之场。等闲虽似空豁豁地。而力用圆证不拘限量。千人万

  • 在仰光与宇诺底拉谈话·太虚

    ──十二月十六日──拉:大师多大年龄?  师:我五十一。  拉:我五十八。  师:今天礼佛后特来拜访。  拉:大师来缅甸,我们十分欢迎!大师起程时,就听人说,今天能亲见到大师,所以十分的欢喜!因为这是佛教团的访问。  师:我们

  • 卷第二十一·费隐通容

    五灯严统卷第二十一临济宗南岳下十七世天童华禅师法嗣庆元府天童密庵咸杰禅师福州郑氏子。母梦。庐山老僧入舍。而生。自幼頴悟。出家为僧。不惮游行。徧参知识。後谒应庵於明果。庵孤硬难入。屡遭呵。一日庵问。如何

  • 卷之一·密行寂忍

    衡州开峰密行忍禅师语录卷之一法孙 明广 明珍 等编师丁酉年行化至四川叙州府众乞授戒文武绅衿请就喜狱禅院升座拈香云此香根盘大地之下叶敷九天之上爇向炉中端为祝延今上皇帝万岁太子千秋文武官僚及诸檀护高培禄

  • 关云长千里独行·佚名

    简名《千里独行》。杂剧剧本。元无名氏作。四折一楔子,旦本。本事出《三国志平话·关公独行》。剧写曹操征讨刘备,智赚徐州,掳备之甘、糜二夫人并围下邳挟关羽投降。关为全两嫂活命,以降汉不降曹、与嫂分院而居、一得刘备

  • 归庐谈往录·徐宗亮

    安徽桐城徐宗亮著。光绪十二年刻本,《近代中国史料丛刊》据以著录。成于光绪十二年(1886)。系作者见闻杂录,凡六十三则。卷一皆清军将领胡林翼、左宗棠、李鸿章等用兵、任人、行政逸事。卷二记慈禧太后杀肃顺、官场杂

  • 老舍自传·老舍

    徐德明编。1995年9月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为该社“名人自传丛书”之一。摘选老舍的自述性文字(包括散文、书信、诗作等)并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合并、删节、组合,分8章按年代顺序展示了老舍的一生。附录有舒乙的《再谈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