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人生的意义

人们常常爱问:人生有不有目的?有不有意义?不知同学们对于这一类的问题想过没有?如果想过,其答案为何?要是大家曾用过一番心思,我来讲这问题就比较容易了,你们就可以比较容易地了解我的话。

我以为人生不好说目的,因为目的是后来才有的事。我们先要晓得什么叫做目的。比如,我们这次来兴安,是想看灵渠,如果我们到了兴安,而没有看到灵渠,那便可以说没有达到目的。要是目的意思,是如此的话,人生便无目的。乘车来兴安是手段,看灵渠是目的,如此目的手段分别开来,是人生行事所恒有。但一事虽可如此说,而整个人生则不能如此说。

整个宇宙是逐渐发展起来的。天、地、山、水,各种生物,形形色色慢慢展开,最后才有人类,有我。人之有生,正如万物一样是自然而生的。天雨、水流、莺飞、草长,都顺其自然,并无目的。我未曾知道,而已经有了我。此时再追问“人生果为何来?”或“我为何来?”已是晚了。

倘经过一番思考,决定一个目的,亦算不得了。

以上是讲人生不好说有目的,是第一段。

人生虽不好说有目的,但未尝不可说人生有其意义。人生的意义在哪里?人生的意义在创造!

人生的意义在创造,是于人在万物中比较出来的。

宇宙是一大生命,从古到今不断创造,花样翻新造成千奇百样的大世界。这是从生物进化史到人类文化史一直演下来没有停的。但到现在代表宇宙大生命表现其创造精神的却只有人类,其余动植物界已经成了刻板的文章,不能前进。例如稻谷一年一熟或两熟,生出来,熟落去,年年如是,代代如是。又如鸟雀,老鸟生小鸟,小鸟的生活还和老鸟一般无二,不像是创造的文章,而像是刻板文章了。亦正和推磨的牛马一天到晚行走不息,但转来转去,终归是原来的地方,没有前进。

到今天还能代表宇宙大生命,不断创造,花样翻新的是人类;人类的创造表现在其生活上、文化上不断的进步。文化是人工的、人造的,不是自然的、本来的。

总之,是人运用他的心思来改造自然供其应用。而人群之间关系组织亦随有迁进。前一代传于后一代,后一代却每有新发明,不必照旧。前后积累,遂有今天政治经济文物制度之盛。今后还有我们不及见不及知的新文化新生活。

以此我们说人生意义在创造,宇宙大生命创造无已的趋势在动植物方面业已不见,现在全靠人类文化来表现了,是第二段。

人类为何能创造,其他的生物为何不能创造?那就是因为人类会用心思,而其他一切生物大都不会用心思。人生的意义就在他会用心思去创造;要是人类不用心思,便辜负了人生;不创造,便枉生了一世,所以我们要时时提醒自己,要用心思要创造。

什么是创造,什么是非创造,其间并无严整的界限。科学家一个新发明固然是创造,文学家一篇新作品固然是创造,其实一个小学生用心学习手工或造句作文,亦莫非创造。极而言之,人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亦莫不可有创造在内。不过创造有大有小,其价值有高有低。有的人富于创造性,有的则否。譬如灵渠是用了一番大的心思的结果,但小而言之,其间一念之动一手之劳亦都是创造。是不是创造,要看是否用了心思;用了心思,便是创造。

创造有两方面,一是表现于外面的,如灵渠便是一种很显着的创造。

他如写字作画,政治事功,种种也是同样的创造。这方面的创造,我们可借用古人的话来名之为“成物”。还有一种是外面不大容易看得出来的,在一个人生命上的创造。比如一个人的明白通达或一个人德性,其创造不表现在外面事物,而在本身生命。这一面的创造,我们也可以用古人的话来名之为“成己”。换言之,有的人是在外成就的多,有的人在内成就的多。在内的成就如通达、灵巧、正大、光明、勇敢等等说之不尽。但细讲起来,成物者,同时亦成己。如一本学术着作是成物,学问家的自身的智力学问即是成己;政治家的功业是成物,政治家的自身本领人格又是成己了。反之成己者同时亦成物。如一德性涵养好的人是成己,而其待人接物行事亦莫非成物。又一开明通在的人是成己,而其一句话说出来,无不明白透亮,正是成物了。

以下我们将结束这个讲演,顺带指出我们今日应努力创造的方向。

首先要知道,我们生在一个什么时代。我们实生在一个特殊的时代,一个大变动的时代。就整个人类来说,是处在一个人类历史空前大转变的时代,也可以说是文化需要大改造的时代。而就中国一国来说,几千年的老文化,传到近百年来,因为西洋文化入侵叫我们几千年的老文化不得不改造。我们不能像其他时代的人那样,可以不用心思。因为我们这个时代,亟待改造;因为要改造,所以非用心思不可。也可以说非用心思去创造不可。我们要用心思替民族并替人类开出一个前途,创造一个新的文化。这一伟大的创造,是联合全国人共同来创造,不是各个人的小创造、小表现,乃至要联合全世界人共同来创造新世界。不是各自求一国的富强而止的那回旧事。

我们生在今日谁都推脱不了这责任。你们年轻的同学,责任更多。你们眼前的求学重在成己,末后却要重在成物。眼前不忙着有表现,却必要立志为民族为世界解决大问题,开辟新文化。这样方是合于宇宙大生命的创造精神,而实践了人生的意义。

猜你喜欢
  六、释器·佚名
  卷七 离娄章句上·朱熹
  五德志 第三十四·王符
  代序二 蜀中楚狂人·李宗吾
  杨子折衷卷之二·湛若水
  读书丛说卷二·许谦
  第五章 26·辜鸿铭
  卷六·黄中松
  卷四百六十九·佚名
  卷三百七十六·佚名
  道行经贡高品第二十一·佚名
  一切经音义卷第十六·唐慧琳
  贤愚经卷第六·佚名
  答李子宽问·太虚
  渐备一切智德经卷第二·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周铢·唐圭璋

      铢字初平,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崇宁二年(1103)第进士,官中牟簿。   蓦山溪   松陵江上,极目烟波缈。天际接沧溟,到如今、东流未了。吴樯越橹,都是利名人,空扰扰,知多少,只见朱颜老。   故园应是,绿遍池塘草。家住十洲西,

  • 李希声诗话 全文·李錞

      一、唐诗一诗传为两人例   唐人诗流传讹谬,有一诗传为两人者。如"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既曰王维,又曰李嘉祐,以全篇考之,摩诘诗也。①又:"楚乡寒食梅花时,野渡临风驻彩旗。草色连云人去住,水纹如谷燕差池",既

  • 《词综》(卷十六)·朱彝尊

    宋词六十一首石州引谢懋日脚斜明,秋色半阴,人意凄楚。飞云特地凝愁,做弄晚来微雨。谁家别院?舞困几叶霜红,西风送客闻砧杵。鞭马出都门,正潮平洲渚。 无语,匆匆短棹,满载离愁,片帆高举。京洛红尘,因念几年羇旅。浅颦轻笑,当时风

  • 卷一百九十四·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一百九十四琴石类五言古司空主簿琴席      【唐】韦应物烟花方散薄蕙气犹含露淡景发清琴幽期黙云悟留连白雪意断续廻风度掩抑虽巳终忡忡在幽素七言古问支琴石        

  • 御选明诗卷八十九·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明诗卷八十九七言律诗二十二钱明相村居二首闲倚绳牀看落晖疎林烟霭暮霏微云邉丘陇牛羊下水外蒹葭雁鹜飞白草乱填村舍路清霜浓缀野人扉无端短鬓垂垂老暂得幽栖愿莫违一村茅屋锁寒烟?卤原非负郭田乱后

  • 孝桓帝纪第七·范晔

    孝桓皇帝讳志,肃宗曾孙也。祖父河间孝王开,父蠡吾侯翼,母匽氏。翼卒,帝袭爵为侯。本初元年,梁太后征帝到夏门亭,将妻以女弟。会质帝崩,太后遂与兄大将军冀定策禁中,闰月庚寅,使冀持节,以王青盖车迎帝入南宫,其日即皇帝位,时年十五

  • 卷六·本纪第六·柯劭忞

      ○宪宗   宪宗桓肃皇帝,讳蒙哥,睿宗拖雷之长子也。母曰显懿庄圣皇后,客烈亦氏。生于太祖三年戊辰十二月三曰。有晃忽答部人知天象,言帝后必大贵,故以蒙哥名之。蒙哥,译义长生也。太宗在潜邸,养以为子,使昂灰二皇后抚之

  • 卷七·常璩

    钦定四库全书华阳国志卷七晋 常璩 撰刘後主志後主讳禅字公嗣先主太子甘夫人所生也袭位时年十七 建兴元年夏五月後主即位尊皇后吴氏曰皇太后大赦改元於魏黄初四年吴黄武二年也 立皇后张氏车骑将军张飞女也封丞相亮

  • 鸿猷录卷十二·高岱

    高岱 安化之变 刘瑾之变 平江西寇 平河北寇 ○安化之变 宁夏庆府宗室安化郡王寘鐇性狂诞颇自负术士甞相寘鐇妄谓法主大贵又女巫每诳之神降辄呼寘鐇天子云寘鐇以此益萌非望缘势微不能举宁夏指挥周昂千户何锦卫学诸生孙

  • ●卷三·叶梦珠

    ◎建设从来制作,无一定之法。通变随乎时,废兴因乎势,虽圣人不能使千百年无更易之制矣。特善变者,转弊而为利;不善变者,无益而滋害。原其兴革之心,无非为国为民,及其变更之后,遂分世升世降,斯亦气数使然,若非人力所能为也。谨略举

  • 十八 内务府题请将湖口等十四关铜斤分别交与张鼎臣王纲明曹寅等经营本·佚名

    康熙四十年五月二十三日 总管内务府谨题:为遵旨议奏事。 案据本月十六日员外郎张鼎臣、张鼎鼐,主事张常住禀称:我等具奏,奴才等父祖世受圣恩,至深且重,无时无刻,不在想念,愿尽犬马之劳,以报主上鸿恩。奴才等世业木商,每年获利不

  • 礼二○·徐松

    山川祠孝宗隆兴二年十二月十六日德音:「楚、滁、濠、庐、光州、盱眙、光化军管内并阳城、西和州、襄阳、德安府、信阳、高邮军应管内名山大川,及历代圣帝明王、忠臣烈士有功及民,载于祀典者,并沿江神祠、龙洞,委所在差官严

  • 卷三·毛奇龄

    钦定四库全书经问补卷三翰林院检讨毛奇龄撰王虎文【名崇炳东阳门人】问敝乡先进有仁山金氏善作经辨然往多疑之谨録其数条奉询祈示可否一伯益辨曰伯益即伯翳秦人以入为去故谓益为翳也秦纪伯翳所云佐禹平水土即书载随山

  • 诸菩萨学成品第四·佚名

    尔时贤者舍利弗心念言:佛已说弟子所学成。愿佛当复说诸菩萨所学成。所以者何。皆当学成是诸菩萨所照光明。时佛即知贤者舍利弗心所念。即告舍利弗。其阿閦如来无所著等正觉佛刹。有若干百菩萨。若干千菩萨若干亿菩萨。

  • 一切经音义卷第五十三·唐慧琳

       翻经沙门慧琳撰  起世经十卷 玄应  起世因本经十卷 慧琳  楼炭经六卷 玄应  长阿含十报经二卷 慧琳  中本起经二卷 玄应  七知经一卷 无音  碱水喻经一卷 慧琳  一切流摄守意经一卷 慧

  • 虚舟禅师注八识规矩颂·虚舟普度

    八识规矩浅说余观唐奘师幼具宿根为法涉流沙不惮狼狈遇化身曼殊授以法印及其归逝不可得也不可得说本色话潇洒坐去岂非生平一著作一翻译俱以大法示人乎故细读数什不但古朴高雅实能以顶门眼八面齐照故能收万法于八识转八

  •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九·佚名

    罽賓國三藏般若奉 詔譯  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  復有十千乾闥婆王。於虛空中。作如是言。善男子。此婆羅門。五熱炙身時。其火光明照我宮殿及諸眷屬。悉令我等受不思議無量快樂。是故我等。來詣其所。此婆

  • 十二门论宗致义记·法藏

    凡二卷。唐朝法藏述。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二册。乃注释龙树十二门论之佳作,言简意赅,先立玄谈十门,后以细科释论文。作者乃立于华严圆融无碍之立场以作释,与吉藏所著十二门论疏相较,此为其特色。注疏有明道之玄谈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