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章实斋先生年谱》序

我做《章实斋年谱》的动机,起于民国九年冬天读日本内藤虎次郎编的《章实斋先生年谱》(《支那学》卷一,第三至第四号)。我那时正觉得,章实斋这一位专讲史学的人,不应该死了一百二十年还没有人给他做一篇详实的传。《文献征存录》里确有几行小传,但把他的姓改成了张字!所以《耆献类征》里只有张学诚,而没有章学诚!谭献确曾给他做了一篇传,但谭献的文章既不大通,见解更不高明:他只懂得章实斋的课蒙论!因此,我那时很替章实斋抱不平。他生平眼高一世,瞧不起那班“襞绩补苴”的汉学家;他想不到。那班“襞绩补苴”的汉学家的权威竟能使他的著作迟至一百二十年后方才有完全见天日的机会,竟能使他的生平事迹埋没了一百二十年无人知道。这真是王安石说的“世间祸故不可忽,箦中死尸能报仇”了。

最可使我们惭愧的,是第一次作《章实斋年谱》的乃是一位外国的学者。我读了内藤先生作的《年谱》,知道他藏有一部抄本《章氏遗书》十八册,又承我的朋友青木正儿先生替我把这部《遗书》的目录全抄了寄来。那时我本想设法借抄这部《遗书》,忽然听说浙江图书馆已把一部抄本的《章氏遗书》排印出来了。我把这部《遗书》读完之后,知道内藤先生用的年谱材料大概都在这书里面,我就随时在《内藤谱》上注出每条的出处。有时偶然校出《内藤谱》的遗漏处,或错误处,我也随手注在上面。我那时不过想作一部《内藤谱》的“疏证”。后来我又在别处找出一些材料,我也附记在一处。批注太多了,原书竟写不下了,我不得不想一个法子,另作一本新年谱。这便是我作这部年谱的缘起。

民国十年春间,我病在家里,没有事做,又把《章氏遗书》细看一遍。这时候我才真正了解章实斋的学问与见解。我觉得《遗书》的编次太杂乱了,不容易看出他的思想的条理层次;《内藤谱》又太简略了,只有一些琐碎的事实,不能表现他的思想学说变迁沿革的次序。我是最爱看年谱的,因为我认定年谱乃是中国传记体的一大进化。最好的年谱,如王懋竑的《朱子年谱》,如钱德洪等的《王阳明先生年谱》,可算是中国最高等的传记。若年谱单记事实,而不能叙思想的渊源沿革,那就没有什么大价值了。因此,我决计作一部详细的《章实斋年谱》,不但要记载他的一生事迹,还要写出他的学问思想的历史。这个决心就使我这部《年谱》比《内藤谱》加多几十倍了。

我这部《年谱》,虽然沿用向来年谱的体裁,但有几点,颇可以算是新的体例。第一,我把章实斋的著作,凡可以表示他的思想主张的变迁沿革的,都择要摘录,分年编入。摘录的工夫,很不容易。有时于长篇之中,仅取一两段;有时一段之中,仅取重要的或精采的几句。凡删节之处,皆用“……”表出。删存的句子,又须上下贯串,自成片段。这一番工夫,很费了一点苦心。第二,实斋批评同时的几个大师,如戴震、汪中、袁枚等,有很公平的话,也有很错误的话。我把这些批评,都摘要抄出,记在这几个人死的一年。这种批评,不但可以考见实斋个人的见地,又可以作当时思想史的材料。第三,向来的传记,往往只说本人的好处,不说他的坏处;我这部《年谱》,不但说他的长处,还常常指出他的短处。例如他批评汪中的话,有许多话是不对的,我也老实指出他的错误。我不敢说我的评判都不错,但这种批评的方法,也许能替《年谱》开一个创例。

章实斋的著作,现在虽然渐渐出来了,但散失的还不少。我最抱歉的是没有见着他的《庚辛之间亡友传》。《年谱》付印后,我才知道刘翰怡先生有此书;刘先生现在刻的《章氏遗书》,此书列入第十九卷,刻成之后,定可使我们添许多作传的材料。刘先生藏的《章氏遗书》中还有《永清县志》二十五篇,《和州志》(不全)三卷,我都没有见过。我希望刘先生刻成全书时,我还有机会用他的新材料补入这部《年谱》。

章实斋最能赏识年谱的重要。他在他的《韩柳二先生年谱书后》说:

文人之有年谱,前此所无。宋人为之,颇觉有补于知人论世之学,不仅区区考一人文集已也。盖文章乃立言之事;言当各以其时。同一言也,而先后有异,则是非得失,霄壤相悬。……前人未知以文为史之义,故法度不具,必待好学深思之士,探索讨论,竭尽心力,而后乃能仿佛其始末焉。然犹不能不阙所疑也。其穿凿附会,与夫卤莽而失实者,则又不可胜计也。文集记传之体,官阶姓氏,岁月时务,明可证据,犹不能无参差失实之弊。若夫诗人寄托,诸子寓言,本无典据明文,而欲千百年后,历谱年月,考求时事,与推作者之意,岂不难哉?故凡立言之士,必著撰述岁月,以备后人之考证;而刊传前达文字,慎勿轻削题注,与夫题跋评论之附见者,以使后人得而考镜焉。……前人已误,不容复追。后人继作,不可不致意于斯也。

照他这话看来,他的著作应该是每篇都有撰述的年月的了。不幸现在所传他的著作只有极少数是有年月可考的;道光时的刻本《文史通义》已没有著作的年月了。杭州排印本《遗书》与内藤藏本目录也都没有年月。这是一件最大的憾事。“前人已误,不容复追。后人继作,不可不致意于斯也。”谁料说这话的人自己的著作也不能免去这一件“大错”呢?我编这部《年谱》时,凡著作有年月可考的,都分年编注;那些没有年月的,如有旁证可考,也都编入。那些全无可考的,我只好阙疑了。

我这部小书的编成,很得了许多认得或不认得的朋友的帮助。我感谢内藤先生的《年谱》底本,感谢青木先生的帮助,感谢浙江图书馆馆长龚宝铨先生抄赠的集外遗文,感谢马夷初先生借我的抄本遗文,感谢孙星如先生的校读。

十一,一,二十一 胡适 在上海大东旅社

猜你喜欢
  第二十一回 削藩封诸王得罪 戕使臣靖难兴师·蔡东藩
  卷之八十六·佚名
  卷之三百九十五·佚名
  ◎南海监狱之黑幕·李定夷
  ◎关于吴绍澍·恽逸群
  二百三十六 曹(兆页)奏请圣安并报雨水粮价摺·佚名
  第三章婚姻·佚名
  通志卷三十五·郑樵
  附录一·恽毓鼎
  第四章 在天津的活动 三 谢米诺夫和“小诸葛”·溥仪
  史祥传·魏徵
  月鲁不花传·宋濂
  卷五十八陆军二·冯煦
  李固·苏辙
  秦汾·周诒春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十二·杨慎

      ○捣衣  《字林》云:“直舂曰捣。古人捣衣,两女子对立,执一杵,如舂米然。”今易作卧杵,对坐捣之,取其便也。尝见六朝人画《捣衣图》,其制如此。图後有行书魏瓘赋云:“夜如何其,秋兮已半。拽鲁缟,攘皓腕。

  • ◆欧阳承旨玄(圭斋集)·顾嗣立

    玄字原功,宋执政文忠公同族,迁于潭州之浏阳。生十岁,有黄冠者见之曰:「是儿神气凝远,目光射人,当以文章冠世。」延佑乙卯,以乡贡首荐登进士第。除同知平江州事,调芜湖、武冈二县尹。召为国子博士,迁翰林待制。天历初,授艺文少监

  • 卷第十七·陈与义

    ○与季申通道自光化复入邓书事四首孙子白木杖,富子黑油笠。我独白竹篮,差池复相及。夕阳桥边画,岸帻归云急。勿语城中人,从渠慎出入。其二卖舟作归计,竹篮稳如舟。雾收青皋湿,行路当春游。老马不自知,意欲踏九州岛。依然还故

  • 卷六百九十二·佚名

    <集部,总集类,御定全唐诗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六百九十二杜荀鹤冬末同友人泛潇湘残腊泛舟何处好最多吟兴是潇湘就船买得鱼偏美踏雪沽来酒倍香猿到夜深啼岳麓鴈知春近别衡阳与君剩采江山景裁取新诗入帝乡赠李镡【

  • 列传第十五·李延寿

    屈遵 张蒲 谷浑 曾孙楷 公孙表 张济 李先 贾彝 窦瑾 李? 韩延之 袁式 毛修之 严棱 硃修之 唐和 寇赞 孙俊 郦范 子道元 韩秀 尧暄 孙雄 柳崇屈遵,字子度,昌黎徒何人也。博学多才艺。慕容垂以为博陆令。道武南伐,博陵太

  • 探赜第二十七·浦起龙

    古之述者,岂徒然哉!或以取舍难明,或以是非相乱。由是《书》编典诰,宣父辨其流;《诗》列风雅,卜商通其义。夫前哲所作,后来是观,苟夫其指归,则难以传授。而或有妄生穿凿,轻究本源,是乖作者之深旨,误生人之后学,其为谬也,不亦甚乎!昔夫

  • 卷十八 太平興國二年(丁丑,977)·李焘

      起太宗太平興國二年正月盡是年十二月   春正月丙寅,命禮部員外郎賈黃中、左補闕程能、左贊善大夫馮瓚,分掌左藏三庫。先是,貨泉與金帛通掌,歲久儲蓄盈羡,始命分之。謂侍臣曰:「朕以涼德,繼守鴻圖。凡機務邊事,皆奉行先

  • 卷十八·杨士奇

    永乐元年三月戊寅朔 文武百官复上表请立 皇太子赐 敕答曰览表具悉朕嗣承大宝思惟永图负荷之艰夙夜祗栗矧在长子智识未广德业未进储贰之任岂当遽承必欲以正元良宜预成其学问尔等为国远虑凡再有言足亮乃忠未允所请○

  •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四十二·佚名

    正德十一年冬十月己酉朔享 太庙遣驸马都尉游泰代行礼○命南宁伯毛良于五军营右掖坐营管操○庚戌升刑科左给事中罗方为云南布政司左参议○泰宁等卫都督孛来罕等以 万寿圣节差头目小失台等来朝贺贡马赐宴并赏彩叚衣服绢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中卷四十九·杜大珪

    (宋)杜大珪 编李黄门清臣行状晁补之崇宁元年正月巳卯资政殿学士北京留守大名府路安抚使李公薨其孤祥祉祓禠考次事迹以诿前史官晁补之为公行状李氏系出皋陶唐虞之际皋陶为李李之字或为理而二姓同出陈郡苦县其出汉将军广

  • 闽游月记卷二·华廷献

    华廷献撰嗣后,下午必打粮,黎明必犯城。或掘地道,则御以矢炮;或从水门,则御以火石。如是者三昼夜。至十二日,而士气懈矣;张公厉声曰:『今晚男子困乏,须妇女上城!吾老妾、幼婢,尚堪鞍马;何论绅衿!有下城者,共砍之』!于是复奋。予谓非信

  • 食货五·徐松

    青苒下熙宁三年三月五日,右正言娉觉上言:「切见制置三司条例司画一文字,颁行天下,晓谕官吏,使知法意,其凡有七。至于论敛散出入之弊,分城郭田野之民,忧将来之失陷,其利害灼然,人人所能知者,臣皆请置而不论。至于援引经谊,以傅会先

  • 管子补注卷一·刘绩

      牧民第一【国颂 四维 四顺士经 六亲五法】  经言一  凡有地牧民者务在四时【四时所以生成万物也】守在仓廪【食者人之天也】国多财则逺者来地举辟则民留处【举尽也言地尽辟则人留而安居处也】仓廪实则知礼

  • 无羊·佚名

    --牧歌中的诗意【原文】谁谓尔无羊?三百维群。谁谓尔无牛?九十其淳①。尔羊来思,其角濈濈(2)。尔牛来思,其角湿湿③或降于阿④,或饮于池,或寝或讹⑤尔牧来思,何蓑何笠(6),或负其猴(7)。三十维物(8),尔牲则具。尔牧

  • 清信士女之学佛以完成正信为要素·太虚

    ──二十四年十二月在广州佛教居士林讲──以我观察整个佛教所得的结果,佛教自从印度传至中国,从中国复传至日本等处,在佛教史上虽分宗别派,有各种宗派的区别,但这是因佛法流传到各时代各处所随机缘之所宜而发生的,决不是佛

  • 序·函昰

    天然是禅师语录序天然和尚以居士身夙慧顿发。了悟上乘。后从空隐老和尚剃度于庐山。证明大法。杖锡所经。悲愍之怀溢于言际。职书记者辑而成编。付诸剞劂。属今转恭为之序。夫转固无能序而亦无可序也。忆丁亥秋。转与

  • 炎凉岸·娥川主人

    清代白话章回小说。目次前题《新编清平话史炎凉岸》,下题“生花梦三集”。8回。无名氏撰;题“古吴娥川主人编次”,“青门逸史点评”。今大连图书馆藏有日本抄本。书叙袁化凤与冯女爱情故事。明弘治时抚院书吏袁七襄与

  • 南朝金粉录·佚名

    清代白话长篇才子佳人小说。三十回。题“燕山逸叟编辑,珠湖居士校定”,其生平不详。成书于清光绪年间。书生吉庆和家遭不幸,往求父亲搭救过的穷鬼,现在南京为官的韩宏,韩忘恩负义,反相陷害。士绅赵弼邀庆和到家坐馆,遂与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