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伯祥传(附何玮传)
何伯祥,易州易县人。自幼服役于金军中,后随张柔归附于蒙古军。太祖平定河朔,唯保定之王子昌、信安之张进坚守,蒙古军未攻下。子昌是金朝一员骁将,张柔命伯祥攻打。伯祥兵逼保定城,王子昌弃城逃走,伯祥追赶,遭子昌回箭射中。伯祥拔矢弃枪与子昌徒手搏斗,生擒子昌。张进闻王子昌战败,也弃城逃跑。伯祥攻克西山诸寨,后又攻汴京,克洛阳,围归德,破蔡州,多立战功,授易州等处军民总管。
太宗九年(1237),随主帅察罕伐宋,伯祥攻拔三十余寨,缴获战舰千余艘。又攻破芭蕉、望乡、大洪、张家等寨,俘虏大批宋军,缴获军械堆积如山。察罕上报其功,赐锦衣金甲。宪宗二年(1252),蒙古诸军进入宋境,伯祥提出,乘敌人不备,深入其地。他自己率兵突然发起进攻,直抵司空寨。夜间以精兵埋伏于险要之地。天将明,令士卒急速前进,宋军果然追击,伏兵四起,大败宋军。宪宗闻知,赐伯祥金二百两。
世祖南伐,伯祥参预军机,卒于军中。赠仪同三司、太保、上柱国,追封易国公,谥忠毅。
何玮,何伯祥之子,承继父职为易州知州,随蒙古大军围攻襄樊时,宋将夏贵率水军来援救,何玮的军营位于城东北,首当其冲。贵兵纵火烧毁北关,进逼何玮军营。万户脱因不花召玮退入城内,玮回答说:“建功立业正在此时,为何退避。”率众誓死战斗。将夏贵军击溃。
至元十一年(1274),丞相伯颜受命伐宋,以何玮为帐前都镇抚。大军至阳罗堡,夏贵率战舰封锁江面。玮在元帅阿术指挥下率所部先渡江,诸军随后,夏贵败走。宋丞相贾似道率水军在丁家洲进行抵抗,玮率军出战,夺舟千余艘,贾似道逃跑,何玮因功授武德将军、管军总管,佩金虎符。平宋之后,晋升为怀远大将军、太平路军民达鲁花赤,很快又升为昭勇大将军、行户部尚书、两淮都转运使。
至元十八年,何玮提升为参议中书省事。二十年,升为江南浙西道按察使。二十二年,改任大名路总管。二十八年,调湖南宣慰使。三十一年,拜中书参知政事。当时宰相共十一人,玮曰:“古时只有一个宰相,素以贤者任职,现在宰相多,政出多门,相互猜忌,请减少。”此意见未被采纳,请求更换他自己职务。
大德四年(1300),授侍御史,因母病辞职。七年,授御史中丞,奏陈当时要务十条,成宗嘉奖并采纳了。京师孔庙建成,何玮上书说:“唐、虞、三代,国都、闾巷都建有学校,今孔庙既成,应在其旁建立国学。”朝廷同意了。赛典赤、八都马辛从被贬谪的地方回来恢复丞相之职。玮上书道:“奸党不可再用,应选正人在朝廷为官。”成宗深以为然。监察御史郭章弹劾哈剌哈孙受赃,已完全服罪。但哈剌哈孙又暗中勾结权贵,诬告郭章是冤枉了他。玮率台臣陈奏皇上,辨清事实,使郭章免于诬陷之罪。
九年,成宗崩,丞相阿忽台奉皇后懿旨,召集廷臣讨论将成宗列于祖庙附祭及仁宗代理朝政的事,何玮提出反对意见。阿忽台对他声色俱厉地说“:中丞认为不可行,难道你不怕死?”众皆畏惧,而玮从容回答说:“怕死就是不义,如果为义而死,又有何畏。”不久称病辞职。
武宗即位于上都,授何玮为太子副詹事,遣使催他就职,并遥授平章政事,商议中书省事。武宗从上都回到京师,临朝问谁是何中丞。玮出班拜见。武宗道“:朕知卿忠直为国,如朕有不到之处,卿当勉力辅佐。”
至大元年(1308),调任太子詹事,兼卫率使。很快就辞中书左丞,而仍为平章政事,商议中省事。不久,升为河南行省平章政事,佩金虎符,主管屯田事务。武宗召至床前面谕道:“汴省事重,且屯田久已废弛,卿当为国竭力。”赐黑貂裘一套、锦衣二套。玮至汴后,建诸葛亮祠,设立书院,以地三千亩之租税作为书院经费。三年,改任河南行尚书省平章政事,卒于官。赠太傅、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追封梁国公,谥文正。
猜你喜欢 卷一 前赵录·崔鸿 ●卷九十五·徐梦莘 东都事略卷四十二·王称 卷之一千二百八十一·佚名 卷七十一下·郝经 儒林宗派卷四·万斯同 绎史卷八十六之四·马骕 列传卷第二十五 高丽史一百十二·郑麟趾 ·复鹿港厅兴宜泉书·丁曰健 提要·杨大雅 王恺传·张廷玉 卷九十六·雍正 第四十一章 明初的政局·吕思勉 卷二·佚名 王鉴和·周诒春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