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八

△思惟三昧品之馀

尔时不空见菩萨摩诃萨复白佛言:世尊,菩萨摩诃萨当何证知舍离我见耶。佛言:不空见。若诸菩萨摩诃萨得证知时。无有住著则离我见。如是菩萨虽无住著。而能为彼一切世间天人众生作大利益。云何利益。所谓为大法明然大法炬。吹大法蠡。击大法鼓。奋大法鞀。乘大法船。设大法桥。方当欲渡一切众生出於生死四流瀑河。置於涅槃无为彼岸。即当观察是身本性。次当观身不净臭秽腐烂痈脓屎尿盈溢。是身无常不暂停祝破坏枯槁不可长久。诳惑小儿危脆不坚。犹水沫聚户虫充满。筋骨相辅空负而行。无实用处。或经百年及百千岁。纵八万劫一切乐具。守护长养终归堕坏。此身长夜不离烦恼不出颠倒。恒为诸恶鸟兽食啖。又亦常与地狱饿鬼畜生共行。生死往来受诸苦恼。或为奴隶种种苦事。常系於他不得自在。而彼所生云何当能见苦断集证灭修道。今我此身但是虚空。诳曜愚痴无一坚法。以是我今当应持此一切身分施诸众生。若有众生宝重己身。我当为彼放舍身命。若有众生须我精气。我当给与彼之精气。若有众生须我肉者,我当以肉供奉彼等。何以故?宁我先施令彼得食。无容不施使彼自食。今我以此净心布施。所获善根愿即灭除我见根本。而彼菩萨如是观时不著我见。灭我见已然後舍身。令众生用为惜命者弃舍命根。须精气者授以精气。须肉食者便以肉施。若有众生须其力用。即时为奴充彼驱策。不空见。以是因缘彼菩萨摩诃萨。除舍我见。不住我见。证知我见。而能於此不牢固中求牢固身。不空见。譬如都城邑聚村落之中。多有童男或多童女。自舍出已至河岸边见水沫聚。以彼水沫更相嬉戏。所谓破坏水沫分段磨灭。令其消散无有遗馀。而彼沫聚不作是念。谁於今日能分散我。是沫虽坏无恼恨心。不空见。如是菩萨摩诃萨。自观己身无常破坏。如彼沫聚不可长久。当知是人得此三昧。疾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尔时世尊,为重明此义。以偈颂曰:

若能远离我见者,一切无有住著处。为利世间天人故,当证难见大菩提。彼若厌身诸不净,痈疮所处脓血流。此身变坏不坚牢,无常羸劣斯破法。

暂住如幻无实体,犹彼聚沫空无真。长夜养育终无宜,鸟狗斯食最可恶。虽以众具供赡之,是身会当归败灭。既不能得牢固法,经无量劫唯有苦。

地狱畜生饿鬼苦,饥渴众恼恒炽然。世间催切超百罗,初不觉知彼如实。我身今日自空虚,不常之体须臾变。谓诸众生食肉者,精气仆役我甘为。

我思此时常发言,其有食肉及精血。我为其故今放舍,任从啖食我此身。当令一切宝身者,悉得观我舍斯命。我今躯命不敢爱,愿速成彼三摩提。

犹如彼沫常破坏,未曾起一瞋恨心。今我此身如沫团,岂有生於嫌怨事。若能观身如水沫,此人必定求菩提。

非但得奉十方尊,彼当速获胜三昧,△示现微笑品第十二

尔时世尊怡然微笑。诸佛世尊法如是故。即微笑时。世尊口放种种光明。所谓青黄赤白金色颇梨。其光远照上至梵宫。而复还下右绕三周入世尊顶。时尊者阿难见斯事已即从座起。整理衣服右膝著地。合十指掌向佛世尊,以偈问曰:

最胜世尊非无因,今现微笑当有以。世间调御应为说,而复微笑何因缘。金刚色体百福身,由证真如能利益。一切世间所归依,今此微笑有何缘。

世尊无上亦无比,何处当有能超胜。功德备具无可毁,今斯微笑有何缘。一切世间皆归趣,调御丈夫今当宣。谁於今日获大利,世尊无何微笑者,

今日谁当受大位,今日谁得真福聚。今日谁为安隐王,能致世尊是微笑。一切世间所归依,天人大师今应说。若闻佛尊斯妙音,天人欢喜众圣赞。

尊者阿难设斯问已,於是世尊告阿难曰:阿难。我当说是正念三昧法门义。时此大众中有三万人。远离尘垢得法眼净。复有八万亿百千那由他诸天子。远尘离垢得法眼净。复有三万比丘比丘尼众得阿那含果。复有三万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得无生忍法。复有三万众生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此辈皆於星宿劫中成等正觉。此即前发菩提心者是也。复有九万亿那由他菩萨摩诃萨。安住菩提无有退转。此辈当来皆得成佛。彼诸世尊有四种号。或号光明。或号毗卢遮那。或号释迦牟尼。或名日月岁星。有如是等诸种名号。随其刹土出现於世。复有九十二亿百千那由他众生。但发声闻心。是辈未来皆证声闻果。

尔时世尊知是事已,以净天眼过於人眼。观察十方见九十亿百千那由他诸佛世界。应作如是大利益故。更出殊大微妙之声。遍此三千大千世界。咸得闻已,然後及彼诸佛国土。所有众生亦皆得闻。然後复从眉间白毫相中。放大光明名无边威。此光遍照十方佛国。令无量亿百千那由他众生得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复有过於前数众生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彼等当来皆得不退转於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然後於彼十方国土皆得成佛。号曰难伏如来应供等正觉出现於世。尔时世尊,为重宣此义。以偈颂曰:

过百千数无减少,三种三十复九十。如是一切见菩提,彼为发心利益故。彼满十千诸众生,复三万智得净眼。闻已正思等正觉,解脱人身诸恶道。

复过八亿那由他,诸天获於圣净眼。以闻如来妙音故,永灭恶趣无遗馀。得忍三万亿由他,发心即离三恶道。彼辈当来悉成佛,其犹盛春草木敷。

复有三万亿众生,从座而起发大心。以此威德当成佛,於大地上利世间。复有六万诸天子,皆发无上菩提心。彼等斯同弥勒尊,以修乐因证乐处。

以是因缘天人师,为斯广大故微笑。

我已宣扬微笑旨,阿难当知此笑缘,△神通品第十三之一

尔时不空见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云何当知菩萨摩诃萨住於惭愧。远离於彼无惭愧已,然後当得此三昧耶。尔时佛告不空见菩萨言:不空见。若有菩萨摩诃萨常行惭愧。而是菩萨行惭愧时。或能造作种种恶事。所谓身恶行时即生惭愧。口恶行时亦生惭愧。意恶行时亦生惭愧。起嫉妒心亦生惭愧。起懈怠心亦生惭愧。於诸如来所亦生惭愧。於大菩萨摩诃萨所亦生惭愧。於住菩萨乘诸众生所亦生惭愧。於声闻乘人所亦生惭愧。於辟支佛乘人所亦生惭愧。於人天所亦生惭愧。云何惭愧。所谓常愧於他亦惭自身。住於一切不善法中故常惭愧。住惭愧已远离一切无惭无愧。除灭不善思惟善事。荷负重担体性清净。终无毁犯他不能谤。而是菩萨常能具足无毁身业。亦能具足无毁口业。亦能具足无毁意业。具足斯已,然後乃能住是三昧。住三昧已,常不远离见一切诸佛。常不远离听闻诸佛所说妙法。常不远离恭敬供养一切圣僧。具足如斯已,然後乃能疾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复次不空见。我念往昔过无量无边阿僧祇劫。时有大劫名曰善来。於彼善来劫中。後有第三劫名曰宝炬。不空见。彼於劫中复有小劫名九庄严。於彼时中名多劫浊。复次有劫名曰千岁。彼中有转轮王。名善观作。而彼善观作王。宿植德本具大威德。不空见。时善观作王所居大城。名曰净华妙香充满。其城东西广六十由旬。南北长七十由旬。墙壁周围有一千二百重。彼城身量纯以真金。众具庄严间用七宝。不空见。汝今欲知净华香城善观作王。果报众具庄严殊丽如先所说,无边精进王。善住大城无差异也。不空见。彼城北面有一内门。名曰华鬘门。外有园名曰无畏。其园纵广四十由旬。周匝皆有七宝树林而为围绕有一大池形量方广面十由旬。八功德水弥满其间。如忉利天镘陀吉尼池也。彼池四面周匝皆有宝多罗树。其金多罗树银为花果。银多罗树琉璃华果。如是乃至真珠多罗树金为华果。如善住城一等无异。复次不空见。当尔之时有佛世尊,号鸯耆罗娑(隋言分味)如来应供等正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出现於世。不空见。时彼鸯耆罗娑如来。处游居止无畏园中。与大比丘众九十九亿百千那由他人俱。前後围绕皆阿罗汉。诸漏已尽无复烦恼。皆得自在心善解脱。慧善解脱。所作已办捐舍重担。尽获己利不受後有。随顺正教达於彼岸。不空见。时彼鸯耆罗娑如来应供等正觉。於晨朝时著衣持钵。与九十九亿百千那由他声闻大众。左右围绕入净华香城。不空见。时彼善观作王知彼世尊晨朝入城。即自庄严乘大调象。名曰乐手。与无量亿百千那由他众前後导从。自彼净华香城而出。为奉迎彼佛世尊故。不空见。时善观作王既遥见彼鸯耆世尊寻路而来。光仪端远状若金山。诸根寂静神志和穆。已达第一调柔彼岸,犹如大龙降伏一切。亦如大象所为自在。又如大池澄清映彻。如是见已,自乘而下进诣世尊,头面作礼右绕三周而启白言:唯愿世尊,受我明朝所设供养。复次不空见。时彼鸯耆罗娑如来应供等正觉。闻善观作王如是请已,为诸众生作利益故默然受请。复次不空见。时善观作王闻彼世尊许纳其请。即於斯夜速命厨官。严办众种上味美食。人间所有靡不毕具。於净华城平治道路。以诸香泥涂饰其地。所在街巷建立宝幢。妙善名幡处处罗布。兼列种种金宝器具。又用上妙牛头栴檀。以为香水洒散其地。复以种种末香种种散华。上撤於佛而为供养。然後於彼如来应等正觉前。烧种种名香。积种种华鬘而为供养。又以种种歌颂赞叹偈句法言而为供养。又作种种上妙乐音及诸玩具而为供养。彼王如是作诸供养。然後奉献上妙饮食。供养世尊及比丘众。复次不空见。尔时彼善观作王。广设如是微妙第一最上众具。满足供养鸯耆如来应供等正觉已,更於异时庄严大驾。躬自率彼无量千数诸众生等。诣无畏园。至彼鸯耆如来应供等正觉所。顶礼尊足已而白佛言:世尊,今正是时,唯愿垂慈作所应作也。

复次不空见。时彼鸯耆罗娑如来闻善观作王殷勤请已,知诸众生堪受化故。於是为彼如所应作种种神通。现神通已,遂与九十九亿百千那由他诸阿罗汉等身昇虚空。住虚空已即放九十九亿百千那由他光明。照於东方无量世界。如是复放前数光明。照彼南方及以西北四维上下。周遍十方亦皆如是,彼一一方各有九十九亿百千那由他诸大光明。彼一一光皆各化作八十亿百千那由他等大莲华座。彼诸华座皆各有一化如来坐。彼诸如来形量长短乃至一切威仪多少。一如鸯耆罗娑如来应供等正觉无差别也不空见。如彼变化诸佛世尊,各有无量亿那由他诸比丘众。前後围绕住虚空中。又亦各有化天帝释及化梵王。形量大小皆如今此无超胜梵天及大供养天帝释等无有异也。不空见。时彼鸯耆罗娑如来应供等正觉。示现如是神通事时。於须臾间一切诸天。所有音乐不鼓自鸣。一切众具不作自现。不空见。时彼欲界诸天既睹鸯耆世尊,示现如是大神变时。即以天栴檀末香沈水香多伽罗香多摩罗跋牛头栴檀黑沈水香等奉散佛上。复以种种妙华。所谓鸡娑罗华。大鸡娑罗华等。奉散於彼鸯耆罗娑如来应等正觉复次不空见。尔时鸯耆世尊告彼善观作王言:大王。诸行无常。大王。诸行皆苦。大王。诸行无我。大王。诸行暂住不得久停。大王诸行不坚是破坏法。大王。诸行炽然如猛火焰。大王。诸行深奥如大火坑。大王。乃至应当念舍诸行。当生深厌亦不可乐。当念远离终思解脱。不空见。尔时善观作王。一心合掌恭敬向彼鸯耆如来。具领赞曰:如是如是,大德修伽陀。大德婆伽婆。诸行无常。大德婆伽婆。诸行是苦。诸行无我。大德婆伽婆。诚如圣教。一切诸行皆应远离。亦须弃舍终当免脱。不空见。尔时彼鸯耆罗娑如来。为彼善观作王。说如斯法。令其欢喜。令其专念。令其奉行。令欢喜已,令专念已,令奉行已,然令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复次不空见。尔时鸯耆罗娑如来。见善观作王闻法欢喜发菩提心一切众生咸得益已,即与九十九亿百千那由他诸阿罗汉比丘大众。举身腾踊足步虚空出净花城。然後还下如常威仪。前後围绕入无畏园。不空见。时彼善观作王。既得亲睹鸯耆罗娑如来应等正觉广现如是神通事时。发菩提心更作誓曰:当令我等於未来世。悉获如是大神通慧。复当令我悉得如是统诸大众。复当令我於未来世悉得如是天人众前大师子吼。一如今日鸯耆如来应供等正觉无有异也。不空见。时彼善观作王。见彼世尊鸯耆罗娑如来应供等正觉及诸大众乘空而返。王便严驾奉从世尊达本住所。然後乃还。复次不空见。後於异时。彼鸯耆如来应供等正觉。与诸大众次第而行。至善观王宫殿中已当铺而坐。诸比丘僧亦次第坐已,尔时彼善观作王及诸大臣。与其眷属各自围绕。城内人民及其眷属亦各围绕。又皆自持所有供食。各自手奉鸯耆世尊及诸弟子声闻大众。其食香美众味具足。随意奉上佛及众僧。一切啖食皆得充满。然後更以种种妙香。种种花鬘种种衣服种种珍宝一切众具微妙音乐。供养恭敬已,即於是日呼召太子。加以天冠受以王位。弃四天下及诸眷属。深厌生死。请佛出家。即於鸯耆佛世尊所。释除须发法服著身。时有八万四千亿百千那由他人民。善根既淳熟故。亦深厌世从王出家。

复次不空见。时彼善观作王既出家已,即於众中整理衣服。恭敬合掌。遂便请彼鸯耆如来应供等正觉言:世尊,云何菩萨修习思惟念佛三昧耶。菩萨摩诃萨云何证此念佛三昧。即得住於不退转地。速疾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现前成就诸功德法。不空见。时彼善观作王比丘如是问已,彼鸯耆如来即便告彼王比丘言:善观作。汝应当知有二种法。菩萨摩诃萨具足修习。即便得此菩萨念佛三昧。能速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等为二。一者信诸如来不生违逆。二者信佛所说不敢谤毁。作如斯念。是为诸佛广大境界不可思议。善观作。是为菩萨摩诃萨得此三昧能速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善观作。复有二法。菩萨摩诃萨具足修习能速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等为二。一者奢摩他。二者毗婆舍那。善观作是为菩萨摩诃萨具足修习得此三昧能速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善观作。复有二法。菩萨摩诃萨具足修习得此三昧。能速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等为二。一者远离断见。二者灭除常见。善观作。是为菩萨摩诃萨具足修习得此三昧能速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耶。善观作。复有二法。菩萨摩诃萨具足修习得此三昧。能速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等为二。一者住於羞惭。二者修於耻愧。善观作。是为菩萨摩诃萨具足修习得此三昧能速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复次不空见。时彼如来如是说已,彼善观作王比丘。复白鸯耆罗娑如来言: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住惭愧已而能得斯念佛三昧耶。尔时鸯耆罗娑如来应等正觉。即告彼善观作比丘言:善观作。若诸菩萨摩诃萨於诸所作常行惭愧。谓起身恶行生惭愧心。起口恶行生惭愧心。起意恶行生惭愧心。起嫉妒时生惭愧心。起懈怠时生惭愧心。於诸佛所生惭愧心。於诸菩萨摩诃萨所生惭愧心。於住诸菩萨乘众生所生惭愧心。於诸声闻乘所生惭愧心。於诸辟支佛乘所生惭愧心。於诸天人所生惭愧心。

猜你喜欢
  大雄大力大无畏之佛法·太虚
  卷第十六·道宣
  根本薩婆多部律攝卷第三·欧阳竟无
  隱元禪師語錄卷第八·隐元
  第十五章 圣者龙树护持教法时代·多罗那他
  大般涅槃经 第五卷·佚名
  卷第十五·佚名
  佛日普照慧辩楚石禅师语录卷第七·楚石梵琦
  大般涅槃经 第三十卷·佚名
  卷三·佚名
  大宗地玄文本论 第十五卷·马鸣
  卷之四·密云圆悟
  根本说一切有部目得迦卷第九·佚名
  卷第三十一·白岩净符
  观心论 原文·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十八家诗抄·卷六·曾国藩

      李太白五古下一百九十八首  同友人舟行游台越作  楚臣伤江枫,谢客拾海月。怀沙去潇湘,挂席泛溟渤。蹇予访前迹,独往造穷发。  古人不可攀,去若浮云没。愿言弄倒景,从此炼真骨。华顶窥绝冥,蓬壶望超忽。  不知青

  • 春之首章·闻一多

    浴人灵魂的雨过了: 薄泥到处啮人底鞋底。 凉颸挟着湿润的土气 在鼻蕊间正冲突着。金鱼儿今天许不大怕冷了? 个个都敢于浮上来呢!东风苦劝执拗的蒲根, 将才睡醒的芽儿放了出来。 春雨过了,芽儿刚抽到寸长, 又被池水偷着吞去

  • 志愿·闻一多

    马路上歌啸的人群 泛滥横流着, 好比一个不羁的青年底意志。银箔似的溪面一意地 要板平他那难看的皱纹。 两岸底绿杨争着 迎接视线到了神秘的尽头?—— 原来那里是尽头? 是视线底长底不够!啊!主呀!我过了那道桥以后, 你将怎样

  • 卷二十三·沈德潜

    ☆王世琛字宝传,江南长洲人。康熙壬辰赐进士第一人,官至侍读学士。○登楼万里辞吴会,经年滞越舟。两行乡国泪,独上海山楼。飓母威难近,蛮云瘴不收。炎荒非我土,何事爱南游?○英州道中寄大兄江岸草萋萋,愁悬落日低。天涯两兄弟

  • 卷三百十二·曹学佺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三百十二 明 曹学佺 编 明诗初集三十二 陈伯康 陶渊明田居 吾慕陶徵君拂衣轻去就栖鸟恋旧林归云忘出岫巾车返柴荆环堵植松柳东臯课种苖南山歌种荳田父时过门葛巾与漉酒五斗愧折腰浮名

  • 列传第三十八 太宗十一王 世祖二子·姚思廉

    太宗王皇后生哀太子大器、南郡王大连,陈淑容生浔阳王大心,左夫人生南海王大临、安陆王大春,谢夫人生浏阳公大雅,张夫人生新兴王大庄,包昭华生西阳王大钧,范夫人生武宁王大威,褚修华生建平王大球,陈夫人生义安王大昕,硃夫人生绥

  • 列传第一百六 陈三李曹刘·欧阳修

    陈夷行,字周道,其先江左诸陈也,世客颍川。由进士第,擢累起居郎、史馆修撰。以劳迁司封员外郎,凡再岁,以吏部郎中为翰林学士。庄恪太子在东宫,夷行兼侍读,五日一谒,为太子讲说。数迁至工部侍郎。开成二年,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而

  • 凡例·乾隆

      一厯代通鉴纂要本明正德间所辑其书仿宋司马光举要之例上自伏羲下迄元代凡九十有二卷我  皇上几余省览以编内采録尚未精审  特勅重加订正并增入明代事迹厘为一百十六卷发  凡起例皆经  睿裁鉴定尽善尽美集

  • 卷十四·佚名

    四月十三日(庚戌),上命军机大臣传谕富勒浑、雅德曰:沿海盗贼,最为商民之害。今闽省蚶江一带,劫案甚多,并未将首伙即时拿获;而屿仔尾地方,仅距厦门十余里,盗贼竟敢行劫兵船,可见该省政务废弛,已非一日。地方官怠玩讳饰,遇有劫案,仅以

  • 明穆宗庄皇帝实录卷之九·佚名

    隆庆元年六月甲申朔始开史馆纂脩 世宗肃皇帝实录 命礼部遣官行取衍圣公孔尚贤及翰林院五经博士颜肇先孟彦璞仍别取孔氏老成族人五人颜孟族各二人驰驿来京以 圣驾将幸大学也○户部署员外郎林乔相以三年秩满请得追赠生

  • 卷之六百三十·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之四百八十三·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六十五·班固

    钦定四库全书 前汉书卷六十五 汉  兰  台   令  史班 固撰唐正议大夫行秘书少监琅邪县开国子顔师古注 东方朔传第三十五 东方朔字曼倩【师古曰倩音千见反】平原厌次人也【师古曰高祖功臣表有厌次侯爰类是

  • 钦定南巡盛典卷六十九·高晋

    褒赏【臣】等谨按重仲舒有言春者天之所以生也仁者君之所以爱也天行健而覆露照导普汜无私圣宪天而行庆施惠莫不欣悦帝王统乾元体太一法乎春生归于仁育三五以来靡不由之国家重熙累洽寰海内外沐浴膏泽歌咏太平之日乆矣皇

  • 二十首情诗和一支绝望的歌·聂鲁达

    《二十首情诗和一首绝望的歌》是(智利) 巴勃罗·聂鲁达所作诗集。该书聂鲁达不仅在赞美爱情,而且是在赞美性。命运注定该作品要以更富诗意和节奏感的书名面对读者,因为它的确不是一本关于性的诗集,而是一本揉合性与爱的诗

  • 海琼传道集·洪知常

    一卷。元洪知常撰。南宋道士海琼子白玉蟾(原名葛长庚)一生著述甚丰。《海琼传道集》是洪知常所编集的白玉蟾之文集。此书卷首有白玉蟾弟子陈守默、詹继瑞之序。序文讲述了洪知常的身世。书中以白玉蟾《金丹捷径》一篇

  • 太上说通真高皇解冤经·佚名

    太上说通真高皇解冤经,撰人不详。似出于明代。一卷,收入《万历续道藏》。此经仅三百余字,乃太上道君演说。谓地狱受苦之人,皆因在世时作恶悖道,杀生害命所致。如能专志持斋,转诵此经,即可解冤拔罪。篇末附广信真人颂五言八句

  • 三刻拍案惊奇·佚名

    八卷三十回。题“梦觉道人编辑”,复有题 “明梦觉道人、西湖浪子辑”者。孙楷第疑作者即著《鸳簪合》传奇的王国柱,又疑明末以医术著名的闽人周学震。北大版该书的校订者张荣起推测为明末清初浙江钱塘(今杭州)人陆云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