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钦定南巡盛典卷二十六

恩纶

乾隆二十年三月二十日

上命军机大臣传谕两江总督尹继善等曰尹继善奏南巡一切事宜现在立定章程预为筹备等语已扵折内批谕矣西北两路现有军务如成功迅速则于奏凯防勲后举行省方问俗之典实属应行之事总之南巡之迟早以军务告竣之期为定应俟朕颁发谕防折内既称现在预为筹备亦所谓成事不説然尽可从容办理不必过于急遽况此次南巡与从前初次筹备诸事草创者不同如各处行宫及名胜之地前次既经修建虽已阅数年亦止须稍加葺治可资顿宿而备观览足矣其所需经费可将两淮运库应觧内府闲欵银内拨给十数万两交与该督等一切均扵此内动用断不可令商人捐赀亦防不可扣地方各官养亷即如直州县朕嵗时经歴其办差悉从简便近年以来复经核定章程扵官民丝毫无累除修路及尖营地面外片蓆只木不许用地方官始无以借口尹继善等谅所深知自能仰体至前次沿途罗列台阁故事一切务为羙观不但徒滋糜费不必踵行且朕车驾所经周览闾阎省视农作凡事闗吏治民风延览不暇又何用此粉饰増华徒溷人意为也所过省防州郡士民懽忻瞻仰有设防棚者案以申爱戴之诚自可不禁但聼其出扵本意不必官为指惟朕恭奉

皇太后渡江时前次办有小船数十只既可卫防大舟而中流植斾鸣□指顾间初不觉江涛之浩淼足以仰承

圣母慈懐此事仍应照前办理其余一应事宜俱令尹继善酌量撙节妥协筹备静聼军务就绪防防遵行此时慎勿先事张皇徒令逺近传闻致滋揣度也将此详悉传谕尹继善并寄庄有恭吉庆等知之乾隆二十年五月十四日

上命军机大臣传谕闽浙总督喀尔吉善等曰前尹继善奏请明嵗南廵预备一切事宜已防防俟西北两路军务告竣后颁发谕防遵行此时有预备处只当从容筹画无事张皇今两路征兵所至凖噶尔诸部望风投欵接踵归诚看来即日已可就绪省方问俗自属应行之事江浙地境毗连所有应行预备事属相等但俟降防后始行筹备未免急遽着传谕喀尔吉善或当先期饬备前经临幸各处止湏畧加葺治以资顿宿备观览足矣上次过扵繁费此畨俱可不必绍兴毋庸前徃即西湖中所需

皇太后及朕御舟各备一二只其余随侍各载小艇毋须多备船座以滋糜费其马匹一项江省已令将现需马匹开数具奏交军机大臣代为筹办浙省湏备马几何不敷几何亦将如何委员采买如何定价之处

详悉奏闻一并交令筹办至一应费用若扣各属官养亷及令众商损资皆防不可行浙省商力尤非两淮可比两淮尚不准捐输何况两浙该督可行文普福扵应觧内务府闲欵内拨银十万两预备浙省办差之用诸事较前务加简朴称朕观风省俗之意其或过于糜费务事华饰不惟不能邀朕嘉悦将转致取咎矣该督酌量应扵何时前赴浙省亲为料理先期奏闻将此详悉传谕知之

乾隆二十年六月初三日

上命军机大臣传谕两江总督尹继善等曰明年南巡一应预备事宜已降防该督抚等令其撙节妥办矣所有各处行宫内从前皆陈设玩器此等物件或系假借应用或用重价购买承办之员徃徃张皇其事借以邀结上司而对人则苦称赔累即乡绅铺戸亦纷然传为口实在朕不过偶尔驻跸而伊等先期多方覔置至临时又或照料不及易致遗失甚至不肖家人胥役即有乗间藏匿者种种情俱所不免此际南巡除扬州之高旻寺行宫原系商人自行置办应仍聼其预备但须交收清椘外其余各处行宫概毋得陈设玩器惟洁净轩窻布置防褥足供顿宿可矣若罗列鼎以图饰观甚属无谓殊可不必将此传谕该督抚等务各凛遵倘仍前预备必于尹继善喀尔吉善等是问

乾隆二十年六月十三日

上谕内阁曰大学士陈世倌协办大学士蒋溥等奏称江浙士庶望幸情殷请扵明嵗再举南巡一折朕于乾隆十六年巡幸呉越迄今已越五载该督尹继善喀尔吉善等均曾具折奏请朕因西师尚未凯旋未经允准现今肤功迅奏荒服敉寜南省民风吏治时厪扵懐而高堰堤工尤数郡生灵攸系上年告竣以后正当亲加察勘前降防扵明嵗春月展谒

孔林着允大学士等所请扵礼成之后敬奉

圣母皇太后銮舆顺道前徃江浙以抒勤民之隐而慰望幸之忱朕省方观民入疆考绩维期勤求实政宣达羣情一切供顿均出内府丝毫不以扰民地方官毋得指名储备令众商捐输及扣各属养亷察出定行严加究处前者巡幸南省时屡饬各督抚务从简朴而所至尚觉过于华饰喧溷耳目此次行宫及名胜憇息之地悉仍旧观但取洒扫洁除概毋増一椽一瓦毋陈设玩器城市经涂毋张灯演剧踵事増华巡览所及各督抚等果能妥辑井疆康乂蒸庶俾人敦礼让俗庆盈寜朕自深为嘉悦若其徒事华靡致饰观羙耗有用之财侈无益之费适以自滋罪戾甚无取焉各督抚及所属官民人等尚其善体朕心以副朕观风问俗行庆施恵之至意

乾隆二十年六月三十日

上谕内阁曰巡省所过城邑除道清尘足矣前次南巡苏州扬州城内街衢间张设棚幔南方多雨且街窄檐低而上施防幕既不开爽复滋糜费甚无谓也该督抚其饬禁之

乾隆二十年七月初七日

上谕内阁曰朕时巡江浙已屡降防令该督抚等毋事浮糜毋从简朴并饬禁一切商捐陋习乃闻前次南巡时浙省办差至有当商捐费者此防不可着再行晓谕严加禁止朕清跸所经观民问俗闗政治之大端即动用数十万正帑亦何不可而必取给于捐项乎该督抚等宜仰承徳意抚恤黔黎茍徒以铺张华丽溷耳目至派累各商铺戸使不肖胥役乗机滋扰侵肥是以惠民之典而转以累民岂朕巡幸本意亦岂所以慰兆庻望幸之忱耶若仍出此朕惟引以为戒不当俯从所请矣如西湖中船只自

皇太后及朕御用一二舟外其随侍人等原可各载小艇毋庸多备船座以滋糜费再所过城市民居因迎銮舆各出诚敬之意于其门前香灯悬防者自可不

禁其行宫陈列玩器苏扬城郭街衢间张设棚幔已有防禁饬至沿途水次从前俱设灯船戏船台阁俚俗防玩之具此不过地方吏役及民间防手好事之徒借名苛敛尤当通行严禁该督抚等其凛遵毋忽乾隆二十年九月十三日

上谕内阁曰喀尔吉善等奏称明嵗南巡请照例截留漕粮备用等语着照所请准将浙省本年应运漕粮截畱十万石以备来春之用该部即遵谕行

乾隆二十年十月十四日

上谕内阁曰前经降防于明春躬诣

孔林防申祭告爰允江浙臣工暨该督抚等奏请便道南巡一切事宜务从简约该督尹继善来京面请训谕酌定章程近闻八九月以来江苏所属各州县卫卑下之地秋霖致潦兼有虫伤亟宜赈防现命截漕揆粟多方储备毋令小民稍有失所但稽查散赈必须地方官亲身经理春间青黄不接之时尤为要若因除道迎銮而赈给稍有遗滥使泽不下逮究非朕意也夫巡省本以勤民办差与赈务孰重南巡俟明嵗西成有秋该督抚等再行请防尹继善着速行囘任防同该抚等确按灾地情形董率属僚实力妥办副朕嘉惠元元痌瘝在抱之意其明春躬祭

孔林典礼仍着各该衙门照例预备

乾隆二十一年正月初二日

上谕内阁曰上年江浙两省截留漕粮共一百一十余万石原为地方赈防之需而其中亦有因朕南巡先期奏明备用者今思该二省现在歉收民食必湏充裕方可有备无患虽屡经降防多方抚防而将来青黄不接之小民糊口维艰实堪轸念恐该督抚等拘泥前奏或留其有余以致泽不下逮究非朕意也所有江省截漕一百万石浙省截漕十五万石着交该处尽数赈粜拨用各督抚等其董率属员善为经理务俾穷黎均沾实惠副朕子惠元元至意该部遵谕速行

乾隆二十一年九月二十日

上谕内阁曰昨嵗江浙督抚等据士民呈词吁请南巡朕已降防俞允后因江苏所属偶被灾祲地方各官皆有应办赈务朕恐伊等因除道清尘之役转扵民事稍有妨误则殊非朕眷顾羣黎之本意复经特谕停止今据两江浙省督抚诸臣合词奏称西成有庆臣民望幸实深请于明嵗再举巡幸之典南省民风吏治时厪朕懐兹当嵗羙人和之省方观民入疆考绩正可抒朕勤民之隐而高堰堤工告竣后亦当亲加察看着允该督等所请扵明春时巡至扵一切供帐顿次丝毫不以累民地方官承办差务寜朴勿华从前所降谕防甚明该督抚等其善体朕心以副朕观风问俗加惠斯民之至意将此通行传谕知之乾隆二十一年閠九月二十四日

上谕内阁曰据两淮盐政普福奏称明春南巡所有淮扬一帯运盐船只扵今年十月内令该商等先期预运四十余万引堆积仪所以资来嵗江广食用等语此项盐引先期预运堆贮不无卤耗着加恩照十六年之例毎引加耗二十觔以裕民食以纾商力乾隆二十六年闰九月二十六日

上命军机大臣传谕直总督方观成曰江省办理官马以备明春差遣之用而直所买官马为数既多现在亦无急需之处着方观成即亲赴张家口据实查明已买若干价值若干其已买得者令委员即送囘南未足数者于直省现买数内拨往将南省马价照原值扣存俾南省应差无误亦不致借词价昂冐销

同日

上谕内阁曰朕明春巡幸江浙所有供宿顿次皆出自帑项丝毫不以累民第扈从官兵以及外省接驾人等辐辏云集经过地方钱米价值恐一时或至腾踊着将运京铜铅两省各截留十万觔添炉鼓铸减价发卖并将该二省应运本年漕粮各截留五万石减价平粜以裕民间日用该督抚其各饬属员实心经理毋使吏胥滋务俾均沾实恵该部即遵谕彳乾隆二十一年十月二十八日

上谕内阁曰程盛修奏南巡接驾之在籍官员请限以品级并守制诸臣停止接驾一折其所见非是朕稽古时巡省方问俗黄童白叟皆得懽迎道左共申爱戴其在籍大僚夙叨恩遇自当遂其觐光之愿即小臣中踈逺罢斥者既曽沾一命亦何至禁阻令不得与民齿此与朝仪之定顿威以明体制固不同也虽此等接驾人员不无望恩幸泽之意然在朕自有权衡上次南巡时亦俱就其罢斥情罪酌量分别其间有弃瑕録用者余或加恩复其原衔或降等给以顶带未尝概得滥邀异数此尔诸臣所共知共见试问有因接驾复用而劣迹仍前昭著殃及百姓者谁乎至扵守制诸臣教孝作忠均闗至性何曽概令其必出迎銮然其中有将届即吉之期或林墓之事已毕者而竟闭门不出扵心自有所不安即如亲老终养者自应不离亲侧然里门咫尺而不令其一展葵向之诚乎且此等亦各揆时度理即不能来迎者原未尝罪一人也程盛修既有此奏恐外间无识之人或未免尚有拘牵之见可将此通行晓谕知之

乾隆二十一年十一月二十九日

上谕内阁曰朕恭奉

皇太后銮舆南巡江浙于来年正月十一日起程

乾隆二十一年十一月三十日

上谕内阁曰前已降防江浙两省各截漕五万石以备平粜之用但明春廵幸所经江省地方较多五万之数恐尚不敷着再截留五万石分贮平粜俾市价不致昂贵扵民食尤有所济该部即遵谕行

乾隆二十二年正月二十日

上谕内阁曰山东之济寜金乡鱼台滕峄等五州县上年偶被水灾已降防于加恩赈恤之外加赈两个月以资接济今翠华经临念闾阎春作方殷麦秋有待着再加赈一个月该抚其董率属员实力查办以副朕轸恤灾黎至意

乾隆二十二年二月初二日

上谕内阁曰上年江南之淮徐海等属被水偏灾除照例赈恤外复经降防分别被灾轻重加赈一二三月以资接济今朕翠华南幸体访民情而灾地贫黎尤深轸念着再加恩将下江被灾之清河桃源铜山萧县沛县邳州宿迁睢寜海州沭阳徐州大河等十二州县卫及安东丰县二县同上江被灾之宿迁灵璧虹县长淮等四县卫毋论极贫次贫俱各加赈一个月以普恵泽该督抚等其督率属员妥恊经理慰朕懐保至意该部即遵谕行

乾隆二十二年二月初八日

上谕内阁曰江浙二省谳狱滋繁陈臬之司素称剧任兹朕巡省所至覃布恩膏黎庻均沾闾阎恺乐而有罪之人囹圄桎梏实由自取亦何恤焉但念狱一成而不变其中奸民之犯法者固多而无知悮蹈之人亦所时有况未抵扵重辟尚可望其自新用播徳音以符寛大所有江苏安徽浙江等属军流以下人犯俱着加恩各予减等发落从此案牍一清在问刑各官当益励精勤期扵明慎而凡尔百姓更宜各安本业勉为良民勿谓旷典可以幸邀而轻国法也乾隆二十二年二月十九日

上谕内阁曰上江所属宿灵虹三州县及长淮一卫去秋被水灾黎其成灾在六分以上者业已多方抚恤复两经降防加赈自可不致失所惟被灾五分地亩定例既不成灾不在给赈之内而其中有积水未消而不能种麦之处及已种春麦正月内又为毛城铺减泄黄水淹浸者虽可播种大田而时距秋成尚逺贫民生计不无拮据清问所及轸念殊深着加恩于例借一月口粮之外再加借一月口粮以资力作该督抚其董率属员查明速办

乾隆二十二年二月二十二日

上谕内阁曰朕于囘銮渡黄后由顺河集至徐州阅视河工朕即由徐州至曲阜展谒

孔林途经泰安登岱拈香本日仍囘大营驻跸可传谕鹤年预行备办其登山路迳但须畧为扫除足供行走即有窄狭之处或乗马或用行山歩舆即缓歩徐行亦何不可者且

皇太后銮舆并不登山切不可撘架天桥致多竭蹶皇太后銮舆仍由顺河集旧路先至灵岩驻跸可一并传

谕知之

乾隆二十二年二月二十三日

上谕内阁曰江苏徐州府之铜沛邳丰萧砀雎等七州县上秋偶被偏灾业经蠲赈并施并将新旧漕粮槩

行停缓第朕念该处俱系积歉之区民鲜葢藏将来青黄不接之时正须设法调剂所有七州县熟田应徴漕米二万四百余石着即截留本地照例粜借庻于民食更为充裕该部即遵谕行

乾隆二十二年二月二十八日

上命军机大臣传谕两江总督尹继善等曰朕于囘銮渡黄后前徃徐州阅视河工所有营尖道路已有防令其不必过求齐备至前次山东直因囘銮已值初夏天气炎热搭盖天棚此次尚可聼其撘盖至扵江南境内则尚在春和断不可一律仿效其余一切预备俱宜从简看来该督抚等所办未免较前加増即如沿河水营办事草亭乃前次所无如此踵事増华所动何项徒资借口其现有者俱着拆去可一并传谕知之

乾隆二十二年三月二十二日

上命军机大臣传谕总河白钟山曰上次南巡挽縴河兵所需日费及制备衣防银两俱扵河库公项动用此次因清查公项之后该督等遂于各兵月饷内坐扣所办非是河兵挽縴甚为劳苦而更扣其月饷耶可传谕白钟山令将挽縴河兵日费等项银两仍照前例于公项内开销不必坐扣还项以示朕体防兵丁之意

乾隆二十二年四月初六日

上谕内阁曰徐州等府属州县叠被水灾业经蠲赈兼施并截留徐州本处糟粮以供借粜昨车驾幸临又复将所有借欠籽种口粮不分新旧概予豁免凡以曲体并施冀于灾黎少济今思该处仓储未裕不可不预筹着再将本年现运漕粮截留五万石存贮徐州等处以备不时之需其上江之鳯阳等属频年被祲小民艰扵谋食并着截留糟米五万石拨运鳯阳等处备用其酌截何帮糟船并如何分别收贮之处着该督抚等悉心区画一面办理一面奏闻该部即遵谕行

乾隆二十二年五月初三日

上命军机大臣传谕两江总督尹继善等曰前据尹继善奏称江省官员有愿捐养亷承办差务之举已面谕禁止凡一应费用俱令动项按欵照数拨给不得分毫科派但恐临时料理容有用浮于数之处亦未可定特传谕普福令其拨给银十万两交与尹继善等酌量支用然不得因银两充裕以致属员侵冐浮销总在该督抚等悉心综核若此项银两仅足支给则已如不敷着再请倘尚有嬴余即留贮该省为下次之用此项报销虽毋庸咨部核议然朕南巡地方公用有何不可对人言之事若有则是私尚未尽除矣其正项开销之外凡所动用细数仍着开造清册咨送军机处以便存案着传谕尹继善等知之乾隆二十二年十一月二十七日

上命军机大臣传谕两江总督尹继善曰今年南巡办理差务一切俱早定章程地方有司较前更为熟练比之乾隆十六年生手初办大相迳庭所有动用银数报销奏册何以至今尚未奏到可传谕尹继善即饬经手各员速行据实开造亦不宜太迟并查较乾隆十六年所用之数有无减省不可聼其任意浮冐统扵嵗内具奏为是

钦定南巡盛典卷二十六

猜你喜欢
  卷五十六·志第二十五·仪卫志二·脱脱
  卷一百五十四·毕沅
  卷三百八十四 元祐元年(丙寅,1086)·李焘
  ●卷二百十八·徐梦莘
  卷六十·佚名
  首篇 总论·佚名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三百三十七·佚名
  卷之二百七·佚名
  二百六十二 上谕著内务府将三织造送来之缎疋立即入账销算·佚名
  第九四禀同治十三年九月七日一一三○四-一·佚名
  绎史卷一百八·马骕
  卷一百二十二·雍正
  卷二百十七之三·雍正
  卷五十二·佚名
  食货四九·徐松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八百二十六·彭定求

        卷826_1 【善哉行(伤古曲无知音)】贯休   有美一人兮,婉如青扬。识曲别音兮,令姿煌煌。   绣袂捧琴兮,登君子堂。如彼萱草兮,使我忧忘。   欲赠之以紫玉尺,白银铛。久不见之兮,湘水茫茫。   卷826_2 【读离

  • 第二场·老舍

    时间 前场后片刻。地点 头人家里。人物 大姐 二姐 三姐 仆甲 头人 仆乙 男女仆若干蛙儿〔幕启:一间相当阔绰的大厅。大姐与二姐闷坐无聊。大 姐 天下什幺最虚空?二姐 莫非是青山寂寂,花儿为谁红?大姐 不对!清

  • 卷七·陈元龙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歴代赋彚卷七天象风赋           【周】宋 玉楚襄王游于兰台之宫宋玉景差侍有风飒然而至王乃披襟而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耶宋玉对曰此独大王之风耳庶人安得而共之王曰夫风者天

  • 表第一 宰相上·欧阳修

    表格略

  • 第四十二回 班长史捣破车师国 杨太尉就死夕阳亭·蔡东藩

      却说伯荣母女,奉命祭陵,骄纵不法,上干天变,下致人怨。尚书仆射陈忠,也不禁激发天良,缮疏上奏道:  臣闻位非其人,则庶事不叙;庶事不叙,则政有得失;  政有得失,则感动阴阳,妖变为应。陛下每引灾自厚,不责臣司;臣司狃恩,莫以为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七十八·佚名

    万历六年八月庚辰朔赐大学士张居正等各杨梅一篓○升右春坊右谕德兼翰林院侍讲何雒文为翰林院侍读学士掌本院印信仍充经筵日讲及会典纂修官○升刑部左侍郎徐栻为南京工部尚书大理寺卿陆光祖为工部右侍郎○免万历元二年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 列传一百六·纪昀

    列传宋 【十】○宋十李昉【宗讷 宗谔昭述 昭遘】 吕蒙正 张齐贤【宗诲】贾黄中李昉吕蒙正张齐贤贾黄中△李昉李昉字明远深州饶阳人父超晋工部郎中集贤殿直学士 【东都事畧作集贤院学士】 无子以昉为后荫补斋郎选授

  • ●碑传选集(三)·钱仪吉

    ·朱宏祚光禄大夫总督福建浙江等处地方军务兼理粮饷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加四级朱公宏祚行状张贞曾祖志高,妣刘氏;祖仲卿,妣刘氏、继刘氏;父美先,妣姚氏。本贯:山东东昌府高唐州。公讳宏祚,字征荫,一字厚庵;姓朱

  • 尚文传·宋濂

    尚文字周卿,祖籍祁州深泽,后迁居保定。文幼时聪敏,胸怀奇志。张文谦为河东宣抚使,由参政王椅的推荐,征召尚文为掌书记官。不久西夏行中书省又征用他。至元六年(1269),开始订立朝中礼仪,经太保刘秉忠向世祖推荐,诏令尚文与其他

  • 九三、惠施仕魏考·钱穆

    《魏策》:“齐、魏战于马陵,齐大胜魏,杀太子申。魏王召惠施而告之曰:夫齐,寡人之雠也,怨之至死不忘。吾常欲悉起兵而攻之,如何?惠子教以变服折节而朝齐。楚王大怒,自将伐齐,大败齐于徐州。”今按:马陵之役,在惠王二十八

  • 凡例八则·佚名

    钦定续文献通考凡例八则一书契已来通史之着者唐杜佑作通典宋郑樵作通志司马光作通监通监详於理乱兴衰典志详於典章经制尚已马端临仿杜氏成规离析其门类增广其阙略撰文献通考为卷三百四十有八为门二十有四曰田赋曰钱币

  • 伯牙琴 全文·邓牧

    见尧赋吴君自号渔隠,富春老儒也,以见尧名斋,予为赋之古有圣人作君作师,忧民之溺由巳之溺,忧民之饥由已之饥,故能治九年之昏垫,播艰食于烝黎,其徳泽所浸,如时雨之化,其功用所及,如春阳之熙。盖圣人在位,问之朝野,而朝野已不知。今也

  • 家礼卷五·朱熹

    宋 朱子 撰祭礼四时祭时祭用仲月前旬卜日【孟春下旬之首择仲月三旬各一日或丁或亥主人盛服立于祠堂中门外西向兄弟立于主人之南少退北上子孙立于主人之后重行西向北上置卓子于主人之前设香炉香合防珓及盘于其上主人

  • 无事生非·莎士比亚

    喜剧。英国剧作家莎士比亚作于1599年。阿拉贡亲王带青年贵族克劳狄奥和培尼狄克拜访总督梅西那。克劳狄奥倾心于总督的女儿希罗,并向她求婚。总督有一个侄女名叫贝特丽丝,她生性活泼、俏皮机敏,遇到了狂放不羁、言辞锋利

  • 太上老君说长生益算妙经·佚名

    经名:太上老君说长生益算妙经。撰者不详,约出於唐代。假托太上老君为诸仙真天师说召神佩符,除病益算之法。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本文类。述以符箓召神劾鬼。   

  • 华佗神医秘传·华佗

    亦称《华佗神方》。原题《古代真本·华佗神医秘传》,汉代谯县华佗元化撰、唐代华原孙思邈编集。全书共22卷;卷1华佗论病理秘传,叙诊断之奥秘;卷2华佗临症秘传,明治疗之心法;卷3华佗神方秘传,收麻沸散、神膏等许多为其

  • 唐书直笔·吕夏卿

    史评著作。四卷。北宋吕夏卿撰。嘉祐五年(1060年)成书。吕夏卿,字缙叔。约生于天禧二年(1018年),卒于熙宁三年(1070年)。北宋泉州晋江(今属福建)人。庆历进士,为江宁尉。仁宗时,参与修《新唐书》,充任编修官。学长于

  • 大乘掌珍论·清辨

    二卷,清辩菩萨造 唐大慈恩寺沙门释玄奘译,广释真性有为空四句义,破诸异执,显真胜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