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八十二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八十二

洪武二十年五月庚戌朔,革四川成都府之保宁县,以其地属威州。

癸丑,置龙山千户所。

庚申,遣使赍敕谕西平侯沐英、吉安侯陆仲亨、平凉侯费聚、南安侯俞通源、四川都指挥使甯正、楚雄卫指挥袁义、大理卫指挥郑祥、品甸卫指挥赖镇、金齿卫指挥李观、储杰等曰:“近御史李原名归自平缅,朕听其所陈,知百夷谲诈之详,虽百千万言无一言可信,由是观之,蛮夷反欲窥伺中国,为我边患。符至,可即葺垒、金齿、楚雄、品甸及澜沧江中道须高城深池,固其营栅,多置火铳为守备,贼来,勿轻与战,相机乃动。往岁,云南军中遣人至百夷,多贪财货,不察事势轻重,张威贾勇,贻笑诸蛮。又因靖江王不才,以大理印行令旨,皆非道理,致其侮慢,上累朝廷,继今不许一人往平缅,惟静以待之。彼若有文移,则大略答之,否则勿答,应有职贡之物,皆不得取。如是数年之后,则麓川之地可入版图矣。卿等固守朕言,毋怠。”

甲子,上谕户部左侍郎杨靖曰:“京师军储所收已定,其在外诸司、府、州、县粮储有军卫处,宜存二年,无军卫则存学粮廪给,余并折收钞布绢疋,尔等其更计之。”靖言:“方今四川粮储岁给不敷,云南尤甚,宜命商人纳米而以官盐偿之。若北平、山东之粮以济漠北,辽东匮乏,山西、陕西近边之地粮宜多积,亦难限以年数,皆当全收。惟河南、浙江、江西、湖广、福建、广东、广西及直隶府州县可皆存粮二年,余并在折收之数。”上从之,又虑有司折收过重损民,特命米一石止折钞一贯,布绢并循往年定例。

丙寅,遣使赍敕谕大将军宋国公冯胜等曰:“往者,庆州之捷俘虏赴京者,皆云胡已北行,辽东送来降者所陈亦同,五月五日得军中遣至降胡,又云纳哈出弃金山巢穴,营于新泰州,去辽阳千八百里。朕计群胡虽起营北行,似若远遁,尚恐诡谋窃发,尤不可不为之备。况今天象水火相犯,迨至八月,天象屡有警,诸将宜严号令,整行伍,远斥候,以逸待劳,则必有当之者矣。”

丁卯,上御华盖殿,侍臣进讲,因论“人之善恶感召,亦有不得其常者”。上曰:“为恶或免于祸,然理无可为之恶;为善或未蒙福,然理无不可为之善。人惟脩其在己者,祸福之来,则听于天,彼为善而无福,为恶而无祸者,特时有未至耳。”

戊辰,皇陵祠祭署令汪文卒。文,世家濠梁,与上同里闬,富而好礼,幼与上相善。上即位,擢文皇陵祠祭署令,俾不去其乡而身享安荣之贵。及卒,上亲制文,遣内侍及仪曹官吊祭,赙恤甚厚。

庚午,大将军宋国公冯胜留兵五万守大宁,率大军趍金山。

辛未,上复遣使密敕大将军宋国公冯胜等曰:“前日以天象之变,戒卿等军中之事,严为之备。今观所徵,其咎在虏,揆之人事,正与天合,宜乘机进取,不可稽缓。朕计纳哈出去金山未远,以兵促之,势必来降,且胡主谓我得志,无意穷追,必顺遂水草,往来黑山、鱼海之间,乘其趑趄,攻其无备,虏众可尽图也。”

壬申,遣礼部主事高惟善特诏招谕长河西、鱼通、宁远等处。

癸酉,上谕兵部臣曰:“军士月给米一石,仅可充食,身亡之后即罢给,或父母老无所依,或儿女幼无所赖,将何以自存?困而不恤者不仁,劳而不报者不义,军士皆尝效力于国,其可忘之?尔兵部悉阅军卫,凡军士死亡,有父母年老,儿女幼小,无所依者,并优给之,毋令失所。”

甲戌,仪礼司官蛮子、镇抚张允恭以所送乃剌吾至大将军冯胜营,胜复遣人送之纳哈出所。

丙子,召山西朔州卫指挥孙彦入为后军都督佥事,命鹰扬卫指挥佥事孙杰署朔州卫事。

安南陈炜遣其臣杜日墩贡槟榔、波罗蜜、蕉栽,赐日墩钞锭。

丁丑,三辰昼见。

戊寅,上临朝,谓刑部尚书唐铎等曰:“近来有司犯法者欲尽法以治之,人谓朝廷用刑太重,不治则无所忌惮。古云:‘书用识哉,欲并生哉。’朕常念此,欲使犯者皆纪过还职,冀其自新。”铎等对曰:“圣心宽仁如此,臣下敢不尽心,以图补报?”于是命犯轻罪者悉宥之,徒流及杂犯死罪俱令戴罪复职,有犯至再三者亦录其罪而复其官。

六月己卯朔,沂州卫官军擒获土贼七十余人,械至京,命戮其首恶,余皆谪戍金齿。

广西浔州府知府沈信言:“府境接连柳、象、梧、藤等州,山溪险峻,猺贼出没不常。近者,广西布政使司参议汤敬恭为大享、老鼠、罗碌山生猺所杀,官军讨之,贼乃登陟岩崖,攀缘树木,捷如猿狖,追袭所不及。若久驻兵则瘴疠时发,兵多疾疫,又难进取,及至兵退,则复出为患。臣愚以为桂平、平南二县旧附猺民,皆便弓弩,惯历险阻,若选其少壮千余人,免其差徭,给以军器衣装,俾各团村寨置烽火,与巡检司民兵相为声援,协同捕逐,可以歼之。”上曰:“蛮夷梗化,彼习然也。使守土之官能招徕之,何用杀戮?若无事,但当谨其防御,使不为患耳。苟其为寇不已,民有不堪,则发兵讨之,何必团寨?”

壬午,升保宁卫镇抚吕旺为千户。先是,旺言其部卒征戍劳苦,千户谷兴不能恤又害之。诏逮治兴,至是,右军断事官论兴罪当杖。上命谪戍大宁,以旺能知士卒艰苦,于言无隐,特升之,以旌其直。

四川雅州碉门茶马司以茶一十六万三千六百斤易驼马骡驹百七十余匹。

甲申,留守卫军士运官甓与渔人舟相触溺死,官执渔者,请罪之。上曰:“两舟相触而军士不谨,致溺死,岂渔者故害之耶?”命释之。

降广西都指挥使耿良为驯象卫指挥佥事。初,良在任多不法,军士薛原桂诉之,既而镇抚张原复言其不法二十余事,上命锦衣卫廉问得实,故贬之。

诏凡吏民谪发辽东戍守者,各以时力田讲武,不得更上封事,论诉是非,违者罪之。

乙酉,惠州慱罗县山贼作乱,杀巡检,焚廨宇,攻州城。广东都指挥使司发兵讨之,获首贼应仲华等十一人送京师,诛之,余党悉平。

丁亥,废宁波府昌国县,徒其民为宁波卫卒,以昌国濒海,民尝从倭为寇,故徙之。

己丑,辽东一渡河故元将高八思帖木儿、洪伯颜帖木儿等以其部落来降,诏选其才可用者,授以百户,其余为总小旗,赐冠带衣粮,以慰安之。

壬辰,皇第二十五孙济焕生,晋王第五子也。

癸巳,兵部主事王暹为本部试右侍郎,监察御史李原名为礼部试尚书。

乙未,诏免直隶应天府、浙江嘉兴、江西九江等府州今岁马草。

丁酉,大将军宋国公冯胜等至辽河之东,获纳哈出屯卒三百余人、马四十余匹,遂进师驻金山之西。是时,乃剌吾还至松花河,见纳哈出,纳哈出大惊曰:“吾谓汝死矣,今日乃复得相见!”执手劳问殷勤,乃剌吾因谕纳哈出朝廷所以送还之意。纳哈出喜,即遣其左丞刘探马赤、参政张德裕随使者张允恭等至胜军献马,欲因以觇我,胜遣人送赴京师。既而纳哈出送乃剌吾至漠北,虏主欲杀之,左右谏曰:“乃剌吾久被俘囚,今获生还,奈何杀之?”因得免,复还纳哈出所,备以朝廷抚恤之恩语其众,由是虏众多有降意。

袁州府宜春县民李某妄称“弥勒佛”,发九十九等纸号,因聚众谋作乱。戍卒杨寅告于袁州卫卫,发兵捕斩之,获其伪造木印、龙凤日月袍、黄绿罗掌扇、令旗、剑戟凡百余事。

戊戌,命京卫武官老疾征伤、无子孙袭职者给全俸优之。

太白经天。

己亥,遣使赍敕谕金齿卫指挥储杰、严武、李观等曰:“金齿远在边徼,土民不遵礼法,负固守险,人各自保,非中国之民可比。凡戍守者,非德望素重,不足以镇其地而抚其人,尔指挥李观处事宽厚,名播蛮中,为诸夷所爱,然其下指挥、千、百户镇抚等多恃功放肆,有乖军律,故朕特命尔储杰、严武辅之,盖以观之宽可以绥远人,必、杰武之严,然后可以驭群下。敕至,即以指挥、千、百户镇抚所统旧军精加训练,使各守分地,以观平缅动静,敢有肆顽不依军律者,罪之。”

庚子,遣通政使司经历杨大用往云南练兵。时百夷屡为边患,上欲发兵平之,先已敕西平侯沐英、指挥储杰等为筹边计。至是,复遣大用往练兵,大用至沅江等府,其土官请以兵五万听调。

临江侯陈镛从征纳哈出,没于军。镛,故临江侯德之子也,少以功臣子练习武艺。九年,授散骑舍人。十四年,袭封父爵。十七年,命为右副将军,同申国公邓镇、济宁侯顾时讨龙泉山贼,寻同宋国公冯胜练兵汴梁。十九年,驻兵通州巡边,获番将王脱颜。是年,同靖海侯吴祯筑会州城,遂从胜而北。将至金山,镛所部与大将军异道相失,遂陷虏,死之。事闻,上甚惜之,命以米、布给其家。

癸卯,大将军宋国公冯胜等率师踰金山,至女直苦屯,纳哈出部将全国公观童来降。

甲辰,徙福建海洋孤山断屿之民居沿海新城,官给田耕种,从左参议王钝请也。

丁未,大将军宋国公冯胜驻师金山东北,遣右副将军蓝玉至纳哈出营,降其众。初,纳哈出分兵为三营,一曰榆林深处,一曰养鹅庄,一曰龙安一秃河,辎重富盛,畜牧蕃息,虏主数招之不往。及是,大军逼之,纳哈出计无所出,乃剌吾因劝之降,纳哈出犹豫未决。适大将军冯胜遣指挥马某往谕之,纳哈出乃遣使至大将军营,阳为纳款而实觇兵势,胜遂遣玉往一秃河受其降,虏使见大将军师盛,还报纳哈出,纳哈出闻知,乃指天啧啧叹曰:“天不复与我有此众矣。”遂率数百骑自诣玉约降,玉大喜,出酒与之饮,甚相欢,纳哈出因酌酒酬玉,玉请之先,纳哈出即饮讫,复酌以授玉,玉解衣以衣之,谓曰:“请服此而后饮。”纳哈出不肯服,玉亦持酒不饮,争让久之,纳哈出取其酒浇地,顾其下咄咄,语将脱去。时郑国公常茂在坐其麾下,有赵指挥者解胡语以告茂,茂直前薄之。纳哈出惊起,欲就马,茂拔刀斫之伤臂,不得去,都督耿忠遂以众拥之见胜。纳哈出所部妻子将士凡十余万在松花河北,闻纳哈出被伤,遂惊溃,余众欲来追,胜遣前降将观童往谕之,于是其众亦降,凡四万余,并得其各爱马所部二十余万人、羊马、驴驼、辎重亘百余里。纳哈出有二侄不肯降,胜复遣人谕之,乃折弓矢掷于地,亦来降。胜以礼遇纳哈出,复加慰谕,令耿忠与同寝食,遣使奏捷于京,仍奏常茂惊溃虏众,遂班师,悉以纳哈出来降将卒妻子及其辎重俱南行,仍以都督濮英等将骑兵三千为殿。

置松门卫指挥使司于台州黄岩县,以楚门、隘顽二千户所隶之。

闰六月己酉朔,赐金齿卫指挥李观米三百石。

故元司徒完者不花来降。

庚戌,上谕工部右侍郎秦逵曰:“近闻各布政司和买水银而州县多假此扰民,其亟罢之。”

辛亥,诏徵天下孝廉之士。

诏自应天府东葛城至凤阳府宿州、睢阳凡九驿,驿置马四十匹,以松江、苏州、嘉兴、常州、镇江五府市民为马夫。

癸丑,大风,震雷雨。

甲寅,上谓礼部试尚书李原名曰:“尚齿所以教敬,事长所以教顺,虞、夏、商、周之世,莫不以齿为尚而养老之礼未尝废,是以人兴于孝弟,风俗淳厚,治道隆平。曩者,朕诏天下行养老之政,凡耆民年八十以上、乡党称善、贫无产业者,月给米五斗、酒三斗、肉五斤,九十以上岁加帛一疋、绵一斤,若有田产能自赡者,止给酒肉、絮帛。其应天、凤阳二府富民九十以上赐爵社士,八十以上赐爵里士,咸许冠带,复其家。尚虑有司奉行不至,尔礼部其以朕命申谕之。”

大将军宋国公冯胜师还次于金山亦迷河,俘获北奔达达军士遗弃车辆四万四千九百六十三并马数千匹,伤残番军二万四千二百二十九人。

乙卯,上以京卫将士多山东、河南人,一人在官则阖门皆从,乡里田园遂致芜废,因诏五军都督府核,遣其疏属还乡,惟留其父母妻子于京师。

命工部制文绮 帛衣二千袭,以备赏赐。

赐初入仕官员钞人十锭。

庚申,都督濮英殿大军还,道为虏所乘,死之。初,纳哈出之降也,余众惊溃者皆窜匿,及闻大将军旋师,以其降众俱行,甚憾之,乃设伏于途,俟大军过而邀之。英等后至,伏发,英猝为所乘,众寡不敌,英复马踣,遂见执,英绝食不言,乘间自剖腹而死。英,庐州人,少以勇敢闻,累功为西安都指挥,升中军都督佥事,至是没于虏。上闻之惊悼,以英死王事,特赠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柱国,追封金山侯,谥忠襄。

敕福建都指挥使司备海舟百艘,广东倍之,并具器械粮饷,以九月会浙江,候出占城捕倭夷。

壬戌,命凡指挥、千、百户镇抚谪戍昌国卫者,咸出海捕倭,以功赎罪。

己巳,置承仙、上容、崇来、安兴、游山五群,群设长一人、副二人,以隶句容等牧监。

给在京诸司宥罪书写人吏月米各五斗。

庚午,以应天卫指挥佥事谢彦深为前军都督佥事,赐钞百锭。彦深尝从征北,败番将乃儿不花,至是加升赏,复遣从征云南。

辛未,苏州民崔奉先妻王氏、李彦实妻刘氏及其子妇杨氏皆以夫亡,守节不易。事闻,诏旌表王氏之门曰“贞节”,刘氏杨氏之门曰“双节”云。

壬申,命削水军右卫指挥陈成、千户张用官编戍金齿。时成等率兵捕沂州贼马四儿,纵逸不获,故有是命。

甲戌,上谓礼部试尚书李原名曰:“朕制《大诰》三编,颁示天下,俾为官者知所监戒,百姓有所持循,若能遵守,不至为非,其令民间子弟于农隙之时讲读之。”

大将军冯胜捷奏至,上遣使敕谕胜等曰:“刘镇抚至,备言军中事,纳哈出入营,大事既定,惟在处置得宜,其本管将士省令,各照原地方居住,顺水草以便牧放,择膏腴之地以便屯种,如北平、潮河川、大宁、全宁、口南、口北旧居之人立成卫,分与汉军杂处,若沈阳、崖头、闾山愿居者,亦许与辽东军参住,从便耕牧,务令人心安乐,不致失所,将士之数,具实以闻。朕将犒劳之。常茂惊溃虏众,即令人械赴京师。”

丁丑,赏陕西、山西北平征进军士一十一万五千一百五十余人钞各五锭。

诏西平侯沐英:“凡云南属卫将校谪戍者,悉听往金齿分守城邑营垒,但能立功,即授旧职。”于是英按尺籍,自都督而下,指挥七十八,卫镇抚九,千户一百二十二,所镇抚六十三,百户四百十一,听征小校七,共六百九十人,皆处分,具实以闻。

猜你喜欢
  卷二百三十九 熙寧五年(壬子,1072)·李焘
  资治通鉴后编巻一百十一·徐乾学
  资治通鉴外纪卷第八·刘恕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三百四十一·佚名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八·佚名
  卷之四十五·佚名
  ●南疆绎史勘本卷二十·温睿临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九 列传一百二十九·纪昀
  卷二十四·温达
  卷五十七下·班固
  十国春秋卷六十三·吴任臣
  阳固传·李延寿
  赵弘毅、赵恭传·宋濂
  卷四十五·阿桂
  郭崇韬·苏辙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列传第三十三 颜延之·沈约

    颜延之,字延年,琅邪临沂人也。曾祖含,右光禄大夫。祖约,零陵太守。父显,护军司马。延之少孤贫,居负郭,室巷甚陋。好读书,无所不览,文章之美,冠绝当时。饮酒不护细行,年三十,犹未婚。妹适东莞刘宪之,穆之子也。穆之既与延之通家,又闻

  • 卷第二百三十七 唐紀五十三·司马光

      起柔兆閹茂(丙戌),盡屠維赤奮若(己丑)六月,凡三年有奇。   憲宗昭文章武大聖至神孝皇帝元和元年(丙戌、八0六年)   春,正月,丙寅朔,上帥羣臣詣興慶宮上上皇尊號。   丁卯,赦天下,改元。   辛未,以鄂岳觀察使韓皋為奉義節

  • 卷九十八 晉紀二十·司马光

      起著雍涒灘(戊申),盡上章閹茂(庚戌),凡三年。   孝宗穆皇帝永和四年(戊申、三四八年)   夏,四月,林邑寇九真,殺士民什八九。   趙秦公韜有寵於趙王虎,欲立之,以太子宣長,猶豫未決。宣嘗忤旨,虎怒曰:「悔不立韜也!」韜由是益

  • 卷第二百七十五·胡三省

    后唐纪四〔起柔兆阉茂(丙戌)四月,尽强圉大渊献(丁亥)六月,凡一年有奇。〕明宗圣德和武钦孝皇帝上之下天成元年〔(丙戌、九二六)〕1夏,四月,丁亥朔,严办将发,〔凡天子将出,侍中奏中严外办。此时未必能尔,沿袭旧来严办之言而言之耳。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下卷七·杜大珪

    (宋)杜大珪 编陶翰林榖曽巩陶榖字秀实邠州人北齐尚书令唐邕唐内史侍郎唐俭皆其逺祖姓因避晋祖讳而为陶遂不复其旧父涣唐末仕至刺史为邠州帅杨崇本所害榖随母育崇本家幼有俊才汉相李崧竒之自单州判官擢为集校理未几遂知

  • 卷之一百十五·祁韵士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外藩蒙古回部王公表传卷之一百十五 传第九十九 厄鲁特辅国公巴桑列传【居黑龙江之厄鲁特】 巴桑厄鲁特人初隶凖噶尔以姓称伊克明安台吉乾隆二十年大军征达瓦齐抵伊犁巴桑降献籍三百余户定北将军班

  • 王士珍·陶菊隐

    湘潭杨瑞生军门为朝阳镇总兵时,王士珍隶麾下为马弁,勤勉得主人欢。会聂士成训练武卫新军,向杨求将才,杨推毂多人,王亦预焉。士珍非其本名,以位卑不足当选,有守备王士珍乞退,遂命顶名以进。其后袁世凯举办北洋武备学堂,王与段、

  • 宋纪十二 太宗明皇帝上之上泰始元年(乙巳、465)·司马光

    宋纪十二 宋明帝泰始元年(乙巳,公元465年) [1]春,正月,乙未朔,废帝改元永光,大赦。 [1]春季,正月,乙未朔(初一),刘宋废帝刘子业改年号为永光。实行大赦。 [2]丙申,魏大赦。 [2]丙申(初二),北魏实行大赦。 [3]二月,丁丑,魏主如楼烦宫。 [

  • 卷七十·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续文献通考卷七十郊社考雩【祷水旱】宋宁宗庆元二年五月以旱祷於天地宗庙社稷自後每旱辄祷或一岁再举至开禧三年二月即祷其望雨尤亟也嘉定元年四月幸太一宫明庆寺祷雨是月先六日辛卯既祷於郊庙社稷至

  • 卷第九·朱熹

    二先生语九少日所闻诸师友说仁者公也,人一作仁。此者也;义者宜也,权量轻重之极;礼者别也,定分。知者知也,信者有此者也。万物皆有性,一作信。此五常性也。若夫恻隐之类,皆情也,凡动者谓之情。性者自然完具,信只是有此,因不信然后

  • 提要·徐学谟

    【臣】等谨案春秋亿六卷明徐学谟撰学谟字叔明嘉定人嘉靖庚戌进士官至礼部尚书是编序题春秋亿而卷首题曰徐氏海隅集目録又题曰外编葢其全集之一种十二公各为一篇不载经文而一一排比年月随经诠义葢汉代经传别行原不相属

  • 以佛法解决现世困难·太虚

    一 告强资阶级  二 告贫弱阶级  三 告摧残道德文化者  四 告保持道德文化者  五 告毁坏佛教者  六 告佛教内外护一 告强资阶级余昔年有云:今后人世之危厄,不在国际之强权阶级的高压与争霸,而在弱小者对

  • 佛说离垢施女经·佚名

    西晋月氏国三藏竺法护译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俱,比丘千人皆阿罗汉——诸漏已尽逮得已办,无复尘垢而得自在,弃捐重担逮得己利,尽除终始诸所结缚,度以聪慧通达明智悉为仁贤,犹如大龙心得自在

  • 竹云题跋·王澍

    四卷。书论。清代王澍撰。是卷为王氏跋帖刻之作,考订渊源,探颐索奥,而其中自述临摹心得,尤臻精审,为学书者所珍。如跋欧阳率更《醴泉铭》云: “筋骨、血肉、精神、气脉,八者全具,而后可为人书。”王澍长于书法,工于鉴

  • 皇朝经世文新编·麦仲华

    清末麦仲华辑。二十一卷。麦氏为宣传变法,倡开新政,乃辑中外人士有关变法言论成此编。分通论、君德、官制、法律、学校、国用、农政、矿政、工艺、商政、币制、税则、邮运、兵政、交涉、外史、会党、民政、教宗、学术、

  • 孔氏谈苑·孔平仲

    笔记。旧题宋孔平仲著。此书记事以北宋为主,偶亦及唐代传闻,而内容则较杂,自朝野逸事、士大夫言行至民俗民谚、异闻传说均有涉及,其中亦有关于宋代文人诗词创作(如“王曾赋梅花诗”、“王介甫江宁夹口诗”、“范文正赋有

  • 书后品·李嗣真

    书法评论。唐李嗣真著。一卷。是书所载82人,分为十等,各有叙录。有评有赞,条理秩然。称后品者,盖有王愔、王憎虔、袁昂、庾肩吾等曾有书品在前。前品已定,则不复铨。此书只在上上品之上更列逸品,为嗣真所创,以明其在

  • 宋代十八朝艳史演义·李逸侯

    宋代十八朝艳史演义,原名《宋宫十八朝演义》,后书商更名。100回。民国十六年一月一日付印,民国十七年二月出版,民国十七年十月发行。精装2册,定价10元;平装6册,定价5元。李逸侯著、严独鹤评。上海五权书社出版。内页又题“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