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七十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续文献通考卷七十

郊社考

雩【祷水旱】

宋宁宗庆元二年五月以旱祷於天地宗庙社稷自後每旱辄祷或一岁再举至开禧三年二月即祷其望雨尤亟也

嘉定元年四月幸太一宫明庆寺祷雨

是月先六日辛卯既祷於郊庙社稷至是有是祷其後八年四月则先祷太一明庆而後及於郊庙社稷终帝之世祷於太一宫明庆寺者凡二

七年六月以旱命诸路州军祷雨

理宗宝庆二年三月以久雨命从臣日一人祷晴於天竺山八月十月复如之

端平三年七月祈晴

以霖雨害稼命近臣祷於天地宗庙社稷及宫观岳渎

嘉熙二年七月以久雨烈风祷於天地宗庙社稷淳佑七年三月祈雨五月再祈六月大旱命侍从祷於天竺观音霍山祠

理宗朝遇水旱即命侍从卿监或临安守臣祷於天竺山郎官祷於霍山祠以为常不备书

宝佑六年十一月分委朝臣遍诣羣祠祈雪

开庆元年两浙雨多诏漕司行下诸郡县亲诣寺观神祠祈祷

度宗咸淳五年七月祈雨九月祈晴

辽祷雨行色克色哩仪

凡天旱择吉日行色克色哩礼以祈雨前期置百柱天棚及期皇帝致奠於先帝御容乃射柳皇帝再射亲王宰执以次各一射中柳者质志柳者冠服不中者以冠服质之不胜者进饮於胜者然後各归其冠服又翼日植柳天棚之东南巫以酒醴黍稷荐植柳祝之皇帝皇后祭东方毕子弟射柳皇族国舅羣臣与礼者赐物有差既三日雨则赐多罗伦穆腾马四匹衣四袭否则以水沃之

【臣】等谨按辽俗祈雨行色克色哩礼见於史者自太宗始其後历朝因之或於行在或於近郊亦无他祈祷之法故不悉书又三日不雨则沃多罗伦穆腾即古暴巫之意而反用之至穆宗应历十二年夏旱命左右以水相沃顷之果雨十六年五月以岁旱泛舟於池祷雨不雨舍舟立水中而祷俄顷乃雨是又未可以理论也

金世宗大定四年五月旱命礼部尚书王竞祷雨於北岳又命参知政事石琚等於北郊望祭六月以雨足命有司祭谢岳镇海渎於北郊

凡旱卜日於都门北郊望祀岳镇海渎有司行事礼用酒脯醢後七日不雨祈太社太稷又七日祈宗庙不雨仍从岳镇海渎如初祈其设神座实尊罍如常仪其尊罍用献齐择甘瓠去抵以为尊祝版惟五岳宗庙社稷御署余则否後十日不雨乃徙市禁屠杀断繖扇造土龙雨足则报祀送龙水中

【臣】等谨按祈雨仪定於世宗大定四年终金之世并遵用之不悉载惟专祷山川及祈晴祷雪别见

十六年五月遣使祷雨静寜山神有顷而雨

十七年六月京畿久雨遵祈雨仪祈晴并命诸寺观啓道场祈祷

章宗明昌五年五月桓抚二州旱遣使祷於缙山承安元年三月不雨遣使就祈於东岳四月以久不雨命礼部尚书张暐祈於北岳

时久旱既遵祈雨仪徧祷郊社宗庙复遣使专祷两岳至四月庚子乃雨

十一月命有司祈雪仍遣官祈於东岳

四年五月祈雨七月祈晴十月祈雪五年三月祈雨六月复祈晴

泰和三年正月遣官祈雪於北岳

四月敕有司祈雨仍颁土龙法

四年二月以山东河北旱诏祈雨东北二岳

宣宗兴定二年七月旱遣官祭郊社复祭九宫贵神於东郊以祷雨

五年三月御仁安殿祈雨仍望祭於北郊复筑坛祀雷雨师

哀宗正大三年四月以旱遣官祷於济渎复祈於太庙禁扇繖

元世祖至元元年四月东平太原平阳旱分遣西僧祈雨

仁宗皇庆元年十二月遣官祈雪於社稷岳镇海渎二年三月以旱祷於宫中并遣官分祷

时亢旱既久帝於宫中焚香默祷遣官分祷诸祠甘雨大注其後延佑四年三月帝以雨阳不时露香默祷既而大雨左右以雨衣进帝曰朕为民祈雨何避焉

泰定帝泰定三年三月帝以不雨自责遣使分祀岳渎名山大川及京城寺观

文宗天历二年三月以去冬无雪今春不雨命中书及百司官分祷山川羣祀

四月以陕西久旱遣使祷西岳西镇诸祠

【臣】等谨按元无雩礼遇水旱或遣官行事或命西僧致祷考元典章所载霖雨不止祈祠山川岳镇社稷宗庙各路风旱祈雨用过羊酒等物支破官钱内外祈祷着有定式亦略可考见云

明太祖甲午岁七月祷雨於滁之丰山栢子潭

时滁大旱帝忧之滁之西南丰山阳谷栢子潭有龙祠水旱祷之辄应既祷或鱼跃或鼋鼍浮皆雨兆帝即斋沐往祷祷毕立渊西厓久之无所见乃弯弓注矢祝曰天旱如此吾为民致祷神食兹土其可不恤民吾今与神约三日必雨不然神恐不得祠於此也祝毕连发三矢而还後三日大雨如注帝即乘雨往谢是岁滁大熟

洪武二年三月以春久不雨祈告诸神只

为十八坛中设风云雷雨岳镇海渎凡五坛东设锺山两淮江西两广海南海北山东燕南燕蓟山川旗纛诸神凡七坛西设江东两浙福建湖广荆襄河南北河东华州山川京都城隍凡六坛中五坛奠帛初献帝亲行礼两庑命官分献每坛牲用犊羊豕各一币则太岁风云雷雨用白余各随其方色笾豆簠簋视社稷登一实以太羮鉶二实以和羮仪同常祀

三年六月步祷山川坛

五月旱帝斋戒择日躬祷命后妃亲执爨为农家食太子诸王躬馈於斋所是月戊午朔四鼓帝素服草屦徒步出诣山川坛藁席露坐昼曝於日夜卧於地凡三日还宫仍斋於西庑壬戌大雨七年五月旱躬祷如仪

宣宗宣德三年四月旱遣成国公朱勇祭大小青龙之神

先是洪熙元年七月【宣宗已即位】以久雨遣官祭大小青龙之神自後每岁旱辄遣官致祷

倪岳青谿漫藁曰大小青龙之神按碑记昔有僧名卢自江南来寓居西山之尸陀林秘魔岩一日二童子来拜於前卢纳之鬻薪供奉寒暑无怠时久旱不雨二童子白於卢能限雨期言讫即委身龙潭须臾化青龙一大一小至期果得甘雨事闻赐卢师号曰感应禅师建寺设像立碑以记其事又别建祠於潭上春秋遣官祭青龙神宣德中敕建大圆通寺二青龙出现祷之有应加以封号至今春秋遣顺天府官致祭岁旱遣官祭告

英宗正统四年六月以京畿水灾祭告天地

九年三月雨雪愆期遣官祭天地社稷神只诸坛

景帝景泰六年五月祷雨於南郊

宪宗成化六年二月祷雨於郊坛

八年四月京师久旱运河水涸遣官祷於郊社山川淮渎东海之神二十三年五月旱遣使分祷天下山川

孝宗弘治十七年五月畿内山东久旱遣官祭告天寿山分命各廵抚祭告北岳北镇东岳东镇东海

武宗正德五年三月祷雨

世宗嘉靖八年二月旱祷於南郊及山川社稷

帝以去冬少雪今春雨泽不降当亲祭南郊社稷山川尚书方献夫等言周礼大宗伯以荒礼哀凶扎释者谓君膳不举驰道不除祭事不县皆所以示贬损之意又曰国有大故则旅上帝及四望释者谓故为凶灾旅陈也陈其祭事以祷焉礼不若祀之备也今陛下闵劳万姓亲出祈祷礼仪务简约以答天戒常朝官并从同致省愆祈吁之诚随具仪以进是月甲申亲祷南郊及山川坛乙酉亲祷社稷坛先祭一日亲告太庙世庙祭日帝冠服浅色卤簿不设驰道不除郊社坛皆不设配不奏乐十一月祷雪亦如之即日雪帝亲诣郊坛告谢

十一年正月建雩坛

初帝欲於奉天殿丹陛上行大雩礼给事夏言言按左传龙见而雩盖巳月万物始盛待雨而大故祭天为百谷祈膏雨也月令雩帝用盛乐乃命百县雩祀百辟卿士有益於民者以祈谷实通典曰巳月雩五方上帝其坛名雩禜於南郊之旁先臣邱濬亦谓天子於郊天之外别为坛以祈雨後世此礼不传遇有旱暵辄假异端之术为祈禳之事不务诚感而以术刼诬亦甚矣濬意欲於郊旁择地为雩坛孟夏後行礼臣以为孟春既祈谷矣苟自二月至四月雨阳时若则大雩之祭可遣官摄行如雨泽愆期则躬行祈祷诏可乃建雩坛於圜丘坛外泰元门之东为制一成广五丈高七尺五寸四出陛各九级内壝径二十七丈高四尺九寸五分棂星门六正南三东西北各一外垣周四十五丈高八尺一寸正南三门曰崇雩岁旱於季春择日躬祷奉太祖配十二年言为礼部尚书言古者大雩之祀命乐正习盛乐舞皇舞盖假声容之和以宣阴阳之气请於三献礼成之後九奏乐止之时乐奏云门之舞仍命儒臣括云汉诗词制云门一曲使文武舞士并舞而合歌之且请增鼓吹数番教舞童百人青衣执羽【羽志作扇讹】绕坛歌云门之曲而舞曲凡九成因上其仪视祈谷礼

嘉靖祀典曰雩坛止去地一级四围用炉鼎四坛面用炉鼎二比圜丘减四分之一

王圻曰肇建崇雩坛礼三献乐九奏可谓和敬备而精诚逹矣夏公复奏此意以云门者取云气出於天而致雨也或曰格天在诚礼数则渎矣

十七年四月大雩

时将躬祷郊坛帝谕礼部祷雨乃修省事不用全仪亦不奉祖配乃定青衣上香进帛三献八拜成礼百官陪拜祭用酒果脯醢牛一以熟荐前一日戌刻诣郊坛中夕行礼

【臣】等谨按明代凡水旱灾伤或躬祷或露告於宫中及奉天殿陛或遣官祭郊庙陵寝及社稷山川无常仪至世宗始复古礼行雩祭特建郊坛考典备乐可谓盛矣乃云门之曲制而未作鼓吹舞童旋即报罢终帝之世雩祭止一举厥後深居西内遇水旱间祷於洪应雷宫及凝道雷轩徇方士之说忘昭格之诚固不仅一雩祀矣

神宗万历十三年四月步祷於南郊

京师自去年八月不雨至二月命礼部遣官祭告顺天府於应祀神庙竭诚祈祷不雨祭告如初凡三祷不应乃以四月戊午步祷於郊遣官分祀各坛庙仍不雨越四日复命大臣分班三日一祷於风雨山川太岁坛及东岳庙太常寺顺天府率属祈祷如常太常寺官仍日诣诸坛行香始四月癸亥至五月乙酉凡二十三日府部大臣凡再周丙戌大雨乃遣官告谢

愍帝崇祯四年五月步祷於南郊

大雩仪【嘉靖十二年定】

前期五日太常寺奏请大臣视牲如常仪前期三日告请太祖配神於太庙行一献礼前期二日太常卿光禄卿奏省牲如常仪正祭前期太常寺陈设如常仪是日早锦衣卫备法驾设舆於奉天门正中皇帝常服乘舆至南郊由西天门历昭亨门降舆过门升舆至崇雩坛门西降舆礼部太常官导皇帝入东左门由正南棂星左门入坛由中陛左陛至坛恭视神位毕出至神库视笾豆神厨视牲毕导驾官导皇帝至幕次具祭服出导驾官导皇帝由左门至内壝棂星左门入坛典仪唱乐舞生就位执事官各司其事内赞奏就位皇帝就拜位典仪唱迎神奏乐乐止内赞奏四拜皇帝四拜平身传赞百官同典仪唱奠玉帛奏乐内赞奏升坛皇帝升至上帝前奏跪搢圭皇帝跪搢圭司香官捧香跪进於皇帝左奏上香皇帝三上香讫捧玉帛官以玉帛跪进於皇帝右皇帝受玉帛奠讫奏出圭导至太祖前仪同进香并帛俱右奏复位乐止典仪唱进俎奏乐斋郎舁馔至内赞奏升坛皇帝升至上帝前搢圭进俎出圭导至太祖前仪同奏复位乐止典仪唱行初献礼奏乐内赞奏升坛皇帝升至上帝前奏搢圭捧爵官以爵跪进於皇帝右皇帝受爵奏献爵皇帝献讫奏出圭奏诣读祝位奏跪皇帝至读祝位跪传赞百官皆跪乐暂止内赞赞读祝读祝官跪读讫乐复作内赞奏俯伏兴平身传赞百官同导至太祖前仪同奏复位乐止典仪唱行亚献礼奏乐仪同初献惟不读祝乐止典仪唱行终献礼奏乐仪同亚献乐止太常卿进立於坛前东向立唱赐福胙内赞奏诣饮福位皇帝升至饮福位奏跪奏搢圭光禄卿捧福酒跪於皇帝左内赞奏饮福酒皇帝饮讫光禄卿捧福胙跪於皇帝左内赞奏受胙皇帝受讫奏出圭俯伏兴平身奏复位皇帝复位内赞奏四拜皇帝四拜平身传赞百官同典仪唱彻馔奏乐执事官彻馔讫乐止典仪唱送神奏乐内赞奏四拜皇帝四拜平身传赞百官同乐止典仪唱读祝官捧祝进帛官捧帛掌祭官捧馔各诣燎位皇帝退立拜位东典仪唱望燎奏乐乐奏云门之曲内赞奏礼毕导驾官导皇帝至幕次易祭服毕还宫坛上犹奏乐舞九成乃止

步祷仪【万历十三年定】

前期一日皇帝具青服预告於奉先殿行礼如常仪是日太常寺进祝版亲填御名讫太常寺博士捧出安舆亭内舁至南郊神库奉安太常寺预设酒果脯醢香帛於圜丘牛一熟荐设皇帝拜位於坛壝正中锦衣卫设随朝驾不除道正祭日昩爽皇帝具青服御皇极门太常寺官跪奏请圣驾诣圜丘皇帝起步行护驾侍卫并导驾侍班翰林科道等官如常仪百官各青衣角带恭候於大明门外内阁礼部太常寺近前余官东西按序立驾至鱼贯前导卑者在前崇者在後缘道两傍离御路稍远至昭亨门序立候驾监礼御史等官如常仪驾至昭亨门导引官导至左棂星门外幕次少憇礼部太常寺官跪奏诣坛位内赞对引官导行典仪唱执事官各司其事内赞奏就位皇帝至拜位典仪唱迎神内赞奏升坛导皇帝至香案前奏跪上香讫奏复位四拜传赞百官同典仪唱奠帛行初献礼内赞奏升坛导至神御前奏献帛献爵诣读祝位奏跪传赞百官皆跪赞读祝讫奏俯伏兴平身传赞百官同奏复位典仪唱行亚献礼内赞奏升坛导至神御前奏献爵讫奏复位典仪唱行终献礼仪同亚献典仪唱送神内赞奏四拜传赞百官同典仪唱读祝官捧祝进帛官捧帛各诣燎位内赞奏礼毕导引官导皇帝出至幕次少憇驾还仍诣奉先殿参谒如常仪

钦定续文献通考卷七十

猜你喜欢
  ●卷六·魏泰
  歴代通畧卷一·陈栎
  明穆宗庄皇帝实录卷之十六·佚名
  续宋编年资治通鉴巻十一·刘时举
  第四卷 元和·缪荃孙
  一三○七 军机大臣为奉旨国史馆进书改正事致阿哥函·佚名
  ●崇祯记闻录卷一·佚名
  郑赐传·张廷玉
  卷十二·黄佐
  卷三十五·杨士奇
  卷十三·徐自明
  五、总结上文·傅斯年
  第三十二章 辽夏金的兴起·吕思勉
  胡惟庸党案考·吴晗
  十六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七十八回 庆升平十彩笔题成·陈端生

    第七十八回庆升平彩笔题成诗曰:家齐国治庆升平,历叙才猷节烈贞。君圣臣忠千古乐,父慈子孝五伦明。讲到刘侯夫妇到了雁门关奎光衙署内,儿媳颇能孝养,倒也安心乐意,无愁无虑。刘捷心中虽记挂着女儿燕玉,然在京时见皇甫府这样

  • 卷七十九·陈起

    钦定四库全书 江湖小集卷七十九    宋 陈起 编戴复古石屏续集 饮中 布衣不换锦宫袍刺骨清寒气自豪腹有别肠能贮酒天生左手惯持螯蝇随骥尾宜千里鹤在鷄羣亦九臯贤似屈平因独醒不禁憔悴赋离骚 静斋张敏则舍人赠

  • 志第十一 礼下·房玄龄

    五礼之别,三曰宾,盖朝宗、觐遇、会同之制是也。自周以下,其礼弥繁。自秦灭学之后,旧典残缺。汉兴,始使叔孙通制礼,参用先代之仪,然亦往往改异焉。汉仪有正会礼,正旦,夜漏未尽七刻,钟鸣受贺,公侯以下执贽夹庭,二千石以上升殿称万岁

  • 第一百三十七回 三军舰背义离黄浦 陆战队附逆陷长洲·蔡东藩

      却说魏邦平听了中山先生一席说话,不觉变色逊谢。邦平去后,海军的消息,日渐恶劣,纷传海圻、海琛、肇和三大舰,将私离黄埔,任听鱼珠、牛山各炮台炮击各舰,不肯相助。一时人心极为惶恐,中山仍是处之泰然,非常镇定,在此危疑震

  • 大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六十八·佚名

    弘治五年十月戊戌朔孟冬享 太庙○遣驸马都尉马诚黄镛分祭 长陵 献陵 景陵 裕陵 茂陵○遣仪宾杨淳祭 景皇帝陵寝○遣内官祭司井之神○命随侍衡王翰林院检讨祝福为左长史纪镛为右长史中书舍人阎璟为审理正王士衡为审理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八 金石略二·纪昀

    金石略 【二 今有】 五代 宋 辽 金 △五代 (臣)等谨按宋人录金石之文多自唐兼及五代唯郑志迄于唐末今自五代以后碑刻次第续纂疏称五代者从郑志题三国六朝旧 例也唐振武节度使李存进碑 【吕梦奇撰 梁邕书 正书同光二

  • 滑寿传·张廷玉

    滑寿,字伯仁,先世本襄城人,迁居仪真,后又迁到浙江余姚。寿自幼机智好学,能写诗。京口王居中是位名医,寿从他学习,讲授《素问》、《难经》。学成后又请教师傅:“《素问》讲得倒是详细,可惜有颠倒错乱的地方,我准备将此书分为藏象

  • 三代改製質文第二十三·苏舆

      《春秋》曰“王正月”,《傳》曰:“王者孰謂?謂文王也。曷為先言王而後言正月?王正月也。何以謂之王正月?曰:王者必受命而後王。王翥和改正朔,易服色,製禮樂,一統於天下,所以明易姓,非繼人,通以己受之於天也。王者受命而王,製此

  • 卷三七·邱濬

    ▲总论礼乐之道(下) 《孝经》:子曰:“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礼者敬而已矣,故敬其父则子悦,敬其兄则弟悦,敬其君则臣悦,敬一人而千万人悦,所敬者寡而悦者众,此之谓要道也。” 臣按:人君为治之道

  • 卷一·张大亨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五礼例宗卷一宋 张大亨 撰吉礼王正隠元年春王正月桓元年春王正月二年十年十八年同庄元年春王正月三年五年六年八年十年十一年十六年十九年二十一年二十二年三十年同【庄三十二年不书王正者二十书王

  • 论式·章太炎

    编竹以为简,有行列䚡理,故曰“仑”。仑者,思也。〈大雅〉曰:“于论鼓锺。’论官有司士之格,论囚有理官之法,莫不比方。其在文辞,《论语》而下,庄周有〈齐物〉(〈齐物论〉旧读皆谓“齐物之论”,物

  • 翻译名义集卷第四·法云

    释氏众名篇第十三古者出家。从师命氏。如帛法祖。竺道生之流也。东晋安法师。受业佛图澄。乃谓师莫过佛。宜通称释氏。后增一阿含流传此土。经叙佛告诸比丘。有四姓出家者。无复本姓。但言沙门释子(是释子非沙门。乃

  • 金刚般若经依天亲菩萨论赞略释秦本义记·佚名

    金刚般若经依天亲菩萨论赞略释秦本义记西京崇圣寺沙门知恩集将释此经五门分别。一辨教因缘。二定经宗旨。三明处会。四叙翻译。五正释文义。第一辨教因缘者。于中有十。一为宣说菩萨行故。如经汝今谛听当为汝说。善男

  • 三十五举·吾丘衍

    印学论著,元吾丘衍著。该书载于《学古编》中,阐述篆隶之演变,篆写摹刻方法及篆刻知识、创作经验等,后世篆刻家多奉为科律。清桂馥有《续三十五举》、姚晏有《再续三十五举》、黄子高《续三十五举》等,曾刻入《咫进斋

  • 情梦柝·蕙水安阳酒民

    一名《三巧缘》。长篇小说。清佚名撰。题“蕙水安阳酒民著”,“西山灌菊散人评”。四卷,二十回。因小说主人公一场大梦被柝声唤醒故以名书。叙明崇祯年间河南归德府秀士胡楚卿,慕沈长卿女若素姿色,扮成书童喜新入沈府,以文

  • 春秋辑传·王樵

    十三卷。宗旨一卷。春秋凡例二卷。明王樵撰。《春秋辑传》以朱熹之说为宗,并博采诸家,附以己意论断。《宗旨》凡三篇,皆举诸儒论《春秋》精要之语而录之。后有附论一篇,乃王氏论三传本末。评三传优劣之语。王氏认为,今本《

  • 白国因由·佚名

    清云南大理府太和县(今大理市)圣元寺僧寂裕刊于康熙四十五年(1706), 一卷。通篇内容为宗教神话,主要记唐南诏时佛教观音菩萨十八化,开辟大理地区之事。材料源于《自古通记》(白文,已佚)、《纪古滇说集》、《南诏野史

  • 忠心经·佚名

    一卷,东晋竺昙无兰译。佛对移山梵志说五贼五欺之诸法。与阿含正行经同本别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