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阳固传

阳固,字敬安,性情洒脱不俗,不拘小节,从小任侠尚性,好与剑客交往,不经营家产。二十六岁时,才改变志趣,喜好读书。博览各种书籍,很有文才。太和年间,跟随大将军、宋王刘昶征讨义阳,任相府法曹,行参军事。刘昶性情严厉暴烈,三军见了他心颤股忄栗,没有敢跟他说话的人。阳固却敢于给他提建议,并当面陈述有关的事情。刘昶十分恼怒,想要将他斩首,派人将他看管起来。阳固在军中勇敢果决,态度安然闲适,毫无惧色,刘昶十分奇怪。军队回到京城,他将阳固的情况告诉了孝文帝。三十余岁,被任为大将军府参军事,逐渐升迁,官至书侍御史,不断向朝廷陈奏和纠劾。

  宣武帝广泛征求政治得失,阳固上表陈述自己的意见,说:“当今的急务,应该早日确立太子,任用师傅加以教育保护,设置官府加以防卫,用来稳定天下百姓的心。握紧权柄,亲近宗室,强干弱杖,以建立万世不变的江山。举荐贤能,黜退无才无德的人,使百姓中没有遗失的人才,朝廷中没有吃闲饭的庸官。君主孜孜不倦,事必亲躬,勤政劬劳,使人们无法产生诽谤的议论。减少徭役,减轻赋税,修建学校,遵守先朝的典章,重视农桑,轻视商贾工匠,杜绝空洞虚无的议论,减少佛门没有用途的开支,以拯救饥寒交迫的人们的痛苦。然后准备器械,修理战甲兵器,练习水战,平定地处吴越的南朝,修订封禅的礼仪,沿袭轩辕黄帝和唐尧祭天敬祖的做法,难道不是兴旺发达的壮举吗?”

  原来,宣武帝委任群臣,不亲自过问朝政;又笃信佛法;尚书令高肇身为外戚,恃宠专权,独揽朝政;咸阳王元禧等人互有矛盾。所以,宗室大臣关系疏远淡薄,京城附近的百姓徭役十分沉重。阳固便写下《南北二都赋》,叙述恒与代两地田猎捕渔,纵情声色的情况,加上中京礼仪的形式,用来讽喻朝廷。

  宣武帝末年,中尉王显建造的府第已经落成,设宴请同僚前来庆贺。酒兴正浓时,他问阳固:“我的这座宅第怎么样?”阳固说:“晏婴住又低又小的房子,传颂至今;高大轩敞的房子容易招致祸灾,《周易》上记得清清楚楚。这大约同供行人住的旅舍一样,惟有坚守道德才能住到底,愿公勉之。”王显听完默然不语。过了些时日,他又对阳固说:“我任太府卿的官职,国家的府库非常充实,你认为怎么样?”阳固答道“:您将官吏俸禄的四分之一都扣掉收入国库。各州郡的赃款和罪犯们赎罪的钱也都收集到京中,用来充实府库,这样看来,府库的积存不算多。有聚敛财货的大臣,也会有盗窃国库的大臣。难道不应该警惕吗?”王显听了很不高兴。从此对阳固怀恨在心。有人向王显了解阳固的情况,他因而奏说阳固谎报灾情,请求米麦,朝廷将阳固免官。

  阳固便闭门自守,写下《演颐赋》,以阐明那些阴暗闭塞的事情。又写了《刺谗疾嬖幸诗》二百首,说:

  “花言巧语啊花言巧语,谗言由此兴起!营营嗡嗡,就好像苍蝇在鼓动翅膀。白指为黑,全凭你满嘴胡说。你不是蛇蝎,却为什么这样狠毒?谎言啊谎言,编造得多么工巧!悄然流传;毁谤别人的坏话,可以摧垮人家的围墙。成人之美,是君子所珍重的品德;攻击别人的缺点,君子耻于这样作啊。你是什么人呀,诋毁别人一天比一天嚣张?我实在没有过错,你为什么要鼓动那如簧之舌?上天疾恨这些无耻的谗言,令人诅咒的谣言家,你的末日就要来到,无妄之灾,马上就要降临到你的身上。

  “那些阿谀奉承的小人,是人间的大害呀。为了多求得一点陈旧的粮食,而忙忙碌碌,不顾羞耻,向长官献媚。邪气侵入自己的躯体,还惟恐侵入得不够,自觉地去容忍邪恶。这些小人目光短浅,行为偏狭,专爱干些不道德的事情。早朝跟着达官贵人的车辆,晚上追随权力之家的轿舆。或者骑马,或者步行,一边奔跑,一边趋奉,或者低声下气地说话,或者耸着肩膀谄笑,费尽心机去亲近那些权臣政要。他们正路不走,却专门走旁门邪道。”

  孝明帝即位,阳固被任命为尚书考功郎中。他奏请朝廷,让那些才学优秀,孝敬父母,和睦兄弟,考试合格的人可以听候叙职,是从阳固这里开始的。北魏大军征讨硖石,朝廷命他为仆射李平的行台七兵郎。李平很欣赏阳固的勇敢,军中的重大事务,都与他一齐商量。又命他率领水军。他设下奇计,先期进攻敌人,夺取敌兵的外城。后来,太傅、清河王元怿举荐,授予他步兵校尉的职务,命他任汝南王元悦的郎中令。当时,元悦年少无知,行为多不奉行法纪。阳固上疏劝谏,元悦对他十分尊敬。元怿十分高兴,认为自己举荐得人。他又任洛阳令,在县里很有威望。母亲去世,他号啕痛哭,哀毁骨立,只有扶着拐杖才能站立。丧期虽然已经过了小祥和大祥,他仍然不吃肉喝酒。当时,他已年过五十,而居丧过于哀痛,乡人和亲属对他都很感动佩服。

  清河王元怿任太尉,征辟阳固为从事中郎。元怿被诬告,自己却不奏报申辩,他被杀害。元叉正独擅朝政,朝野上下,震惊恐慌。元怿的儿子们和他的门生故吏,无不虑祸保身,躲在家中不敢出来。阳固因为曾经被元怿征辟任用,便独自到治丧的地方,极尽哀痛,放声大哭,过了许久才回来。仆射高肇听说后感叹道“:虽然像栾布、王修那样知恩必报,舍命求义的人,怎么能赶得上阳固呢?这个人真是正人君子啊!”

  汝南王元悦任太尉,选用的大多不是真正的人才,又肆意棒打下属。阳固因为过去曾任过元悦的郎中令,虽然已经离开,仍然上疏恳切劝谏。后来,元悦征请他任从事中郎,他没有接受。京兆王元继任司徒,严格地选择官吏,聘请阳固任从事中郎。司徒撤销,阳固任前军将军,奉命到扬州甄别有功勋的人。硖石一役,阳固有先夺取敌人外城的功劳,而朝廷却没有赏赐他。这时,他与尚书令李崇为争功诉讼,双方都上表自陈功劳。李崇虽然官高位显,阳固却据理争辩,不屈不挠,人们议论起来都很称赞他。死后,赠辅国将军、太常少卿,谥号文。

  阳固刚烈正直,儒雅,不畏惧强大的对手。居官清正廉洁,家中没有多余的财产。临终时,四壁徒空,没有钱办丧事,亲朋故交为他买了棺木装殓。

猜你喜欢
  卷八十三·列传第十三·脱脱
  卷八·本纪第八·柯劭忞
  卷一百七十六·毕沅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三十二·李心传
  元明事类钞卷十四·姚之骃
  归庐谭往录全文·徐宗亮
  卷十四史十·何良俊
  ◎卖鱼娘出嫁·吴虞公
  史纠卷三·朱明镐
  原序·杨大雅
  张守聀传·欧阳修
  慕容彦超传·欧阳修
  范常传·张廷玉
  中英缅甸条款·佚名
  卷二十·雍正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一百五十·徐世昌

    钱应溥钱应溥,字子密,嘉兴人。道光己酉拔贡,官至工部尚书。谥恭勤。放蝶诗和家大人韵绿蝶来何从,穿花倍峭蒨。伊谁折花枝,起舞掠袂缘。艳如点黛螺,轻如衔泥燕。栩栩各知还,又如客游倦。不虞独分飞,翻向箱笼眄

  • 卷第一百二·胡三省

    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朝散大夫右谏议大夫充集贤殿修撰提举西京嵩山崇福宫上柱国河内郡开国侯食邑一千八百户食实封六百户赐紫金鱼袋臣司马光奉敕编集后学天台胡三省音注晋纪二十四〔起屠维大荒落(己巳),尽上敦牂(庚午

  • 卷之一百十六·佚名

    光绪六年。庚辰。七月。壬午。谕军机大臣等、岐元奏、请调记名总兵聂桂林、邓启元、差委等语。奉省现在筹备边防。整顿营伍。需员孔亟。着李鸿章饬令聂桂林、邓启元、迅赴奉天。听候差委。将此谕令知之。洋务  ○

  • 中兴五论序·陈亮

    臣闻治国有大体,谋敌有大略。立大体而后纲纪正,定大略而后机变行,此不易之道也。仰惟陛下以睿圣神武之资,充硕大光明之学,留神政事,励志恢复,罔敢自暇自逸。而大欲未遂,大业未济,意者大体之未立,而大略之未定欤!臣尝为陛下有忧于

  • 崔颢、王昌龄、孟浩然传·刘昫

    开元、天宝年间,文士中知名的,汴州的崔颢、京兆(今陕西西安)的王昌龄、高适,襄阳的孟浩然,名声地位都不振,惟有高适仕途显达,另外有传。崔颢,进士及第,有卓越的才智,却没有士大夫的操行,喜欢赌博饮酒。到客游京城时,娶妻要选择貌

  • 卷三百二十三·杨士奇

    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三百二十三明 杨士奇等 撰御边宋真宗咸平四年兵部尚书张齐贤论陕西事宜上奏曰臣窃见昨者清远军陷没以来青岗寨烧弃之後灵武一郡援隔势孤贼迁必窥觇城池刼胁熟户兵力伤沮难固垒垣况塞北未

  • 职官一·徐松

    三公三少【宋会要】旧为三公三师。政和二年,改三师为三公,又增三少。 神宗治平四年正月十九日,已即位未改元。开府仪同三司、守司空、兼侍中、昭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兼译经润文使、魏国公韩琦守司徒、检校太师、兼侍

  • 十年·佚名

    (己亥)十年大明成化十五年春正月1月1日○朔戊午,密城君琛卒,輟朝、弔、祭、禮葬如例。琛字文之,世宗後宮愼嬪金氏出也。正統丙辰年七歲封密城君,世祖嘉其謹愼友愛最篤,俾典禁兵。睿宗朝,南怡謀亂伏誅,策勳賜輸忠保社定難翊戴功

  • 经济文衡续集卷九·佚名

    宋 滕珙 撰公道类谓当抑私恩以抗公道光宗御极先生拟上十事此居其四防执政有不合者遂除秘阁修撰仍奉外祠疏不果上此叚专论屏绝左右以去偏党之私臣闻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故王者奉三无私以劳于天下则兼临博爱廓

  • 卷之五十·邵经邦

    弘道录卷之五十信君臣之信仁宗信任大臣,择报聘契丹者,吕夷简荐富弼。时帝以平治责成辅相,而命弼主北事,仲淹主西事。弼至入对曰:主忧臣辱,臣不敢爱其死。帝为动容,进枢密直学士,弼固辞曰:国家有急,不可惮劳,何至以官爵赂焉。遂往

  • 卷三十八·佚名

    △初分般若行相品第十之一复次世尊,诸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应作是观。何者是般若波罗蜜多。何故名般若波罗蜜多。谁之般若波罗蜜多。此般若波罗蜜多为何所用。如是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审谛观察。

  • 阿弥陀佛说咒·佚名

    那(上)谟菩(上)陀夜(药可反下同)那谟?犬啰(上)摩夜那谟僧伽夜那摩(阿(上)弭多婆(上)夜跢(丁可反下同)他伽(上)多夜阿(上)啰(上)诃(上羝三藐三菩(上)陀夜跢侄(地也反下同)他阿(上)弭唎(上)羝阿(上)弭唎婆(上)鼙(菩继反下同)阿(上)弭唎跢三婆(上)鼙阿(上)弭唎跢鼻(

  • 卷七十八·佚名

    释净愿品第六十四(经作愿乐随喜品)【经】尔时,释提桓因作是念:“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禅波罗蜜、毗梨耶波罗蜜、羼提波罗蜜、尸罗波罗蜜、檀波罗蜜,乃至十八不共法时,出一切众生之上,何况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

  • 大乘瑜伽金刚性海曼殊室利千臂千钵大教王经卷第四·佚名

    大兴善寺三藏沙门大广智不空奉 诏译  是时如来令普明菩萨。说无尽法藏真际观门。三者有东方无极日耀世界普明菩萨摩诃萨菩提萨埵。对于如来大众前。复为现在一切诸大菩萨摩诃萨。陈说秘密真如性净法藏真际观。亦令

  • 莲华面经卷上(大乘修多罗藏)·佚名

    隋天竺三藏那连提耶舍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毗舍离猕猴池岸上大重阁中。如来不久当舍寿命。尔时佛告阿难。我今共汝往波波城。彼有长者名毗沙门德。吾欲化之。阿难言。唯然受如来教。即随佛行。未入彼城有跋提河。

  • 集文字禅序·蕰上

    我夫子以生民未有之圣兢兢焉取六经而删定笔削之日述而不作窃比于我老彭噫何德之盛而辞之谦也今我达公者系出帝胄少负颖异及国破家亡晦迹缁侣阅历艰险固已老其才矣矧又面壁有得证无上三昧传正法眼藏以慧心而发辩才即高

  • 法海遗珠·佚名

    成书于元末明初。为道教符箓咒法的总集。四十六卷。所收符咒秘法四十余种,而以雷法为主。其特点是继承白玉蟾系之雷法,认为施法者的内炼默运存想诸功法与外界之召请相结合,内神外神合为一体,乃能显其神灵。全书内容博

  • 德宗承统私记·罗惇曧

    罗惇曧(1871~1924),早年与梁启超等并为康有为高足,中年屡任要职,晚年纵情鞠部,与梅兰芳等过从甚密,有梨园掌故巨著《鞠部丛谈》。罗氏亦为清代野史掌故方面的大家,有关著述近二十种,《德宗承统私记》为记述光绪帝即位的稗史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