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三

钦定四库全书

国朝宫史卷三

训谕三

世宗宪皇帝谕旨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五日

上谕近年来朕看内监等尚知规矩凡尊卑上下都要有礼即如王公宗室大臣皆系随

列祖定天下功勲之後非比寻常之人不可轻视即内廷小阿哥前行走坐卧必当敬谨背擡什物不可肆行触撞尔等总管实力严传敎诲遵行倘无知之辈妄行干犯朕亦不能屈法矜全定当立置之法总管若不严传首领若不敎诲尔总管首领等均属有罪必按法重处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二十一日

上谕现有大事内右门不时有诸王大臣出入茶膳房女人不便照常行走尔等传与内务府总管将茶膳房女子暂行停止掌仪司现有内监传唤入内帮同擡水送饭尽可敷用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二十六日

上谕宫内地方火烛务要小心着总管严传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二十九日

上谕天无二日国无二主今朕新即大位凡事遵循典制率由旧章当年

皇太后见

太皇太后礼何等整齐严肃衆母妃皆所睹悉今圣母皇太后慈善谦逊念旧情殷不遽令行大礼是圣母皇太后之礼朕仰承

圣母皇太后之意尽心敬待衆母妃是朕之礼大事方出朕悲痛切至心神恍惚仪文所在未曾传知但衆母妃自应照前遵行国礼即如宜妃母妃用人扶掖可以行走则应与衆母妃一同行礼或步履艰难随处可以举哀乃坐四人软榻在

皇太后前与衆母妃先後搀杂行走甚属僭越与国礼不合

皇考未登梓宫前仓猝之际宜妃母妃见朕时气度竟与

皇太后相似全然不知国体此等处尔总管理当禀阻乃并无一言道及亦难免罪朕若不传恐於国体乖违所关重大自传之後倘仍前不改定按国法重治尔等之罪

康熙六十一年十二月初一日

上谕每见八旗官员动辄骂及所属人等父母薄俗如此所不忍闻先经

皇考常申训诫至再至三尚未悛改夫该属人等即有过失只可指斥其本身于其父母何预且凡事自有国法应笞责者笞责应题参者题参出言诟骂甚属非理嗣後仍有辱骂人之父母者许被骂之人即行囘明该管大臣参奏再宫内太监等亦好骂人父母嗣後如有太监在街道中骂人者许即重打綑绑交与步军统领转交总管太监惩治着步军统领传示各城内务府总管传示各首领太监通行晓谕永远禁止

康熙六十一年十二月初四日

上谕乾清宫等处太监俱系曾经効力之人今特颁恩谕凡系宫内当差太监本家俱免一丁当差嗣後如有年老囘家者丁差照旧免当身故之後再当丁差如有过犯退出太监丁差不得邀免查明交与内务府总管再行户部

康熙六十一年十二月初八日

上谕尔等太监从前在外行走甚是狂妄自以为得意朕前居藩邸身为亲王尚秉谦和尔等今後各宜改悔务要谦恭和顺着传与各处首领太监敬谨遵循禁止狂妄

雍正元年正月十七日

上谕诸皇子入学之日与师傅预备杌子四张高桌四张将书籍笔砚表里安设桌上皇子行礼时尔等力劝其受礼如不肯受皇子向座一揖以师儒之礼相敬如此则皇子知隆重师傅师傅等得以尽心敎导此古礼也朕为藩王时在府中亦如此行至桌张饭菜尔等照例用心预备

雍正元年三月初四日

上谕

圣母皇太后仁慈谦逊宫闱妃嫔一切行礼之处务当遵照从前见

皇太后典礼尔等总管应按定例奏明遵行不可稍有违错若上下礼节不分关系国家体统乖违典礼即属总管之罪朕已严传尔等敬谨遵奉庶不至贻罪戾

雍正元年三月二十二日

上谕尔等太监自去年十一月十三日至今俱能循?规矩不敢妄为小心当差嗣後俱应如此遵守礼法今日太监等混乱行走言语声高又似曩时举动倘更在外妄为无所不至经人拏获朕自按法治罪并尔等总管首领亦属难免尔等应严传禁止此等小人必待惩儆方知畏法再者送

梓宫时太监等更宜循蹈规矩不许在外声高手舞足蹈口出不逊之言尔等????出知事之首领太监令其不时察访如有不法之徒即便鎻拏发解治罪俟囘京之日奏闻

雍正元年六月二十二日

上谕近来新进太监俱不知规矩朕曾见伊等扫地时挟持苕帚竟从宝座前昂然直走全无敬畏之意尔等传与乾清宫等处首领太监等嗣後凡有宝座之处行走经过必存一番恭敬之心急趋数步方合礼节若仍不改尔等即严切敎训如屡诲不悛即将伊治罪至朕向尔等首领太监问话遇下雨有泥水之处只须躬身答应不必跪奏

雍正元年八月十三日

上谕太监等见外间诸王大臣官员进内必须起身站立行走之际必然让路存一番恭敬方是若科头脱帽斜倚踞坐不但於礼不合即观瞻亦甚不雅现今虽无此等之人恐日久懈怠渐至无礼尔总管不时严传与衆太监日後倘有此等无礼之人经王大臣等参奏朕定不轻恕将尔总管奏事首领一并治罪

雍正元年十月二十二日

上谕本月二十七日太和殿廷试日期天气寒冷着总管将大火盆多为预备俾得称意写作免致笔砚凝冻

雍正元年十一月二十八日

上谕自今以後凡王大臣及外国使臣进内尔太监等俱要整肃规矩不许斜倚跛立互相私语总管等用心经管时时严传敎导规矩不可因日久懈怠务要一心归向主上若朕不与尔等以管敎人之权尔等或不免有後言朕既责成尔等或参或处朕一一允行尔等更无可推诿且尔太监等不思向上转向外人倘尔等有事外人岂能与尔等作主此等行事实乃至愚所有不守规矩内监朕已交与王大人查拏一经拏获必并尔总管治以重罪悔之何及

雍正元年正月

上谕嗣後十七岁以上太监不准收用

雍正二年四月二十三日

上谕谕总管等宫内有官职首领太监凡有过犯一例革去官职首领重加杖责如此已非一次不思朕按品级赏太监官职原为赏伊等体面俾各尽心勉励今尔等转自轻视如戏场冠带无关荣辱不论品级大小不审情罪轻重动辄革退官职首领重杖四十似此问拟较徒流相去一间於情理殊未允协嗣後凡获罪者量其轻重或应降一级二级三级或罚俸一年半年或两个月三个月必按情罪以定处分尔总管等从容详细斟酌议定宫规条例庶将来按例治罪有所遵循不致紊乱获罪者各知所犯轻重其心亦服

雍正二年五月二十日

上谕谕礼部内廷太监及王公家太监之为民者率多在京居住此辈最好生事不可容留俱着囘籍如内有六十五岁以上曾经効力因得残疾而为民者许其在京居住令总管太监奏闻其应囘籍者着行文该地方官严查如不在本籍居住或住别省者该地方官一并从重治罪

雍正二年五月二十四日

上谕张起麟王朝卿尔等与庄亲王内务府总管来保商议除宫内太监不必挑将外围太监中之年力壮健者拣选二百名在畅春园赏房居住令伊等学习弓箭藤牌鸟枪枪刀有学习优者赏以千总把总职分再加赏钱粮果能尽心学习武艺出衆朕可以随时量赏职衔将来随朕出外分作两班宿卫即驻跸畅春园时宿卫亦好

雍正二年六月十二日

上谕谕膳房凡粥饭及肴馔等类食毕有余者切不可抛弃沟渠或与服役下人食之人不可食者则哺猫犬再不可用则晒乾以饲禽鸟断不可委弃朕派人稽查如仍不悛改必治以罪

雍正三年十二月二十五日

上谕刑部从前内外恶乱钻营之人紊乱法纪朕知之甚悉是以登极以来不时敎训宫内太监并外廷大臣等凡事无得欺隐有钻营者断不寛恕若被拏获务必从重惩戒正法屡次谕旨甚明乃有扫院太监傅国相向奏事太监刘裕探听外边有以废官欲图开复曾否保奏一事刘裕止告诉总管太监总管太监并不奏闻甚属可恶着将总管太监并奏事太监刘裕问明情由凡有关涉此案人犯俱行鎻拏查问治罪

雍正四年八月初一日

上谕总管刘进忠王以诚苏培盛徐起鹏及随侍等处首领太监历来做直隶州县官甚难皆由书办衙役作弊更兼本处土豪及旗下人庄园头目借称王公侯伯大人门下势力在彼搅扰欺压官员州县官被其恐吓不能治理政事易于废弛深为可恶朕今已传谕直隶州县等官各限一年将此等作弊书办衙役及土豪皆严行拏问至於旗下人庄园头目等亦皆许其行文八旗该管官究治尔太监等在内廷当差岂知本乡事务及尔伯叔兄弟子侄之贤不肖嗣後各当切实劝化本家人等居乡不可仗内监势力作非礼不法之事如有事犯潜逃来京者本处州县行文到内务府衙门指名是某太监家属内务府大人同总管商议即行按例发落不必奏知朕无非欲尔等畏法不致扰乱地方尔等其敬体朕意

谕吏部户部直隶州县太监之父兄弟侄在地方不无生事本人亦未必尽知可令该州县大事照例详报总督具题小事径报内务府内务府传该太监晓谕令其自行约束如仍不悛改内务府即酌量惩治

雍正四年八月初九日

上谕夜间遇有开城门事件令尔等传旨者若无勘验实据看门人等难以?信着造办处制合符四件一交乾清门该班内大臣一交左翼一交右翼其一尔等收贮凡夜间开门将符合对以为凭据

雍正四年十一月十二日

上谕朕览今日总管等所奏残疾久病为民太监一事其中段成才九岁情甚可悯至几个有年纪太监当差也有三十年也有二十年俱曾出力今虽年老有疾遽令外出朕实不忍即如犬马尚要养活何况院内奴才尔等秉公酌量各随伊等之便有愿退出囘乡者朕自有恩典或愿在京居住者即着在京居住再太监等素日有家业无家业自己能存活不能存活尔总管等自必知之其有家业者听其在京居住如无家业不能度日者或用自鸣钟银两或用敬事房银两每人每月赏银一两以资养赡着内务府总管查官房百十余间每人给一两间居住其余房屋????首领二名经管将所收房租给伊等养老再似李国用在艺业地方多年亦算出力尔等问彼或愿囘乡或愿在京朕自然加恩以後凡有为民太监俱各开明具奏

雍正五年五月二十五日

上谕从前放出为民之太监并诸王贝勒等放出为民之太监潜住京师者不少此辈多系年老有病平昔怠惰不守本分之人既经放出除効力年久本管本主保留外不许仍留京师居住屡降谕旨甚是明晰今仍有留京生事者可见向来全不查拏虚应故事且在京必有容留之家着交与内务府步军统领五城御史似此放出为民之太监除有保留外在京潜住者着严缉发囘原籍嗣後仍然违旨一经发觉将容留之人从重治罪内务府总管步军统领巡视五城之御史一并交部议处如保留京师为民之太监有生事犯法者将保留之人亦着议处

雍正五年七月十二日

上谕今日尔总管所奏补挑阿哥下太监一事不可将伶俐太监挑去恐致引诱阿哥干预外事寜可挑蠢笨老实者与阿哥使唤方好若挑给伶俐之人日後有不安静处惟尔总管等是问

雍正五年十月初三日

上谕内左门内右门两边板房原为王子大人等设立近来被粘竿上人及拜唐阿等作践坏了现在延信岳锺琪将到尔等将内左门外板房收拾出来给外省大人两间六部大人三间延信岳锺琪两间此房俱着粘竿上人拜唐阿等看守打扫如大人等进内看守之人即便出去俟散後仍着拜唐阿粘竿上人看守打扫再内右门外板房除侍卫等两间再收拾几间给王子们住传与拜唐阿粘竿上人俱不可作践伊等外间各有地方如再作践此房一定将伊等究治若遇天气寒冷之日着粘竿上人拜唐阿等向熟火处量取熟火安在房内从前元二年间朕曾降旨赏大人等饭今经日久恐其懈怠尔等复行传与膳房总领等严谕本处人役小心备办如天气寒冷应用暖锅时即行备用务使大人等如意若不经心经朕察出定不轻恕

雍正五年十月二十四日

上谕朕从前不时敎训上天降生五谷养育衆生人生赖以活命就是一粒亦不可轻弃即如尔等太监煮饭时将米少下寜使少有不足切不可多煮以致余剩抛弃沟中不知爱惜朕屡屡传过非止一次恐日久懈怠尔总管等再行严传各处首领太监见有米粟饭粒即当拣起如此不但仰体朕惜福之意即尔等亦免暴殄天物应不时查拏如有轻弃米谷者无论首领太监重责四十板如尔等仍前纵容经朕察出将尔总管一体重责

雍正五年十一月十四日

上谕昨日御河内淹毙一人朕即欲降旨查察适番役拏获凶犯讯问缘由乃系内管领下两披甲人将此人衣服剥去攫取银钱推入河内淹死看此竟是图财害命朕本待察出情由重治内务府总管之罪今既系内府番役拏获故将内务府总管处分寛免内府奴才乃敢为此不法之事总由平日约束不严所致着将该管各官俱按例治罪至内围各处尔总管等务切实严传太监内有吃酒赌博当差懒惰口出怨言不能自存者即着同伴之人在首领前供出首领将伊交与总管逐出为民如无此等之人亦着伊等夥伴互相连保本处首领呈送甘结日後遇此辈败露将该管首领及同伴太监一并治罪即尔总管亦不轻恕

雍正五年十一月二十三日

上谕宫中火烛最要小心如日精门月华门向南一带围房後俱有做饭值房虽尔等素知小心凡事不可不为之预防可将围房後檐改为风火檐即十二宫中大房有相近做饭小房之处看其应改风火檐者亦行更改再旧年造办处太监等擡水救火虽属齐集但少统领约束之方可将宫内太监编集成队每队????头领一名每十队立总头领一名不但救火即扫雪搬运什物用人时只须点某头领彼自齐集所属同往料理纵使人多各有头领点查约束必不至於紊乱

雍正六年四月初一日

上谕乾清宫西暖阁陈设书画古玩之格架上所有帘縀罩可用板箱装贮封固收於西暖阁仙楼上使後辈子孙见之得知

圣祖皇考用物节俭淳朴知所仿效

雍正六年四月二十一日

上谕今日总管等所奏易贵人之事似此贵人入陵尚可

陵内关系风水之地嗣後尔等宜加意斟酌如曾奉御皇考之贵人尚可若随常加封者则不可或在外围周方左右或在苏妈里姑之左右另建园寝尔等谨记若遇事出同内务府总管密议具奏

雍正六年五月初八日

上谕传谕总管太监向来司房首领行杖最肯容情如获罪之人素与尔等交好其杖责必轻若遇有嫌怨者往往尽力重责此等恶习朕所深知嗣後凡朕交下及总管等参奏应行杖责之人着总管一人亲身验看务存良心量罪之轻重责处不可卖法亦不可酷刑不过使获罪者常思儆惧改过自新如执杖之人有心过重尔等即将伊照样重责如有心过轻尔等亦即将伊责处自传之後尔等如仍纵所属人等任意轻重用刑经朕察出定行究治

雍正六年十一月十九日

上谕斋戒之日例不谢恩嗣後凡遇斋戒日期朕赐茶与大臣官员不必叩头其在朕前递茶人员亦不必叩头

雍正七年二月二十日

上谕内务府所属官员朕已赏与伊等生息银两尔太监等前此虽已加恩赏恐尚有不足之处今特赏尔等银二万两永远滋生衆太监内弟男子侄有可托者议出几人俾各领本银或城内或圆明园作何生息听其经营每两以一分起息切不可放债如经手之人将本银亏空即扣衆太监钱粮偿补彼惧受衆人怨恨自然不敢亏空本银长久收贮所生利息即赏与尔等太监遇有红白之事及出外当差需用尔等酌量动支此项银两陈福苏培盛李英等谨奏奴

才等屡蒙

圣恩厚加赏赉今复

恩赏生息银两俾得长久饶裕感戴

洪慈永永无既伏思【奴才】等弟男子侄中可以委托者实难其人且【奴才】等身在宫闱不能时加查考日久难免亏欠今谨议将此银或於城内或於圆明园开设典当舖一座所得利息陆续收存嗣後凡有出外当差及遇紧急需费之事即将此银酌量动支赏给仰恳

圣恩赏????经理此事人员【奴才】等亦????首领二名轮流掌管庶无亏欠等弊谨奏五月二十九日奉

上谕尔等同内务府总管商议????有身家闲散数人将此银交与伊等听其经营生息尔等亦????二人照管

雍正七年五月初六日

上谕尔等所奏在钦安殿为皇后建祝寿道塲一事既经奏闻则必称奉旨为皇后建祝寿道塲朕思以下敬上为礼若君上与臣下祝寿成何体统昔

圣祖皇考为寜寿宫

太后启建道场原系孝思欲尽臣子之诚朕为

圣祖皇考

皇太后圣母启建道场亦是朕之孝思今尔等为皇后在朕宫闱建立道场殊非典制且尔等愿为皇后立道场不拘在何处俱可如在钦安殿则於体统有碍

又奉

上问皇后千秋之日朕班赐表里金银等物如何接受再

诸太妃千秋之日送去表里金银等物如何接受

苏培盛李英囘奏凡赐中宫表里等

皇后跪接谢恩与

诸太妃送去表里俱在佛前焚香接受奉

旨此皆

圣祖皇考遗留之恩

诸太妃原不必向朕称谢又奉

上问朕寻常赐赉之物皇后妃嫔如何接受苏培盛李

英囘奏

皇后妃嫔见物跪接

诸太妃凡遇寻常送去等物件皆起立手扶接受奉

旨是又奉

上谕昨日竹子院设座朕宴上所有之物中宫宴上俱有似此皆礼制所关当有分别方於礼相合尔等传与茶膳房人等凡外来进鲜之物原为朕进朕理天下事日夜焦劳时思节用不肯过分中宫所用如何与朕相同不但体统不合亦非撙节爱惜之道若无关典礼中宫有需用之物遣人向茶膳房寻取则可即进御之物若有赢余各宫内遣人寻取应用酌量给与亦无不可

雍正七年六月初三日

上谕尔等留心切记嗣後凡挑选使令女子在皇后妃嫔贵人宫内者官员世家之女尚可挑入如遇贵人以下挑选女子不可挑入官员世家之女若系拜唐阿校尉护军及披甲闲散人等之女均可挑入

雍正七年十二月初十日

上谕尔等严谕御药房首领知悉药物关系重大嗣後凡与妃嫔等送药银瓶上必须牌子标记至所用汤头亦须开清交与本宫首领太监即将伊名字记明庶不至於舛错

雍正八年三月初四日

上谕谕总管太监传与各处首领太监知悉阿哥现居宫内年已长成尔等不可趋奉亦不可得罪竝不许向阿哥处往来行走即阿哥下太监亦不许与尔等所属太监饮酒下棋鬬骨牌说闲话除赵进朝靳进忠赵运祥杨进朝四人奉旨行走不必拦阻外其余各处首领太监严加晓谕小心遵行不可日久懈怠嗣後如有玩法之人经朕察出系宫内太监治宫内总管之罪系圆明园太监治圆明园总管之罪

雍正八年四月十一日

上谕从前太监等在

圣祖皇考时出外当差甚是均匀近来朕留心体察不过总管及随侍等处首领数人常常在此伺候恐劳逸不均衆人俱不思勉力其各处首领太监不但不能常在左右量其中亦未必有尽心当差之人此辈识见甚小窃计所食钱粮所得赏赐俱与衆人相同纵然竭力不过如此谁肯尽心皆由尔等总管素日不能分别鼓舞致使所属太监渐起狡猾懒惰之念纵使尔等专心尽力一切差使不至失悞其避重就轻之辈竟无人督责所以渐就寛纵即如今日伺候支伞之太监沈自明看来人尚可用乃差未经手先已露出愁苦不堪之状至李文贵貌似无知却甚黾勉出力可知此辈稍有知识即思避难趋易嗣後尔等总管务思分别鼔舞挽囘积习其四执事等处首领太监所食钱粮及所得赏赐宜察其当差勤惰如有尽力当差之人即将猾懒之首领太监所有额外钱粮分给食用若自知改悔尽心当差仍将所食钱粮照例添给遇朕有恩赏之处亦要分出等次其当差勤谨之首领太监可分别头二三等赏赐至狡猾懒惰者不但不必入等竟不必赏令其自知愧惧常思学好习勤勉力当差庶几太监等劳逸均匀风俗渐次整顿

雍正八年四月二十一日

上谕每年夏至祭

方泽坛朕在圆明园遣官行礼仍在圆明园设祭今年夏至如往圆明园去则照旧例祭祀如在宫内

北郊仍遣官恭代尔等俟夏至届期可於宫内相视地方预行奏闻照圆明园之例设祭朕亲敬谨行礼

雍正九年八月初九日

上谕近来尔太监等私下相聚未尝不图欢笑及见主上时便似拘束太苦全无和顔悦色若以此为恭敬甚属错谬尔等严传以後若是不改定将有心如此者处分几人令衆人各知改悔

雍正九年九月初五日

上谕坤寜宫祭

神肉近来颇觉无味朕向曾降旨

神前祭肉甚有关系理宜专心恭敬乃阿木孙章京等甚是懈弛竟似全不经心肉味如何一概不管只因阿木孙首领太监窃肉售卖以致於此今特交与总管安泰经管严查嗣後祭肉如仍前无味或有偷出私卖者一经查出将安泰责四十板从重治罪阿木孙章京首领太监等亦俱不轻恕

雍正十年八月二十五日

上谕茶膳房行走之人甚杂尔等传与两处总领派人严紧看守除茶膳房当差人等外一概不许混走尔等亦不时严查如仍前混杂即将茶膳房总领指名参处

雍正十年十一月初七日

上谕朕前曾降旨坤寜宫锅上女人等伺候差使俱宜斋洁太监等不可背立并朝上执持小刀今再严行传谕勿因朕进肉只图备办整齐在

神前致有不洁不敬之处尔等时刻稽查如仍不悛改经朕察出将尔总管重责四十板

雍正十年十二月初三日

上谕朕记得康熙五十几年有四执事太监偷出衣服典当之事从前

圣祖皇帝时四执事茶膳房及随侍等处皆系本处首领管理不交总管稽查朕今无论随侍及外围等处凡有太监所在俱令尔等总管统辖嗣後宜留心体察不可疎忽即尔等所收縀疋古玩之类及各处陈设什物文具亦当检点勿令毁坏及被人抵换窃取若有此等弊端即当奏闻不可隐瞒倘经外人拏获亦关朕之顔面彼时惟治尔总管之罪

雍正十二年四月初三日

上谕

寿皇殿恩佑寺二处不许闲散及园户人等进内不但殿上即院内亦不可尔等严行晓谕倘经朕使人拏获交与内务府总管从重治罪

雍正十三年四月初七日

上谕谕宫内总管及圆明园总管从前常闻尔等太监被人窃去衣帽银钱等物往往私自隐瞒不肯举报只图眼前省事不思异日外人闻知尔等固为有愧即於稽查防范之道亦未为严密为此传谕尔总管等徧行晓谕各处太监嗣後凡有被窃之人不论衣帽银钱多少即些须物件必须告知首领就近捜察如不得情呈报总管严访如再不获尔等据情即行申奏以便严查务获不但尔等私事即在官之物亦要如此据实呈报如有被窃及损伤者不可将自己银钱置买赔补惧罪不申此种情弊已经通传禁止若再不遵训谕虽眼前瞒过日後必然败露或有人首告或别经发觉将尔总管与被窃之人一并治罪

雍正十三年七月初八日

上谕凡字纸俱要敬惜无知小人竟掷在汚秽之处尔等严传再有抛弃字纸者经朕看见定行责处

国朝宫史卷三

猜你喜欢
  卷一百二十一 儒林列传第六十一·司马迁
  第九十四回 得使才接眷还都 失兵机纵敌入险·蔡东藩
  ◎礼七(吉礼)·徐天麟
  元眀事类钞卷四·姚之骃
  卷二百六十·杨士奇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十八·佚名
  卷之二百六十五·佚名
  卷之二十七·佚名
  卷之二百四十五·佚名
  延平二王遗集·佚名
  一二○ 江苏巡抚萨载奏再陈续购书目并委员领解历次所进书籍送馆折·佚名
  卷三十四·佚名
  卷五十六 陈丞相世家第二十六·司马迁
  钦定南巡盛典卷六十六·高晋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三十五·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二十六出 女校·李渔

    (外便服,末、老旦随上)白玉堂中绛帐开,尽移九棘护三槐。公门别作收春计,伫看秾桃艳李来。——下官只因女儿绻怀诗侣,病入膏肓,只得用以酒解酲之法,选些闺秀,与他订社论文,破除郁结。已曾差人传谕,今日正是考期。院子、

  • 建康实録卷十三·许嵩

    宋世祖孝武皇帝世祖孝武皇帝讳骏字休龙幼名道民文帝第三子六岁以元嘉十二年封武陵郡王自江左以来襄阳未有皇子重镇太祖欲经畧关河故以武陵王为雍秦荆江四州六郡诸军事抚军将军雍州刺史三十年以西中郎将移镇西阳闻元凶

  • 东林列传卷二·陈鼎

    ○明邵宝传邵宝字国贤无锡人年十九学于江浦庄■〈日上永下〉■〈日上永下〉深器之成化二十年举进士授知许州其治以兴起教化为务月朔会诸生于学宫讲明义利公私之辨正颖考叔祠墓改魏文帝庙以祠汉愍帝曰帝不称献而称愍从

  • 谷山笔麈卷之十六  杂说·于慎行

    西门公子好士,门下博徒酒客常数百人。公子出,则鞴鹰挟弹、操竽瑟而从者塞路。无何,公子中贫,无以奉客,而北里王孙暴富,富于公子,故公子门下客皆去而事王孙。王孙出,则鞴鹰挟弹、操竽瑟而从者塞路。于是公子与王孙博争道而怒相

  • ●南疆绎史勘本卷十五·温睿临

    霅川温氏原本古高阳氏勘定目录列传九周镳雷演祚周钟右罪案列传第九。◎温氏以镳、钟、演祚三人为南渡一大案也;镳以张孙振而死,演祚以阮大铖而死,钟又害于镳而致死。夫马士英力起大铖,孙振辈乃归其狱于从逆诸臣;诸臣多以贿

  • 钦定续通志卷十一 唐纪十一·纪昀

    唐纪 【十一】 德宗二顺宗 ○德宗二 贞元四年春正月庚戌朔大赦予刺史一子官增户垦田者加阶壬戌以左龙武大将军王栖曜为鄜坊丹延节度使庚午宣武军行营节 度使刘昌为泾原节度使壬申刘元佐为四镇北庭行营副元帅甲戌华州

  • 志卷第十一 高丽史五十七·郑麟趾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 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 敎修。地理二。○庆尙道在三韩为辰韩在三国为新罗及太祖幷新罗百济置东南道都部署使置司庆州。 成宗十四年分境内为十道以尙州所管为岭南道庆

  • 郭云传·张廷玉

    郭云,南阳人。身长八尺多,相貌伟岸。元末召集义兵保卫裕州泉白寨,累官至湖广行省平章政事。元主北逃,河南郡县都被明军攻下,唯郭云独自坚守。大将军徐达派指挥曹谅围攻,郭云出城迎战,被俘。大将军呵斥他下跪。郭云却立而不拜

  • 三十一年·佚名

    (戊戌)三十一年大明萬曆二十六年春正月1月1日○朔丁亥,麻貴自慶州引軍還京。二月2月1日○朔丙辰,提督董一元、劉綎領大軍渡江,舟師提督陳璘領浙江水軍五百餘艘,來泊唐津,因下全羅道。三月3月1日○朔丙戌,以尹斗壽爲左議政。諫

  • 卷二十六·孙瑴

    钦定四库全书古微书卷二十六明 孙防 编论语摘辅象贲居子曰皆圣人也则皆可为帝若王孰使之辅哉摘也孰摘之象也荧惑之下为小儿太白之降为老人皆象也后世之谪星谪仙谪天女或世见或不世见也于圣贤羣辅録幸而得此焉谓纬书

  • 卷五·范家相

    <经部,诗类,三家诗拾遗  钦定四库全书三家诗拾遗卷五栁州府知府范家相撰国风淇奥緑竹猗猗【韩作菉】瑟兮僴兮赫兮咺兮【咺韩诗作宣】有匪君子【匪韩诗作邲】韩诗内传菉篇筑也邲美也僴美貌宣显也【正义】毛传緑

  • 卷六十四·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日讲礼记解义卷六十四燕义燕义者记君臣之燕饮明上下之相尊仪礼有燕礼而此释其义仪礼目录云诸侯无事若卿大夫有勤劳之功与羣臣燕饮以乐之勤劳谓征伐聘问诗曰吉甫燕喜是也臣有王事之劳亦燕之故燕礼记曰若有

  • 卷十三·康熙

    <经部,礼类,礼记之属,日讲礼记解义钦定四库全书日讲礼记解义卷十三王制王制者记先王班爵授禄祭祀养老之法制汉文帝令博士诸生作其书采集秦以前古书所载而又杂取传记之说故与周官孟子不尽合程子曰孟子时载籍未经秦火然

  • 提要·陈深

    钦定四库全书         经部五读春秋编          春秋类提要【臣】等谨按读春秋编十二卷宋陈深撰深字子微平江人尝题所居曰清全斋因以为号朱彜尊经义考载卢态苏州志称深生于宋宋亡笃志古学闭门着书

  • 无衣·佚名

    ——睹物思人最伤怀【原文】岂曰无衣,七兮①。不如子之衣,安且吉兮②。岂曰无衣,六兮。不如子之衣,安且燠兮③。【注释】①七:表示衣服很多。②安:舒适。吉:好,漂亮。③燠(yu):暖和。【译文】谁说我没衣服穿,至少

  • 卷第二十三·志磐

    佛祖统纪卷第二十三宋景定四明东湖沙门志盘撰历代传教表第九北齐悟一心三智之旨。以授南岳。南岳修之以授智者。智者始以五时八教开张一化。而归宗于法华本迹之妙。既发其解必立之行。于是说己心中所行。以示一心三智

  • 潘黄门集·潘岳

    晋潘岳撰。一名《潘安仁集》。诗文别集。一卷。初刊于明万历年间。诗文赋合收。潘岳与陆机齐名,注重形式。诗以写哀吊内容见长,善叙哀情及用精美的辞藻描写景物。其文与陆机时称“潘陆”。内容单薄,题材狭窄。今存作

  • 陆锡熊诗集·陆锡熊

    陆锡熊诗集5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