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陈子龙

陈子龙字卧子,松江华亭人。生有异才,工学子业,兼治诗、赋、古文,取法魏、晋,并体尤精妙。崇祯十年(一六三七)进士,选绍兴推官,以定乱功擢兵科给事中。命甫下而京师陷,乃事福王於南京。屡进谏,不听,乞终养去。子龙与同邑夏允彝皆负重名,尤彝死,子龙念祖母年九十,不忍割,遁为僧。寻以受鲁王部院职,结太湖兵欲举事,事露,被获,乘间投水死。(《明史》本传)时为永历元年(一六四七),距生万历三十六年(一六○八),年四十。清乾隆间,追谥忠裕。有《陈忠裕全集》,后附诗余一卷。子龙词原有湘真阁、江离槛雨种,早经散佚。今所传为王昶辑本。武进赵氏汇刻明词,亦会收入。词学衰於明代,至子龙出,宗风大振,遂开三百年来词学中兴之盛,故特取冠斯编。

○点绛唇

〔春日风雨有感〕

满眼韶华,束风惯是吹红去。几番烟雾,只有花难护。梦里相思,故国王孙路。春无主!杜鹃啼处,泪洒胭脂雨。

○浣溪沙

〔杨花〕

百尺章台撩乱飞,重重帘幕开春晖,怜他飘泊奈他飞。淡日滚残花影下,软风吹送玉楼西,天涯心事少人知!

【评】王士祯曰:不著形相,咏物神境。(《陈忠裕全集》)

○诉衷情

〔春游〕

小桃枝下试罗裳,蜨粉斗遗香。玉轮碾平芳草,半面恼红妆。风乍暖,日初长,袅垂杨。一双无燕,万点飞花,满地斜阳。

【评】王士祯曰:龠州谓:“清真能作景语,不能作情语。”至大樽而情景相生,令人有后来之难。(同前)

○谒金门

〔五月雨〕

惊啼处,摇荡一天疏雨。极目平芜人尽去,断红明碧树。费得垆烟无数,只有轻寒难度。忽见西楼花影露,弄晴催薄暮。

【评】邹祗谟曰:缥纱澹宕,全见用笔之妙。(同前)

○画堂春

〔雨中杏花〕

轻阴池馆水平桥,一番弄雨花梢。微寒著处不胜娇,此际魂销。忆昔青门堤外,粉香零乱朝朝,玉颜寂寞淡红飘。无那今宵!

【评】王士祯曰:嫣然欲绝!(同前)

○醉桃源

〔题画〕

朱兰清影下帘时,冷冷修行低,满园空翠拂人衣,流莺无限啼。莲叶小,荇花齐,雨馀双燕归。红泉一带过桥西,香销午梦馀。

【评】邹祗谟曰:秦、黄佳处,有句可摘,大樽觉无句可摘,总由天才神逸,不许他人掎摭也。(同前)

○山花子

〔春恨〕

杨柳迷离晓雾中,杏花零落五更钟。寂寂景阳宫外月,照残红。蝶化彩衣金缕尽,虫卫画粉玉楼空。惟有无情双燕子,舞东风!

【评】陈廷焯曰:凄丽近南唐二主,词意亦哀以思矣。(《白雨齐词话》卷三)

○少年游

〔春情〕

满庭清露浸花明,摧手月中行。玉枕寒深,冰绡香浅,无计与多情。奈他先滴离时泪,禁得梦难成。半晌欢娱,几分憔悴,重叠到三更!

【评】邹祗谟曰:词不极情者,未能臻妙如此。朦胧宕折,应稍独绝。(《陈忠裕全集》)

○江城子

〔病起春尽〕

一帘病枕五更钟。晓云空,卷残红。无情春色,去矣几时逢?添我几行清泪也,留不住,苦匆匆。楚宫吴苑草茸茸。恋芳丛,绕游蜂。料得来年,相见画屏中。人自伤心花自笑,凭燕子,骂东风。

【评】陈廷焯曰:绵邈凄恻。(《自雨斋词话》卷三)

右陈子龙词九首,录自王昶辑木《陈忠裕全集》附《诗馀》。

【集评】沈雄曰:大樽文宗雨汉,诗轶三唐,苍劲之色,与节义相符。乃湘真词一集,风流婉丽如此!传称河南亮节,作字不胜罗绮;广平铁石,赋心偏爱梅花。吾於大樽益信。(《明词综》引《古今词话》)王士祯曰:大樽诸词,神韵天然,风味不尽,如瑶台仙子独立却扇时;而湘真一刻,晚年所作,寄意更绵邈凄恻。(《明词综》卷六引)

猜你喜欢
  卷四百七十二·彭定求
  卷二·张元凯
  第三十一出·李开先
  第二十出·李开先
  第一折·杨梓
  第三折·关汉卿
  卷二十二·陈焯
  卷十五·高棅
  补遗卷十五·陈元龙
  外集卷十三·陈元龙
  卷三百五十八·佚名
  御选宋诗卷五·康熙
  怀人馆词·龚自珍
  第四回 大相公设心祭父 商三官托梦显灵·蒲松龄
  卷四·王建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乐婉·唐圭璋

      卜算子   答施   相思似海深,旧事如天远。泪滴千千万万行,更使人愁肠断。   要见无因见,了拚终难拚。若是前生未有缘,待重结、来生愿。

  • 五集卷四十六·乾隆

    <集部,别集类,清代,御制诗集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五集卷四十六古今体一百二十一首【己酉四】幸盘山启跸之作春日行时动养和宜老年盘山送佳气御苑发华旃润野无尘坌连阡看麦芊东门仍跨马【上年五月幸避暑山庄启跸日上驷院

  • 卷四百六十二 元祐六年(辛未,1091)·李焘

      起哲宗元祐六年七月庚午盡其月   七月庚午,三省、樞密院言:「通判沅州賀瑋奏請,本州蠻漢雜居,相犯則漢人獨被真刑,而歸明人止從罰贖,實於人情未便。乞將沅州、誠州蠻漢人相犯,立定年限,從法律斷罪。下本路轉運、提刑、

  • 第十回 纳忽山孱主亡身 斡难河雄酋称帝·蔡东藩

      却说太阳汗欲攻帖木真,遣使卓忽难至汪古部,欲与夹击,帐下有一人进谏道:“帖木真新灭汪罕,声势很盛,目下非可力敌,只宜厉兵秣马,静待时衅,万万不可妄动呢!”太阳汗瞧着,乃是部下的头目,名叫可克薛兀撤卜剌黑,不禁愤愤道:“你晓

  •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三十六·佚名

    正德三年三月戊戌朔 孝肃太皇太后忌辰 奉慈殿行祭礼遣驸马都尉蔡震祭 裕陵○大亦辖等族番人容中锅等来朝贡马及盔甲等物赐宴并彩叚绢钞如例○南京工部尚书韩重奏 太庙殿宇 孝陵墙垣及武英等殿当修理者工役烦多请行南

  • 卷之二百八十九·佚名

    光绪十六年。庚寅。九月。戊辰。朔。上诣仪鸾殿。问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皇太后安。至丙申皆如之。起居注○谕军机大臣等、电寄李鸿章、朝鲜告讣使。节录谕旨。电其本国。并无改易字句之处。袁世凯遽以不符

  • 六八 诚房之余·周作人

    诚房里大房子林,通称林大老爷,据说是颇有心计的人,但是我没有见到他过,只是听人说罢了。他有一子凤桐,字桐生,生于光绪丁丑(一八七七)年,在这以后不久子林太太去世,他将儿子送往岳家代为抚养,自己便飘然往河南去找在那里做官的亲

  • 乐韶凤传·张廷玉

    乐韶凤,字舜仪,全椒人。博学擅长文章。于和阳谒见太祖,从太祖渡江,参与军事。洪武三年(1370),授予起居注,多次得以晋升。六年任命为兵部尚书,与中书省、御史台、都督府制定教练军士的法则。改任侍讲学士。与承旨詹同修正解释

  • 卷六十二·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文献通考卷六十二选举考【十六】考课乾隆三十三年谕向来各衙门保举抚民同知通判例由吏部请旨特派大员考试第思此项人员原不过取其通晓字义标判文书而止并非塲屋衡文可比若一一传集校艺恐其中转易滋代

  • 社仓例·佚名

    目录 社榖积弊 选举社长取结通详 社长副冬成实榖交代 禁上委盘社榖 社榖积弊 一件严禁社榖之积弊、以资实惠、以杜亏空事。乾隆三十三年三月二十二日,奉总督部堂崔示谕:照得社仓榖石,出自士庶捐输,储于里闬,以贷贫农,法良意

  • 食货一四·徐松

    免役下绍圣元年四月四日,三省言:「役法尚未就绪,欲令户部长贰同详定,以郎官郭茂恂、陈佑之为检详官。」上曰:「止用元丰旧法,而减去宽剩钱,百姓何有不便邪 」范纯仁曰:「四方各不同,须咤民力立法本书食货六五之六三、食货六五

  • 卷69·陈邦瞻

    ○吴玠兄弟保蜀高宗绍兴元年冬十月癸酉,金兀术寇和尚原,吴玠及其弟璘大败之。玠自富平之败,收散卒,保和尚原,积粟缮兵,列栅为死守计。或谓玠宜退保汉中,扼蜀口,以安人心。玠曰:“我保此,敌决不敢越我而进,是所以保蜀也。”玠在原

  • 姚崇·苏辙

    唐史官称姚崇善应变以成天下之务,宋璟善守文以持天下之正。斯言固二人之所长也,然应变者要不失正而后可。孟子有言:“所恶于智者,为其凿也。如智者若禹之行水,则无恶于智矣。禹之行水也,行其所无事也。如智者亦行其所无事,则

  • 公冶长第五·智旭

    【子谓公冶长,&ldquo;可妻也。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rdquo;。以其子妻之。子谓南容,&ldquo;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rdquo;。以其兄之子妻之。】【禅解】曰&ldquo;非其罪&rdquo;,曰&ldquo;免于刑戮&rdquo;,只论立身,不论

  • 第三章 5·辜鸿铭

    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辜讲孔子说:“北方和东方的异教游牧民族,尚且知道维护他们首领的权力,然而现在的中国,却到处不再尊重当权者。”(中国的骑士精神标榜“尊王攘夷”〈维护君王荣誉,但打击异教徒〉。当今

  • 卷第十一·祖琇

    隆兴佛教编年通论卷第十一 隆兴府石室沙门 祖琇 撰 唐 武德九年夏四月。太子建成.秦王世民怨隙已成。将兴内难。而又边境屡扰军国务殷。传奕妄生毁佛。乞行废教之请。复云云未决。及法琳等诸僧着论辨之。合李黄门内

  • 午后曳航·三岛由纪夫

    《午后曳航》的小主人公黑田登8岁丧父,与经营洋货店的寡母房子相依为命。一年夏天33岁的房子带着13岁的阿登参观货轮,她与海员冢崎龙二邂逅,34岁的单身汉龙二简直像是做了一场梦。平时龙二认为自己有一种特殊的宿命,他曾

  • 乐郊私语·姚桐寿

    元代笔记。1卷。姚桐寿撰。《四库全书》曾据两淮马裕家藏本,将其编入子部小说家类。本书写于元顺帝至正年间。元末战乱频仍,姚桐寿避乱于海盐,当时海盐还未被战火波及,他得以闭户安居,从容著述,免遭兵燹之祸,所以本书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