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19

《文德皇后传》云:“从幸九成宫,方属疾,会柴绍等急变闻,帝甲而起,后舆疾以从。”今案《帝纪》并《柴绍传》,并未尝有急变之事,莫知何谓,疑其无之。

《宜城公主传》略云:“主嫁裴巽,帝恚,斥为郡主,久之复故,封于神龙元年”今案中宗自未改神龙,未返正已前,止称太子,神龙元年始复帝位。今传云“帝恚,斥为郡主久之复故”则是神龙元年以前明矣。神龙以前,曷尝有帝,所称者何帝乎。

《段文昌传》云:“南诏袭南安,帝以文昌得蛮夷心,诏使下檄尉让,即日解而去。”今案文昌传以本纪及南蛮传考之,自太和四年已后至九年,并无南诏寇南安,因得文昌檄而解去之事,且南安不见属何郡,疑皆无之。

《宰相世系表》云:“安定牛氏出自汉陇西主簿崇之后”〈辽允后周工部尚书临淮公 弘弘隋吏部尚书奇章公〉今案《隋书·牛弘传》云:“安定鹑觚人也,本姓尞氏。祖炽,郡正中。父允,魏侍中工部尚书、临泾公,赐姓为牛氏”然则是本姓尞,而弘父名允,赐姓为牛。今此表乃云辽允是,遂以辽允为名,又云出陇西主簿崇之后,则其得姓甚逺,与隋书殊为差舛。然古之牛氏实安定人,故允封临泾亦不出其地,今此表则云临淮,又亦可疑。且若弘之世系果出鹑觚,则当日弘所封亦应不出安定、临泾之境,今乃逺取奇章,似必有说。况近世史氏记人之乡里多非其真,如李则陇西、王则太原、姚则吴兴之类,昔人已尝讥其失。今此牛氏世表恐亦同之,兼案集韵尞字自是人姓,音聊,而隋书乃唐初所修,去隋未逺,所修之人多隋时人,其所载述必得其详,恐此世表后人所撰不知源本,妄相附着云尔。

《武后纪》:“桓彦范、敬晖等诛二张,复中宗处,其人名内有库部员外郎朱敬则。”今案《敬则传》,敬则当武后世已尝为相,罢后为成均祭酒、冬官侍郎、郑州刺史致仕,且未尝为库部员外郎,而本传亦不言其同诛二张。虽有与敬晖密议诛之之策,然传亦止云晖卒用其策,亦不言敬则同临其事也。疑此一名误载。

 《蒋乂传》云:“张孝忠子茂宗尚义章公主,母亡,遗言丐成礼。帝念孝忠功,即日召为左卫将军,许主下降。乂上疏,以为:‘墨缞礼本縁金革,未有夺丧尚主者,缪盭典礼,违人情,不可为法’。帝令中使者谕茂宗之母之请,乂意殊坚。帝曰:‘卿所言,古礼也。今俗借吉而婚不为少’。对曰:‘俚室穷人子,旁无至亲,乃有借吉以嫁,不闻男冒凶而娶。陛下建中诏书,郡县主当婚,皆使有司循典故,无用俗仪。公主春秋少,待年不为晚,请茂宗如礼便’。帝曰:‘更思之’。会太常博士韦彤、裴堪谏曰:‘婚礼,主人几筵听命,称事立文,谓之嘉,所以承宗庙,继后嗣也。丧礼创巨者日久,痛甚者愈迟,二十五月而毕,谓之凶,所以送死报终,示有节也。故夫义妇德,父慈子孝。昔鲁矦改服,晋襄墨缞缘金,革事则有权变,安有释缞服,衣冕裳,去垩室,行亲迎,以凶渎?嘉为朝廷爽法’。疏入,帝迂其言,促行前诏,然心嘉乂。”

今案《张孝忠传》云:“贞元二年,河北蝗。明年,检校司空诏其子茂宗尚义章公主。孝忠遣妻入朝,执亲迎礼,赏赉甚厚”。然则既云孝忠遣妻入朝,则是茂宗之母尚在,安得复有在丧之说欤?且又云:“茂宗母亡,遗言丐成礼”。则是入朝者,孝忠之后妻,而茂宗之后母乎?且观传之所叙,似孝忠之妻将亡,而有遗言,丐速成礼,故德宗从之。则其人之亡,固未久也。而孝忠已娶后妻,可乎?朝廷亦以妻待之,礼欤,史官亦以妻书之,可乎?凡此者,皆史氏不明白其事,未免后人之惑也。

古之封一字王皆国名,至唐则有以州名者,若延王、通王、沂王、韶王、彭王之类是也,而其内有封覃王者,不知此国名邪?州名邪?或潭之误耶?若是州名,亦莫知其何在也。

《谯王重福传》云:‘趍东都,舎驸马裴巽家。’今案唐驸马都尉裴巽有二,其一尚中宗女宜城公主,其一尚睿宗女薛国公主。今重福所舎之裴巽,其宜城欤薛国欤不可得而知。然意者重福即中宗子,今既作乱,必趋其所亲姊妹之家,然则无乃宜城之裴巽是邪?史不明言,特以意度之尔。且又薛国初嫁王守一,守一以开元十二年死,后始再嫁裴巽。以是言之,则宜城之裴必矣。然则裴巽者,一时果有二人邪?或薛国之巽,即宜城之巽邪?皆不可得知。然此亦史氏之所宜辨析者,故载之云。

《贾至传》云:“至德中,将军王去荣杀富平令。肃宗新得陕,且惜去荣材,诏贷死。至谏,或曰:‘去荣善守陕,新下,非去荣不可守。臣谓不然,李光弼守太原,程千里守上党,许叔冀守灵昌,鲁炅守南阳,贾贲守雍丘,张巡守睢阳,初无去荣,未闻贼能下也。’”今案《肃宗纪》至德二载:“八月,灵昌郡太守许叔冀奔于彭城。九月丁丑,安庆绪陷上党郡,执节度使程千里。癸卯,复京师,庆绪奔于陕郡。十月戊申,广平郡王俶及安庆绪战于新店,败之,克陕郡。”;又“鲁炅保南阳,被围凡一年,昼夜战,人至相食,卒无救。至德二载五月,乃率众突围走襄阳。”由是言之,鲁炅以二载五月弃南阳,贾贲以至德元载死于雍丘,而张巡代守,许叔冀以八月弃灵昌,程千里以九月失上党,至十月,肃宗乃得陕而去。荣杀人,又得陕之后,则数子者或死或失守,皆已在得陕之前,而贾至犹有此言,无乃谬乎?且至实当时朝臣也,凡诸将得失,无容不知,而谬误至此,深可疑也。

《柳浑传》:“浑为张延赏所挤,罢相。”今案延赏与浑在贞元三年,同时为相。是年延赏以七月壬申薨,浑以八月己丑始罢。然则其罢非缘延赏所挤,此其一也。又按《延赏传》,以病困不能事,其所建请减吏员事尚不能主之而死,何暇复挤柳浑乎?此其二也。由是言之,延赏挤浑之言,其殆妄乎?

《王维传》云:‘缙为蜀州刺史未还,维自表“已有五短,缙有五长,臣在省户,缙逺方,愿归所任官,放田里,使缙还京师’。议者不之罪。久乃召缙为左散骑常侍。”  今案《缙传》云:“禄山乱,擢太原少尹,佐李光弼,以功加宪部侍郎,迁兵部。史朝义平,诏宣慰河北,使还有指,俄拜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则缙未尝历为蜀州及常侍,此可疑者一也。又《缙传》云:“禄山乱,擢太原少尹,佐李光弼,以功加宪部侍郎,迁兵部。史朝义平,诏宣慰河北。”而《维传》云:“维以上元初卒。”今案禄山以天宝十四载作乱〈是岁乙未〉,与其子庆绪及史思明及其子朝义相继叛逆。至代宗广德元年而朝义平。中间历天宝十五载〈丙申〉,至德二载〈丁酉〉,乾元元年〈戊戌〉,二年〈己亥〉,上元元年〈庚子〉,二年〈辛丑〉,宝应元年〈壬寅〉,广德元年〈癸卯〉。是年春,史朝义死,缙宣慰河北。是时维之卒已久矣。自丙申至庚子,五六年之间,缙未尝有入蜀及为常侍之事。此可疑者二也。又《维传》云:“禄山反,维为贼得,迫为给事中。贼平,皆下狱。时缙位已显,请削官赎维罪。肃宗亦自怜之,下迁太子中允。久之,迁中庶子,三迁尚书右丞。”今案安禄山以天宝十五载〈丙申〉六月陷京师,至至德二载〈丁酉〉九月复京师,十月复东京。凡陷贼官下狱,当在此际。方是时,缙官位已显,则何由复有为蜀州刺史等事?此可疑者三也。由是言之,《维传》所言,殆皆无之。

《宰相表》武德四年四月癸酉,寂为左仆射。至六年又云四月癸酉,寂为左仆射。〈即裴寂也〉今案《本纪》武德四年四月,不书寂为左仆射,至六年则书,此一可疑也。又自四年寂为左仆射之后,中间不载迁改罢免,无縁于六年再为左仆射,此二可疑也。又寂本传止述自右仆射迁左,虽不载其年,然亦不述其两为左仆射,此三可疑也。又案《五行志》武德四年八月丙戌朔日食,今以八月丙戌朔却而推之,则是年四月内无癸酉日。而六年十二月壬寅朔日食。以十二月壬寅朔却而推之,则是年四月内有癸酉日。此四可疑也。由是言之,四年四月癸酉,寂为仆射。疑其误书本无此一事也。

《崔彦昭传》云:“伶人李可及为懿宗所宠,横甚,彦昭奏逐,死岭南。”

今案《彦昭传》,彦昭,懿宗时为户部侍郎,由河阳节度使徙河东。僖宗立,授兵部侍郎、诸道盐铁转运使,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又案《僖宗本纪》,彦昭以乾符元年八月始为相,时僖宗已即位期年矣。又案《曹确传》云:“懿宗咸通中,确为相时,帝宠优人李可及。可及凭恩横甚,人无敢斥,擢为威卫将军。确谏,帝不听。至僖宗立,始贬死。”方懿宗宠可及势盛之时,曹确以宰相言之尚不纳,而彦昭是时又非宰相,何由一言而可及遂贬死?此可疑者一也。况《确传》云僖宗立,可及始贬死,而《彦昭传》则云彦昭奏逐死岭南。即未审彦昭以懿宗时言邪?以僖宗时言邪?若以懿宗时言,则曹确以宰相言之尚不从,而彦昭身非言事之官,又无评弹之职,何由一言便逐?若以为当僖宗时言之遂逐,则当懿宗时,可及已为众人所憎,《确传》已具载其事,岂容僖宗即位之后,曹确返无一言,直候期年之后,彦昭为相,言之然后贬逐乎?此可疑者二也。然则《彦昭传》所书,殆皆妄诞可疑也。

猜你喜欢
  卷一百九十一·列传第七十九·张廷玉
  卷六十八·志第四十四·舆服四·张廷玉
  ●靖康稗史之一·确庵耐庵
  卷十六·六朝(梁)·蒋一葵
  续后汉书音义卷二·萧常
  六二○ 盛京将军福康安等奏委员查办磨毁碑碣已竣并复行查出违碍字样折·佚名
  卷八十三·司马迁
  卷五十二·司马迁
  李庭芝传·脱脱
  高礯传·脱脱
  日本传·宋濂
  卷十四·黄佐
  兵二四·徐松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十三·佚名
  弁言·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志第二十三 百官下·魏徵

    高祖既受命,改周之六官,其所制名,多依前代之法。置三师、三公及尚书、门下、内史、秘书、内侍等省,御史、都水等台 ,太常、光禄、卫尉、宗正、太仆、大理、鸿胪、司农、太府、国子、将作等寺,左右卫、左右武卫、左右武候、

  • 卷一百五十六·列传第四十三·宋濂

        董文炳   董文炳,字彦明,俊之长子也。父殁时年始十六,率诸幼弟事母李夫人。夫人有贤行,治家严,笃于教子。文炳师侍其先生,警敏善记诵,自幼俨如成人。岁乙未,以父任为藁城令。同列皆父时人,轻文炳年少,吏亦不之

  • 卷二百五十五·列传第一百四十三·张廷玉

        刘宗周 黄道周   刘宗周,字起东,山阴人。父坡,为诸生。母章氏妊五月而坡亡。既生宗周,家酷贫,携之育外家。后以宗周大父老疾,归事之,析薪汲水,持药糜。然体孱甚,母尝忧念之不置,遂成疾。又以贫故,忍而不治。万

  • 卷之二百三·佚名

    光绪十一年。乙酉。二月。辛未朔上诣储秀宫问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皇太后安。至己亥皆如之。内注  ○以神灵显应。颁河南淇县关帝庙扁额。曰神功广运。城隍庙扁额。曰应德效灵。武安县城隍庙扁额。曰神厘普洽。随

  • 通志卷一百二十四上·郑樵

    宋 右 廸 功 郎 郑 樵 渔 仲 撰列传第三十七上晋皇甫谧【子方囘】挚虞 束晢 王接 郤诜 阮种华谭【袁甫】陆机【孙拯 弟云 云弟耽 从父兄喜】夏侯湛【弟淳淳子承】潘岳【从子尼】张载【弟协】江统【子

  • 金佗续编卷二十五·岳珂

    钦定四库全书金佗续编卷二十五宋 岳珂 撰百氏昭忠録卷九鼎澧逸民叙述杨么事迹一常德府旧是鼎州昨於建炎三年有北来溃兵孔彦舟贼马侵犯府城其时府民为时有土人妖巫锺相久以幻怪鼓惑本土乡村愚民连络澧峡无知之俗悉来

  • 刘敏传·宋濂

    刘敏字有功,宣德青鲁里人。太祖七年(1212),蒙古大军南进到山西时,刘敏年十二岁,随父母逃避于德兴禅房山。蒙古军至禅房山,父母弃敏逃走,蒙军大将收养了他,并随大军进见太祖,太祖收为宿卫,随从西征回回。太祖十八年(1223),授刘敏

  • 卷四·佚名

    康熙二十二年(一六八三)二月甲申(十二日),调兴化等处官兵同水师进剿。提督施琅奏:冲风破浪固赖水师,若至彭湖、台湾登岸击贼,须得陆路兵相为协力,请檄调兴化江东诸路官兵三千余人配船进剿。上报可。三月丁卯(二十五日),命总兵官朱

  • 卷30·陈邦瞻

    仁宗天圣六年五月,夏王德明使其子元昊袭回鹘甘州,取之。元昊,小字嵬理,性雄毅,多大略,善绘画,圆面高准,晓浮图学,通蕃、汉文字。德明虽臣事中国及契丹,然自帝其国。至是,以元昊袭破回鹘夺甘州,遂立为皇太子。明道元年十一月,夏王德

  • 士昏礼第二·佚名

    昏礼。下达。纳采,用雁。主人筵于户西,西上,右几。使者玄端至。摈者出请事,入告。主人如宾服,迎于门外,再拜,宾不答拜。揖入。至于庙门,揖入;三揖,至于阶,三让。主人以宾升,西面。宾升西阶。当阿,东面致命。主人阼

  • 卷八·陈祥道

    <經部,禮類,通禮之屬,禮書>欽定四庫全書禮書卷八宋 陳祥道 撰<經部,禮類,通禮之屬,禮書,卷八><經部,禮類,通禮之屬,禮書,卷八>冠制司服凡甸冠弁服【甸田獵也其服緇布衣亦素積以為裳諸侯為朝服

  • 经礼补逸卷八·汪克宽

    元 汪克寛 撰賔礼朝礼周礼大宗伯春见曰朝大行人春朝诸侯而图天下之事幕人凡朝觐共其帷幕幄帟绶掌次诸侯朝觐则张大次小次小臣朝觐沃王盥司几筵凡大朝觐王位设黼依依前南向设筦筵纷纯加缫席画纯加次席黼纯左右玉几典

  • 例言·沈廷芳

    十三经注疏正字例言一唐太宗诏国子祭酒孔頴逹等撰定五经义疏凡百七十卷名曰五经正义高宗永徽中贾公彦始撰周礼仪礼义疏宋真宗景德中因判国子监李至请命直讲崔颐正孙奭崔偓佺等讐挍二传二礼孝经论语尔雅七经疏刋刻布下

  • 卷一·杨于庭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质疑卷一明 杨于庭 撰隐公春王正月上胡氏曰周以建子为岁首则冬十有一月是也建子非春乃以夏时冠周月者此所谓行夏之时而见诸行事之验也余曰非也藉令建子建丑而遂以子丑之月为春则胡氏之说非也若但以

  • 三峰藏和尚语录卷第十四·三峰法藏

    吴虎丘山云岩寺嗣法门人弘储编书问复金粟老和尚窃惟法门事大任荷自心者苟非湥得祖宗的骨之髓那可承虚接响丧我儿孙若于授受之际稍涉卤莽如指南倒置岂独千里万里之谬而已此藏所以褰裳濡足于法门有临岐至再之请耳至若中

  • 花木鸟兽集类·吴宝芝

    三卷。清吴宝芝 (生卒年不详)撰。吴宝芝,石门 (今地不详)人。本书集录花木鸟兽故实,分门排列。分上、中、下三卷。上卷,分四十三目,中卷分四十二目,下卷分二十五目。所引的资料较为广泛。无论是稗官小说,或者诗词佳句

  • 华严法界玄镜·澄观

    凡二卷。唐代澄观撰。又称华严法界观玄镜、法界玄镜、玄镜。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五册。为华严宗初祖杜顺所撰华严法界观门之注释书。本书作于华严大疏之后。书名玄镜,系根据‘一镜摄九镜’之譬喻而来。内容系就杜顺所说之

  • 金刚王菩萨秘密念诵仪轨·佚名

    一卷,唐不空译。说金刚菩萨之念诵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