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士昏礼第二

昏礼。下达。纳采,用雁。主人筵于户西,西上,右几。使者玄端至。摈者出请事,入告。主人如宾服,迎于门外,再拜,宾不答拜。揖入。至于庙门,揖入;三揖,至于阶,三让。主人以宾升,西面。宾升西阶。当阿,东面致命。主人阼阶上北面再拜;授于楹间,南面。宾降,出。主人降,授老雁。摈者出请。

  宾执雁,请问名,主人许。宾入,授,如初礼。摈者出请,宾告事毕。入告,出请醴宾。宾礼辞,许。主人彻几,改筵,东上。侧尊甒醴于房中。主人迎宾于庙门外,揖让如初,升。主人北面,再拜,宾西阶上北面答拜。主人拂几授校,拜送。宾以几辟,北面设于坐,左之,西阶上答拜。赞者酌醴,加角柶,面叶,出于房。主人受醴,面枋,筵前西北面。宾拜受醴,复位。主人阼阶上拜送。赞者荐脯醢。宾即筵坐,左执觯,祭脯醢,以柶祭醴三,西阶上北面坐,啐醴,建柶,兴,坐奠觯,遂拜。主人答拜。宾即筵,奠于荐左,降筵,北面坐取脯。

  主人辞。宾降,授人脯,出。主人送于门外,再拜。

  纳吉用雁,如纳采礼。

  纳征:玄纁束帛,俪皮。如纳吉礼。

  请期,用雁。主人辞。宾许,告期,如纳征礼。

  期,初昬,陈三鼎于寝门外东方,北面,北上。其实特豚,合升,去蹄。举肺脊二、祭肺二、鱼十有四、腊一肫。髀不升。皆饪。设扃鼏。设洗于阼阶东南。

  馔于房中:醯酱二豆,菹醢四豆,兼巾之:黍稷四敦,皆盖。大羹湆在爨。尊于室中北墉下,有禁,玄酒在西,绤幂,加勺,皆南枋。尊于房户之东,无玄酒,篚在南,实四爵合卺。

  主人爵弁,纁裳缁袘。从者毕玄端。乘墨车,从车二乘,执烛前马。妇车亦如之,有礻炎。至于门外。主人筵于户西,西上,右几。女次,纯衣纁袡,立于房中,南面。姆纚笄宵衣,在其右。女从者毕袗玄,纚笄,被纚黼,在其后。主人玄端迎于门外,西面再拜,宾东面答拜。主人揖入,宾执雁从。至于庙门,揖入。三揖,至于阶,三让。主人升,西面。宾升,北面,奠雁,再拜稽首,降,出。妇从,降自西阶。主人不降送。婿御妇车,授绥,姆辞不受。妇乘以几,姆加景,乃驱。御者代。婿乘其车先,俟于门外。

  妇至,主人揖妇以入。及寝门,揖入,升自西阶,媵布席于奥。夫入于室,即席,妇尊西,南面。媵御沃盥交。赞者彻尊幂。举者盥,出,除幂,举鼎入,陈于阼阶南,西面,北上。匕俎从设,北面载,执而俟。匕者逆退,复位于门东,北面,西上。赞者设酱于席前,菹醢在其北。俎入,设于豆东。鱼次。腊特于俎北。赞设黍于酱东,稷在其东。设湆于酱南。设对酱于东,菹醢在其南,北上。

  设黍于腊北,其西稷。设湆于酱北。御布对席,赞启会,却于敦南,对敦于北。

  赞告具。揖妇,即对筵,皆坐。皆祭,祭荐、黍、稷、肺。赞尔黍,授肺脊,皆食,以湆酱,皆祭举、食举也。三饭,卒食。赞洗爵,酌酳主人,主人拜受,赞户内北面答拜。酳妇亦如之。皆祭。赞以肝从,皆振祭,哜肝,皆实于菹豆。

  卒爵,皆拜。赞答拜,受爵,再酳如初,无从,三酳用卺,亦如之。赞洗爵,酌于户外尊,入户,西北面奠爵,拜。皆答拜。坐祭,卒爵,拜。皆答拜。兴。主人出,妇复位。乃彻于房中,如设于用室,尊否。主人说服于房,媵受;妇说服于室,御受。姆授巾。御衽于奥,媵衽良席在东,皆有枕,北止。主人入,亲说妇之缨。烛出。媵馂主人之馀,御馂妇馀,赞酌外尊酳之。媵侍于户外,呼则闻。

  夙兴,妇沐浴,纚笄、宵衣以俟见。质明,赞见妇于舅姑。席于阼,舅即席。席于房外,南面,姑即席。妇执笲枣、栗,自门入,升自西阶,进拜,奠于席。舅坐抚之,兴,答拜。妇还,又拜,降阶,受笲腶脩,升,进,北面拜,奠于席。姑坐举以兴,拜,授人。

  赞醴妇。席于户牖间,侧尊甒醴于房中。妇疑立于席西。赞者酌醴,加柶,面枋,出房,席前北面。妇东面拜受。赞西阶上北面拜送。妇又拜。荐脯醢。妇升席,左执觯,右祭脯醢,以柶祭醴三,降席,东面坐,啐醴,建柶,兴,拜。赞答拜。妇又拜,奠于荐东,北面坐取脯;降,出,授人于门外。

  舅姑入于室,妇盥馈。特豚,合升,侧载,无鱼腊,无稷。并南上。其他如取女礼。妇赞成祭,卒食,一酳,无从。席于北墉下。妇撤,设席前如初,西上。

  妇馂,舅辞,易酱。妇馂姑之馔,御赞祭豆、黍、肺、举肺、脊,乃食,卒。姑酳之,妇拜受,姑拜送。坐祭,卒爵,姑受,奠之。妇撤于房中,媵御馂,姑酳之,虽无娣,媵先。于是与始饭之错。

  舅姑共飨妇以一献之礼。舅洗于南洗,姑洗于北洗,奠酬。舅姑先降自西阶,妇降自阼阶。归妇俎于妇氏人。

  舅飨送者以一献之礼,酬以束锦。姑飨妇人送者,酬以束锦。若异邦,则赠丈夫送者以束锦。

  若舅姑既没,则妇入三月,乃奠菜。席于庙奥,东面,右几。席于北方,南面。祝盥,妇盥于门外。妇执笲菜,祝帅妇以入。祝告,称妇之姓,曰:“某氏来妇,敢奠嘉菜于皇舅某子。”妇拜扱地,坐奠菜于几东席上,还,又拜如初。

  妇降堂,取笲菜,入,祝曰:“某氏来妇,敢告于皇姑某氏。”奠菜于席,如初礼。妇出,祝阖牖户。老醴妇于房中,南面,如舅姑醴妇之礼。婿飨妇送者丈夫、妇人,如舅姑飨礼。

  记士昏礼,凡行事必用昏昕,受诸祢庙,辞无不腆,无辱。挚不用死,皮帛必可制。腊必用鲜,鱼用鲋,必殽全。女子许嫁,笄而醴之,称字。祖庙未毁,教于公宫,三月。若祖庙已毁,则教于宗室。问名。主人受雁,还,西面对。宾受命乃降。祭醴,始扱一祭,又扱再祭。宾右取脯,左奉之;乃归,执以反命。纳征:执皮,摄之,内文;兼执足,左首;随入,西上;参分庭一,在南。

  宾致命,释外足,见文。主人受币,士受皮者自东出于后,自左受,遂坐摄皮。

  逆退,适东壁。

  父醴女而俟迎者,母南面于房外。女出于母左,父西面戒之,必有正焉。若衣,若笄,母戒诸西阶上,不降。妇乘以几,从者二人坐持几,相对。妇入寝门,赞者彻尊幂,酌玄酒,三属于尊,弃馀水于堂下阶间,加勺。笲,缁被纁里,加于桥。舅答拜,宰彻笲。

  妇席荐馔于房。飨妇,姑荐焉。妇洗在北堂,直室东隅;篚在东,北面盥。

  妇酢舅,更爵,自荐;不敢辞洗,舅降则辟于房,不敢拜洗。凡妇人相飨,无降。

  妇入三月,然后祭行。

  庶妇,则使人醮之。妇不馈。

  昏辞曰:“吾子有惠,贶室某也。某有先人之礼,使某也请纳采。”对曰:“某之子舂愚,又弗能教。吾子命之,某不敢辞。”致命,曰:“敢纳采。”问名,曰:“某既受命,将加诸卜,敢请女为谁氏?”对曰:“吾子有命,且以备数而择之,某不敢辞。”醴,曰:“子为事故,至于某之室。某有先人之礼,请醴从者。”对曰:“某既得将事矣,敢辞。”“先人之礼,敢固以请。”“某辞不得命,敢不从也?”纳吉,曰:“吾子有贶命,某加诸卜,占曰‘吉’。使某也敢告。”对曰:“某之子不教,唯恐弗堪。子有吉,我与在。某不敢辞。”纳征,曰:“吾子有嘉命,贶室某也。某有先人之礼,俪皮束帛,使某也请纳征。”致命,曰:“某敢纳征。”对曰:“吾子顺先典,贶某重礼,某不敢辞,敢不承命?”请期,曰:“吾子有赐命,某既申受命矣。惟是三族之不虞,使某也请吉日。”对曰:“某既前受命矣,唯命是听。”曰:“某命某听命于吾子。”对曰:“某固唯命是听。”使者曰:“某使某受命,吾子不许,某敢不告期?”曰某日。对曰:“某敢不敬须?”凡使者归,反命,曰:“某既得将事矣,敢以礼告。”主人曰:“闻命矣。”父醮子,命之,曰:“往迎尔相,承我宗事。勖帅以敬,先妣之嗣。若则有常。”子曰:“诺。唯恐弗堪,不敢忘命。”宾至摈者请,对曰:“吾子命某,以兹初昏,使某将,请承命。”对曰:“某固敬具以须。”父送女,命之曰:“戒之敬之,夙夜毋违命!”母施衿结帨,曰:“勉之敬之,夙夜无违宫事!”庶母及门内,施鞶,申之以父母之命,命之曰:“敬恭听,宗尔父母之言。夙夜无愆,视诸衿鞶!”婿授绥,姆辞曰:“未教,不足与为礼也。”宗子无父,母命之。亲皆没,己躬命之。支子,则称其宗。弟,称其兄。

  若不亲迎,则妇入三月,然后婿见,曰:“某以得为外昏姻,请觌。”主人对曰:“某以得为外昏姻之数,某之子未得濯溉于祭祀,是以未敢见。今吾子辱,请吾子之就宫,某将走见。”对曰:“某以非他故,不足以辱命,请终赐见。”对曰:“某得以为昏姻之故,不敢固辞,敢不从!”主人出门左,西面。婿入门,东面,奠挚,再拜,出。摈者以挚出,请受。婿礼辞,许,受挚,入。主人再拜受,婿再拜送,出。见主妇,主妇阖扉,立于其内。婿立于门外,东面。主妇一拜。婿答再拜,主妇又拜,婿出。主人请醴,及揖让入。醴以一献之礼。主妇荐,奠酬,无币。婿出,主人送,再拜。

猜你喜欢
  卷三上 公孙丑章句上(凡九章)·孙奭
  泾野子内篇卷七·吕柟
  提要·康熙
  ●牧鑑卷之三·杨昱
  卷十六·夏僎
  书传卷八·苏轼
  卷七十九·王与之
  杂记·姚际恒
  法海经全文·佚名
  碧岩录卷第七·圆悟克勤
  灵峰蕅益大师宗论卷第六·智旭
  救世军绪言·太虚
  卷三十九·佚名
  渐备一切智德经卷第四·佚名
  不可著外境相·印光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少帝纪一·薛居正

    少帝,名重贵,高祖之从子也。考讳敬儒,母安氏,以唐天祐十一年六月二十七日生帝于太原汾阳里。敬儒尝为后唐庄宗骑将,早薨,高祖以帝为子。帝少而谨厚,高祖爱之。洎历方镇,尝遣从行,委以庶事,但性好驰射,有祖祢之风。高祖镇太原,命琅

  • 资治通鉴后编巻一百五十九·徐乾学

    元纪七【起阏逢敦牂正月尽柔兆涒滩十二月凡三年】世祖圣德神功文武皇帝至元三十一年春正月壬子朔帝不豫免朝贺 癸亥知枢宻院事巴延至自军中 故事上有疾非国人勲旧不得入卧内布呼宻以谨厚日视医药未尝去左右萨里亦自

  • 卷之一百三十九·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大臣

  • ◎旧人魂附新人体(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怨气所郁当有此变)·李定夷

    江西某处长之眷属,寓观音巷某号门牌。近日发现一种奇事,言之令人骇异。某籍隶巴蜀,宦游燕京。其原配某氏,在京身故。殡殓既毕,停柩于寺。未几,琴弹一曲,复换新弦。过门之后,相安无异。及来赣寓居,亦安静如常。新年,家人皆向某氏

  • 卷二十八·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 御定历代纪事年表卷二十八 【起辛酉汉平帝元始元年○止甲申汉淮阳王更始二年】凡二十四年 表例说 【臣】之枢谨按王莽以外戚簒汉一十四年依例降格附载淮阳王未成君故亦虚其天位至莽始建国之初所封王舜

  • 卷二十九·司马迁

    钦定四库全书 史记卷二十九 汉  太   史  令司马迁 撰 宋中郎外兵曹参军裴 駰集解 唐国子博士弘文馆学士司马贞索隐 唐诸王侍读率府长史张守节正义 河渠书第七 夏书曰禹抑鸿水【索隐抑音忆抑者遏也洪水滔天

  • 卷三十一·陆宗楷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国子监志卷三十一官师四铨除国子监兼管监事满汉大臣雍正三年始命康亲王果郡王兼领监事嗣后以大学士尚书侍郎内阁学士等官兼管皆特简无定员兼管国子监防古事乾隆三十年命侍郎悟勒穆济兼管三十七年以郎

  • 第十七卦 随 泽雷随 兑上震下·佚名

    随:元亨利贞,无咎。彖曰:随,刚来而下柔,动而说,随。大亨贞,无咎,而天下随时,随之时义大矣哉!象曰:泽中有雷,随;君子以?晦入宴息。 初九:官有渝,贞吉。 出门交有功。象曰:官有渝,从正吉也。 出门交有功,不失也。六二:系小子,失丈夫。象曰:系

  • 阳货第十七·智旭

    【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诸涂。谓孔子曰:“来!予与尔言。”曰:“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曰:“不可。”“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知乎?”曰:“

  • 六经奥论卷五·郑樵

    宋 郑樵撰礼经三礼总辨仪礼者述冠婚丧祭朝聘飨射威仪之事周礼者周官政典之书述官府掌职之礼礼记者乃古经十七篇之外诸儒杂记合为一书三礼并是郑注北朝徐道明兼通之以授熊安生孔颖达采取其说以为正义礼之别也有三曰周

  • 卷三·史浩

    钦定四库全书尚书讲义卷三      宋 史浩 撰臯陶矢厥谟禹成厥功帝舜申之作大禹臯陶谟益稷矢陈也谟嘉言也禹以功臯陶以谟列扵帝尧之朝舜因而申之宜矣而必附以益稷者史之意也盖益稷亦禹臯陶之俦也惟此四人舜之同

  • 瑜伽师地论卷第四十二·玄奘

    瑜伽师地论卷第四十二本地分中菩萨地第十五初持瑜伽处戒品第十之三云何菩萨难行戒。当知此戒略有三种。谓诸菩萨现在具足大财大族自在增上。弃舍如是大财大族自在增上。受持菩萨净戒律仪。是名菩萨第

  • 佛说海意菩萨所问净印法门经卷第五·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卿传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法护等奉 诏译 尔时世尊。重说颂曰。 此法善净复明亮 本无和合与空等 无住无灭无起生 是印随摄于佛印 住彼根本得总持 长时修习慈悲行 若敬若慢世所行 平等慧中无喜

  • 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四十七卷·宝亮

    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四十七卷辨护法等四种罪人不定义 论阐提断善根义 广辩诸佛非天非非天等事 辨三漏义 辨七漏义德王品之第二善男子云何菩萨摩诃萨(至)是名不闻而闻案。僧亮曰。上说有为作因无常。涅槃从了

  • 天台菩萨戒疏中·明旷

    天台沙门明旷删补次明四十八轻。简异十重故得轻名。非无过累故名为垢。于中为三。初结前生后。次别释。三总结。初如文。次释为五。初三十为三。次二九为二。初十又二。初释。次结劝指广。初释为十。初不敬师长戒。菩

  • 新刻轻重仪后序·道宣

    有必然事。曰之死矣。西天独尊。东域众圣。犹且预之。苟预之则其释迦法中轻重之仪判。是须臾不可离者。繇旃我法惠大师钞疏明文。虽勤尚为张沈文伏义。或感灵以出之轻重仪。虽轻重杂揉之中。其文礌礌落落如日月皎然。

  • 老子翼[道藏本]·焦竑

    六卷,正统道藏,老子翼,明朝焦竑编撰。《四库提要》着录作三卷。收入《万历续道藏》。此书系《老子》之集注,汇辑韩非、严君平、河上公、王弼、鸠摩罗什、傅奕、李约、司马光、苏子由、王雱、陈景元、林希逸、杜道坚等六十

  • 钱塘先贤传赞·袁韶

    一卷。南宋袁韶撰。袁韶字彦淳 (一作纯),庆元鄞县(今浙江宁波)人。淳熙十三年(1186)进士,官至同知枢密院。生年不详,端平初卒,年77。袁韶知临安府时,宝庆二年(1226),在钱塘(今浙江杭州)建许由以下39人祠,并各为之作传、赞,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