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日本传

日本国在东海之东,古称倭奴国。有人说,因讨厌旧名,又因该国靠近日出之处,便改名为日本国。日本国疆土所至与国王世系乃至物产风俗,见《宋史》之《日本传》。日本国去中国很远,又隔大海,自后汉历魏、晋、宋、隋皆来朝贡。唐代永徽、显庆、长安、开元、天宝、上元、贞元、元和、开成各代都曾遣使入朝。宋雍熙元年(984),日本僧大周然与其徒五、六人浮海而至,奉赋纳贡,并献铜器十余件,大周然会写隶书,但不懂华语,询问他故乡的情况,只能用笔写字回答。说他的国家内也有五经书及佛经,还有《白居易集》七十卷。大周然回国后,又有以百姓身份来的人叫滕木吉,以和尚身份来的人叫寂照。寂照通文墨,写一手好字。至熙宁以后,连年贡纳方物,来的人皆是和尚。

世祖至元二年(1265),因高丽人赵彝等说可通日本国,便开始挑选可担任使者的人。三年八月,命兵部侍郎黑的,给虎符,使任国信使,礼部侍郎殷弘给金符,使任国信副使,持国书赴日。国书说:

“大蒙古国皇帝奉书日本国王。朕认为,自古小国之君,领土相接,尚且讲信修睦,况我祖宗,上受天命,拥有中国。在远方异域的人,对我畏威怀德者,不可胜数。朕自即位之初,因同情高丽无辜之民久经战乱,故令我将士停止征讨,归还高丽的疆域,退回他们的仪仗。高丽君臣感德来朝,名义上虽是君臣,感情上却若父子。我想你们君臣大概也已经知道了。高丽为中国之东藩,日本紧靠高丽,不时和中国有信使往来。但到朕即位以来,竟无一使乘船来朝廷通好。可能是国王还未深知,故特遣使持书,说明朕的意向,希望自今以后,友好往来,相亲相睦。圣人以四海为家,不相通好,哪能算是一家呢?至于用兵,还不知是谁所好,请国王斟酌。”

黑的等道经高丽,高丽国王王礻直因受世祖之命,派其枢密院副使宋君斐、借礼部侍郎金赞等引导护送黑的等赴日本。但未到达日本便回来了。

四年六月,世祖认为王礻直是托辞令其遣日本使中途折返,故又派黑的等至高丽,告诉王礻直,要他如期引导蒙古使臣到达日本。王礻直认为海道险阻,不可使天朝使臣再受无功而返之辱,乃于九月,派自己的起居舍人潘阜等持书赴日,在日停留六个月,仍不得要领而归。

五年九月,黑的、殷弘等再次奉诏持国书往日本,至对马岛,日本人拒而不纳,乃执其塔二郎、弥二郎二人而还。

六年六月,命高丽金有成送塔二郎、弥二郎回日本,以便中书省能乘机探察这个国家,但也没有回报。有成滞留在日本太宰府的守护所很久。十二月,又命秘书监赵良弼使日,带去的国书说:“听说一个真正的王者是不见外于人的。高丽与朕既为一家,日本实际上也就是朕的邻境。所以,曾派使修好。但为你们的边吏阻止而不得通行。我们曾抓获你们两个人,朕令有关官府对他们进行抚慰,托他们带信给你国王,但也复寂然无闻。后来又想继续通好,但因属国高丽权臣林衍作乱,因而不能实现。日本国王是否也因为林衍之阻而停止派出使者呢?或者已派出使者中途又因道路阻塞而退回了呢?到底怎样皆不可知。如果不是这些原因,那么,日本素来号称知礼之国,难道国王君臣肯随便地做出这种不加深思的事吗?近来林衍已灭亡,王位已恢复,正在使其民众安居乐业,所以,在这个时候,特命少中大夫秘书监赵良弼充当国信使,持书赴日。如你们立即派使者随赵前来,则友好往来是两国的好事,如或犹豫,以致用兵,那么,到底谁乐于这样做,望国王三思。”良弼将动身赴日时,请求确定与日本国王见面时的礼仪的等级,经过朝廷商议,认为日本与我国上下名分未定,没有君臣礼仪可言。世祖同意这个意见。

七年十二月,世祖诏告高丽王礻直送国信使赵良弼通好日本,希望这一次一定到达日本。高丽王仍以忽林失、王国昌、洪茶丘带兵送良弼于海上,为了国信使返回,令忽林失等暂驻金州等处。

八年元月,日本通事曹介升等上言:“高丽绕弯路导引国使,但此路之外,还有捷径。倘得顺风,半日可到。若只派使臣,我不敢同往;若派大军进攻,我愿当向导。”世祖说“:这要好好想一想。”九月,高丽王礻直遣其通事别将徐翶导送良弼赴日,日本始遣弥四郎入朝,世祖设宴慰劳后送他回国。

九年二月,枢密院臣说:“奉命赴日的赵良弼派书状官张铎来说,去年九月,和日本人弥四郎等至太宰府西守护所。守护所的人说,过去为高丽所骗,高丽一再说元朝要来打日本,谁知元朝皇帝是一位好生、恶杀的人,先派遣人来送国书。本来我守护应该往元朝见皇帝,但王京去此尚远,故愿先遣人随从来日使臣到元朝回报。”良弼乃遣铎及日使二十六人至京师求见。世祖疑是国王派这些人来的,说是守护所的人派的,可能是一诈称。于是要翰林承旨和礼霍孙去询问姚枢、许衡等。他们都回答说:“诚如您皇上推想的,日本人怕我们加兵于彼,故派这些人来窥察我国的强弱。因此,宜示之以宽仁,但不要让他们随便进见皇上。”世祖听从他们的意见。此月,高丽王致书日本。五月,又以书信往,令日本一定和元朝通好。但都没有回答。

十年六月,赵良弼再使日本,到太宰府而还。

十一年三月,命凤州经略使忻都、高丽军民总管洪茶丘以千料舟、拔都鲁轻快舟、汲水小舟各三百,共九百艘,载士卒一万五千,准备七月征日本。冬十月,进入日本国,打败了日本人。由于官兵不整,又矢尽,只到处掳掠一通便回国了。

十二年二月,遣礼部侍郎杜世忠、兵部侍郎何文著、计议官撒都鲁丁使日,又给国书,也无回答。

十四年,日本遣商人持金来调换铜钱,得到元朝允许。

十七年二月,日本杀中国使臣杜世忠等。征东元帅忻都、洪茶丘请自率兵往征讨。廷臣商议后,决定稍缓进行。五月,世祖召见范文虎,商议东征日本的事。八月下诏书,征兵东征日本。

十八年正月,命日本行省右丞相阿剌罕、右丞范文虎及忻都、洪茶丘等率十万人征日本。二月,诸将向皇帝辞行,世祖叮嘱说:“开始因为日本使臣来,故我国也遣使前往。现在,他扣留我使臣,不让回国,所以要你们此次出征。我听汉人说,取人家国,就是要获得百姓、土地。若尽杀百姓,只得到土地有什么用?又有一件我实在担心的事,就是怕你们几个人不团结。假若日本人来,与你们有事商讨,你们当同心协谋,意见统一,有如一个人在说话。”五月,日本行省参议裴国佐等说:“本省右丞相阿剌罕、范右丞、李左丞先与忻都、茶丘入朝时,同院官议定,领水军至高丽金州,与忻都、茶丘会师,然后出征日本。后又因风向与水流不便,再议定在一岐岛会师。今年三月,有日本船被风吹水流而漂至,令其水手画地图,因见靠近太宰府西方有平户岛,周围皆水,可集中停泊军船。这个岛并非日人防务的重点,若径直占据平户,使人乘船往一岐,约忻都、茶丘来会师,再进军日本九州,最为有利。”世祖说“:这里不了解日本的情况,阿剌罕等人应该知道,要他自己作决定。”六月,阿剌罕因病不能行,命阿塔海代总军事。八月,诸军未见敌,全军覆没。阿塔海等回国报告说“:至日本时,欲攻太宰府,恰逢暴风,军船大量破损。本来还想商量再打一下,但万户厉德彪、招讨王国佐、水手总管陆文政等不听节制,擅自逃走。本省只好载残部至合浦,遣散他们回故里。”不久,败卒于阊脱身归来报告说:“官军六月下海,七月至平户岛,移驻五龙山。八月一日,暴风破舟。五日,文虎等诸将各自选乘坚固的好船,弃士卒十余万于山下。众议推张百户为主帅,号之为张总管,听总管的约束。正在伐木造船准备回师。七日,日本人来战,除大批被杀死者外,还掳走了二三万人。九日,至八角岛,尽杀蒙古人、高丽人及汉人。将新降者称为唐人,不杀他们,而收他们做奴隶,于阊便是这一类人。”因为行省官员议事时不能协调一致,故皆弃军回国。许久以后,又有莫青及吴万五也逃回,十万之众得回者仅三人而已。

二十年,命阿塔海为日本省丞相,与彻里帖木儿右丞、刘二拔都儿左丞募兵造船,准备再征日本。淮西宣慰使昂吉儿上言,人民不胜劳苦,请求不要出兵。

二十一年,又因日本推崇佛教,故派王积翁与补陀僧如智往使。舟中有不愿去日的人共同谋杀积翁,这次使日未能成功。

二十三年,世祖说:“日本未曾来侵犯我们,今交趾犯我边界,宜放下日本,专门攻打交趾。”

成宗大德二年(1293),江浙省平章政事也速答儿乞用兵征日本,帝说:“今非其时,容朕慢慢想想再说。”

三年,僧人宁一山,加封为妙慈弘济大师,委任他为元朝遣日使,附于商船前往日本,但日本人没有派使臣来中国。

猜你喜欢
  御批歴代通鉴辑览卷四十八·乾隆
  东林列传原序·陈鼎
  ●附录三·劳格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十二·佚名
  涌幢小品卷之一·朱国祯
  明季荷兰人侵据彭湖残档·佚名
  进呈表·佚名
  三二四 两江总督高晋奏续解违碍书籍板片折(附清单一)·佚名
  二二二 四库全书处正总裁王际华等奏用聚珍版排印《鹖冠子》情形折·佚名
  学史卷六·邵宝
  崔廓传·李延寿
  楚攻魏张仪谓秦王·佚名
  卷一百三·雍正
  卷七·孔毓圻
  總序·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十、元剧之存亡·王国维

    元人所作杂剧,共若干种,今不可考。明李开先作《张小山乐府序》云:“洪武初年,亲王之国,必以词曲千七百本赐之。”然宁献王权亦当时亲王之一,其所作《太和正音谱》卷首,著录元人杂剧,仅五百三十五本,加以明初人所作,亦

  • 申忠愍诗集巻一·申佳胤

    (明)申佳允 撰 ○五言古诗 见圣堂感赋 少读封人编惓焉怀远托今者至于斯封人不可作风物尚依稀衣冠半零落顾兹太古民浑浑而噩噩河北緑林秋前年恣焚掠登莱倒干戈曹濮惊风鹤余亦抱关者夜深催击柝灾害复相仍彼苍一何虐安得封

  • 卷一百二十五·列传第六十三·文艺上·脱脱

        ◎文艺上   ○韩昉 蔡松年(子圭) 吴激 马定国 任询 赵可 郭长倩 萧永祺胡砺 王竞 杨伯仁 郑子聃 党怀英   金初未有文字。世祖以来,渐立条教。太祖既兴,得辽旧人用之,使介往复,其言已文。太宗继统,乃行

  • 卷一百八十三·列传第八十·柯劭忞

      崔斌 宋钦其 刘宣 秦长卿 仲 杨居宽 居简 杨朵儿只 教化 不花 萧拜住   崔斌,字仲文,大同弘州人,一名燕帖木儿,性警敏,世祖在潜丘召见,应对称旨,命佐卜邻吉歹将游骑戍淮南。卜邻吉歹甚敬礼之使斌觇敌形势。斌潜袭之,

  • 宣宗章皇帝实录卷之五十·杨士奇

    宣德四年春正月戊申朔 上御正朝受贺大宴文武群臣及四夷朝使○文武群臣命妇朝 皇太后 皇后○己酉巡按山西监察御史沈福奏去年十二月二十七日行在都察院移文处决山西重囚缘各人皆应秋后行刑今前四日已立春审律揆时未敢

  • 一百九十九 苏州织造李煦奏散发御种稻谷情形并进新谷新米摺·佚名

    康熙五十四年八月二十日 臣李煦跪奏: 窃臣蒙万岁隆恩,特赐御种谷子一石,命臣苏州布种,又命臣谕知督府。臣至江南,即遵旨宣示。当有总河臣赵世显请去谷种五升,两江督臣赫寿、江宁织造臣曹(兆页)各请去一斗。又苏州乡绅原任工科

  • 钦定宗室王公功绩表卷十二·允秘

    十【原封贝勒以罪黜宗室】和硕贝勒莽古尔泰莽古尔泰太祖高皇帝第五子嵗壬子九月从上征乌拉克城六莽古尔泰等请渡水击上止之曰我且削其外城无仆无以为主无民无以为君遂燬所得六城移驻富勒哈河越日于乌拉河建木城留

  • 平定金川方略卷十八·来保

    十一月己卯上谕内阁曰川陜总督统辖四川西安甘肃幅甚为辽濶在寻常无事之时尚虞鞭长不及现今金川军务未竣地方公事及筹办军需一切调度总督驻劄西安难于遥制即将来平定亦经理需人从前曽经分设总督就近综理尚书尹继善今

  • 三国史记卷第十。·金富轼

    输忠定难靖国赞化同德功臣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师守太保门下侍中判尙书吏礼部事集贤殿太学士监修国史上柱国致仕臣[金富轼]奉宣撰。一零卷新罗本纪一零零零零零新罗本纪第十。[元圣王][昭圣王][哀庄王][宪德王][兴德王]

  • 刘武周传·刘昫

    刘武周,河间郡景城县人。父亲刘匡,搬迁到马邑县。刘武周勇猛迅捷善于骑射,跟强横任侠之徒交往密切。他的哥哥刘山伯每每警告他说“:你不加选择地交朋结友,最终会犯灭族大罪的。”多次辱骂他。刘武周因此离家到洛阳,替太仆卿

  • 梁永传·张廷玉

    梁永,是御马监监丞。万历二十七年(1599)二月奉命到陕西征收名马货物。税监原本不掌管军队,梁永却私自蓄养马匹五百,招致亡命之徒,用千户乐纲率领出入边塞。富平知县王正志揭发他的奸状,并弹劾矿监赵钦。皇上令逮捕王正志,后

  • 艾毓初传·张廷玉

    艾毓初,字孩如,米脂人,户部侍郎艾希淳之曾孙。崇祯四年(1631)进士,授内乡知县。毓初生长边疆,习于战事。崇祯六年冬,农民起义军进攻内乡,毓初将“滚地龙”大炮置于城外,在城内燃线发炮,义军死伤无数,解围而去。内乡与邻县淅川多

  • 大学衍义卷十九·真德秀

    格物致知之要二辨人材憸邪罔上之情【奸臣】初髙齐之末有鱼龙山车等戏谓之防乐隋髙祖受禅命牛定乐非正声者悉放遣之炀帝以啓民可汗将来朝【啓民可汗突厥之君也】欲以富乐夸之太常少卿裴蕴希指奏括天下周齐梁陈乐家子

  • 卷六·佚名

    △感应品第十九善男子,时大众天乾闼婆及世人。五体礼婆罗门足。叉手合掌种种句义偈赞叹已,善男子,时海济婆罗门。於宝藏如来前。右膝著地。应时大地震动周匝。十方佛刹微尘数佛土普极震动。巨峨踊没悉极倾遥复现大光明雨

  • 心意品第十一·佚名

    昔佛在世时有一道人。在河边树下学道十二年中贪想不除。走心散意但念六欲。目色耳声鼻香口味身更心法身静意游曾无宁息。十二年中不能得道。佛知可度。化作沙门往至其所。树下共宿须臾月明。有龟从河中出来至树下。复

  • 美丽的青春·黑塞

    本书收集了抒情诗人黑塞的中短篇小说中最脍炙人口的五篇名作。《秋之旅》描写一个在流浪和怀念之间徘徊的心灵。《忆童年》刻画缅怀往昔盘旋在脑海的天使、奇迹和童话。《婚事》表现出黑塞写作风格的另一面,描述一个常

  • 圣安本纪·顾炎武

    明末清初顾炎武撰。记述弘光一朝史事,起崇祯十七年(1644)四月史可法督师淮上,至弘光元年(1645)六月弘光帝被俘至北京止。隆武朝上弘光帝尊号曰圣安帝,故名。 本书由两本合编:一为「二卷本」,见于「亭林遗书汇辑」及「

  • 金刚般若论会释·窥基

    一部分三。初敬所师。叙标作意。次科宗义。正释经文。后叹愚深法成隐灭。初中三颂分二。初二颂半归敬所师。后半颂叙标作意。初中复二。初二颂别显三宝。后半颂总礼所师。初中复二。初一颂半唯敬法。后半颂敬佛僧。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