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101

○北方诸儒之学

理宗嘉熙二年冬十月,蒙古姚枢建太极书院于燕京。初,蒙古破许州,得金军资库使姚枢,时北庭无汉人士大夫,太祖见之甚喜,特加重焉。及阔端南侵,俾枢从杨惟中即军中求儒、释、道、医、卜之人,枢招致稍众。及拔德安,得赵复。复以儒学见重于世,其徒称为江汉先生。既被获,不欲北行,力求死所。枢止与共宿,譬说百端,曰:“徒死无益,随吾而北,可保无他也。”复从之,枢于是获睹周、程性理之书。至是,惟中与枢谋建太极书院及周子祠,以二程、张、杨、游、朱六子配食,请赵复为师,选俊秀有识度者为道学生。由是河朔始知道学。

淳祐二年夏四月,蒙古姚枢辞官,隐辉县之苏门山。作家庙,别为室,奉孔子及宋儒周、程、张、邵、司马六君子像。刻小学、四书并诸经传注,行于国中。

宝祐三年二月,蒙古忽必烈征许衡为京兆提学。衡,怀庆河内人。幼有异质,七岁入学,授章句,问其师曰:“读书何为。”师曰:“取科第耳。”曰:“如此而已乎?”师大奇之,谓衡父母曰:“儿颖悟非常,他日必有过人者,吾非其师也。”遂辞去。稍长,嗜学如饥渴,然遭世乱,且贫无书。尝从日者家得《书疏义》,避乱徂徕山,得《易》王弼说,夜思昼诵,身体而力践之,言动必揆诸义而后发。尝暑中过河阳,渴甚,道有梨,众争取啖之,衡独危坐树下自若。或问之,曰:“非其有而取之,不可也。”人曰:“世乱,此无主。”曰:“梨无主,我心独无主乎?”既而往来河、洛间,从柳城姚枢得程、朱氏书,益大有得。寻居苏门,与枢及窦默相讲习,慨然以道自任。尝语人曰:“纲常不可一日亡于天下,苟在上者无以任之,则在下之任也。”凡丧祭嫁娶,必征于礼,以倡其乡人。学者浸盛,衡尝语之曰:“进学之序,必当弃前日章句之习,从事于小学。”因悉取向来简帙焚之,使无大小,皆自小学入。是时,秦人新脱于兵,欲学无师,闻衡来,人人莫不喜幸,于是郡县皆建学,民大化之。

景定元年夏四月,蒙古主召窦默、许衡至开平。默,肥乡人。金末,避乱转徙,隐于大名。与姚枢、许衡相讲习,至忘寝食。蒙古主在潜邸,尝召之,默变姓名以自晦。使者俾其友人往见之,微服踵其后,默不得已,乃拜命。既至,问以治道,默首以纲常为对。且曰:“失此则无以自立于世矣。”又言:“帝王之道,在诚意正心,心既正,则朝廷远近,莫敢不一于正。”蒙古主敬待加礼。久之,南还。至是,复与衡同召。

二年五月,蒙古以姚枢为太子太师,窦默为太子太傅,许衡为太子太保。皆辞,不拜。时平章政事王文统以言利进,为平章政事。衡、枢辈入侍,言治乱休戚必以义为本,文统患之。窦默复于蒙古主前,力言文统学术不正,必祸天下。蒙古主曰:“然则谁可相者。”默曰:“以臣观之,无如许衡。”蒙古主不悦而罢。文统疑衡与默为表里,乃奏授枢等东宫三师,阳为尊用之,实不使数侍蒙古主也。默以屡攻文统不中,欲因东宫以避祸,与枢拜命,将入谢,衡曰:“此不安于义也。且礼,师傅与太子位东西向,师傅坐,太子乃坐,公等度能复此乎。不能,则师道自我废也。”因相与怀制,言太子未立,岂宜虚设官称。乃改授枢大司农,默仍侍讲学士,衡国子祭酒。未几,衡称疾,还怀、孟。

度宗咸淳七年六月,元主复召许衡,拜集贤大学士兼国子祭酒,即燕京南城旧枢密院设学。衡闻命喜曰:“此吾事也。”因请征其弟子王梓、耶律有尚、姚燧等十二人为斋长。时所选弟子皆幼稚,衡待之如成人,爱之如子,出入进退,其严如君臣。其为教,因觉以明善,因善以开蔽,相其动息以为张弛,课诵少暇即习礼,或习书算。少者则令习拜跪、揖让、进退、应对,或射,或投壶,负者罚读书若干遍。久之,诸生人人自得,尊师敬业,下至童子,亦知三纲、五常之道。

九年秋七月,元许衡请还怀、孟。元主以问翰林学士王盘,盘对曰:“衡教人有法,诸生行可从政,此国之大事,宜勿听其去。”元主覆命诸大臣议其去留,窦默为衡恳请,乃听衡还。刘秉忠、姚枢及盘、默等复请以赞善王恂摄学事,衡弟子耶律有尚、苏郁、白栋为助教,庶几衡之规矩不至废坠。从之。

猜你喜欢
  卷二 夏本纪第二·司马迁
  卷一百九十三·列传第八十·忠义一·宋濂
  卷一二八 宋紀十·司马光
  第十九回 强胡内乱列部纷争 逆迹上闻储君被废·蔡东藩
  宋史纪事本末卷十九·陈邦瞻
  续明纪事本末卷之六·倪在田
  ●附录二·劳格
  曹野人先生传·易顺鼎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七 列传八十七·纪昀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一 氏族略一·纪昀
  卷三·佚名
  周世宗本纪·欧阳修
  仁宗本纪·张廷玉
  卷五十六·佚名
  四、姜羌为一字·傅斯年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三百一·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三百一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桧庭吟稿葛起耕字君顾丹阳人诗有桧庭吟稿春怀过了花朝日渐迟相将又是禁烟时寒留栁叶凄迷处春在梨花寂寞枝牛角横书孤壮志鹿门采药误幽期自怜白髪成何事

  • 卷九·谷应泰

      ○略定秦晋太祖洪武元年,元将李思齐、张良弼闻王师下河南,即驻兵潼关以拒。既而火焚良弼营,思齐仍移军退守葫芦滩,遣其部将张德钦、穆薛飞守关。五月,都督同知冯宗异抵潼关,思齐弃辎重走凤   翔,良弼奔麟城。丙寅,宗异

  • 第三十五卷明万历(一)·缪荃孙

    神宗万历元年壬子朔,尹台复为南京礼部尚书。庚申,吏部都给事中陈三谟,劾原任苏松兵备副使蔡国熙奸邪险诈,且言其假道学以欺世,自知大察难免,托疾求归,不当听其致仕,竟不加显斥。国熙遂革职听勘。丙寅,升湖广左参议舒应龙为山东

  • 三九 谕着福隆安派员经理四库全书处人员饭食·佚名

    三九 谕着福隆安派员经理四库全书处人员饭食乾隆三十八年二月二十八日乾隆三十八年二月二十八日奉旨:现在查办四库全书之翰林官等,着照武英殿修书处之例,给与饭食。卽交福隆安派员经理。钦此。(军机处上谕档)

  • 卷三十六·朱轼

    <史部,传记类,总录之属,史传三编  钦定四库全书史传三编卷三十六大学士朱轼撰名臣传二十八宋岳飞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隂人世力农父和能节食以济饥人飞少负气节沈厚寡言家贫力学尤好左氏春秋孙吴兵法生有神力未冠挽弓三

  • 卷十四·吴缜

    ●钦定四库全书新唐书纠谬卷十四(宋)吴缜 撰○十四曰当书而反阙九宫贵神穆宗改名宰相表阙文王思礼传阙文雨五十二日而不书月苏定方传薛大鼎传五行志李子和传马周传太子监国时宰相纪传阙载纪传漏记萧瑀事李积传长孙无忌

  • ●附绿·佚名

    阿计替本末 金阜昌七年,阿计替手持所记上皇少帝及郑朱二后生死诸事实录,授予曰:「秘之!」盖予与阿计替姻侄也。阿计替常曰:我本河北棣州民。靖康中,贼将攻城,守臣王若思投降。我时为州介吏,虏将铁力炽憾入城,王若思与之相见拜

  • 濮英传·张廷玉

    濮英,庐州人。最初因勇敢担任百夫长,累积功劳官至西安卫指挥,因军政不修,被朝廷召回诘责,改派叶升取而代之。叶升呈说濮英贤良,朝廷令他回到西安卫。洪武十九年(1386),太祖命耿炳文选拔陕西都司卫的部队加强边防,唯独濮英操练

  • 汉纪四十一 孝殇皇帝延平元年(丙午、106)·司马光

    汉纪四十一 汉殇帝延平元年(丙午,公元106年) [1]春,正月,辛卯,以太尉张禹为太傅,司徒徐防为太尉,参录尚书事。太后以帝在襁褓,欲令重臣居禁内。乃诏禹舍宫中,五日一归府;每朝见,特赞,与三公绝席。 [1]春季,正月辛卯(十三日),将太尉张禹

  • 弇山堂别集巻八十六·王世贞

    (明)王世贞 撰○诏令杂考二与魏国公书呉王令旨见为征讨庐州城池事除令安庆翼元帅朱文辉总率毕家等寨军马收取舒城及调监军周彧节制同知程德权与同曹平章监点军马取由便道驻札伺候总兵官到日攻取城池外今委中书省左相国

  • 世宗宪皇帝上谕旗务议覆卷三·允禄

    仓侍郎法敏等奉称臣等将各仓米石拌匀支放访得领米之人或有谓拌匀之米不好者且用钱行贿之尚未尽除奉上谕朕因从前仓役人等得钱则给与好米否则给与成色米故令将米石拌匀支放不但使仓役无索诈之端即旗人知米色拌匀亦

  • 卷三十四、和珅之贪横·黄鸿寿

    高宗乾隆四十一年,春三月,命户部侍郎和珅军机处行走。珅本满洲官学生,应役銮仪卫,以选舁御轿。帝见其仪度优雅,因询其出身,复奏对称旨,悦之,权充总管,累迁至今职,在军机大臣上行走。时帝英明,执法严,珅务为恭谨以娟,帝遂寝寝向用。

  • 七年·佚名

    (辛酉)七年清康熙二十年春正月1月1日○朔乙卯,校理林泳在鄕上疏以星變陳戒,大要:請謹幽獨,戒逸欲,以爲淸心養氣之本;敬賢士,尊古訓,以爲明理進德之地;嚴臨近習,警勑姻戚,以杜塞私邪之徑;樂聞警戒,不喜諂諛,以恢弘忠諫之路。至於臨政聽

  • 卷四十四·王与之

    钦定四库全书周礼订义卷四十四   宋 王与之 大史下大夫二人上士四人郑康成曰大史史官之长○林椅曰巫史卜祝冝以鬼神为类彼六典八法八则八枋皆治职事类也顾列于此者谓宗庙之典祏欤【○郑节卿曰太宰命令大史必与

  • 释门归敬仪(卷下)·道宣

      威容有仪篇第八(谓敛束形仪敬道顺俗。内长信心外生物善故)  序曰。圣者立仪同法齐观。道宗乃异形敬毕通。备列群经无宜不用。如有乖轨乱伦自招殃咎。故违明诰罪深难宥。今生居叔世。代称滓浊烦惑日增。何时倾荡

  • 卷第十一·霁仑超永

    五灯全书卷第十一京都圣感禅寺住持(臣)僧 (超永) 编辑京都古华严寺住持(臣)僧 (超揆) 较阅 进呈青原下五世石霜诸禅师法嗣潭州大光山居诲禅师京兆王氏子。初造石霜。长坐不卧。麻衣草履。亡身为法。霜遂令主性空

  • 琴心记·孙柚

    孙柚作。全名《司马相如琴心记》。今存明末汲古阁刊本,收入《古本戏曲丛刊》二集。本事见《汉书》、《西京杂记》。共四十四出。剧中前部情节,如文君新寡、琴挑春心、夜亡成都、家徒四壁诸出,同于一般相如、文君故事。后

  • 了本生死经·佚名

    全一卷。吴·支谦译。收于大正藏第十六册。本经之同本异译经有佛说稻秆经、慈氏菩萨所说大乘缘生稻秆喻经、大乘舍黎娑担摩经、佛说大乘稻秆经等。出三藏记集卷六所载道安撰之了本生死经序,谓本经为佛陀初转法轮时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