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姜羌为一字
周代的习俗,“男子称氏,女子称姓”。姓非男子所称,乃是女子所专称,所以姓之字多从女。金文中姬姜异文甚多,然无一不从女。《说文》标姓皆从女。后人有以为这是姓由母系的缘故,这实在是拿着小篆解字源之错误。假令中国古代有母统制度,必去殷周之际已极远,文字必不起于母统时代之茫味。知女子称姓,则姓从女之义并不足发奇想的。女子称姓之习惯,在商代或者未必这样谨严。鬼方之鬼,在殷墟文字中或从人,或从女。照这个例,则殷墟文字中出现羌字之从人,与未出现从女之姜字,在当时或未必有很大的分别。到后来男女的称谓不同,于是地望从人为羌字,女子从女为姜字,沿而为二了。不够汉晋儒者还是知道羌即是姜的。
但,姜羌之同,是仅仅文字上的一名之异流呢,或者种族上周姜汉羌是一事?照《后汉书·西羌传》:“西羌之本出自三苗,姜姓之别也。”则范晔认姜羌为一事。范晔虽是刘宋人。但范氏《后汉书》仅是文字上修正华氏、司马氏的,这话未必无所本。且《西羌传》中所记事,羌的好些部落本是自东向西移的,而秦之强盛尤与羌之西去又关系。这话正和《左传》襄十四年姜戎子的一段话是一类的事。那么,汉代羌部落中有些是姜氏,看来像是如此。不过羌绝不是一个单纯的名词,必含若干不同的民族,只以地望衔接的关系,被汉人一齐呼作羌罢了。
姜之一部分在殷周之际为中国侯伯,而其又一部分到后汉一直是戎狄,这情形并不奇怪。南匈奴在魏晋时已大致如汉人,北匈奴却跑得不知去向。契丹窃据燕云,同于汉化,至今俄夷以契丹为华夏之名,其本土部落至元犹繁。女真灭辽毒宋,后来渡河南而南自称中州,其东海的部落却一直保持到现在;虽后来建州又来荼毒中夏,也还没有全带进来。蒙古在伊兰汗者同化于波斯,在钦察汗者同化于俄罗斯,在忽必烈汗国者同化于中国,在漠南北者依旧保持他的游牧生活。一个民族分得很远之后,文野有大差别,在东方的成例依已多,在欧洲、西亚尤其不可胜数了。
中华民国十九年二月,北平
(原载1930年5月《国立中央研究所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二本第一分)
猜你喜欢 列传第五十六 甄琛 高聪·魏收 列传第一百四十九 叛臣·欧阳修 列传第五十七 刘吴韦蒋柳沈·欧阳修 卷一·龙衮 ●前言·确庵耐庵 第八十四回 王化贞失守广宁堡 朱燮元巧击吕公车·蔡东藩 第三○三奏光绪八年(?)一二一○一--一九·佚名 第九七供词同治十三年九月十三日一一三○四-六·佚名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七 列传二百十七·纪昀 九三五 军机大臣奏历次进呈文溯阁全书指出讹错处卽行挖补或换篇片·佚名 一八○ 两江总督高晋奏江宁书局拣存不解书籍已经发还折·佚名 评鉴阐要卷三·乾隆 卫王拓跋仪传·李延寿 陈子龙、夏允彝传·张廷玉 晋纪四 世祖武皇帝下太康十年(己酉、289)·司马光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