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七 列传八十七

列传

五代 【七】

○五代七

桑维翰

  景延广

  吴峦

桑维翰

景延广

吴峦

△桑维翰

桑维翰字国侨河南人貌丑怪身短面长常临鉴曰七尺之身不如一尺之面慨然有志于公辅初举进士主司恶其姓与丧同音有劝其

从佗求仕者维翰铸铁砚示人曰砚弊则改而佗仕卒以进士及第晋高祖辟为掌书记常以自从高祖有异谋维翰与刘知远赞成之因求援

于契丹邪律德光巳许诺而赵德钧亦以重赂啖德光求助己高祖惧事不果乃遣维翰为陈利害甚辩德光意乃决卒以灭唐兴晋维翰力也

高祖即位以为翰林学士礼部侍郎知枢密院事迁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天福四年出为相州节度使徙泰寍镇州安重荣

既得吐浑欲用以攻契丹高祖意未决维翰上疏言契丹未可与争者七高祖召使者至卧内谓曰北面事方挠吾胸中得卿此疏计巳决可无

忧也七年徙镇晋昌出帝即位召拜侍中景延广用事与契丹绝盟维翰言不入乃阴使人说帝曰制契丹而安天下非用维翰不可乃出延广

于河南拜维翰中书令复为枢密使封魏国公事无巨细一以委之数月间百度寖理时翰林学士端明殿学士枢密院学士皆久废维翰复奏

置 【按五代会要开运元年六日敕翰林学士与中书舍人旧分为两制各置六员偶自近年暂停内署况司诏命必在深严将使从宜郄仍

旧贯宜复置翰林学士院以本纪考之正维翰除枢密使之月也】 悉用亲旧为之维翰权势既盛四方赂遗岁积巨万内客省使李彦韬端明

殿学士冯玉用事共谗之由是日益见疏帝饮酒得疾维翰阴白太后请为皇弟重睿置师傅帝疾愈知之怒罢为开封尹维翰遂称足疾稀复

朝见契丹屯中渡破栾城杜重威等大军隔绝维翰曰事急矣乃见冯玉等计事不合又求见帝帝方调鹰苑中不暇见维翰退而叹曰晋不血

食矣自契丹与晋盟始成于维翰而终败于景延广故自兵兴契丹未尝不以此两人为言德光将至京师遣张彦泽遗太后书问此两人在否

可使先来帝以维翰尝议毋绝盟而已违之也不欲使见德光因讽彦泽图之而彦泽亦利其赀维翰状貌既异素威严自持老将大臣见者无

不屈服彦泽以骁悍自矜每往候虽冬月未尝不流汗彦泽入京师左右劝维翰避祸维翰不为动彦泽以兵入府问维翰何在维翰厉声曰吾

晋大臣自当死国安得无礼彦泽股栗不敢仰视退谓人曰吾不知桑维翰何如人今日见之犹使人恐惧如此乃以帝命召维翰送侍卫司狱

是夜彦泽使人缢杀之以自缢告德光德光至京师以尸赐其家而赀财悉为彦泽所掠

△景延广

景延广字航川陕州人父建善射尝教延广曰射不入铁不如不发由是延广以挽强称事梁邵王友诲友诲谋反被幽延广亡去后从王

彦章战中都彦章败延广仅以身免明宗时朱守殷平录从反者晋高祖主之延广以汴州军校当诛高祖惜其才阴纵之后以为客将即位以

为侍卫步军都指挥使累迁义成保义军节度使复召为侍卫马步军都虞候徙镇河阳三城迁马步军都指挥使高祖崩出帝立延广有功焉

初立晋大臣议告契丹致表称臣延广独不肯但致书称孙而巳大臣皆知其不可而不能夺契丹果怒数来责延广谓契丹使者乔莹曰先皇

帝北朝所立今天子中国自册可为孙不可为臣且晋有横磨大剑十万口翁要战则来佗日不禁孙子取笑天下莹知其言必起两国之争惧

后无以取信也因请载于纸藏衣领中以归具告契丹契丹益怒 【谨按通鉴辑览

御批晋既藉北朝以兴岂能相抗辽与晋有德无怨

背之实为不祥且尔时并无良将精兵之可恃而延广大言不惭徒贻其君以负义之辱小人庸罔诬国顾如是哉】 天福九年春契丹入雁门

侵代州延广从出帝北征为御营使相拒澶魏间先锋石公霸与契丹遇于戚城高行周符彦卿兵少不能救驰骑促延广益兵延广按兵不动

三将被围数重帝自御军救之乃得出延广方握亲兵节制诸将恃功恣横凡号令皆由己出帝亦不能制也自延广一言契丹与晋交恶诸将

皆力战而延广独闭壁不敢出契丹尝呼晋人曰景延广唤我来何不速战凡书檄未尝不以为言契丹去出帝还京师出延广为河南尹留守

西京郁郁不得志见晋日削度必不能支契丹乃为长夜之饮大治第宅置妓乐惟意所为契丹至中渡延广屯河阳闻杜重威降乃还德光至

相州遣骑兵数千杂晋军渡河趋洛以取延广戒曰延广南奔吴西走蜀必追取之而延广顾家未能引决兵奄至乃驰见德光于封邱德光责

之曰南北失欢皆因尔召乔莹出书质其前言延广具服以十事责延广每服一事授一牙筹至八筹延广以面伏地不能仰视遂叱而锁之送

之北行至陈桥止民家夜分扼吭死汉高祖时赠侍中

△吴峦

吴峦字宝川郓州卢县人少举明经不中为大同沙彦珣节度判官晋高祖起太原契丹入援过云州执彦珣去城中推峦为主闭门拒守

契丹围之七月不能下高祖义之以书告契丹使解兵去召峦为武寍军节度副使厯复州防御使出帝即位与契丹绝盟河北诸州皆警以贝

州水陆冲缓急可转饷乃积刍粟数十万以王令温为永清军节度使守之令温牙将邵珂素骄很难制夺职闲居阴通于契丹言贝州可取状

会令温以事朝京师心疑珂质其子崇范自随晋大臣以峦前守云中故令驰驿代守贝州峦善抚士卒天大寒裂其帷幄以衣士卒士卒皆爱

之珂求见愿自效峦推心信之开运元年正月契丹兵至峦命珂守南门围三日四面急攻峦从城上投薪草焚其梯冲殆尽已而珂引契丹入

峦守东门方战左右报珂反顾城中巳乱即投井死令温家属为契丹所虏出帝悯之以令温为武胜军节度使后累厯方镇周显德中卒令温

瀛州河间人也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八十七

猜你喜欢
  卷一百二十·志第七十三·礼二十三等·脱脱
  卷一百二十六 志一百一·赵尔巽
  卷一百四十 慶曆三年(癸未,1043)·李焘
  南迁录 全文·张师颜
  续明纪事本末卷之九·倪在田
  第三章 河东君与“吴江故相”及“云间孝廉”之关系(五)·陈寅恪
  卷之一百八十六·佚名
  卷之三百九十九·佚名
  卷之二百五十五·佚名
  第一卷 历代军制·缪荃孙
  卷之二十六·祁韵士
  志第十二 天文下(原文)·范晔
  ○蒙古色目人第三甲三十二名·佚名
  讷溪奏疏·周怡
  119.祖逖中流击楫·林汉达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风骚旨格 全文·齐己

    ■六诗    一曰大雅  诗云:一气不言含有象,万灵何处谢无私。  二曰小雅  诗云:天流皓月色,池散芰荷香。  三曰正风  诗云:都来消帝力,全不用兵防。  四曰变风  诗云:当道冷云和不得,满郊芳草即成空。  五

  • 第二十一齣~第三十齣·王玉峰

    第二十一齣 荣饯【女冠子】〔外上〕风细香飘。淸署尘飞不到。惟满架图书围遶。公馀后。半日乘閒。开尊祖道。爲保障贤劳。寄言谈笑。老夫前日见新状元才德兼全。吾甚爱他。欲招他爲壻。谁知他已有妻子。却不好强得他

  • 列传第二十四 裴子野 顾协 徐摛 鲍泉·姚思廉

    裴子野,字几原,河东闻喜人,晋太子左率康八世孙。兄黎,弟楷、绰,并有盛名,所谓“四裴”也。曾祖松之,宋太中大夫。祖骃,南中郎外兵参军。父昭明,通直散骑常侍。子野生而偏孤,为祖母所养,年九岁,祖母亡,泣血哀恸,家人异之。少好学,善属

  • 卷一百九·列传第四十七·脱脱

        完颜素兰 陈规 许古   完颜素兰,一名翼,字伯扬,至宁元年策论进士也。贞祐初,累迁应奉翰林文字,权监察御史。二年,宣宗迁汴,留皇太子于燕都,既而召之,素兰以为不可,平章高琪曰:“主上居此,太子宜从。且汝能保都城

  • 前汉孝昭皇帝纪卷第十六·荀悦

      皇帝戊辰即位。年八岁。谒高庙。三月甲申。孝武帝葬茂陵。帝姊鄂邑公主益汤沐邑。为长公主。供养省中。大将军霍光秉政。领尚书事。车骑将军金日磾。左将军上官桀副焉。夏六月。赦天下。秋七月。有星孛于东方

  • 七国考卷一·董说

    ○秦职官【封君后妃附】相国策卫鞅亡入秦孝公以为相史记惠文王十年张仪相秦更元七年乐池相秦按礼诸侯有上大夫卿下大夫上士中士下士凡五等诸侯之大夫不世爵禄公孤国一人大国三卿皆命于天子次国三卿二卿命于天子一卿命

  • 卷之六百五·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八十七上 扬雄传 第五十七上·班固

    (扬雄)【原文】扬雄字子云,蜀郡成都人也。其先出自有周伯侨者,以支庶初食采于晋之扬,因氏焉,不知伯侨周何别也。扬在河、汾之间,周衰而扬氏或称侯,号曰扬侯。会晋六卿争权、韩、魏、赵兴而范中行、知伯弊。当是时,逼扬侯,扬侯逃

  • 苏秦之楚·佚名

    【提要】 要去游说的对象经常会拒绝与你见面,或者故意长时间闲置你。连面都见不了,怎么说服他人呢?游说需要等待、更需要你的耐心与毅力。 【原文】 苏秦之楚,三月乃得见乎王。谈卒,辞而行。楚王曰:“寡人闻先生,若闻古人。

  • 罗泮辉·周诒春

    罗泮辉 字芹三。年三十六岁。已婚。本籍通信处。广东南海县紫洞圩罗格官洲两围团保局转南头坊。初毕业于香港皇仁书院。任皇仁书院教员。及天津北洋大学教员。光緖三十二年。以官费游美。入哈佛大学。习政治经济。光

  • 兹燚黈·方以智

    转八十辘轳中者,兹燚黈也。凿而破之,破而补之──破则悟,悟则补。象数以表不可言之理而至于无象数,声音以通不可象数之微而至于无声音;言语道断而未尝不言;色即是空,贞悔之反对也,专黑门,贵棘栗蓬,毋以交轮几为凿破乎?则兹燚黈仍

  • 先圣大训卷一·杨简

    宋 杨简 撰蜡宾第一【小戴记家语并名此篇曰礼运此名学者所加非圣人本言盖谓礼其迹尔必有妙者运之不悟道实无二孔子言礼本大一分为天地转为阴阳变为四时列为鬼神行之以货力辞让饮食冠昏丧祭射御朝聘又言夫孝天之经地

  • 卷十·惠士奇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说卷十翰林院侍读惠士奇撰庄公三年冬公次于滑【滑公谷作郎】左传冬公次于滑将会郑伯谋纪故也郑伯辞以难【郑伯谓厉公非谓郑子也桓十三年公会纪郑而败齐宋卫燕之师於纪厉公之力居多故庄公次于滑而欲会

  • 佛说大摩里支菩萨经卷第二·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少卿明教大师臣天息灾奉 诏译  复次别明护摩之法。于摩里支菩萨前。掘护摩炉深一肘。作四方相。唇缘阔四指。上作金刚杵。一周如莲华。相炉中安金刚杖。阿阇梨即以衢摩夷涂坛。

  • 决定藏论卷中·佚名

        梁天竺三藏真谛译  心地品之二  略说生缘所摄。自因具足。是名为至。何者为至。似因略故因缘具足。是以得生。故名为至。如是选择知假名有。至若实有则有二种。谓生因有不离因有。若生因有。如未得法从前

  • 卷二十二·彭绍升

    居士传二十二杨次公王敏仲传杨次公名杰。生於无为州。自号曰无为子。元丰中官太常。初好禅宗。历参诸老宿不契。既从天衣禅师游。天衣每引庞公机语令参究。及奉祠泰山。一日鷄初鸣。覩日出如盘涌。忽大悟。易庞公偈曰

  • 卷第十六·元来

    无异禅师广录卷第十六 住博山法孙 弘瀚 汇编 首座法孙 弘裕 同集 开示偈(二) 示吴观我宫谕 一口气不来。毕竟甚处去。血肉身心非常住。勘破缘生缘不生。根尘即是大宝聚。闹市丛中景物披。何须山坞与江湄。负薪樵

  • 抱朴子神仙金汋经·佚名

    亦收入《四部备要》。中、下二卷全录《抱朴子内篇·金丹》。 上卷有注。孙诒让认为本经为晋宋间人伪托。余以为,上卷为 《金汋经》佚文,后两卷为后人滥补。孟乃昌《中国炼丹术原著评 介》认为卷上正文应在东晋中、末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