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长孙无忌传

长孙无忌字辅机,秉性豁达机敏,博览文史典籍。当初,高祖率领义军渡过黄河时,长孙无忌到长春宫晋见高祖,被任命为渭北道行军典签,跟随秦王李世民征战有功,官职做到比部郎中,封为上党县公。

皇太子李建成投毒暗害秦王,秦王中毒病重,全秦王府都感到凶险惊骇。

房玄龄对长孙无忌说:“灾祸已露出苗头,很快就要爆发了。成就大业的人不拘小节,这是周公姬旦杀掉管叔、流放蔡叔的原因。”于是一起进府禀告秦王,请求抢先杀掉李建成,秦王不答应。长孙无忌说“:大王认为虞舜是怎样的人?”秦王说:“他智慧深邃,经天纬地,光照四方。做儿子孝顺,做国君仁德,还有什么可说的呢?”长孙无忌接着说“:当初假使虞舜掏井出不来,能讲孝心吗?填塞仓库裂缝不避火跳下来,能施仁政吗?避开大棒拷打,忍受小棍敲击,虞舜的确是事出有因。”秦王还是没有下决心。事态更加紧急,才派长孙无忌暗中召集房玄龄、杜如晦商定计谋。长孙无忌与尉迟敬德、侯君集、张公谨、刘师立、公孙武达、独孤彦云、杜君绰、郑仁恭、李孟尝讨伐并平息了祸乱。秦王当了皇太子,任命长孙无忌为左庶子。秦王登帝位后,提升他为吏部尚书,因为功劳第一,晋封为齐国公。太宗因为长孙无忌是皇后的哥哥,自幼又相友爱,垂爱倚重之情一天天深厚,让他经常出入自己的卧室。又提升他为尚书右仆射。

突厥的颉利可汗与唐朝结盟后发生了政治动乱,众将领请求趁机征讨。太宗考虑刚结盟,不攻取是坐失良机,攻取又失去信用,犹豫不决,就向大臣们咨询。萧蠫说:“趁弱小兼并,趁政治昏暗攻取,征讨有好处。”长孙无忌说:“现在我朝致力于和平,等突厥进犯,才能还击。假使他们就此削弱,将来不能进犯,我们还有何求呢?我认为按兵不动保持信用为好。”太宗说“:好。”但后来还是征伐了突厥。

有人向太宗上表说长孙无忌权力太大,太宗把表奏给他看,说“:我与您君臣之间没有一点猜疑,如果各人把听到的话放在心里不说,这就会受蒙蔽了。”因此向所有朝臣挑明说:“我的儿子年幼,无忌为我立过大功,我把他看得跟我儿子一样重要。关系疏远的人离间关系亲密的人,新朋友离间老朋友是不合情理,我不会听取。”长孙无忌自己也害怕地位太高,长孙皇后又多次向太宗谈到这事,于是免去了他右仆射的职务,授予他开府仪同三司之职。他同房玄龄、杜如晦、尉迟敬德都因为是头等功臣,太宗为他们每人封一个儿子为郡公。又颁发册书授予长孙无忌为司空,主持门下省、尚书省的政务,长孙无忌辞谢,又托付高士廉口头面奏太宗说“:以皇室外戚的身份占据三公的高位,心怀不满的人会说皇上为皇后家谋私利。”太宗说“:我委任官员以才能为标准,没有才能,即使是像襄邑王神符那样的至亲,也不随意封官;如果是人才,即使像魏征这样的仇人,也不嫌弃。如果因为是皇后的哥哥而喜欢他,用美女玉帛丰厚地赏赐他,不就行了吗?

由于他文武双全,因此我任他为宰相,您诸位谁不说是这样呢?”长孙无忌坚决辞让,太宗下诏书答复说:“黄帝轩辕得到力牧,成为五帝中的第一帝;夏禹得到咎繇,成为三王中的第一王;齐桓公得到管仲,成为五霸中的第一霸;我得到您,就平定了天下。希望您不要推让!”太宗又想起跟他同生死共患难的往事,依靠他避免了危险,就写了《威凤赋》送给他,以此比拟他的功劳。

太宗想让功臣们都世世代代袭任刺史职位,贞观十一年(637),便下诏书给有关官员说:“我靠神灵的保佑,贤臣的辅佐,战胜了许多危难,使得天下太平。

时势艰难靠大家共同出力,天下安定由一人独享其利,我是不愿这样干的。刺史就是古代的诸侯,虽然名称不同,但监督统领的职份是一样的。长孙无忌等人欢乐忧愁时与我情义相通,顺利艰难时对我忠心不变,他们的卓越功绩,铭记在我心里。还是改为赐给土地,采用世袭制度。”于是封长孙无忌为赵州刺史、赵国公,封地在赵;房玄龄为宋州刺史,封地在梁;杜如晦追认为密州刺史,封地在莱;李靖为濮州刺史,封地在卫;高士廉为申州刺史,封地在申;侯君集为陈州刺史,封地在陈;李道宗为鄂州刺史,王爵,封地在江夏;李孝恭为观州刺史、王爵,封地在河间;尉迟敬德为宣州刺史,封地在鄂;李责力为蕲州刺史,封地在英;段志玄为金州刺史,封地在褒;程知节为普州刺史,封地在卢;刘弘基为朗州刺史,封地在夔;张亮为澧州刺史,封地在郧。共十四人,其余官职应收纳租税的封户还不计算在内。长孙无忌等人推辞说“:从前我们在一起披荆斩棘,侍奉陛下。现在四海统一,实在不愿远离陛下,让我们世代治理外地州郡,跟流放一样。”太宗说“:划分土地赐给功臣,是想让诸位的后代永远做保卫国家的重臣,以实践当年高山大河般庄重的誓言,这事反而引起埋怨,我哪能还勉强您诸位到封地去呢?”于是作罢。后来太宗亲自到他家里慰问,从家属到亲戚都按级别赏赐。过了很久,提升长孙无忌为司徒。

太子李承乾被废,太宗想立晋王李治为太子,还没有决定,在两仪殿坐朝,群臣退朝后,只留下长孙无忌、房玄龄、李责力商议立太子的事,因而说:“我有三个儿子一个弟弟,不知立谁为太子,我心里烦乱得很。”说完向刀架扑去,抽出佩刀自杀,长孙无忌等人大惊,抢上去抱住他,夺下刀给晋王,然后请问太宗想立谁。太宗说:“我想立晋王。”长孙无忌说“:谨奉诏命,持异议者斩!”太宗对晋王李治说:“你舅舅已答应你当太子了,应该拜谢。”晋王于是拜谢。太宗又说:“您各位跟我意见相同,天下人会有什么议论呢?”长孙无忌回答说“:晋王以仁德孝顺闻名天下已很久了,本来不会有异议;如果有变化,是我辜负陛下,罪当万死。”于是就决定了。太宗委任长孙无忌为太子太师、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三品”

的职位就是从这时才有的。太宗又想立吴王李恪为太子,长孙无忌暗中争辩才没有这样做。太宗征讨高丽,诏令长孙无忌代理侍中职务。回朝后,请求辞去太子太师的职务,太宗听从他的意见,免去了太子太师职务,让他身居京城而任扬州都督。

太宗曾亲切地对长孙无忌说“:我听说国君圣明则臣子就刚直,人常常苦于不了解自己,你应该当面批评我的过失。”长孙无忌说“:陛下的文治武功超过千古帝王,禀性亲和天道,不是我们臣子比得上的,的确没有看到您有什么过失。”太宗说:“我希望指出我的过失,您各位都奉承我让我高兴,我可要评论您各位的优缺点,来告诫各位。”接着说:“高士廉心术机警聪明,面对危险不改变气节,所缺乏的是刚直之气。唐俭会说话,善于调解矛盾,在酒杯流转之中,说话惹人发笑,为我服务二十年,还不曾说过一句有关国家大事的话。杨师道性格谨慎小心,自然不会有错误,但懦弱不了解世事,碰到危难不能靠他帮忙。岑文本性情敦厚,写文章、论是非是他的长处,出谋划策有远见,自应不比别人差。

刘洎坚强正派,他说的话都有益处,不轻易对人许诺,能自己弥补不足。马周敏锐正直,评判人物,出以公心,他办事都令人满意。褚遂良刚强正直,光明磊落,有学问谋略,竭尽忠诚亲近我,像小鸟绕着人飞,自然让我加倍喜爱。长孙无忌回答问题机警敏锐,会避嫌疑,在古人中,也没有比得上的,但不擅长统帅军队打仗。”

贞观二十三年(649),太宗病危,召长孙无忌到卧室内,伸手摸着他的脸,长孙无忌哭泣着,太宗激动得气息哽咽说不出话。第二天,与褚遂良进宫接受诏书。太宗转头对褚遂良说:“我得到天下,是靠无忌的力量。您辅佐朝政,不要让进谗言的人陷害他。”过了一会,就逝世了。当时在离宫,皇太子李治极度悲哀,长孙无忌说:“刚逝世的皇帝把朝廷、国家交给殿下,应该迅速登位。”为保守太宗逝世的秘密,暂不发表讣告,请太宗的灵车回到皇宫。

太子登皇帝位,这就是高宗。提升长孙无忌为太尉、检校中书令,还是主持门下、尚书二省政务。长孙无忌坚决辞去尚书省职务,高宗答应了。高宗想立武昭仪为皇后,长孙无忌坚持说不行。

高宗秘密地把十多车珍贵的器物、锦缎、丝绸赏赐给他,又亲自上门探望他,把他的三个儿子都提拔为朝散大夫,武昭仪的母亲又到他家申述请求。许敬宗多次劝说他,长孙无忌都严词厉色拒绝了。

高宗后来召见长孙无忌、褚遂良和于志宁说明皇后没有子女,武昭仪有儿子,是一定要立她的原因。长孙无忌多次劝谏无效,就说:“先帝把您托付给遂良,希望陛下听听他的意见。”褚遂良极力说不行,高宗仍然不听。

武昭仪立为皇后以后,因为长孙无忌接受了赏赐却不帮助自己,怀恨在心。

许敬宗猜到武后的心思,暗中指使洛阳人李奉节向高宗诬告长孙无忌谋反,与侍中辛茂将办理此案,教他编造长孙无忌谋反的情由。高宗震惊地说“:怕是奸邪的人挑拨离间,大概不是这样。”许敬宗陈述说:“谋反的迹象已暴露了,陛下心软,不是国家的福气。”高宗哭着说:“我家里不幸,高阳公主与我一母所生,先前谋反,现在舅父又这样,使我深深愧对天下臣民,怎么办啊?”许敬宗回答说:“房遗爱是乳臭未干的年轻之辈,伙同妇女一起造反,哪能成事?长孙无忌是奸雄,天下人都害怕而服从他,一旦暗中发难,陛下派谁抵抗他?现在就很紧急,只怕他振臂一呼,召唤同党,就成了朝廷的祸患。陛下没有看到隋朝的教训吗?宇文化及的父亲是宰相,弟弟是驸马,他本人统率皇宫的警卫部队,炀帝对他们不猜疑,然而他起兵造反成了贼头,就把隋朝灭亡了。希望陛下拿定主意处置他。”

高宗犹豫不决,又下令审核。第二天,许敬宗说长孙无忌造反的证据清楚得很,请求逮捕他。高宗哭着说“:舅父果然这样,我决不忍心杀他,不然,后世将怎样评价我?”许敬宗说:“汉文帝的舅父薄昭,保护文帝从代地回朝登上帝位有功,后来犯了杀人罪,文帝怜惜他又怕扰乱了法律,就命令朝臣们穿上丧服上门去为他哭丧,薄昭便自杀了,优秀的史官不认为这不妥当。现在长孙无忌忘记了先帝的恩德,抛弃与陛下的至亲关系,竟然想颠覆国家、毁掉朝廷,岂止薄昭的罪恶可比?按法律该灭五族。我听说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应当抓紧时机迅速行动,迟了就必然发生变乱。长孙无忌帮先帝谋划夺取了天下,天下的人都佩服他的智谋,他是王莽、司马懿一类的人。现在他自己已承认谋反,为什么犹豫不决呢?”高宗始终没有对质审问长孙无忌。

于是下令削去官爵封地,给予扬州都督一品官的俸禄流放到黔州,由扬州派兵护送。把他任秘书监的儿子长孙冲等人流放到岭南,把他任渝州刺史的堂弟长孙知仁降职为翼州司马。几个月后,又诏令司空李责力、中书令许敬宗、侍中辛茂将等人复查谋反案件。许敬宗命令大理正堂袁公瑜、御史宋之顺等人到黔州用酷刑审讯。长孙无忌上吊自缢,儿子长孙冲免去死罪,杀死了同族的侄儿长孙祥,把同族的弟弟长孙思流放到檀口,服丧一年时间的亲族大都被降职流放。

当初,长孙无忌和褚遂良全心全意为国家效力,把天下安危作为自己的责任,所以高宗永徽年间的政治有太宗贞观之治的风范。高宗也尊敬老臣,恭敬地听取他们的意见。法纪的设立和推行,是这两个人全力维持的结果。到了为两个皇后的废立意见不合高宗的心意后,奸臣乘机暗中设计陷害他,高宗昏庸,听信谗言,长孙无忌终于被害死,从此后政权被武氏家族夺去,唐朝差点亡国。

高宗上元元年(674),恢复了长孙无忌的官职爵位,让他的孙子长孙无翼继承封爵。当初,长孙无忌在昭陵墓地为自己预建了坟墓,到这时才允许迁葬回来。文宗李昂开成三年(838),下诏书说“:阅读本朝史料,每当读到有关太尉长孙无忌的事情,总是掩卷叹息。就让他的后代孙子长孙钧任猗氏县令吧。”

猜你喜欢
  卷三百五十八·列传第一百一十七·脱脱
  卷一五三 梁紀九·司马光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四百三十四·佚名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四百·佚名
  卷之一百四十五·佚名
  续后汉书音义卷三·萧常
  卷十八 楚语下·左丘明
  东夷传·李延寿
  李至刚传·张廷玉
  卷二百五十七·杨士奇
  养吉斋丛录卷之十二·吴振棫
  卷一百十·佚名
  卷一百五十·雍正
  职官 四六·徐松
  卷十三·曾巩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王观·唐圭璋

      观字通叟,如皋人。嘉祐二年(1057)进士。元丰二年(1079)为大理寺丞。坐知江都县枉法受财,除名永州编管(或云曾官翰林学士)。曾著扬州赋,芍药谱。有冠柳集,不传,今有辑本。   忆黄梅   枝上叶儿未展。已有坠红千片。春意怎

  • 第四折·李好古

    (外扮龙王引水卒上,诗云)一轮红日出扶桑,照曜中天路杳茫。虽然弱水三千里,只要无私自可航。吾神乃东海龙王是也。有小女琼莲,曾于夜间到石佛寺游玩,见一秀才抚琴,其曲有凤求凰之音,他两个暗面关情,遂许中秋赴会。某家说道,他是

  • 秋深了·闻一多

    秋深了,人病了。人敌不住秋了;整日佣着件大氅,象只煨灶的猫,蜷在椅上摇……摇……摇……想着祖国,想着家庭,想着母校,想着故人,想着不胜想,水堪想的胜境良朝。春的荣华逝了,夏的荣华逝了;秋在对面嵌白框窗子的金字塔似的木板房子

  • 卷十四·查慎行

    <集部,别集类,北宋建隆至靖康,苏诗补注> 钦定四库全书 苏诗补注卷十四  翰林院编修查慎行撰古今体诗六十六首【熙宁九年丙辰在密州作】 立春日病中邀安国仍请禹功同来仆虽不能饮当请成伯主会某当杖策倚几於其间观

  • 卷六十九·志第四十五·选举一·张廷玉

        ◎选举一   选举之法,大略有四:曰学校,曰科目,曰荐举,曰铨选。学校以教育之,科目以登进之,荐举以旁招之,铨选以布列之,天下人才尽于是矣。明制,科目为盛,卿相皆由此出,学校则储才以应科目者也。其径由学校通籍者

  • 卷三十六·志第十二·历六·张廷玉

        ◎历六   大统历法三下   ▲步交食   交周日二十七日二十一刻二二二四。半之为交中日。   交终度三百六十三度七九三四一九六。半之为交中日度。   正交度三百五十七度六四。   中交度一

  • 卷二百二十五 列传十二·赵尔巽

      额亦都 费英东子索海、孙倭黑 何和礼子多积礼、和硕图、都类安费扬古 扈尔汉   额亦都,钮祜禄氏,世居长白山。以赀雄乡里。祖阿陵阿拜颜,移居英崿峪。父都陵阿巴图鲁。岁壬戌,额亦都生。幼时,父母为仇家所杀,匿邻村以

  • 卷十六·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 御定历代纪事年表卷十六 【起癸卯周敬王二十有二年○止乙丑周敬王四十有四年】凡二十三年表例说 【臣】之枢谨按春秋终于是卷鲁哀公十四年实敬王三十九年杜氏以为感麟而作文止於所起是也弟子欲记圣师之

  • 二六 俟堂与陈师曾·周作人

    鲁迅在教育部的同事中有几个熟朋友,以时代先后为序是张燮和,陈师曾,其次是许季茀。他于清戊戌(一八九八)年考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矿路学堂,同宿舍的便是张邦华,字燮和,还有芮体乾,毕业后改名顾琅,字石臣。陆师学堂的总办最初是

  • 卷一百四十·杨士奇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历代名臣奏议>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一百四十明 杨士奇等 撰用人宋哲宗元佑间誎议大夫王觌言进退执政事上疏曰臣近者伏见左仆射司马光以疾不起中外人情所共痛悼乘舆亲奠恩礼甚渥固

  • 卷五十一专门·冯煦

    高等学堂初,巡抚邓华熙应诏陈言,请令各直省建设二等学堂,时京师、上海已设大学,由户部拨款充费并钦派大臣管理,是为头等学堂。总理衙门奏准通行,因就敬敷书院屋宇开办,并将书院书籍、产业、经费归并,名曰求是学堂,于光绪二十四

  • 乘马第五·管仲

    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高毋近旱,而水用足;下毋近水,而沟防省;因天材,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右立国无为者帝,为而无以为者王,为而不贵者霸,不自以为所贵,则君道也。贵而不过度,则臣道也。右大数地者

  • 士昏礼第二·佚名

    昏礼。下达。纳采,用雁。主人筵于户西,西上,右几。使者玄端至。摈者出请事,入告。主人如宾服,迎于门外,再拜,宾不答拜。揖入。至于庙门,揖入;三揖,至于阶,三让。主人以宾升,西面。宾升西阶。当阿,东面致命。主人阼

  • 卷五十九·程公说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分记卷五十九  宋 程公说 撰齐世本第一姜姓侯爵其先出自炎帝裔孙伯夷伯夷为尧四岳佐禹平水土有功赐姓姜氏封于吕谓之吕侯殷末太公吕望起渔钓为周文武师号师尚父佐定天下以功封于营丘为齐侯得征五

  • 卷三十六·盛世佐

    <经部,礼类,仪礼之属,仪礼集编  钦定四库全书仪礼集编卷三十六龙里县知县盛世佐撰特牲馈食礼第十五之三长兄弟洗觚为加爵如初仪不及佐食洗致如初无从注曰大夫士三献而礼成多之为加也不及佐食无从杀也致致于主人主妇

  • 小品般若波罗蜜经卷第四·佚名

    后秦龟兹国三藏鸠摩罗什译叹净品第九尔时舍利弗白佛言:&ldquo;世尊!是净甚深。&rdquo;佛言:&ldquo;净故。&rdquo;&ldquo;世尊!是净明。&rdquo;佛言:&ldquo;净故。&rdquo;&ldquo;世尊!是净不生欲界,不生色界,不生无色界。&rdqu

  • 卷第五·元来

    无异禅师广录卷第五 住博山法孙 弘瀚 汇编 首座法孙 弘裕 同集 住建州董岩禅寺语录 上堂。不来相而来。不见相而见。城东母指皆佛面。来已更不来。见已更不见。万别千差成一片。欲知万法皆空。大似浮云闪电。智

  • 丹道九篇·伍守阳

    气功著作。1卷。明·伍守阳撰。本书兼用道、佛两家气功理论论述最初还虚、真意、真丹幼丹、火候足采大药天机、七日采大药天机、大药过关服食天机、守中、出神及神法、末后还虚、丘祖秘传、小周天歌诀等内容。收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