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十上 苏竟杨厚列传第二十上
(苏竟、杨厚)
◆苏竟传
苏竟字伯况,扶风郡平陵人。平帝之世,苏竟以通晓《易》为博士讲《书》祭酒。善图纬,能通百家之书。
王莽时,与刘歆等共典校书,拜为代郡中尉。当时匈奴扰乱,北部边疆多罹其祸,而苏竟的代郡竟完整平安。光武即位,就拜他为代郡太守,让他强固边塞以拒匈奴。
建武五年(29)冬,卢芳掠得北边诸郡,帝派遣偏将军随弟屯兵代郡。苏竟病重,将兵马交给随弟,自己到京师谢罪。被拜为侍中,几个月后,因病被免职。起初,延岑护军邓仲况拥兵占据南陽的陰县为盗寇,而刘歆的侄子刘龚为邓仲况作军师。苏竟当时在南陽,就写信给刘龚晓谕他说:君左右安好。我从前以揣摩编简之才,与你叔叔刘歆在一起共事,校定秘书,我只是在你叔父的提携下,自己无多建树。我听说君子怜悯同类而伤其不遇。人不管是愚或是智,莫不先避害然后求利,先定志而后求名。以前智果看到智伯好战必亡,于是改名换姓而远走他方,陈平知项羽为天所弃,所以归心刘邦,这都是绝顶聪明的人。听说你以前曾经暂时屈节,臣事延岑,后来觉悟了,就不复事延岑。以前的智果、陈平,也没有高过于你。你住在陰中,那里贤士很多,若能花点时间,研究考察异同的人和事,从图书中加以揣度,从人事中加以测量,那么得失利害,可一目了然,何至于背着叛乱的困惑,不移志于守恶的名分呢?与君子的道德行为,为什么相反呢?世上迂腐的儒生们的肤浅学问,醒与醉都分辨不清,而他们却要考究评论当世之事,疑惑和误人视听。或者说天下更替而兴,不知谁当兴起,拥兵割据,可以图得非分的奢望。或者说圣王还没有启示,暂时还应观察时事的变化,倚附强大,观望自守。这两种论调,难道是对的吗?孔丘的纬书,为汉赤制,纬书玄秘,藏于幽室,文虽微隐,事甚明验。而且大德是继承尧,虽遭王莽篡夺,今光武中兴,必复明亮,继承世代的皇位,掌握无穷的符瑞,王莽虽乘机篡夺,终究招致杀身之祸,肢分体解,宗氏屠灭,不正是效验吗?皇天所以眷顾踟蹰,是忧大汉子孙哩。议论的人如果不本之于天,参之于圣,随便以《师旷杂事》来轻易迷惑,妄作纬书以相游说,离经背道,岂可相信吗?腐儒们有的说:现在东南西北中五星失常,天时发生乖错,辰星长期出入失度,太白星出入过度,荧惑星进退见态,镇星绕带天街,岁星不舍氐、房。以为这些征兆,应归之于国家。灾难不是徒然设置的,都是与地上州、国的位置相对应的,是各有所主的。那房、心即是宋的位置,是东海。尾为燕的位置,是渔陽。东海董宪迷惑不降,渔陽彭宠拥兵谋反,皇上勃然大怒,派遣大将去征讨,所以荧惑应此,董宪、彭宠应受灾殃。太白、辰星自从王莽败亡以来,运行不规则,一直到现在,或守在东井,或没于羽林,或萦绕淹留两旁之星,或在帝宫上下不去,或经天反明,或潜藏久沉,或者衰微暗昧,或者在南北通亮,或者缩成钩形,或者高而明亮无所禁制,这些都是乱臣们大数已到活该荡除的符,圣帝应符的吉兆。乱臣贼子,往往互相交错,指挥瞎说,以讹传讹。这样看来,天文还有什么遵守的法度呢?从前,五月甲申,天有白虹,自子时到午时,有十丈宽,万丈长,正临倚弥。倚弥即黎丘,秦丰的都城。
这时月入于毕。毕是天网,象征网罗无道之君,所以周武王将伐商纣,上祭于毕,以求天助。仲夏甲申为是八魁。八魁,是上帝开塞之将,负责退恶人攘逆贼。流星形状像蚩尤旗,或叫营头,或叫天槍,出奎而西北行,到延牙营上,散为数百流星而灭。奎为毒螫,主武库之兵。这两个变化,郡中及延牙士众都看到了。所以延牙到了武当,名义上说是发兵,实际上是躲避灾殃。今年《比卦》部岁,《坤》主立冬,《坎》主冬至,水性灭火,南方的兵今岁要遭灾了。德在中宫,刑在木,木胜土,刑制德,今年兵事结束后,中国就可得安宁的效验了。
五七之家三十五姓,彭、秦、延氏不得参与。为什么怪惑而依赖呢?《葛累》之诗说,光明正大求取埃禄,就是这样的吗!图谶的占卜,众变的效验,你都是明白的。善与恶的区别,去与留的决定,不可不察,莫忽视我的劝告啊!周公之所以善待康叔,是因为康叔不参与管叔蔡叔的叛乱;汉景帝之喜欢济北王刘志,是因刘志不肯从吴王刘濞的叛乱。自从更始以来,负恩背逆的,归义向善的,处置断然不同,能不考察吗?良医不能挽救无命的人,强梁不能与天抗争,所以天要毁坏,人是支持不了的。你应秘密地与太守刘君共同商议投降事宜。孔子栖栖,墨子遑遑,忧人之甚。屠羊救楚,不是为了升官发财;茅焦谏秦始皇,难道是求赏赐?尽忠博爱的诚心,愤懑不能自已而已。又写信邓仲况劝谏,其文多未记载,于是邓仲况与刘龚就投降了。
刘龚字孟公,长安人,长于议论,扶风马援、班彪都很器重他。苏竟不邀其功,潜心乐于道术,作《记诲篇》及文章传于世。七十岁时,在家去世。
◆杨厚传
杨厚字仲桓,广汉郡新都人。祖父杨春卿,善于图谶学,为公孙述的部将。汉兵平定蜀,杨春卿自杀,临终前告儿子杨统说“:我的绨..中,有先祖所传的秘记,为汉家用,你当好好学习。”杨统感激先父遗言,服丧满三年后,辞家跟从犍为周循学习先人之法,又从同郡人郑伯山受《河洛书》及天文推步之术。建初中为彭城县令,一州遭大旱,杨统推行陰陽消伏之术,县界蒙雨泽。太守宗湛让杨统为郡求雨,也降了甘霖。
自此以后朝廷凡有灾异,多访求于他。杨统作《家法章名》及《内谶》二卷解说,官至光禄大夫,为国三老。九十岁才去世。
杨统生子杨厚。杨厚母亲与前妻儿子杨博不和睦,杨厚年九岁,想让他们和好,就借口有病不说话不进食。母亲知道他的用意,就改变原来的态度,对前妻儿子恩养加深。杨博后来官至光禄大夫。杨厚从小学习杨统学业,精力思述。初,安帝永初三年(109),太白入北斗,洛陽大水。当时杨统为侍中,杨厚跟随在京师。朝廷以此问统,杨统推托说自己年老耳目不明,儿子杨厚通晓图书,可知其意。邓太后使中常侍秉承后意问杨厚,杨厚回答:“诸王子多在京师,可能发生异变,应赶快发遣他们各归本国。”太后听从了,太白星不久就不见了。洛陽大水也自退出,都如杨厚所言。
于是以杨厚为中郎。太后特别引见,问他图谶的事,杨厚所对不合太后意旨,免职回家。再习业于犍为,不应州郡及三公之命,方正、有道、公车特相征召都不就。
永建二年(127),顺帝特征,诏令郡县督促发遣。杨厚不得已,行到长安,以有病自陈,因陈说汉三百五十年的厄运,应修明改良法律法令的道理,及消除灾异,共五事。制书褒述,有诏令太医致药看病,令太官赏赐羊酒。等他到后,即拜议郎,三迁为侍中,特蒙引见,访问以时政。四年,杨厚上言:“今夏必有大寒,当有疾疫蝗虫之灾害。”这年,果然六州蝗害大作,疫气流行。后又连上“西北二方有兵气,宜备战边寇”。车驾原准备西巡,感杨厚之言而止。至陽嘉三年(134),西羌侵犯陇右,明年,乌桓围困辽将军耿晔。
永和元年(136),杨厚又上“京师应有水患,又当有火灾,三公有免职的,蛮夷当反叛”。当年夏,洛陽暴水,死千余人;到冬天,承福殿失火,太尉宠参免;荆州、交州蛮夷贼杀死长吏,侵犯城郭。又言“陰臣、近戚、妃党当受灾”。明年,宋阿母与宦者褒信侯李元等通奸被废退;后二年,中常侍张逵等又因诬罔大将军梁商专政罪被伏诛。每有灾,杨厚动辄呈上消救的办法,而Yan宦专政,所言不能得到信任。当时大将军梁冀威权倾朝,遣其弟侍中梁不疑以车马、珍珠玩物送给杨厚,想与他相见。杨厚不答,坚决称有病求退。帝准许,赏赐车马钱帛回家。修黄老之术,教授门生,上名录者三千多人。太尉李固几次推荐。
本初元年(146),梁太后诏书备古礼以聘请杨厚,杨厚称病辞不就。建和三年(149),太后又下诏征聘,经四年不到。年八十二岁,在家去世。皇帝以策书吊祭。乡人赠谥号叫文父。学生为他立庙,郡文学掾史春秋飨射常祭祀他。
猜你喜欢 第三十六回 江夏王通叛亡身 潘贵妃入宫专宠·蔡东藩 通志卷一百七十七·郑樵 卷十一·佚名 卷八十五·司马迁 虞愿传·萧子显 杨邠传·欧阳修 欧阳守道传·脱脱 完颜白撒传·脱脱 李·宋濂 木海传·宋濂 卷二十·赵汝愚 卷二百十·佚名 第五节 开、天边事(四)·吕思勉 第四十七章 元明的宗教和社会·吕思勉 十四·沈从文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