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胡铨传

胡铨字邦衡,庐陵人。建炎二年(1128),高宗在淮海策问进士,胡铨对御题问“治道本天,天道本民”,回答说:“汤、武顺从民众而兴起,桀、纣顺应天道而灭亡。现在陛下起于干戈锋镝之间,外乱内讧,而策问臣下数十条,都质问于天道,而不倾听民众呼声。”又说:“现在的宰相不比过去的晏殊,枢密、参政又不是过去的韩琦、杜衍、范仲淹。”答问长达一万多字,高宗看到而惊异,打算把他列为众多进士中的第一名,有人忌恨他的耿直,移为第五名。授予抚州军事判官,没有上任,恰逢隆佑太后逃避金兵到赣州,金军随后追击,胡铨以漕司檄文统摄本州幕僚,召募乡丁辅佐官军抵御,受赏转承直郎。服父丧,从乡先生萧楚学习《春秋》。

绍兴五年(1135),张浚设都督府,辟举胡铨任湖北仓属,胡铨没有赴任。有诏令到都堂审察,兵部尚书吕祉以贤良方正推荐他,赐对,任枢密院编修官。

绍兴八年(1138),宰相秦桧主持议和,金使以“诏谕江南”为名南来,朝廷内外群情激愤。胡铨违抗诏令上疏说:

“臣谨案,王伦本是一狎邪小人,市井无赖,由于宰相无知,于是推举他出使敌国。专门从事诡作怪诞之事,欺骗蒙蔽皇上视听,骤然得到高官美职,天下之人都切齿唾骂。现在无故引诱敌使前来,以‘诏谕江南’为名,是想让我朝臣服它,是想让我朝充当刘豫的角色。刘豫以臣子之礼侍奉敌人,南面称王,自以为奠定子孙万代不变的大业,而一旦豺狼改变主意,便突然揪住绑缚他们,父子都成为阶下之囚。借鉴并不遥远,而王伦又想让陛下仿效刘豫。天下,是祖宗的天下,陛下所居的皇位,是祖宗的皇位,怎么能以祖宗的天下送给金人,将祖宗的皇位变成金朝藩臣的位子!陛下一旦屈膝,那么祖宗在天之灵蒙受夷狄的污辱,祖宗数百年赤子臣民,全部沦为奴隶,朝廷宰执全部成为陪臣,天下士大夫都会撕毁冠冕,变穿胡服。以后豺狼的欲求将更加贪得无厌,怎么能知道它不会像无礼对待刘豫那样对待我朝呢?

“三尺孩童是没有什么知识的,但如果指着猪狗让他下拜,他也会怫然大怒。现在的金人就是猪狗,我朝堂堂大国,一个接着一个朝拜猪狗,这种举动,连童孺都会感到羞耻,而陛下能够忍心这样做吗?王伦的议论这样说‘:我一屈膝那么棺椁就能回来,太后能够归来,钦宗也能归来,中原土地可以得到。’哎呀!自从发生变故以来,主持和议的人谁不以此劝说引诱陛下呢!但是最终没有一次应验,由此就可以知道敌人的真实意图了。但陛下至今仍没有醒悟,竭尽人民膏血而不加抚恤,忘记国家奇耻大辱而不报复,含垢忍羞,甘心情愿举大宋江山而臣服敌人。即使是金朝一定可以和好,全部像王伦所说的那样,天下和后代将把陛下看成一位什么样的皇帝呢?况且敌人时常变诈毫无信义,而王伦又以奸邪辅助,棺椁一定不会交还,太后一定不会回来,钦宗一定不会南归,中原土地一定不会得到,而此时一旦屈膝以后不能再伸,国势陵夷不能再振,可以痛哭流涕长久叹息了。

“过去陛下曾辗转海上,势如危卵,当时还不忍北面臣服敌人,况且现在国势稍振,众将尽锐,士卒思奋报效。比如不久前金人嚣张,伪齐入侵,曾经失败于襄阳,失败于淮上,失败于涡口,失败于淮阴,这同以前被迫蹈海那种危险的局面相比较,已是大大不同,倘若不得已而用兵,我朝岂会一定败在金军手下呢?现在无故反而臣服金人,打算屈皇帝之尊,下穹庐之拜,三军将士未战而士气已懈。这就是鲁仲连所以义不称秦为帝,不是珍惜以秦为帝这一虚名,而是珍惜天下有不能尊其为帝的形势。现在朝内的百官,朝外的军民,万众一声,都要吃王伦之肉。议论纷纷,陛下没有听到,恐怕一旦发生变故,将有不测的祸患。臣私下认为不斩除王伦,国家的安危存亡不可知。

“虽然如此,王伦并不足道,秦桧以腹心大臣竟然也这样做。陛下有尧、舜那样的天资,秦桧不能辅助皇上如同唐、虞,而打算引导陛下成为后晋石敬瑭。近来礼部侍郎曾开等引用古代教训阻止他,秦桧竟然厉声斥责说:‘侍郎了解过去的事例,难道只有我不知道!’那么秦桧坚持己见拒绝谏言,已由此可见,而又奏请命令台谏、侍臣计议能否和议,大概是害怕天下议论自己,而让台谏、侍臣共同分担指责罢了。有识之士都认为朝廷没有人才,哎,可惜啊!

“孔子说:‘没有管仲,我们都会披发左衽变成少数民族的奴隶了!’管仲,是霸者的辅佐,尚能变左衽之区,而为衣裳之会。秦桧,是大国的宰相,反而驱使衣冠之俗,变成左衽之乡。这样秦桧不仅是陛下的罪人,实际上也是管仲的罪人。孙近附和秦桧,于是得到参知政事的官职,天下希望得到治理如同饥渴,而孙近位居重位,不敢对事情否定认可。秦桧说可和,孙近也说可和;秦桧说皇上当拜领金朝国书,孙近也说当拜。臣曾到政事堂,三次质问而孙近避而不答,只是说‘:已令台谏、侍从计议。’哎呀!参赞国家大政,只是这样占居要位。假如敌骑长驱直入,还能折冲御侮吗?臣个人认为秦桧、孙近也应当斩首。

“臣身为枢密院官属,同秦桧等人不共戴天,区区之心,希望砍下三人头颅,挂在大街之上,然后拘留金使,以无礼谴责,兴问罪之师,这样三军将士未战而士气倍增。不然,臣只有投东海而死,怎能身处小朝廷苟求活命呢!”

奏疏上报之后,秦桧认为胡铨狂妄凶悖,鼓众劫持,诏令除名,贬送昭州管制,并降诏传告朝廷内外。给事中、中书舍人、台谏以及朝臣中有许多人出面营救,秦桧迫于公论,于是以胡铨监广州盐仓。次年,改为签书威武军判官。绍兴十二年(1142),谏官罗汝楫弹劾胡铨饰非横议,诏令除名,贬送新州管制。绍兴十八年(1148),新州守臣张棣攻讦胡铨与宾客唱酬对答,诽谤怨恨朝廷,贬谪到吉阳军。

绍兴二十六年(1156),秦桧死去,胡铨移到衡州。胡铨当初上书时,宜兴进士吴师古刻版印刷传播,金人用千金求购其书。胡铨谪居广州,朝士陈刚中写信向他表示问候,谪居新州时,同郡王廷王圭写诗赠行。都被人告发,吴师古流放袁州,王廷王圭流放辰州,陈刚中贬知虔州安远县,于是死去。绍兴三十一年,胡铨得以随便居住。

孝宗即位后,胡铨恢复官职任奉议郎、知饶州。召他入对,胡铨上奏修德、结民、练兵、观衅四事。孝宗说“:我很早就听说你耿直诚实。”任命他为吏部郎官。隆兴元年(1163),迁任秘书少监、擢任起居郎,论述史官失职的情况有四点:一是记注不必进呈,使皇上有不观史之弊病;二是唐制两史立于殿前雕有螭头形的石阶之下,现在立在殿的东南角,皇上言行不能听到;三是两史官立于后殿,而前殿不立,请于前后殿都分别侍立;四是史官想到皇帝面前,而..门以未曾预告通报,今日无班次推辞。请求自今以后到皇帝面前言事,不必预先通报..门,及以有无班次作为拘束。诏令听从了他的意见。胡铨兼任侍讲、国史馆编修官。通过讲解《礼记》,说:“君以礼为重,礼以分为重,分以名为重,希望陛下不要把名号和官职轻易假手他人。”

又进言请求将都城设在建康,说:“汉高祖进入关中,光武帝刘秀守卫信都,大抵与人作战,不扼敌人咽喉,不打击敌人侧背,不能获得全胜。今天天下形势,自淮河以北,就是天下的咽喉和侧背,建康就是控扼敌人、打击敌人的险要之地。如果进据建康,下临中原,这是高祖、光武帝兴复大业的计谋。”

下诏计议皇帝出行,言者请求延缓行期,于是让张浚视察军队图谋恢复失地,侍御史王十朋赞同这种做法。收复宿州,大将李显忠私吞金帛,并同邵宏渊发生纷争,军队大溃。王十朋上章自劾。皇帝十分震怒,胡铨上疏希望不要因小败而自馁。

当时发生旱灾、蝗灾和星变,皇帝下诏垂询政事缺失,胡铨应诏上书数千言,全篇引用《春秋》记载灾异的方法,论述政令缺失的情况有十种,而上下情不合的情况也有十种,并说:“尧、舜四目明白,四耳通达,虽有共、鲧之乱,不能堵塞。秦二世以赵高为腹心,刘邦、项羽横行而没有听说;汉成帝杀死王章,王氏移鼎而没有听说;灵帝杀死窦武、陈蕃,天下崩溃而没有听说;梁武帝信任朱异,侯景斩关夺隘而没有听说;隋炀帝信任虞世基,李密称帝而没有听说;唐明皇驱逐张九龄,安、史包藏祸胎而没有听说。陛下自从即位以后,号召延揽宾客,与我同时召来的张焘、辛次膺、王大宝、王十朋,现在张焘已离开朝廷了,辛次膺离开朝廷了,王十朋离开朝廷了,王大宝也将离去,只有臣还在。以言论为避讳,而想堵塞灾异的根源,臣知道必然不能做到。”

胡铨又说:“过去周世宗被刘..击败,周世宗处斩败将何徽等七十人,军威大震,果然打败刘..,夺取淮南,抚定三关。一天之内处死七十位将领,哪里还有将领可以使用?但周世宗终能恢复失地,这难道不是因为无能懦弱的人离开,而勇敢的人出来了吗?近来宿州之败,将士死于敌手的布满原野,而败军之将以得到的金银贿赂权贵以求得自解,上天以灾异昭示人们,陛下必须信赏必罚以顺应天道变化。”他又谈论台谏官说:“今朝廷大臣以箴默不言为贤,取悦陛下为忠,导致唐德宗时‘卖直’那样的事发生,正所谓‘一言丧邦’。”皇上说:“不是你,我听不到这些。”

金朝请求和议,胡铨说:“金朝知道陛下锐意恢复中原,因此用好话欺骗我,希望绝口不要说‘和’字。”皇上将边防事宜全部交付张浚,而王之望、尹穑等人专主议和排挤张浚,胡铨当廷斥责他们。胡铨兼任权中书舍人、同修国史。张浚儿子张木式被赐金紫,胡铨收缴上奏,认为不应当这样对待勋臣子弟。张浚与胡铨交情深厚,胡铨不顾忌这一点。

十一月,诏令派遣使者到金朝讲和,在朝臣中征求意见,侍从、台谏参加计议的共有十四人。力主和议的占一半,模棱两可的占一半,说不能议和的不过胡铨一人,于是独自提出一项建议说:“京师失守是由于耿南仲主和,徽、钦二帝流落远方是由于何..主和,维阳失守是由于汪伯彦、黄潜善主和,完颜亮南侵是由于秦桧主和。议者都这样说‘:外号和而内不忘战。’这是权臣一向的误国言论。一旦沉溺于讲和,不能自拔,还能战吗?”朝廷任命他为宗正少卿,胡铨请求外任,没被允许。

早先,金将蒲察徒穆、大周仁以泗州地投降,萧琦率兵一百人投降,诏令都授予他们节度使。胡铨说“:接受投降自古以来都是件棘手的事情,六朝七次得到河南地区,但很快又都丧失;梁武帝时侯景将河南地区来投降,不久台城沦陷;本朝政和、宣和年间,郭药师从燕云来投,不久成为中国祸患。现在金朝三大将前来归附,给予高官厚禄,优待他们的部队,以维系中原民心,是不错的。但让他们驻在都城附近,万一他们包藏祸心,作为内应,将来会后悔莫及,希望不要任命他们掌管兵权,把他们的部众迁移到湖、广地区以杜绝后患。”

隆兴二年(1164),胡铨兼任国子监祭酒,不久任权兵部侍郎。八月,皇上因灾异避住偏殿减少膳食,诏令廷臣议论政事缺失和当前急务。胡铨认为救灾是当务之急,同金讲和是政事缺失,他评论议和的奏疏说:

“从靖康之难至今已有四十年,遭到三次大的变故,都是由于议和,那么不能同敌人议和,已经十分明显了。鄙夫无能之辈,众口一辞,牢不可破,并不是不知道和议的害处。但争着主张和议的,有三种情况:一是偷懦,二是苟安,三是附会。偷懦就不知道立国,苟安就不会根除积病,附会则是为了得到美官,小人的情状都在这里。

“今天的和议如果成功,那么就有十种可为悲哀的事情;如果不成功,那么就有十种情形可以表示祝贺。请让我为陛下详细说明什么是可以悲哀的十种情况。

“真宗皇帝时宰相李沅对王旦说:‘我死后,你一定会做宰相,切记不要同敌人讲和。我听说出则无敌国外患,像这样国家常亡,如果同敌人讲和,从此以后中国必然多事了。’王旦很不以为然。同敌人议和之后,国内耗费殆尽,王旦才后悔没有听取李沅的话。这是可以悲哀的第一种情况。

“中原地区讴歌吟咏想要归顺的民众,日夜翘首盼望陛下将他们拯救出水火之中,如同赤子盼望慈祥的父母,一旦同金议和,那么中原地区民众绝望,将后悔莫及。这是第二种可以悲哀的情况。

“海、泗两州是现在的藩篱咽喉之地,敌人得到海、泗,将会打开我朝藩篱瞰视我朝内室,扼住我朝咽喉控制我朝生命,那么两淮地区决不能保住。两淮不保,那么长江决不能守住;长江不能守,那么江、浙决不会安全。这是第三种可以悲哀的情况。

“绍兴八年(1138),和议达成后,秦桧建议派遣二三位大臣如路允迪等,分道前往南京等地交割归还的土地。金朝突然背叛盟约,拘留路允迪等人,于是皇上下诏亲征,金朝又请求议和。其反复无常如此狡诈,秦桧还不醒悟,奉金犹如当初,事金更加恭谨,贿赂更加优厚,终于致使完颜亮南侵,惊动皇上。高宗计划避入海中,朝中居民一空,前鉴不远,不以为戒,臣恐怕又将重蹈覆辙。这是第四种可以悲哀的情况。

“绍兴和议,先计定决不交还前来归顺的民众,墨迹未干,全部改变以前的决定。凡是归顺的人一律遣返,如程师回、赵良嗣等聚集部族数百家,几乎酿成萧墙之祸。现在金一定要全部索取投奔我朝的民众,交还它就会反侧生变,不交还它就决不肯罢休。反侧是肘腋的深患,金不肯罢休,就必然会另外挑起事端,突然遭完颜亮那样南侵的谋划,不知道怎么样来对待它。这是第五种可以悲哀的情况。

“在秦桧当政的二十年间,竭尽民众膏血以喂养犬羊,至今府库之中已没有旬月储蓄,千村万户生理萧然,又加上蝗害水灾不断。自此讲和,扰国害民,情况就会更加严重。这是第六种可以悲哀的情况。

“今天之患,兵费已很巨大,供养军队之外,又增加给金的岁币,就以十年计算,费用不少于数千亿。而岁币之外,又有私觌之费;私觌之外,又有贺正、生辰使节费用;贺正、生辰之外,还有平时各种各样的使用。一使还没离开,另一使节又来到,民众疲于奔命,仓廪涸于迎送,贫瘠自己而养肥敌人,陛下何忍这样做。这是第七种可以悲哀的情况。

“从侧面听说金人书信侮辱我朝,想直呼皇上之名,想去掉我朝国号‘大’字,想拜迎其国书。议论者认为繁文小节不必计较,臣切以为这样议论的人应该斩首。四郊多壁垒,是卿大夫的侮辱;楚子问鼎,为义士所深耻;‘献纳’二字,富弼以死抗争。现在敌人横行与多垒哪更耻辱?国号大小同鼎轻重哪更严重?‘献纳’二字同再拜哪更严重?臣子想让君父屈己以服从敌人,就是多垒不足为辱,问鼎不必为耻,‘献纳’不必争执。这是第八种可以悲哀的情况。

“臣恐怕再拜不已至于对金称臣,称臣不已必至于向金请降,请降不已必至于向金纳土,纳土不已必至于衔壁出降,衔壁不已必至于载棺以随,表示决死;舆榇不已必至于像晋帝那样青衣行酒然后为快。这是第九种应该感到悲哀的情况。

“事情到了这个地步,即使是求为匹夫还能得到吗?这是第十种可以悲哀的情况。

“我私自观察今天的形势,和议决不能成功,倘若当机立断,追回使者魏杞、康蔍等人,断绝讲和的议论以鼓动战士,下哀痛之诏令以收起民心,天下才有可作为。这样可以庆贺的情况也有十种:节省数千亿的岁币,这是一;专意讲求武备,足食足兵,这是二;没有直呼皇上之名的奇耻,这是三;没有去掉‘大’字的大辱,这是四;没有拜受金朝国书的屈辱,这是五;没有对金称臣的忿愤,这是六;没有请求投降的祸患,这是七;没有交纳土地的悲哀,这是八;没有衔壁、舆榇的残酷,这是九;没有青衣行酒的冤屈,这是十。

“去掉十种悲哀而得到十种应该庆贺的事情,利害得失比较,即使是三尺童稚也知道,而陛下不醒悟。《春秋左氏传》说无勇是妇人,今天全朝之士都是妇人。如果认为我说的不是这样,请将我流放到极边,以为臣子超出职位冒犯本分的劝戒。”

自从符离失败之后,朝廷舆论急于同金讲和,放弃唐、邓、海、泗四州给金。金朝又想得到商、秦地区,增加岁币,扣留使者魏杞,分兵进攻淮河地区。胡铨以本职安排处置浙西、淮东海道防务。

当时金朝派仆散忠义、纥石烈志宁率兵号称八十万,刘宝放弃楚州,王彦放弃昭关,濠、滁州都沦陷。只有高邮守将陈敏在射阳湖抵拒敌人,而大将李宝预求密诏以保全自己,拥兵不救。胡铨上章弹劾他,说:“臣受诏命令范荣防备淮河,李宝防备长江,紧急时互相救援。今天李宝坐视陈敏不往救援,如果射阳失守,大事去了。”李宝害怕,才出师牵制敌人。当时天降大雪,河上结冰连成一片,胡铨先用铁凿开结冰,士卒都人人服从命令,金军于是退走。过了很久,胡铨提举太平兴国宫。

乾道初年,胡铨以集英殿修撰的身份知漳州,改任泉州。上朝奏事,留任工部侍郎。入朝对策,说:“少康以一旅之师恢复夏禹基业,今陛下富有四海,不只一旅,而即位已经九年,恢复过去基业的效果还未显著。”又说:“天下多水旱灾害,左右不上报,这是为国谋画者的过错,应该命令有关部门迅速做好防灾准备。”请求退休。

乾道七年(1171),任宝文阁待制,留经筵。请求离职。以敷文阁直学士出外任宫观官。辞行时,还以归还陵寝、恢复故疆上言,皇上说:“这是我的志向。”并问他回到哪里,胡铨说:“回到庐陵,臣以前在岭海曾经训解经书,想写成此书。”皇上特赐通天犀带以示宠荣。

胡铨归去后,献上所著《易》、《春秋》、《周礼》、《礼记解》,皇上诏令收藏于秘书省。不久复任原官,升龙图阁学士、提举太平兴国宫,转提举玉隆万寿宫,进为端明殿学士。淳熙六年(1179),召胡铨归经筵,胡铨以疾病极力推辞。淳熙七年,以资政殿学士身份退休。去世后,谥号“忠简”。著有《澹庵集》一百卷流传于世。

猜你喜欢
  第十五回 弄巧成拙妹倩殉边 修怨背盟皇弟受祸·蔡东藩
  卷二十五上·朱熹
  名山藏卷之五十三·何乔远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二百十六·佚名
  雍正实录卷之四十七·佚名
  一百二十五 曹寅奏请圣安并陈地方情形摺·佚名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五 列传四十五·纪昀
  卷二十一·宇文懋昭
  通志卷一百二十七·郑樵
  一一四四 军机大臣奏原任卢龙知县郭棣秦打湿运送盛京书籍被参革职片·佚名
  二二三 翰林院典簿厅为抄送永瑢等奏折事致内阁典籍厅移会(附黏单)·佚名
  ●补录·佚名
  后记·罗大春
  职官三六·徐松
  十六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后集卷八·罗椅

    钦定四库全书 放翁诗选後集卷八 宋 罗椅 撰 七言四句 仙鱼铺得仲高书 病酒今朝载卧舆秋云漠漠雨踈踈阆州城北鲜鱼铺忽得山隂万里书 追忆征西幙中事 忆昨王师戌陇回遗民日夜望行台不论夹道壶浆满洛笋河鲂次第来 梦

  • 卷一百七·曹学佺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一百七 明 曹学佺 编 方外四 释护国【江南人大历僧】 归山作 諠静各有路偶随心所安纵然好朝市终不忘林峦四皓将拂衣二疎能挂冠窻前隐逸传每日三时看靳尚那可论屈原亦可叹至今黄泉下名

  • 卷四百七十四 元祐七年(壬申,1992)·李焘

      起哲宗元祐七年六月盡其月   六月癸丑朔,詔:「訪聞淮、浙積欠最多,累歲災荒,人民流移相屬。今淮南始得一麥,浙西未保收成【一】,應淮南東西、兩浙路諸般逋負,不問舊新、有無官本,並特與權住催理一年,內已有寬限者,即依元

  • 石匮书后集卷第八·张岱

    孙承宗(鹿善继)、贺逢圣、吕维祺、姜曰广列传孙承宗,北直高阳人;万历甲辰进士,廷试第二人。承宗铁面剑眉,须髯戟张;声如鼓钟,殷动墙壁。方严果毅,嶷如断山;开诚坦中,谈笑风发:望而知其为伟人杰士。年三十余,为举子,伏剑游塞下,历亭

  • 卷之一百二十一·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大臣

  • 一七二 大学士舒赫德等题议将与遗失《永乐大典》有关之提调收掌官罚俸本·佚名

    一七二 大学士舒赫德等题议将与遗失《永乐大典》有关之提调收掌官罚俸本乾隆三十九年七月二十六日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太子太保 武英殿大学士 管理吏部刑部 兼管户部三库 掌翰林院事 兼管镶黄旗满洲都统事务革职留任又

  • 陈蔗青·佚名

    陈蔗青先生小传陈先生名介字蔗青湖南湘鄕人湘鄕为曾文正公故鄕闾里子弟无不悦学先生少年即以能文称已而清廷废科举兴学校考派学生赴日留学先生与焉卒业东京帝国大学转入德国柏林大学攻法制经济复漫游欧洲考察政俗辛亥

  • 卷二十三·李廉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会通卷二十三    元 李亷 撰定公十年春王三月及齐平左氏【注平前八年再侵齐之怨】张氏【及齐平我志也案谢氏曰前此鲁数侵齐齐数伐鲁至孔子为相与齐释怨相平而齐受之故鲁及齐平平一国所愿故不称

  • 卷六·王安石

    <经部,礼类,周礼之属,周官新义,卷五  钦定四库全书周官新义卷六     宋 王安石 撰地官一惟王建国辨方正位体国经野设官分职以爲民极乃立地官司徒使帅其属而掌邦教以佐王安扰邦国教官之属大司徒卿一人小司徒

  • 原性译文·韩愈

    人性,是与生俱的;情感,是后天和外物接触而产生的。人性的品级有三种,人用表现本性的有五个方面;情感的品级有三种,人用表现情感的有七种形态。有人问:为什么这样说呢?回答说:人性的品级有上品、中品、下品三种。上品人性,就是纯

  • 卷第二十·李遵勖

    天圣广灯录卷第二十   [宋勒]岳州永福院朗禅师上堂云。妙用无差。人心各异。诸法同体。情见有殊。欲得亲切。但离妄念。一毫尽除。众累自圆。何须昼夜妄求诸趣。如今向诸禅德道。直下无事。早相

  • 卷第二十二·佚名

    舍利弗阿毗昙论卷第二十二姚秦罽宾三藏昙摩耶舍共昙摩崛多等译摄相应分摄品第一之二色苦谛系法几阴界入摄。问何等法。问色苦谛系法。除余法。除何等法。除非色法。除色非苦谛系法。色非苦谛系法几阴界入摄。问何等法

  • 卷第四十七·霁仑超永

    五灯全书卷第四十七京都圣感禅寺住持(臣)僧 (超永) 编辑京都古华严寺住持(臣)僧 (超揆) 较阅 进呈临济宗南岳下十七世天童华禅师法嗣庆元府天童密庵咸杰禅师福州郑氏子。母梦庐山老僧入舍而生。自幼颖悟。出家不

  • 御选语录卷十一·雍正

      卷十一御制序昔黄帝访道于广成子。汤问于卞随务光。古之圣王。其于高世之士。必资其薰习身心。以为宰制万事之本。迨于后世。凡入帝王之门者。功业边事。尚难其人。何况心性边事。从来宗门古德。传灵山之心灯。其

  •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海伦·凯勒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美国当代作家海伦·凯勒的散文代表作。该文的前半部分主要写了海伦变成盲聋人后的生活,后半部分则介绍了海伦的求学生涯。同时也介绍她体会不同的丰富多彩的生活以及她的慈善活动等等。她以一个

  • 简斋集·陈与义

    诗文别集。宋陈与义(号简斋) 著。与义卒后,门人周葵得其家藏诗五百余首, 厘为《陈去非诗集》十卷,于绍兴十二年(1142) 刻于湖州,葛胜仲为之序。此本《直斋书录解 题》曾予著录,今已不传,仅存葛序于《丹阳集》 中。今

  • 虚斋集·蔡清

    五卷。明蔡清 (1453—1508)撰。蔡清字介夫,号虚斋,福建晋江人。少从朱玭学,以善《易经》出名。成化二十年 (1484)进士,官至江西提学副使,因忤宸濠,乞致仕,起南京国子监祭酒,命刚下而卒,昭谥文庄。著有《易经蒙引》(已

  • 旧巷斜阳·刘云若

    最福鸳鸯天荒寻佳迹,有情离别旧巷剩斜阳。贫苦女璞纛,为冀潘亩夹桶一双幼子,以欢天喜地做了女招待。邂逅王小二,日久生情,但却陷入情义两难之境地。随盾,膏夫独出走,情人忍痛离别,璞王更是陷于地狱般的生活“轮回”沦落风坐,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