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五百二十六

万历四十二年十一月己酉朔赐故应天巡抚升兵部右侍郎刘应麒祭一坛减半造葬

○壬子 恭让章皇后忌辰遣官祭 陵寝

○甲寅祭 三皇之神遣侍郎何宗彦行礼收回祭设颁赐辅臣三卓

○乙卯原任礼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陈经邦奏请妻林氏祭葬 上曰陈经邦系日讲官伊妻与祭一坛造坟安葬

○戊午提督军务巡抚四川等处地方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吴用先<锍-釒>请乞休不允

○庚申 上谕内阁朕先年朝谒 圣母恭见 圣目少安斋沐竭诚露祷 上帝复命内官祈祷于 东岳泰山之神感其灵应发帑命内官监太监崔登等铸造圣像并建宝殿告成宜当用文恭纪其事以彰朕之孝诚卿可撰碑文来看

○拟敕建泰山天仙金阙碑文朕自御极以未岳渎百神祀典咸秩矧泰岱为群岳长镇我东方斯万物始交之地凡昭姓考瑞登封降禅咸兹在焉 碧霞元君名号所从来远相传黄帝肇建岱岳观命元君云冠羽衣迓西昆真人焚修玉洞遂证仙真斯事寥邈不可考已宋真宗东封清泉示异玉像是崇以迨于今自京畿至方国莫不祇事恭惟我

圣母慈圣皇太后保祐朕躬广建功德尝于京师重葺东岳庙朕欣承 慈旨靡爱斯工美哉轮奂庙貌赫矣日者 圣母目眚朕心靡宁夙夜冰竞露祷于 昊天上帝复命内臣持节以祀 东岳泰山之神天仙碧霞元君祀事孔明 慈颜以豫目眚遂蠲则是 泰山元君既赫厥灵绥我 圣母以及朕躬贶莫大焉朕间无言不酬无德不报况兹灵庥 慈闱之倚藉而盻飨之显异者哉是用秉度皈依报答明贶出内帑金钱若干镀金为像范铜为殿筑石为台奉 元君奠居焉爰锡嘉名曰天仙金阙为门四东曰苍华南曰丹凤西曰皓灵北曰玄通其泰山后门曰北天命内官监太监崔登等往董其役经始于万历四十一年四月二十六日越明年四月初四日已于事而竣朕惟古者成民而致力于神功成化洽瑞应毕至乃有事于泰山朕眇躬凉德醇化未登不敢侈七十二君之事惟是祇奉 慈闱获邀灵感兹复不天 圣母升遐宜与 元君在帝左右朕追慕方殷深维 圣母弥留之际惟恤菑赐赦民事为兢兢泰山奠位于东其德主仁其气主生肤寸之云泽及万国惟泰山为然尚其匡佑我民两旸时若年谷豊登使各有宁宇无逢其灾害朕一人实嘉赖之 元君 庙食亦且与国祚共相绵远岂不休哉朕所为酬往德而因乞灵者如此庶几承

圣母之志无所陨越且俾朕孝思亦得垂之无穷云乃勒碑记其事而铭之曰峨峨岱山表兹东土触石兴云遂遍寰宇亦有 元君游彼帝乡仙阶秘灵玉策耀祥日观崇祠天齐巍阙英爽洋洋昭哉对越医我 慈圣怀柔百神神之听之降福振振靡叩不通靡呼不赫向兹禋祀 慈颜有怿景贶既彰拥其明庥 庙食无疆巨鬯一卤乃命中涓乃出内帑奕奕新庙是蒸是享寝成孔安永宅厥灵幽感神衷明德惟馨眷予一人受命不殆既佑文母燕及四海燕及伊何惠我黍庥遏禳凶札歛时休嘉降福孔多岁事有饬于万斯年与国罔极

○辛酉兵部题覆朝鲜擒获倭夷散不朗识等三名疑为奸细远解入关督臣行道译审乃称买卖遭风卒尔就擒于法似难轻宥第其入泛就擒俱在朝鲜境内中国处之无名仍令陪臣顺押回国听该国径日处分至于硝黄一节令甲所禁遵炤年例贸易似难准从加买 上从之

○时朝鲜又奏解胡敬等四十二名航海遭风漂流属国兵部覆议下海之罪已无所逃作奸之情未见的据应解发该省军门严加根究以儆诈伪诏如议行  ○癸亥刑科给事中姜性论劾北镇抚司千户陆逵西司房千户陈斗昭冒荫坏法不报 准荣世子常溒袭封为荣王刘氏进封为荣王继妃

○乙丑夜火星逆行柳宿

○刑部题覆秦府永兴王府奉国中尉敬金□虎溺爱行凶登时踢葛朝凤死之通衢其子谊泸谊溟起祸加功合将敬金□虎炤例革为庶人仍禁住闲宅谊泸谊溟炤量加罚革以为凶宗之戒从之

○丙寅 孝惠皇后忌辰遣官祭 茂陵 孝烈皇后忌辰 奉先殿行祭礼遣官祭 永陵

○河南道御史刘光复<锍-釒>言先是职奏旧淮抚李三才不法擅用黄木盖造房屋数百间起建花园吞占国家 祖宗相传木厂地百余亩没朝廷之官军充私家之工用取朝廷之城砖砌私家之墙垣并其家人李七等怙势吞□难以枚举三才欲自明不过曾用皇木与不用皇木两言而决乃职<锍-釒>及者略而不谈而所置办者皆意想不到之事词锋闪铄神情周章国家二百余年无遣内臣勘问外官之事而乞特遣公正内臣查验对质将九卿百官无一公正人乎必 皇上专用内臣而后可乎伏乞敕下九卿科道从公会问三才果否取石灰于冀镇士民有口中军有谕帖三才果否拘役官军死者含冤生者当有口将官有三才取票果否用城砖砌家墙阖州耳目难掩砖墙见在可勘此尤其小者若皇木如至八万五千四百余根必有下落三才造房之木必有来历 皇上世守木厂岂容占作私门乐地按律以论难逃两观之诛矣伏惟 圣明鉴察是时科臣刘文炳姚若水官应震台臣刘弘光潘汝桢监察工程台臣李徵仪直隶按臣颜思忠等先后交章工部署部事右侍郎林如楚亦以官木散失有因言官指摘有据<锍-釒>请监察科道会同缮司及分司官前往查勘俱不报

○兵部题覆麦园头之失事也贼不过海外失风偶尔飘至非必蓄意犯顺者而兵怯将懦初至昌国而刘炳文匿不报矣继越台海达温区而参将王元周游哨王明翼陈梦斗若罔闻知矣继抵麦园头而张惟智且率兵陈耀林云董期等乘舟而遁陈师武又坐不救矣问谁统张惟智则刘铠也谁守虾饫湾则陈希道也谁当御之于水而不令纵之于陆则安光世也先该浙江抚按高举等题参本部覆奉钦依行令按臣勘问今据勘问明白除刘炳文已经参题降用外合将陈耀林云俱以临阵先逃应斩刘铠安光世陈希道应戍王元周等以下永锢杖赎有差仍著为令以重侦探之法依拟

○戊辰兵部题覆炤朵颜等卫夷人毋花力等求讨表里案查万历二十六年本部题准事例朵颜等卫夷人审其报有大举消息进送马匹效有功劳许量加表里若受过十五表里者不许再加既经巡抚吴崇礼译审毋花力等委与近例相合应加添三表里衣服一套随贡关领以为夷人效顺之劝许之

○刑部题覆泗城州土官岑云汉父子始末缘繇业经多官勘悉大都谓汉嫡嗣也始非有莫大之逆祇缘勋以衽席之爱宠孽生端众目以睚眦之私从中煽祸以故繇州驾捏串党妄申至于楚劫称兵假示渎奏杀子之谋惨矣而汉亦绐毋谎印扶弟出奔至于楚城杀目抗旨藐提相提而论绍勋父也父无不是诛逆法也法贵原情合行彼处抚按释勋之罪以存大伦薄杖雷汉黄玛等以息嚣孽至云汉直从宽政待以不死止令削衔戴罪管事竣其亲心悦然后议复盖亦取其悔罪之诚而嘉与更始也得旨是

○己巳赏给达思蛮长官司进贡番僧阿豆坚藏等四百三十八名各折绢银两 庚午长至令节免庆贺大祀 天于 圜丘遣成国公朱纯臣恭代

○辛未 上以冬至令节颁赐辅臣上尊珍馔

○壬申大学士方从哲<锍-釒>请一阳初复乘时用人一点大僚一补科道一补监司一录废弃 上曰览奏具见忠君为国至意其点用大僚及废弃候补各官等事俟朕简卿宜安心赞理  ○甲戌礼科给事中姚永济言迩年纪纲积弛人心成玩而在都下为甚有所为走空者以粉饰为诱媒以要挟为诈局应选应升之官一被智笼术愚千金买命不敢声说有所为结把者御人为活歃血同盟少则数人多则百人平时众夥帮殴发觉一人抵罪每抢蓦不相识之人于白昼都市之中且又能为拏鹅头串厂卫虎役以食人又能为撞太岁捏当路亲戚以行骗又能多藏假印包揽中外文书改头换面又能多识中贵居间衙门说事纳贿分赃又能为奸商侵克数万金钱恣情浪费又能为宵小混说无端利孔耸惑藩王又能为匿名妖言腾造谤毁又能为逋逃主窝匿无获即获者未成而扯累之人先从齑粉即戍者甫解而急归之足仍复飞扬矣臣近见东厂缉事每称日报御前为有权而吓诈混拿良民锦衣卫独称亲军乃表里东厂而相与为奸假公济私明知故恕亦安能镪强而正法哉乞谕缉拏衙门务获真正见犯使法司重典得行则奸息而乱息民安而国安矣留中

○丙子总督宣大山西等处军务太子太保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涂宗浚题称北虏自俺答至今受封已四世矣然俺答之受封也以孽孙之在中国也黄台吉扯力克之受封也以虏妇之中主也虏妇兵权在手上佐虏王下抚诸部令行禁止当时所难者只在虏妇之不肯许婚虏妇许婚则封事指顾定矣若卜酋之封自丁未至辛亥虏妇不肯许婚素囊阻梗无已所以然者素囊欲篡虏王之位因以擅市赏之利虏妇不能制也卜酋欲袭虏王之位又欲专虏王之利素囊不肯分也辛亥卜酋虽与忠顺成婚而兵马尚在素囊之手即虏妇未故卜酋徒拥虚名不能有所主张虏妇即故卜酋虽受王封而与素囊争分家财久不相让主事无人兀慎老矣五路故矣五路之弟打赖宰生台吉者虽颇知理恭顺堪使然夷狄之俗父母故后所遗家产原归幼子素囊执此之例宰生台吉亦无如之何卜酋以袭封之故定欲尽得虏王之赏素囊必不肯让卜酋去岁受封之后十二月曾遣二弟班儿慢台吉他儿泥台吉前来进贡又为素囊遮留曰家事未妥如何进贡卜酋二弟又复回巢则迟迟其来盖为争家事非敢侮中国也臣但令临边将吏姑停大市必待贡到而后开素囊欲开大市必当与卜酋分家素囊与卜酋分家则卜酋之贡自入机之在我止于如此至于止大市而虏不敢争只有简将练兵谨守封疆使虏不敢狎贡之迟早皆所不论臣奉旨处置贡事谨悉心料理以求上副

圣心所有兵部尚书伏乞别简名德大臣以允兹选使臣一意边事庶罪过可逭而分义亦安矣 上曰贡事未完卿宜遵旨相机经画无失中国驭夷之体本兵重任原以才望特简不必又辞 卷终

猜你喜欢
  刘赵淳于江刘周赵列传第二十九·范晔
  王隱晉書卷二·汤球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二十一·李心传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四十一·李心传
  卷五下·朱熹
  ○绝幸位第五·宋濂
  卷之二十·佚名
  ●卷一·朱彭寿
  第五章 徽商资本的出路·佚名
  平定两金川方略卷六十三·阿桂
  绎史卷七十八·马骕
  一三三、平原君为相考·钱穆
  卷一百二十·佚名
  卷八十八·佚名
  世宗宪皇帝谕行旗务奏议卷五·允禄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三十二回 披一品衣荣谐佳偶·佚名

    诗曰:一家离别受折磨,想望聚首久蹉跎危困几遭辛苦事一朝团圆乐如何俚言敍过,书接前情:话说孙继高,来至滴水檐前站住叫道:“爱姐!向你高氏母亲说,就说你叔叔与他见礼。”爱姐说:“晓得。”他便来在玉屏面前说:“母亲,俺二叔与你见

  • 日涉园集巻六·李彭

    宋 李彭 撰七言古诗晨起晨起按行芋区园竪畦丁争殿最蹲鸱垅底未轮囷蒲鸽藤间悬钩带锦里先生态度同青门故侯风味在肥家敢望李衡奴击彊安用任棠薤累人仅解口腹嘲贳酒可免寻常债含毫初不为矜竒遣兴聊须风雨快韩熙载宴

  • 大明宪宗纯皇帝宝训卷之三·刘吉

    光禄大夫柱国少傅兼太子太傅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臣吕 本谨校 南京礼部祠祭清吏司郎中臣陈治本 南京兵部职方清吏司主事臣朱 锦 南京工部虞衡清吏司郎中臣吕胤昌谨阅明赏罚○成化元年二月辛卯福建上杭县贼阙永华

  • 通志卷二·郑樵

    宋 右 廸 功 郎 郑 樵 渔 仲 撰五帝纪第二帝少昊 帝颛顼 帝喾 帝尧 帝舜帝少昊青阳氏即元嚣也亦谓之摰或言名摰以金德王天下亦谓之金天氏邑于穷桑帝初为已姓之祖后改为嬴作都于曲阜乐曰九渊用度量制乐器

  • 卷三十八·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大事表卷三十八国子监司业顾栋高撰城筑表叙国家用民之力岁不过三日豳风我稼既同上入执宫功召诰厥既命殷庶庶殷丕作言先王之世役民而民不知相与趋事赴功如此也夫説以使民民忘其劳説以犯难民忘其死所谓

  • 卷七十三·沈廷芳

    <经部,五经总义类,十三经注疏正字  钦定四库全书十三经注疏正字卷七十三山东按察使沈廷芳撰春秋谷梁传注疏春秋谷梁传序○疏晋宋古文【文当本字误】亦既经传共文【共误其】致令九有之存唯祭与号【令监本误合号毛本

  • 昭公·昭公二十八年·左丘明

    【经】二十有八年春王三月,葬曹悼公。公如晋,次于乾侯。夏四月丙戌,郑伯宁卒。六月,葬郑定公。秋七月癸巳,滕子宁卒。冬,葬滕悼公。【传】二十八年春,公如晋,将如乾侯。子家子曰:「有求于人,而即其安,人孰矜之?其造于竟。」弗听。

  • 卷八·赜藏主

      ○汝州首山(省)念和尚语录师讳省念。莱州狄氏子。入院上堂云:“佛法付与国王大臣有力檀那。令其佛法不断绝。灯灯相续至于今日。大众且道续个甚么?”良久云:“今日须是迦叶师兄始得。”时有僧问:“灵山一会何异今朝?”师

  • 跋佛学苑女学员论义会记·太虚

    禅宗上堂时的问答,亦即是古代论义的遗风,不过与根据教义的辩论不同而已。此会提倡根据教义的辩论,那是极有意义的;各处佛学苑学生最好每星期都有这样的一次。此中问答各义,都还通顺,只是以靠自力、仗他力来分别显教密教,因之

  • 阅唯识新论简述·太虚

    李君管卿在十年前与吾通过一次信后,便久无消息。此次寄本社的唯识新论简述油印,本是寄吾阅览的,但吾阅到的时候,已刊在本刊去年十一期上了。但李君的所说,虽言之成理,然从唯识学与科学两方面看来,有些是不必或不能的。兹略提

  • 卷第三十九·佚名

    实叉难陀译八十华严经第十地净居天众那由他,闻此地中诸胜行,空中踊跃心欢喜,悉共虔诚供养佛。不可思议菩萨众,亦在空中大欢喜,俱然最上悦意香,普熏众会令清净。自在天王与天众,无量亿数在虚空,普散天衣供养佛,百千万种缤纷下。

  • 起信论疏笔削记卷第十五·子璇

    长水沙门子璇录一悲行中论佛本在因者。为菩萨时所行诸行。以慈悲为本。无不先以利他为首。摄化众生也。诸波罗蜜下。谓以诸度摄令附己。化令从善也。以布施摄贫穷。持戒摄毁禁等。此通二利故。维摩经云。资财无量摄诸

  • 卷第八十一·李通玄

    大方广佛新华严经合论卷第八十一 唐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译经 唐太原方山长者李通玄造论 唐福州开元寺沙门志宁厘经合论 【论】第九会在普光明殿说离世间品。 离世间品第三十八之一 【论】将释此品约作五门一释品

  • 第六病室·契诃夫

    《第六病室》是俄国作家契诃夫创作的中篇小说。这部小说没有众多的人物。没有复杂紧张的情节。以一间病室为主要场景,以一对知识分子为主人公,以他们的争论作为主要情节,却揭示了深刻的主题思想。知识分子伊凡·德米特利

  • 耳食录·乐钧

    文言小说集。清乐钧撰。初编十二卷,续编八卷,坊刻石印本五卷(残帙)。钧原名宫谱,字元淑,号莲裳,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嘉庆举人,翁方纲弟子。工诗,有才名,书法家。《清史稿》及《清史列传》有传。著有《青芝山馆诗文集》。

  • 轩岐救正论·肖京

    综合类著作。明萧京撰。六卷。京字万舆,别号通隐子,福建人。曾游宦楚、蜀间。因髫龄秉弱,而留心医药。成书于崇祯十七年(1644)。卷一为医论,凡论藏府、病机、治法等,每有独到见解。卷二为四诊正法,主要论脉,次及望色

  • 林语堂自传·林语堂

    本书为林语堂先生的自传。他将他的生活娓娓道来,文笔轻松灵动,让您可在一个清闲的午后放松悠哉地读一读,略微探其一生。

  • 御定内则衍义·顺治

    十六卷。清爱新觉罗·福临亲定。是书冠以御制序文及恭进皇太后表。内容以《礼记·内则》篇为本,论述妇道,并援引经史诸书以佐证推阐之。分八纲三十二子目:一曰孝之道,分事舅姑、事父母;二曰敬之道,分事夫、劝学、佐忠、赞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