谏太宗十思疏
臣闻求①木之②长③者,必④固⑤其根本⑥;欲流⑦之远者,必浚⑧其泉源⑨;思国之安者,必积其⑩德义(11)。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12),知其不可,而况(13)于(14)明哲(15)乎!人君当(16)神器(17)之(18)重(19),居域中(20)之大(21),不念居安思危,戒(22)奢以(23)俭,斯(24)亦伐(25)根以(26)求木茂,塞(27)源而欲流长(28)也。
凡百(29)元首(30),承天景(31)命,善始者实繁(32),克(33)终者盖(34)寡。岂(35)取之(36)易守(37)之难乎?盖(38)在殷忧(39),必竭诚以(40)待下;既得志(41),则纵情以傲物(42)。竭诚则吴越(43)为一体,傲物则骨肉(44)为行路(45)。虽(46)董(47)之(48)以(49)严刑,振(50)之以威怒,终苟(51)免(52)而不怀(53)仁(54),貌(55)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56)人(57);载舟覆舟(58),所宜(59)深(60)慎(61)。
诚(62)能见可欲(63),则思知足以(64)自戒(65);将有作(66),则思知止以安人(67);念高危(68),则思谦冲(69)而自牧(70);惧满溢(71),则思江海下百川(72);乐盘游(73),则思三驱以为度(74);忧懈怠(75),则思慎始而敬(76)终;虑壅蔽(77),则思虚(78)心以(79)纳下;惧谗邪(80),则思正(81)身以黜(82)恶;恩所加(83),则思无(84)因喜以(85)谬赏(86);罚所及,则思无以(87)怒而滥刑。总(88)此十思,宏(89)兹(90)九德(91),简(92)能而任(93)之(94),择善而从之(95),则(96)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97)其惠,信(98)者效(99)其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100)。何必劳神苦(101)思,代百司(102)之职役哉?
【注释】①求:要求,需求。
②之: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③长(zhǎng):生长,长成。
④必:副词,一定。
⑤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稳固。
⑥根本:树根。
⑦流:水流。
⑧浚(jùn):动词,疏通。
⑨泉源:即渊源,水的源头。泉,本作“渊”,唐人避高祖李渊讳改言。
⑩其:代“治国”。
(11)德义:指恩德和道义。义,适宜的道德行为。
(12)下愚:最愚昧无知,谦词。
(13)况:何况。
(14)于:介词,对。
(15)明哲:明智的人,这里指唐太宗。
(16)当:与“居”同义,占据,主持。
(17)神器:指帝位。《老子》:“天下神器。”老子主张无为而治,认为人在天下面前不可能有所为,故称天下为神器。这里指统治天下的帝位。
(18)之:结构助词,的。
(19)重:形容词作名词,指大权。
(20)域中:天地间。《老子》:“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
(21)大:形容词作名词,要位。
(22)戒:戒除。
(23)以:用。
(24)斯:近指代词,这。代上句内容。
(25)伐:砍。
(26)以:转折连词,与“而”同。
(27)塞:阻塞。
(28)长:长远,形容词。
(29)凡百:所有的,表概括。
(30)元首:帝王。
(31)景:大。帝王自认为是按照天意管理天下,自己是天帝之子,所以说“承天景命”。
(32)繁:多。
(33)克:能够。
(34)盖:副词,大概。
(35)岂:难道。
(36)之:代天下。
(37)守:保守,保有。
(38)盖:承接上文,表示推究原因。
(39)殷忧:深忧,代指创业之始。殷,深。
(40)以:同“而”,顺接连词。
(41)得志:达到目的,实现了愿望。
(42)傲物:傲视他人,即看不起别人。物,与“我”相对,指自己以外的人。
(43)吴越:吴国和越国,春秋时两个敌对的诸侯国。
(44)骨肉:比喻至亲,指父母兄弟子女。
(45)行路:路人,指互不关心。
(46)虽:让步连词,即使。
(47)董:监督。
(48)之:代人。
(49)以:介词,用。
(50)振:通“震”,震恐,威吓。
(51)苟:苟且。
(52)免:指免除刑罚。意思是不作乱犯法而已。
(53)怀:怀念,感激。
(54)仁:恩惠。
(55)貌:外表。
(56)惟:帮助判断的语气词。
(57)人:即“民”。因避讳而改。
(58)载舟覆舟:人民能拥戴皇帝,也能推翻他的统治。《荀子》:“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载,背负。覆,颠覆,打翻。
(59)宜:应该。
(60)深:副词,特别,十分。
(61)慎:谨慎,警惕。
(62)诚:副词,果真。
(63)可欲:名词性短语,值得喜欢的东西。
(64)以:目的连词,以便,来。
(65)戒:戒备。
(66)作:建造,兴建。指大兴土木,营造宫殿苑囿一类事情。
(67)安人:即“安民”,使民安。安,使动用法,使……安。
(68)危:高。
(69)谦冲:谦虚。冲,虚。二字同义。
(70)牧:养。
(71)满溢:容器中水满则溢出。指骄傲自满,听不进别人意见。
(72)下百川:即“下于百川”,比百川低下。比喻谦恭待人,虚心纳谏。《老子》:“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百川,无数河流。下,居于……之下。
(73)盘游:娱乐游逸,指从事狩猎。
(74)三驱以为度:即“以三驱为度”。以,介词,把。三驱,《易经》:“王以三驱”,指狩猎有度。意思是说国君围猎,只包围三面,让开一面,放禽兽逃生,以示仁爱。
(75)懈怠:指处理国事时松懈怠慢。
(76)敬:慎重,与“慎”同义。
(77)壅(yōng)蔽:耳目被堵塞和遮蔽。
(78)虚: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虚,心不自满。
(79)以:目的连词,以便,来。
(80)谗邪:指爱说坏话陷害别人的邪恶之人。
(81)正: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正。
(82)黜(chù):排斥,除去。
(83)加:与下文的“及”二字同义,施加。
(84)无:同“勿”,禁止副词,不要。
(85)以:同“而”。
(86)谬赏:不恰当的奖赏。
(87)以:因为。
(88)总:动词,归纳。
(89)宏:大,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宏大。
(90)兹:近指代词,这。
(91)九德:形容有极高的道德修养和杰出的治国才能。九,极言其多。《尚书》:“宽而栗(庄严),柔而立(能立事),愿(良善)而恭,乱(有治理的才能)而敬,扰(和顺)而毅,直(正直)而温,简(简易、宽大)而廉,刚而塞(充实),强而义。”
(92)简:挑选,选拔。
(93)任:用。
(94)之:代“能人”。
(95)之:代“好的意见”。
(96)则:连词,那么。
(97)播:施布。
(98)信:诚实。
(99)效:献。
(100)垂拱而治:指君王不操劳,天下就能治理好。《尚书》:“垂拱而天下治。”垂拱,垂衣拱手。指不亲自处理政务。
(101)劳、苦:使动用法,使神劳,使思苦。
(102)百司:百官。
【译文】臣听说要求树木长得高大,一定要稳固它的根底;想要河水流得远长,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想要使国家安定,一定要积聚它的德义。源泉不深却希望河水流得远长,根底不稳固却要求树木长得高大,道德不深厚却想国家的安定,臣虽然愚笨,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何况像陛下这样明智的人呢!国君掌握帝位的重权,处在天地间最高的地位,不考虑在安乐时想到危难,用节俭来消除奢侈,这也像砍伐树木的根却要求树木茂盛,阻塞水的源头却希望水流得长远一样啊。
所有帝王,承受上天的重大使命,开头做得好的实在很多,能够贯彻到底的大概很少。难道夺取天下容易守住天下就难了吗?大凡在深重忧患当中,必须竭尽诚意对待臣下;得志以后,就放纵自己傲慢地对待一切人。竭尽诚意,那么即使像吴、越那样敌对的国家也能结为一个整体,傲慢地对待人,那么骨肉至亲也会疏远得像过路人一样。即使用严刑来监督他们,用声威吓唬他们,最终大家只图苟且免除罪罚,却不怀念仁德,表面上恭顺而不是内心里悦服。怨恨不在于大小,可怕的是众人;百姓像水一样,可以载船,也可以翻船,君王应该特别谨慎啊。
如果真的能够做到:见了想要得到的东西,就想到应该知足来警惕自己;将要兴建宫室土木,就要想到适可而止,使百姓安宁;考虑到帝位高随时会有危险,就要不忘谦虚加强道德修养;害怕骄傲自满,就要想到江海所以巨大,是因为能居于百川之下;喜欢打猎游乐,就想到网开一面的限度;担心意志懈怠,就想到做事要始终谨慎;忧虑会受蒙蔽,就想到虚心接纳下属的意见;害怕谗佞奸邪,就想到端正自身来斥退邪恶小人;加恩于人时,就想到不要因为一时高兴而赏赐不当;施行刑罚时,就想到不要因为正在发怒而滥施刑罚。全面做到这十件应该深思的事,发扬光大“九德”的修养,选拔有才能的人而任用他,选择好的意见而听从它,那么,聪明的人就会竭尽他们的智谋,勇敢的人就会竭尽他们的气力,仁爱的人就会广施他们的恩惠,诚实的人就会奉献他们的忠诚;文臣武将都得到任用,就可以垂衣拱手,安然而治了。何必劳神苦思,代行百官的职务呢?
猜你喜欢 卷九十五 西南夷两粤朝鲜传第六十五·班固 卷三百四十二 列传一百二十九·赵尔巽 ◎兵五·徐天麟 卷二十九·唐·蒋一葵 卷之二百十九·佚名 二百七十五 两淮巡盐御使噶尔泰陈明接奉江宁织造曹(兆页)口传谕旨摺·佚名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 列传一百五·纪昀 第73章 用三征害死大多数人民的蒋介石·冯玉祥 刘晟传·薛居正 卷七十四·雍正 卷十五·佚名 卷三十七、嘉庆中衰·黄鸿寿 卷二十七田赋六·冯煦 六年·佚名 二十一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