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二十七田赋六

学租皖省原额学田二百三十二顷一十八亩一分二厘。

学租银一千五百四十三两四钱五分二厘。

地丁存留项下征解银四十五两二钱七分九厘。

廉惠仓银五十三两三钱四分三厘。

沿革学田租银原编征解学院以为给廪、赈贫、修学之用,三年会计、造册、报部。乾隆九年奉准部咨改解司库,其给廪、赈贫、修理学宫等项按季由司库支领,年终报销。光绪三十一年,大学士孙家鼐等奏学务紧要请提科场款项一折,以赈给贫生,久成具文,徒归胥吏中饱,咨行督抚切实调查,留办本省师范或高等小学堂经费。皖省学田统计二百三十顷有奇,军兴后大半灾荒,岁入银仅一千余两。各州县前办学堂皆就地筹款,此项仍解司库,迄未咨部动拨也。爰就旧额条列于后。

安庆府属原额学田六顷七十六亩九分。

学租银一百一十二两一钱四分。

安庆府学学田四十八亩六分,学租银一十八两七钱。

怀宁县学田八十七亩,学租银二十二两七钱。

桐城县学田六十五亩五分,学租银一十九两五分。

潜山县学田二十八亩六分,学租银一十三两八分。

太湖县学田八十二亩一分,学租银一十两五钱。

宿松县学田二顷九十四亩五分,学租银一十两四钱六分。

望江县学田七十亩六分,学租银一十七两六钱五分。

徽州府属原额学田八顷一十五亩八分九厘,学租银四百一十两八分一厘。

廉惠仓银五十三两三钱四分三厘。

徽州府学学田二百四亩八分五厘,学租银一百九两三钱四分六厘。

歙县学田二顷五十五亩七分七厘,学租银一百二十三两三钱五分六厘。

休宁县学田九十五亩一分三厘,学租银五十九两九钱三分。

婺源县学田八十九亩七分一厘,学租银三十八两六钱九分二厘。

祁门县学田四十九亩一分五厘,学租银二十两七钱九分。

黟县学田七十一亩七厘,学租银三十七两七钱六分七厘。

绩溪县学田五十亩二分一厘,学租银二十两二钱,廉惠仓银五十三两三钱四分三厘。

宁国府属原额学田一十三顷五十五亩三分三厘,学租银二百三十五两九钱七分。

宁国府学学田六十八亩一分五厘,学租银一十八两八钱。

宣城县学田六顷四十八亩一分四厘,学租银四十一两八钱六分六厘。

宁国县学田七十六亩七分八厘,学租银三十四两五钱五分。

泾县学田一顷四十一亩九分,学租银四十五两六钱四分三厘。

太平县学田八十九亩九分,学租银二十一两四钱六分二厘。

旌德县学田八十四亩六分三厘,学租银二十六两七钱。

南陵县学田二顷四十五亩八分三厘,学租银四十六两九钱四分九厘。

池州府属原额学田一顷七十三亩八分八厘,学租银七十二两一钱八分三厘。

池州府学学田一十五亩八分,学租银六两四钱。

贵池县学田二十三亩八分九厘,学租银八两六钱八分。

青阳县学田四十三亩六分七厘,学租银一十七两八钱五分。

铜陵县学田一十五亩七分六厘,学租银一十一两六钱。

石埭县学田八亩四分六厘,学租银八两。

建德县学田五十八亩七分,学租银一十四两五钱三分三厘。

东流县学田七亩六分,学租银五两一钱二分。

太平府属原额学田二顷一十四亩五分二厘,学租银六十二两六钱五分二厘。

太平府学学田八十八亩,学租银二十六两四钱。

当涂县学田五十六亩,学租银一十六两八钱。

芜湖县学田二十八亩二分二厘,学租银七两七钱五分二厘。

繁昌县学田四十二亩三分,学租银一十一两六钱。

庐州府属原额学田三十一顷四十七亩八分一厘,学租银一百五十二两三钱一分。

庐州府学学田一十二顷六十二亩六分四厘,学租银四十三两四钱七厘。

合肥县学田六顷四十七亩八分,学租银一十八两三钱四厘。

舒城县学田一顷八十亩五分四厘,学租银一十九两一钱一分。

庐江县学田四顷一十五亩四分五厘,学租银二十七两三钱四厘。

无为州学田三顷八亩二分,学租银二十九两五钱八分一厘。

巢县学田三顷三十三亩一分八厘,学租银一十四两六钱四厘。

凤阳府属原额学田一百二顷四分六厘,学租银一百八十九两五钱八分六厘。

凤阳府学学田五顷六十六亩九厘,学租银一十两一钱九分。

凤阳县学田六十顷三十亩三分七厘,学租银一百一十八两二钱八厘。

怀远县学田二十五顷五亩七分,小亩。学租银二十两四分六厘。

定远县学田四顷八十三亩,学租银二十一两九钱一分二厘。

寿州学田一顷七十二亩,学租银三两三钱四分四厘。

凤台县学田九十一亩,学租银二两二钱三分。

宿州学田二顷四十七亩三分,学租银八两六钱五分六厘。

灵璧县学田一顷五亩,学租银五两。

颍州府属原额学田二十一顷七十二亩五厘,学租银四十九两九钱五分九厘。

阜阳县学田四顷三十四亩三分六厘,学租银七两八钱八分五厘。

颍上县学田三顷二十一亩五分,学租银二两四厘。

霍邱县学田二十四亩一分二厘,学租银七两二钱。

亳州学田一顷五十亩,学租银八两七钱。

太和县学田三顷八十亩九分五厘,小亩。学租银五两五钱六分。

蒙城县学田八顷六十一亩一分二厘,学租银一十八两六钱一分。

广德州并属原额学田三顷九十一亩四分,学租银四十六两二分一厘。

广德州学田三顷四十八亩七分七厘,学租银三十九两八钱四分一厘。

建平县学田四十二亩六分三厘,学租银六两一钱八分。

滁州并属原额学田二十顷六十三亩二分二厘,学租银一百二十三两四分,地丁存留项下征解银一十六两九钱四分九厘。

滁州学田七顷五十七亩五分六厘,学租银五十四两五钱八分。

全椒县学田一十三顷五亩六分六厘,学租银六十八两四钱六分。

来安县地丁存留项下征解银一十六两九钱四分九厘。

和州并属原额学田二十七亩七分五厘,学租银一十二两三钱五分七厘,地丁存留项下征解银二十五两六分六厘。

和州学租银八钱九分二厘,此系租谷二石四斗二升折价之项。地(下)[丁]存留项下征解银二十五两六分六厘。

含山县学田二十七亩七分五厘,学租银一十一两四钱六分五厘。

六安州并属原额学田六顷五十八亩八分,学租银四十一两四钱八分四厘。

六安州学田五顷五十七亩一分三厘,学租银一十六两七钱一分四厘。

英山县学田六十一亩一分七厘,学租银二十两。

霍山县学田四十亩五分,学租银四两七钱七分。

泗州并属原额学田一十三顷二十亩一分一厘,学租银三十五两六钱六分九厘,地丁存留项下征解银三两二钱六分四厘。

泗州学田一十二顷七十八亩九分六厘,学租银一十四两八钱六分九厘。

盱眙县学田一十四亩七分五厘,学租银四两。

天长县学田二十六亩四分,学租银一十六两八钱。

五河县地丁存留项下征解银三两二钱六分四厘。

皖省学田租银一览表

田单位一亩银单位一两

款目地方学院田

(亩)项下银

(两)儒学田

(亩)项下银

(两)地丁项

下(两)廉惠仓

项下(两)安庆府属安庆

府学..怀宁..桐城..潜山..太湖..宿松..望江..计..续表

徽府府属徽州

府学..歙县..休宁..婺源....祁门..黟县..绩溪...计.....宁国府属宁国

府学..宣城..宁国..泾县....太平..旌德..南陵..计....池州府属池州

府学..贵池..青阳..铜陵..石埭..建德..东流..计..续表

太平府属太平

府学..当涂..芜湖..繁昌..计..庐州府属庐州

府学..合肥..舒城..庐江..无为..巢县..计..凤阳府属凤阳

府学..凤阳..怀远.

小亩.定远..寿州..凤台..宿州..灵璧..计..续表

颍州府属阜阳..颍上..霍邱..亳州..太和.

小亩.蒙城..计..广德州并属广德

州学..建平..计..滁州并属滁州

学..全椒..来安.计...和州并属和州

学..含山..计...六安州并属六安

州学..英山..霍山..计..续表

泗州并属泗州

学..盱眙..天长..五河.计...统计......

猜你喜欢
  第五钟离宋寒列传第三十一·范晔
  卷十二下·朱熹
  卷之二百四十九·佚名
  卷之八百三十八·佚名
  钦定石峰堡纪略卷首·佚名
  史记集解卷七十五·裴骃
  何鼎传·张廷玉
  五三 贫民窟里的报馆·邹韬奋
  谭襄敏奏议巻二·谭纶
  科场例·佚名
  卷六十·佚名
  卷三·长孙无忌
  钦定南巡盛典卷四十九·高晋
  四年·佚名
  十五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一·刘克庄

      陈拾遗  《感遇》诗云:“微月生西海,幽阳始化升。圆光正东满,阴魄已朝凝。太极生天地,三元更废兴。至精谅斯在,三五谁能征。”又云:“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迟迟白日晚,袅袅秋

  • 跋·叶炜

    日本于我朝,为同文国。其岛地虽夹海,然其政府多魁杰骛远之士,喜操切,既夷琉球为县,则又思摐朝鲜以为乐。而其民犹多诗人,往往歌吟于嵁岩深谷中,不悦欧默诸远人操切之习。余于丁亥应方伯许公召,来江宁,揖嘉兴叶君松石于平政堂之

  • 皇明诗选卷之十·陈子龙

    李雯舒章氏云间陈子龙卧子氏同撰宋征舆辕文氏七言律诗一刘基高启杨载赵廸王璲解缙高棅曾棨周立谢复古谷宏薛瑄李伯玙李东阳程敏政乔宇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边贡王九思顾

  • 卷一百四十五·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一百四十五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于湖集卷中金沙堆庙有曰忠洁侯者屈大夫也感之赋诗伍君为涛头妬妇名河津那知屈大夫亦作主水神我识大夫公自托腑肺亲独醒梗羣昏聚臭丑一薰沥血摧心肝

  • 明初的学校·吴晗

    一专制独裁的君主,用以维持和巩固统治权的法宝,是军队、法庭、监狱、特务和官僚机构,用武力镇压,用公文办事。明太祖朱元璋原来是红军大帅郭子兴的亲兵,一步步升官,做到韩宋的丞相国公,龙凤十年(1364,元顺帝至正二十四年)做吴王

  • 卷十五·杨士勋

    ◎襄公起元年,尽十五年[疏]《鲁世家》:定公名午,成公之子,定姒所生,周简王十四年即位。《谥法》:“因事有功曰襄。”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继正即位,正也。[疏]“继正即位,正也”。○释曰:襄是定姒之子,嫌非正,胡重明之。仲孙蔑会

  • 尊五美,屏四恶·孔子

    【原文】 子张问于孔子曰:“何如斯可以从政矣?”子曰:“尊五美,屏四恶①,斯可以从政矣。”子张曰:“何谓五美?”子曰:“君子惠而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子张曰:“何谓惠而不费?”子日:“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

  • 卷十·胡士行

    钦定四库全书尚书详解卷十    宋 胡士行 撰君奭第十八         周书召公为保周公为师相成王为左右召公不恱【不喜久居重位】周公作君奭【留之】周公昔有明农之请矣不欲居成功也召公之不恱此意也或以为

  • 卷一百十·山井鼎

    钦定四库全书七经孟子考文补遗卷一百十日本山井鼎物观 撰春秋左传注防第五十八哀公六年考异足利本注晏圉婴之子作圉晏婴之子永怀堂同前已败于柏人人作举谨按万厯与崇祯本同误释文弑荼音试【一叶】元文弑作杀 需音须

  • 卷七十四·沈廷芳

    钦定四库全书十三经注疏正字卷七十四山东按察使沈廷芳撰春秋谷梁传成公元年无氷疏终时至辞也○则周之正月【周误用】作丘甲丘甲节疏是以为之四民【为当谓字误下不得为之民同】盟于赤疏隠元年昩之盟【昩从目从未

  • 与蒋特生居士书(六通)·太虚

    一特生开士大鉴:久倾道闻,辄深景慕!兹者朝蛾返蓉,又羁讲务。得惠片,藉悉现升任参谋长,谅公务加繁,而深以未能一晤叙为怅。专此,顺颂时祉!太虚谨上。二特生开士慧鉴:虚此次来川,除应佛会之请及朝蛾之外,犹有两事,拟与开士一筹进行。

  • 佛说除恐灾患经·佚名

    乞伏秦沙门释圣坚译  闻如是。一时佛游王舍城竹林精舍。与四部弟子大众俱会。说上妙法。尔时维耶离国。厉气疫疾。威猛赫赫。犹如炽火死亡无数。无所归趣。无方疗救。国王大臣。长者居士。婆罗门。集会博议。国遭灾

  • 五种增上缘义一卷·善导

    依无量寿经一 依十六观经二 依四纸阿弥陀经三 依般舟三昧经四 依十往生经五 依淨土三昧经六谨依释迦佛教六部往生经等。显明称念阿弥陀佛愿生淨土者。现生即得延年转寿。不遭九横之难。一一具如下五缘义中说。问曰。

  • 佛说立世阿毗昙论 第一卷·佚名

    佛说立世阿毗昙论 第一卷陈西印度三藏真谛译地动品第一如佛婆伽婆。及阿罗汉说。如是我闻。一时佛世尊住舍卫大城。毗舍佉优婆夷鹿子母精舍。莲花重阁。与大比丘众。一切阿罗汉。诸漏已尽。逮得己利。尽诸有结

  • 卷之一·佚名

    莲峰禅师语录卷之一嗣法门人性深等编福建兴化孤山禅寺语录顺治十年癸巳二月念八日,师在兴化府隐高寺受本府莆田县孤山寺监院慧闻等请至。山门云:船来陆来,总须亲到一番始得。秪如入门一句,作么生道,遂策杖而进。佛殿云:三

  • 郝太古真人语录·郝大通

    又名:广宁真人语录。既是出家,须要忘忧绝虑,知足常足。日二升之粮,积之何用。一年端布之装,身外何求。一日之闲,一日之仙。道冲而无欲,神定而气和。为造化之根源,穷阴阳之返复。道不远人,人自远道。日月不速,人自速之。勇猛刚强

  • 诗镜总论·陆时雍

    明陆时雍撰,一卷,收于丁福保《历代诗话续编》。论诗上起先秦,下迄晚唐,依次品论历代作家作品及其渊源递嬗关系,对古诗的评析颇为精僻和全面。作者推崇《风》、《骚》,常以之为源头去探析诗作,但反对依傍前人作诗,要求

  • 天宫事经·佚名

    巴利名Vima^na-vatthu 。巴利小部经(Khuddaka-nika^ya)之一。略称毗麻那(巴Vima^na )。系收集说诸天胜报及生天因行之短颂经典,凡分七品八十五天宫。在叙述各天宫之初,皆有目揵连(巴Moggalla^na )等对住在该天宫之天子或天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