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 列传一百五

列传

宋 【九】

○宋九

薛居正【惟吉】  沈伦【继宗】

卢多逊

宋琪【宋雄】

薛居正

沈伦

卢多逊

宋琪

△薛居正

薛居正字子平开封浚仪人父仁谦周太祖宾客居正少好学有大志清泰初举进士不第为遣愁文以自解寓意倜傥识者以为有公辅

之量踰年登第晋天福中华帅刘遂凝辟为从事遂凝兄遂清领邦计奏署盐铁判官 【东都事畧作盐巡官】 开运初改度支推官宰相李

崧领盐铁又奏署推官加大理寺直迁右拾遗桑维翰为开封府尹奏署判官汉干佑初史弘肇领侍卫亲军威权震主残忍自恣无敢忤其意

者其部下吏告民犯盐禁法当死狱将决居正疑其不实召诘之乃吏与民有私憾因诬之逮吏鞫之具伏抵法弘肇无以屈周广顺初迁比部

员外郎领三司推官旋知制诰从征兖州加都官郎中累迁左谏议大夫擢宏文馆学士判馆事使沧州定民租以材干闻于朝擢刑部侍郎判

吏部铨太祖即位迁户部侍郎太祖亲征李筠及李重进并留司三司俄出知许州建隆三年入为枢密直学士权知贡举初平湖湘以居正知

朗州会亡卒数千人聚山泽为盗监军使疑城中僧千余人皆其党欲尽捕诛之居正以计缓其事因率众翦灭羣寇擒贼帅汪端诘之僧皆不

预赖以全活干德初加兵部侍郎车驾将亲征太原大发民馈运时河南府饥逃亡者四万家命居正驰传招集浃旬闲民尽复业以本官参知

政事 【按太祖干德二年初置参知政事为宰相副贰薛居正吕余庆始任斯职】 五年加吏部侍郎开宝五年兼淮南湖南岭南等道都提

举三司水陆发运使又兼门下侍郎监修国史又监修五代史六年拜门下侍郎平章事太平兴国初加左仆射昭文馆大学士从平晋阳还进

位司空卒年七十赠太尉中书令谥文惠居正性任宽简不好苛察士君子以此多之自参政至为相凡十八年恩遇始终不替先是太祖尝谓

居正曰自古为君者鲜克正己为臣者多无远略虽居显位不能垂名后代而身陷不义子孙罹殃盖君臣之道有所未尽吾观唐太宗受人谏

疏直诋其非而不耻以朕所见不若自不为之使人无异词又观古今人臣多不令终能保全而享厚福者由忠正也开宝中居正与沈伦并为

相卢多逊参知政事九年多逊亦为平章事及居正卒沈伦责授多逊南流论者以居正守道蒙福果符太祖之言平居好读书为文落笔不能

自休子惟吉集为三十卷上之赐名文惠集咸平二年诏配飨太祖庙庭

薛惟吉

薛惟吉

惟吉字世康居正假子也居正妻妬悍无子故养惟吉爱之甚笃少有勇力与京师少年追逐角抵蹴踘纵酒不仅尝与伶人游居正不能

知荫补右千牛卫备身历太子通奉舍人改西头供奉太宗即位三相子皆越次拔擢沈伦卢多逊子并为尚书郎惟吉以不习文故为右千牛

卫大将军及居正卒太宗亲临居正妻拜旋丧所帝问不肖子安在颇改行否惟吉伏丧侧窃闻帝语惧赧不敢起自是尽革故态谢绝所与游

者居丧有礼既而多接贤士大夫颇涉猎书史时论翕然称之帝知其改行令知澶州改扬州上表自陈迁左千牛卫大将军俄诏知河南府又

知凤翔府淳化五年与秦州温仲舒对易其任未几迁左领军卫大将军至道二年移知

延州未行卒年四十二

△沈伦

沈伦字顺仪开封太康人旧名义伦以与太宗名下字同止名伦少习三礼于嵩洛闲以讲学自给汉干佑中白文珂镇陕伦往依之周显

德初太祖领同州节度宣徽使昝居润与伦厚善荐于太祖留幕府太祖继领滑许宋三镇皆署从事掌留后财货以廉闻及即位自宋州观察

推官召为户部郎中奉使吴越归奏便宜十数事皆从之道出扬泗属岁饥民多死郡长吏白于伦曰郡中军储尚百余万斛倘贷于民至秋复

收新粟如此则公私俱利非公言不可还具以白朝论沮之曰今以军储振饥民若荐饥无征孰任其咎太祖以问伦曰国家以廪粟济民自当

召和气致丰稔岂复有水旱耶此当决于宸衷太祖即命发廪贷民建隆三年迁给事中明年为陕西转运使王师伐蜀用为随军水陆转运使

先是王全斌崔彦进之入成都也竞取民家玉帛子女伦独居佛寺饭疏食有以珍异奇巧物为献者伦皆拒之东归箧中所有纔图书数卷而

巳太祖知之遂贬全斌等以伦为户部侍郎枢密副使亲征太原领大内都部署判留司三司事先是伦第痹陋处之晏如时权要多冒禁市巨

木秦陇闲以营私宅及事败露皆自启于帝前伦亦尝为母市木营佛舍因奏其事太祖笑谓曰尔非踰矩者知其未葺居第因遣中使按图督

工为治之伦私告使者愿得制度狭小使者以闻帝亦不违其志开宝二年丁母忧起复视事六年拜中书侍郎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兼提举

荆南剑南水陆发运事雩祀西洛以伦留守东京兼大内都部署俄召赴行在令预大礼太平兴国初加右仆射兼门下侍郎监修国史亲征太

原复以伦为留守判开封府事师还加左仆射五年史官李昉扈蒙撰太祖实录五十卷伦为监修以献六年加开府仪同三司是岁疾作自是

多请告卢多逊事将发伦已上表求致仕明年多逊败以伦与之同列不能觉察诏加切责降授工部尚书其子都官员外郎继宗本由父荫不

宜更在朝行可落班簿时伦病不能兴上表谢未几伦再奏章乞骸骨复授左仆射致仕帝以伦国初旧臣遽复继宗官以慰其心雍熙四年卒

年七十九赠侍中初有司议谥伦曰恭惠继宗上言曰臣父始从冠岁即事儒业叨遇明时陟于相位尝历集贤修史之职伏请改谥曰文判太

常礼仪院赵昂判考功张洎驳曰沈伦逮事两朝早升台弼有祇畏谨守之美有矜恤周济之心其备位台衡出于际会徒能谨饬以自保全以

恭配惠厥美居多至于集贤国史皆宰相兼领之任非必由文雅而登其沈伦谥伏望如故从之

沈继宗

沈继宗

继宗字世卿伦为枢密副使以荫补西头供奉官伦作相授水部员外郎累转屯田郎中出知单州代归命使京东计度财赋濮州土贡银

课民织造不折省税郓州节度配属县纳药物皆为民病继宗归历言于帝以除其弊至道末领淮南转运使致仕后扈从东封复授职方郎中

历迁至判三司三勾院大中祥符五年卒年五十五子惟温惟清惟恭并为将作监主簿惟温后至秘书丞惟清娶密王女宜都县主至内殿承

△卢多逊

卢多逊怀州河内人曾祖得一祖贞启皆为邑宰父亿字子元少笃学以孝悌闻举明经调补新乡主簿秩满复试进士为校书郎集贤校

理晋天福中迁著作佐郎出为郓州观察支使节帅杜重威骄蹇黩货幕府贿赂公行唯亿清介自持会景延广镇天平表亿掌书记留守西洛

又表为判官时国用窘乏取民财以助军河南府计出二十万缗延广欲并缘以图羡利增为三十七万缗亿谏曰公位兼将相既富且贵今国

帑空竭不得巳而取赀于民公何忍利之乎延广惭而止汉初以魏王承训为开封尹授亿水部员外郎充推官时侍卫诸军骄恣朝廷姑息之

军士成美以驴负盐入都门阍者不敢执反擒平民孟柔送侍卫司柔自诬伏论当弃市亿察其冤言于汉祖而释之周初为侍御史汉末兵乱

法书亡失至是大理奏重写律令格式统类编敕乃诏亿与刑部员外曹匪躬大理正段寿同加议定以晋汉及周初事关刑法敕条者分为二

卷附编敕自为大周续编敕诏行之太祖即位迁少尹亿性恬退闻其子多逊知制诰即上章求解干德二年以少府监致仕多逊周显德初举

进士解褐秘书郎集贤校理迁左拾遗集贤殿修撰太祖建隆三年以本官知制诰历祠部员外郎权知贡举加兵部郎中史馆修撰开宝二年

车驾征太原知太原行府事移幸常山大权知镇州师还直学士院四年命为翰林学士使江南还因言江南衰弱可图之状受诏同修五代史

迁中书舍人参知政事 【按宋史宰辅表开宝六年九月己巳卢多逊自翰林学士兵部员外郎迁中书舍人参知政事本传不载其为兵部

员外郎】 丁外艰数日起复视事会史馆修撰扈蒙请复修时政记诏多逊专其事金陵平加吏部侍郎太平兴国初拜中书侍郎平章事从平

太原还加兵部尚书多逊博涉经史聪明强力文辞敏给好任数有谋略发多奇中太祖好读书每取书史馆多逊预戒吏令白己知所取书必

通夕阅览及太祖问书中事多逊应答无滞先是多逊知制诰与赵普不协及在翰林日每召对多攻普之短未几普出镇河阳太宗践阼普入

为少保普子承宗娶燕国长公主女承宗适知潭州受诏归阙成婚礼未踰月多逊白遣归任普由是愤怒初普出镇河阳上言自愬云外人谓

臣轻议皇弟开封尹皇弟忠孝全德岂有闲然矧昭宪皇太后大渐之际臣实预闻顾命知臣者君愿赐昭鉴太祖手封其书藏于宫中至是普

复密奏臣开国旧臣为权幸所沮因言昭宪顾命及先朝自愬之事帝于宫中访得普前所上表因感悟即留承宗京师未几复用普为相多逊

益不自安普屡讽多逊令引退多逊贪固权位不能决会有以多逊尝遣堂吏赵白交通秦王廷美事闻太宗怒诏数其罪责授守兵部尚书明

日以多逊属吏命翰林学士承旨李昉学士扈蒙卫尉卿崔仁冀膳部郎中知杂事滕中正杂治之狱具召文帝常参官集议朝堂太子太师王

溥等七十四人议请依有司所断削夺在身官爵准法诛斩诏令卢多逊在身官爵及三代封赠妻子官封并用削夺追毁一家亲属并配流崖

州所在驰驿发遣纵经大赦不在量移之限朞周巳上亲属并配隶边远州郡剖曲奴婢纵之余依百官所议 【按宋名臣言行录载窦仪为

翰林学士时赵普专政帝患之欲闻其过一日召仪语及普所为多不法且誉仪早负才望之意仪监言普开国元勋公忠亮直社稷之重帝不

悦仪归言于诸弟曰我必不能作宰相然亦不诣朱崖多逊有崖州之行是其言之验也】 多逊至海外因部送者还上表称谢雍熙二年卒于

流所年五十二诏徙其家于容州未几复移置荆南端拱初录其子雍为公安主簿还其怀州籍没先茔雍卒诸弟皆特赦除州县官初亿性俭

素自奉甚薄及多逊贵显赐赉优厚服用渐侈愀然不乐谓亲友曰家世儒素一旦富贵暴至吾未知税驾之所后多逊果败人服其识咸平五

年又录雍弟宽为襄州司士参军宽弟察中景德进士察奉多逊丧归葬襄阳

△宋琪

宋琪字俶宝幽州蓟人少好学晋祖割燕地以奉契丹契丹岁开贡部琪举进士中第署寿安王侍读时天福六年也幽帅赵延寿辟琪为

从事会契丹内侵随延寿至京师延寿子赞领河中节度汉初改授晋昌军皆署琪为记室周广顺中赞罢镇补观城令世宗征淮南赞自右龙

武统军为排阵使复辟琪从征及金陵归款以赞镇庐州表为观察判官部有冤狱琪辨之免死者三人特加朝散大夫太祖即位连移寿阳延

安二镇皆表琪为从事干德四年召拜左补阙开封府推官太宗为府尹初甚加礼遇琪与宰相赵普枢密使李崇矩善出入门下遂恶之乃白

太祖出琪知龙州移阆州开宝九年为护国军节度判官太宗即位召赴阙时程羽贾琰皆自府邸攀附致显要抑琪久不得调太平兴国三年

授太子洗马迁太常丞出知大通监五年召归将加擢用为卢多逊所阻改都官郎中 【东都事畧作都官员外郎】 出知广州将行复以藩

邸旧僚留判三司勾院七年与三司使王仁赡廷办事忤旨责授兵部员外郎俄通判开封府事京府置通判自琪始 【按东都事畧云京府

通判惟琪而巳自是不复置也与宋史本传异】 八年擢拜右谏议大夫同判三司改左谏议大夫参知政事是秋帝将以工部尚书李昉参预

国政以其先入乃迁琪为刑部尚书十月赵普出镇南阳琪遂与昉同拜平章 【按宋史太宗本纪太平兴国八年十一月壬子朔以参知政

事宋琪李昉同平章事】 自员外郎岁中四迁至尚书为相帝谓曰世之治乱在赏当其功罚当其罪即无不治谓为饰喜怒之具即无不乱卿

等慎之九年九月帝幸景龙门外观水硙因谓侍臣曰此水出于山源清泠甘美凡近河水皆甘岂非余润之所及乎琪等对曰实因地脉潜通

而然亦犹人之善恶以染习而成也雍熙元年十二月 【按宋史本传云其年冬郊祀礼毕考太平兴国九年十一月改元雍熙琪加昭文馆

大学士是十二月事不应蒙上作其年今改】 加门下侍郎昭文馆大学士会诏广宫城宣徽使柴禹锡有别第在表识内上言愿易官邸帝览

奏不悦禹锡阴结琪欲因白请卢多逊旧第帝益鄙之 【按宋宰辅编年录载太宗谓宰相李昉等曰朕欲展宫城禹锡有别第在表识中上

言愿易阛阓中官邸朕极不乐自此朕薄其为人乃潜与宋琪相结为琪请流人卢多逊旧第朕命即赐之多逊犯罪籍没为宰相复请居之不

避恶名岂大臣之体乎】 先是简州军事推官王澣引对帝嘉其隽爽面授朝官翼日琪奏澣经学出身一任幕职例除七寺丞帝曰吾巳许之

矣可与东宫官琪执不从拟大理丞告牒进入帝批曰可右赞善大夫琪勉从命帝滋不悦初帝令琪娶马仁瑀寡妻高继冲之女厚加赐与以

助采广南转运王延范高氏之亲也知广州徐休复密奏其不轨且言其依附大臣帝因琪与禹锡入对问延范何如人琪未知其端盛言延范

强明忠干禹锡旁奏与琪同帝意琪交通不欲暴其状因以其素好诙谐无大臣体罢守本官 【按宋史宰辅表雍熙二年十二月丙辰宋琪

自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以本官免】 禹锡授左骁卫大将军端拱初帝亲耕耤田以旧相进位吏部尚书二年将讨幽蓟诏羣臣各言边事琪本

燕人究知蕃部兵马山川形势俄又陈十策颇采用之淳化二年诏百官转对琪首应诏建明堂辟雍之议五年李继迁入寇灵武命侍卫马军

都指挥使李继隆为河西兵马都部署以讨之西川贼帅李顺攻劫州县以昭宣使王继恩为剑南西川招安使琪又上书言边事帝密写其奏

令继隆择利而行至道元年大宴于含光殿帝问琪年对曰七十有九帝因慰抚久之二年拜右仆射又以其衰老诏许五日一朝是年卒赠司

空谥惠安子贻序为右赞善大夫贻庥为大理评事贻广童子出身琪素有文学颇谐捷在使府前后三十年周知人情尤通吏术在相位日百

执事有所求请多面折之以是取怨于人贻序尝预修册府元龟笔札遒劲坐事左迁复州副使为殿中丞卒

宋雄

宋雄

宋雄者亦幽州人初与琪齐名燕蓟闲谓二宋雄仕契丹为应州从事雍熙三年王师北伐雄与其节度副使艾正以城降授正本州岛观察

使以雄为鸿胪少卿同知州事改光禄少卿历知均唐二州未几护河阴屯兵以知河渠利害因命领护汴口均节水势以达转漕京师赖之改

太子詹事复为光禄少卿迁将作监所在职务修举公私倚任焉雄涉猎文史善谈论有气节士流推许之景德元年卒年七十六子可久为太

常寺奉礼郎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

猜你喜欢
  宋史全文卷十五·佚名
  续明纪事本末卷之四·倪在田
  卷之四十六·佚名
  卷之七十六·佚名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六 辽纪六·纪昀
  台湾海防档(上)·佚名
  一二三二 谕三通馆呈进《皇朝文献通考》讹错甚多其总裁等着交部议·佚名
  卷四十·班固
  重印自序·胡适
  樊山政书卷三·樊增祥
  后梁纪五 均王中贞明三年(丁丑、917)·司马光
  卷二百十四之五·雍正
  卷一百二十五之九·雍正
  第二节 吐蕃、回纥之患·吕思勉
  纲鉴易知录卷七九·吴楚材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八·陈元龙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歴代赋彚卷八天象喜雨赋【有序        晋】傅 咸泰始九年自春不雨以涉夏节草木共然百姓以尧有九年之水汤有七年之旱恐遭斯运并有惧心圣皇劳虑分使祈祷徧于羣望余以太子洗马兼司徒请雨百辟莅

  • 卷五·陈继儒

    仁宗朝,谏官累言:“陈执中不学无术,非宰相器。陛下眷意不替者,得非执中尝于先朝乞立陛下为太子耶?先帝二子,而周王已薨,立嗣非陛下而谁?”上曰:“非为是。但执中不欺朕耳。”嘉祐中,文潞公、富郑公为相,刘公

  • 卷之九十九·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卷之四百六十三·佚名

    光绪二十六年庚子五月。辛丑朔上诣乐寿堂。问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皇太后安。至癸丑皆如之。记注  ○署陕甘总督魏光焘奏蠲缓上年甘肃被灾各州县银粮数目下部知之。摺包  ○以翰林院编修吴纬炳为云

  • 一四六○ 云南巡抚谭尚忠奏本年无挖补《通鉴纲目续编》情形折·佚名

    一四六○ 云南巡抚谭尚忠奏本年无挖补《通鉴纲目续编》情形折乾隆五十七年十月二十日云南巡抚臣谭尚忠跪奏,为遵旨汇奏事。窃照乾隆四十八年八月二十日奉到上谕:前因披阅《御批通鉴纲目续编》内《发明》、《广义》各条

  • 卷八十六·班固

    钦定四库全书 前汉书卷八十六 汉  兰  台  令  史班 固撰唐正议大夫行秘书少监琅邪县开国子顔师古注 何武王嘉师丹传第五十六 何武字君公蜀郡郫县人也【师古曰郫音疲】宣帝时天下和平四夷宾服神爵五凤之间

  • 崔文荣传·张廷玉

    崔文荣,浙江海宁卫人,其家世代为指挥佥事。文荣以武举参加会试,授南安守备。崇祯年间,临、蓝地方人民反明,进逼桂阳,桂王告急。文荣督所部会剿,打退义军四万人,因功升武昌参将。崇祯十六年(1643)四月,张献忠进攻汉阳,文荣渡江袭

  • 卷三十九·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大清会典卷三十九礼部祠祭清吏司升配凡列圣升配之礼勅工部敬制升配神牌南郊於昭亨门外北郊於坛北门外祈年殿於坛西门内之左各设恭制神牌黄幄内阁翰林院官书字大学士二人上香行礼既成先配南郊後配

  • 五 在英国留学七年(1904—1911)·胡适

    关于在君在英国的留学生活,李祖鸿先生写的《留学时代的丁在君》(《独立》第二○八期)有很详细很动人的纪录。在君自己的《苏俄旅行记》的“楔子”第四段(《独立》第一○七期),写他在民国二十二年(1933)八月路过伦敦

  • 第二十卦 观 风地观 巽上坤下·佚名

    观:盥而不荐,有孚颙若。彖曰:大观在上,顺而巽,中正以观天下。观,盥而不荐,有孚颙若,下观而化也。 观天之神道,而四时不忒, 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矣。象曰:风行地上,观;先王以省方,观民设教。 初六:童观,小人无咎,君子吝。象曰:初六童

  • 卷十一·山井鼎

    钦定四库全书七经孟子考文补遗卷十一日本山井鼎物观 撰古文考足利学所藏古文尚书三本每篇经文字体太奇今别摘取而特着于篇以附于考文后其文有增减字原异者备记之于各篇考异下此编更取古今字异者耳但恨元本字形不明偏

  • 卷二百三十三·秦蕙田

    <经部,礼类,通礼之属,五礼通考钦定四库全书五礼通考卷二百三十三刑部尚书秦蕙田撰军礼一军制蕙田案大宗伯以军礼同邦国大师之礼居其首葢先王以礼治神人和上下将合斯世于大同而四方邦国不能无变礼易乐自悖于王章者礼之

  • 外储说右上 译文·韩非

    君主用来控制臣下的方法有三种:一对权势不能加以驯化的臣下,君主就要把他除掉。师旷的回答,晏婴的议论,都丢掉了利用权势控制臣下这种易行的办法,而去称道实施恩惠争取民众这种困难的办法,这就如同,和野兽赛跑,不知道除掉祸害

  • 卷之三·张居正

    夏书夏,是大禹有天下之号。这书纪夏家一代的事迹,故叫做夏书,共四篇。禹贡贡,是贡赋。这一篇,史臣记大禹平水土,定贡赋,及经理天下的事。独以贡名篇者,水土平而后贡赋定,特举其成功而言也。【原文】禹敷土,随山刊木,奠高山大川。

  • 卷五·道世

    ○六道灾第四(此有六部)△第一诸天部(此别四部)▲述意部第一夫论天报,识复丰华。服玩光新,身形轻妙。而自在天上更是魔王,无想定中翻为外道。四空之顶,邪执不轻,六欲之间,迷惑殊重。不能受持《般若》,供养《涅槃》。憍慢转增,我人

  • 大菩薩藏經卷第十九·欧阳竟无

      唐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   般若波羅蜜多品第十一之四   [一]復次舍利子云何菩薩摩訶薩四正勝道善巧.舍利子菩薩摩訶薩以修般若波羅蜜   多故道有四種.何等爲四.一者未生惡不善法爲不生故便生欲樂勇猛策勵發勤

  • 且介亭杂文附集·鲁迅

    《附集》的文章,收自《海燕》,《作家》,《现实文学》,《中流》等。《半夏小集》,《这也是生活》,《死》,《女吊》四篇,先生另外保存的,但都是这一年的文章,也就附在《末编》一起了。先生在《白莽作〈孩儿塔〉序》中说:一个人如果

  • 吴下谚联·王有光

    4卷,清王有光撰。此书初刻于嘉庆二十五年(1820)。本书在清代的众多笔记中较为别致,专采吴中俗语谚语,逐条加以解释,亦庄亦谐,俗不伤雅。全书分为启目、正目、续目、末目4个部分,共集谚语及俗语304条。启目首列开盘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