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纲鉴易知录卷四十

陈纪 附隋

高宗宣帝

纲 辛丑,春二月,隋王坚称皇帝。

目 周主逊居别宫,隋王即皇帝位。窦毅之女闻周主禅,自投堂下,抚膺太息曰:“恨我不为男子,救舅氏之患!”毅及襄阳公主掩其口曰:“汝勿妄言,灭吾族!”由是奇之。及长,以适唐公李渊。渊,昞之子也。

纲 隋追尊考为武元帝。

纲 隋立后独孤氏。

目 后家世贵盛,而能谦恭,雅好读书,言事多与隋主意合,甚宠惮之,宫中称为“二圣”。

纲 隋立世子勇为太子,诸子皆为王。

纲 隋废周主阐为介公,改封周太后杨氏为乐平公主。

纲 隋主尽灭宇文氏之族。

目 虞庆则劝隋主尽灭宇文氏,李德林固争,以为不可,隋主作色曰:“君书生,不足与议此!”于是周太祖以下子孙皆死,而德林品位遂不进。

纲 隋征苏威为太子少保。

目 威,绰之子也,少有令名,周宇文护强以女妻之。威见护专权,恐祸及己,屏居山寺,以讽读为娱。周高祖闻其贤,除车骑大将军,辞疾不拜。隋主为丞相,高颎荐之,隋主召见,与语,大悦;居月余,闻将受禅,遁归田里。颎请追之,隋主曰:“此不欲预吾事耳,置之。”及受禅,征拜太子少保,追封绰为邳公,以威袭爵。

纲 三月,隋以贺若弼为吴州总管,韩擒虎为庐州总管。

目 隋主有并吞江南之志,问将于高颎,颎荐弼与擒虎,故以弼镇广陵,擒虎守庐江,使潜为经略。

纲 隋以苏威为纳言。

目 初,苏绰在西魏,以国用不足,为征税法颇重,既而叹曰:“今所为者,正如张弓,非平世法也。后之君子,谁能弛之!”威闻其言,每以为己任。至是,奏减赋役,务从轻简。隋主从之,谓朝臣曰:“杨素才辩无双。至于斟酌古今,助我宣化,非威之匹也。威若逢乱世,南山四皓,岂易屈哉!”威尝言于隋主曰:“臣先人每戒臣云:‘唯读孝经一卷,足以立身治国,何用多为!’”隋主深然之。

纲 夏五月,隋主坚弑介公阐。

纲 秋七月,隋定服色。

目 隋主始服黄,百僚毕贺。

纲 九月,隋仆射高颎督诸军侵陈。

纲 隋铸五铢钱。

目 背面肉好,皆有周郭,每一千重四斤二两。

纲 隋上柱国郑译有罪,除名。

目 译自以被疏,阴呼道士醮章祈福,婢告以为巫蛊;译又与母别居,为宪司所劾,除名。隋主下诏曰:“译若留之于世,在人为不道之臣;戮之于朝,入地为不孝之鬼。宜赐以孝经,令其熟读。”仍遣与母共居。

纲 冬十月,隋初行新律。

目 初,周法比于齐律,烦而不要。隋主命裴政等更加修定。始制死刑二,绞、斩;流刑二,自二千里至三千里;徒刑五,自一年至三年;杖刑五,自六十至百;笞刑五,自十至五十。

纲 十二月,隋听民出家,赋钱写书造像。

右北周五主合二十五年。

纲 壬寅,春正月,陈主顼殂,始兴王叔陵作乱,伏诛。太子叔宝立。

后主

纲 癸卯,春三月,隋迁于新都。

纲 隋诏求遗书。

目 秘书监牛弘上表曰:“典籍屡经丧乱,率多散逸。周氏聚书,仅盈万卷,平齐所得,裁益五千。兴集之期,属膺圣世,为国之本,莫此为先。”隋主从之。诏献书一卷,赉缣一匹。

纲 冬十一月,隋罢郡为州。

纲 甲辰,春正月朔,日食。

纲 秋九月,隋诏公私文翰并宜实录。

目 隋主不喜辞华,故有是诏。时泗州刺史司马幼之文表华艳,诏付所司治罪。治书侍御史李谔亦上书曰:“魏之三祖,崇尚文词,遂成风俗。江左、齐、梁,其弊弥甚:竞一韵之奇,争一字之巧;连篇累牍,不出月露之形,积案盈箱,唯是风云之状。世俗以之相高,朝廷以之擢士。以儒素为古拙,以词赋为君子。故其文日繁,其政日乱,良由弃大圣之轨模,构无用以为用也。今朝廷虽有是诏,而州县仍踵弊风,躬仁孝之行者,不加收齿,工轻薄之艺者,举送天朝。请加采察,送台推劾。”诏以其奏颁示四方。

纲 冬十一月,陈起临春、结绮、望仙阁。

目 陈主起三阁,各高数十丈,连延数十间,皆以沉檀为之,金玉珠翠为饰,珠帘、宝帐、服玩瑰丽,近古未有。其下积石为山,引水为池,杂植花卉。上自居临春,张贵妃居结绮,龚、孔二贵嫔居望仙,复道往来。以宫人袁大舍等为女学士。江总虽为宰辅,不亲政务,日与尚书孔范、散骑王瑳等文士十余人,侍宴后庭,谓之“狎客”。使诸妃嫔及女学士与狎客共赋诗,采其尤艳丽者,被以新声,其曲有玉树后庭花、临春乐等,大略皆美诸妃嫔之容色。君臣酣歌,自夕达旦。

纲 乙巳,春正月朔,日食。

纲 夏五月,隋初置义仓,貌阅户口,作输籍法。

目 度支尚书长孙平奏:“令民间每秋家出粟麦一石以下,贫富为差,储之当社,委社司检校,以备凶年,名曰‘义仓’。”隋主从之。

时民间多妄称老、小以免赋役,隋主命州县大索貌阅,以防容隐。高颎又言:“民间课输无定簿,难以推校,请为输籍法。”隋主从之。

纲 梁主岿殂,太子琮立。

纲 秋八月,隋筑长城。

目 东距河,西至绥州,绵历七百里。

纲 丁未,春正月,隋制诸州岁贡士三人。

纲 秋九月,隋灭梁,以其主萧琮为莒公。

纲 冬十一月,陈临平湖开。

目 隋主问取陈之策于高颎,对曰:“江北田收差晚,江南水田早熟。量彼收获之际,微征士马,声言掩袭,彼必屯兵守御,废其农时。彼既聚兵,我便解甲。再三如此,彼以为常;后更集兵,彼必不信。犹豫之顷,我乃济师,登陆而战,兵气益倍。江南土薄,舍多茅竹,储积皆非地窖,当密遣人因风纵火,待彼修立,复更烧之,不出数年,财力俱尽矣。”隋主用其策,陈人始困。

隋主谓高颎曰:“我为民父母,岂可限一衣带水不拯之乎!”命大作战船。人请密之,隋主曰:“吾将显行天诛,何密之有!”使投其于江,曰:“若彼惧而能改,吾复何求!”时江南妖异特众,临平湖草久塞,忽然自开。陈主恶之,乃自卖于佛寺为奴以厌之。

纲 戊申,春三月,隋下诏伐陈。

纲 冬十月,隋以晋王广为淮南行省尚书令、行军元帅,帅师伐陈。

目 隋命晋王广、秦王俊、清河公杨素,皆为行军元帅。广出六合,俊出襄阳,素出永安,庐州总管韩擒虎出庐州,吴州总管贺若弼出广陵,凡总管九十,兵五十一万八千,皆受晋王节度。旌旗舟楫,横亘数千里。以高颎为元帅长史,王韶为司马,军事皆取决焉。

秦王俊督诸军屯汉口,为上流节度。陈以周罗睺督诸军拒之。杨素帅水军东下,舟舻被江,旌甲曜日。陈之镇戍相继以闻,中书舍人施文庆、沈客卿并抑而不言。及隋军临江,仆射袁宪等奏请防备再三。陈主从容谓侍臣曰:“王气在此。齐兵三来,周师再来,无不摧败。彼何为者邪!”孔范曰:“长江天堑,限隔南北,今日虏军岂能飞渡邪!”陈主以为然,故不为深备,奏伎、纵酒、赋诗不辍。

右陈五主合三十二年。

隋纪

高祖文皇帝

纲 己酉,隋高祖文皇帝开皇九年,春正月,总管贺若弼、韩擒虎进军灭陈,获其主叔宝。

目 正月朔,陈主会朝,大雾四塞。是日,贺若弼自广陵引兵济江,韩擒虎自横江济采石,守者皆醉,遂克之。陈主以萧摩诃、樊毅、鲁广达并为都督,司马消难、施文庆并为大监军,遣樊猛帅舟师出白下。既而贺若弼拔京口,韩擒虎拔姑孰。于是弼自北道,擒虎自南道并进,缘江诸戍,望风尽走。弼进据钟山。晋王广遣总管杜彦与韩擒虎合军,屯于新林。陈人大骇,降者相继。陈主使鲁广达陈于白土冈,任忠、樊毅、孔范、萧摩诃军以次而北,亘二十里,首尾进退不相知。韩擒虎自新林进军,任忠帅数骑迎降于石子冈,引擒虎军直入朱雀门。陈主皇遽,从宫人十余出景阳殿,自投于井。既而军人窥井,以绳引之,惊其太重,及出,乃与张贵妃、孔贵嫔同束而上。贺若弼乘胜至乐游苑,烧门而入。弼耻功在擒虎后,欲令叔宝作降笺归己,不果。

纲 晋王广入建康,诛陈都督施文庆等五人。

目 高颎先入建康,晋王广使人驰告之,令留张丽华,颎曰:“昔太公蒙面以斩妲己,此岂可留也!”斩之。广闻之变色曰:“昔人云‘无德不报’,我必有以报高公矣!”由是恨颎。寻入建康,以施文庆谄佞,沈客卿聚敛,与阳慧朗、徐哲暨慧景皆为民害,斩之以谢三吴。

纲 以许善心为散骑常侍。

目 帝使以陈亡告许善心,善心衰服号哭于西阶之下,藉草东向坐三日;敕书唁焉。明日,就馆,拜散骑常侍。上曰:“我平陈,唯获此人。既能怀其旧君,即我之诚臣也。”

纲 二月,置乡正、里长。

目 苏威奏请五百家置乡正,使治民,简辞讼。上从之,乃以百家为里,置里长一人。

纲 夏四月,晋王广班师,俘陈叔宝至京师,献于太庙。论功行赏有差。

目 进杨素爵为越公、贺若弼宋公。弼与韩擒虎争功于帝前。弼曰:“臣在蒋山死战,破其锐卒,擒其骁将,震扬威武,遂平陈国。”擒虎曰:“臣以轻骑五百,直取金陵,执陈叔宝;弼夕方至,臣启关纳之,安得与臣比!”帝曰:“二将俱为上勋。”于是进擒虎上柱国,高颎爵齐公。从容命颎与弼论平陈事,颎曰:“弼先献十策,后苦战破贼。臣文吏耳,焉敢与之论功!”帝大笑,嘉其有让。初,上尝使颎问方略于李德林,于是,赏其功,授柱国,封郡公。已宣敕,或说颎曰:“今归功德林,诸将必当愤惋,而公亦为虚行矣。”颎入言之,乃止。贺若弼撰其所画策上之,谓之御授平陈七策。帝弗省,曰:“我不求名,公可自载家传。”后突厥来朝,帝谓之曰:“汝闻江南有陈国乎?”因召左右引突厥诣韩擒虎前曰:“此是执得陈国天子者。”擒虎厉色顾之,突厥惶恐,不敢仰视。庞晃等短高颎,帝怒,皆黜之,亲礼逾密。因谓颎曰:“公犹镜也,每被磨莹,皎然益明。”

纲 复故陈境十年,余州一年。

纲 以陈江总、袁宪等为开府仪同三司。

目 以江总、袁宪、萧摩诃、任忠为开府仪同三司。帝嘉袁宪雅操,下诏,以为江表称首。初,陈散骑常侍韦鼎聘于周,遇帝而异之,谓曰:“公当大贵,贵则天下一家。岁一周天,老夫当委质于公矣。”及归,尽卖田宅,或问其故,鼎曰:“江东王气,尽于此矣!”至是,召为上仪同三司。

纲 诏除毁兵仗。

纲 秋七月,群臣请封禅,不许。

纲 冬十二月,诏定雅乐。

纲 以辛公义为岷州刺史。

目 岷俗畏疫,一人病,阖家避之,病者多死。公义命皆舆置厅事,暑月,厅廊皆满,公义设榻,昼夜处其间,以秩禄具医药,身自省问。病者既愈,乃召其亲戚谕之曰:“死生有命,岂能相染。若能相染,吾死久矣!”皆惭谢而去。其后人有病者,争就使君,其家亲戚固留养之,始相慈爱,风俗遂变。

后迁并州刺史,下车,先至狱中露坐验问。十余日间,决遣咸尽。还领新讼事,皆立决;有须禁者,公义即宿厅事,终不还。或谏曰:“公事有程,何自苦!”公义曰:“刺史无德,不能使民无讼,岂可禁人在狱而安寝于家乎!”罪人闻之,咸自叹服。后有讼者,乡闾父老遽晓之曰:“此小事,何忍勤劳使君!”讼者多两让而止。

纲 庚戌,十年,春二月,杀楚州参军李君才于殿内。

目 帝性猜忌,不悦学,既任智以获大位,因以文法自矜,明察临下,恒令左右觇视内外,有过失则加以重罪。又患令史赃污,私使人以钱帛遗之,得犯立斩。每于殿廷捶人,挥楚不甚,即命斩之。李君才言:“帝宠高颎过甚。”帝怒,命杖之,而殿内无杖,遂以马鞭捶杀之。未几,怒甚,又于殿廷杀人;兵部侍郎冯基固谏,不从。寻悔,宣慰基而怒群臣之不谏者。

纲 冬十一月,江南乱,以杨素为行军总管,讨平之。

目 江表自东晋以来,刑法疏缓,世族陵驾寒门;平陈之后,尽反其政。苏威复作五教,使民诵之,士民嗟怨。民间复讹言隋欲徙之入关,远近惊骇。于是越州高智慧、苏州沈玄皆举兵反,自称天子,攻陷州县。陈之故境,大抵皆反,执县令杀之,曰:“更能使侬诵五教邪!”诏遣杨素讨之。素帅舟师自杨子津入击贼。玄败走,追擒之。智慧据浙江东岸为营。子总管来护儿曰:“吴人轻锐,利在舟楫,必死之贼,难与争锋,公宜严陈以待之,勿与接刃。请假奇兵数千潜度,掩破其壁,使退无所归,进不得战,此韩信破赵之策也。”素从之。大破智慧。智慧走保闽越,素分兵追捕,密令人说贼帅王国庆,使斩送智慧以自赎。余党悉降,江南大定。

纲 辛亥,十一年,春二月,以刘旷为莒州刺史。

目 平乡令刘旷有异政,以义理晓谕讼者,皆引咎而去,狱中草满,庭可张罗;高颎荐之,故有是命。

纲 壬子,十二年,秋七月,苏威以开府就第,尚书卢恺除名。

目 博士何妥与苏威争议事,积不相能。威子夔与妥议乐,复不同;议者以威故,同夔者什八九。妥恚,遂奏威与卢恺、薛道衡、王弘、李同和等共为朋党。帝大怒,威免官爵,以开府就第,卢恺除名。

威好立条章,每岁责民间五品不逊,答者或云:“管内无五品之家。”其不相应领,类如此。又为余粮簿,欲使有无相赡;民部侍郎郎茂以为烦迂不急,皆奏罢之。

茂,尝为卫国令,有民张元预,兄弟不睦,丞尉请加严刑,茂曰:“元预兄弟,本相憎疾,又坐得罪,弥益其忿,非化民之意也。”乃徐谕之以义。元预等各感悔,顿首请罪,遂相亲睦。

纲 冬十月,新义公韩擒虎卒。

纲 十二月,以杨素为仆射,与高颎专掌朝政。领军大将军贺若弼除名。

目 贺若弼自谓功名出朝臣之右,当为宰相。及杨素为仆射,不平形于言色,由是免官,怨望愈甚。久之,上下弼狱,公卿奏弼罪当死。上谓弼曰:“臣下守法不移,公可自求活理。”弼曰:“臣将八千兵擒陈叔宝,窃以此望活。”上曰:“此已格外重赏。”弼曰:“臣今还格外望活。”上低回者数日,特令除名。岁余,复其爵位。

纲 癸丑,十三年,春二月,作仁寿宫。

纲 甲寅,十四年,夏四月,行新乐。

目 太常卿牛弘使协律郎祖孝孙参定雅乐,复附帝意,销毁前代金石,以息异议。又作武舞,以象功德。至是,乐成,诏行之。乐工万宝常闻新乐,泫然泣曰:“淫厉而哀,天下不久尽矣!”宝常竟饿死。且死,悉取其书烧之,曰:“用此何谓!”

纲 秋七月,以苏威为纳言。

纲 关中旱,饥。八月,帝如洛阳。

目 上遣左右视民食,得豆屑杂糠以献。上流涕以示群臣,深自咎责,为之不御酒肉者期年。至是,帅民就食于洛阳,敕斥候不得驱迫。男女参厕于仗卫之间,遇扶老携幼者,辄引马避之,至艰险处,见负担者,令左右扶助。

纲 冬十月,散骑侍郎王劭上皇隋灵感志。

目 帝好祥小数,劭前后上表言上受命符瑞甚众,又探歌谣谶纬,捃摭佛书,曲加诬饰,撰皇隋灵感志三十卷奏之,上令宣示天下。

纲 乙卯,十五年,春正月,帝东巡,祀天于泰山。

目 以岁旱谢愆咎也。

纲 二月,收天下兵器。

纲 三月,还宫。

纲 仁寿宫成,以封德彝为内史舍人。

目 仁寿宫成,幸之。时天暑,役夫死者相次于道,杨素悉焚除之,帝不悦。及至,见制度壮丽,大怒曰:“杨素为吾结怨天下。”素闻之,虑获谴。封德彝曰:“公勿忧,俟皇后至,必有恩诏。”明日,帝果召素入对,后劳之曰:“公知吾夫妇老,无以自娱,盛饰此宫,岂非忠孝!”赐赉甚厚。素屡荐德彝于帝,擢为内史舍人。

纲 夏六月,焚相州所贡绫文布于朝堂。

纲 秋七月,纳言苏威免,寻复其位。

目 威坐从祠不敬,免,俄而复位。帝谓群臣曰:“世人言苏威诈清,家累金玉,此妄言也。然其性狠戾,不切世要,求名太甚,从己则说,违之必怒,此其大病耳。”

纲 冬十月,以韦世康为荆州总管。

目 世康和静谦恕,为吏部尚书十余年,时称廉平。常有止足之志,谓子弟曰:“禄岂须多,防满则退;年不待暮,有疾便辞。”因恳乞骸骨。不许,使镇荆州。

纲 十二月,敕:“盗边粮升以上,皆斩。”

纲 丙辰,十六年,夏六月,初制工商不得仕进。

纲 秋八月,诏:“死罪三奏,然后行刑。”

纲 丁巳,十七年,春三月,诏诸司论属官罪,听律外决杖。

目 帝以所在属官不敬惮其上,事难克举,故有是诏。于是上下相驱,迭行捶楚。

又以盗贼繁多,命盗一钱以上皆弃市,或三人共盗一瓜,事发即死。于是行旅皆晏起早宿,天下懔懔。有数人劫执事而谓之曰:“吾岂求财者邪!但为枉人来耳。而为我奏至尊:自古立法,未有盗一钱而死也。而不以闻,吾更来,而属无类矣!”帝闻,乃为停之。

又尝乘怒,欲以六月杖杀人,大理少卿赵绰固争,帝曰:“六月虽曰生长,此时必有雷霆;我则天而行,有何不可!”遂杀之。掌固来旷告绰滥免徒囚,推验无实。帝怒,命斩之。绰又固争,帝拂衣入。绰托奏他事复入,再拜曰:“臣有死罪三,不能制驭掌固,使触天刑,一也;囚不合死,不能死争,二也;本无他事,妄言求入,三也。”帝意解,旷因免死。

纲 冬,钦州刺史宁长真来朝。

目 初,散骑侍郎何稠使岭南,及还,钦州刺史宁猛力请随入朝,稠以其疾笃,遣还而卒。帝不怿。稠曰:“猛力与臣约,假令身死,当遣子入侍矣。”猛力临终,果诫其子长真,葬毕登路。至是,长真嗣为刺史,如言入朝。帝大悦曰:“何稠著信蛮夷,乃至于此。”

纲 戊午,十八年,冬十二月,置行宫十二所。

目 自京师至仁寿宫之道也。

纲 己未,十九年,秋九月,以牛弘为吏部尚书。

目 弘选举先德行而后文才,务在审慎,虽致停缓,而所进用多称职。侍郎高孝基鉴赏机悟,清慎绝伦,然爽俊有余,迹似轻薄,时宰多以此疑之,弘独推心任委,得人为多。

纲 庚申,二十年,春二月,贺若弼坐事下狱,赦出之。

目 弼复坐事下狱,帝数之曰:“公有三太猛:嫉妒心太猛,自是、非人心太猛,无上心太猛。”既而释之。他日帝谓侍臣曰:“弼将伐陈,谓高颎曰:‘不作高鸟尽、良弓藏邪?’后又语颎曰:‘皇太子于己,无所不尽。公终久何必不得弼力,何脉脉邪!’意图镇广陵,又图荆州,皆作乱之地也。”

纲 冬十月,废太子勇为庶人。

目 初,帝使太子勇参决政事,时有损益,帝皆纳之。勇性宽厚,率意任情,无矫饰之行。帝性节俭,勇尝饰蜀铠,帝见而不悦。后遇冬至,百官皆诣勇,勇张乐受贺。帝不悦,下诏停之。自是恩宠始衰,渐生猜阻。

勇多内宠,昭训云氏尤幸。其妃元氏无宠,遇疾而薨。独孤后意其有他,深以责勇。然昭训自是遂专内政,生俨、裕、筠;诸姬子又数人。后弥不平,遣人伺求勇过。晋王广知之,弥自矫饰,后庭有子皆不育,后由是数称广贤。帝与后尝幸其第,广悉屏匿美姬于别室,惟留老丑者,衣以缦彩,给事左右,帝见之喜,由是爱之特异诸子。

司马张衡为广画夺宗之策。广问计于安州总管宇文述,述曰:“废立大事,未易谋也。能移主上意者,惟杨素耳。”乃结素弟约以白素。素入侍宴,微称“晋王孝悌恭俭,有类至尊”。后曰:“公言是也!”素因盛言太子不才。后遂遗素金,使赞帝废勇立广。

勇颇知之,忧惧,计无所出,使人造诸厌胜;帝又使素观勇所为。素至东宫,还言:“勇怨望,恐有他变。”帝益疑之。十月,使人召勇。帝戎服陈兵,御武德殿,集百官诸亲,引勇及诸子列于殿庭,宣诏:“废勇及其男女并为庶人。”帝召东宫官属切责之,皆惶惧无敢对者。洗马李纲独曰:“废立大事,今文武大臣皆知其不可而莫敢发言,臣何敢畏死,不一为陛下别白言之乎!太子性本中人,可与为善,可与为恶,向使陛下择正人辅之,足以嗣守鸿基。今乃以唐令则为左庶子,邹文腾为家令,二人惟知以弦歌鹰犬娱悦太子,安得不至于是邪!此乃陛下之过,非太子之罪也。”又曰:“自古国家废立冢嫡,鲜不倾危,愿陛下深留圣意,无贻后悔。”帝不悦,罢朝。会尚书右丞缺,有司请人,帝指纲曰:“此佳右丞也!”即用之。

纲 十一月,立晋王广为皇太子;是日,天下地震。

目 初,帝之克陈也,天下皆以为将太平,监察御史房彦谦私谓所亲曰:“主上忌刻而苛酷,太子卑弱,诸王擅权,天下虽安,方忧危乱。”其子玄龄亦密言于彦谦曰:“主上本无功德,以诈取天下,诸子皆骄奢不仁,必自相诛夷,今虽承平,其亡可翘足待。”高孝基名知人,见玄龄,叹曰:“仆阅人多矣,未见如此郎者,异日必为伟器,恨不见其大成耳。”见杜杲之兄孙如晦,谓曰:“君有应变之才,必任栋梁之重。”俱以子孙托之。

纲 禁毁佛、天尊及神像。

纲 以王伽为雍令。

目 齐州行参军王伽,送流囚李参等七十余人诣京师,行至荥阳,谓曰:“卿辈自犯国刑,身婴缧绁,固其职也;重劳援卒,岂不愧心!”参等辞至京师,悉脱其枷锁,停援卒,与约曰:“某日当至京师,如致前却,吾当为汝受死。”遂舍之而去。流人感悦,如期而至,一无离叛。帝闻而惊异,召见与语,称善久之。于是悉召流人宴而赦之。因下诏曰:“使官尽王伽,民皆李参,刑厝其何远哉!”乃擢伽为雍令。

纲 辛酉,仁寿元年,春正月,改元。

目 初,太史令袁充表曰:“京房有言:‘太平,日行上道;升平,行次道;霸代,行下道。’盖日去极近则景短而日长,去极远则景长而日短。今自隋兴,昼日渐长,开皇元年,冬至之景长一丈二尺七寸二分;自尔渐短,至十七年,短于旧三寸七分矣。”上临朝,谓百官曰:“日长之废,天之佑也。今当改元,宜取此意以为号。”仍命百工作役,并加程课,丁匠苦之。

纲 以苏威为仆射。

纲 夏六月,废太学及州县学,改国子为太学。

纲 壬戌,二年,秋七月,以韦云起为通事舍人。

目 兵部尚书柳述,尚兰陵公主,怙宠使气,自杨素之属皆下之。帝问符玺直长韦云起以外间不便事,述时在侧,云起曰:“柳述骄豪,未尝经事,兵机要重,非其所堪。臣恐物议以为陛下官不择贤,专私所爱,斯亦不便之大者。”帝顾谓述曰:“云起之言,汝药石也,可师友之。”会诏内外官各举所知,述举云起,除通书舍人。

纲 八月,皇后独孤氏崩。冬十月,葬献皇后。

纲 十二月,诏杨素三五日一入省,论大事。

目 素兄弟诸父并为尚书、列卿,诸子位至柱国、刺史;既废太子及蜀王,威权愈盛,朝廷莫不畏附。敢与抗者,独治书侍御史柳彧,及尚书右丞李纲、大理卿梁毗而已。毗见素专权,恐为国患,乃上封事,曰:“杨素幸遇愈重,权势日隆,天下无事,容息异图;四海有虞,必为祸始。陛下若以素为阿衡,臣恐其心未必伊尹也。”书奏,帝大怒,收毗系狱,亲诘之。毗极言“素擅宠弄权,杀戮无道。又太子及蜀王罪废之日,百僚无不震悚,惟素扬眉奋肘,喜见容色,利国家有事,以为身幸”。帝乃释之。其后帝亦浸疏忌素,乃下诏曰:“仆射,国之宰辅,不可躬亲细务,三五日一向省,评论大事。”外示优崇,实夺之权也。

太子尝问于贺若弼曰:“杨素、韩擒虎、史万岁,皆称良将,其优劣何如?”弼曰:“杨素猛将,非谋将;韩擒虎斗将,非领将;史万岁骑将,非大将。”太子曰:“然则大将谁也?”弼拜曰:“惟殿下所择!”弼意自许也。

纲 癸亥,三年,秋九月,龙门王通献策,不报。

目 通诣阙献太平十二策,帝不能用,罢归。通遂教授于河、汾之间,弟子自远至者甚众,累征不起。杨素甚重之,劝之仕,通曰:“通有先人之弊庐足以庇风雨,薄田足以供粥,读书谈道足以自乐。愿明公正身以治天下,使时和年丰,通也受赐多矣,不愿仕也。”或谮通于素曰:“彼实慢公,公何敬焉?”素以问通,通曰:“使公可慢,则仆得矣;不可慢,则仆失矣:得失在仆,公何预焉!”素待之如初。弟子贾琼问息谤,通曰:“无辨。”问止怨,曰:“不争。”通尝称:“无赦之国,其刑必平;重敛之国,其财必削。”又曰:“闻谤而怒者,谗之囮也;见誉而喜者,佞之媒也:绝囮去媒,谗佞远矣。”大业末,卒于家,门人谥曰文中子。

纲 甲子,四年,春正月,帝如仁寿宫。

纲 秋七月,太子广弑帝于大宝殿而自立。遂杀故太子勇,流尚书柳述、侍郎元岩于岭南。

目 四月,帝不豫。七月,疾甚,卧与百僚辞诀,握手歔欷,越四日,崩于大宝殿。

高祖性严重,令行禁止。勤于政事,虽啬于财,至于赏赐有功,即无所爱。爱养百姓,劝课农桑,轻徭薄赋。自奉俭素,后宫皆衣浣濯之衣,天下化之。然猜忌苛察,信受谗言,功臣故旧,无始终保全者,乃至子弟,皆如仇敌。

初,文献皇后既崩,帝以陈高宗女为宣华夫人,有宠。及寝疾,仆射杨素、兵部尚书柳述、黄门侍郎元岩皆入侍疾,诏太子入居殿中。太子虑帝有不讳,须预防拟,手自为书,封出问素。素条录事状以报;宫人误送帝所,帝览而大恚。陈夫人旦出更衣,为太子所逼;拒之,得免;上怪其神色有异,问故。夫人泫然曰:“太子无礼!”上恚,抵床曰:“畜生!何足付大事!独孤误我!”乃呼柳述、元岩曰:“召我儿!”述等将呼太子,上曰:“勇也。”述、岩出为敕书。素闻,以白太子,矫诏执述、岩系狱;令右庶子张衡入殿侍疾,尽遣后宫出就别室。俄而上崩,故中外颇有异论。陈夫人闻变,战栗失色。晡后,太子封小金合遣使者赐夫人。夫人以为鸩毒,惧甚,发之,乃同心结也。夫人恚而却坐,不肯致谢;诸宫人共逼之,乃拜使者。其夜,太子烝焉。

明日,发丧,即位。会杨约来朝,太子遣约入长安,矫称高祖之诏,赐故太子勇死,缢杀之。追封为房陵王,不为置嗣。除述、岩名,徙之岭南。

纲 冬十月,葬泰陵。

纲 十一月,帝如洛阳。

目 章仇太翼言于帝曰:“陛下酉命,雍州为破木之冲,不可久居。”又谶云:“修治洛阳还晋家。”帝以为然,遂幸洛阳,留晋王昭守长安。

纲 陈叔宝卒。

纲 以洛阳为东京。

炀帝

纲 乙丑,炀帝大业元年,春正月,立皇后萧氏。立晋王昭为皇太子。

纲 二月,以杨素为尚书令。

纲 三月,命杨素营东京宫室。

目 诏杨素营东京,役丁二百万人。敕将作大匠宇文恺与内史舍人封德彝等,营显仁宫,发江、岭之间奇材异石,输之洛阳;又求海内嘉木、异草、珍禽、奇兽,以实苑囿。

纲 开通济渠,引汴水,开邗沟,置离宫,造龙舟。

目 命尚书右丞皇甫议发丁百万,开通济渠。引汴入泗,以达于淮。又发民十万,开邗沟,入江。沟广四十步,傍筑御道,树以柳。自长安至江都,置离宫四十余所。遣黄门侍郎王弘等,往江南造龙舟及杂船数万艘。官吏督役严急,役丁死者什四五。

纲 夏五月,筑西苑。

目 苑周二百里,其内为海,周十余里;为方丈、蓬莱、瀛洲诸山,高百余尺,台观宫殿,罗络山上。海北有渠,萦纡注海内。缘渠作十六院,门皆临渠,每院以四品夫人主之,穷极华丽。宫树凋落,则剪彩为花叶缀之。沼内亦剪彩为荷、芰、菱、芡,色渝则易以新者。十六院竞以殽羞精丽相高,求市恩宠。上好以月夜从宫女数千骑游西苑,作清夜游曲,于马上奏之。

纲 秋八月,帝如江都。

目 上幸江都,御龙舟。用挽士八万余人,舳舻相接二百余里,骑兵翊两岸而行。所过州县,五百里内,皆令献食,多者一州至百,极水陆珍奇;后宫厌饫,将发之际,多弃埋之。

纲 丙寅,二年,春二月,新作舆服仪卫。

目 课州县送羽毛,民求捕之,殆无遗类。乌程有高树,逾百尺,上有鹤巢,民欲取之,不可,乃伐其根;鹤恐杀其子,自拔氅毛投于地,时人或称以为瑞。

纲 夏四月,还东京。

纲 六月,以杨素为司徒。

纲 秋七月,太子昭卒。

纲 始建进士科。

纲 杨素卒。

目 越公素为帝所猜忌。太史言隋分野有大丧,乃徙素为楚公,意楚与隋同分,欲以厌之。素寝疾,不肯饵药,曰:“我岂须更活邪!”

纲 八月,封孙倓为燕王,侗为越王,侑为代王。

纲 冬十月,置洛口、回洛仓。

目 置洛口仓于巩东南原上,城周二十余里,穿三千窖。置回洛仓于洛阳北七里,城周十里,穿三百窖。窖皆容八千石。

纲 征天下散乐。

纲 丁卯,三年,春正月,突厥启民可汗来朝。

纲 夏四月,诏颁新律。

纲 改州为郡。

纲 六月,帝北巡,次榆林郡。启民可汗及义成公主来朝。吐谷浑、高昌皆入贡。

纲 秋七月,筑长城。

目 诏发丁男百余万筑长城,西距榆林,东至紫河。苏威谏,不听。

纲 杀太常卿高颎、尚书宇文、光禄大夫贺若弼。

目 帝之征散乐也,太常卿高颍谏,不听,退谓丞李懿曰:“周天元以好乐而亡,殷鉴不远,安可复尔!”又以帝遇启民过厚,谓何稠曰:“此虏颇知中国虚实,山川险易,恐为后患。”宇文私谓颎曰:“天元之侈,以今方之,不亦甚乎?”贺若弼亦私议宴可汗太侈。并为人所奏。帝以为诽谤朝政,皆杀之。颎有文武大略,明达世务,以天下为己任;苏威、杨素、贺若弼、韩擒虎皆颎所荐。及死,天下莫不伤之。

纲 八月,帝至金河,幸启民可汗帐。

目 车驾发榆林,甲士五十余万,旌旗辎重千里不绝。帝幸启民庐帐,启民奉觞上寿,帝大悦。

纲 还至太原,营晋阳宫。

纲 宴御史大夫张衡宅。

目 至济源,幸衡宅。留宴三日。

纲 遂还东都。

纲 冬以裴矩为黄门侍郎,经略西域。

目 西域诸胡,多至张掖交市,帝使吏部侍郎裴矩掌之。矩知帝好远略,访诸商胡,以其国山川、风俗,撰西域图记三卷,入朝奏之。且云:“今羌、胡之国,并因商人密送诚款,引领翘首,愿为臣妾。若服而抚之,务存安辑,混一戎、夏,其在兹乎!”帝大悦。矩因盛言“胡中多诸珍宝”。帝于是慨然将通西域。以矩为黄门侍郎,复使至张掖,引致诸胡,啖之以利,劝令入朝。自是,西域诸胡往来相继,所经郡县,糜费以万万计,卒令中国疲弊,以至于亡,矩唱之也。

猜你喜欢
  资治通鉴后编卷八十六·徐乾学
  ●卷七·陈康祺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六十六·佚名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九·佚名
  卷之一百六·佚名
  一百三十六 曹寅奏请圣安并进呈晴雨录摺·佚名
  第五卷 工业一·缪荃孙
  清史稿台湾资料集辑一·佚名
  八一七 全书处汇核七月至九月缮写全书讹错及总裁等记过清单·佚名
  卷三十一·傅恒
  孙镗传·张廷玉
  卷二百二十七·杨士奇
  卷六·佚名
  第七节 贯彻总理的遗教·蒋廷黻
  卷五·王溥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戴教授表元(剡源集)·顾嗣立

    表元,字帅初,一字曾伯,庆元奉化人。宋咸淳中,登进士乙科,教授建康府。迁临安教授,行户部掌故国子主簿,皆以兵乱不就。元成宗大德八年,表元年六十余矣,执政者荐之,除信州教授,再调婺州,以疾辞。其后翰林集贤以修撰博士交荐,不起,卒年

  • 静夜·戴望舒

    像侵晓蔷薇底蓓蕾含着晶耀的香露,你盈盈地低泣,低着头,你在我心头开了烦忧路。你哭泣嘤嘤地不停,我心头反复地不宁;这烦忧是从何处

  • 卷一百十七·曹学佺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一百十七 明 曹学佺 编 唐一百三 拾遗【四】 冯着【广州録事】 短歌 寂寂草中兰亭亭山上松贞芳日有分生长耐相容结根各得地幸沾雨露功参辰无停泊且顾一西东君但开怀抱猜恨莫匆匆 洛阳

  • 香溪集钞·吴之振

    范浚杂兴五首雉骄有擅泽,鸡雄亦专栖。乘人肆桀傲,未异雉与鸡。虚张尽客气,不知堕危机。雉骄或登俎,鸡雄亦为牺。嗟尔桀傲子,不戒将安之?荆枭昔见恶,去楚将巢吴。妖音不知革,吴岂荆人殊。枭能戒颊舌,勿复轻鸣呼。虽荆亦容尔,何必

  • 总目·徐倬

    钦定四库全书     集部八御定全唐诗録总目     总集类卷一太宗皇帝 古体诗二十八首近体诗四十九首高宗皇帝 古体诗二首中宗皇帝 近体诗二首【附】聨句诗二首明皇帝  古体诗二首近体诗十七首德宗皇帝 

  • 卷一百二十 汲郑列传第六十·司马迁

    汲黯字长孺,濮阳人也。其先有宠于古之卫君。至黯七世,世为卿大夫。黯以父任,孝景时为太子洗马,以庄见惮。孝景帝崩,太子即位,黯为谒者。东越相攻,上使黯往视之。不至,至吴而还,报曰:“越人相攻,固其俗然,不足以辱天子之使。”河内

  • 大事记续编卷十·王祎

    汉显宗孝明皇帝永平元年春正月帝朝原陵如元会仪【以夲纪修】觧题曰西都旧有上陵东都之仪百官四姓妇女公主诸王大夫外国朝者侍子郡国计吏防陵昼漏上水大鸿胪设九賔随立寝殿前【薛综曰九賔谓王侯公卿二千石六百石下及郎

  • 卷之一千四百六十·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五十一·苏辙

    钦定四库全书古史卷五十一      宋 苏辙 撰廉颇蔺相如列传第二十八廉颇者赵之良将也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晋阳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蔺相如者赵人也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

  • 卷二·吕中

    钦定四库全书宋大事记讲义卷二宋 吕中 撰太祖皇帝建隆四年干德六年开宝九年即帝位建隆元年春正月甲辰,上受周禅即皇帝位。先是,契丹、北汉连兵犯边,周帝命上领诸将御之。士卒服其恩威,军校苖训号知天文,见日下复有一日,黒光

  • 列传卷第十七 高丽史一百四·郑麟趾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敎修。金方庆[*(金)九容*(金)齐颜*(金) *(金)恂*(金)永旽*(金)永煦*(金)士衡朴球]。 ○金方庆字本然安东人新罗敬顺王之远孙。 父孝印性严毅少志

  • 职官 四六·徐松

    分司【宋会要】太祖建隆元年二月,以左骁卫大将军致仕李彦崇为右羽林大将军,分司西京。 三年二月,以左清道率府率范昭祚为左卫将军,分司西京。 开宝二年八月,以太子少詹事王哲为少(傅)[府]少监,分司西京。 四年六月,翰林学士

  • 卷一百九·陈祥道

    欽定四庫全書禮書卷一百九宋 陳祥道 撰<經部,禮類,通禮之屬,禮書,卷一百九>祭侯禮射人祭侯則為位鄭氏曰祭侯獻服不服不以祭侯為位為服不受獻之位也鄉射司馬洗爵升實之以降獻獲者于侯薦脯醢設折

  • 卷三十一·秦蕙田

    <经部,礼类,通礼之属,五礼通考钦定四库全书五礼通考卷三十一刑部尚书秦蕙田撰吉礼三十一五帝蕙田案五帝之祭周礼最着月令迎气虽不言祀事而大皥炎帝黄帝少皥颛顼及勾芒祝融后土蓐收?防所谓五人帝五人神皆与家语合说者

  • 如何建立国民的道德标准·太虚

    ──二十一年九月在武昌文化公学讲──文化、是改善人类生活,使之向上进步的。这种文化的功用,虽然很普通,但至最高上的文化,亦不外乎此理。平常人以为佛法是消极的,寂灭的,其实、佛法是使一切恶业消灭,将人心改造,使之向真实

  • 佛说陀罗尼集经翻译序·佚名

    陀罗尼集经 唐 阿地瞿多译 佛说陀罗尼集经翻译序 若夫陀罗尼印坛法门者。斯乃众经之心髓。引万行之导首。宗深秘密。非浅识之所知。义趣冲玄。匪思虑之能测。密中更密。无得称焉。有高德沙门厥号阿地瞿多(唐言无极

  • 金刚顶瑜伽金刚萨埵五秘密修行念诵仪轨·佚名

    一卷,唐不空译。说五秘密之法。演顿证如来内功德秘要

  • 药师经疏·佚名

    佛典注疏。作者与卷数不详。是对《药师经》的疏释。仅存于敦煌遗书中。已知敦煌遗书藏有斯2512号,首尾俱残,标题系据内容所拟。疏文起自文殊请问,终于十二大愿。均系边引经文,边作疏释。所引经文与现存东晋帛尸梨蜜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