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三十七年(上)

(甲辰)三十七年大明萬曆三十二年

春正月

1月1日

○朔壬子,上在貞陵洞行宮。

○上不豫。

○朝,王世子問安。

○政院玉堂、二品以上,問安。

○辰時,日暈。巳時午時,日有交暈兩珥,暈上有冠,下有履。白虹貫日。未時,日暈,暈上有背,色內赤外靑。

史臣曰:「上天示警,無非可懼,無不有應,而淫虹貫日之變,乃國家敗亡之象,不可逭之災也。前歲元月六日,有此變,今年正月元日,又如之。一之謂甚,而況再乎?當此之時,雖使國家如金甌無缺,海晏河平,邊徼無虞,食富兵强,事力可恃,然變異至此,亦將有存亡危急之憂。矧今邊備蕩然,四境空虛,齊民失業,愁怨滿腹,南賊北寇,磨牙皷吻於外;王子諸宮,奪攘殘殺於內。言路杜塞,三司戒金口之緘;上下不孚,大臣懷首尾之畏。阿諛苟容者,承寵而日進;鯁直敢諫者,蒙譴而日退,以至朝臣相戒,諱言乘輿,諱言宮家,則今日之氣象,果何如耶?恤乎湫乎,危亡立至,而上未有側身修行,以改前日之爲;下未聞忘身循國,自任興衰之責,天怒安得不赫然,而震動之哉?嗚呼。其亦慘矣。」

1月2日

○癸丑,政院啓曰:「伏見日官所啓,昨日午時,白虹貫日。日者,衆陽之宗也;正月元日者,一歲之首也,午者,陽旺之時也。此正陽道光華,萬物咸覩之辰也,而陰慝之氣,卒然侵犯,至於白虹橫貫,觀瞻洶懼,氣像凶慘。天心固是仁愛,示警奚遽至此?上穹玄遠,不敢指爲某事之應,姑以目前一二言之,時事極艱危也,人心極不淑也。南夷觀釁,北虜累動,飢荒荐臻,賦役煩苛,環域內數千里,無一夫不呼冤者。大官悠悠,小官泄泄,直言不至,防備愈踈,未聞有一弊改弦,一事轉移,則將何毫髮可恃,而爲國哉?只見奄奄而盡,如日之暮,宜乎天心震怒也。天災物怪,可駭可愕之變,間出於傳記者,皆萃於近日。其於應災之道,恐有未盡修擧者,示警益急者,仁愛益至也。唯願聖明,另加警動,詢及大臣,極講消弭之方,不勝幸甚。臣等仰戴聖明,見遇慘變,不勝區區憂悶之至,惶恐敢啓。」〈尹暾所草。〉答曰:「近來之變疊現,而元日白虹貫大陽,不勝驚慘。良由寡昧不辟之致,徒切兢惕。當更加修省。」〈批答翌日始下。〉

1月3日

○甲寅,以阿多介一坐、櫜鞬六部,下于政院曰:「前日都承旨,進先王御筆。卽欲以某物表之,疑其或反不安,未果。然先王御蹟,萬世之寶。時時奉覽,感發之懷,不容已。今以方物所進阿多介一坐賜之,宜諒予意,幸勿以賞視之,勿謝。此櫜鞬,乃諸道方物,新爲封進者。六承旨,各一部,偶爾賜之,勿謝。」

○左議政尹承勳啓曰:「臣伏見本月初一日,有白虹貫日之變。不勝驚駭隕越之至。夫日者,衆陽之宗,人君之象,而陰邪侵犯,乃發於正月元日。此尤變之大者也。上年歲首,旣有此變,而今又如是。其所以警告者,有若提耳而面命。豈無所自而然歟?上天下臨,日監在玆。人事失於下,則變必應於上。天人感應之理,不可誣也。伏念自上,遇此非常之變,豈但恐懼修省而已?必得賢才,置公輔之任,上下交修,共濟國事,然後天心可回,而變異可弭。臣等俱以無似,冒居鼎軸,上不能參贊聖謨,以伸後讎之義,下不能規畫措置,以振旣衰之勢,備員充位,毫無所補。當此危亡,有臣如此,天豈無怒於聖明哉?伏願亟賜斥退,改卜賢德,以答天譴,不勝幸甚。」答曰:「天變慘酷,豈非不辟忝冒之致?兢惶實深。大臣宜勿辭,更加勉輔,共濟艱難。」

○憲府啓曰:「自上玉候未寧,久欠平和,群下憂悶之情,日甚一日。雖設廳侍藥,猶有所未至。況於議藥劑進,安敢一毫怠忽,一刻遲緩乎?頃日加減涼膈散,加入材料,旣經稟議,卽當改劑以入,而內醫院茫不省覺,使及時進御之藥,至於經宿始進,其不謹甚矣。請提調推考,當該官員拿鞫。政院,居喉舌之地,出納之際,所當十分致察,俾無踈緩,而前月雪守招辭書啓事,傳敎後過六日,始爲分付該曹,至於邊報時急狀啓,亦當卽下備邊司,以圖規畫,而頃日南兵使烽火狀啓判付,翌日緩緩招給郞廳。政院之怠慢不職如此,其何以督察諸司乎?各其色承旨,請命推考。」答曰:「藥非偶然事,不可如是。承旨推考,依啓。」

○備忘記:「濟州饑饉太甚云。海外孤島之民,恐不能保。依前傳敎,救荒御史發遣,盡心救荒,兼爲摘姦,使官吏,有所畏憚,且問民間疾苦。」

1月4日

○乙卯,上不豫。

○憲府啓請藥房提調推考,當該官員拿鞫,〈前啓。〉答曰:不可。

○以李廷馨爲戶曹參判,姜籀爲副校理,蔡慶先爲副修撰,安大進爲軍資監正,趙挺爲安邊府使,尹說爲吉州牧使,李弘冑爲江西縣令,金之誨爲聞慶縣監,金昌一爲高敞縣監,趙浩爲軍威縣監。

1月5日

○丙辰,弘文館副提學臣韓浚謙、副應敎臣李德泂、校理臣李廷馦、副校理臣權盼、副修撰臣宋

猜你喜欢
  郑孔荀列传第六十·范晔
  大明宣宗章皇帝宝训卷之三·杨士奇
  卷之八十八·佚名
  卷之五百五十八·佚名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三 列传五十三·纪昀
  五八七 江苏巡抚杨魁奏查出颜季亨所撰书四本并通饬各属查追板片折·佚名
  卷九十六 上 西域传 第六十六上·班固
  孟化鲤、孟秋传·张廷玉
  燕太子丹质于秦亡归·佚名
  杜赫欲重景翠于周·佚名
  后梁纪二太祖神武元圣孝皇帝中开平二年(戊辰、908)·司马光
  晋纪二十九 烈宗孝武皇帝中之下太元十二年(丁亥、387)·司马光
  卷八十七之卷九十八并阙文·宋敏求
  卷二十四 舆服下·龙文彬
  卷七十绿营一·冯煦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四折·贾仲明

    (陶伯常引祗候上,云)小官陶伯常,自到京师,谢圣恩可怜,迁除嘉兴府太守之职。将李玉壶的万言长策,献与圣人,圣人大喜,就加李玉壶本府同知,共小官做着同僚,免其赴阙谢恩,即之任所。小官来到长街市上,见一簇人闹,不想正是李玉壶。恐外

  • 卷二十六·施元之

    钦定四库全书卷 施注苏诗卷二十六 宋 苏轼 撰 施元之原注 武进邵长蘅删补 诗四十九首 【时官翰林作施注缺今补】 书晁补之所藏文与可墨竹三首 与可画竹时见竹不见人岂独不见人?然遗其身其身与竹化无穷出清新庄周世

  • 提要·马臻

    钦定四库全书     集部五霞外诗集       别集类四【元】提要【臣】等谨按霞外诗集十卷元道士马臻撰臻字志道号虚中钱塘人仇远序是集称其隐约西湖之滨士大夫慕与之交不过习清虚谈淡泊无一言及势力声利龚开

  • 第九十二回 图中原两军败退 寇南宋三路进兵·蔡东藩

      却说赵范、赵葵,因蔡州已复,请乘时抚定中原,收复三京。廷臣多以为未可,就是赵范部下的参议官邱岳,亦以为不应败盟。史嵩之、杜杲等又均言宜守不宜战。参政乔行简时方告假,更上疏谏阻,所言最详。其辞云:  八陵有可朝之

  • 卷四·张九成

    <经部,四书类,孟子传钦定四库全书孟子传卷四宋 张九成 撰孟子谓齐宣王曰王之臣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逰者比其反也则冻馁其妻子则如之何王曰弃之曰士师不能治士则如之何王曰巳之曰四境之内不治则如之何王顾左右而

  • 明穆宗庄皇帝实录卷之十五·佚名

    隆庆元年十二月辛巳朔○泰宁等三卫夷人右都督只儿挨等遣升合儿等二百余人贡马贺冬至莭宴赉如例○户部请令两京九卿三品以上堂上官并各科道官博访才略过人忠诚任事可任诸边督抚兵备有司及熟知屯盐利毙堪清理盐屯之选者

  • 第九四禀同治十三年九月七日一一三○四-一·佚名

    大甲站驿书吕洲,禀解遣领脱逃之跑勇温天送具禀案下、派办大甲站驿书吕洲,为遣领脱逃,拿获解案,禀请察讯究追事。缘前月十九日,因专跑勇温天送赴署,支领工食、行粮,计银十三元五角,〔书〕令回家取挪长衫、

  • 齐郁林王何妃传·李延寿

    郁林王何妃名叫婧英,庐江飅县人,是伏军将军何戢的女儿。起初将要嫁为南郡王妃,文惠太子嫌何戢没有儿子,门庭孤独,不想和他家结成婚姻。王俭认为南郡王妃,便是将来的外戚,只需要是高族,不一定是强门。现在何氏门荫华贵而宗族孤

  • 韦元甫传·刘昫

    韦元甫,年少时学习严格,才思敏捷。原来任滑州白马尉,以吏术出名,主管此地域的采访使韦涉非常器重他,奏请担任支使,与同幕判官锡一同出名。元甫擅长文书,锡擅长咨询,韦涉对他们以诚相待,在当时有“员推韦状”的说法。元甫有才能

  • 陈镒传·张廷玉

    陈镒,字有戒,吴县人。永乐十年(1412),中进士,后被授予御史,再升任湖广副使,历任山东、浙江副使,都很有名声。英宗即位后三个月,他被升为右副都御史,与都督同知郑铭镇守陕西。北方饥民多到处流移就食。陈镒从大名府出来见到他们

  • 仁学二·谭嗣同

      三十一  君统盛而唐、虞后无可观之政矣,孔教亡而三代下无可读之书矣!乃若区玉检于尘编,拾火齐于瓦砾,以冀万一有当于孔教者,则黄梨洲《明夷待访录》其庶几乎!其次,为王船山之遗书。皆于君民之际有隐恫焉。黄出于陆、王

  • 论将第四·吴起

    论将,就是论述对将领的要求和判断。全篇共五节,前三节论述对己方将领的要求,后两节论述对敌方将领的判断。23、吴子曰:&ldquo;夫总文武者,军之将也。兼刚柔者,兵之事也。凡人论将,常观于勇,勇之于将,乃数分之一尔。夫勇者必轻

  • 菩提行經卷第三·欧阳竟无

      聖龍樹菩薩集頌   宋西天中印度惹爛馱囉國三藏明教大師天息災奉詔譯   [一]菩提心靜慮般若波羅蜜多品第六   [二]佛喜精進增 安住禪定意 愍彼散心人 煩惱[三]芽閒住。   [四]我今知身心 不生於散亂 

  • 最无比经·佚名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室罗筏住誓多林给孤独园。与其无量大苾刍众无量菩萨天人等俱。  尔时尊者阿难在空闲处独坐思惟。生如是念。若善男子或善女人。以净信心受三归依。作如是言。

  • 以身谤法罪过无量·印光

    虽然,以言谤者其罪小,以身谤者其罪大。今之口谈大乘,自命悟道,谓我即是佛,何必更去念佛?烦恼即是菩提,何必断烦恼?淫怒痴即是戒定慧,何必断淫怒痴?由是之故,出言则高于九天之上,行事则卑入九地之下。如斯之流,名为佛怨,比之不知佛法

  • 因明义断·慧沼

    淄洲大云寺苾刍慧沼撰详夫。因明论者铨衡八藏。绳墨四韦。九十六道之规模。二十八师之轨辙。宗归立破。道洽自他。寔大夜之玉珠。是长昏之龙烛。故畅其鸿赜者。乃树正之司南。控彼宏纲者。诚破邪之逐北。是以。法王肇

  • 与妻诀别书·林觉民

    林觉民撰。亦称《寄妻绝笔书》、《与妻书》、《绝笔书》等。载《广州三月二十九日革命史》。清宣统三年三月二十九日广州起义前三天,即1911年4月24日写给妻了陈意映的一封绝笔信。信中委婉曲折地倾诉了自己对妻子的厚

  • 口齿类要·薛己

    《口齿类要》系口腔科书籍。1卷。明·薛己撰于1529年(嘉靖8年)。本书为我国现存的唯一口齿科专著。对于口齿疾病的叙述,先从口唇部,以茧唇开始,次及各型口疮,再述诸般齿痛,最后记载舌及喉部疾患,书末附有诸鲠、误吞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