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三十七年(下)

秋七月

7月1日

○朔庚戌,上在貞陵洞行宮。

○仁宗大王忌辰。

○忠淸道觀察使李弘老狀啓:

淸州牧使韓百謙牒呈內,今月二十三日申時量,州城北門外,五六人耘田,遇震,私奴福只、春福,流來人沈夢安等三人卽死,其餘人,幾死復生,所見極爲驚愕云云。牒呈事,詮次善啓。

○酉時,太白見於未地。

7月2日

○辛亥,大司諫宋駿啓曰:「伏念人主,所恃以爲耳目者,臺諫也。時政之得失,生民之利病,惟臺諫可以言之,則臺諫之得人與否,國家之治亂係焉,其爲任,顧不重歟?方今天災時變,疊見層出,內而邦本離散,外而寇敵憑陵,畿甸之間,殺越繼起,輦轂之下,無辜枉死,耳目所及,罔非可愕,而大小官司,媕婀度日,言路杜絶,謇諤無聞,危機敗證,日甚一日。于斯時也,雖選直截敢言之士,委以耳目之寄,猶懼其不能匡救。況如臣罷軟庸拙,最居群臣之下者,其何敢一日冒據,以辱名器,以累聖鑑乎?抑臣之情事,有不得不達者。臣之門戶不幸,一家之人,多在顯列。此實天道之所惡,而衆人之所指者。臣之父子,相對憂懼戒飭者,未嘗不在於斯也。假使臣貪戀聖寵,從他笑罵,而父在冡宰,子據諫長,是何事體?除目一播,瞻聆擧駭。以公以私,決難承當。亟命鐫罷臣職,以安愚分,以懲逋慢。」答曰:「勿辭。」

○藥房啓曰:「卽者伏聞下醫官之敎,臣等不勝惶憫之至。醫官等術業,不如古人,臣等亦昧醫方,使聖候彌留至此,而適時令極熱,助其心肺之火,上薰於喉門。以此咽喉失音,久未快復。臣等令醫官等,各自議藥以啓。御醫之外,如成浹,醫術頗通,柳季龍,稍解脈法。幷令書啓,則其於廣議參用之道,似爲得矣,而不敢擅便,敢稟。」答曰:「半歲嬰病,日服數三藥,三春長夏,所與相對者,惟藥爐耳。然未見其效。疑其藥非對證,醫亦苟同,故令各書所見以啓矣。予不知醫術,不知其藥爲對證,然稍涉醫書,知其一二疾病之所由作,故自得此證,卽言于醫官曰:『予病得之心證。』醫亦以爲然,至今藥未見效。此則未知其由,得非以一杯水,救一車薪之火也耶?但病久至此,致卿等憂勤,反助心熱,日夜不安耳。用藥如用兵,何必固守前見?與醫官等,更加商議可矣。如許浚,博通諸書,老於用藥,李命源亦老醫,似非凡手。此人等,豈敢妄計乎?」

○午時、未時、申時,日有重暈,內暈有兩珥。未時,太白見於巳地。

7月3日

○壬子,卯時,蒼白雲二道,如氣起,自南方天際,狀如練帛,廣尺餘。一道至艮方,竟天,在日東,一道至卯地,在日上,漸移巽方,移時乃滅。未時,太白見於巳地。酉時,日暈左珥,暈上有冠,色內赤外靑。

○以李元翼爲完平府院君,許筬爲禮曹參判,朴承宗爲承政院都承旨,申欽爲成均館大司成,韓彦忱爲尙衣院正,權縉爲司諫院司諫,趙正立爲議政府舍人,申應崧爲司宰監僉正,黃謹中爲工曹正郞,崔東式爲司憲府持平,閔機爲司憲府監察,元虎智、宋錫祚爲成均館典籍,成時憲爲成均館典籍,李克信爲承政院注書,趙存性爲忠州牧使,黃致誠爲靑松府使,李德馨爲領中樞府事,李希得〈爲人朴直不撓。〉爲知中樞府事,金玏、尹暾爲同知中樞府事,洪慶臣、李尙信爲上護軍,柳慶宗爲平安道評事。

7月4日

○癸丑,未時,太白見於巳地。酉時日暈。夜一更,流星出大角星下,入坤方天際,狀如拳,尾長三四尺許,色赤。三更,流星出句陳星下,入南方雲中,狀如鉢,尾長五六尺許,色赤。

7月5日

○甲寅,諫院啓曰:「近來畿甸之內,賊徒盛行,村巷殺越之患,不可殫記,至於戕殺朝士,劫奪貢物之變,極爲駭愕,而爲有司者,若罔聞知,設法措捕之事,尙不申飭,委屬未安。請下諭京畿監司及防禦使協同,各別勦捕。都下捕盜之事,亦極懈弛。定送之軍,數甚零星,巡伏之際,猶恐見賊,誠可寒心。請令兵曹,多定軍士,左右大將,亦爲申飭,此後如前懈弛,則繩以重律。」答曰:「依啓。」

○憲府啓曰:「法典內,以封君授西班職者,幷封君下批云,則凡帶西班職者,雖有封君之擧,其不可遞去本職,明矣。頃者,中樞府堂上,以封君下批之故,該曹無端遞差,已爲違法,至於大臣體面,與他官自別,尤非該曹所敢輕易處置,而領中樞府事李元翼,幷以勳爵,亦遞原任,其壞國法、蔑大臣甚矣。請兵曹堂上推考,色郞廳罷職。」答曰:「允。郞廳亦推考。」

7月6日

○乙卯,自辰時至酉時日暈。未時,太白見於巳地。

7月7日

○丙辰,憲府啓曰:「臣等取考蘇忠漢獄事作文,當初被死時,旣有其妻,又有其姪女,又有其奴子,則不可謂無屍親也。其隣里人供稱:『蘇忠漢,臨海君房歸到,燒酒過飮身死。姪女秋玉及忠漢奴子,與隣里居人車夫名不知者,一時將屍身,西道埋葬云,則亦不可謂無屍身也。』爲有司者,若能登時按驗,則屍親三人,豈皆無存?埋葬屍身,必有其處,何患成獄之無期也?所謂車夫,與忠漢家人,埋置屍身,則渠雖非屍親,亦一干證之明白者,而自始至終,了無尋問之端,鞫獄之體,果若是乎?旣得屍身,則其杖斃與酒死,不足辨也。不此之思,徒以其妻與姪女推捉之故,而推諉京外往復文書,自幸塞責之有地,媕婀遷就,至于三年者,是誰之咎,而乃反執此爲說,汲汲救解之不暇,至請收議於大臣?有司之前後處置,殊極無謂。請刑曹前後堂上推考,色郞廳罷職,其獄事更令詳究。」答曰:「允。色郞幷推。」

○未時,太白見於巳地。

7月8日

○丁巳,未時,太白見於巳地。

7月9日

○戊午,諫院來啓曰:「亂後瘡痍甫起,賦役繁重,朝廷特軫民隱,設立貢案廳。所當汲汲講定,以除生民一分之弊,而遷延時月,尙未完了,殊非設扃局保民之意。請令本扃局,急速詳定貢案,俾蒙實惠。且舟師所屬各邑,祭享軍器之外,凡干徭役,悉令蠲減,計非偶然,而該曹罔念事目本意,或因事卜定,使沿海役苦之民,不能支吾。請依當初事目施行。近來武將,悍習日甚,刑罰之際,濫用法外之杖,人多枉死,有駭於聽聞久矣。忠淸水使成允文,性本鷙暴,到任之後,淫刑酷罰,隕命於杖下者,非止一二,軍心日離,怨讟朋興,脫有緩急,必有僨事之患。請命罷職,以警其他。唐津縣監尹性之,到任之後,專事掊克,因厥妻妬忌之事,火爇公廨,延及倉庫,已極可駭,而至於散給燼餘,督捧民間,且因印信改造事,托以作紙,遍徵結卜,此外又多淫縱之行,闔境嗷嗷,如在水火。請命罷職。北虜之患,朝夕可慮。邊將之差除,所當另加愼擇,而訓戎僉使李逢春,系出卑微,且無聲稱,決不可彈壓重鎭。請命遞差,各別擇遣。」答曰:「成允文,以何事,殺某某人云乎?」

○趙濈回啓曰:「成允文,自前到處濫殺人命,及爲水使,過用刑杖,吏卒致斃者甚多。因某事殺某人,雖不能一一的指,而所聞騰播,人莫不駭憤矣。」答曰:「知允。」

○未時,太白見於巳地。

7月10日

○己未,元敬王后忌辰。

○全羅道觀察使張晩狀啓:

沃溝縣監李時英牒呈內,今六月二十四日,雲霧四塞,驟雨如注,雷電大作,移時而止,寺奴億丁,雷震致死,牒呈云云。詮次善啓。

7月11日

○庚申,有政。

○吏批啓曰:「前日有年八十士大夫老職事,令該曹聞見擧行事傳敎矣。前參議趙穆,學行卓異,爲士子所矜式之人,今年已八十一歲。此人似當依前傳敎,擧行優老之典。何如?」傳曰:「允。」〈穆,李滉之高弟也。守正篤學,言行卓異,爲世所尊焉。〉 ○尹暾爲兵曹參判,具義剛〈曾爲臺諫,有不靖事。〉爲承旨,鄭仁弘爲工曹參判,李箕賓爲咸鏡南道兵使,裵興立爲忠淸水使,李廷馦爲弘文館應敎,李德泂爲成均館司藝,鄭仁涵爲戶曹正郞,蔡衡爲成均館直講,金光燁、宋碩祚爲吏曹佐郞,洪命元爲咸鏡道都事,金泰國爲古阜郡守,黃鷗爲臨陂縣令,鄭友說爲抱川縣監,尹鞏爲唐津縣監,安夢尹爲沃溝縣監。

○未時,太白見於巳地。

7月12日

○辛酉,諫院啓曰:「行副護軍文希聖,頃者除授高嶺僉使,而旋因備邊司啓辭遞差,使之仍留舟師。旣不赴高嶺,則堂上重加,不可仍帶。請命改正。宣傳之職,乃武弁極選。自前必擇地望表著者,以備侍衛,而近來武兼宣傳之中,或有門微者,或有庸劣者,或有老殘者。不可苟充額數,虛費廩祿而已。請令兵曹,另加澄汰。」答曰:「依啓。」

○憲府啓曰:「政院,職是喉舌,凡遇出納,必思惟允之義,而頃日以諫院箚子,因傳敎,下該司之際,不察傳敎本意,妄自分付。其不職甚矣。其日次知承旨及同參承旨,幷命推考。都摠府都事李景祺,爲人汎濫,前爲守令,多行貪鄙之事,聞者莫不唾罵。今授本職,物情尤以爲駭憤。請命罷職。」答曰:「依啓。」

○未時,太白見於巳地。

○以權悏〈爲人質鈍無能。〉爲漢城府右尹,尹暈爲戶曹參議,李睟光〈爲人安詳。〉爲兵曹參議。

7月13日

○壬戌,慶尙道觀察使李時發狀啓。

咸昌縣監洪思古牒呈內,今月初四日子時地震,自東向西,屋宇掀動,良久而止,丑時又如此,寅時亦暫動而止。一夜之間,至於三度,變異非常云云馳報。詮次善啓。

○忠淸道觀察使李弘老狀啓,尼山縣監宋榮祚牒呈內,去六月二十二日,縣西面居私奴毛乙老里,遇震致死。同月二十四日,南面居水軍金順世,亦爲雷震致死。

○未時,太白見於巳時。

7月14日

○癸亥,諫院啓曰:「置郵傳命,在平時猶重,而況變後,使命旁午,號令緊急,該曹。所當措畫責立,而畿內各驛,徒諉蕩敗,專不應役,雖有餘存之卒,逃匿山谷,耕食位田而已,獨令他道之馬,越站到京,代受其苦。均是赤子,勞逸懸殊。若善爲料理,則豈無變通之路乎?請令該曹,急速講究,備立畿驛之馬,以除他道之弊。漂流唐人,自前闕庭供饋,服飾造給,已成規例,則該曹所當登時照例稟行,而置之相忘,慢不致察,極爲未便。請堂上色郞廳,幷命推考。政院不爲分付檢飭,亦爲非矣。請色承旨推考。」答曰:「允。唐人之事,偶然之事,不須推考,然如是啓之,當依所啓。」

○未時,太白見於巳地。

7月15日

○甲子,朝,王世子問安。

○備邊司啓曰:「李廷彪。督率諸將。,扁探遠近諸島,猝遇賊船,乃能申嚴軍律,轉鬪外洋,一船之賊,盡爲廝殺,獻馘三十四級,而華人、我國人及倭子,亦有生擒。功績可尙。諸將中鉢浦萬戶金成玉。前府使宣義問,一心同事,忘生力戰,其功全在此兩人。亦爲可嘉。他餘軍功人,幷令該曹,急速相考,照例論賞,戰亡各人,幷令恤典擧行,監司處行移。至於犒師一節,似當與統營,一樣行之,而係干恩典,未敢擅便。上裁何如?」傳曰:「依允。李廷彪加資。且遣近臣,犒師勞軍,以示嘉奬之意。金成玉、宣義問、幷爲加資當否議啓。」

○未時,太白見於巳地。夜一更二更,有霧氣。

7月16日

○乙丑,諫院啓曰:「司諫權縉、獻納李久澄,幷引嫌而退。常時議政府,有合坐之事,本府卽以新除授人員參謁事,預捧甘結于各司,各司下吏,亦預爲報知于官員,名銜書呈後,進參行禮,例也。今日合坐,則日晩後始爲來告,或旣進而名銜未書,馳往而已爲禮畢。此專由下吏頑慢。權縉等未及參謁,勢使然也,別無所失。司諫權縉、獻納李久澄,請竝命出仕。」答曰:「依啓。」

○未時,太白見於巳地。夜一更二更,有霧氣。

7月17日

○丙寅,朝,王世子問安。

○憲府啓曰:「司諫權縉、獻納李久澄、大司諫宋駿,幷引嫌而退。臺諫參謁於政府,法也。其事體,雖不可謂不重,而下吏不卽報知,則不能先期進候。或馳進而未及行禮,或中道而狼狽還歸,勢所必至,但旣至衙門,不待六行名銜之呈,徑進而不得行禮,未免虧損體面。當初不能預爲通告,致令諫官,進退顚倒者,無非下吏之爲。其所處置,有何乖當?請司諫權縉遞差,獻納李久澄、大司諫宋駿,竝出仕。備邊司堂上,以一時知邊事有計慮之人,無定額,而啓差者,蓋爲集衆思,而贊廟謨也。方此策應多務之時,不可悠悠泛泛,等視閑慢。況大臣坐堂,體面亦重,而堂上之仕進者常少,揆之事體,已極寒心。今見本月十五日啓下單子,則除公故未參外,稱病不進,多至六員,至爲未便。請竝命推考。濟興君高彦伯,本以泛濫無識之人,拔自微賤,亂離之後,特以汗馬微勞,驟陞三品之職,馴致金玉之列,國家賞功之典,非不酬也。雖稱有衛護陵寢之功,以此而遽加正勳之號,衆心固已不厭。渠安敢自爲己功,便生驕橫之心,張皇辭說,探試君父之前乎?臣等伏見彦伯上疏,乃曰某人扶持影幀,某人賄賊停掘陵寢,某人終始從軍,斬級已多,某人多納軍器,兼有討賊之功,歷指姓名,直請錄勳。彦伯之心,其果謂有君父,而有朝廷乎?設使此人等,實有可紀之功,寧容一武夫,指揮其越分濫疏,擅弄朝權,僥功倖賞?希覬恩命之罪,不可不痛懲。請命罷職不敍。彦伯此疏,猥濫莫甚,固不可上瀆天聽,而政院無端捧入,不察甚矣。請色承旨推考。」答曰:「允。高彦伯可推考。」

○自巳時至未時,日暈。未時,太白見於巳地。

7月18日

○丁卯,憲府啓曰:「前啓高彦伯罷職不敍事,凡臺諫進啓之時,承旨出待者,乃所以因政院傳達之意,而非承旨所與可否之地也。天威咫尺,儼若有臨,爲承旨者,但當俯伏初讀,捧入唯謹而已。雖涉已事,豈可與臺官,偃然揚說,以詰所論之是非哉?昨日掌令李好義之進啓也,至色承旨請推之辭,承旨崔沂,自以爲初不干預,費盡許多辭說,敢與臺官相抗,辭氣勃勃,傍觀者,毌不駭怪。此實前古所未聞之事。其不識事體,輕蔑臺官,莫此爲甚。請命罷職。」答曰:「允。高彦伯事,未諳事理之人,或聽人言而猥陳,誠爲不可。但不可至於罷職。推考可矣。承旨推考。

○辰時、巳時,日暈。未時,太白見於巳地,日暈。申時,日暈左珥。夜二更三更月暈,五更月暈。

○以沈喜壽爲判中樞府事,韓浚謙爲同知中樞府事,姜籤爲承政院同副承旨,洪湜爲弘文館直提學,李德泂爲司諫院司諫,李廷馦爲弘文館典翰,柳希奮爲弘文館應敎,柳澗爲弘文館副應敎,權縉爲弘文館校理,鄭協爲成均館司藝,趙中立爲成均館直講,柳時行爲弘文館副校理,蔡衡爲司諫院正言,尹

猜你喜欢
  卷三百九十二 列传一百七十九·赵尔巽
  卷三百四十四 元豐七年(甲子,1084)·李焘
  卷二·檀道鸾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十八·李心传
  卷六 后汉更始·王夫之
  石匮书后集卷第二十八·张岱
  卷三·李斗
  卷之七十五·佚名
  卷之十八·佚名
  第九十六卷 文苑 二 三·缪荃孙
  平定两金川方略卷七十二·阿桂
  霍韬传·张廷玉
  樊山政书卷十八·樊增祥
  吏学指南卷之一·徐元瑞
  二十八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五十出 仙圆·孟称舜

    【糖多令】〔生、旦仙妆上〕花落水空流,天台古渡头。忆真情,生死相投,镜约钗盟今始就,携手向碧云游。〔生〕雨丝晴片两情牵,〔旦〕结得韦家隔世缘。〔生〕几点梨花坟上土,〔旦〕半开半落已经年。〔生〕姐姐,我和你自花前相见

  • ●龙膏记目录·杨珽

    ●龙膏记目录第一齣 敍传第二齣 旅况第三齣 宠赐第四齣 买卜第五齣 起衅第六齣 成隟第七齣 闺病第八齣 投膏第九齣 开阁第十齣 酬咏第十一齣 传情第十二齣 邂逅第十三齣 旤媒第十四齣 藏春第十五齣 罗

  • 卷二百六十六·列传第二十五·脱脱

        钱若水苏易简 郭贽 李至 辛仲甫 王沔 温仲舒 王化基   钱若水,字澹成,一字长卿,河南新安人。父文敏,汉青州帅刘铢辟为录事参军,历长水禜都尉、扶风令、相州录事参军。先是,府帅多以笔牍私取官库钱,韩重赟领

  • 第三十三回 段匹磾受擒失河朔 王处仲抗表叛江南·蔡东藩

      却说幽州刺史段匹磾,害死刘琨,因致舆情不服,多半叛离。见三十一回。末抷复屡攻匹磾,匹磾不能支持,拟北奔乐陵,往依冀州刺史邵续,行至盐山,忽被一大队人马截住,统将叫作石越,乃是石勒麾下的前锋。匹磾不敢恋战,引众急退,已被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四百九十六·佚名

    万历四十年六月甲子朔升刑部郎中杜应芳为河间府知府○升海州参将萧如蕙为宁夏东路副总兵宁夏副总兵王宣为神枢六营副将神枢十营佐击包良轼为大宁都司真定游击杨继武为湖广兴都都司蔡旗堡守备毛有伦为洪水游击补原任游

  • 卷之一千四百八十九·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之八百八十一·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叶向高传·张廷玉

    叶向高,字进卿,福清人。父亲叶朝荣,做过养利知州。刚怀上叶向高那会儿,他母亲逃避倭寇,在道路旁的一个破厕所中把他生了下来。几次差一点死了,幸亏有神明帮助他。考中万历十一年(1583)进士,授职庶吉士,提升为编修。调任南京国

  • 卷六十三·雍正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六十三 朱批刘柟奏摺 江南安庆按察使【臣】刘柟谨 奏为敬陈刍荛之言仰祈 睿鉴事【臣】於雍正六年九月二十四日到按察使任伏 念 圣恩高厚委【臣】刑名重任时刻冰兢惟期律例详明刑 法平允以仰

  • 卷五十九 五宗世家第二十九·司马迁

    【索隐】:景帝子十四人,一武帝,馀十三人为王,汉书谓之“景十三王”。此名“五宗”者,十三人为王,其母五人,同母者为宗也。孝景皇帝子凡十三人为王,而母五人,同母者为宗亲。栗姬子曰荣、德、阏于。【索隐】:阏音遏。汉书无“于

  • 为政第二·朱熹

     凡二十四章。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共,音拱,亦作拱。政之为言正也,所以正人之不正也。德之为言得也,得于心而不失也。北辰,北极,天之枢也。居其所,不动也。共,向也,言众星四面旋绕而归向之也。为政

  • 第五章 中学院·梁启超

      一、凡人自十一岁即离小学而入此学,至十五岁而出学。此时纯为学龄,一生之学根本于是。  一、此学可习高等普通学,各视其人资禀之敏钝好尚以为学级学类,随时增议。  一、入此院时,知识日开,当大同教化美备之时,人类

  • 学大原上·张载

    学者且须观礼,盖礼者滋养人德性,又使人有常业,守得定,又可学便可行,又可集得义。养浩然之气须是集义,集义然后可以得浩然之气。严正刚大,必须得礼上下达。义者,克己也。 书多阅而好忘者,只为理未精耳,理精则须记了无去处

  • 第五章 21·辜鸿铭

    子在陈,曰:“归与!归与!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辜讲当孔子在其旅居国外(陈国)时,有人听到他在某种状态下说,“我必须想到回家,我确实必须想到回家。我的国家的年轻人都是些生机勃勃而独立自主的人,而且他们在

  • 佛学与国术·太虚

    ──二十年佛诞日在中央国术馆讲──久仰贵馆以提倡国术发扬国光为责志,今蒙张馆长、李处长之介绍,得来此参观,深觉庆幸。今讲佛学与国术,然我于佛学虽稍有研究,于国术则全系门外汉,故此讲题仅能得其半面,此则须先请在坐诸君

  • 第十則 睦州問僧甚處·胡兰成

    第十則睦州問僧甚處舉:睦州禪師問僧:近離甚處?僧便喝。州云:老僧被汝一喝。僧又喝。州云:三喝四喝後作麼生?僧無語。州便打云:這掠虛頭漢。我表哥不喜歡禪僧的喝,他有句云:不受禪僧喝惺惺,厭聞稷下言休兵,宵來天際出彗星。喜與惠

  • 降三世忿怒明王念诵仪轨·佚名

    特进试鸿胪乡大兴善寺三藏沙门大广智不空奉 诏译尔时诸佛菩萨一切贤圣现世间。利益一切有情。时为非顺正法相。损坏国土众生魔等。阿閦普贤大弘誓甚深故示现忿怒形相。白佛言。我在真言。于世间甚所希有。诸如来被听

  • 卷十七·佚名

    嘉兴大藏经 古雪哲禅师语录古雪哲禅师语录卷十七嗣法门人传我等编偈一再参本师和尚雪拥寒空冻色浓。孤怀偏忆最高峰。遥遥越岭几番度。荡荡堇江一棹通。眼底风光唯独得。脚头消息许谁同。扶筇直入清关里。惊起堂前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