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十三年

(庚辰)十三年大明萬曆八年

春正月

1月1日

○朔辛丑,仁聖王后神主祔太廟。上親祭,大赦,受百官賀,行飮福宴。宴時,舊例或用女樂,而不載於《五禮儀》,禮官據近例,以請行。三司、政院以爲:「飮福宴,承神之休,肅敬將事,不宜聽女樂淫褻之聲。」上以爲矯激,不聽。兩司累日連章爭之,至將宴日,連七啓,竟不允。是時,流俗之論已勝,凡三司所論,擧指爲沽名蔑實。上意亦厭之,非必好女樂,而只欲循俗做事,裁抑儒士之論而然也。

二月

2月1日

○朔辛未,同知中樞府事許曄卒。曄字太輝,號草堂。少從花潭徐敬德學,與盧守愼爲友,以士類著名。登嘉靖丙午文科,卽入諫院。其於一時橫議,雖不敢作異,心護善類,隨事救正,有足稱者。今上朝,久爲諫長、館長,好直言,而不切於事情,上不甚重之。及陞秩爲慶尙監司,卽擬判書薦望,將大用矣。曄末年,頗近娼妓,服燥藥得病,性忽褊急,刑罰多不中,士民怪之。仍病解職,卒于尙州之客館。曄與李滉論學,多執滯苟難,滉曰:「太輝若不學問,則眞是善人也。」然篤好經訓,至老不懈,世以此賢之。東西分黨之後,曄爲東人宗主,議論最嚴。與朴淳同師相友,晩年以色目之異,攻駁不顧,人稱爲卯地,以卯爲正東故也。三子筬、篈、筠,女壻禹性傳、金誠立,皆以文士登朝,論議相高,故世稱許氏爲黨家最盛。〈及筠悖逆誅滅,而門戶替矣。〉 ○特旨以副提學金添慶爲大司憲,進秩資憲。添慶巽懦,不言時事,及被擢用,士論譏之。

○以鄭澈爲江原道觀察使。澈自遞大諫之後,累召不赴,及拜是職,欲追榮先人,乃拜命。澈,忠淸剛介,一道欽風,而喜飮酒,醉必失儀,人以此病之。

○以洪聖民爲慶尙監司,以李陽元爲副提學。〈陽元以平安監司召拜。〉 ○上幸成均館,謁聖試士,取黃致誠等十二人。

○月無光累日。

○河原君進譯官女,有姿色。命納之,非例也。

三月

3月1日

○朔庚子,以鄭宗榮爲議政府右贊成。時,贊成有闕,上命以正二品陞之。吏曹議于大臣,以宗榮及金貴榮擬進。時,正二品多舊人之附會新進者,大臣亦不敢薦,只以二人應命。而貴榮以貪鄙不才,爲淸議所賤,識者謂,朝廷已無人矣。

○上親祭于禧、孝陵。駕廻時,白虹貫日。上還宮,傳于政院曰:「近來白虹之變,無歲不有,今日拜陵之際,又有此變,不勝兢惕。予意知悉。」政院啓曰:「伏承上敎,不勝感激。凡弭災之道,不在於文爲末節,而側身兢畏,乃應天之實也。近日罕御經筵,朝廷疵政、閭巷弊瘼,不得聞于左右,請延訪求言。」答曰:「求言可也。」

○領議政朴淳、右議政姜士尙以日變,辭職,答曰:「此豈卿等之失乎?有臣無君,招災致異,古今之常患也。」左議政盧守愼,在病辭職,遣醫診視。

○弘文館上箚,請避殿減膳,延訪求言,頻御經筵,答曰:「箚意是矣。避殿事,予非不知,而斟酌人君體貌,是豈在下者輕言者哉?」

○憲府劾:「新贊成鄭宗榮,才器短淺,素無物望。曾判政曹,唯妾婦、子弟之請是徇,以致賄賂輻輳,有債帥之剌。此人豈合陞於貳公之列乎?請命改正。」上不聽。兩司論之累日,上曰:「宗榮可合三公。曾在先朝,不媚於竈,逮事寡躬,裨益弘多。但不若今人之矯激。」竟不允。〈宗榮不好儒,不入黨,唯愼重自守,以此無時望。爲吏判時,郞官李潑每來謁,欲其同議進退人物,宗榮邈然不應,以此大失時望。〉 ○下敎求言,審理冤獄。

○全羅道癘疫大熾。

○成川校生怨訓導貽弊,盜取聖廟位版,置之土穴中。命京官往審,改造奉安。訓導之不得、人心之悖亂,如此類甚多。

○白虹又貫日。上,下敎曰:「災異疊現,極爲駭愕。可自今減膳、徹樂。」

○以具鳳齡爲副提學。拜命後,上箚辭職,不許。鳳齡退歸五年,累召不至,今始應命。

○仁順王后袝太廟。禮成,別試取士,取黃爀等二十七人。

夏四月

4月1日

○朔庚午,大司憲李山海等辭職避嫌。守門將趙瓊禁出入闕門雜人,而憲府書吏闌入不止,瓊縛之。憲府官大怒,啓請推治瓊罪,上曰:「雖誤縛,豈可以此,敢治王宮守門將乎?大失事體矣。」山海等避嫌,退待,諫院啓請出仕。〈時,士論亢激不中。法府自不守法,而徒以官位自尊,至於請治司閽爲言,士夫之無識如此。〉 ○知中樞府事朴啓賢卒。啓賢,忠元之子也。父子同時爲六卿,放浪無行檢,惟飮酒詼調而已。上以其不好名論矯激,頗示眷注。聞其卒,甚嗟惜之。

○弘文館上箚,論不當以旁岐納女侍,當依舊例,擇良家女。且後苑有營造,非事之宜。上答曰:「爾等入後苑,看審營繕處然後,當有批答。蓋營繕之說,虛傳也。」政院請勿令入審,上不聽而趣召館員。政院再啓曰:「君臣之間,情義貴於相通。只敎以虛傳,則下情自釋,安有入審禁苑之理乎?」上曰:「予命入審,此事非難。政院職在出納,其欲從中沮遏乎?」兩司亦啓:「不當迫臣子以所不敢爲之事,以阻下情。」再啓,不允,館員皆待罪。上曰:「誰倡爲此?其速直啓。」館員對曰:「同有所懷,陳其所聞,豈有先倡者乎?請俱被罪。」上遂停入審之命,下敎曰:「宮闕,予家之事,非外人所預知。此習一開後,有奸徒爲口實,將有不可忍言之弊。故欲窮詰首倡,而今姑不問。大扺人臣之進言,一言以爲智;一言以爲躁,不可不愼也。」自是臺館不敢復言女侍事矣。

○以柳成龍爲尙州牧使。成龍有才識,文學優長,善辭令。敷奏經席,甚稱聖旨。以母老,乞郡便養。上曰:「爾出則我失一良臣,固可惜矣。母子情切,亦不可不從。」命除尙州。

○以鄭逑爲昌寧縣監。逑律身甚嚴,謹於禮學,聲名日著。屢除官不就,至是始拜命赴縣。上引見,問其所學,且問治縣何先,對曰:「先修學政。」上曰:「爾得名不虛矣。」慰諭以遣之。

○大臣請復正殿,再啓乃允。時,領左相皆人望,而不能有所猷爲。災異疊現,別無獻替、消弭之策,惟請復正殿,識者憂之。

○右贊成鄭宗榮謝病免,避物議也。

閏四月

閏4月1日

○朔己亥,以金貴榮爲右贊成,特拜朴好元爲戶曹判書。上之初卽位也,淸名之士一時彙進,是時職秩在三品以上者尙多,皆以西人見斥,疵議紛然。公、孤、六卿有闕則皆以闒茸趨附之人苟充備位。由是,百職不擧,綱紀大壞。堂下淸官,但以區別東西爲務,能言當世黑白者爲名士。時平已久,酒色、伎樂之娛又侈,政弊、民瘼,擧付之度外,惟三司諫諍,指陳劘切,尙有士風,而上又惡其無實多言,聽納已倦。貴榮等,皆以趨附承順進用。

○陰竹進士全旭上疏言時弊,且及朝廷不和之狀。上答曰:「身在草野陳弊之誠,良用可嘉。」傳敎政院曰:「全旭疏中言朝廷不和之狀曰:『挾私嫌,彈劾無咎;動浮言,放逐田里,上欺宸聰;下貽幽憂。』云。草野之人必有所見,第未知指何事耶。夫人臣敢樹私黨,角之朋比,則其罪固大。至挾私欺君,則尤極可愕。此意知悉。」政院啓曰:「今此疏辭,大槪荒雜顚錯,實無所據。而上敎則似若疑有是事者然,無乃未安乎?朝廷之上,雖或有議論之不同,豈至於角立朋比,欺罔宸聰乎?朝廷間事,聖鑑旣已洞燭,而乃有此敎,非但人心疑怪,其於日月之明,恐有未瑩,故敢達。」答曰:「知道。」是時東西之說未息,是非、用舍,未免顚倒。名士之沈抑不揚者多,旭之言,蓋有所指也。

○試文士通政以下于慶會樓。承旨尹卓然居首,賞階嘉善。卓然非人望,而以藻繪陞品,人多不厭。諫院論請改正,不允。

○以孫軾爲全羅道觀察使。上,下敎曰:「孫軾累經近侍,處事明敏,勤勞效著,特加一資。」軾素無學識,又有心疾,動多顚錯,而乃下明敏之敎,人多怪之。憲府劾以非卓異之才,請改正,不允。

五月

5月1日

○朔己巳,旱甚。江原道霜降殺草。

六月

6月1日

○朔己亥,始大雨,江漲海溢,山崩屋漂。下三道癘疫猶熾,民多死亡。政院啓曰:「今年水災,比古尤甚,外方啓聞,極爲可怪。至於都城之內,一夜之間大雨暴漲,平地水深丈餘。橋梁圮壞,道路衝破,屋宇漂流,厭傷、溺死之人不知厥數。郊外衆塚崩頹,白骨暴露,持蘲掩埋者相續。田穀盡沒,蔬場罔餘,民生失業,聞見慘惻。變不虛生,應之有道。伏願聖上,益自修省。」答曰:「今年水災,極爲驚駭,予用兢惕。當更加省念。」

○洪聖民製吏文居首,陞嘉善。憲府論以微事陞階,非命德之政,請改正,不允。

○大司諫金添慶入啓曰:「近者士類,其在家學問與否,臣所未知,但富然後爲善之說盛行。於是,士友間多以防海澤、營土田爲能事,此弊當自上禁之。」上曰:「爲富不仁,安有富然後爲善者乎?此事諫官當擧劾。」添慶曰:「非不欲劾,而其中多有名字可惜者,故不敢耳。」時,名士或有不仕,而耕野者。添慶曾爲士類所外,故倡此說,欲陰中之計也。

秋七月

7月1日

○朔戊辰,吏曹判書李文馨謝病免,朴大立代之。文馨、大立皆附年少士類,遞居銓衡,一無所爲,故訾謗不及焉。

○江原道觀察使鄭澈,陳一道弊瘼。上嘉奬答之,下該司議行。

八月

8月1日

○朔戊戌,以鄭仁弘爲司憲府持平,辭不至。

九月

9月1日

○朔戊辰,彗星見,有雷電之異。下敎求言。是歲,京畿、黃海、江原、平安四道大饑。

冬十月

10月1日

○朔丁酉,天氣如春,逐日有雷電,大霧晝昏。

○以李山海爲刑曹判書。山海早以文詞名世,歷踐淸要,致位六卿。爲人淸愼而巽懦畏人,處衆若無能者。平生不視簿牒文字。至是爲刑判,自以不習吏事,前後固辭,皆不允。與李珥、鄭澈爲執友,自東西分黨之後,見二人重忤於時論,遂與之貳,二人亦輕之,不知其有畦畛也。

十一月

11月1日

○朔丁卯,淑儀鄭氏卒。祖宗壼法太嚴,後宮懷孕,則送還外宅解娩。至是金氏、鄭氏,連以産病不救,上疑治療不謹,仍著令,後宮有孕,得於闕內待産,自此始。

○上不豫,蓋聞鄭氏卒,驚動也。未數日,上疾猝急,外人始知之。命召大臣朴淳、盧守愼,先入侍,上執二人手曰:「須念吾兒輩也。」守愼曰:「臣等以死當之。」闕中驚惶。中殿命遣官,祈禱宗廟、社稷、山川。明日上疾回蘇,漸向康復。上多內寵,元氣頗傷,有火痰之症,喜進生、冷,常患痰氣上衝,群臣以爲憂。

○聖節使李增等,廻自京師。先是,宗系、辨誣,已許改正,而又祖名二字誤書,故李增之行,移咨禮部請査改,又請速賜頒降。至是,齎禮部回咨而來。咨云:

本國辨誣等情,旣已編纂會書,特爲昭雪,無庸過慮。秪因祖名二字之誤,今復再請釐正,無非謹愼詳密,求遂其終始籲雪之誠也。隨卽驗査,見纂《會典》本國項內,書係二字無差,今據來咨,開送內閣,細加査閱,通爲校正,更無矛盾脫漏之虞。至欲趁速頒降一節,新纂會書,綱目浩繁,非朝夕可得就緖計。汗靑完秩,方得進呈御覽,頒布中外。

○領敦寧府事潘城府院君朴應順卒。應順以王妃之父,少無干政之習,恬靜自守,居宅不侈,人不知爲國舅也。

○上體復常,內醫院提調以下加資,賞賜有差。

十二月

12月1日

○朔丙申,百官陳賀,以上疾愈也。

○以李珥爲大司諫,成渾、鄭仁弘爲掌令。上疾愈後,聘召遺逸舊所不至者,朝野欣喜。成渾辭職不至,上三召不置,因下敎曰:「此人有病,不可冒寒登途,命給馬轎上來。」

○李珥承召入京,拜職後啓辭,先謝違豫之時不及奔問,次言:「近日聖心惕悟,號令之下,輿情悅服,此正轉移世道之機。將順匡救,責在諫官,臣不敢承當。請遞臣職。」答曰:「勿辭。」卽引見于丕顯閣。啓曰:「殿下春秋鼎盛,雖有微恙,意謂,不久復常,而去月違豫,擧國驚動,無乃調攝或失其宜乎?伏願淸心省慾,以保眞元之氣。」上曰:「久不相見,無乃有所欲言者乎?」珥拜而對曰:「殿下大病之餘,善端開發,號令之下,悅服人心。臣民之望,無異初服,目今生民之困,日甚一日,世道人心,如水益下。若因舊守轍,則決無有爲之望,必大加振作,盡袪宿弊然後,庶可爲治。朝廷之上,紀綱大壞,大小之官,不思其職,已成風習,此,不可以一時威力治之。必須自上堅定求治之志,收召俊乂,集于朝廷,各觀其才,擇授可合之職,委任責成。持之悠久,則國事可整,而治道可興也。人君欲致賢才,則必先修己。何則?賢才者不救富貴,只求行道。人君不先自修,則賢才必不爲之用,而求富貴利達者,充斥朝廷矣。是故,修己爲用賢之本也。古者爲官擇人,久任以考其績。今則爲人擇官,不論才之當否,而惟以多歷淸要爲榮,故朝遷暮移,一人盡經各司。如是而求其不關厥官者,未之有也。若不改此謬規,則治道無由可成矣。」上曰:「臺諫例以避嫌數易,故他官亦數遞。避嫌之規,古史亦未之見也。」珥曰:「此是近日弊習,豈見於古史乎?」又曰:「人君如有所欲爲,則必採衆論。衆論盈庭而擇用,則必出于一。若使衆人,各行其議,則反致騷擾,政出多門矣。今者雖論議畢陳,而自上必倚仗一二人可任經濟者,擇其中而用之,使論議出於一然後,可以漸升治道矣。」上曰:「今之三公,豈易得乎?予每事必咨而行之,非不擇用,而近日政事,終無所成,殊可怪恨。」珥問上曰:「自上加恩禮於成渾,近古所罕。未知上意,欲用其人乎?抑欲一見而止乎?」上曰:「成渾之賢,予已聞知。第未知其才如何。」珥曰:「才非一般。有可獨任經濟之責者;有好善而能用群才者。成渾之才,若謂之能經濟天下則過矣。其爲人也好善,好善優於天下,此豈非可用之才乎?但痼疾在身,必不能堪憲官之職。此人必須付之閑局,時使入侍于經席,則必有啓沃補益矣。」又陳黃海道弊瘼,請減田稅之半、革軍卒赴防之弊、革魚鹽疊籍之弊,移粟以賑饑民,命有司採用。珥初無從仕之志,會上新經大病,召命特下,故秪爲慰問而來。旣入對,見上有嚮用從善之志,且見士論潰裂,欲仍留調劑。朋友多以爲憂,朴淳獨曰:「叔獻赴朝,吾喜而不寐矣。」

○江原道海震如雷鳴,巖石飛走。

○以李山甫爲司憲府執義,以朴應福爲左承旨,以李濟臣爲江界府使。江界以西塞重鎭,每用武臣爲府使,致兵民凋喪,邊備虛踈。備邊司議遣儒將,特薦濟臣,陞階通政除授。

猜你喜欢
  卷一百八·列传第四十六·脱脱
  卷之二百七十二·佚名
  雍正实录卷之一百零三·佚名
  宇文深传·李延寿
  完颜阿邻传·脱脱
  杨溥传·张廷玉
  胡美传·张廷玉
  卷之四  國初事蹟(明)劉辰 撰·邓士龙
  卷一百三十八·佚名
  卷首之十二·佚名
  礼三·徐松
  卷二十八、乾隆极盛·黄鸿寿
  第六章 清代的武功·吕思勉
  卷一百二十四·佚名
  纲鉴易知录卷四二·吴楚材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二十六出 遥访·周履靖

    【吴小四】〔老旦上〕穿掖庭。入禁闱。须知是女医。欲贵成君。仗我为附子。偏敎产后奇。民间且谩提。老身李药婆便是。世仍祖业。名擅女科。家居就在帅府门前。医治半是宦家宅眷。今日适暇。怕有主顾相寻。不免把飮

  • 第二十七出 拆书·陆采

    〔生上〕〔鹧鸪天〕画毂雕鞍狭路逢。一声肠断绣帏中。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金作屋。玉为笼。车如流水马如龙。刘郞已恨蓬山远。又隔蓬山几万重。小生用千方百计。方才渭桥下瞥见小姐。他把昨夜明珠。依

  • 卷七·侯克中

    钦定四库全书 艮斋诗集卷七 元 侯克中 撰 和张梦符侍郎海青韵 青鸟东来俊有神天恩三锡表殊勲双眸怒掣空中电六翮雄抟海上云鸿鹄低飞羞歛翼鹰鸇远避敢同羣锦鞲一纵头鵞下禁脔从今到相君【谓蒙古岱丞相】 和张可与正

  • 卷256 ·佚名

    梅尧臣 送马行之都官 昭亭山下送君时,不畏西行剑栈危。 笮马跨来身更健,吴船乘去计非迟。 钱塘湖上寻云屋,巾子峰前种槿篱。 此趣已高天下士,不须功业似鸱夷。 梅尧臣 送马仲途司谏使北 每逆

  • 卷十四·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唐诗卷十四五言律孟浩然精思馆山房【一作游精思观题观主山房出处无考】误入花源里【晋书刘实传误入卿内陶潜桃花源记武陵人捕鱼为业縁溪行忽逢桃花林林尽水源得一山武平一诗烟松寒翠幄雪径绕花源】初

  • 附录等·脱脱

        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录军国重事、中书右丞相、监修国史、领经筵事臣脱脱言:窃惟天文莫验于玑衡,人文莫证于简策。人主监天象之休咎,则必察乎玑衡之精;监人事之得失,则必考乎简策之信。是以二者所掌,俱有

  • 卷二十七·连横

    农业志连横曰:古人有言,一夫不耕,或受之饥。是故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则农业重矣。台湾为海上荒岛,古者谓之毗舍耶,梵语也。毗为稻土,舍耶庄严之义,故又谓之婆娑世界。是台湾者为农业之乐国,而有天惠之利也。然土番狉榛,未知耕

  • ◎毛丫头殒命记·李定夷

    苏垣盘门外苏经丝厂,剥茧女工孔氏,有螟蛉女名毛丫头者,在车间打盆。毛丫头素性贪懒,时常不肯上工。故孔氏平日素不满意,时加殴打,逼令到厂。一日,毛丫头又不肯做工,三次下楼,被其母孔氏殴打三次,并拖其上工。岂知毛丫头素来身体

  • 三○四 两江总督高晋奏拏解为《徧行堂集》制序刊行之高纲长子高(禾华)等情折禾·佚名

    三○四 两江总督高晋奏拏解为《徧行堂集》制序刊行之高纲长子高(禾华)等情折禾乾隆四十年十一月初九日太子太傅 内大臣 大学士 仍留两江总督 统理河务革职留任臣高晋谨奏,为准咨拏解,恭折奏闻事。乾隆四十年闰十月二十一

  • 三国史记卷第二十二。·金富轼

    输忠定难靖国赞化同德功臣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师守太保门下侍中判尙书吏礼部事集贤殿太学士监修国史上柱国致仕臣[金富轼]奉宣撰。二二卷高句丽本纪一零零零零零高句丽本纪第十。[宝藏王]下。二二卷高句丽本纪一零宝藏

  • 方域一一·徐松

    急递铺绍兴四年五月五日,枢密院言:「检会臣僚上言,乞督责诸路 帅臣,参稽所部州县道里远近之宜,布斥堠之卒,番休迭往,使不告劳。诏令枢密院措置。今检会前后所降指挥:一、欲令淮南、荆湖、江南、两浙通接沿边探报军期急切及平

  • 不言则已,言必有中·孔子

    【原文】 鲁人为长府①。闵子赛曰:“仍旧贯②,如之何?何必改作?”子曰:“夫③人不言,言必有中④。” 【注释】 ①为长府:改建长府。长府,鲁国藏财货的地方。据《左传·昭公二十五年记载。兽昭公曾经在长府抵抗季氏的进攻。②

  • 原序·孙瑴

    古微书原序昔闻之仲尼爱义子长爱奇予小子亦窃有爱焉曰爱其古世之人得一醆一斚流传三古间则必什袭之而寳之而矜之曰我得古矣古人之奥帙逸文岂直一醆一斚耶夫以声响俱邈诵览所畧举世之不必经见者而我得见之其可爱孰甚矣

  • 卷三十四·沈廷芳

    钦定四库全书十三经注疏正字卷三十四山东按察使沈廷芳撰仪礼士相见礼第三○郑目録云【上毛本衍注字】疏案周礼行夫是士官其有美恶无礼特行无介【行夫误行人美经作注云美福庆也恶丧荒也此事之小者无礼】贽冬用雉节注

  • 略评新唯识论·太虚

    ──二十一年十二月在厦门作──贤首初列玄奘三藏译场,以意趣不合退出,别弘杜顺、智俨所传华严法界观,乃成贤首宗学。熊君十力,初从支那内学院欧阳君游,习成唯识论,旋改辙而迈进之不已,今遂有新唯识论甲境论之发表。畴昔支院

  • 专治麻痧初编·凌德

    《专治麻痧初编》六卷,清归安凌嘉六先生遗著,分述古编,徵今编,方论编,参考各书七十余家。间如程凤雏之《慈幼筏》,高梅孤之《痘症管见》,吴志中之《儿科方要》,汤衡元之《婴孩妙诀》,董大英之《活幼悟神集》,张涣之《

  • 修真太极混元指玄图·佚名

    修真太极混元指玄图,原不题撰人。从内容文字看,当为宋元间道士所撰,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灵图类。内载十种内丹修炼诀图。有《秘传胎息诀图》、《真龙虎交媾内丹诀图》、《周天火候诀图》、《肘后飞金晶诀图》、《

  • 前后七国志·佚名

    长篇小说合集。包括前志《孙庞演义》和后志《乐田演义》。原为两部独立的讲史小说,书坊将其合刻在一起,称为《前后七国志》。前志20回,明代无名氏作。叙述战国时代孙膑、庞涓斗智的故事,采录民间传说而成,多有神怪成分,荒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