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言则已,言必有中
【原文】
鲁人为长府①。闵子赛曰:“仍旧贯②,如之何?何必改作?”子曰:“夫③人不言,言必有中④。”
【注释】
①为长府:改建长府。长府,鲁国藏财货的地方。据《左传·昭公二十五年记载。兽昭公曾经在长府抵抗季氏的进攻。②仍旧贯:依照原来的样子。仍,因,依照;贯,事。③夫(fu):发语词,无义。④中(Zhong):准。
【译文】
鲁国人改建长府。闵子赛说:“照老样子,怎么样?为什么一定要改建呢?”孔子说:“这人不说则已,一说就切中了要害。”
【读解】
据说因为公元前517年鲁昭公曾经以长府为防御抵抗过季氏.所以当季氏把鲁昭公赶走后,便要改建长府,以消除其防御作用。闵子赛认为,关键不在于长府有无防御作用,而在于人是否正义有道,是否得民心。孔子很欣赏他的见识,所以称赞他不言则已,“言必有中”。
不说就不说,一说就切中要害。这是非常厉害的说话艺术。闵子骞平时是“訚訚如也”,老老实实的,不多言多语,可这次却一说就打中了要点,就像射箭一样,一箭就射中了靶心,真不简单。
这种人,我们日常生活中也会遇到,有点像日本电影明星高仓键塑造的那些形象,那可比那种唠唠叨叨,叽叽喳喳说个不停的人厉害多了。所谓言多必失,话说多了威信也就降低了,说上十句抵不上人家一句,让人不得要领。
其实,不言则已,言必有中也正是孔子一向倡导的“谨言”精神。敏于事而慎于言,少说几句,增加每一句的分量。
猜你喜欢 晏子使楚楚为小门晏子称使狗国者入狗门第九·晏婴 保位權第二十·苏舆 大学衍义卷二·真德秀 卷十一·高士奇 卷五 乡射礼第五之一·李如圭 卷十一·杨复 恃君览第八·吕不韦 卷三百二十三·佚名 本相猗致经正文·佚名 十住毗婆沙論卷第五·欧阳竟无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四百五·欧阳竟无 三十二、外道问佛·慧开 跋语·智旭 佛说入无分别法门经·佚名 大威德陀罗尼经 第五卷·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