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孟子序说

史记列传曰:“孟轲,驺人也,受业子思之门人。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当是之时,秦用商鞅,楚魏用吴起,齐用孙子、田忌。天下方务于合从连衡,以攻伐为贤。而孟轲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韩子曰:“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荀与扬也,择焉而不精,语焉而不详。”

又曰:“孟氏醇乎醇者也。荀与扬,大醇而小疵。”

又曰:“孔子之道大而能博,门弟子不能遍观而尽识也,故学焉而皆得其性之所近。其后离散,分处诸侯之国,又各以其所能授弟子,源远而末益分。惟孟轲师子思,而子思之学出于曾子。自孔子没,独孟轲氏之传得其宗。故求观圣人之道者,必自孟子始。”

又曰:“扬子云曰:‘古者杨墨塞路,孟子辞而辟之,廓如也。’夫杨墨行,正道废。孟子虽贤圣,不得位。空言无施,虽切何补。然赖其言,而今之学者尚知宗孔氏,崇仁义,贵王贱霸而已。其大经大法,皆亡灭而不救,坏烂而不收。所谓存十一于千百,安在其能廓如也?然向无孟氏,则皆服左衽而言侏离矣。故愈尝推尊孟氏,以为功不在禹下者,为此也。”或问于程子曰:“孟子还可谓圣人否?”程子曰:“未敢便道他是圣人,然学已到至(或圣)处。”

程子又曰:“孟子有功于圣门,不可胜言。仲尼只说一个仁字,孟子开口便说仁义。仲尼只说一个志,孟子便说许多养气出来。只此二字,其功甚多。”

又曰:“孟子有大功于世,以其言性善也。”

又曰:“孟子性善、养气之论,皆前圣所未发。”

又曰:“学者全要识时。若不识时,不足以言学。颜子陋巷自乐,以有孔子在焉。若孟子之时,世既无人,安可不以道自任。”

又曰:“孟子有些英气。纔有英气,便有圭角,英气甚害事。如颜子便浑厚不同,颜子去圣人只豪发闲。孟子大贤,亚圣之次也。”或曰:“英气见于甚处?”曰:“但以孔子之言比之,便可见。且如冰与水精非不光。比之玉,自是有温润含蓄气象,无许多光耀也。”

杨氏曰:“孟子一书,只是要正人心,教人存心养性,收其放心。至论仁、义、礼、智,则以恻隐、善恶、辞让、是非之心为之端。论邪说之害,则曰:‘生于其心,害于其政。’论事君,则曰:‘格君心之非’,‘一正君而国定’。千变万化,只说从心上来。人能正心,则事无足为者矣。大学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本只是正心、诚意而已。心得其正,然后知性之善。故孟子遇人便道性善。欧阳永叔却言‘圣人之教人,性非所先’,可谓误矣。人性上不可添一物,尧舜所以为万世法,亦是率性而已。所谓率性,循天理是也。外边用计用数,假饶立得功业,只是人欲之私。与圣贤作处,天地悬隔。”

猜你喜欢
  卷九十一·湛若水
  卷三十二·陈祥道
  春秋集传详説卷三·家铉翁
  礼记析疑卷四十七·方苞
  后序·吴澄
  五经稽疑卷三·朱睦㮮
  卷三十三·鄂尔泰
  卷五·刘敞
  卷二百五十八·佚名
  后记·朱棣
  开元释教录卷第十五(别录之五)·智升
  实用佛学辞典序·太虚
  覆李哲生先生书·太虚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五·澄观
  无量寿经序·吉藏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韵语阳秋序·葛立方

    韩愈疑《石鼓》之篇不入于诗,而杜子美之诗世或称为诗史。夫以《诗》三百篇皆出圣人之手,其不合于礼仪者,固已删而弗取,岂容致疑其间。子美诗虽比物叙事,号为精确,然其忧喜怨怼,感激愤叹之际,亦岂容无溢言。余以是知观古人文辞

  • 慈姑的盆·周作人

    绿盆里种下几颗慈姑,长出青青的小叶。飘带似的暗绿的水草。秋寒来了,叶都枯了,清冷的水里,荡漾着两三根,时常有可爱的黄雀,在落日里飞来,只剩了一盆的水。蘸水悄悄地洗澡。十月二十一日

  • 宛陵羣英集巻八·汪泽民

    元汪泽民张师愚同编今体【七言律】元陈良弼题潭州李安抚祠堂一木能支大厦倾忍闻垓下楚歌声要令阖室忠王事肯使降书入帝城科目有人名不朽祠堂画像面如生势危大节方能见千载流芳在史评梅德明送郡幕傅经厯三年主画向陵阳

  • 卷七百七十三·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七百七十三萧意【诗一首 以下见玉台後集】长门失宠自从别銮殿长门几度春不知金屋里更贮若为人徐之才【诗一首】下山逢故夫踟蹰下山妇共申别离久为问织缣人何必长相守张陵【诗一首】虏患今日

  • 防边纪事·高拱

    ●边略序 史称赵充国破羗还所善浩星赐说曰将军即见上宜归功于二将军出击非愚臣所及如此将军计亦未失也充国曰吾年老矣岂嫌伐一时事欺明主哉兵势国之大事当为后法老臣不以余生一为陛下明言兵之利害卒死谁当复言之者卒

  • 宋史全文卷三十二·佚名

    宋理宗二辛卯绍定四年正月戊子朔,御大庆殿,群臣朝贺。礼毕,上诣慈明殿贺,大赦天下。以庆寿恩,进史弥远、薛极官各二等,葛洪、袁韶、乔行简各一等,进镇江府都统卞整、左武大夫、果州团练使、统领沈兴、刘明官各一等,以追袭逆全

  • 卷之二十八·佚名

      监修总裁官光禄大夫太保兼太子太傅保和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二等伯加四级臣马齐光禄大夫经筵日讲官起居注少保兼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仍兼管吏部户部尚书翰林院掌院事加二级又加一级臣张廷玉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太子

  • 徐文远传·刘昫

    徐文远,洛州偃师县人,陈朝司空徐孝嗣的玄孙,其先祖从东海郡迁家于此。父亲徐彻,梁朝秘书郎,娶梁元帝女儿安昌公主为妻而生文远。当时正遇江陵沦陷,被掳掠到长守,家境贫寒无法自给。文远的哥哥徐休卖书度日。文远每天都到书店

  • 杨戬传·脱脱

    杨戬,年轻时在后宫做事,主管后花园,善于揣测皇上的意思。自崇宁以后,日益受宠,担任知入内内侍省。朝廷立明堂,铸九鼎,修大晟府、龙德宫,他都担任提举官。政和四年(1114),被任命为彰化军节度使,首倡设皇帝出行的护卫军,以此来巩固

  • 赵昌言传·脱脱

    赵昌言字仲谟,汾州孝义人。其父赵睿又,曾任使府从事,太宗任开封尹时,先任他为雍丘、太康二县令,后来官至安、申观察判官。昌言年轻时有远大志向,赵逢、高锡、寇准都称赞他。太平兴国三年(978),考中进士,文思非常敏捷,在考场中

  • 养吉斋丛录卷之三·吴振棫

    赐进士出身云贵总督翰林院编修臣吴振棫纂宗学、觉罗学、东西城分左右翼。雍正间,派编、检二员为宗学教习。乾隆间停。嘉庆间,改用进士、举人为教习。咸安宫学,在内西华门内,为八旗官员子弟读书处。总裁以满、汉翰林各二员

  • 卷一·纪昀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厯代职官表卷一宗人府表 宗人府国朝官制宗令一人左右宗正各一人左右宗人各一人并顺治九年置掌皇族之属籍以时修辑玉牒辨昭穆序爵禄均其惠养而布之教令凡亲疎之属胥受治焉初制宗令以亲王郡王统理宗正

  • 附錄·杨昱

    牧鑑十卷(浙江巡撫採進本)明楊昱撰昱字子晦別號東谿汀州人是書以經史百家之言有關政治者裒輯成帙爲類凡四曰治本治體應事接人類各有目凡三十有五目又各分上中下上述經傳中紀古人政蹟下摭儒先議論每類首綴小序一篇其餘别

  • 卷五下·傅恒

    钦定四库全书御纂春秋直解卷五下十有六年春王正月戊申朔陨石于宋五是月六鹢退飞过宋都星陨至地爲石庄七年书星陨本其上而言此书陨石据其下而言后数散辞也散陨宋境计之乃得其数故系以五鹢退飞风驱之也先数聚辞也羣飞而

  • 卷十二·方苞

    <经部,礼类,仪礼之属,仪礼析疑钦定四库全书仪礼析疑卷十二翰林院侍讲衔方苞撰士丧礼死于适室敖氏本引注作北墉是也亳社北牖使隂明也生人寝室北不宜有牖幠用敛衾大敛二衾注谓用其一以覆尸是也夷者等也大敛衣倍多衾必称

  • 先觉宗乘卷五·圆信

    径山语风老人 圆信 较定无地地主人 郭凝之 汇编洪州廉使洪州廉使。逸其名。问马祖曰。吃酒肉即是。不吃即是。马祖曰。若吃是中丞禄。不吃是中丞福。廉使有省。俗士问天堂地狱有一俗士。问西堂智藏禅师。有天堂地

  • 至大金陵新志·张铉

    元南京都邑志。十五卷。元张铉撰。刊行于至正四年(1344年)。该志采用纪传体,分为图考、通纪、世表、代表、志、谱、列传、摭遗、论辨。图考“以著山川郡邑形势”;通纪“以见历代因革,古今大要”;表、志、谱、传“以及

  • 阿毗达磨发智论·佚名

    梵名Abhidharma -jn~a^na-prastha^na 。凡二十卷。佛灭后三百年,印度迦多衍尼子造,唐玄奘译。又称说一切有部发智论。略称发智论。收于大正藏第二十六册。本论与集异门足等六论合称为七论,又六论之义门少,故以足譬喻之,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