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李哲生先生书
哲生先生大鉴:展奉惠书,极佩高明。承询三事,兹以应事鲜暇,略答如下:一、情意理智为一人所具,固应平均发达,西洋判为截然之二事,正其偏至之处。而佛法则平均发达圆满,故曰智悲兼大或悲智圆融。去其偏而除其执,则曰非宗教且非哲学;即智而悲可云哲学之宗教,即悲而智可云宗教之哲学,则亦宗教亦哲学。然寻常哲学与宗教二概念之范围,又不足以尽之,故只可谓之佛法,而不便归之于哲学或宗教之类中。二、大论本于中国之文化及社会情形,以言佛教施行之所宜,殊与向所持论者相契。然翘举密宗为密教,对其余一切佛法名为显教,乃出于日本空海之说,而本非原来之意。故只有小乘教,大乘教,而密部则大乘教中一部分之特殊行法也。以此言修密,应悉本于大乘教律,而不得另成一教,庶得其宜。三、关于教制之改革极须慎重,所论良是。十年前所作整理僧制论,多本于丛林制,而益加于阔大精密之组织以广其用。兹检奉一册,请垂察之!但从二十余年来出入丛林,主持丛林,赞助丛林之经验,确知中国虽尚有具有规模之寥寥数十丛林,亦已徒存形制而缺乏其原设此形制之真精神矣。故今觉得非从一般佛徒中,吸收一部分真正于佛法有修学而且具宏法愿行者为重新之建设,不能振佛教于今后,故又有建立中国现代佛教住持僧大纲之作。而关于住持僧,即保有西洋旧教之整严;其社会民众之信行者,更主为佛教正信会之组织,以期普及民众,则开放为西洋新教之自由发挥。兼此二意以观之,亦可谓与尊旨颇多不谋而合。上来就垂问之点,草草申述,殊不足以尽其意。统祈谅察!并候时祉!太虚敬复。十一月十六日。(见海刊十一卷十一十二期合刊)
猜你喜欢 卷三·赞宁 覆济南净居寺电·太虚 卷五十四(玄奘译)·佚名 集一切福德三昧经卷中·佚名 二十五、三座说法·慧开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四十七·澄观 曹溪大休珠禪師普說卷第十一·佚名 卷第二十九·佚名 决定藏论卷上·佚名 神足行章第六·佚名 新锲开福宁禅师语录后序·开福道宁 卷下·佚名 止观辅行传弘决 第二十三卷·湛然 卷一百五十三·佚名 卷之四·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