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徐文远传

徐文远,洛州偃师县人,陈朝司空徐孝嗣的玄孙,其先祖从东海郡迁家于此。父亲徐彻,梁朝秘书郎,娶梁元帝女儿安昌公主为妻而生文远。当时正遇江陵沦陷,被掳掠到长守,家境贫寒无法自给。文远的哥哥徐休卖书度日。文远每天都到书店去翻阅书籍,广泛阅览《五经》,尤其精通《春秋左氏传》。当时有个大儒生沈重在太学讲经,听讲的常常达到一千多人。文远到太学去问问题就正于沈重,几天后就离去了。有人问他:“为什么这么快就告辞而去?”他回答:“听他所讲的,都是些书本上的话,我先前已全部记诵知道了。至于文中深奥蕴藉的境界,反倒好像没见到。”有人把他的话告诉沈重,沈重便把他找去讨论问题,共有十多次。沈重对他大为叹服。

文远为人方正纯厚,有儒士的风范。窦威、杨玄感、李密等人都曾由他传授过学业。隋文帝开皇年间,升任太学博士。奉诏命到并州去,为汉王杨谅讲授《孝经》、《礼记》。到谅反叛后,文远被除名。隋炀帝大业初,礼部侍郎许善心举荐文远与包恺、褚徽、陆德明、鲁达为学官,便被提拔授官国子博士,包恺等人一并为太学博士。当时的治学之人称文远的《左氏春秋》、褚徽的《礼记》、鲁达的《诗经》、陆德明的《易经》,都是一时之最。文远讲解阐释经书,多创立新义,前代儒者有分歧的议论,他都能判定是非,然后诘难驳斥诸家,又能自出己意,渊博而明晰,听讲的人忘其倦怠。

后来越王杨侗征召他为国子祭酒。当时洛阳城发生饥荒,文远出城打柴采野菜,被李密的军队所俘虏。李密让文远面朝南面而坐,自己执弟子礼节向北面拜见他。文远说:“老夫在过去的日子里,幸亏以先王的治世之道传授给将军。世事经历兴衰更替,转眼已过了很久。如今将军正处风云际会之时,为众望所归,权倾万物、威震四海,还能屈身施礼以弘扬尊礼的道义,这是将军的德行,也是老夫的幸事。既然蒙如此厚礼,哪能不尽言尽责,只是还不明将军的意旨!若愿做伊尹、霍去病扶持即将倾覆的社稷,我虽已迟暮之年,仍愿竭尽全力;如果像王莽、董卓一样乘人之危窃夺大位,那么老夫的确是老了,没有能力做什么了。”李密叩拜道:“昨日奉朝廷命令,蒙授任上公,希望能竭尽我一切平庸弱小的力量,以匡辅奉济国难。之所以还没有进京朝见,是因为不了解城内人心向背。而且想先征讨化及,待报仇雪耻,立功赎罪,然后凯旋而归,进京朝拜。这就是我李密的本意,请先生教正。”文远道:“将军是名臣之子,屡次显扬忠诚节义,前番被杨玄感所误,于是才使家声暂时受挫。所行迷途不远,而回过头来复归正路,最终实行忠孝,以使家国安康,这是天下民众有望于将军的。”李密又叩头说道:“谨听您的吩咐,请容奉命周旋。”到征讨化及回来,王世充已经杀了元文都等人,掌握了兵权独断专行。李密又向文远询问计谋,文远答道:“王世充也是我的门人,我与他很熟悉。这个人很残忍,心胸又狭窄,既然达到如此权势,必定有所图谋。将军先前的计划已经不妥了。非击败王世充,不能进京朝见君主。”李密说:“我曾认为先生是一介儒生,不熟悉军旅战争的事,今日运筹大计,却可见很有英明的韬略。”

李密失败后,文远重又进入东都,王世充供给他官仓粮食,而文远对世充却很恭敬,见到王世充就先行拜礼。有人问他:“听说您跪坐着见李密,却又礼敬王公,这是为什么呢?”回答说:“李密,是君子,能接受郦生一类人的行揖;王公,是小人,有杀害故人的意思。察看时机而动,难道不是这样吗?”后来王世充自立称帝,又任命他为国子博士。后因出城打柴,被罗士信所获,送到京城,重被授官国子博士。武德六年(623),唐高祖亲临国子监,观看祭奠先师的仪式,命文远阐发《春秋》题旨,众儒生设难,质询如蜂起,文远随书写问题的木板出示应口对答,都不能挫败他。封爵东莞县男。七十四岁时,逝世于任上。撰有《左传音》三卷、《义疏》六十卷。孙子徐有功,另外有传。

猜你喜欢
  唐臣传第十三·欧阳修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六十八·李心传
  ●卷三·佚名
  卷之一千二百四十一·佚名
  卷之六十·佚名
  明名臣琬琰録卷十一·徐紘
  倭变事略·采九德
  第一○八札光绪二年五月十八日一一三○五-一·佚名
  第五章 汉以后之史官制度·金毓黻
  七六 台门的败落·周作人
  李继贞传·张廷玉
  卷四十八 博索国·李有棠
  ●皇朝通典卷七十八·佚名
  卷一百四十一·雍正
  钦定南巡盛典卷十六·高晋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提要·储光羲

    【臣】等谨案储光羲诗集五卷陈振孙书録解题载储光羲诗五卷唐监察御史鲁国储光羲撰与崔国辅綦母潜皆同年进士天宝末任伪官贬死唐书艺文志储光羲政论下注曰兖州人开元进士第又诏中书试文章厯监察御史安禄山反陷贼自归与

  • 卷五十·志第二十六·礼四·张廷玉

        ◎礼四   历代帝王陵庙 三皇 圣师 国先师孔子 旗纛 五祀 国马神南京神庙 功臣庙 京师九庙 诸神祠 厉坛   历代帝王陵庙   洪武三年,遣使访先代陵寝,仍命各行省具图以进,凡七十有九。礼官考其功德昭

  • 第三章 衰微时代·佚名

    ○第五十二节 旻宁得袭帝位之原因嘉庆二十五年,颙琰殂,第三子旻宁立,年号道光。推旻宁之所以得袭帝位,有二原因:一、乾隆五十四年,弘历秋犭尔木兰,令诸孙随行,旻宁时方八岁,亦与焉。行至张家湾,弘历亲率诸王校射,旻宁侍侧。俟诸

  • 卷之二百十一·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大臣

  • 卷之一百六十二·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大臣

  • 绎史卷六十一·马骕

    灵壁县知县马骕撰晋楚鄢陵之战左传【成公七年】秋楚子重伐郑师于泛诸侯救郑郑共仲侯羽军楚师囚郧公钟仪献诸晋八月同盟于马陵寻虫牢之盟且莒服故也晋人以钟仪归囚诸军府 【九年】晋侯观于军府见钟仪问之曰南冠而絷者

  • 后序·丁曰健

    “治台必告录”一书,徐清惠中丞任台、澎日采辑前人治台成效及论台事之名言、硕画,益以自治官书荟萃而成。同治二年,台、彰戴逆变作经年,师久无功,全台大扰。方伯丁述安同年方卸署藩篆,请假养痾,中丞

  • 商君列传第八·司马迁

    王淑艳 译注【说明】在这篇列传里,主要记述了商鞅事秦变法革新、功过得失以及卒受恶名于秦的史实,倾注了太史公对其刻薄少恩所持的批评态度。然而,商鞅变法却是我国历史上成功的一例。孝公当政,已进入七

  • 王思同传·欧阳修

    王思同,幽州人。他的父亲敬柔娶刘仁恭女,生思同。思同在刘仁恭部下当银胡革录指挥使,仁恭被他的儿子守光囚禁,思同归附晋,当飞腾指挥使。梁、晋军在莘县对峙,派思同到杨刘筑垒,因功升神武十都指挥使,再升郑州防御使。思同为人

  • 吉验篇第九·王充

    凡人禀贵命于天,必有吉验见于地。见于地,故有天命也。验见非一,或以人物,或以祯祥,或以光气。传言黄帝妊二十月而生,生而神灵,弱而能言。长大率诸侯,诸侯归之;教熊罴战,以伐炎帝,炎帝败绩。性与人异,故在母之身留多十月;命当为帝,故

  • 春秋纂言卷五·吴澄

    <經部,春秋類,春秋纂言  欽定四庫全書春秋纂言卷五      元 吳澄 撰僖公【名申莊公子閔公庶兄母成風夫人聲姜在位三十三年】元年【壬戌惠王十八年○齊覇桓二十七年○蔡穆十六年○曹昭三年○衛文公燬元年○

  •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七·佚名

    罽賓國三藏般若奉 詔譯  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  爾時海幢比丘。從其眉間白毫相中。出無量百千阿僧祇佛剎極微塵數帝釋天王。威德光明。超過天眾。捨離世間一切欲樂。於諸境界。而得自在。摩尼寶珠。以繫其

  • 卷第四十二·佚名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卷第四十二三藏法师义净奉 制译不与欲默然起去学处第七十七尔时薄伽梵。在室罗伐城逝多林给孤独园。时邬陀夷断诸结惑。广说如上。乃至十七众共为筹议。集苾刍众已。诣上座前作如是白。我今有所

  • 象田即念禪師語錄卷二·佚名

    書記淨珠錄門人本致輯頌古世尊初生特達施為非近理,真龍不在丹青裏,分明說與無人解,莫怪杜鵑啼不止。世尊睹星六年坐得眼如眉,忽睹明星便謂奇,啞子遊春作麼說?風流豈合自家知?世尊陞座首出庶物,倩影難描,七佛之師,蜜口心刀。咦!靈

  • 谋杀的变更·伍尔里奇

    短篇小说,伍尔里奇著。布赖恩斯·唐利维如果想要杀害某个他看不顺眼的人,从来没有他不能得手的时候,而且每次他都能成果地逃脱惩罚,这都有赖于花钱能够买到费德·威廉姆斯的假证词,提供不在场证明。这一次的谋杀,一切关于不

  • 耄余杂识·陆树声

    一卷。明陆树声撰。此书成于万历四十二年(1614),书首有陆树声于万历十八年(1590)所作的叙,当时陆树声已是八十二岁高龄的老人了,又因此书为其杂抒所见,所以取名为《耄余杂识》。陆树声在叙中说:“余性资寡僻,例简应缘

  • 清忠谱·李玉

    明末清初传奇剧本。又名《五人义》。清初李玉撰,叶时章、毕魏、朱同编定,《新传奇品》等著录。存顺治间苏州树滋堂刊本,《古本戏曲丛刊本》,1982年收入《中国十大古典悲剧集》,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明末宦官魏忠贤专

  • 金刚顶一字顶轮王瑜伽一切时处念诵成佛仪轨·佚名

    一卷,唐不空译。说一字顶轮王之修法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