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养吉斋丛录卷之三

赐进士出身云贵总督翰林院编修臣吴振棫纂宗学、觉罗学、东西城分左右翼。雍正间,派编、检二员为宗学教习。乾隆间停。嘉庆间,改用进士、举人为教习。咸安宫学,在内西华门内,为八旗官员子弟读书处。总裁以满、汉翰林各二员充,其后由掌院派充,满二员、汉四员,按日稽课。西配殿读满洲书者,则满总裁稽之。

顺治元年,设八旗官学。康熙二十三年,设琉球官学。二十四年,设景山官学。五十二年,设算学于畅春园之蒙养斋。雍正六年,设俄罗斯学。即会同馆,设学教之。七年,设咸安宫官学。九年,增设国子监南学。乾隆三年,于钦天监附近设算学。其唐古忒学,归国子监。

回、缅官学,总管二人,以内务府司员充。回子教习二人,以内务府回子佐领下回子充。

缅子教习二人,以缅甸国人充。缅子教习五年期满,则归其国。先期,云贵总督选该国夷人至京更替。

粘竿处,即上虞备用处,侍卫四十员。凡驾出入,司扶舆、执灯之事。又司库一员,内务府派。掌藕竿、钓竿及一切戏具。鹰狗处,调犬以八旗人为之,调鹰及雕之属以西八城回子为之。道光间裁。

国初,督、抚兼右都御史者,总督浙江一人,总督两广一人。兼左副都御史者,总督漕运、巡抚凤阳等处一人。兼右副都御史者,总督陕西、三边、四川等处一人,总督江南、江西一人;总督福建一人;总督湖广一人;总督云贵一人;总督河道、提督军务一人;提督、操江、兼巡抚安徽、宁、池、太、广一人;巡抚直隶、保定、真、顺、广、大、紫荆关,提督军务一人;巡抚山东,督理营田,提督军务一人;提督雁门等阗,巡抚山西一人;巡抚河南,提督军务,兼理河道一人;巡抚陕西,赞理军务一人;巡抚江西,提督军务一人;巡抚福建,提督军务一人;巡抚甘肃,赞理军务一人;总理粮储,提督军务,巡抚江宁等处一人;巡抚湖广,提督军务一人,提督军务,抚治郧阳等处一人;巡抚四川,提督军务一人;巡抚广东,提督军务一人;巡抚广西,提督军务一人;巡抚云南兼建昌、毕节、东川等处,督理川、贵兵饷一人;巡抚贵州,提督军务,督理湖北、川东等处一人;巡抚凤阳,提督军务,兼理海防一人。兼右分都御史者,巡抚顺天、河间、永平三府,宣府镇地方,密云等关,提督军务一人;巡抚延、绥,赞理军务一人;巡抚宁夏,赞理军务一人;巡抚浙江,提督军务一人;巡抚偏沅,提督军务一人。

乾隆二十七年,定总督兼御前大臣、内大臣等衔在将军上者,班次列将军前;大学士任总督者,班次亦列将军前。三十二年,以总督为从一品,将军亦当为从一品,使文武统率大员品制相当。

旧制,总督、巡抚随时奉命挂右都、右副都、右佥都御史衔,无定员,非地方官也。

有捐助、赈济、完漕等事应加级者,得加侍郎、尚书、宫保衔。见顺治十七年孙尚书廷铨用人四事疏。又雍正元年,加川、陕、江南总督兵部尚书,以川督控制番、羌,江督统理三省,地大兵多,故加以重衔,资镇抚也。二年,加两广总督孔毓殉、河道总督齐苏勒兵部尚书,以不附隆科多、年羹尧也。是加衔并非恒例。乾隆以来,总督加兵部尚书衔,巡抚加兵部侍郎衔,初授由部题请,皆允行,而以二品顶戴授总督者,仍兼侍郎衔。

附录:纪文达所跋顺治十八年缙绅[一]各省不列总督、巡抚,而以副都御史列其姓名于都察院衙门,是其时旧制。

雍正间,或用人惟贤,或因事权授,往往不拘定制。而两人同署西安巡抚,则史贻直、硕色也。协办山西巡抚,则布政高成龄也。协办山东巡抚,则吏部左侍郎刘于义也。协理直隶总督,则刘师恕也。管两淮盐政兼署织造,则布政高斌也。

乾隆四十八年,以漕运河道总督与各省总督不同,故给兵部侍郎右副都御史街,与巡抚同。

[一]「顺治十八年缙绅」「十八」原作「十七」,误。

顺治间,河道总督驻济宁。康熙十七年,移清江浦,二十七年,移济宁。以协理之侍郎开音布、徐廷玺驻清江浦。三十一年,总河移清江浦。三十九年,裁协理。四十四年,山东河道交巡抚管理。雍正二年,设副总河于武陟。五年,以副总河管山东、河南河务。七年,分设南河河道,总督驻清江浦,改副总河为山东、河南河道总督,驻济宁。八年,设直隶河道、水利总督,驻天津。于是北河、南河、东河为三督。若协理、协办、帮办、学习诸名,又随时别经简派者,自康熙至嘉庆,往往有之,非定员也。九年,设北河副总河于固安,又设东河副总河,移南河副总河驻徐州。乾隆二年,副总河俱裁。六年,复设南河副总河,旋裁。十四年,裁直隶河督,归总督管理。于是总河凡一一人,而加南河协办河务官。其后协办归巡漕御史,南河以两江总督总理。山东、河南巡抚亦兼河务。二十二年,设南河副总河,二十三年裁。嘉庆十一年,设南河副总河,十五年裁。十九年,没东河副总河,二十年裁。道光二年,巡漕御史裁。六年,设南河副总河,九年裁。

旧时,安徽藩司驻江宁,办上江事。乾隆二十五年,增设江宁藩司,移安徽藩司驻安庆。

国初,直隶不设藩、臬,以守道司度支,巡道司刑名。通永、大名、霸昌、天津、口北五道,挂山东、山西、河南布政、按察司衔。即参政、参议、副使、佥事等衔。康熙间犹然。

见二十四年胡升猷所上疏。雍正初,改守、巡二道为两司,各道挂直隶布政、按察司衔。各省布、按两司,初但设本司正副官,后因事添设守、巡二道,遂以为例。往往一道止辖一府,或数道共辖一府。见任源祥职官议。

国初,各省有左布政、右布政,惟贵州以事简,止设左布政一员。

知府旧为正四品,道员则视所带布政使司参政、参议,按察使司副使、分事兼衔为等差,有三四、五品之异。乾隆十八年,以钱谷、刑名二司分任,道虽兼衔,事难越俎。且知府为道所辖,而兼参议、佥事衔者,阶级反较知府为卑,不足以示表率。因定守、巡各道皆正四品,停兼衔,而改知府为从四品。

附录:旧时道员结衔,如陕西则有陕西布政使司分守潼、商道佥事,陕西按察使司分巡榆、葭谊副使,陕西按察使司分巡延、绥、墉道参议,陕西按察使司分巡汉、兴道副使之别。

他省可以类推。

往制,府佐贰卫、千总领运。康熙六十一年,定粮道押运过淮,总漕督运交通仓。雍正初专其事于粮道,而遣御史分巡沿途漕务。

甘肃西宁道兼理蒙、番事,乾隆间定专用满、蒙人员。后总督那彦成以龙万育奏调,遂相沿参用汉人。嘉庆庚辰,复奉旨不用叹员。又如直隶之口北道、山西之归绥道,亦皆用满员。

台湾道加按察使衔,俾奏事,自乾隆五十三年台湾道万锺杰始。

御史外授道府,雍正时犹有仍兼御史衔者,如单畴书为宁夏道仍兼御史衔是也。

国初,满人不占知府缺,以满洲郎中、员外外转,即布、按也。

国初,江、浙有船政同知,管理修造粮船,侵渔最甚。雍正二年裁。

曲阜县,唐、宋以来多以圣裔领县事。金、元以衍圣公兼知县事。明改为世职,由衍圣公保举。嘉靖后,不由衍圣公保举。国初,由衍圣公咨部题授。雍正二年,兖州知府吴关杰奏请拣补不授孔氏,未允行。至乾隆二十一年,命在外题调,不复为孔氏世职矣。

向例,外官告病不准起用,其仍准起用之例,自康熙十二年始。

外官回避原籍五百里以内,自康熙四十二年始。

旧时,继母年老,无终养例。康熙九年,浙抚范承谟疏言,知县丁世淳以继母刘年老,呈请终养。吏部议驳,奉特旨允行。嗣后,继母、生母皆准终养。

台湾文员,知县以上年过四十无子者,始准携眷。此例不知始于何时?乾隆四十一年命停止。

曩八旗文武官遇亲丧,百日后入署办事,朝会、祭祀亦与。乾隆二年谕:二一十七月之内,朝会、祭祀,免其行走。」又百日后,外用督、抚等官者,称署某处某官,二十七月后始实授。

国初,考试月选官,令作八股文。康熙五十七年停止,仍令写履历,以三百宇为限。

京官,旧例历俸六年,始准乞假省亲。雍正七年,命急欲省亲者准呈请,毋以年限。

雍正十一年,世宗以河防关系重大,而全河形势,非讲求阅历,不能洞晓机宜。特命部院慎选司官二员,引见后派往学习,如才堪任用,即保奏留工。道光间,复循故事举行,而翰、詹、都察院等衙门亦得与选。雍正间,选派部员,从布政使高斌请也。

直省知县,正途出身者,三年行取一次,大省三人,中省二人,小省一人。吏部按期奏请,沿前明旧制也。康熙四十四年,从部议,行取知县,以主事用,遇考选科、道时,方准考选。然康熙、雍正间,行取之例,少举多停。乾隆初,亦间行之。其实前明专重资格,按俸迁转,不得不以部用一途疏通壅滞。本朝州县之贤能者,得奏题擢用。且繁剧之任,参罚必多。凡无事故,合行取例者,大约居中简之缺,寻常供职,幸免处分者耳。故事相沿,于吏治无益。乾隆十六年,命永远停止。

旗人不作驿丞、典史,雍正六年,奉旨议定。

三载考绩,文武大臣具疏自陈,袭前明旧制也。顺治间工尿官三品以上及各省督、抚,康熙间增盛京侍郎,雍正间增奉天府尹,皆自陈。乾隆八年,命自陈,乞罢者,举贤自代。

继命宗室王公兼阁部事者,不必自陈。十五年,命御前大臣、领侍卫内大臣、御前侍卫、干清门侍卫,兼阁部及八旗事者,不必自陈。十七年,停止内外大臣自陈之例。二十四年,勅部于京察年分,将尚书至三品京堂以上及直省督、抚军政年分,将军、都统、副都统,驻防之将军、都统、副都统及提督、总兵官,分别缮本进呈,听候鉴察。有以衰庸解退者,皆出自圣裁。

国初,沿明制,以吏科都给事中、给事中,与河南道掌计典。后命各部院堂上官,各察其属之优劣,而等第之,汇送吏部。吏部定期按册点验,谓之过堂。其荐举者,引见后,候旨录用。又京察各官,于吏部过堂时,惟翰、詹衙门不唱名,但称某官几员,则管部事大学士以下皆起立,云请回。俗谓之遇半堂。

外官三年大计,用才、守、政、年四格,始于顺治三年。康熙初停止,四年复行。二十四年停布、按卓异。

附录:康熙二十二年大计,藩、臬与卓异者多。总宪徐公元文上言:旧例藩、臬人觐,虽许条奏地方事宜,然仅由通政司投递。引见一次,辞朝即行,于述职之实,犹有未尽。请令面奏,并加谘访,庶可知其才具之优劣,并以见督、抚所举当否。圣祖是公言。至日,御干清门,科道侍班,通政司引藩、臬官以次面奏。着为令。明年,有旨,藩、臬勿举卓异。

卓异官引见,向例,文职赏朝衣,武职赏蟒袍。盖古者车服以庸之义。日久渐成具文,价浮物敝。乾隆间,遂改为引见,后准卓异者加一级。

云、贵、川、广、福建、甘肃、湖南等省,督、抚、提、镇、藩、臬有丁忧事故,由驿限行四百里驰奏。干隆二十七年定。以边远省分,非驿递不能速也。

顺治元年,定衍圣公封爵一如前朝,阶正一品,在尚书上。

正一真人[一]旧袭一品,乾隆时,副都御史梅谷成奏,请量加裁抑。经大学士等会议,降为五品。其时法官娄近垣系四品,高宗谓真人品秩不可过贬,因命视三品秩。

同官回避,乾隆间法始密。其先,如福建巡抚赵国麟与藩司刘藩长联姻,系雍正十二年具奏允行。又雍正间,魏经国为湖广提督,特旨以其子魏瓒为提标中军守备,及为松江提督,以次子魏琨补泰州营游击。其时,固不拘回避之说也。后则部例日繁矣。今复有捐免回避之例。

开列内外官阶衔姓名,汇刊成帙,谓之缙绅。吏部按季呈进,如十二月杪,即进明年春季缙绅,以备观览。曩时缙绅首帙,有各直省舆地图,虽不详悉,而规模略具,今则不复有矣。

附录:阮文达元顺治缙绅册跋云:「余家藏嘉靖缙绅册,得自阙里孔氏。其京职一本,题为缙绅,至外省,则不加之以缙绅之目。此顺治十八年缙绅册则通称为缙绅矣。又嘉靖本,于各省总督、巡抚,皆列于都察院衙门副宪之后,而外省则但自布政司始。此册于都察院既列各省总督、巡抚矣,而各外省又重列之,已驳驳乎不列于京职。故册首叶题日新刊随省总督抚按总镇缙绅。曰新刊随省者,明乎旧之不随省也。此册外省提镇亦列京职,在銮仪卫衙门之后。今亦皆随省矣。」旧制,京官并许条陈。康熙十年,宪臣奏请停止。凡非言官而建言为越职,例当降调。

至言路大开之时,即非言官,亦许陈奏,其不应具折者,准胪举条陈,赴都察院呈请代奏。

国初,尝议裁天下教官,王公太岳疏争之。雍正间,欲设知州、知县副官,鄂文端奏止其事。

岁贡廷试,教官选外省,实为寒儒苦事。国朝改明制,教官铨授本省,岁贡免赴京,德政也。

国初,府、州大县裁训导,小县裁教谕。康熙四年,复设。故教谕、训导有正复之别。

又康熙中,有俊秀监生捐纳教职例。三十年,江南学政许汝霖请,凡捐学正、教谕改县丞,训导改主簿。自后惟生员始得捐,而教授必由科目。

[一]「正一真人」此条原接前条后,据整理稿本改。

顺天府旧设文、武教授、训导,沿明制也。雍正四年,裁武学,统归儒学管束,满洲生员亦属汉官月课。

世祖时,招民授职,费至七、八千两,有至万金者,仍行考试,文理通顺者为知县,不通者改授守备。此捐例之始,然仍行考试,而以文武分途,不失慎重之意。

今制,嘉峪关外南路回疆八城有:叶尔羌,总理旧疆事务参赞大臣一员,兼管和阑事务协办大臣一员;乌什,办事大臣一员,帮办大臣一员;喀什噶尔,领队大臣一员;山南回部初设参赞,治叶尔羌,后移此。乾隆三十年,乌什乱,移乌什。五十三年,复移此。道光十一年,仍移叶尔羌。原设帮办大臣,改为领队大臣。库车,办事大臣一员;阿克苏,办事大臣一员;喀拉沙尔,办事大臣一员;和阗,办事大臣一员;英吉沙尔,领队大臣一员。北路各城有:伊犁,将军一员,羼下有协领、参领、防御、骁骑校等官总统南北两路,初为定边右副将军。参赞大臣一员,道光间,张格尔平增设。领队大臣五员;乌里雅苏台,定边左副将军一员,屑下有协领、参领、佐领、防御、骁骑校等官。参赞大臣一员,领队大臣一员;科布多,参赞大臣一员,帮办大臣一员;塔尔巴哈台,参赞大臣一员,领队大臣二员;乌鲁木齐。都统一员,属下有协领、参领、佐领防御、骁骑校等官。领队大臣一员;库伦,办事大臣一员,帮办大臣一员;治喀尔喀及恰克图、俄罗斯边信箱古城,领队大臣一员;库尔喀拉乌苏,领队大臣一员;吐鲁番,领队大臣一员;巴里坤,领队大臣一员;哈密,办事大臣一员,帮办大臣一员。除伊犁将军、定边左副将军、乌鲁木齐都统外,军机处于每月初五、二十两次开单进呈。西宁办事大臣、西藏办事大臣亦同开列。每年十月,复将各处期满大臣开单进呈,谓之换班。或留,或别简,无一定,亦有不及期而更易者。

按:乌鲁木齐有提督,伊犁、巴里坤有总兵,哈密有副将,其所属有参将、游击等官,则别为绿营也。又驻藏大臣旧设二员,后裁去一员,乾隆十四年仍设二员。

国初,武职品级较文职为大,康熙三十三年始裁定。又文职自正一品起,至从九品为十八阶,武职自从一品起,至正七品为十二阶,旧制也。乾隆五十一年,以领侍卫内大臣为武职正一品,绿营以提督为从一品,无正一品,其从七品以下五阶,以内外武职微员,按其职守,酌分正从,照文阶一体厘定。又旧制武职正从一品,封荣禄大夫,正二品至从五品,皆封将军。乾隆二十年,更定官制,则皆称大夫,五品以下改称为郎,各冠以「武」字。五十一年,高宗以将军为专阃之重,大夫为文臣之称,名义混淆,不足示后,乃改一品至从二品封将军,正三品至从四品封都尉,正五品至从七品封骑尉,正八品至从九品封校尉,自五品以下,凡从于骑尉、校尉,上以「佐」字系之。

国初,京城裁五军都督府。设八旗都统、副都统等官,外省绿营之提督、总兵皆如旧,仍挂左都督、都督同知、佥事等衔。其时提、镇皆用汉人,后始参用满、蒙,而裁兼衔。

国初有京卫,如神武左、金吾左、金吾右、腾骧右、龙骧卫、燕山左、燕山右、永清左、忠义前、彭城卫,大抵皆沿明旧,旋裁。

国初,提、镇甚多。以顺治十八年官册考之,有挂镇海大将军印,镇守京口都统一。镇守沿江沿海副都统二。镇守京口左路水师总兵官一。镇守京口右路水师总兵官一。随征江南左路提督、总兵官左都督一。随征江南右路总兵官都督佥事一。镇守云南团练、火器总兵官一。镇守天津防海,统辖水陆官兵总兵官都督仓事一。镇守真、保各关总兵官都督佥事一。

镇守宣府,挂镇朔将军印,辖七十一城堡总兵官都督同知一。镇守大同,挂印绉兵官都督佥事一。镇守临清等处总兵官都督龠事一。镇守沂州等处总兵官都督佥事一。镇守河北等处总兵官都督同知一。镇守汝南等处总兵官都督分事一。提督陕西,统辖满兵驻西安总兵官一。

提督陕西,统辖漠兵管固原镇事一。挂印镇守汉、羌、兴安等处总兵官都督龠事一。镇守甘肃等处,挂平羌将军印总兵官都督佥事一。镇守延、绥等处,挂印总兵官都督同知一。镇守宁夏等处总兵官都督同知一。镇守临、巩等处总兵官左都督一。提督江南,统辖满兵,驻江宁总兵官一。总管提督江南、江安等处,统辖汉兵总兵官一。提督江南苏、松等处总兵官左都督一。镇守苏、松等处水师总兵官都督佥事一。提督全浙总兵官左都督一。镇守宁、绍、温、台等处总兵官都督龠事一。镇守金华等处缌兵官左都督一。镇守宁波等处水师总兵官都督佥事一。随征福建中路等处总兵官都督同知一。镇守温州等处总兵官都督仓事一。提督江西全省总兵官都督同知一。镇守九江等处总兵官都督同知一。镇守南、赣等处总兵官都督佥事一。提督湖广全省总兵官左都督一。提督贵州等处总兵官左都督一。镇守云南、临沅、广西等处提督、总兵官右都督一。镇守襄阳等处总兵官左都督一。镇守郧阳等处总兵官都督佥事一。镇守荆州等处总兵官都督同知一。镇守辰、常等处总兵官都督同知一。镇守偏沅等处总兵官都督贪事一。镇守湖广、彝、陵等处总兵官左都督一。镇守湖广、益畅等处总兵官左都督一。镇守湖广、祁阳等处总兵官都督佥事一。镇守湖广、沅咖等处总兵官都督佥事一。镇守湖南左路等处总兵官都督同知一。镇守湖南右路等处总兵官都督佥事一。提督福建等处总兵宫左都督一。镇守福建兴、泉、漳等处,驻漳州。兼管温州一府右路总兵官都督同知一。镇守福建延、建、汀、邵等处驻汀州。左路总兵官左都督一。镇守福建兴、泉、漳等处右路总兵官左都督一。剿抚四川左路等处总兵官都督佥事一。剿抚四川右路等处总兵官都督同知一。缜守四川川北等处总兵官都督贪事一。镇守四川、永宁等处总兵官都督同知一。镇守四川、遵义等处总兵官都督同知一。镇守四川、重庆等处总兵官都督愈事一。靖藩镇、守广东等处左翼总兵官左都督一。靖藩镇、守广东右翼总兵官右都督一。平藩镇、守广东等处左翼总兵官左都督一。平藩镇、守广东等处右翼总兵官右都督一。镇守广州等处,兼制沿海水师总兵官都督同知一。镇守惠州等处总兵官都督同知一。镇守潮州、饶平等处,援剿无分疆界、闽界挂印总兵官左都督一。镇守肇庆海防等处总兵官都督佥事一。镇守高雷、廉州等处总兵官都督佥事一。镇守广东碣石水师沿海等处挂印总兵官左都督一。镇守琼州等处总兵官都督同知一。镇守广西地方总领官,挂征蛮将军印,提督各路土司,控制苗夷总兵官左都督一。镇守广西、全州等处总兵官都督佥事一。定藩左翼,镇守浔、梧、平、乐等处总兵官都督佥事一。定藩右翼,援剿柳、庆等处,兼抚苗夷总兵官左都督一。镇守潮州等处总兵官都督愈事一,镇守四川建昌等处总兵官都督同知一。提督四川全省地方总兵官都督同知一。

康熙间,以陕西总兵何天培陕西人。马都统,寻为京口将军。天培遂归正白旗籍。其后温州总兵李华、平阳总兵温州属县,后裁总乓王应虎相继为福州副都统,皆汉人。此当在设八旗驻防之前。

康熙间,以湖广提督徐治都劳绩懋着,援施琅、孙思克授将军例,授徐治都为镇平将军。

是其时将军为提督进阶,非实有其官也。迨后设立八旗驻防,以将军、都统统之,自后将军专为满洲武职一品,无汉人矣。

猜你喜欢
  卷四百九十八 列传二百八十五·赵尔巽
  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五十四·佚名
  卷之一千四百六十三·佚名
  卷之九百九十八·佚名
  卷之三百六十三·佚名
  卷之二百·佚名
  ●卷九·王锜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五 列传一百八十五·纪昀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二 器服略一·纪昀
  八一八 军机大臣和珅等奏辽金元三史办理全竣折·佚名
  镜湖自撰年谱·段光清
  李崇传·李延寿
  卷四十六·宋敏求
  食货一四·徐松
  纲鉴易知录卷十四·吴楚材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赵时行·唐圭璋

      时行字行可,号石洞,申王德文八世孙,见宋宗室世系表。   望江南   霜月湿,人睡矮篷秋。惊觉夜深儿女梦,渔歌风起白蘋洲。别岸又潮头。

  • 第三折·白朴

    (生上,云)从昨日小姐着梅香送了一首诗来,我也回了一首,教他将去了,至今音信不通。小生不觉病枕着床,性命在于顷刻。万一有成,这病还有可时;倘或阻隔,如之奈何!(唱) 【中吕】【粉蝶儿】睡眼难开,锁愁眉如何担待?恨相思昼夜难挨。

  • 卷四百四十八·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四百四十八鸳鸯类四言古赠秀才入军       【魏】嵇 康鸳鸯于飞肃肃其羽朝游高原夕宿兰渚邕邕和鸣顾盼俦侣俯仰慷慨优游容与酒防诗          嵇 康婉彼鸳鸯戢翼而

  • 卷之一千三十三·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之二百九十五·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方略馆总裁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镶蓝旗满洲都统管理吏部事务户部三库事务加七级军功加五级随带加七级纪录三十次臣宝鋆蒙古总裁官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七 列传九十七·纪昀

    列传宋 【一】○宋一石守信【保兴 保吉元孙】王审琦【承衍克臣】高怀德 韩重赟【崇训崇业】张令铎 罗彦瓌王彦升 韩令坤伦慕容延钊【德丰德琛】符彦卿石守信王审琦高怀德韩重赟张令铎罗彦瓌王彦升韩令坤 【韩伦

  • 刘磡传·房玄龄

    刘萛字子真,平原高唐人,是汉代济北惠王刘寿的后代,父亲刘广,是斥丘县令。刘萛少年贫苦,卖牛衣为生。然而勤奋好学,编牛衣时,手里拿着草绳,边编边诵书,故能博通古今。为人清身洁己,行为无瑕疵可指。郡里举为孝廉,州里举为秀才,都未

  • 郑道邕传·李延寿

    郑道邕,字孝穆。少年时谨慎诚实,以清廉节约自居,年龄不满二十,就阅读了大量经史典籍。他的父亲和叔叔四人都很早去世,堂兄弟中,郑道邕为长兄,他抚养训导众多族弟,如同对待亲手足,一家人亲善和顺。魏孝昌初年,他踏上仕途,任为太尉

  • 职官二六·徐松

    司农寺【宋会要】司农寺掌供籍田九种,及诸祀〔供〕豕及蔬果、明房油、平籴之事,止以常参官二人判寺事。熙宁三年,上以常平新法付寺,始重其任焉。《两朝国史志》:司农寺判寺事二人,以两制或朝官以上充;主簿一人,以选人充。官制

  • 卷十五·徐天麟

    钦定四库全书西汉会要卷十五宋 徐天麟 撰礼九【嘉礼】朝会汉七年长乐宫成羣臣朝十月仪先平明谒者治礼引以次入殿门廷中陈车骑戍卒卫官设兵张旗志传曰趋殿下郎中挟陛陛数百人功臣列侯诸将军军吏以次陈西方东乡文官丞

  • 李馥荪·佚名

    李馥荪先生小传李先生名铭字馥荪浙江绍兴人早岁肄业于绍兴中学及杭州蕙兰中学旋东渡日本求学以期深造返国时适值辛亥鼎革先生被聘为浙江财政厅顾问未几改任浙江银行上海支行经理先生出其所学从事改组更名为浙江实业银

  • 谌湛溪·周诒春

    谌湛溪 字湛溪。年三十六岁。生于贵州织金县。本籍住址。贵州织金县北门大水沟宅谌。弟石勋。已婚。初毕业于京师大学堂预科。授中书科中书。任贵阳高等师范学校选科化学教员。宣统二年。以官费游美。入哥仑比亚大学

  • 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孔子

    【原文】 子曰:“《关雎》①,乐而不淫②,哀而不伤。” 【注释】 ①《关雎》:《诗经》的第一篇,写男主人公追求心上人的忧思,并想象追求到以后的快乐。②淫:不局限于现代仅指性行为的狭义,而取广义的解释,即过度的意思。 【译

  • 卷四十七·秦蕙田

    <经部,礼类,通礼之属,五礼通考钦定四库全书五礼通考卷四十七刑部尚书秦蕙田撰吉礼四十七四望山川史记封禅书昔三代之君皆在河洛之间【汉书注师古曰谓夏都安邑殷都朝歌周都洛阳】故嵩高爲中岳而四岳各如其方四渎咸在山

  • 卷三百九十八·佚名

    △初分常啼菩萨品第七十七之一尔时具寿善现白佛言:世尊,云何教授教诫初业菩萨。令其信解诸法自性毕竟皆空。佛告善现,岂一切法先有後无。然一切法非有非无。无自性无他性。先既非有後亦非无。自性常空无所怖畏。应当如是

  • 覆赵慧纶居士书·太虚

    慧纶贤士如晤:叠接来书,曷胜欣慰!惟以经济困乏,恐不获卒业,亦殊深为踌躇!但祝君离诸障碍,进步自由耳!至陷第二日人之讥,此不足虑。何者?君能以佛法真理报酬教授者,令同觉悟,即真能报恩者。故函询各节,佛法中之人天乘,可云初乘;其各个

  • 卷第五·雷庵正受

    嘉泰普灯录卷第五 平江府报恩光孝禅寺(臣)僧 (正受) 编 青原第十二世(云门六世) 慧林圆照宗本禅师法嗣 东京法云大通善本禅师 族董氏。汉仲舒之裔也。大父琪.父温。皆官于颕。遂为颕人。母无子。祷白衣大士。乃得师

  • 摩邓女经·佚名

    后汉安息国沙门安世高译,为此女说眼鼻口耳声步不净而证果,摩登伽经第一品异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