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轻重戊第八十四

桓公问于管子曰:“轻重安施?”管子对曰:“自理国虙戏以来,未有不以轻重而能成其王者也。”公曰:“何谓?”管子对曰:“虙戏作造六●,以迎阴阳,作九九之数,以合天道,而天下化之。神农作树五谷淇山之阳,九州之民,乃知谷食,而天下化之。黄帝作钻鐩生火,以熟荤臊,民食之无兹●之病,而天下化之。黄帝之王,童山竭泽。有虞之王,烧曾薮,斩群害,以为民利,封土为社,置木为闾,民始知礼也。当是其时,民无愠恶不服,而天下化之。夏人之王,外凿二十虻,韘十七湛,疏三江,凿五湖,道四泾之水,以商九州之高,以治九薮,民乃知城郭门闾室屋之筑,而天下化之。殷人之王,立皁牢,服牛马,以为民利,而天下化之。周人之王,循六●,合阴阳,而天下化之。”公曰:“然则当世之王者何行而可?”管子对曰:“并用而毋俱尽也。”公曰:“何谓?”管子对曰:“帝王之道备矣,不可加也,公其行义而已矣。”公曰:“其行义奈何?”管子对曰:“天子幼弱,诸侯亢强,聘享不上,公其弱强继绝,率诸侯以起周室之祀。”公曰:“善。”

桓公曰:“鲁梁之于齐也,千谷也,蜂螫也,齿之有唇也。今吾欲下鲁梁,何行而可?”管子对曰:“鲁梁之民俗为绨,公服绨,令左右服之,民从而服之,公因令齐勿敢为,必仰于鲁梁,则是鲁梁释其农事而作绨矣。”桓公曰:“诺。”即为服于泰山之阳,十日而服之。管子告鲁梁之贾人曰:“子为我致绨千匹,赐子金三百斤,什至而金三千斤,则是鲁梁不赋于民而财用足也。”鲁梁之君闻之,则教其民为绨,十三月而管子令人之鲁梁,鲁梁郭中之民,道路扬尘,十灸不相见,絏繑而踵相随,车毂齺骑,连伍而行。管子曰:“鲁梁可下矣。”公曰:“奈何?”管子对曰:“公宜服帛,率民去绨闭关,毋与鲁梁通使。”公曰:“诺。”后十月,管子令人之鲁梁,鲁梁之民,饿馁相及,应声之正,无以给上。鲁梁之君,即令其民去绨修农谷,不可以三月而得,鲁梁之人,籴十百,齐粜十钱。二十四月,鲁梁之民归齐者十分之六,三年,鲁梁之君请服。

桓公问管子曰:“民饥而无食,寒而无衣,应声之正,无以给上,室屋漏而不居,墙垣坏而不筑,为之奈何?”管子对曰:“沐涂树之枝也。”桓公曰:“诺。”令谓左右伯沐涂树之枝,左右伯受沐涂树之枝。阔其年,民被白布,清中而外瘘,应声之正,有以给上,室屋漏者得居,墙垣坏者得筑。公召管子问曰:“此何故也?”管子对曰:“齐者,夷莱之国也,一树而百乘息其下者,以其不●也。众鸟居其上,刃壮者胡丸操弹居其下,终日不归。父老拊枝而论,终日不归。归市者亦惰倪,终日不归。今吾沐涂树之枝,日中无尺寸之阴,出入者长时,行者疾走,父老归而治生,刃壮者归而薄业,彼臣归其三不归,此以乡不资也。”

桓公问于管子曰:“莱莒与柴田相并,为之奈何?”管子对曰:“莱莒之山生柴,君其率白徒之卒,铸庄山之金以为币,重莱莒之柴贾。”莱莒之君闻之,告左右曰:“金币者,人之所重也。柴者,吾国之奇出也。以吾国之奇出,尽齐之重宝,则齐可并也。”莱莒即释其耕农而治柴,管子即令隰朋反农。二年,桓公止柴,莱莒之籴三百七十,齐粜十钱,莱莒之民降齐者十分之七,二十八月,莱莒之君请服。

桓公问于管子曰:“楚者,山东之强国也,其人民习战斗之道,举兵伐之,恐力不能过,兵弊于楚,功不成于周,为之奈何?”管子对曰:“即以战斗之道与之矣。”公曰:“何谓也?”管子对曰:“公贵买其鹿。”桓公即为百里之城,使人之楚买生鹿,楚生鹿当一而八万,管子即令桓公与民通轻重,藏谷什之六,令左司马伯公将白徒而铸钱于庄山,令中大夫王邑载钱二千万求生鹿于楚。楚王闻之,告其相曰:“彼金钱,人之所重也,国之所以存,明王之所以赏有功也。禽兽者,群害也,明王之所弃逐也,今齐以其重宝贵买吾群害,则是楚之福也,天且以齐私楚也,子告吾民,急求生鹿,以尽齐之宝”,楚民即释其耕农而田鹿。管子告楚之贾人曰:“子为我致生鹿二十,赐子金百斤,什至而金千斤也,则是楚不赋于民而财用足也。”楚之男子居外,女子居涂,隰朋教民藏粟五倍。楚以生鹿藏钱五倍。管子曰:“楚可下矣。”公曰:“奈何?”管子对曰:“楚钱五倍,其君且自得,而修谷,钱五倍,是楚强也。”桓公曰:“诺。”因令人闭关不与楚通使,楚王果自得而修谷,谷不可三月而得也,楚籴四百,齐因令人载粟处芊之南,楚人降齐者十分之四,三年而楚服。

桓公问于管子曰:“代国之出何有?”管子对曰:“代之出,狐白之皮,公其贵买之。”管子曰:“狐白应阴阳之变,六月而壹见,公贵买之,代人忘其难得,喜其贵买,必相率而求之,则是齐金钱不必出,代民必去其本而居山林之中;离枝闻之,必侵其北;离枝侵其北,代必归于齐,公因令齐载金钱而往。”桓公曰:“诺。”即令中大夫王师北将人徒,载金钱,之代谷之上,求狐白之皮。代王闻之,即告其相曰:“代之所以弱于离枝者,以无金钱也;今齐乃以金钱求狐白之皮,是代之福也,子急令民求狐白之皮,以致齐之币,寡人将以来离枝之民。”代人果去其本,处山林之中,求狐白之皮,二十四月而不得一;离枝闻之,则侵其北,代王闻大恐,则将其士卒葆于代谷之上。离枝遂侵其北,王即将其士卒愿以下齐。齐未亡一钱币,修使三年而代服。

桓公问于管子曰:“吾欲制衡山之术,为之奈何?”管子对曰:“公其令人贵买衡山之械器而卖之,燕代必从公而买之,秦赵闻之,必与公争之,衡山之械器,必倍其贾,天下争之,衡山械器,必什倍以上。”公曰:“诺”。因令人之衡山求买械器,不敢辨其贵贾。齐修械器于衡山十月,燕代闻之,果令人之衡山求买械器。燕代修三月,秦国闻之,果令人之衡山求买械器。衡山之君告其相曰:“天下争吾械器,令其买再什以上”,衡山之民,释其本而修械器之巧。齐即令隰朋漕粟于赵,赵籴十五,隰朋取之石五十,天下闻之,载粟而之齐;齐修械器十七月,修粜五月,即闭关不与衡山通使,燕代秦赵即引其使而归;衡山械器尽,鲁削衡山之南,齐削衡山之北,内自量无械器以应二敌,即奉国而归齐矣。

猜你喜欢
  论语集注大全卷十八·胡广
  卷二十九·孙瑴
  第五章 14·辜鸿铭
  第五章 1·辜鸿铭
  卷一·钱时
  卷二·朱鹤龄
  卷四十六·王道焜
  (六)雍也篇·钱穆
  王制·姚际恒
  卷九·佚名
  高僧傳卷第五(義解二)·慧皎
  佛祖历代通载卷第四·念常
  瑜伽师地论卷第九十四·玄奘
  指月录卷之十七·瞿汝稷
  慈悲道场忏法 第二卷·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杨道居·唐圭璋

      待考。   蝶恋花   气禀五行天瑟秀。瑞见枢延,况是黄钟奏。日影量来添午昼。柳梅消息年时候。   红粉吹香帘幕秀。深院笙歌,劝饮金钟酒。乐事赏心千岁有。黑头做三公有。

  • 卷六十六·陆游

    钦定四库全书 劒南诗稾卷六十六 宋 陆游 撰 园中作 疎篱围中庭野水赴方塘春雨路易乾徐步蹋夕阳艳艳红杏梢忽已占年光我老来日短乃复不自量接花待其成邻里共笑狂万事孰能料社栎老不僵磊磊盘中果安知不获尝作诗遣闲

  • 卷五十六·冯惟讷

    钦定四库全书 古诗纪卷五十六    明 冯惟讷 撰 宋第二 顔延之【字延年琅邪临沂人性疎淡不护细行而文章冠絶当时初为宋公豫章世子参军及公即帝位补太子舍人庐陵王待之甚厚执政以其构扇异同因帝崩出为始安太守文

  • 卷二十二·乾隆

    卷二十二太原白居易诗四十四首江南遇天宝乐叟白头病叟泣且言。禄山未乱入梨园。能弹琵琶和法曲。多在华清随至尊。是时天下太平久。年年十月坐朝元。千官起居环珮合。万国会同车马奔。金钿照耀石瓮寺。兰麝薰煮温汤源

  • 志第六 州郡上·萧子显

    扬南徐豫南豫南兖北兖北徐青冀江广交越扬州,京辇神皋。汉、魏刺史镇寿春,吴置持节督州牧八人,不见扬州都督所治。晋太康元年,吴平,刺史周浚始镇江南。元帝为都督,渡江左,遂成帝畿,望实隆重。领郡如左:丹阳郡建康秣陵丹阳溧阳永

  • 第五十三册 天命八年五月至六月·佚名

    第五十三册 天命八年五月至六月五月二十六日汗降书曰:“西乌里额驸、爱塔,著尔等将所得之粮及於盖州、复州选取之盐,交纳齐布侍卫与富拉塔,以账无粮之蒙古。”二十九日,致书衮济曰:“我於衮济亲家,稍有过失,

  • 通鉴纪事本末卷四十一上·袁枢

    宋 袁枢 撰邺都之变【李绍琛之叛附】后唐庄宗同光元年冬十月帝遣使以灭梁告吴蜀二国皆惧吴州司马严可求笑曰闻唐主始得中原志气骄满御下无法不出数年将有内变吾但当卑辞厚礼保境安民以待之耳 滑州留后李绍钦因伶

  • 卷二百八十五·杨士奇

    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二百八十五明 杨士奇等 撰礼臣齐桓公设庭燎为士之欲造见者朞年而士不至於是东野鄙人有以九九之术见者桓公曰九九何足以见乎鄙人对曰臣非以九九为足以见也臣闻主君设庭燎以待士朞年而士不

  • 卷十五·赵汝愚

    钦定四库全书宋名臣奏议卷十五宋 赵汝愚 编君道门用人三上神宗论果於用善断於去恶孙 觉臣闻易否泰之辞曰君子道长小人道消内阳而外隂内君子而外小人则为泰泰者通而治也小人道长君子道消内隂而外阳内小人而外君子则

  • 卷四十四(昭七年,尽八年)·孔颖达

    【经】七年,春,王正月,暨齐平。(暨,与也。燕与齐平。前年冬,齐伐燕,间无异事,故不重言燕,从可知。○暨,其器反,传同。重,直用反。)[疏]“暨与”至“可知”。○正义曰:“暨,与”,《释诂》文也。此直言“暨齐平”,不知谁与齐平。《?梁传

  • 桓公问第五十六·管仲

    齐桓公问管子曰:“吾念有而勿失,得而勿忘,为之有道乎?”对曰:“勿创勿作,时至而随,毋以私好恶害公正,察民所恶以自为戒。黄帝立明台之议者,上观于贤也,尧有衢室之问者,下听于人也。舜有告善之旌,而主不蔽也。禹立谏鼓于朝,而备讯唉

  • 《尚書古文疏證》卷二·阎若璩

    太原閻若璩百詩撰平陰朱續晫近堂梓○第十七安國古文之學,其傳有四:一傳於都尉朝,朝傳庸譚,譚傳胡常,常傳徐敖,敖傳王璜、塗惲,惲傳桑欽。王莽時立於學官。璜、惲皆貴顯。惲又傳賈徽,徽傳子逵,逵數為肅宗言古文《尚書》,詔選高才

  • 凡例十三条·蔡清

    凡例十三条巻册一 凡举业以经义为重而义之精者莫过于蒙引他如浅説存疑间有发所未发终为青出于蓝是书之钞窃愿学焉而继其志故勿参以诸説或有相悖畧之而已至于厘卷分章一因其旧虽见嗤蔡氏书佣弗恤也纲领二 凡系四书

  • 第十二 符言 2·王诩

    【原文】目贵明,耳贵聪,心贵智①。以天下之目视者,则无不见;以天下之耳听者,则无不闻;以天下之心虑者,则无不知。辐凑并进②,则明不可塞。右主明③。【注释】①目贵明,耳贵聪,心贵智:陶弘景注:“目明则视无不见,耳聪则听无不闻,心智

  • 三 集·佚名

    第一 愚人品一如是我闻。一时,世尊住舍卫[城]之祇陀林中给孤独园,于其处,世尊告诸比丘曰:“诸比丘!”彼等诸比丘即答称世尊曰:“世尊!”世尊即如是说:“诸比丘!诸怖之生,皆由愚人而生,非由智人。又,诸灾

  • 摄生要录·沈仕

    养生学著作。1卷。明·沈仕著。约刊于1481年。本书为综合性的养生著作。共分喜乐、视听、疑恐、谈笑、津唾、起居、行立、坐卧、洗沐、栉发、大小腑、衣、食、四时、旦暮等21题。每题皆摘录《淮南子》、《内经》、《

  • 黄遵宪诗集·黄遵宪

    「黄遵宪」诗词全集、诗集(33首全)

  • 才调集·韦縠

    十卷。后蜀韦縠撰。韦縠仕王建为监察御史,其里贯事迹均未详。此集每卷录诗一百首,共一千首。自序称观李、杜集,元、白诗,而集中无杜诗。冯舒评此集,谓崇重老杜,不欲芟择。然实以杜诗高古,与其书体例不同,故不采录。冯舒所说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