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轻重己第八十五

清神生心,心生规,规生矩,矩生方,方生正,正生历,历生四时,四时生万物,圣人因而理之,道●矣。

以冬日至始,数四十六日,冬尽而春始,天子东出其国四十六里而坛,服青而絻青,搢玉总,带玉监,朝诸侯卿大夫列士,循于百姓,号曰祭日。牺牲以鱼,发号出令曰:“生而勿杀,赏而勿罚,罪狱勿断,以待期年,教民樵室钻鐩,墐灶泄井,所以寿民也。耟耒耨怀,鉊鈶九獯,权渠繉绁,所以御春夏之事也。必具教民为酒食,所以为孝敬也。”民生而无父母,谓之孤子。无妻无子,谓之老鳏。无夫无子,谓之老寡,此三人者,皆就官而众,可事者,不可事者,食如言而勿遗。多者为功,寡者为罪,是以路无行乞者也。路有行乞者,则相之罪也,天子之春令也。

以冬日至始,数九十二日,谓之春至;天子东出其国,九十二里而坛,朝诸侯卿大夫列士,循于百姓,号曰祭星。十日之内,室无处女,路无行人,苟不树艺者,谓之贼人。下作之地,上作之天,谓之不服之民,处里为下陈,处师为下通,谓之役夫。三不树而主使之,天子之春令也。

以春日至始,数四十六日,春尽而夏始,天子服黄而静处,朝诸侯卿大夫列士,循于百姓,发号出令曰:“毋聚大众,毋行大火,毋断大木,诛大臣,毋斩大山,毋戮大衍,灭三大而国有害也。”天子之夏禁也。

以春日至始,数九十二日,谓之夏至,而麦熟,天子祀于太宗,其盛以麦;麦者,谷之始也。宗者,族之始也。同族者人,殊族者处。皆齐大材,出祭王母,天子之所以主始而忌讳也。

以夏日至始,数四十六日,夏尽而秋始,而黍熟,天子祀于太祖,其盛以黍;黍者,谷之美者也。祖者,国之重者也。大功者太祖,小功者小祖,无功者无祖,无功者皆称其位而立沃,有功者观于外。祖者,所以功祭也,非所以戚祭也。天子之所以异贵贱而赏有功也。

以夏日至始,数九十二日谓之秋至,秋至而禾熟,天子祀于太惢,西出其国,百三十八里而坛,服白而絻白,搢玉总,带锡监,吹埙箎之风,动金石之音,朝诸侯卿大夫列士,循于百姓,号曰祭月。牺牲以彘,发号出令曰:“罚而勿赏,夺而勿予,罪狱诛而勿生,终岁之罪,毋有所赦,作衍牛马之实在野者王”,天子之秋计也。

以秋日至始,数四十六日,秋尽而冬始,天子服黑絻黑而静处,朝诸侯卿大夫列士,循于百姓,发号出令曰:“毋行大火,毋斩大山,毋塞大水,毋犯天之隆”,天子之冬禁也。

以秋日至始,数九十二日,天子北出九十二里而坛,服黑而絻黑,朝诸侯卿大夫列士,号曰发繇,趣山人断伐,具械器。趣菹人薪藋苇,足蓄积。三月之后,皆以其所有易其所无,谓之大通。三月之蓄。凡在趣耕而不耕,民以不令,不耕之害也。宜芸而不芸,百草皆存,民以仅存,不芸之害也。宜获而不获,风雨将作,五谷以削,士民零落,不获之害也。宜藏而不藏,雾气阳阳,宜死者生,宜蛰者鸣,不藏之害也。张耜当弩,铫耨当剑戟。获渠当胁●,蓑笠当●橹,故耕械具则战械备矣。

猜你喜欢
  卷八 咸有一德第八·孔颖达
  轻重乙第八十一·管仲
  卷三十五 论语十七·黎靖德
  太极图说述解·曹端
  书后·陈确
  第十七章 26·辜鸿铭
  卷十一·吕祖谦
  卷四·魏了翁
  卷五·乾隆
  卷二·王应电
  神足行章第六·佚名
  卷八·佚名
  序·佚名
  佛说长阿含经卷第十三·佚名
  佛说华手经卷第八·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二折 岳侯涅背·冯梦龙

    【南吕引金莲子】[生冠带上]泼无云雾,密匝的围断英雄生路。国难显忠臣,免不得后文先武。自信素晓韬钤,直前无惧。苍天佑,佑我尽扫胡尘,把金瓯重补。【鹧鸪天】血性无惭力自胜,咸池洗日岂难凭。上方利剑应须带,下泽车闲未可乘

  • 卷三十五·乾隆

    卷三十五眉山苏轼诗四四十六首除夜大雪留潍州元日早晴遂行中途雪复作除夜雪相留。元日晴相送。东风吹宿酒。瘦马兀残梦。葱日龙晓光开。旋转余花弄。下马成野酌。佳哉谁与共。须臾晚云合。乱洒无缺空。鹅毛垂马。自怪

  • 卷二·孟浩然

    ○七言古诗夜归鹿门歌山寺鸣钟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和卢明府送郑十三还京兼寄之昔时风景登临地,今日衣冠送别筵。闲卧

  • 帝纪第八 世宗纪·魏收

    世宗宣武皇帝,讳恪,高祖孝文皇帝第二子。母曰高夫人,初,梦为日所逐,避于床下。日化为龙,绕己数匝,寤而惊悸,既而有娠。太和七年闰四月,生帝于平城宫。二十一年正月甲午,立为皇太子。二十三年夏四月丁巳,即皇帝位于鲁阳,大赦天下。

  • 卷二十三文·何良俊

    孔子曰:“言之不文,其行不远。”陈思王曰:“富贵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唯文章为不朽。”文章之于人,岂细故哉?夫子又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今之为

  • 序·佚名

    据广本补朕闻唐虞之迹纪于典谟文武之政布在方册所以昭垂百代启佑后人夐乎尚矣我二祖列宗创守同道著令史官簪笔丹陛一言一动大书特书暨乎因革钜典臣下章奏莫不综而载之以备一朝之史今所藏实录圣德神功大较可睹已维我皇

  • 第四四一佥禀光绪九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一二二二四--三·佚名

    吞霄街职员暨金和安众铺户等,禀请新竹知县,准予已革总理林愈熏复充具佥禀,治下竹南三保吞霄街职员江鹏程,暨金和安众铺户等,为奉公勤谨,地方安静,佥请恩准原充,以慰民望事。切程等安分守业,全赖办公者实心

  • 七六八 江苏巡抚闵鹗元奏遵旨查办王仲儒《西斋集》情形折·佚名

    七六八 江苏巡抚闵鹗元奏遵旨查办王仲儒《西斋集》情形折乾隆四十六年三月初四日江苏巡抚臣闵鹗元谨奏,为遵旨查办事。窃臣于上年十二月赴淮徐查赈途次,接准大学士 公阿桂抄寄折片,内开:臣阿桂等谨奏,发下王仲儒所著《西

  • 一八 直隶总督周元理奏已采办刊书梨板解京折·佚名

    一八 直隶总督周元理奏已采办刊书梨板解京折乾隆三十七年十二月十三日直隶总督臣周元理谨奏,为奏明事。窃臣钦奉谕旨,勅令采办刊书梨板,先办三百块解送应用。等因。臣遵卽委员前赴出产梨木各属,会同该地方官平价选购,迅速

  • 卷二十三·傅恒

    钦定四库全书平定准噶尔方略前编卷二十三雍正九年夏四月丙午命范时捷协办西宁总兵官事务上谕兵部曰提督冯允中熟悉边情老成练达但闻近患目疾行走须人扶掖于训练操防稍觉未便西宁一镇闗系要其总兵官事务着徳成协同办

  • 钱习礼传·张廷玉

    钱习礼,名干,以字行,吉水人。永乐九年(1411)中进士,被选为庶吉士,不久被授予检讨。习礼与练子宁是姻亲。他当了官后,乡人说他是奸党,使他常惴惴不安。杨荣找机会告诉皇上,皇上笑着说“:如果子宁还在,朕还要用他呢,何况习礼。”仁

  • 卷十八下·沈枢

    <史部,史钞类,通监总类> 钦定四库全书 通监总类卷十八下    宋 沈枢 撰名臣之後门 汉成帝封萧何六世孙爲酇侯 永始元年初酇侯萧何之子孙嗣爲侯者无子及有罪凡五絶祀高后文帝景帝武帝宣帝思何之功辄以其支庶绍

  • 卷十四·顾栋高

    <经部,诗类,毛诗类释  钦定四库全书毛诗类释卷十四国子监祭酒顾栋高撰释草黍 稷朱传曰黍谷名苗似芦高丈余穗黒色实圆重稷一名穄似黍而小许氏谦辨之曰黍稷稍相类但黍黄而稷黒黍小而稷大朱子解二物似差互今以文两

  • 《仪 礼》·佚名

    作者:王文锦中国历代王朝很重视礼制。每个王朝的建立,都要物色一些精于礼学的专家,来制定一整套礼仪。朝廷之所以重视这项工作,是因为礼制对于巩固尊尊卑卑的等级制度,维护阶级对立的社会秩序,都有很大的作用。从殷周到清代

  • 八大人觉经略解·智旭

    大文为三。初总标。二别明。三结叹。今初为佛弟子。常于昼夜。至心诵念八大人觉。不论在家出家。但是归依于佛。即为佛之弟子。既为佛子。即应恒修此八种觉。言常于昼夜者。明其功无间断。言至心者。明其亲切真诚。言

  • 殉教·三岛由纪夫

    《殉教》是三岛由纪夫自杀前的第三部自选短篇集。收入的短篇作品皆通过反时代的主人公,象征性地描绘了三岛文学的中心主题--对罗马式理想世界的向往与日常世界之间的关系,并寻求现代的"贵种流离"(有着尊贵血统的人被命运

  • 南部新书·钱易

    宋代笔记。钱易著。共十卷,分别以十干标卷次。据卷首所载钱易子钱明逸序,此书凡“事实千,成编五,列卷十,”共收一千余条,分为五编。今存明刊本、《学津讨原》本、《粤雅堂丛书》本、《说库》本、《丛书集成初编》本等

  • 乾坤大略·王余佑

    中国古代论述军事战略原则兵书。王馀佑著。10卷,补遗1卷,约5万字。有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宝兴堂刊本和清宣统三年(1911)绿云楼、民国间《畿辅丛书》铅印本。1920年山西育才馆铅印本更名为《兵鉴》。该书写于顺治、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