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景公欲以圣王之居服而致诸侯晏子谏第十四

景公问晏子曰:“吾欲服圣王之服,居圣王之室,如此,则诸侯其至乎?”晏子对曰:“法其节俭则可,法其服、居其室,无益也。三王不同服而王,非以服致诸侯也。诚于爱民,果于行善,天下怀其德而归其义。若其衣服节俭而众说也。夫冠足以修敬,不务其饰;衣足以掩形御寒,不务其美。衣不务于隅肶之削,冠无觚羸之理,身服不杂彩,首服不镂刻。且古者尝有紩衣挛领而王天下者,其义好生而恶杀,节上而羡下,天下不朝其服,而共归其义。古者尝有处橧巢窟穴而不恶,予而不取,天下不朝其室,而共归其仁。及三代作服,为益敬也。首服足以修敬,而不重也,身服足以行洁,而不害于动作。服之轻重便于身,用财之费顺于民。其不为橧巢者,以避风也;其不为窟穴者,以避湿也。是故明堂之制,下之润湿,不能及也;上之寒暑,不能入也,土事不文,木事不镂,示民知节也。及其衰也,衣服之侈过足以敬,宫室之美过避润湿,用力甚多,用则甚费,与民为仇。今君欲法圣王之服,不法其制,法其节俭也,则虽未成治,庶其有益也。今君穷台榭之高,极汙池之深而不止,务于刻镂之巧,文章之观而不厌,则亦与民而仇矣。若臣之虑,恐国之危,而公不平也。公乃愿致诸侯,不亦难乎!公之言过矣。”

猜你喜欢
  厚黑丛话卷一·李宗吾
  卷六一·邱濬
  卷八十·程公说
  春秋传卷十六·胡安国
   知北游第二十二·刘文典
  卷十·吴廷华
  卷四·季本
  管子轻重六·马非百
  新年的感触·梁漱溟
  卷四·佚名
  中国前途的希望·太虚
  因 果·太虚
  佛说信佛功德经·佚名
  佛说开觉自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四·佚名
  佛说未曾有正法经卷第五·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望月·徐志摩

    月:我隔着窗纱,在黑暗中望她从巉岩的山肩挣起——一轮惺松的不整的光华:象一个处女,怀抱着贞洁,惊惶的,挣出强暴的爪牙;这使我想起你,我爱,当初也曾在恶运的利齿间捱!但如今,正如蓝天里明月,你已升起在幸福的前峰,洒光辉

  • 古诗镜卷十二·陆时雍

    钦定四库全书 古诗镜卷十二 明 陆时雍 编 宋第一 孝武帝【讳骏字休龙文帝第三子封武陵王元凶劭弑逆举兵诛劭遂即大位在位十年诗自宋一大变气变而韶色变而丽体变而整句变而琢於古渐远於律渐开矣】 诗 游覆舟山 束髪

  • 卷四百二十七·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四百二十七鹰类【附隼 海青】五言古杨监又出画鹰十二扇   【唐】杜 甫近时冯绍正能画鸷鸟様明公出此图毋乃传其状殊姿各独立清絶心有向疾禁千里马气敌万人将忆昔骊山宫冬移含元

  • 山谷外集诗注卷十七·黄庭坚

    钦定四库全书 山谷外集诗注卷十七 宋 黄庭坚 撰 史 容 注 戏赠曹子方家凤儿 拣芽入汤狮子吼【北苑贡茶録一枪一旗号拣芽上品拣芽蜡茶名也维摩经云演法无畏犹狮子吼此借用】荔子新剥女儿颊凤郎但喜风土乐不解生愁

  • 卷一百四十九·志第一百二·舆服一·脱脱

        ◎舆服一   ○五辂 大辂 大辇 芳亭辇 凤辇 逍遥辇 平辇 七宝辇 小舆 腰舆耕根车 进贤车 明远车 羊车 指南车 记里鼓车 白鹭车 鸾旗车 崇德车 皮轩车 黄钺车 豹尾车 属车 五车 凉车 相风乌舆 行漏舆

  • 通鉴续编卷七·陈桱

    【甲申】四年【契丹重熈十三年】春三月诏天下州县立学【诏曰儒者通天地人之理明古今治乱之原可谓博矣然学者不得骋其说而有司务先声病章句以拘牵之则吾豪杰竒伟之士何以奋焉士以纯明朴茂之美而无斆学养成之法使与不肖

  • 台湾关系文献集零十七·佚名

    书台峤绅民电禀后 书台峤绅民电禀后阙名考台湾自康熙朝归化以来,垂二百数十年。小民践土食毛,不侵不叛;虽中更多故,苦厌兵烽,而翊戴皇灵,终无携贰。其见于鲁之裕之「台湾始末偶纪」、蓝鼎元之「平基台纪略」、「东征集」、

  • 卷之三百九·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上书房总师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国史馆总裁官武英殿大学士管理兵部事务加十三级纪录十四次臣贾桢稿本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保文渊阁领阁事武英殿总裁

  • 卷之二百六十五·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大臣

  • ◎段祺瑞晚年舐犊·刘以芬

    语曰:“知子莫若父。”又曰:“人莫知其子之恶。”此二语若相反,实则可并行不悖。以常理论,父于子为至亲,平日一举一动,皆不难于侍座之顷、趋庭之际,默察熟审,而决其为智愚邪正。然此必其中无所蔽而后能然,若父于子,爱之过深,期之

  • ◎总长宴客趣闻·李定夷

    陈澜生尝在德昌饭店,招宴财政会议全体会员。以宾客众多之故,厨司烹调,应接不暇。自八时前后就席,至十一时左右方散。众客闷坐多时,倦容可掬。有某客因久坐席间,阑珊已极,一时误将吃大餐用之白布一方,揣入襟底,而布角则外露。一

  • 春秋释例卷十·杜预

    经传长厯第四十六之一【案此篇见永乐大典其篇目亦存】桓十七年冬十月朔日有食之传曰冬十月朔日有食之不书日官失之也天子有日官诸侯有日御日官居卿以底日礼也日御不失日以授百官于朝庄二十五年夏【云云】六月辛未朔日

  • 佛学大系·太虚

    一 三唯论二 三唯论之含摄 甲 三唯论的各摄 乙 三唯论的互摄三 三唯论之贯通 甲 三唯论与大乘宗 乙 三唯论与哲学  一 三唯论  凡治彻头彻尾之学,有“展手撑破虚空边,伸脚踏透宇宙底”之大丈夫志量者,殆

  • 魔劝舍寿品第二十六·佚名

    如日初出,显于山岗奋大光明。消灭厚冥,佛法中天正法晖明。颁宣言辞,净无垢光。心怀愚痴冥,如幽深谿谷。日以大光明,推尽幽冥原。如清明无雲,日光靡不照。佛所至教化,莫不蒙济度。犹如大金山,大祠祀盛火。如鱼怨盛阳,竭尽尘劳水

  • 注大乘入楞伽经 第七卷·佚名

    注大乘入楞伽经 第七卷复次大慧愚痴凡夫(至)清净真实离四句法 因上偈言彼无智非智。是名妄见者。欲明愚夫不知如来如实宗趣法。及言说法。故为无始虚伪恶邪妄想之所幻惑。故不能觉知自心妄想。明菩萨知此二种

  • 卷第三十五·佚名

    阿毗达磨藏显宗论卷第三十五尊者众贤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辩智品第八之一如是已依诸道差别。建立贤圣补特伽罗。所依道中作如是说。正见正智名无学支。故于此中应审思择。为有慧见非智。及有慧智非见而别建立见智二

  • 佛法金汤编卷第三·岱宗心泰

    会稽沙门 心泰 编天台沙门 真清 阅宋(南朝)都建业。起武帝庚申。尽顺帝戊午。凡八主。五十九年。武帝帝讳裕。姓刘。字德舆。彭城县绥里人。帝微时游京口竹林寺。独卧讲堂前。有五色龙章。众僧见之以白帝。帝喜曰

  • 卷第三十五·呆翁行悦

    列祖提纲录卷第三十五 武林十八涧理安禅寺住持娄东行悦集 住持为亡僧秉炬(起骨 煅骨 入塔 撒骨) 恕中愠禅师为耐监寺火。逼慈明晚参是死伎。竖起火云。火炎昆岗。玉石俱焚。耐烹炼者。惟真金尔。 为受都寺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