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十

钦定四库全书

仪礼章句卷十

同知吴廷华撰

觐礼第十【觐见也盖诸侯入王之名大宗伯四时之朝曰朝曰宗曰觐曰遇又大行人秋见以比邦国之功是也虞书肆觐东后则巡狩礼尔大行人等职所载牢积之礼最详此经所存不过十一则脱阙者多矣两经详略当叅看而得之先王柔逺之意至周非拘文牵义所能尽也觐于五礼属賔礼当第八第十説非详士冠礼 案大行人四时之朝本无详略异同盖春秋虽有殊时朝觐不过一礼即有同异其节亦微注因此经略而不详遂谓觐遇礼省既与大行人经义不符又遇礼无考亦未便据此以例彼也又此经飨礼乃归以上为觐之正礼此下疑为他篇脱烂之文类附于此若并以为觐礼失之逺矣下分详之】

觐礼至于郊【郊近郊去王城五十里之内诸侯告庙命官而后行及畿亦当有一肄三展之节如聘】王使人皮弁用璧劳【注小行人职凡诸侯入王则逆于畿则郊劳者大行人也皮弁天子之朝服据此则侯氏叩闗闗人告之小行人出劳乃以賔入知聘委积等礼掌讶环人诸职详之如聘至是大行人反劳之璧特而不以帛者盖璧以将命与享礼不同也用玉重其事】侯氏亦皮弁【五等通曰诸侯此曰侯氏就一人言之也】迎于帷门之外再拜【天子掌舍为帷宫设旌门此诸侯不帷宫或以帷为坛壝之门与不于舍者觐礼别也】使者不答拜 遂执玉【璧也此言执则在道不执矣】三揖 至于阶 使者不让 先升【升坛凡异乎聘者尊礼别也】侯氏升听命【不言致命文省】降再拜稽首【使者不辞降】遂升受玉【东西面】使者左还而立【注以左还为南面则东面致命也立不降者将还玉】侯氏还璧【玉重礼与束帛不同故还之】使者受 侯氏降 再拜稽首【还玉再拜加敬也】使者乃出 侯氏乃止使者【迎之请傧也】使者乃入【亦庭实设】侯氏与之让升【使不先升者非君命也】侯氏先升【道之主人之礼也 注以先声为賔礼非】授几【使者升乃授之不言席者止使者时有司先布之也】侯氏拜送几 使者设几答拜 侯氏用束帛乗马傧使者使者再拜 受【受帛】侯氏再拜送币 使者降 以左骖出【侯氏之人牵三马从出】侯氏送于门外再拜【从亦拜天子使也】侯氏遂从之【从劳者至朝 右第一章郊劳】天子赐舎【道路劳苦先使就安小行人为承摈以致馆注云所使者司空也】曰【石经无曰】伯父女顺命于王所【诸侯不一称言伯父以槩其他也顺命谓觐】赐伯父舎【此摈者传致馆之辞也】侯氏再拜稽首【受馆】傧之束帛乗马【礼如郊劳以上赐舎】 天子使大夫戒【大天讶者】曰某日【觐日】伯父帅乃初事【帅循也初故也谓故事】侯氏再拜稽首【以上为期】诸侯前朝【前朝朝之前一日也】皆受舎于朝【即门外之次也曰舎尊之受之则上介也曰诸曰皆下乂合同异姓言之似皆不一之辞其实大槩言之谓凡朝者皆然非如疏同日行礼之说也】同姓西面北上【主位】异姓东面北上【賔位 以上受次】侯氏裨冕【裨之言埤天子六服大裘为上余皆为裨盖诸侯衮冕以下皆服之此觐口之质明也】释币于襧【行时以束帛依神此乃告 以上释币右第二章觐前诸杂仪凡四节一赐舍二为期三受次四释币】乗墨车【乗大夫之车屈于王也】载龙旂【司常交龙为旂诸侯所建言载不言张则不张亦屈也】弧韣【弧弓也弓衣曰韣旗正幅直为縿斿则縿之外饰也龙旂九斿属于縿縿以弧张之此不张故载弧而韬之不言矢矢画于縿也】乃朝 以瑞玉有缫 天子设斧依【于岂反】于户牖之间【依如今屏风画绣斧黒白文以示断也】左右几【司几筵大朝觐王位设黼依依前南乡设莞筵纷纯加缫席画纯加次席黼纯左右玉几以安至尊也不言席可知】天子兖冕【衮十二章冕十二旒 周礼注以为九章悮】负斧依【负背也南面不言迎者四时之朝皆不迎惟飨乃迎】啬夫承命告于天子【啬夫左氏传注以为主币之官注以为司空之属未知孰是又注以为末摈则承命者承天子命传以出告者传侯氏説以入也大行人天子见公摈五侯伯四子男三】天子曰非他【言所以受于庙者非有他也下所谓嘉其来朝尔】伯父实来【来朝】予一人嘉之【嘉美之】伯父其入 予一人将受之【上摈传而下至下介递传而上侯氏乃奉命入】侯氏入门右【门东臣道也介从】坐奠圭【此命圭也以为贽卑者奠挚而不授明堂位崇坫康圭据此则坫即在门右也】再拜稽首 摈者谒【告也天子将以賔礼亲受之故告侯氏】侯氏坐取圭【遂至门左】升【西阶】致命【四时之朝命之天子此乃申之见非无故来也】王受之【疑衍】玉【此亦辑五瑞之义王南面侯氏北面】侯氏降阶东北面再拜稽首【拜送】摈者延之【传命进之】曰升 升成拜 乃出【王授宰玉 右第三章止觐礼】四享【四当作三大行人诸侯庙中将币皆三享故古书作三】皆束帛加璧 庭实惟国所有【注以皮马及礼器三牲鱼腊笾豆之实等言之谓惟所有分为三享而以币致之此其大槩也至各州所有则当以禹贡为准 又注云初享止用璧帛至次享以下惟国所有未安】奉束帛 匹马卓【竹角切】上【匹一马也卓高也超也上前也谓超卓于九马之前也 注以卓为的谓一马为上以素的书国名及何产也案此即易传为的颡之的彼注所谓额有白毛如今之戴星马者故郑以素的言之的非作书之地识之当别有物其说似不足据也】九马随之【十匹者不敢斥王之乗且以成数为敬也十人分牵之入】中庭西上【卓上为上】奠币 再拜稽首 摈者曰予一人将受之【亦传辞且升之】侯氏升致命【享亦王命】王抚玉【如昏礼舅抚之也璧轻于瑞故抚之以示受而已】侯氏降自西阶东面授宰币【璧帛也以上三享同】西阶前再拜稽首【送币】以马出

【卓上者】授人【王人受于外与聘异】九马随之【不言其他以无定物也】事毕【右第四章三享】乃右肉袒于庙门之东【此恐惧待罪之意袒右变于礼事也注云刑宜施于右未然盖侯氏之罪不过贬削若其罪当刑则六师早移之矣何待觐后】乃入门右 北面立告听事【介告摈也述职不敢自谓无过故听事听事犹待罪也 案此礼仅见于此姑择训诂之】

【稍可安者存之以备叅】摈者谒诸天子 天子辞于侯氏【释辞辞之命无祖也】曰伯父无事【犹言无然谓袒也】归宁乃邦 侯氏再拜稽首出自屏南【天子外屏出屏南乃袭也】适门西【复初位】遂入门左 北

面立 王劳之【道路劳苦】再拜稽首 摈者延之 曰升升成拜 降出【右第五章听事及劳】天子赐侯氏以车服【所谓车服以庸也此亦报享之意以上尚有归饔饩及后致饮之节文略也】迎于外门外再拜【古文迎于门外】路先设【路大也天子之车曰路尊大之先先于服也在中庭】西上【一车而曰上对亚者言也】路下四亚之【四乗马也与驷同亚次也谓次车而东】重赐无数【匪颁好子多少由君恩也】在车南【加赐卑于车也】诸公奉箧服【箧服置服于箧也公天子三公使之致命示车服之重也公奉箧而曰诸则不止一箧矣】加命书于其上【书兼车服加于箧者箧面可置书也】升自西阶东面 大史是【古文作氏】右【曰是右则非伹在其右也盖如周公右王之右谓左右之如下述命加书之属】侯氏升西面立【听命】太史述命【奉命书读之】侯氏降两阶之间 北面再拜稽首【拜天子命异于常礼】升成拜【太史辞之乃升】太史加书于服上【服在箧故亦曰服上】侯氏受【授介】使者出侯氏送再拜 傧使者 诸公赐服者束帛四马【赐不】

【止于服曰赐服者以重者言也】傧太史亦如之 同姓大国则曰伯父其异姓则曰伯舅 同姓小邦则曰叔父 其异姓

小邦则曰叔舅【伯叔父舅尊且亲之 案此为一定之称惟曲礼二伯曰伯父伯舅九牧则以叔父叔舅别之与此不同疏云曲礼二伯不问同异姓皆称伯父九牧称叔父不知何据】飨礼乃归【掌客上公飨食燕各三余以其等为差此经无文阙也 右第六章赐车马及飨而觐礼毕】诸侯觐于天子【以下别为一礼觐所谓肆觐东后盖巡狩时殷同之礼也司仪所掌大槩相似而不同】为宫方三百步【所谓坛壝宫盖壝土为埓以象墙壁也故曰宫有坛有帷疏云在国外】四门【四方有门】坛十有二寻【方九十六尺以象堂】深四尺【高也曰深者从上度下之辞】加方明于其上【方明所祀者故加于坛注方明者四方上下神明之象司盟北面诏明神其方明乎】方明者木也【以木为之】方四尺 设六色 东方青 南方赤 西方白 北方黑 上 下黄【皆绘画之】设六玉【注刻其木而着之】上圭 下璧【注上宜以苍璧下宜以黄琮而不以之则上下之神非天地之至贵者也】南方璋 西方琥 北方璜 东方圭 上介皆奉其君之旂置于宫【其义未闻疏郑注夏官中夏辨号名曰此表朝位之旂与铭旌及在军徽帜同皆以尺易刃建之在前一日】尚【古文作上】左【亦别于常礼】公侯伯子男皆就其旂而立 四传摈【传摈谓摈者传辞四其四门与注以为五服四等之位每一位毕摈者告乃陈列而升敖氏则以一朝三享皆传辞也 右第七章为宫以朝诸侯】天子乗龙【马八尺以上曰龙乗乗辂而驾马也】载大旂【本作斾 注太常也】象日月【日月为常】升龙降龙【疑即交龙也 案经言旂则交龙矣下仍合日月与龙言之是所谓龙章而设日月与春官司常之制不同故司常不言大此独言大也】出拜日于东门之外【注此防同以春帅诸侯而朝日于东郊】反祀方明【注祀方明乃以防同之礼见诸侯盟时又加于坛以载辞告】礼日于南门外 礼月与四渎于北门外 礼山川丘陵于西门外【右第八章拜日祀方明及日月之事注此防同以夏秋冬者也变拜言礼客祀也盟神必曰日月山川尚着明也】祭天燔柴【尔雅祭天曰燔柴大宗伯祀天神以柴虞书巡狩亦用柴注则以为祭日也】祭山丘陵升【小陵曰丘大阜曰陵尔雅祭山曰县注谓或或悬置之于山山海经曰悬以吉玉疏云埋藏之此言升者升而悬之也】祭川沈【尔雅祭川曰浮沈言投祭水中或浮或沉此文略】祭地瘗【尔雅祭地曰瘗薶谓既祭埋之注云此祭月右第九章祭外神之事注则以为会盟也】记【案仪礼记无略于此者故或疑诸侯觐于天子以下为记说非经本文存之以备一说】几俟于东箱【东序也俟王负扆设之】偏驾不入王门【王五辂正驾也诸侯金辂以下俱谓之偏王门国门也偏驾不入故乗墨车以朝】奠圭于缫上【侯氏入门奠圭也康圭有坫曰缫上者时方屈缫纒于圭自旁观视之如在缫上也】

仪礼章句卷十

猜你喜欢
  卷五十一 孔子閒居第二十九·郑玄
  象数·方以智
  卷八十九·湛若水
  榕村语録卷九·李光地
  郊社禘祫问·毛奇龄
  卷四十五·程川
  卜筮篇第七一·王充
  春秋説卷十三·洪咨夔
  (十五)阳货篇·钱穆
  八圣道分品第八·佚名
  马喻品第十九·佚名
  西来演说集弁言·太虚
  佛说众许摩诃帝经卷第一·佚名
  宗镜录卷第四十二·延寿
  以身谤法罪过无量·印光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洪子大·唐圭璋

      浪淘沙   上苑又春残。樱颗如丹。明光宫里水晶盘,想得退朝花底散,宣赐千官。   往事记金銮,荔子难攀。多情更有酪浆寒。蜀客筠笼相赠处,愁忆长安。

  • 卷四十·施元之

    <集部,别集类,北宋建隆至靖康,施注苏诗>   钦定四库全书 施注苏诗卷四十 宋 苏 轼 撰 施元之 原注 武进邵长蘅 删补 遗诗二十九首 【施注缺今补】 老翁井 井中老翁悞年华白沙翠石公之家公来无踪去无迹井面团

  • 卷一九六 唐紀十二·司马光

      起重光赤奮若(辛丑),盡昭陽單閼(癸卯)三月,凡二年有奇。   太宗文武大聖大廣孝皇帝貞觀十五年(辛丑,公元六四一年)   春,正月,甲戌,以吐蕃祿東贊為右衞大將軍。上嘉祿東贊善應對,以琅邪公主外孫段氏妻之;辭曰:「臣國中自有婦

  • 卷之一百二十七·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卷之五百五十七·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五十六 江宁织造曹寅奏王子迎娶情形摺·佚名

    康熙四十五年十二月初五日 江宁织造.通政使司通政使臣曹寅谨奏:恭请圣安。 前月二十六日,王子已经迎娶福金过门。上赖皇恩,诸事平顺,并无缺误。随于本日重蒙赐宴,九族普沾,臣寅身荷天庥,感沦心髓,报称无地,恩维倘恍,不知所以。

  • 卷二十六·叶隆礼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重订契丹国志卷二十六诸蕃记奚国太祖初兴击奚灭之复立奚王而使契丹监其兵後为中京详见前志古肃慎国古肃慎城大五里在渤海北三十里遗堞尚在室韦国字或为失契丹之类其南者为契丹在北者号为室韦路出和

  • 二十六年·佚名

    (己丑)二十六年清光緒十七年春正月1月1日〈高宗統天隆運肇極敦倫正聖光義明功大德堯峻舜徽禹謨湯敬應命立紀至化神烈巍勳洪業啓基宣曆乾行坤定英毅弘休壽康文憲武章仁翼貞孝太皇帝實錄卷之二十六〉初一日,丁未。敎曰:「今

  • 第十五章 6·辜鸿铭

    子曰:“直哉史鱼!邦有道,如矢;邦无道,如矢。君子哉蘧伯玉!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辜讲谈到当时一位有名的历史学家(史鱼,姓史,名鰌,字子鱼。春秋时卫国大夫,以耿直敢言,公正无私著称),孔子说:“他是多么直接坦率啊!当他的

  • 三曼陀跋陀罗菩萨经·佚名

    西晋居士聂道真译  五盖品第一  闻如是。一时佛在摩竭提国清净法处自然金刚座。光影甚明无所不遍照。与众摩诃萨等无央数菩萨共会坐。三曼陀跋陀罗菩萨。文殊师利菩萨最第一。文殊师利菩萨问三曼陀跋陀罗菩萨言。

  • 金刚场陀罗尼经·佚名

    隋三藏法师阇那崛多译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住在雪山妙色聚落金庄严窟。与摩诃比丘僧其数满足一千人俱。尔时世尊著衣持钵。入妙色聚落普遍乞食。还至本处饭食讫。结加趺坐正念不动。尔时世尊入名一切法平等相三昧。

  • 明觉禅师语录卷第三·重显

    参学小师允诚等编拈古师举。德山示众云。今夜不答话。问话者三十棒。时有僧出礼拜。山便打。僧云。某甲话也未问。山云。尔是甚处人。云新罗人。山云。未踏船舷。好与三十棒。法眼拈云。大小德山。话作两橛。圆明道。

  • 卷第三·佚名

    嘉兴大藏经 达变权禅师语录达变权禅师语录卷第三侍者海澄记录住明州慈溪县五磊山灵峰禅寺语录开炉皆尝二知浴请上堂问九旬禁足觅镜里之华三月安居捞水中之月去此二途不假功勋一句作么生道师云铜头铁额如龙虎天上人

  • 第十七 第二伽陀集·佚名

    几种罪是身罪?几种是语罪?覆藏者有几种罪?几种缘相触耶?六种罪是身罪,六种为语罪,覆藏者有三种罪,五种是缘相触。于日出有几种罪耶?几种至三次成罪耶?于此几种为八事罪耶?依几种而被一切[学处]摄聚耶?于日出有三种罪,二种至三次成罪

  • 海道经·佚名

    记述中国元明两代北洋海运的重要著作。作者不传。从正文记叙风格的粗犷和具体来推断,本书应为富有航海经验的民间船工所述,后由文人记录整理而成。据《筹海图编》夹注,本书最早为明人张一厚所辑。其传世版本有《金声

  • 周秦刻石释音·吾丘衍

    文字学书。元吾邱衍著。1卷。书成于元至大元年(1308)。本来宋淳熙间有杨文昺著《周秦刻石释音》一书,载《石鼓文》、《诅楚文》、《泰山碑》、《峄山碑》和《琅邪碑》。吾氏认为《琅邪碑》不类秦碑,不应收入,便重加删

  • 何澹安医案·何游

    医案。清何游撰。一卷。游号澹安,丹徒(今属江苏)人。先世皆以医道名著朝野,家藏医书甚富。幼承家学,通内、外、针灸等科,在当地颇有名望。另撰有《医学折衷论》、《何氏十三方注解》 等书,但未见刊行。此书初稿成于光

  • 华野疏稿·郭琇

    清郭琇撰。五卷。郭琇,字瑞甫,又字瑞卿,号华野,即墨人。康熙九年(1670年)进士。历官湖广总督。此书文渊阁著录之。系汇编作者历官奏疏编成之。起康熙二十七年,迄四十一年,凡四十四篇,且疏末多载原奉谕旨,盖作者抄录而